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年产120MW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生产线资金报告
申 请 报 告
Xxxxxxx科技有限公司
二O一四年五月
目 录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1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1
二、项目概况 2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4
一、发展规划分析 14
二、产业政策分析 15
三、行业准入分析 16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7
一、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17
二、资源利用方案 19
三、资源节约措施 21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22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22
二、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23
第五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26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26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26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7
四、地质灾害影响分析 30
五、特殊环境影响 30
第六章 经济影响分析 31
一、投资估算 31
二、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 33
三、经济效益分析 33
四、总成本费用估算 34
五、销售收入估算 35
六、盈利能力分析 35
七、盈亏平衡分析 36
八、财务评价结论 37
第七章 社会影响评价 38
一、社会影响分析 38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39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40
42
第一章 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概况
(一)项目申报单位:xxxxx科技有限公司
(二)单位概况:
xxxxx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路灯以及煤矿井下用LED巷道灯、LED矿灯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与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煤炭科学院等多家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关系。
公司坐落于xxxxx工业园内,东临京沪铁路、合徐高速公路、连霍高速公路和京广铁路,交通运输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公司占地60.5亩,生产车间4800平方米,职工120人,其中工程师7人,中级技术人员20人。生产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并具有完善的检测设备和质量保证体系。主要产品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路灯、太阳能交通灯、太阳能景观灯、太阳能备用电源、太阳能家用小电器以及大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产品远销欧洲国家及国内大中城市。2012年2月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
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龙头,秉承“引领绿色新能源,倡导低碳生活”的企业理念,不断致力于太阳能发电等灯照明应用新型产品的研发。愿您和我们携手促进全球绿色环保事业的发展,共创美好绿色家园,共同成为太阳能光伏领域内的领军者。
二、项目概况
(一)项目建设背景
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利用、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有着巨大的开发应用潜力。太阳每秒钟放射的能量大约是1.6×1023kW,其中到达地球的能量高达8×1013kW,相当于6×109t标准煤。太阳30分钟辐照地球的能量就够全世界1年的能源消耗。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几乎全部转换自太阳能,人类利用太阳能的历史更是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时代。太阳能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所需的最基础的能源形式,从现代科技的发展来看,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的进步有可能决定着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
目前,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达到300亿吨。如不加控制,将在2030年达到400亿吨,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在已知的新能源形式中,太阳能肯定能够满足人类发展的能量需求。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应用将能够有效降低环境污染,改善全球能源紧缺状况。当今,国家已把“节能减排、安全环保”作为“十二五”期间能源利用与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目标,并列入了国家发改委“十六个重大专项”。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开发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全球能源形势趋紧,太阳能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替代方式,于近年得到迅速发展。随着全球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世界许多国家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光伏产业的技术进步已经使太阳能应用成为可能,并首先在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和应用。在国际市场和国内政策的拉动下,中国的光伏产业逐渐兴起,并迅速成为后起之秀,涌现出无锡尚德、南京中电、江苏林洋、常州天合和天威英利等一大批优秀的光伏企业,带动了上下游企业的发展,中国光伏发电产业链正在形成。
