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erp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学士学位论文.doc

上传人:鼓*** 文档编号:9897832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66 大小: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erp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erp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1学士学位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摘 要 ERP从一出现就引起企业界及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批实施ERP卓有成效的企业及一批优秀的ERP软件供应商,国外的如SAP, Oracle等,国内的如用友、金蝶等。由于ERP形式的发展和变化迅速,以至很多中小企业对ERP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内涵还来不及做深刻的理解。面多国内外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众多ERP软件商往往显得茫然和无所适从,而众多失败的案例让中小企业望而生畏。但中小企业对管理水平提高等访面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迫切需要像ERP这种全面的集成化的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来加速自身改造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文的选题正是顺应了这一广泛需求。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系统分析和博弈论等方法,研究中小企业ERP实施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以期对ERP在中小企业的实施和应用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中小企业;ERP;选型;BPR Abstract Since ERP came to appear, ERP considerably attracted the people of enterprise and academic circles. With development of ERP, there are much more enterprises applying ERP system successfully and plenty's of ERP excellent suppliers, such as SAP ,Oracle and LTFIDA, King. Due to ERP developing and changing rapidly, many small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for short) can not understand the connotation and the ideological system of ERP profoundly, and then they are confused to choose the ERP software. On the other hand, SMEs urgently need the integrated solutions such as ERP to accelerate self-innovation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the enterprise competition ability. My topical study meets the wide need and discusses the ERP implementation process by the AHP method, the system analysis method and game theory and so on, in order to advance the ERP progress in SMEs. Key Words: SMEs ; ERP ; ERP acquisition ; BPR 66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3 1.4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4 第二章 ERP相关理论 5 2.1 ERP的基本概念 5 2. 2 ERP的发展阶段 6 2. 3 ERP的主要功能 7 2.4中小企业的应用现状 12 2.5中小企业需求分析 14 2.5.1中小企业ERP需求分析 14 2.5.2中小企业ERP需求特点 17 2.6中小企业应用ERP必要性 19 2.7中小企业应用ERP的可行性 20 第三章 中小企业ERP软件的选型分析 21 3.1中小企业ERP软件选型的博弈分析 21 3.2打破 “囚徒困境” 23 3.3中小企业如何正确进行ERP软件选型 27 3.3.1ERP软件选型的基本原则 27 3.3.2选型的基本流程 28 3.3.3 ERP具体的评估指标体系 34 第四章 ERP实施的过程 36 4. 1 ERP实施的方法 36 4. 2 ERP实施的一般流程 37 4.2.1项目的前期工作 37 4.2.2实施准备阶段 39 4. 2. 3模拟运行及用户化 41 4. 2. 4切换运行 42 4. 2. 5新系统运行 43 4.3 ERP项目实施的关键 43 4.4中小企业实施ERP的主要困难 47 4.5中小企业实施ERP的具体技巧 49 第五章 ERP应用中的项目管理 53 5.1项目和项目管理过程 53 5.2范围管理 53 5.3项目时间管理 54 5.4项目成本管理 55 5.5项目质量管理 56 5.6项目人力资源管理 56 5.7项目风险管理 56 第六章 案例分析 58 6.1企业简介 58 6.2企业存在的问题 58 6.3解决途径 60 6.4应用效果 61 小结 63 参考文献 64 ERP在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内中小企业大批涌现和飞速发展,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由于内外环境和自身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中小型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重重压力。