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生产系统合理布置,3.1,概述,3.2,厂址选择,3.3,企业生产单位及其合理配置,3.4,厂区布置,3.5,车间布置,1,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1页,3.
2、1 概述,概述,:生产系统合理布置是指应用科学方法,和伎俩对组成企业各个部分、各种物质,要素(设施、设备、厂内运输线路)进行,合理配置及空间平面布置,使之成为有,机系统,以最经济方式和较高效率满,足生产经营要求。,时机,:(1)新厂设计阶段,(2)老厂重新设计,2,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2页,3.2 厂址选择,一,厂址选择影响原因,二,厂址选择方法,3,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3页,一 厂址选择影响原因,1 地理条件 2 气候条件,3 交通运输条件 4 资源供给条件,5 能源供给条件 6 基础设施条件,7 产品销售条件 8 生活条件,9 环境保护条件 10 科技依靠条件,11 政治文化条
3、件 12 扩展条件,13 安全条件 14 劳动力条件,15 科技培训条件 16 建厂投资费用,4,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4页,二 厂址选择方法,1 定性分析法,2 定量分析法,(1),盈亏平衡分析法,(2),分级加权法,(3),线性规划法,(4)费用效益比分析法,5,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5页,厂址选择(盈亏分析法),项目,单位,厂 址,甲,乙,总成本,可变费用总额,固定费用总额,计划年产量,单价,单位产品可变费用,盈亏平衡点产量,元,元,元,件,元,元/件,件,398000,240000,158000,0,20,12,19750,414000,260000,154000,0,20,1
4、3,2,6,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6页,厂址选择(分级加权法),影响原因,权数,可供选择厂址,甲,乙,丙,丁,地理条件,7,14 2,21 3,28 4,7 1,气 候,3,9 3,6 2,9 3,3 1,交通运输,6,12 2,6 1,18 3,12 2,资 源,7,7 1,14 2,28 4,21 3,能源供给,8,16 2,24 3,32 4,16 2,水 源,5,10 2,10 2,20 4,15 3,排 水,5,10 2,15 3,20 4,5 1,扩展余地,2,2 1,6 3,4 2,8 4,环境保护,4,4 1,8 2,12 3,16 4,安 全,3,9 3,9 3,12 4
5、12 4,生活条件,6,12 2,18 3,24 4,6 1,协 作,4,8 2,12 3,16 4,4 1,劳动力起源,5,5 1,10 2,15 3,10 2,产品销售,3,9 3,9 3,12 4,3 1,料 场,1,3 3,4 4,3 3,4 4,投资费用,6,12 2,18 3,24 4,6 1,总 计,142,190,277,148,7,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7页,厂址选择(线性规划法),某企业有,n,个可供选择厂址,需供给,m,个目标市场,设,X,i,:,i,工厂产量 (,i,=1 n),R,j,:,j,目标市场需求量 (,j,=1 m),X,ij,:,i,工厂运往,j,目
6、标市场产品数量,C,i,:,i,工厂单位产品成本,D,ij,:,i,工厂向,j,目标市场运输单位产品费用,目标函数,:,约束条件,:,8,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8页,3.3企业生产单位及其合理 配置,一,影响企业生产单位组成原因,二,经典制造企业生产单位,三,企业生产单位合理配置标准,9,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9页,一 影响企业生产单位组成原因,生产单位:企业中包含一定生产力要素,,实现一定功效并占据一定空间,位置子系统即为生产单位。,1 产品:产品品种、结构特点、工艺特点,与生产规模,2 企业规模:规模生产单位数量、大小,3 生产专业化水平和协作化水平,4 企业生产技术水平,5 企业
7、环境条件,10,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10页,经典制造企业生产单位,基本生产单位,:指直接从事基本产品生产,实现基本生产过程,生产单位。如:,准备车间,、,加工车间,、,装配车间,辅助生产单位,:指为基本生产提供辅助产品和劳务,实现辅助生,产过程生产单位。如:,辅助车间,、,动力部门,生产服务单位,:指为基本生产和辅助生产服务单位。如:,运输,部门,、,仓库,、,试验,与,计量检验部门,生产技术准备部门,:指为企业生产提供技术确保与服务,并负责,新产品试制工作部门。如:,研究所,、,设计,科,、,工艺科,、,工具科,、,试制车间,从属生产单位,:生产企业从属产品生产单位,11,生产系统的合
8、理布置概述,第11页,三 生产单位合理配置标准,1 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2 有利于社会协作,3 有利于提升产品及工艺通用化、标准,化水平,4 合理安排基本生产部门与辅助生产部门、生产服务部门百分比,12,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12页,3.4 厂区布置,一,厂区布置目标,二,平面布置标准,三,厂区平面布置程序,13,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13页,一 厂区布置目标,1 最短运输路线,2 最大灵活性,3 面积最有效利用,4 最良好工作环境,5 最合理发展余地,14,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14页,二 平面布置标准,1,满足生产工艺过程要求,符合生产工艺次序,使产品有单一流向,使生产联络和
9、协作关系亲密车间和部门尽,量布置在一起,合理划分厂区,2,有利于提升经济效益,降低运输量,尽可能紧凑,提升建筑系数,3,有利于安全和促进职员健康,15,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15页,三 厂区平面布置程序,1 确定目标,2 搜集资料:基础资料、生产单位配置、,生产系统图,3 确定各组成部分所占面积,4 确定各生产单位之间相互关系,(1)定性分析方法,(2)定量分析方法,5 初步确定平面布置方案,6 方案评价,(1)定性评价法,(2)定量评价法,16,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16页,3.5 车间布置,一,概述,二,车间总体布置,三,工作地(设备)布置类型及标准,四 工作地(设备)布置技术与方
10、法,17,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17页,一 车间布置,所谓车间布置就是按一定标准、正确地确定车间内部各组成单位(工段、班组)及工作地,设备机床之间相互位置,从而使它能组成一个有机整体,实现车间详细功效和任务。,18,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18页,二 车间总体布置,1 基本生产部分,2 辅助生产部分,3 仓库部分,4 过道部分,5 车间管理部分,6 生活福利部分,19,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19页,三 工作地布置类型及标准,类型,:1 工艺专业化布置,2 对象专业化布置,3 定位布置,4 成组单元布置,标准,:1 符合生产过程流向,2 便于运输,3 创造安全、良好工作环境,4 便于工人操作和工作地(工具、图纸、工位器具),布置,5 充分利用车间面积,6 充分考虑机床精度和工作特点,20,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20页,四 工作地(设备)布置技术和方法,1 模拟技术,(1)设备布置草图,(2)样板布置,(3)模拟布置,2 研究方法,(1)从至表法,(2)线形规划法,21,生产系统的合理布置概述,第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