随着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石油价格的不断上升,以及人们对自身生存环境要求的不断提升,积极寻找新的替代能源已刻不容缓,作为无污染的清洁能源,太阳电池必将会得到迅速的发展。虽然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较高,但是从长远看,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其他能源利用形式的逐渐饱和,太阳能可以在2015年之后成为主流能源利用形式,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国际经验表明,政策扶持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最主要驱动力,政府的政策导向将决定光伏产业的发展水准和市场需求,太阳能产业的发展对我们国家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技术进步是加速产品产业化的根本手段之一。目前,制约太阳能光伏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成本,光电转换率的提高最终会降低发电成本,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每提升1%,生产成本可以降低10%。
(二)项目名称:年产120MW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生产线
(三)建设地点
项目拟建地点xxxx工业园区。
(四)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
本项目将建设年产120MW太阳能光伏产品生产线项目。
1、项目建设规模
本项目占地面积60.5亩(40333.53 m2),总建筑面积达12017.25m2,建成后,达年产120MW太阳能光伏产品。
2、项目建设规模
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2017.25m2,其中:生产车间建筑面积4800m2、仓库建筑面积1000 m2、办公楼3000m2、配套设施800m2、食堂及宿舍2000 m2,配套建设供电、给排水、污水处理、消防、道路、停车场、绿化等,购置生产设备一批。
(五)工程技术方案
1、总平面布局
本项目选址于xxx工业园区,位于xxxx区东部。在规划设计及建筑风格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注重环境的营造并赋予其浓郁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21世纪工业园区企业风貌。
2、建筑方案
(1)厂房
采用砖混结构,长100m,单体跨度40m,总建筑面积4800m2。檐口高度7米,外墙及顶棚为彩色钢板围护。屋顶设采光带及无动力风帽。在墙上设带形采光通风窗。
(2)仓库
采用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12017 m2。外墙及顶棚为彩色钢板围护。屋顶设采光带及无动力风帽。在墙上设带形采光通风窗。
(3)食堂及宿舍
采用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2000 m2。外围护结构及内隔墙均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混凝土地面。
(4)办公楼
采用砖混结构,总建筑面积为3000 m2。
(6)配套公建
采用混砖结构,总建筑面积800m2。
(六)主要设备选型
根据项目的工艺路线,在设备选用上,是从产品定位出发,选用适用的国内外先进设备。对设备基本要求一是配备先进,自动化程度高,生产连续性好;二是性能可靠,环保节能,操作方便,适应性强;三是具有先进的检测功能和网络内外的双向交流功能;四是在组装生产线中,设计成全自动流水线,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表1-2 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1
烧结炉
台
6
2
丝印机
单头
台
6
3
综测机
台
8
1
单测机
台
10
2
PE镀膜机
3管
台
8
3
扩散机
台
12
4
化抛及前清洗设备
套
6
5
甩干机
离心式
台
30
6
测试刻蚀及二次清洗
套
11
7
石墨舟清洗机
台
6
8
炉管清洗机
台
3
9
水处理系统
60t/h
套
3
10
空压机
无油、水冷,30M3/s
台
3
11
压缩空气干燥系统
套
3
12
空气净化调节系统
套
1
13
四针测试仪
台
8
14
氮气贮罐
40M3
只
2
15
氧气贮罐
5M3
只
2
16
污水处理系统
套
1
17
净化设备
套
2
19
石英制品
批
1
20
废气处理装置
套
1
21
特种气体设备
套
1
22
通风管道等
批
1
23
其它辅助设备
批
1
24
检测测试仪
套
1
25
配变电设备
2500KVA
套
1
26
铲车
辆
2
27
箱式动片车
辆
4
(七)劳动定员
根据公司生产需要,项目建成后,预计全部定员300人,总经理1人,副总经理2人,其中生产部240人,营销20人,工艺技术部10人,物控部10人,财务部6人,商务管理4人,行政管理7人。
(八)生产技术方案
根据产品方案,本项目主要生产工艺的流程采用现阶段国内较为成熟可靠的工艺路线,基本上是从硅片的开箱检测与装盒开始、然后在加工车间去除油污及制绒、扩散制作表面PN结然后检测、等离子体刻蚀周边PN结及抽测效果、二次清洗,然后在表面处理车间完成制备表面减反射层、印刷背面电极、背电场、正面电极,然后经过高温烧结,最后经检测车间检测合格后入库。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图如下:
多晶硅片生产流程:
装炉
(装入石英锅)
清洗
(进口原料不用清洗)
还原后的硅棒料
多晶硅材料
烘
干
石英锅喷涂
氮化硅
铸
锭
开
坯
去头尾
检测
磨光
倒棱
切
片
清
洗
包
装
多晶硅电池生产流程:
硅片检测
前清洗
等离子刻蚀
