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6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9897971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6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6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庆实验中学2021-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6月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庆试验中学2021-2021学年度下学期高一班级6月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历史上溯到1200多年前,中国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很闻名的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深刻反映了中国人的战略文化,中国军事的防备思想正是这种战略文化的详细表现。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文化呢? 首先,源于中国农耕民族剧烈的守土意识。 历史上,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农业文化自然 具有"保守性"。眷恋故土、安土重迁成为古代中国人的普遍心态。此外,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使中国人在物质生活上无须外求。这些反映在军事上就形成了固土自守,以德怀远的战略防备思想,对外侵略战斗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其原始驱动力。耸立千年、横亘于中国北疆的万里长城,既是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军事屏障,也是中国传统战略防备思想的物化和缩影。与此相对,游牧民族和海洋民族以放牧和贸易为生,大范围的迁徙和流淌成为其生存所必需的主要方式,战斗成为其猎取生活必需品和争夺海上贸易份额的主要手段,侵略和制服在其文化传承中被视为荣耀之举。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概括来说,中国的军事理论是内向型、防备性的,更注意军事谋略的运用;从战略层面上讲,谋略主要是强调防患于未然,避难于无形。西方的军事理论是外向型、攻击性的,更强调军事技术的进展。 其次,缘于中国历史文化特有的"和合"思想。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中华民族历来喜爱和平,强调"和为贵"。中国的儒家主见"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道家的创始人老子提出"不敢为天下先"即后发制人的防备思想。"百世兵家之祖"孙子告诫明君良将"主不行以怒而兴师,将不行以愠而致战","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他将"不战而屈人之兵"置于战略理论金字塔的最顶端。可以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备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具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时至今日,已成为中国处理与世界各国关系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第三,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纵观世界古代史,一个文明的毁灭往往源于兵连祸结、外战频繁。历史上,很多大国在崛起时期,都曾试图通过对外战斗来转变原有格局,建立符合本国利益的新的国际秩序。历史表明,"大国力气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超越力气的扩张会造成国家的衰落。坚持侵略扩张型国防政策的国家,不但没有实现和连续其霸主地位,反而会元气大伤,患病严峻挫败。正是应了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那句名言:"文明的死亡缘由永久是自杀而不是谋杀。"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失败的关键,在于它们只求一味扩张,不知战略守成,中国绝不会重蹈覆辙。 正是基于这些历史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在多次保家卫国、防卫反击作战中,中国都曾凭借战场优势深人对方腹地,但战斗结束时,我们都主动回撤到中国境内或边疆掌握线以内。中国从未准备通过战斗解决与他国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没有侵略他国的意图,中国绝不会走所谓"国强必霸"之路。    (摘编自《新华文摘》2021年第 10期王卫星《中国为何实行防备性国防政策》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杜甫诗句"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详细表现了中国军事的防备思想。 