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精护》第十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ppt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887986 上传时间:2025-04-12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护》第十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精护》第十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章名,精神科护理学,第十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学习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第三节,诊断与治疗,第四节,护理,学习目标,1,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与护理措施。,2,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3,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治疗、病程与预后。,第一节,概 述,一、基本概念,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是一组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也称心因性精神障碍或反应性精神障碍。,第一节,概 述,二、应激过程,(一)中枢神经系统应激反应,(二)内分泌系统应激反应,(三)免疫系统应激反应,第一节,概 述,三、心理应激状态的表现,(一)思维意识活动,(二)情感活动,(三)行为动作,(四)自主神经系统症状,第一节,概 述,四、病因与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二)社会文化因素,(三)个人的易感性,第二节,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一)急性应激障碍,(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三)适应障碍,(一)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又称为急性应激反应,起病急骤,遭受严重的躯体、心理应激后,可在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症状,历时较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杨某,女,,47,岁,初中文化,因“言行紊乱,4h,”急诊入院。,现病史:患者入院前一天下午到银行取了两万元准备给儿子出国留学用。回家途中遭两名男子劫持到偏僻小巷内,用匕首抵住患者脖子逼其交出钱物,否则就杀死患者并分尸抛弃。患者惊恐万分,终于交出财物。回到家中患者呆坐且问话不答,吃饭时也不能将饭喂进嘴里,全洒落在地上。家人让患者到床上休息,但发现患者不停的撕,案例导入,1,扯自己的衣服,惊恐不安,口中念念有词,却听不清楚。家人试图安慰,但见患者满头大汗、烦躁不安,随后即送入医院急诊室。经检查,未发现躯体疾病,于是镇静、留院观察。夜间,患者醒来仍惊恐万分,从床上一跃而起,拔掉输液器,欲冲出治疗室,幸被护理人员拉住。住院三日后言行基本恢复正常,但不敢单独上街,对病发当日之事不能完全回忆。在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后完全恢复正常。,诊断:急性应激障碍,案例导入,1,(一)急性应激障碍,临床表现:,1,意识障碍,2,感觉迟钝,3,精神运动障碍,4,自主神经症状,(二)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是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和(或)持续性精神障碍。应激事件往往具有灾难性质或异常强烈,引起个体极度的恐惧感或悲痛的情感体验。,李某,男,,24,岁,大专毕业、中学教师。,现病史:患者到四川地震灾区做了两个月的志愿者,目睹了许多惨烈的场面,回家后像是变了一个人。由之前的兴趣广泛、富有爱心,变得情绪低落,不愿与他人说话,食欲下降,与女朋友也矛盾重重,大吵一架后分手。时常出现想打人的冲动,开始抽烟、酗酒。灾区惨烈的场面时常在脑海里复现,无法入睡。,案例导入,2,感叹人的脆弱和渺小,在灾难面前无能为力,开始怀疑人生,为此苦恼。父母家人劝说无效,前来咨询。,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案例导入,2,(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临床表现:,1,反复重现精神创伤体验,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3,回避性症状,4,心理麻木,(三)适应障碍,适应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是指对明显的环境改变话应激性生活事件的不适应,而出现的一种,短期的和轻度的,烦恼状态及情绪失调,常影响到社会功能,但不出现精神病性症状。,王某,,16,岁,初中三年级,为独生子女,与父母同住。父母为国家干部,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双方家族无精神病史。,主诉:害怕上学,现病史:患者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又能帮助其他同学,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并成为班干部,各方面表现都好,没有被老师批评过。两个月前一次上课发呆,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因没听清楚问题就根据当时堂课的内容猜测回答,,案例导入,3,同学们听后哄堂大笑,被老师严厉批评,当时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心怦怦直跳。第二天上学时,走到校门口就感觉紧张、害怕、心慌,不敢进校门,遂到旁边的书店看书。老师发现其未上课也未请假,请家长到学校说明情况。父母回家批评了她,并要求正常上学。次日上课时,突觉头晕目眩、心慌胸闷,呼吸急促,全身发抖,大汗淋漓,送到医院后很快缓解。父母不放心要求住院一周,各项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疾病。出院,案例导入,3,后,只要提及与上学有关的事情就很不舒服,情绪低落、惊慌、发抖。如果不去想上学的事情,则一切正常。两个月来请假在家,心情一直不好,和父母发脾气,学习效率也低,还控制不住自己看电视上网,考试成绩下降,但渴望像其他同学一样正常到学校学习。,诊断:适应障碍,案例导入,3,(三)适应障碍,临床表现:,1,焦虑性型,2,抑郁型,3,品行异常型,4,情绪和品行混合的适应障碍,5,行为退缩型,第三节,诊断与治疗,(一)诊断标准,1,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CCMD-3,),(,1,)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并至少有下列一项: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1,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CCMD-3,),(,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第三节,诊断与治疗,(一)诊断标准,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1,)症状标准,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并至少有下列,1,项:不由自主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幻觉。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的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1,)症状标准,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入睡困难或入睡不深。易激惹。集中注意困难。过分地担惊受怕。,(,1,)症状标准,4,)对与刺激相似或相关的情景的回避,至少有下列,2,项:极力不去回想有关的创伤性经历。