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已经认识到自身传统管理模式与现代经营方式的差距,而努力寻求优化管理模式的途径。其中,大力进行信息化建设、引进国际先进的管理软件ERP进行管理,不仅是一条公认的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迎接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的必要技术基础。随着ERP在国内日益普及,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中小企业的ERP应用浪潮。目前,ERP项目倍受广大中小企业关注,ER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正在不断地展开,ERP已成为不少中小企业解决交货延期、资金周转慢、成本测算难等内部管理问题的有效办法,已成为中小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但是,ERP项目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的问题很多,又有着较大的风险性,ERP项目应用效果不佳、成功率低等问题困挠着中小企业,如何成功应用ERP项目己成为中小企业以及软件开发商、应用服务商等相关方面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建设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ERP系统选型和实施过程和存在的问题,提供一套科学的ERP即系统实施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和有价值的课题。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自1990年4月12日由GartnerGrorup公司发表了以《ERP:下一代MRPⅡ的远景设想(ERP:A Vision of the Next Generation MRPⅡ)》为题,由L.Wylie署名的研究报告第一次提出了REP概念。ERP的发展历程也只有短短的十几年,但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却是一日千里,比较成熟和较为现实;GartnerGrorup公司给出了ERP的基本内涵:“打破企业四壁,把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上下游,管理整个供需链,实现供需链制造”。 在ERP的功能方面GartnerGrorup公司除了提出ERP要适应离散、流程及混合型和分销配送等不同的生产条件,采用图解方法处理和分析各种生产经营问题外,在信息集成方面,GartnerGroup公司提出了两个集成。 内部集成(internal integration 实现产品研发、核心业务和数据采集的集成) 外部集成(external integration 实现企业与供需链上所合作伙伴的集成) 信息集成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设计、管理、监控、优化整个供需链;合作竞争、同步工程、协同商务。 在ERP应用方面,一开始,无论是国外的REP厂商还是国内的ERP厂商都把目光盯向大型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成熟,以及中小企业的崛起,国外的SAP、微软等都不失时机地开发了针对中小企业的REP软件,而国内ERP软件厂商如用友、金蝶、新中大、速达等也同时进入到面向中小企业的REP软件市场。这表明,ERP软件在中小企业中有很大的需求,同时也展开了对中小企业应用ERP的研究。 我国开展MRPⅡ/ERP的研究与应用己有20多年历史,历了由初步应用到推广应用、由MRPⅡ到ERP、由ERP技术研究到ERP产品开发进而发展成ERP产业的不同阶段。 (1) MRP II初步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应用MRP II系统,如沈阳第一机床厂率先实施了以MRP为核心的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系统。我国的有些高校和研究所也开始了关于MRP II的技术研究工作。早期的MRP应用系统比较强调物料库存管理与生产计划,且多采用的是主机/端式计算机系统。早期的MRP II应用企业取得了较明显的效益,并为我国制造企业展示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2) ERP推广应用及ERP产业初创阶段(20世纪90年代):90世纪90年以来,开始有较多企业应用ERP系统。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CIMS应用示范工程,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推动了我国制造业应用MRP II /ERP系统的进程,有覆盖十多个行业的200多家企业在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其中,许多企业采用了MRP II , ERP系统。这使得MRP II /ERP系统在CIMS环境下更上了一个台阶,并给企业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其中,北京第一机床厂通过实施CIMS与ERP应用示范工程取得明显效果,获得美国制造工程师协会颁发的“工业领先奖”,该企业还培育出了国产化的ERP软件产品。“九五”期间,863计划还支持了国产化ERP软件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推动了我国ERP产业早期的发展。 (3) ERP深入应用与ERP产业蓬勃发展阶段(21世纪):进入2000年以来,随着中央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我国企业信息化与现代化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科技部提出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贸委提出了“企业信息、化”行动,带动和掀起了我国企业应用ERP的高潮。近两年,我国众多企业在积极实施ERP系统,现已有数千家企业应用ERP系统。