B. 眷恋故土,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使对外侵略战斗在古代中国不具备原始驱动力。 C. 数千年的中国文化没有侵略性,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即中国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和平的文化。 D. 正是缘于对其他大国称霸必衰历史教训的借鉴,中国奉行防备性的国防政策,中国进展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逼,中国无论进展到什么程度都永久不称霸。 2.下列对原文论证和结构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在论述中国军事防备思想与中国农耕民族剧烈的守土意识时,指出不同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不同的战略文化。 B. 本文第三段以典型事例论证了中国的防备性战略军事思想既有历史的文化基因,又有深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C. 文章根据"总-分-总"的思路行文,即先提出问题,接着详细分析问题,最终明确指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先破后立,层次分明。 D.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名言:"文明的死亡缘由永久是自杀而不是谋杀。"可以用来佐证"大国力气增殖于地区性守成,消释于世界性扩张"。 3.下列各项表述中,不能体现中国"和合"思想的一项是( )(3分) A.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哲人就把"和而不同"视为"天下之达道",把"天人合一"视为人与人、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把"兼爱""非攻"视为实现人际和谐与国际和平的根本途径。 B. 历经千载的丝绸之路被世界公认为友好沟通之路.给沿路各国带去了中国的友善和文明。 C. 明代郑和舰队七下西洋,携带的国书宣示:"天之所覆,地之所载,一视同仁,不能众欺寡、强凌弱。"给所经国家及横跨亚非的海上航线带去了和平与富强。 D. 几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先民们就秉持"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精神开启了缔造中华文明的宏大实践。 (二)有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来,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就是,5G技术跟传统的3G、4G技术有什么区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交通高校教授钟章队介绍,传统的3G、4G技术主要影响人们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应用于"人一机一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更多的是实现与垂直行业融合,提升垂直行业信息化水平,"5G的大规模应用将彻底转变人们的生活,社会信息化水平将显著提升。人们每时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宽带网络冲浪服务,打破环境、时间限制。" 技术的进步往往是层累叠加,比如越来越快的处理器,越来越清楚的屏幕,以及越来越快的网络速度。这些变化甫一消失,便将带来革命,科技创新无疑会使这场革命加速。2021年将是5G元年,也将是5G竞争真正开头的一年 网络与交换技术国家重点试验室副主任、北京邮电高校教授彭木根表示,"人一机一物"互联将来将成为常态,物联网或成为最大的主战场,各种物联应用将层出不穷,同时,彭木根也提示,5G技术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因其特有性质,也将带来信息平安和用户个人隐私等方面的问题。 (摘编自《全国两会"联姻"5G:科创引擎轰鸣,强国将来可期》,2021年3月3日,人民网) 材料二: 我国1G-5G的进展历程类别特点规模1G语音时代 1987年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正式启动,标志着移动语音通话的1G时代到来。不详2G文本时代具有通话和简洁的文本传送功能,无法直接传送电子邮件等信息。截止2021年底。用户达8.7亿。 3G图片时代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可无限漫游,处理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供应网页扫瞄、电话会议等信息服务。截止2021年,用户达4.85亿。 4G视频时代速度更快、通讯敏捷、智能性更高、费用更廉价,在移动终端随时观看网络视频,能满意用户对无线服务的需求。截止2021年底,用户达11.7亿。5G物联网时代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万物互联。