避免参加会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避免前往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不愿人交往,对亲人变得冷漠。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性经历无关的某些活动仍有兴趣。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希望和信心。,(,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罕见延迟半年才发生),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4,)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症、躯体形式障碍。,3,适应障碍诊断标准,(,1,)症状标准,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或社会地位的改变(如移民、出国、入伍、退休等)。,2,)生活事件和人格基础对导致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1,)症状标准,3,)以忧虑、烦恼、抑郁、焦虑、害怕等情感症状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一项: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等。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存在见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不包括妄想和幻觉)、神经症、应激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品行障碍的各种症状,但不符合上述障碍诊断标准。,(,2,)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开始于心理社会刺激,但不是灾难性的或异乎寻常的,发生后,1,个月内,符合诊断标准至少,1,个月。应激因素消除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4,)排除标准,:排除情感性精神障碍、其他应激障碍、神经质、躯体形式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二)鉴别诊断,1,急性应激障碍的鉴别诊断,(,1,)癔症,(,2,)情感性精神障碍,(,3,)器质性精神障碍,(,4,)旅途性精神障碍,(二)鉴别诊断,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鉴别诊断,(,1,)急性应激障碍,(,2,)抑郁障碍,(,3,)强迫障碍,(,4,)适应障碍,(二)鉴别诊断,3,适应障碍鉴别诊断,(,1,)人格障碍,(,2,)居丧反应,(三)治疗,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心理治疗,尽快脱离应激环境解释性心理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自我及有利的心理应激方式指导家属充分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作用,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催眠治疗等,主要通过个别指导、家庭治疗和社会支持的方式,药物治疗,如焦虑、抑郁症状为主的患者,可选用地西泮、阿米替林、氟西汀、阿普唑仑等。如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的患者,可选用少量抗精神病药物及安眠药物,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静、地西泮等,抗抑郁药物最常见,其他药物则包括抗焦虑药物、镇静剂、锂盐等。,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采用抗焦虑和抗抑郁的药物,(四)预后,1,急性应激障碍,发病急剧,病程短暂,一般在几小时至一周内症状消失,通常在一个月内缓解。,2,创伤后应激障碍,一般在一年内恢复正常,少数患者可持续多年,甚至终身不愈。,3,适应障碍,应激因素消失后,症状持续一般不超过,6,个月。,第四节,护理,一、急性应激障碍,(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2,生理功能方面,3,心理功能方面,4,社会功能方面,一、急性应激障碍,(二)护理诊断,1,有自伤、自杀的危险,与失望、无助、焦虑、抑郁有关。,2,急性意识障碍,与强烈的应激有关。,3,语言沟通障碍,与意识障碍、应激情绪反应有关。,一、急性应激障碍,(三)护理目标,1,患者在医护人员的照顾下,不发生自伤或伤人的行为。,2,患者意识障碍得以改善,恢复到意识清晰状态。,3,患者能与医护人员及家属进行一般性的语言沟通。,一、急性应激障碍,(四)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1,)饮食护理:,(,2,)睡眠护理:,(,3,)排泄护理:,一、急性应激障碍,(四)护理措施,2,安全护理,将患者安置于易观察的房间,加强对不安全因素和危险物品的管理。,3,特殊症状护理,(,1,)发生意识障碍时,(,2,)木僵等严重的精神运动性抑制症状时,一、急性应激障碍,(四)护理措施,4,药物治疗护理,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等,5,心理护理,一、急性应激障碍,(五)护理评价,1,患者情绪是否控制良好。,2,患者是否有伤人或者自伤的行为发生。,3,患者是否能与他人正常的交往。,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2,生理功能方面,3,心理功能方面,4,社会功能方面,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二)护理诊断,1,有对自己施行暴力的,2,睡眠型态紊乱,3,社交障碍,4,自我形象紊乱,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三)护理目标,1,患者能用适宜的方式发泄受挫感,不发生自杀行为或伤人事件。,2,患者能在无药物辅助的情况下,恢复睡眠。,3,患者能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社会交往,人际关系和行为方式得到改善。,4,患者自我价值感增强,能正确的自我评价。,二、创伤后应激障碍,(四)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1,)饮食护理,(,2,)休息和睡眠,(,3,)个人卫生护理,二、创伤后应激障碍,(四)护理措施,2,安全护理,3,特殊症状护理,患者的焦虑症状表现为挑衅和敌意时,鼓励患者用可控和可接受的方式表达焦虑等情绪,在间歇期教会患者自我放松技术等。,二、创伤后应激障碍,(四)护理措施,4,药物治疗护理,5,心理护理,采用多种方式与患者沟通和交流,特别是聆听和陪伴,鼓励患者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二、创伤后应激障碍,(五)护理评价,1,患者是否能生活自理,是否能完成正常的社会交往。,2,患者睡眠质量是否改善。,3,患者能否正确的自我评价。,三、适应障碍的护理,对于适应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利用支持性心理疗法。心理治疗是适应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品行障碍的患者,可运用行为疗法,强化适应行为,提高患者的应对能力,消除或者缓解症状。,小 结,1,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临床分型及其临床表现: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也称心因性精神障碍或反应性精神障碍。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碍三类,小 结,3,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要点:尽快脱离应激原及应激环境是治疗的关键性措施。药物主要用于对症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有效;适应障碍的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4,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主要护理评估内容、常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