表面制绒
去磷硅玻璃
扩散制结
镀成反射膜
干燥及快速烧结
丝网印刷
成品测试包装
检测分选
图1-1 工艺流程图
主要工艺流程说明 :
1、清洗、制绒:首先用碱(或酸)腐蚀硅片,以去除硅片表面机械损伤。而后进行硅片表面绒化,现在常用的硅片的厚度180μm左右。去除硅片表面损伤层是太阳电池制造的第一道常规工序,主要是通过化学腐蚀,硅片化学腐蚀的主要目的是消除切片带来的表面损伤,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绒面效果,从而减少光反射。
2、扩散、等离子刻蚀:多数厂家都选用p型硅片来制作太阳电池,那么一般用POCL3液态源作为扩散源。扩散设备可用横向石英管或链式扩散炉,进行磷扩散形成n型层。扩散的最高温度可达到850-900℃。这种方法制出的结均匀性好,方块电阻的不均匀性小于10%,寿命大于10微秒。
3、镀成反射膜: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技术在电池表面沉积一层氮化硅减反射膜,以减少光的反射。由于在制备SiNx减反膜过程中大量的氢原子进入,能够起到很好的表面钝化和体钝化的效果,这对于具有大量晶界的多晶硅材料而言,由于晶界的悬挂健被饱和,从而降低了复合中心的作用。由于具有明显的表面钝化和体钝化作用,因此可以用比较差一些的材料来制作太阳电池。由于增强对光的吸收性的同时,氢原子对太阳能电池起到很好的表面和体内钝化作用,从而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
4、丝网印刷+制作电极及烧结:为了从电池上获取电流,一般通过丝网印刷的方法,在扩散后的硅片表面印刷银栅电极和铝背电极。正面栅网电极的形式和厚度要求一方面要有高的透过率,另一方面要保证栅网电极有一个尽可能低的接触电阻。背面做成BSF结构,以减小表面电子复合,印刷后高温烧结,电池生产工序就完成了。
(九)配套工程
1、对外交通工程
公路特别是连接项目区的干线公路是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必须的重要基础设施,只有建好与园区相关的主要公路(或道路),将项目点和城市点连接起来,大幅度改善其间交通运输条件(方便车辆顺利到达项目区),本工业区各项事业才能迅速发展。项目建设地有城市主干道通往,可以说交通十分便利。
2、对内交通工程
公司厂区道路应适合大型运输车辆和消防急救车辆进出。现有厂区设有10-12米宽的主道路,车间、仓库四周设有8~10米次要道路,所有道路呈环状布置,便于消防和运输要求。道路设计为城市型,水泥混凝土路面,不设纵坡,横坡为1.5%,两侧合理布置雨水口,确保路面排水。
3、绿化
绿化是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措施,在总平面布置中充分考虑到绿化区,绿化带的设置,增加绿化面积,达到美化,防尘,防噪音的效果。根据项目区的特点及用地的具体条件,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因此,本项目绿化面积为174000 m2。
4、给排水工程
本项目生产及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网供给,预计项目新增用水量约2.6万立方米/年。
厂区内布置完整的生产、生活、消防合用制供水系统。生产工艺用水由给水管进入纯水站后进入生产车间。
厂区内排水采用雨污分流系统、污水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5、电气工程
(1)供电系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本项目的负荷等级为三类负荷。工艺要求供电电压为380/220伏,电压波动不超过额定电压的±5%,电源频率为50±0.5Hz。公司已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供电系统。供电电源由烈山区xx工业集中区10kV专线引入厂区配电屏,由配电屏分流到车间变配电房内,配电电压为380/220V。供电电源完全可以供应本项目的用电需要。
(2)生产配电
本项目车间动力电源均为三相四线制加PE线,即TN-S系统。电压为380/220V。供电方式一般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配电所到车间动力箱和成套设备控制箱的动力干线采用VV-1kV电力电缆,采用电缆沿桥架或电缆沟敷设。
车间内动力配电箱到各用电设备一般采用BV-500型铜芯塑料绝缘导线,采用穿管埋地、沿墙、楼板等方式暗敷。
1)工厂照明
照明光源一般有:白炽灯、日光灯、荧光高压汞灯等。生产车间一般照明采用高压光效金属卤化物灯具,车间局部照明与办公楼照明一般均选用荧光灯。其它辅助生产车间办公通道等一般选用日光灯和吸顶灯等,厂区道路照明采用高压钠灯。照明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及工艺要求进行设计。生产车间一般照明75lx,局部照明为150~200lx;办公楼150lx,厂区道路20lx。在车间重要场所和主要入口设置事故应急照明和疏散诱导灯,照明线与电力支线一样敷设。
2)防雷与接地
本厂按国家有关规范进行防雷接地系统设计,并尽量利用建筑物屋面、柱内、圈梁及基础内主钢筋做防雷与接地设施。生产线接地保护采用TN-C-S接地系统。厂区已按三类建筑物考虑防雷设施,采用沿四周山墙设置避雷带,变压器中性点接地,接地电阻小于4Ω;车间电缆进户处要做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小于10Ω,其它特殊设备的工作接地电阻应按满足相应设备的接地电阻要求。
6、消防设计
(1)室外消火栓设计
室外消防水源采用临桂县城市政自来水作为本工程全部用水水源。室外消防用水量按30L/S设计,火灾延续时间为2h。
(2)室内消火栓设计
建筑消防按建筑总高度不超过65m的业务楼考虑,室内用水量为15L/S,每支水枪最小流量为5L/S,每根竖管最小流量为1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
(九)项目估算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估算总投资:
项目建设估算总投资为80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4381.80万元,其它费用344.70万元,基本预备费136.23万元,建设期贷款利息65.60万元,流动资金964.40万元。
2、资金筹措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情况,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如下:
(1)申请银行贷款1000万元;
(2)业主多渠道自筹7000万元。
3、项目建设期限:
建设期为1.8年
(十)项目实施进度
1、建设工期