有些早期实施MRP II的企业在使其系统升级为ERP系统,并在不断深化应用,功能更加强大,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先进的ERP管理系统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显著经济效益。巨大的ERP市场也刺激了国产化ERP产品应用的不断深入和我国ERP软件产业的迅速发展,现己有国产化ERP软件商数十家。863计划也大力支持和推动ERP管理系统的研究,并重点支持了10个ERP软件产品的研发,对ERP应用实施和产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和推动作用。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已经是刻不容缓的选择,因此探讨中小企业如何才能成功应用ERP系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虽然有很多人在从事ERP的相关研究,但相当多的学者将重点放在大型企业的ERP项目上,即使有部分学者研究的范围定位了在中小企业的ERP应用上,但是研究的深刻性和全面性还不能满足指导中小企业的实际需要。因此,有必要对中小企业的ERP应用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此次论文选题是对中小企业应用ERP的理论和实践比较完整和系统的研究,希望通过系统思考的思想,结合中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总结中小企业ERP实施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主要研究一下中小企业在ERP选型和实施当中常遵循的步骤和原则,并对实施过程中的普遍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且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中小企业实施ERP项目成功因素进行分析,重点归纳总结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选型和实施方法体系,为ERP系统实施中企业方和顾问方提供参考方法,构成了ERP系统的成功保障体系,提高ERP系统实施成功率,让中小企业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帮助中小企业实现快速选型、快速实施、快速见效的。 1.4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本文以国内中小企业的ERP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研究结合企业案例、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了企业ERP系统的选型和实施过程和出现的主要问题,为我国中小企业成功实施ERP系统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第二部分介绍了ERP的有关理论,并结合中小企业的实际特点,对中小企业实施ERP进行需求分析和可行性分析,第三部分详细描述了ERP的选型过程,第四部分阐述了ERP实施的一般过程,第五部分是关于在ERP实施过程中的项目管理的有关问题,第六部分讨论了中小企业ERP软件厂商的最新发展方向,最后部分简单介绍了一个ERP实施案例。 第二章 ERP相关理论 2.1 ERP的基本概念 IT界普遍认为ERP是一种软件产品,是结合了客户机/服务器(C/S)、浏览器/服务器(B/S)、关系数据库、面向对象的方法、UI(用户界面)技术、第四代语言(4GL)等信息产业的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管理界认为ERP是种管理思想,一种基于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和MPR II基础进一步发展而成面向供应炼的管理思想。 制造企业则认为ERP是一种管理系统,即一种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软件与硬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2002年,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merican Production and Inventory Control Society)对ERP的定义如下:一种能有效地对制造、分销、服务中的客户定单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获取、加工、传输以及处理等,进行计划和管理的方法。 ERP即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管理科学的最新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平台,融合了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对企业各方面的资源进行充分的调配和平衡,并以最科学的方式整合企业资源,为企业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提供解决方案,快速达到组织目标。它是从MRP(物料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面向供应链的管理思想的新一代系统化的管理信息系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它提供了企业整体经营管理解决方案,提出了一套企业管理系统标准,同时也是应用了主流的软件架构、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等多种信息产业成果的软件产品,它还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计算机软件硬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它扩展了MRP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以价值链去优化企业的资源,ERP的企业资源从广义上讲,包括企业内部资源和企业外部资源两部分,企业内部资源主要指企业的人力资源、资金、物资和设备以及作业场地等,企业外部资源主要包括企业客户、协作单位、市场信息等。