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隋朝统一与灭亡,第1页,一、隋朝统一,1.,南朝与北朝政权更替:,581,589,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第2页,公元,589,年,隋朝大军南下,渡过长江,进改南方陈国。陈朝后主陈叔宝奢侈腐化,宴游无度,当他听说建康城已陷落时,慌忙带着他两个嫔妃,躲入宫廷内一口枯井里。隋军呼叫他们不出来,扬言要往井里投石头,陈后主才和两个妃嫔出来投降。陈后主携二妃躲入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听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山坡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第3页,陈后主携二妃躲入枯井,被后人嘲笑为“胭脂井”。听说这口井就在,今天南京鸡鸣寺山坡下,。,胭脂井,历史传说,第4页,2,隋朝建立与统一,隋文帝(5816在位),背景:,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北方贸易往来不停,民族交融深入深化。,建立者:,杨坚,建立时间:,定都:,统一时间:,581,年,长安,589,年,第5页,隋朝统一时疆域图,隋,隋,第6页,3.,隋文帝巩固统一办法,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升行政效率。,隋朝时使用五铢钱,第7页,隋朝政治创制,三省六部制,内史省,(,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负责,起草,政令,吏部,度支(后改为,户,部),礼部,兵部,都官(后改为,刑,部),工部,负责,审核,政令,负责,执行,政令,三省,分工明确,,,相互合作,,提升了行政效率。同时,三者,相互牵制,,防止了权臣独揽大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袭。,第8页,隋朝经济繁荣表现有哪些?,时间,项目,隋初,隋盛世,结论(表现),人口,3000,多万人,4600,多万人,垦田,1900,多万顷,5500,多万顷,粮仓,长安太仓,洛阳含嘉仓、兴洛仓,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贞观政要,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第9页,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快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加,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王朝。,出现了,“,开皇之治,”,盛世局面。,含嘉仓示意图,第10页,从公元6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开启开凿大运河。意在加强南北经济文化联络。,袁刚君王比较和隋炀帝事功与暴政,请回答:依据材料结合书本,说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目标。,二、开通大运河,第11页,1.,隋炀帝为何要开通运河?,政治目标:,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经济目:搜刮江南财富;,军事目:为攻打高丽转运军事物资便利;,个人目:贪恋江都美景。,一言以蔽之: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统治,第12页,时间:,隋朝大运河示意图,概况:,公元6,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它分为四段,连接五大河流,是古代,世界最长,人工河。,隋炀帝(6046在位),第13页,苏伊士运河,1858,年开工,,1869,年通航。长,190,公里,,沟通地中海和红海,巴拿马运河,19开工,19通航。长81.3公里,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第14页,隋朝大运河示意图,一条:一条贯通南北大动脉,二长:二千多千米,三点:三个城市,洛阳,涿郡(北京),余杭(杭州),四段:分为四 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河:贯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江都(扬州),长安,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第15页,运,河,风,光,第16页,隋炀帝时为何能够开通纵贯南北大运河?,思考,答:,1,、隋文帝在为,20,多年里,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2,、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可能性,。,3,、,有,前代开凿几段古运河为,基础,。,第17页,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材料三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休,汴河怀古,2,大运河开凿影响,第18页,【,小组讨论,】,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何这么主要?,国家水上运粮食全靠大运河;在古代,船是主要交通工具,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装载量大,速度快。,依据所学,思索并回答以下问题:,合作探究,2,:隋朝大运河,第19页,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银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开凿大运河所用民力,时间,河段,征发民夫,6,通济渠,100,余万,6,邗沟,10,余万,6,永济渠,100,余万,6,江南河,10,余万,第20页,隋炀帝巡游江都时龙舟,江都,-,今江苏扬州,第21页,隋炀帝龙舟模型,第22页,主动影响:,沟通了南北交通,维护了国家统治;,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加速了沿岸地域经济发展;,至今一些河段依然负担着运输作用。,消极影响:,为此工程而征调大量民夫,严重影响人民正常生产和生活,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隋朝灭亡原因之一。,第23页,关于,我们,古代选官制度,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德才,进行,评定,,分为九等。中正评定品级成为授官依据。,九品中正制创建之初,评议人物,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门阀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选拔之权,于是在中正品第过程中,才德标准逐步减弱,,家世,则越来越主要,甚至成,为唯一标准,,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局面。,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第24页,2.,依据材料一讨论科举制产生前举人制度及其影响。,(,1,)在九品中正制下,权贵子弟不论优劣,都有机会做官。出身低微、有真才实学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老百姓更没有机会做官。,(,2,)这种制度选拔上来人没有才能,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第25页,隋文帝,隋文帝改革选官制度,隋文帝最早用分科考试,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科举制诞生,隋炀帝时进士科,设置,标志着科举制,产生。,1.,科举制度建立,第26页,进士科考试主要是三场,其后各代基本沿用下来,。,第一场是贴经,,用当代话说就是填空。主考官从诸子经书中选取一行,然后把其中三个字贴盖住,让考生读出被贴字是哪几个,其用意不过是考考生背功,测试一下考生对经书熟练程度。,第二场考诗赋,,每个考生作诗一首、赋一首,这一场极为主要。(唐诗),第三 场考试策,,就时务出个题目,让考生回答自己看法。目标是想看看考生对治国策略独到看法,认为国家选择治国平天下英才。这三场考试都实施淘汰制,每场皆定去留。只要一场考不好,状元梦随之破灭。,第27页,解元,会元,状元,第28页,材料一,与以前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制度,它所表达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标准,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查时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辽阔入仕道路。,材料二,科举制度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情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增加,也扩大了学习内容。,请回答:结合材料和书本知识,说出科举取士开创有何意义?,2.,科举制创建影响,第29页,知识小结,科举制创建影响,科举制创建,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进了教育发展。,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第30页,原因:,隋炀帝暴政施民,造成大规模农民起义;,四、隋朝灭亡,材料一,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承受能力。,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论辨关于暴君之暴政治分析,第31页,隋末农民起义,领导人,起义军,控制地域,李密,瓦岗军,河南地域,窦建德,河北起义军,河北地域,杜伏威,江淮起义军,江淮流域,隋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第32页,隋末瓦岗寨起义英雄程咬金,隋末瓦岗寨起义英雄秦琼,第33页,结果:在起义军打击下,隋朝统治面临瓦解。6,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炀帝本人,第34页,难点突破,秦、隋两朝共同点,秦朝,隋朝,统治时间,38,年,统一意义,结束了长久分裂局面,符合各族人民意愿,结束了奴隶时代,开创了封建时代。,结束了自西晋以后分裂状态,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为唐朝繁荣奠定了基础。,政治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伟大工程,长城,运河,灭亡原因,暴政,暴政,对后朝影响,汉承秦制;汉接收秦亡教训,休养生息,唐承隋制,唐接收隋亡教训,贞观之治,第35页,民众是国家根本,治国必须考虑社会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只有些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友好发展。,启示,第36页,课程小结,1、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2、开凿大运河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实现了中华文化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几大水系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国际交流。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贞观盛世,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基础。,3、科举制创建,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使有才学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进了教育发展。,4、6,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第37页,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