(摘编自《光明日报》2021年3月6日) 材料三: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消息,近期,西班牙、德国、奥地利、阿联酋等多国业界相继表示,不会排斥中国企业的5G技术,越来越多的国家表示将向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当前,全球移动通信网络正面临从4G向5G过渡的关键时刻。5G具有速度高、反应快容量大等特点,有助于大幅提升沟通效率,在与其他行业结合后,能够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5G的到来,将为社会进展和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变革。 目前,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并在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车联网等关键技术方面具备领先优势。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5G商用的国家。 为了抢占先机,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情愿在这个技术进步的潮流中落后。欧洲等地区业界以及舆论普遍指出,排斥中国企业可能导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变慢。 对于美国等西方国家所谓因"平安缘由"而对中企实行压制的做法,业界广泛表示,网络平安的将来应当取决于事实而非臆断和凭空指摘。欧盟委员会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实的基础上"做出打算。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80年月末国内消失的移动电话属于1G时代的产物,可移动通话,不行发送短信。 B.从1G时代到3G时代,通信技术飞速进展,传送速度越来越快,传送内容越来越丰富。 C.由于4G技术开头传送视频、智能性更高、费用更廉价,其用户数比3G时代的两倍还多。 D. 5G技术与前几代通信技术相比,不仅速率高、容量大、时延低,而且可促使万物互联。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5G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信息化水平,为加速产能转换与技术创新供应可能。追逐此轮技术进步潮流,就可能占据先机。 B. 中国是全球最早实现5G商用技术的国家,在5G标准版本中,中国企业占有重要份额,在一些关键技术方面具有领先优势。 C. 2021年是5G元年,拉开了5G竞争序幕,面对技术革新、互利共赢的潮流,海外各国纷纷对中企5G技术打开大门 D. 5G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其技术信息平安和用户个人隐私的问题也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 6.5G时代为什么被称为"物联网时代"?5G时代来临,我们应如何面对简单的国际形势?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心的方向,无穷无尽 此刻,目光所及的宽阔视域里,众多植物健壮茂密,一派浓郁恣肆的碧绿,喷吐着生命的活力。这里是兴隆热带植物园,位于海南万宁。眼前这些树木花卉,让我的思绪飞向三十年前,我到过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两个植物园中的植物大多无异,但相互之间的直线距离就有两千多公里。两地之间海陆阻隔,江河纵横,山脉连绵,然而想象能够消弭阻隔,就像我此刻的体验。在意识的调遣下,距离不复存在,方向随便掌控。意念起动时,即使远在天际,却可以迅疾地化为近在咫尺。 在华北平原长大的我,十几岁时把小桥流水的江南,当成心目中最初的远方。我想象那里的天空和土地,河流和植物,那里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数年后,当我初次踏上那里的土地时,却分明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脑海中很多次的描画勾画,已经让想象无限接近于真实。后来,陕北高原成为我新的憧憬。随着年龄和经受的增加,曾经的虚幻变作真实,生疏成为熟识,然而憧憬也会同步扩展,没有停留。远方永久存在,在东西南北的各个方向。目光终点的地平线,不过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声音召唤着:动身吧,把灵魂朝着天空放开,把脚步印在永久向前方伸延的大地上。 有很多年了,我最喜爱做的一件事情,是在某个清静的时辰,绽开一本中国地图册,确定其上的一个或几个地点,放飞思绪。意念抵达之处,多是我曾经留下脚印     的地方。神凝气定之时,我分明看到,一幕幕画面穿越时间和距离,翩然出现。那是长白山下小镇外的原始森林,脚步踩在厚重松软的腐殖土上,松脂的芳香、铃兰花的馥郁伴着鸟儿的鸣叫扑面而来;是浙东南永嘉群峰环绕中的楠溪江,用千百条清亮澄碧的溪水,用奇岩、飞瀑、深潭、古村和老街,打造出了三百里山水画廊。有时候,借助资料和图片,我也会把目光投向某个憧憬已久而尚未遂愿的地方。我想象青海三江源头的浩瀚壮美,西藏纳木措圣湖边飘扬的经幡;想象大凉山满山遍野的金黄色苦荞麦,大兴安岭深处以驯鹿和猎狗为伴的鄂伦春人家。甚至仅仅是想象,就能够带来一种满意的安慰。 