ERP超越了传统MRP II的概念,扩展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除财务、分销、生产管理、人力资源外,还集成了质量管理、决策支持等多种功能,并支持Internet企业内部Intranet、电子商务等。ERP对于改善企业运营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有着显著的功效。 2. 2 ERP的发展阶段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ERP系统的发展不断完善,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MRP(物料需求计划) 由于在库存管理阶段,库存经常出现生产过程中需要的短缺,不需要的积压,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样在50年代就提出了MRP(物料需求计划)的管理方法。MRP的产生,使企业在技术上解决企业物料供需的矛盾,做到物料“既不出现短缺,又不积压库存”,满足了生产变化的需求。其中的物料清单(BOM)是MRP的主要内容。 2、闭环MRP MRP由于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计划要求,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物料问题(如设计更改、废品、外购外协件未能按时到货等),也可能出现能力问题(如定额不准、设备利用率低、设备故障、人员缺勤等等)。所以当出现这些问题时就需要一个能反映到计划层的一个自下而上的反馈信息。这样在20世纪70年代,就产生了闭环MRP,它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计划也全部纳入 MRP,同时将能力平衡反馈至主计划作为修正主计划的因素之一,形成一个闭环的计划与控制的制造资源计划系统,成为管理生产过程的制订综合性物料计划的工具。 3、MRP工工(制造资源计划) 闭环MRP虽然是一个完整的计划与控制系统,但是,它还没有清楚执行计划后的企业经营状况和效益,也就是说企业的成本计划和控制没有考虑进来。在MRP系统已推行将近10年,一些企业又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系统在处理物料计划信息的同时,同步地处理财务信息。就是说,把产品销售计划用金额表示以说明销售收入;对物料赋予货币属性以计算成本并方便报价;用金额表示能力、采购和外协计划以编制预算;用金额表示库存量以反映资金占用,总之要求财务会计系统能同步地从生产系统获得资金信息,随时控制和指导经营生产活动,使之符合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这样在20世纪80年代初,在闭环MRP的基础上产生了MRP II。在MRP II阶段,它将财务资源纳入到计划中来,使企业的财务成本得到了控制。同时它还把与企业制造资源有关的营销和供应职能纳入进来,形成了供需链的管理。 4、现阶段(ERP)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形成和市场需求急剧变化,以面向企业内部信息集成为主的MRP II系统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90年代初,美国Gartner公司首先提出ERP的概念。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发展,ERP已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对传统的MRP II系统来讲是一场信息技术应用的革命。ERP同MRP II的主要区别:全面的各供需链管理的信息集成。扩大了传统MRP II系统的制造、分销、财务功能,在需求上增加了企业关系管理(CRM);支持流通体系的运输和仓库管理、售后服务以及在线分析处理(CLAP);支持生产保障体系的质量管理、实验室管理、设备维修管理:支持跨国经营的多语种、币制、税制及多国工厂管理;支持各种生产类型制造企业;支持远程通信、Web, 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各种电子商务、电子数据交换(EDI);支持工作流(业务流程)动态模型与信息处理程序的集成。此外,还支持企业投资和资本运作管理、各种法规及标准管理。事实上,当前一些ERP软件的功能己经超出了制造业的应用范围,成为一种适应性强、具有广泛应用范围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2. 3 ERP的主要功能 ERP软件应一该主要分为基本功能、扩展功能两个方面,基本功能是所有ERP系统软件必备的“入门”功能,强调将企业“内部”价值链上所有活动加以整合;扩展功能则是将整合的触角由企业内部拓展到企业的后端厂商和前端客户,与后端厂商信息系统加以整合的是属于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方面的功能,加强整合前端客户信息的则是属于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和销售自动化(Sales Force Automation, SFA),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 EC)方面的功能。以上的功能是ERP软件必须具备的功能,除此以外,各软件公司根据自身对ERP思想的理解,针对不同行业的特点相应地进行调整和补充。不同的行业,不同的规模,以及企业不同的业务侧重都将导致不同的ERP软件配置和应用。 一、常用的基本功能的模块: 1、供应链管理 协助企业理顺外部业务联系。包括客户录入,级别控制,供应能力,潜在需求分析,资信评估等。 2、基础数据管理 需要企业录入全面的基础数据,维护整个系统的使用权限。包括代码位长定义,代码录入,属性定义,计价方式定义,权限控制,日志管理等。 3、人力资源 协助企业有效管理人力资源。包括人员信息管理、变动管理、绩效考核、人员结构分析、培训计划等。 4、物资管理 协助企业有效地控管材料,保证生产需求,降低存货成本,评价供应商。主要功能有采购信息管理、库存管理、实物管理、发票验证、库存控制、供应商评价等。 5、生产管理 让企业以最优水平生产,兼顾生产弹性。一般分为规划层和作业层的计划以及控制。主要功能有包括生产规划、物料需求计划、部门作业计划,生产控制,制造能力平衡、生产成本控制、现场管理、生产统计等。 6、财务管理 提供企业更精确、实时的财务信息。包括帐务、应收应付帐款管理、材料核算、工资核算、产成品核算、固定资产管理、定额成本、流水帐、汇总帐、利润分析、财务报表等。 7、销售管理 协助企业迅速地掌握市场信息,以便对顾客需求做出最快速的反应。包括销售管理、订单合同管理、发货运输、发票管理、销售统计分析、应收应付查询等。 8、决策管理 综合各系统中的信息,进行汇总比较处理,提供决策者实时的决策支持。