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标准
院校: 辽宁金杯高级技工学校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
学时/学分
88
制定日期
2014.6.6
系部审核
教务处审核
一、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1.课程的性质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是一门在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程,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开设的一门电类专业基础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课程的作用
由于电工及电子技术课程的基础性、先进性和应用性,使之在职业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工及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电路、基本分析方法和基本实验技能,并让学生了解电工技术的发展动向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利用。本课程实践性较强,学习时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并能通过维修电工中、高级工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作前期准备。
二、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标准以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的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电工和电子技术方面知识为主线,以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紧密结合“维修电工”中、高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中的要求,确定本课程的工作任务模块、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课程思想,要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或工作情景,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引出相关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完成各个项目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展开对专业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课程设计思路:将“示范与讲解”、“实践与理论”、“技能与知识”、“单元与综合”、“训练与考核”有机地融为一体,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变知识学科本位为职业能力本位,打破传统的以“了解”、“掌握”为特征设定的学科型课程目标,从“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打破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采用项目训练的模式,按“看”、“练”、“思”、“考”的顺序,依据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组织教学,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证,培养学生的时间动手能力和理论基础。
三、与前后课程的联系
阐述本课程与前导课程、后续课程的关系及相互所培养的职业能力支撑等,可以图表的形式来体现。
表1 与前期课程的关系
序号
前期课程名称
为本课程提供的能力支撑
备注
1
数学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计算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创新力和动手操作力的培养
表2 与后续课程的关系
序号
后续课程名称
本课程提供的能力支撑
备注
1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
了解工厂系统中常用的电器元件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用电常识
2
供配电技术
使学生掌握电力变压器、变压器经济运行、电压和电流互感器等方面的知识
3
电气设备故障诊断与分析
使学生掌握工厂电气运行时的常见问题,了解安全用电的常识
四、课程的教学目标
1.课程总目标
通过任务引领性项目活动,使学生掌握电工和电子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等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具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懂得安全用电常识和有触电急救能力。
②会熟练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电工仪表。
③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定律和基本分析方法。
④了解常用电动机、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⑤了解常用低压电器和典型继电-接触器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⑥掌握晶体管基本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其简单计算。
⑦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线性应用电路。
⑧了解数字电路的特点,掌握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⑨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和应用。
⑩培养学生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2)能力目标
①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②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
④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
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环保意识。
(3)素质目标
①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态度。
②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
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
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⑤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五、课程的内容与要求
为了使学生掌握电工和电子技术等专业能力所需的知识与技能,本课程项目结构与学时分配见表3。
表3 课程项目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项目名称
主要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
能力要求
参考学时
直流电路
电路的基本概念
1、电路的组成
2、电气元件符号和电路图
3、电路的状态
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会识读基本的电器符号和简单的电路图
2
18
电路中常用的物理量
1、电流
2、电压
3、电动势
4、电位
5、电能
6、电功率
熟练掌握各物理量的参考方向和实际方向
4
电阻元件及其连接
1、电阻