这些已经去过或将去到的地方,被造化给予了各自的美质。壮美,秀美,宽阔,幽深,雄奇,朴拙美的形态千变万化,繁复多姿。但对于我来说,初次遭逢这些景物,都是一种感动,一种震颤,一道划过灵魂的闪电;而过后,则是一遍遍地回想,在回想中沉醉,在沉醉中升起新的幻想。 让我记述一次这样的闪电和震颤,它曾让我此生难忘。那是二十多年前,一次在新疆大地上的行旅。是在天山北麓,汽车穿越连绵交叉的农田和林带,即将驶入浩瀚无垠的千里戈壁。就在它的边缘,神话一样,眼前突然出现出一望无际的向日葵,至少有几十万株吧,茎秆高大粗大,花盘饱满圆润,花瓣金黄刺眼。它们齐齐地绽放,一片汪洋绚烂,仿佛颜色的爆炸和燃烧。在片刻的惊骇后,我觉察到眼眶中盈满了泪水。不用感到难为情吧!眼泪是一种验证,是灵魂和情感尚且丰盈饱满的体现。而此时此地,它是在剧烈地证明着风景的大美。这些在当地都是最一般的风景,一般到无人关注,却让我镂心刻骨。由于平凡而普遍,它们更能够反映此地的自然之美的本质,也更能够和孕育于风土之中的普遍精神建立起一种关联。 只要倾心相与,你就能够听到每一处大自然的心跳声,捕获到它丰富而微妙的表情变化。每一个地方,它们的天气和地貌,植被和物候,天地之间诸种元素的组合,构成了各自独特的声息颜色。而全部这些地方连接和伸绽开去,便是一片大地的整体。久久注视那一幅雄鸡外形的版图上,那些你亲近过的地方,一种情感会在心中诞生和积聚。那是一种与这片土地血肉关联、休戚与共的情感,当它们生发激荡时,有着砭骨入髓一般的尖锐和确凿。你正是从这里,从一草一木,从一峰一壑,建立起对一片国土的感情。家国之爱是最为具象的情感,自然风物是最为直接和详细的体现。这样你就会明白,前人何以会用桑梓来指代家乡。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由于那个方向,分别是它们的家园所在。每个人的家园之感,都诞生于某一片详细的土地,而家国同构,很多家园的连接,便垒砌起了整个国度的根基。这种对于土地的感情,真实而有力,远赛过一些抽象浮泛的口号和理论。所以这样的歌词才能够被传唱几十年:"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甚至一种最为深切的哀痛和悲愤,也可以经由风光和自然来获得寄予。在敌寇铁蹄践踏、国土沦丧、百姓流离的黯淡日子里,诗人戴望舒这样写道:"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阔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在山川大地之间,祖国的理念清楚而坚实。 让脚步跟随着目光,让诗意陪伴着憧憬。行走中,远方化为眼前,异乡变成家乡,"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家乡"。每当脚步踏上一个新的地方,都是把家园的界限向外扩展。而全部的家乡,它们的名字的组合,就形象地描画出了一个国家的名字,成为对它的标注和阐释。在被这个名字掩盖和庇护的一大片土地上,我们诞生和成长,爱恋和死亡。 心的方向,指向的是祖国大地上的江河湖海,高山平原,一种无边无际的漂亮。心的方向,朝着四周八方,无穷无尽。 ((取材于彭程同名散文)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写兴隆与西双版纳两个热带植物园的距离遥远,是为了表现调遣意识不受距离的限制。 B.年幼时把江南当成心中的远方,即使未曾去过,很多次想象已让江南成为旧相识。 C.远方并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地方,随着生疏变为熟识,远方不断地向外延长。 D.对去过的地方,在回忆中重温美妙,对没去过的地方,只能借助资料和图片获得安慰。 8.文章至段使用第一人称"我",第段改用其次人称"你"。请简要分析这样写的用意。(6分) 9.本文的题目"心的方向,无穷无尽"有哪些含义?(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徙开封之雍丘。天圣初,举进士,开封、试礼部皆第一。时亲策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与武举人杂视。庠言:"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斥武举人令别试。"诏从之。 密州豪王澥私酿酒,邻人往捕之,澥绐奴曰:"盗也。"尽使杀其父子四人。州论奴以法,澥独不死。宰相陈尧佐右澥,庠力争,卒抵澥死。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宝元中,以右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庠为相儒雅,练习故事,自执政,遇事辄分别是非。未几,以资政殿学士徙郓州,进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去位,帝问宰相章得象,谁可代仲淹者,得象荐宋祁。帝雅意在庠,复召为参知政事。 皇祐中,迁工部尚书。三年,祁子与越国夫人曹氏客张彦方游。而彦方伪造敕牒,为人补官,论死。谏官包拯奏庠不戢子弟,庠亦请去。乃以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后徙许州,又徙河阳,再迁兵部尚书。数言:"国家产慎固根本,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以司空致仕。卒,谥元献。 庠自应举时,与祁俱以文学名擅天下,俭约不好声色,读书至老不倦。善正讹谬,尝校定《国语》,撰《补音》三卷。天资忠厚,尝曰:"逆诈恃明,残人矜才,吾终身不为也。"沈邈尝为京东转运使,数以事侵庠。及庠在洛,邈子监曲院,因出借县人负物,杖之,道死,实以他疾。