包括综合查询、综合分析、盈亏平衡模型、预算等。 ERP的各功能模块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其中一个模块的输出就是另一个模块的输入。例如生产管理模块就需要销售管理模块的定单信息以及物资管理模块中的库存情况来指导编制生产计划,在生产计划能力平衡计算中,还分别需要基础数据管理模块和设备管理模块提供产品结构数据和设备负荷能力作为支持。财务管理模块所需要的料、工、费信息则来源于物资,生产等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的质量数据则分别采集于销售,物资和生产等模块。 主要信息流程描述如下: 图1 ERP的主要信息流程图 根据市场需求、产品报价、生产负荷等签订合同;根据合同报价,确定产品料工费目标成本;根据产品的技术规格书,进行产品设计,并根据CAD/CAPP等确定的工艺文件,物料清单和定额工时,核算设计成本根据合同交货期,制定生产准备计划、节点计划、进度表、生产计划;根据生产准备计一划、节点计划、生产计划、产品物料清单、材料目标成本、现有库存以及预期库存,制定采购计划,计算并监控采购成本;根据物料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编制资金需求计划;根据采购计划(合同)验收材料并入库;根据生产计划、物料清单,限额发放材料:根据物资准备计划、生产计划、作业计划,组织生产:根据生产工票统计完成情况,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实际消耗,进行实际成本和目标成本的对比分析;根据经营合同、付款条款和产品发运情况,回收资金;根据生产计划,制定资金需求计划,筹措资金;根据经营过程中的料、工、费核算,控制产品成本;将报价成本、设计成本、采购成本及实际生产成本的对比分析结果反馈给经营、技术、采购与生产等部门;根据以上情况进行分析和预测。 二、扩展功能的模块 1、供应链管理(SCM) 是将从供应商的供应商、到顾客的顾客中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程序流、服务和组织加以整合化、实时化、扁平化的系统。 2、顾客关系管理系统(CRM) 是能从企业现存数据中挖掘所有关键的信息,以自动管理现有顾客和潜在顾客数据的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又称前台管理系统),成了ERP市场上最新的亮点。一般来讲,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包含销售、市场及服务三类模块。其中,销售模块有很多功能,从最初的需求生成,到自主销售,到最后的销售人员佣金管理都涵盖其中。销售人员只要有一台手提式电脑,就可以随时得到生产、库存和订单处理的情况,可以随时随地与任何客户进行业务活动;而市场模块则偏重于对市场计划和市场战役的策划与管理,让企业心中有数;服务模块涉及到服务的方方面面,例如服务合同管理和电话呼叫中心的管理等等,确保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3、电子商务(EC)一般指具有共享企业信息、维护企业间关系,及产生企业交易行为等三大功能的远程通讯网络系统。顾客可以在Internet网上看到企业主页,参观该企业的“电子展厅”,查看相关产品目录、性能、价格和其它信息,在网上订货,并可通过E-mail, BBS等提出意见等;销售子系统在接收到客户订单后,结合企业自己的销售预测数据,得出总的预测销售量:然后结合企业的设备/人员生产能力(能力不够时可考虑作业外包),运用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或其它数学模型确定最终生产产品种类和数量(这样可以实现利益最大化、资金、人员的充分利用和平衡);结合工作日程安排计划,运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相应的生产作业计划,并调整设备和人员负荷;确定好主生产计划后,把相关信息反馈到销售子系统,根据相应的物料清单(BOM, Bill Of Materials),求出各种原材料的需要量并通知采购子系统进行物料供应安排:采购子系统在收到生产子系统的需求信息后,查看看板系统的状态,结合供应商的供应条件,计算出什么时间、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即确定最佳订货点和订货批量:再通过EDI或其它方式向供应商发送物料需求订单,还可通过Extranet监控供应商的生产状况。而供应商也可通过Extranet访问生产厂商的在线看板系统,不用等待生产商的订货通知而自己随时扫描数据库提供的信息,由此判断什么时候需要送什么样的零部件,生成自己的运货单,同时把发货单传给生产商,并通过物流中心把原材料送给生产企业。而且由于从该数据库还可以了解到生产商以后的生产计划,零部件供应商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制定自己的生产计划。制造商生产出来的产品可直接卖给顾客,也可通过销售商卖给顾客。原材料、零部件、产成品都可通过物流中心统一发送。这种信息的共享使买方的工厂和零部件供应商、销售商如同一个公司似的运行,他们的库存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大为降低。这样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在整个个运作过程中都相当畅通。 2.4中小企业的应用现状 据赛迪网2006年上半年调查报告,截至2006年6月底,我国的中小型企业已超过4000万家,占企业全部注册总数的99%,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值在40%以上,工业总产值和税收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中小企业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主题之一。一个多世纪来,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中小企业所处的举足轻重的地位证明了这一点。根据相关资料表明,在美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8%以上;在日本,中小企业也超过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潜力和活力。因此,我们无论从社会财富创造、国民经济发展、国家财政收入、充裕就业机会、提升市场竞争力等哪一方面去进行考察,都需要对其不断地进行研究,以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能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更快的发展。 