项目实施进度包括项目前期工作和工程建设两部分。项目前期工作包括项目报告编制和论证、方案设计及其审批、施工图设计等。工程建设期包括土建施工、建筑内外装修和调试设备安装等。根据具体情况,项目建设期为5年。
(十一)结论
能源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大力开发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我国的重要国策,国家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太阳能建设。随着太阳能技术的进步,以及其他能源利用形式的逐渐饱和,太阳能未来几年之后成为主流能源利用形式,有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本项目建设太阳能光伏设备及其相关配套设备生产基础,是世界新能源市场所需的项目,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大力支持的新能源项目,是造福人类的绿色环保工程项目。本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而且对促进安徽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因此本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一、发展规划分析
(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判断未来市场需求变化和技术发展趋势,加强政策支持和规划引导,强化核心关键技术研发,突破重点领域,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发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引领支撑作用,实施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加强财税金融政策支持,推动高技术产业做强做大。
(二)安徽省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十二五”前期要确保中央扩大内需和全省统筹推进的在建重大项目竣工投产并发挥效益。更加重视发挥产业政策和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向千亿元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交通基础设施、民生和社会事业、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
建设清洁能源体系。统筹能源保障、环境保护、能源效率,转变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清洁能源示范区。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当前国家、安徽省、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设要求。
二、产业政策分析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推动太阳能热利用以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于200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国家发改委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被列为2010年和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展重点领域;科技部制定的《2020年科技发展纲要》中,也对太阳能产业重点研发项目提出要求和部署。2009年3月23日,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最高给予20元/瓦的补助。2009年7月16日,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对单个项目装机容量不低于300kWp的并网光伏发电项目,原则上按光伏发电系统及其配套输配电工程总投资的50%给予补助,偏远无电地区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按总投资的70%给予补助,光伏发电关键技术产业化和产业基础能力建设项目,给予适当贴息或补助。安徽已出台《新能源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
产业政策方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第一类鼓励类第四条“电力”,第5款“风力发电及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第十六条“轻工”中第13款“高技术绿色电池产品制造(无汞碱锰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高容量密封型免维护铅酸蓄电池、燃料电池、锌空气电池、太阳能电池)”条目,是当前国家和省重点鼓励发展的产品,项目符合国家、地方相关产业政策。
三、行业准入分析
xxxxx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太阳能光伏生产中设备、工艺和普及使用产品的研发和制造,是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取得了一系列与本项目相关的知识产权,拥有专业生产制造多晶硅片的能力,符合行业准入条件。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一、资源开发条件分析
近30年来,伴随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能源消耗总量相当于412亿吨标准煤,年均增幅达5.5%,而新世纪的前8年,我国能源消耗年均增速更达9.1%。每年全球能源新增部分,我国占近四分之三。2011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达36亿吨标准煤。从能源消费结构上看,我国过度依赖化石能源的格局并无根本性改变。2009年我国首次成为煤炭净进口国,全年净进口1.03亿吨,煤炭消费总量达到30亿吨,其中超过50%用于发电,未来的15-20年时间,如果我国的GDP再翻两番,将消耗相当于今天3倍的煤炭量,即100亿吨。照此发展,我国的煤炭资源将在未来一百年间消耗殆尽;作为能源结构中占比18%、增长最快的石油,根据海关总署数据,2011年我国进口原油2.168亿吨,进口依存度达到52%,首次突破50%的警戒线。未来15-20年,我国石油消耗总量也将达到现在的两到三倍。到那时,将没有足够的能源来供给并确保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随着我国对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在没有国际石油定价权的情况下,以及国际政治、军事等的影响和冲击,过高的原油进口依存度将事关中国及全世界、全人类的能源供应,能源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