而邈子为府属所恶,欲痛治之以法,庠独不愿,曰:"是安足罪也!"人以此益称其长者。弟祁。 (选自《宋史列传第四十三》,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B.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C.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D.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11.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 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 C."河阳"中"河"专揩"黄河",古人认为"山南水北为之阳",故"河阳"指黄河北岸的某地区。 D.《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共二十一卷,分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大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庠喜好读书,以精通文献经典名闻天下。他在府、部进行的科考中表现优异,后考中进士;他到老读书也不倦怠,并擅长考证书中的错误,曾撰写过《补音》三卷。 B.宋庠为官正直,遇事辄分是非。豪强王澥私自酿酒并骗奴仆杀人。面对宰相的袒护,宋庠据理力争,终判王澥死罪;谏官包拯上奏说宋庠没能严格要求子弟,宋庠恳求离职。 C.宋庠德才兼备,深得皇上重用。他为人生活俭约,为相气度儒雅,不好声色;他曾两次任参知政事,其次次是宰相力荐他,并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D.宋庠天资忠厚,人称其为长者。他终身不残害别人,不恃才傲物;他不记恨侵害自己的沈邈,并在沈邈之子杖打的欠物县人死于道路一事上据实从宽处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所以待天下士,宜如本朝故事,命有司具饮膳。 (2)畿辅宿兵常盈四十万,羡则出补更戍,祖宗初谋也,不苟轻改。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4.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圆满。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安慰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15.这首诗的颈联尤为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针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描写琵琶曲乐音临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蜀道难》中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719题。 商海淘沙,"老字号"几经沉浮,却总能在逆境中_______,凭的是世代传承的精湛技艺和服务理念,靠的是传统文化厚重的底蕴和与时俱进的转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得益于政策帮扶的外力引导,不少"老字号"苦练内功,适应市场化的激烈竞争,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不断_______,借助历史浸润和现代滋养_______,凭借诚信和品质蹚出一条进展新路,收获众多年轻的粉丝。 "老字号"的良好进展局面来之不易,需要各方珍惜。然而,当品牌巨大的商业价值日益凸显,"老字号"却陷入"名分"争夺。很多同宗同源的"老字号"因"一枝多叶"的树状进展,形成了分店独立的经营格局。有学徒独立的,如"王麻子"字号_______,难辨真假;有子女分家的,如"王老吉"后人在广州和香港两地进展;还有分店独立,公私合营家族老店的这些,都给后来的进展竞争造成了肯定影响。 近年来,从南京上海"吴良材"案,到"中国商标第一案"王老吉红绿品牌之争,再到"稻香村"对簿公堂,国内"老字号"商标归属的争夺战不断升温,无不是历史的冲突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爆发。市场有纠纷很正常,但人们更加期盼法律亮剑,终审能够定分止争;更加希望商道彰显,双方可以合作共赢,让"老字号"能够发扬光大,而不是迷失在利益争夺的内耗中。( )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愿"老字号"伴我们走得更远,不被时间尘封。 B.愿伴我们走得更远的是不被时间尘封的"老字号"。 C.愿"老字号"不尘封于时间,我们伴其行走得更远。 D.愿"老字号"不被时间尘封,伴我们走得更远。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枯木逢春 革故鼎新 脱胎换骨 层出不穷 B.枯木逢春 推陈出新 浴火重生 遍地开花 C.时来运转 革故鼎新 浴火重生 层出不穷 D.时来运转 推陈出新 脱胎换骨 遍地开花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国内不断升温的"老字号"商标归属争夺战,无不是历史的冲突在现实利益纠缠的爆发。 B.