资源描述
《棉花姑娘》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是部编版小学一年级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本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意义又富有童趣。全文通过棉花姑娘请求小动物给自己治病,介绍了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不同种类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角色丰富,叙事完整,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全文遵循了课标提出的“学生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这一目标。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感受了阅读的乐趣,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已掌握一定的识字量,学到一些识字写字和阅读的方法。他们的思维方式以直观、形象为主,但同时又存在理解能力较弱、注意力持久性较差等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课堂的有效调控,直观影像和趣味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会写“病、医”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请求的语气。
3.初步感知课文,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昆虫。
【教学重点】
1.认识“棉、娘”等13个生字,会写“病、医”2个字。
2.读通课文,读好对话。
【教学难点】
读好对话。
【教学时间与课前准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分半)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瞧,是谁呀? (课件出示:棉花)课文里亲切地称她为“棉花姑娘” 。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棉”“姑娘”。
(1)教师板书:棉花姑娘。利用汉字的造字方法——形声字,认识生字“棉、娘”。
◆“棉花”是植物,所以是“木子旁”,“姑娘”是小女孩儿,所以是“女”字旁。
(2) 指导读准“娘”的轻声,教会学生怎样读准轻声。
◆指明小姑娘来读,全班的小姑娘一起来读“姑娘”
3.齐读课题。棉花姑娘雪白雪白的,叶子碧绿碧绿的,长得多漂亮啊!让我们一起亲切地喊出她的名字!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用谈话的方式,以图片为媒介,知道棉花是植物,所以“棉”是“木”字旁,渗透造字方法;并教给孩子读轻声的方法,在语境中进行巩固。图片的出示,形象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了棉花姑娘的美丽,为下文讲棉花姑娘的生病、治病做好铺垫。
二、故事激趣,整体感知
(一)师讲故事。(1分半)
1.教师讲故事,让学生听清故事,想象画面。(课件出示故事情境)
◆棉花姑娘讲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呢?下面你听,我讲,听清故事。
2.教师相机板贴词语“生病、医生、治病”,既让学生初步理清故事脉络,又初步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
【设计意图】阅读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听老师讲故事后,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以“生病 医生 治病”为主线贯穿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孩子们,故事听清了吗?
故事讲了棉花姑娘( )了,她请( )给她( ),最后( )。
教师顺势把“生病、医生、治病、病好了”四个词贴到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2分半)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这个有趣的故事就藏在课文里,学生打开课本纸,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课前圈出的生字词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检查初读,识字读句
(一)同桌合作,认读生字。
1.同桌合作认读生字“奇、瓢、颗、碧、治、然”。
◆孩子们读得非常认真。让我们用桌上的拼音卡片考考同桌,你考她,她考你,她不会的你教教她,都不会的可以借助拼音来帮忙。考完了,坐端正,举手示意。
2.开火车检查生字。归类出示三组生字:上下结构的字(碧 星 奇);左右结构的字(治 别 颗 瓢);两个四点底的字(燕 然);带口的两个字(吐 啦)。
(1)分类出示,指明认读
◆出示“碧 星 奇”:快看,调皮的生字宝宝有规律地调到大屏幕上来了,这三个字,从结构上来看,有什么特点?(指明读,教师评价:观察仔细)
◆出示 “颗 瓢”:再看这一组,指明说结构,在读字。
◆ 出示 “燕 然” :他们都带有四点底,指明读。
只要我们用心观察,记住他们之间的规律,就很好记了。
◆出示:“吐 啦” :像这样的语气词,课文里出现了很多次,(出示电子课文,圈出的)
(2)指导读好语气词:啦、啊、吧、呀……
(3)开火车认读词语。
◆ 字宝宝们摘掉了拼音帽子,又重新站好了队,你还认识它们吗?
火车竖着开。读错的读三遍。
【设计意图】识字是一年级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避免识字时的枯燥乏味,我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识字热情,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识字。符合课标中提出的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指导读句,学习字词。
过渡:调皮的生字宝宝有调到句子中了。
1.课件出示长句,学生自由读句子。(自己读一读)
◆ 一天,棉花姑娘生病了,叶子上有许多可恶的蚜虫。
◆ 她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她治病啊!