但是,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在企业管理中普遍存在着生产效率低,对市场信息了解不够充分,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应变能力差,决策盲目及盲目生产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些使得中小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时下,面对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寻求信息化手段来帮助自己增强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科学与技术统一,当前能够帮助企业达到这一目标的便是ERP系统。该系统会帮助中小企业迅速拓展经营空间,弥补企业资源严重不足的缺陷,削弱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获得了与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的机,应用ERP来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成为众多企业的战略决策。 中央政府曾明确指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的跨越发展。要实现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关键的就是要实现企业的信息集成和共享,包括不同部门间、企业内部与外部间及企业同企业间的信息集成和共享,解决企业“信息孤岛”,很多企业为实现企业信息化选择了实施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它提供了一种重新审视业务的方式,并且完成了对信息技术的重新利用,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却始终摆在我们面前,这个问题就是ERP在具体应用中的成功率比较低,中小企业实施ERP的成功率更低。根据计算机世界网2006年底的调查报告,尽管其中已经有超过40%的企业正在或己经进行了信息化改造,然而74%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还不到1%,81%的中小企业IT技术人员少于5人。中小企业的信息化似乎陷入僵局。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从目前国内中小企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来看,主要包括5个方面,即:获得信息渠道狭窄,信息资源少;市场范围小、业务拓展能力低;管理规则不健全、管理流程不科学:人才缺乏、人员流动性大,造成企业资源流失严重;业务流程复杂、营销成本高、成本控制能力差等。因此研究中小企业如何实施ERP系统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另外,中小企业的ERP应用一向是中国ERP软件厂商长期以来主攻的市场,中国的ERP厂商一直在这个方面占据着主导的地位。国内软件商,因为与中小企业一起成长,比较了解国内企业的实际情况,因此其软件特点可能会更适合中国特色的中国中小型企业的需要,因此,在对中小型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国内软件商可能有着国外软件商无法比拟的优势。 2.5中小企业需求分析 2.5.1中小企业ERP需求分析 中小型企业经过成长的种子期与初创期后,大部分企业已经有了稳定的产品、项目。但由于成长过程中管理上较多的带有“人治”的意识,进入成长期后,企业会很明显地感觉到发展过程中的瓶颈。一方面,企业在发展初期会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与业务数据的积累,企业想有借鉴的保留;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希望借助于某种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治理机制,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他们所处的环境造就了他们都有比较先进的经营理念,但在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他们都迫切希望加强生产中的成本控制、质量控制和新技术的应用,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先进的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改善生产流程,及时把握市场的脉搏,以最低的成本、最好的质量在竞争中占领市场,赢得主动。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中小企业虽然属于在夹缝中生存的组织,但它们又具有那些联合舰队所不具有灵活性,在这种利与弊的权衡中,中小企业不得不走向信息化之路,以求在夹缝中成长。中小企业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必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管理科学与技术统一,当前能够帮助企业达到这一目标的便是ERP系统。实施ERP可以降低库存成本、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提高企业内部员工素质,帮助中小企业迅速拓展经营空间,弥补企业资源严重不足的缺陷,削弱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获得了与大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进行公平竞争的机遇。目前中小企业主要有两方面的需求: 1、规范内部管理 中小企业在人员的不足和对效率的片面追求的双重作用下,生产经营高度依赖于操作者的经验和能力,故急切想形成企业的内部网络,使部门之间的沟通、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更加容易;同时需要建立统一透明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管理,将面向人的管理转变为面向目标的管理,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并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有效整合企业组织结构 由于中小企业内部常常出现组织结构分化不明显,企业成员之间分工不明确,各部门以事务型为主等现象,使得部门职能过于笼统、权责不清,管理层更是身兼多职、缺乏有效的协调手段。