国内"老字号"商标归属的争夺战不断升温,无不是历史的冲突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的爆发。 C.国内不断升温的"老字号"商标归属争夺战,无不是历史的冲突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的爆发。 D.国内"老字号"商标归属的争夺战不断升温,历史的冲突在现实利益纠缠中没有不爆发的。 20.下面是一则邀请函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本人大作《天长地久》的新书签售活动将于10月14日上午9点在长沙市音乐厅进行。特邀请您和您的妻子务必光临指导。届时还将惠赠新书,敬请拜读。 21.阅读下面一段材料,然后回答问题。(6分) (1)"唉,如果我有钱,如果我留着家私,没有把财产给她们,她们就会来,会用她们的亲吻来舔我的脸!做父亲的应当永久有钱,应当拉紧儿女的缰绳,像应付狡猾的马一样。"这段话中"我"指谁?这段文字透露出了怎样的父子亲情观? (2)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说"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请简述的用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一个买布的人和卖布的人吵架,说:"明明三八二十三,你为什么收我二十四个钱?"颜回上前劝架,说买布的人算错了。那人不服,拉颜回去找孔子评理,并说定假如他错了就把脑袋给颜回,颜回输了就把帽子给他。不想孔子判颜回输,让那人把帽子拿走了。孔子对颜回说:"说你输,只输了一顶帽子;说他输,那可是一条人命啊!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大庆试验中学2021-2021学年度下学期6月考试 高一班级语文试题答案 1. D(A 主客倒置,中国军事的防备思想是"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据岂在多杀伤"战略文化的详细表现。B 因果关系错误,"使"之后为"果","使"之前为"因",其次自然段前半部分的文意应当是"两因一果","两因"除了"安土重迁的普遍心态"以外,还有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C 张冠李戴,中国自古提倡"慎战"思想,一以贯之的防备性国防政策发端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基因。)2.C("先破后立"错。而且文章虽然是根据"总-分-总"思路绽开论证的,但结尾只是总结强调了以防备思想为详细表现的中国战略文化,并未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3.D (本句表述出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文王在上,于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的意思是周文王禀受天命,昭示天下;周虽然是旧的邦国,但其使命在革新"。这是一种改革创新文化, 不是"和"文化。) 4.C 材料二 3G 就可以传输视频了。5.A。 B 项 " 未然误为已然 " 原文是 " 中国有可能成为最先实现 5G 商用的国家 " ; C 项扩大范围,原文是"一些国家";D 项美国等西方国家诟病的不是 5G 技术,是对中国的 5G 臆断和凭空指摘。 6.5G 主要应用于"人机物"互联,将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 , 即万物互联。(2 分)(1)叠加技术进步,加强科技创新。(2)保持领先优势,引导技术潮流。(3)破除藩篱,沟通互通。(4)拥抱合作,互利共赢。(共 4 分,每点 1 分。) 7.(3分)D("只能借助资料和图片获得安慰"有误) 8.(6分)(1)-段写自己可以调遣意识到达任何地方,从而带来安慰,继而记述了一次看到美景让自己感动而震颤的经受,用第一人称能真实而细腻地传达的所见所感;(2)第段从"我"的这些经受得出思索,感悟到的自然风物与家国情感的关系,用其次人称"你",便于抒情说理,拉近与读者的距离;(3)通过人称的转换,从个人的体验感受上升至情理的阐述,由描写叙述升华到理性思索,体现了文章的层次且增加了文章的深度。【评分参考】每一层解释2分。意思对即可。 9.(6分)心的方向指意念的方向,不受虚实的限制,方向随便掌控;心的方向指脚步的方向,不受时空限制,范围不断向外延长;心的方向指情感的方向,与每一个地方产生关联的情感,以及升华而成的家国之爱永不停息。【评分参考】每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D (帝遇庠厚,行且大用矣。庠初名郊,李淑恐其先己,以奇中之,言曰:"宋,受命之号;郊,交也,合姓名言之为不祥。"帝弗为意,他日以谕之,因改名庠。) 11.A (明清时乡试是每三年一次。) 12.C ("宰相力荐他"错,依据原文"得象荐宋祁",宰相章得象推举的是宋庠的弟弟宋祁。) 13.(1)这不是用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宜按本朝的先例,命令主管部门(官员)预备饮食。(否定推断句、"所以""故事"和"具"各1分,句子大意符合、通顺1分。)(2)京师地区的保卫士兵平常要满四十万,剩余的兵力就外调补充轮番戍边,这是祖宗当时的谋略,不能任凭轻易转变。("畿辅""羡""更戍""苟"各1分,句子大意符合、通顺1分。) 14.B("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 15.