从五十年代山西的煤炭基地,到六七十年代大庆、胜利油田的石油基地,再到九十年代以三峡工程为代表的西部水电基地,前后几十年的变迁,充分展现了我国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需求不断扩大,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发展过程。大力发展新能源,已成为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真正把新能源产业发展起来、动力释放出来,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将有着光明的前景,这就需要我国在新能源发展问题上敢于打破旧观念,实现政策制度的大胆革新,超常规大步前进,尤其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新能源基地,从而支撑我国经济未来30年的快速发展。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个市场规模大、产业辐射面广、拉动效应明显的朝阳产业,充分利用我国中西部地区大量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将中、西部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未来的清洁能源基地。而产业发展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对西部地区的和谐稳定、民族政策的落实、当地居民的长治久安、环境治理和水土保持、老百姓增收致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升级转型、增长方式的转变都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加快建设新能源基地,不仅事关这个行业或产业的发展,使太阳能这种最经济、最清洁、最环保的可持续能源真正惠及国人,更是从长计议缓解我国资源压力,确保我国能源战略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地球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快速崛起的中国应该担当起保护人类共同家园——地球的重任,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保护环境和节能减排典范,这不仅对国家能源部署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大贡献,还能体现出我们泱泱大国风范,在世界面前展现出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全球大国应有的道义和责任感,也是我们树立世界道德水平和良好形象的最佳切入点。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它的开发和利用状况是衡量一个时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高低。随着中国在全世界的快速崛起,西方国家的“中国威胁论”也持续升温和发酵,涵盖了军事、环境、能源、粮食等诸多方面。因此,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安全问题,寻找并开发清洁能源,已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生存延续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对于人均资源明显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耗迅速攀升的我国来讲,尤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安全意义。
二、资源利用方案
目前,可供人类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主要有生物质能、水能发电、风能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的利用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太阳能辐射,进而转化为机械能、电能或乙醇,植物全生命周期中光合作用的光能利用率仅有1—2%,如进一步转化为乙醇,其对太阳能的转换效率下降到0.34%,用于发电更是下降到0.13%。对于耕地面积有限、生态不断恶化和生物质存量有限的我国来说,生物质能的大范围发展和应用,既不可能也不现实。水电的能量转换是经由“太阳能辐射——水蒸发——水能——电能”这一过程。尽管我国经济可开发水能资源达到3.78亿千瓦,但是大型水坝建设关乎民生、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环保等诸多问题,导致开发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大幅増加,比如,三峡水库评估了40年后才建成,周期长,成本高,代价大。此外,2003年底在泰国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反水坝大会对水坝的弊病提出了全球性质疑,其对局部生态环境的破坏超出人们预期。因此,水力发电的“可再生性”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等需重新评估。风电的能量转换路线主要是太阳辐射加热空气后形成的对流,也就是风经由风轮机转换为电能,其对太阳能的转换效率低于0.5%。由于风能本身存在密度低、不稳定、地区差异大、广域分散性、随机性和能量的低密度性等问题,以及风场建设的条件要求高,开发难度很大。同时,考虑我国风能资源富集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内蒙草原地区,开发风电所需要的大面积土地将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难题。太阳能发电是直接将太阳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是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对太阳能的转换环节最少、利用最直接的。