企业希望通过管理机制的变革和业务流程的重组,使部门能以企业目标为导向,以信息传递方式紧密相连,而不以具体业务形式进行组织,从而达到分权管理,部门功能化、流程化、并行化,并支持管理扁平式结构,这样才能促进组织正式制度的建立,决策点下移,增加基层作业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决策的机会,削弱管理者的个人性格意志对企业运作的影响,也能提高底层员工的积极性。 由于大部分中小企业是从事制造业的,对于制造业企业,管理的重点是精确的计划与良好的成本控制,对制造业企业的业务流程的管理需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采购计划的编制、请购申请、供应商的选择及考核、采购人员的评价考核、合同的拟订及签订、采购合同的执行等等这些构成了一个现代化企业的采购业务的整个过程,而采购作为一个企业业务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就必须具备以下特点才能使采购环节更好的服务于生产等其他业务环节: 采购计划的制定要有据可循: 供应商的选择体系要完善合理; 采购合同的执行要有条不紊; 采购部门进货提前量的控制; 采购资金的占用要有计划而不盲目。 B.库存管理是制造业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多种物料型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更显重要,所以要做到使成千上万种物料的账实相符、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同时避免物料积压或短缺,则现代化企业的库存业务应具备以下特点: 能随时得知某种物料的收、发、存状况; 及时得知需要盘点的物料及盘点结果; 随时能对现存的物料进行生产配比的模拟预算; 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库存; 应和财务部门紧密衔接,形成高效的过账措施。 C.生产计划环节是制造业企业的核心,也是整个企业管理最烦琐和最难管理的环节。生产计划的制定要求能适应不同的生产模式,特别是能否成功处理按定单装配与按订单设计是考验一个ERP产品功能是否强大的重要指标,为了满足个性化生产的需要,需要采用精益生产的方式。这对于企业的内部管理、设备与控制系统的能力及人员素质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一个现代化的制造业企业要想使自己的生产严密有序的进行,其生产的业务体现上则应有以下特点: 能合理建立物料清单及各项生产用基础数据; 主生产计划的建立应有据可依,切实可行; 物料需求计划的管理应涉及到最原始的零部件管理; 组装过程的废品系数、废品因子的准确考虑; 能及时灵活的进行各种生产计划的应变; 合理制定与企业生产模式相匹配的生产控制。 D.成本核算与控制是制造业企业管理的主要核心内容之一。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是对影响企业成本变动的各种技术经济因数及其影响程度做出定量的描述和定性的说明,它既为下一时期的成本预测、决策和控制提供了新的数据依据,同时也为前一时期成本计划执行情况做出了全面的总结,以反映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并对企业内部各级单位成本管理的成绩或失误进行责任奖惩。成本控制的重点是事前预测并通过事后核算修正预测数据为以后提供更精确的预测。为了能够为事后核算提供精确的数据.用以修正事先的预测数据,需要能够提供实际成本实时统计的功能:为了能够精确的评估某个部门(某个利润中心或成本中心)或某项业务(某个订单),需要采用ABC (ACTIVE BASIC COST/动态基本成本)方法。为满足管理上的要求,成本核算与控制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 可分批、分步进行结账作业; 将成本要素细分,分别求算; 人工权数、费用权数的设定维护; 可计算各期间各成品、半成品及在制品的实际成本; 可提高各项管理报表。 2.5.2中小企业ERP需求特点 经过对中小企业ERP需求分析,其ERP需求必须具有以下特点: 1、仍需按照大型企业ERP的整体范围内容来规划:从业务流程来看,由于业务流程还未定型,一些不规范但很灵活的业务操作可能正是自己的特色,而这些东西和标准化程度极高的ERP软件的磨合难度非常大。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一样式都有采购·销售、制造生产、财务会计、人事和组织等管理问题,其ERP应用需求本质上与大型企业没有区别,其差别在于管理层次,中小企业比大型企业更少一些,相应的管理流程也就简单一些。这就要求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一样,必须按照ERP的整体范围内容来规划,眼光不能再停留在原来的“点”应用;中小企业ERP应从各个部门级的信息系统开始,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构成一个企业的信息系统,才能最终实现整体运营活动的全面集成和协同。 2、实施周期短:由于中小企业的规模比较小,资金有限,很多企业有了资金常常用在产品销售、增加新的产品、公关等方面,他们认为在这些方面的投入会很快产生效益。不太可能像大型企业那样投入大量资金去购买高价格的ERP软件和服务,一旦将资金投入信息化建设后,也希望短时间内获得回报。如果中小企业实施ERP的时间周期在半年以上,还要进行复杂的业务流程重组,很可能就把企业拖跨了,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不能承受的。 3、 ERP软件操作方便、具有柔性: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高速成长性远远大于其他各国,这种高速成长性更显现企业管理的滞后,这就必然需要引入ERP之类的管理工具、管理思想、管理手段去帮助企业。而中小企业没有太多甚至根本没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人才,IT技术人才的缺乏,也是导致中小企业应用ERP多遭失败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