描绘了一幅幽深静谧的山林早晨图景。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青翠而安静,白鹤刚刚飞回停留,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青翠安静、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予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宠爱。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青翠而安静,白鹤刚刚飞回停留,描绘了一幅山林早晨图景。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反衬出自己在世俗中奔跑,表达内心的无奈、凄苦。奇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明时间尚早,都照应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严谨。与尾句呼应。颈联描写了山中美丽安静的景象,与末句在尘世中回首遥望"此山"相呼应,表达了对山中闲适生活的宠爱和留恋。(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6.(1)冰泉冷涩弦凝绝 凝绝不通声暂歇 (2)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17. D(联系上文语境,可以知道文章想要表达的有两层意思:老字号不被时间尘封;老字号能陪我们走得更远。而最能精确     表达出这两层意思的是 D 项。) 18.B[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方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获生气。时来运转:时机来了,命运也有了转机,指境况好转。革故鼎新:去掉旧的,建立新的。多指改朝换代或重大变革。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进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脱胎换骨:原为道教修炼用语,指修道者得道,就脱凡胎成圣胎,换凡骨成仙骨,现比方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浴火重生:经受烈火的煎熬和苦痛的考验,获得重生,并在重生中达到升华。遍地开花:比方好的事物处处涌现或普遍进展。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消失,没有穷尽。] 19. C(句子的主干句应当是"争夺战无不是冲突的爆发", "在现实利益纠缠的爆发"也不对,应当是"在现实利益纠缠中的爆发",D 选项前后句子缺乏必定的联系,规律错误。) 20.大作改为拙作,妻子改为夫人,务必改为能够,惠赠改为敬赠,拜读改为指正。 21.(1)高老头(或者高里奥)1分透露出被金钱异化了的父子亲情观。2分,意思相近即可(2).隐去真实的年月与背景,假托前朝人事;隐去真实的事情,虚构了贾府中的人物变迁;用谐音手法,虚构人物,并示意作品中的人物命运。(每点1分。共3分) 22.略 参考译文: 宋庠,字公序,安州安陆人,后来迁居开封雍丘。天圣初年,考中进士,开封府试、礼部试都是第一名,当时仁宗亲自考试策问贤良、茂才等科,而命令他们与武举人混杂一起考察。宋庠说:"这不是用以对待天下士人的方法,应当按本朝的先例,命令有关部门预备饮食,斥退武举人令他们另外考试。"仁宗下诏按他的建议办。密州土豪王澥私自酿酒,邻居前往捕获他,王澥哄骗奴仆说:"他们是强盗。"叫奴仆杀死邻居父子四人。密州官府按法律将奴仆判罪,唯独王澥没判死罪。宰相陈尧佐庇护王澥,宋庠据理力争,最终王澥被判死罪。仁宗对宋庠很看重,即将重用他。宋庠起初叫宋郊,李淑担忧他超越自己,以命运不好中伤他,上奏说:"宋,是朝廷接受天命的称号;郊,就是交。把姓名合在一起来说不吉利。"仁宗没有把这当作一回事。有一天,仁宗把这事告知了宋庠,于是就改成后来的名字宋庠。宝元年间,宋庠以右谏议大夫的身份任参知政事。宋庠任宰相,文静雍容,娴熟通晓旧时的典章制度,自从他执政,碰上事情总要辨别是非对错。没多久,宋庠以资政殿学士调职郓州,升为给事中。参知政事范仲淹离开职位,仁宗问宰相章得象,谁是可以替代范仲淹的人,章得象推举宋祁。仁宗一直中意宋庠,又召他任参知政事。皇祐年间,宋庠升工部尚书。皇祐三年,宋祁的儿子与越国夫人曹氏的门客张彦方结交为伴侣。而张彦方伪造皇帝诏书,替人补授官职,被判死罪。谏官包拯上奏说宋庠没能严格要求子弟,宋庠恳求离职。于是命宋庠以刑部尚书掌管河南府,后调许州任职,又调到河阳,再升兵部尚书。他多次说:"国家应当谨慎固守根本,京城四周地区的保卫士兵平常要满四十万,剩余的兵力就外调补充轮番戍边,这是祖宗当时的谋略,不能轻易转变。"(宋庠)以司空职衔退休。去世后,谥号元献。宋庠从应考举人时,与宋祁共同以精通文献经典名扬天下,他生活节俭,不好声色,读书读到老也不厌倦。他擅长考证书中的错误,曾校定《国语》,撰写《补音》三卷。他天性忠厚,曾说:"叛逆狡诈,依恃神灵,残害他人,恃才傲物,我终生不做。"沈邈曾任东京转运使,多次以事侵害宋庠。等到宋庠在洛阳时,沈邈的儿子监管曲院,因把东西出借给县人而县人欠下东西,他用杖打人,人死在路上,实际上是由其他的病所致。而沈邈之子为府吏所憎恨,府吏想要按法律从严处理他,只有宋庠不同意,他说:"这怎么够得上治罪呢!"人们依据这件事愈加称他是年高有德的人。他的弟弟叫宋祁。 24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