目前,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实用水平在15—20%之间,这一比例大约是太阳能通过水稻、小麦、玉米等植物,固化为人类可食用生物能效率的30倍,是通过玉米生产乙醇的100倍。据专家统计,我国太阳能资源蕴含量达到2.1万亿千瓦,只需开发1%即可达到210亿千瓦,远大于生物质能的1亿千瓦、水电的3.78亿千瓦以及风电的2.53亿千瓦。随着世界经济向低碳方式的转变,太阳能光伏发电将以其自身接近零碳排放,而尤具优势。相比之下,每发电一千瓦时的碳排放量,煤电为304克,油发电为204克,天然气发电为181克,风力发电为6克,水电为20克。通过以上比较研究,我们可看出,太阳能是我们目前可使用的能源中一次性转换效率最高,并且使用最简单、最可靠、最经济的新兴能源,具备十分独特的优势,其是未来新能源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资源节约措施
按照《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示范》和节能规范合理设计厂区总平面布置。建筑平面布局紧凑,整体设计,有利于节约用地,节约能源。项目布置高耗能设备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减少能源消耗。
进行热岛隔离设计,仅把设备的操作面密封在净化区内,将发热设备的主体隔离成一个个封闭的热岛,节省升温、降温的能耗,大幅度降低运行费用。
进行安全隔离设计,把存在火灾等安全隐患的PECVD管道隔离在一个密封区域;并将特气房,建在设备最近的位置,降低管道长度以降低安全风险。
项目合理布置工艺平面,工艺流畅,变配电站等动力设施靠近生产线,减少管道输送能量损失,有效地降低能量消耗。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一、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二)《节约能源暂行条例》;
(三)《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
(四)《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2GBT 15587-2008);
(五)《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7);
(六)《企业能源审计技术通则》(GB/T17166-1997);
(七)《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6);
(八)《设备热效率计算通则》(GBT 2588-2000);
(九)《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2589—2008);
(十)《企业能耗计量与测试导则》(GB/T6422-1986);
(十一)《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 13234-2009);
(十二)《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2GBT 15587-2008);
(十三)《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GB/T17167-2006);
(十四)《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T3486-1993);
(十五)《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 3485-1998);
(十六)《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T7119-1993);
(十七)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 50185-1993
(十八)《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二、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一)建筑节能
1、在设计中要按国家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建筑业设计规范,严格执行有关建筑节能技术标准。
2、本项目在厂房建筑上广泛采用新型节能建筑材料,建筑物墙体采用建筑节能体系材料和彩钢夹心苯板等保温性能良好的新材料,以节省采暖能耗。
3、加强各建筑周围的绿化,种植遮阴效果好的乔木,广植草地、花木。以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调节小环境的温、湿度,降低空调冷负荷。
4、在各建筑楼房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当地气候特征,采用合理的窗墙比,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合理控制直射室内阳光,降低空调制冷和照明能耗。
5、对于给排水设施采取相应的措施,给排水管路按规定的流速范围采用合理的铺设坡度,达到节能效果。
(二)电气节能
项目主要能耗是电能,空调、照明、通风、给排水等系统都是电能消耗,因而在电气设备选择、配置很关键。在电气节能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方案选择时考虑节能
(1)在方案选择时,尽可能运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将能耗低作为建设方案选择的主要因素来考虑。
(2)在总图布置中,合理布置负荷流向,减少线路长度,有利于降低能耗。
2、选择节能型的产品
(1)选用高效、长寿、节能的光源和灯具(如高压水银灯、高压钠灯、金属卤素灯),选用多组合控制开关,分区、分功能控制,按实际需要进行开关。路灯间距、数量设置科学合理,线路布置相对独立,照明灯具选用最新节能型灯具。
(2)在机电设备的选型上,要严格把关,积极选用合理的高效设备,在价格合理的情况下尽量采用技术先进、材料优良、结构合理、机械强度高、使用寿命长的节能型机电设备,以有效降低产品的能耗。如选择节能型的变压器,节能型风机、水泵等。
3、设备容量选择要适宜,台数要合理
用电设备的容量、台数应与负荷相匹配,消除大马拉小车的现象,对于负荷变化较频繁的机电设备,尽量采用变频调速等技术以提高机电设备总效率,降低损耗,尽量防止轻载或超载运行。
4、装设功率补偿设备
为提高用电负荷的功率因素,应安装设置功率补偿设备,进行无功补偿,减少系统的无功功率损耗。
(三)运营节能