◆ 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
2.指名读句子。
(1)读第一句。
A.认识蚜虫。
B指导读出厌恶的语气。
◆ 蚜虫可不是牙齿上的虫子,是只吃庄稼的害虫,很可恶。谁还想读这一句?
◆ 孩子们,这些蚜虫正盯着它、吃着它、啃着它,多难受,听我读。
◆ 教师范读。学生一起读。
(2) 读第二句。
◆ 指导读出盼望的语气。
◆ 把这两个句子放到一起,谁可以读?(评价,再试读)
(3)学习生字“病”和“医”
A学习“病”字
◆ 出示“病”的演变,强调病字旁的两点,相当于“床”的两只脚,不能忘了。(帮助记忆字形)
B学习“医”字
◆ 棉花姑娘“生病了”,它多么盼望有“医生”来给它“治病”啊。最后它并好了。
【设计意图】汉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方块字,都散发着奇妙多姿的形象之美,都含有丰富深刻的内涵。教学“病”和“医”这两个生字时,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既形象地记住了这两个字,又理解了含义,进而增强了识字的趣味性。
(3)读第三句。
◆ 谁来读?(第二个同学)还想读,是吧,你来
◆ 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她吐出雪白雪白的棉花。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做“吐”的动作。(出示“吐”)吐得再白一些,棉花被你们吐得又大又白。
◆ “吐”要用嘴,所以“吐”字是“口字旁”
A.学习叠词“碧绿碧绿、雪白雪白”。
◆ (出示句子一起读)
(出示“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
B.指名读好第三句。
C.拓展积累叠词。
【设计意图】在以上环节的教学中,我带领孩子由字到词、由词到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习,把字词句放在具体的语境中,融合在朗读感悟中。
(三)指导对话,学习字词。
1.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她都请了哪几位医生呢?(板贴 :燕子 啄木鸟 青蛙 七星瓢虫)
2.朗读第2-4自然段的对话。
(1)读第一次对话。
A.指导读出请求的语气。
B.根据语境学习词语“别人”。
(2)读第二次对话。
A.指导读出着急的语气。
(3)读第三次对话。
指导读出高兴的语气。
【设计意图】本文的表达特色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在教学设计中,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语气读好棉花姑娘的对话,了解动物们的不同本领,在语境中分散学习生字词。
(4)再练读棉花姑娘与三个小动物的对话。
3.学习生字“瓢”。
(四)小结
最终是七星瓢虫这位医生吃光了蚜虫,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那棉花姑娘和七星瓢虫又会说些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倾听他们的对话,并试着演一演。
四、仔细观察,认真写字
1.指导写“病、医”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
2.学生描红、仿写。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教学时采用“四字诀”的写字方法。教学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病”和“医”。根据字的特点:“病”字重结构;“医”字重笔顺。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写字方法。符合低年级既写字又学法的写字教学。
3.展示点评。
【设计意图】写字时,适时的评价有利于帮助孩子早日养成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写字习惯。
五、课堂总结,推荐绘本
1.孩子们,今天我们读了《棉花姑娘》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中棉花姑娘生病了,她请了燕子、啄木鸟、青蛙三位动物医生来给她治病,可他们都帮不了忙,最后还是七星瓢虫吃光了蚜虫。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完善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故事主要内容,进一步完善板书,帮助学生复习课文内容,加深印象。
2.七星瓢虫可真能干呀!他不仅能吃蚜虫,还能写日记呢?看,这就是《瓢虫的日记》,为了让大家了解更多益虫的小秘密,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本《捕蚊能手小蝙蝠》。课后你们一定要找来读读,可有意思了。
【设计意图】从《棉花姑娘》的故事中,学生认识了几种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昆虫,此时再向学生推荐阅读关于益虫的绘本,既能满足孩子探索自然的欲望,又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六、板书设计
棉 花 姑 娘
病好了
治病
生病
医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