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9896429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50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 8 2020年4月19日 文档仅供参考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具体要求为: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具有扎实的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理论知识,具备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较好地掌握新信息技术及教学资源开发技术,具有较强的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能胜任基础教育的教学科研、媒体开发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 (三)具有较强的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相关的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能理论结合实践,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教学工作。 (四)熟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内容和新方法。 (五)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其中第一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二年进行研究性教学实践活动与论文写作,实践教学和论文写作时间原则上不少于1年,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半年。 三、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实践教学四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具体为:学位基础课程6门,共12学分;专业必修课程4门,共10学分;专业选修课程3~5门,共6学分;实践教学8学分。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详见附表。 补修课程: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生入学后,应补修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师范类跨专业毕业生入学后,补修2门学科专业基础课。补修课程须随相应师范专业本科生参加考试,取得合格成绩,不计学分。 实践教学:学院主要采取教育实习、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教育调查、课例分析、班级与课堂管理实务、社会实践等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其中到中小学进行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半年,社会实践主要经过参与到传媒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项目中来实现实践锻炼。 四、教学方式 学院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课堂参与、小组研讨、案例教学、合作学习、模拟教学等方式。 成立导师组负责研究生的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在中小学聘任有经验的高级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并负责做好教学实践的指导与实施。 学院不断完善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实际做好校内外教育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五、学位论文及学位授予 全日制教育硕士最迟在第二学期末确定学位论文题目,写出论文工作计划,并经过论文开题报告论证。经过开题论证后方可撰写学位论文。成立导师组负责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指导。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能够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学位论文必须经过校内、外导师的签字认可后方能申请参加答辩。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该至少有一名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中小学教师或教学研究人员。 修满规定学分,并经过论文答辩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研究生教学计划 课程 类型 课程 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基 础 课 00010001 英语 36 2 1 考试 00011101 政治理论(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 36 2 2 00011102 教育学原理 36 2 1 00011103 课程与教学论 36 2 1 00011104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36 2 1 00011105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36 2 1 专 业 必 修 课 01611101 信息技术课程与教材分析 54 3 1 01611102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54 3 2 01611103 信息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 36 2 2 01611104 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专题 36 2 1 专 业 选 修 课 01611105 信息技术学习理论与方法 36 2 2 考查 选修6学分 00011106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36 2 1 00011107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6 2 1 00011108 基础教育改革研究 36 2 1 00011109 中外教育简史 36 2 1 00011110 教育政策与法规 18 1 1 01600105 媒介文化与教育 18 1 2 01611106 信息技术发展史 18 1 2 01600116 教育资源设计与开发 36 2 2 选修1门 0160000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36 2 2 跨专业补修课程 非师范类 01611107 教育学 考试 01611108 心理学 01611109 学科教学论 师范类 01600114 教育传播学 考试 01600115 计算机辅助教育与课件设计 实 践 教 学 01611110 微格教学与课例分析 8 2 01611111 基础教育教学实践 3 01611112 社会实践活动 贯穿于培养全过程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研究生阅读书目或期刊目录 序号 书目名称(作者、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版次)或期刊名称、主办单位 1 陈旭远:《课程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2 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 8月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技术课程标准研修(信息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 。 4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5 加涅:《当代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6 彭绍东:《信息技术教育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月。 7 威廉.维尔斯曼(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年7月。 8 薛维明:《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11月。 9 李克东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网络课程, 10 杨正甫:《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中国铁道出版社, 。 11 祝智庭主编:《网络教育应用》(第一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9月。 12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 13 丁兴富编著:《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1月。 14 郭绍清:《信息技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中国人事出版社, 12月。 15 何克抗主编:《计算机辅助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 。 16 黄荣怀:《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案例精选》,高等教育出版社, 。 17 陈芳林等主编:《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 1月。 18 钟向群:《高性能网络技术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 19 游泽清等:《多媒体技术及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 20 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上海教育出版社, 7月。 21 《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与西北师范大学主办。 22 《中国电化教育》,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 23 《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主办。 24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主办。 25 《信息技术教育》,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 26 《中国远程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主办。 27 《高等教育研究》,华中科技大学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共同主办。 28 《开放教育研究》,上海电视大学主办。 29 《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中国计算机学会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 30 《计算机应用》,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主办。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