在项目投入运营期间,应采用智能化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对建筑物内的空调监控系统、照明控制系统、给排水系统、动力设备运行系统等进行合理调控,达到最佳节能效果。
特别是对空调系统,应对冷冻机房内各机组,如冷冻机、冷水泵、压缩机等进行程序控制,并根据建筑物内温度变化,自动实时调控设备运行,按需供冷,保证机组运行状况最佳,能耗最低,费用最省。另外在运营中应对管网加强管理,及时排除跑、冒、滴、漏,防止人为因素而浪费能源。
(四)节水措施
项目的用水主要是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和绿化浇灌用水。本项目采用节水措施主要有:
1、为提高用水重复利用率,本项目在空调冷却水采用冷却塔冷却循环使用装置。设置冷却水循环系统以节约大量的新鲜水。
2、对生活用水和清洗水采用节水阀门,并采取措施避免跑冒滴漏现象。
3、区域内的水循环系统以及生活、消防给水系统的设备,宜选用高效节能的供水设备。水泵的选型应合理适用。泵运行时扬程和压力等指标,应尽可能选择在接近额定值的范围,并尽可能采用变频调速装置加以控制,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
总之,节约能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项目必须在设计施工到运营管理全过程中坚持贯彻节约能源的原则精神。
第五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一、环境和生态现状
本项目周边环境状况良好,无污染源。该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可分为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和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声环境、大气环境、社会环境和景观环境的影响。但由于本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居民较少,无重点保护的动植物和水源。所以,从总体上说,本项目无论在施工期还是在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均十分有限。
二、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该项目产生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工程施工期间建筑垃圾与扬尘、污水及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振动、废气等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其影响是暂时性的,只要注意对建筑垃圾等的合理处理,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项目建成后,该项目区环境将得到大大改善,项目区内将更加丰富,项目区域内的环境将朝着良性循环方向发展。
(二)项目营运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
项目建成营运后,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有少量的废水废气及少量废品产生。项目生产过程无工业性粉尘。成套设备的制造过程中噪音均在国家要求的噪声控制范围内。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固废来自生活垃圾、少量废品。生活垃圾采取集中存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处理;废品由原材料厂家回收处理。运营过程中的生活污水,生产污水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不大。
三、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一)施工期产生的环境问题
噪声与振动:主要来源于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运行所产生空气动力性噪声和机械噪声及相应的振动,其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将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结束。
建筑垃圾:项目建设不可避免地产生建筑垃圾。建筑垃圾及时清运到指定场所,避免产生污染源。
污水、淤泥:施工时,会产生浮土及机械废油,如遇雨天,污水中的悬浮物质及油会随雨水排入水体污染水环境。因此,应加强施工管理,避免污水污染水环境。
废气:施工机械燃油产生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会给周围空气环境带来不利影响。拟采用具有除烟装置的施工机械,并加强施工管理。
(二)营运期产生的环境问题
1、污水处理
(1)生活污废水系统
生活污水经厂区内的化粪池处理后,达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厂区污水管道,其他生活废水直接排入厂区内的污水管道,集中在厂区内的污水处理站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污水管网。
(2)生产污废水系统
本项目在硅料清洗、硅片清洗、表面制绒等生产工艺中会产生一定量的酸性废水、碱性废水等。拟建设一个集中式污水处理站,各厂房排出的生产废水经收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生产废水经过处理后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96)一级排放标准后排入污水管网。
——酸碱废水处理系统
酸碱废水采用中和法进行处理。首先在均衡槽进行PH值调整,再依次通过混合槽、一次中和槽、二次中和槽,自动投入HCL或NaOH,并用氯化钙与废水中氟化物反应沉淀氟化钙,在强力搅拌下进行混合、反应,使废水的PH值达到6-9范围内,TSS<50ppm。每个反应池内设置pH仪,并配有酸碱加药装置。被处理的废水水质达到污水排放标准后排入再生水回用装置,如果水质达不到排放标准,再返回预中和池进行二次处理,经再生水回用装置处理后排入生产水池再利用。
——污泥处理系统
污泥 → 污泥浓缩池(上清液回流至废水调节池) → 污泥泵 → 板框压滤机(滤液回流至废水调节池) → 泥饼作为特种垃圾由专业公司处理。
——有机废液处理
生产排出的少量有机废液经收集后送至污水处理站。
2、废气
硅片清洗、表面制绒等工艺中会产生一定量的普通废气、酸碱废气等。磷扩散及表面选择性腐蚀、SiN化学沉积等工艺中会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