2、欧姆定律
3、电阻的连接
熟练掌握欧姆定律和电阻串并联特点,会灵活应用进行计算
4
电路的基本定律
1、基尔霍夫定律
2、支路电流法
熟练掌握KCL和KVL,能正确确定定律式中各项的正、负号;掌握支路电流法,会正确列写出方程式
6
技能实训
1、认识电工电子实训室
2、直流电流、电压的测量
3、基尔霍夫定律的验证
会使用万用表进行基尔霍夫定律的测量
2
交流电路
交流电的基本知识
1、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
2、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熟练掌握正弦交流电的三要素,及正弦交流电的表示法
4
18
单一参数元件的交流电路
1、纯电阻电路
2、纯电感电路
3、纯电容电路
理解三种单一参数元件的交流电路的电压、电流间的关系,功率的求解
6
串联交流电路
1、电阻与电感串联电路
2、电阻与电容串联电路
了解串联交流电路各部分电压、电流间的关系,功率的求解
2
三相正弦交流电路
1、三相正弦交流电源
2、三相负载的连接
掌握三相正弦交流电源的特点,以及对称三相负载连接的特点和简单计算
2
技能实训
1、日光灯电路的测量
2、三相负载的连接与测量
会正确连线,会使用交流电表进行测量并正确读数
4
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
工厂供电
1、工厂供电的基本知识
2、节约用电
了解工厂供电系统的组成和节约用电的意义
1
2
安全用电
1、触电种类和形式
2、触电急救常识
理解触电种类和形式,了解触电急救的基本常识
1
常用半导体器件
晶体二极管
1、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2、二极管的结构和导电特性
3、二极管的特性曲线
4、特殊二极管
掌握半导体的基础知识,理解二极管的导电特性和其应用,了解特殊二极管的用途
6
16
晶体三极管
1、晶体三极管的结构与分类
2、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3、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掌握晶体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
6
技能实训
1、常用半导体器件的判别
2、单相半波整流电路的连接与测量
会使用万用表进行二极管和三极管管脚的判别,会对单相半波整流电路进行测量
4
基本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基本放大电路
1、放大电路的组成和放大原理
2、静态工作点对放大波形的影响
3、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理解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和放大原理,会进行静态分析和动态性能指标的求解
4
10
集成运算放大器
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和主要参数
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线性应用
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各种线性应用电路
6
数字电路基本知识
数制与码制
1、脉冲与数字信号
2、数制
3、码制
了解数字信号的特点,掌握数制间的相互转换的方法
4
12
逻辑门电路
1、基本逻辑门
2、复合逻辑门
3、集成逻辑门电路
熟练掌握基本逻辑门和复合逻辑门的逻辑符号、逻辑图、逻辑表达式和逻辑真值表
6
技能实训
基本逻辑门电路逻辑功能测试
会验证基本逻辑门电路逻辑功能
2
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
组合逻辑电路
1、组合逻辑电路
2、编码器
3、译码器
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读图方法和分析步骤,了解编码器和译码器的逻辑功能
2
8
技能实训
1、常用组合逻辑器件功能测试
2、译码器应用电路
会测试常用组合逻辑器件功能和译码器应用电路
4
时序逻辑电路
1、触发器
2、寄存器
3、计数器
了解各类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
机动
4
合计
88
六、课程实施
1.教学组织
为保证学生顺利实施与完成项目任务,本课程部分内容建议在理实一体化教室或专用实训室完成教学过程。学习场地、设施的具体要求及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见表4。
表4 学习场地、设施的要求及教学方法与手段
项目名称
学习场地、设施要求
教学方法与手段
直流电路
交流电路
工厂供电与安全用电
常用半导体器件
基本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
数字电路基本知识
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
多媒体教室、黑板、课件
理论讲解
启发式教学
实例引入法
分组讨论
多媒体教学法
直流电路技能实训
交流电路技能实训
常用半导体器件技能实训
数字电路基本知识技能实训
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技能实训
专用实训教室、白板
理实一体化教学
理论讲解
启发式教学
操作示范法
巡回指导法
2.教师基本要求
(1)对任课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熟练掌握电工、电子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
具有电气设备安装维护检修知识和技能;
具备设计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法的设计应用能力;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责任心。
(2)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组成的具有“双师”结构特点教学团队的要求
专任教师的基本要求如下:
a.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及现代的职教理念,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b.具有先进的电气专业方面的知识。
c.能够调配、规划实验实训设备,完善符合现代教学方式的教学场所。
d.能够指导学生高质量的完成实习实践和实训。
e.能够为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开设专业技术短训班。
f.能够胜任校企合作工作,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g.专任骨干教师要具有定期在企业挂职锻炼的经历,具有中、高级以上的资格证书。
h.专任骨干教师应接受过职业教育教学方法论的培训,具有开发专业课程的能力,能够指导新教师完成上岗工作。
i.专任青年教师要经过教师岗前培训,方能从事教学工作。
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主要来自企业中的技术专家和能工巧匠,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具有相应的职业资格。在企业连续工作5年以上,在专业技术与技能方面具有较高水平,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在生产实习、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等方面发挥优势,并能与专任教师相互合作,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科研教改等工作。
3.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1)校内实习实训基地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面积2210余平方米,实训教学设备315台(套),设备总值765万元。拥有电工技术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现代控制实训室、丰田工控PLC实训室、维修电工综合实训室、自动化生产线拆装与调试实训室、工厂供电综合自动化实训室等8个综合性实训室,覆盖西门子全系自动化产品(如S7-200、S7-300/400PLC,MX440/420变频器、触摸屏等)。本专业无论实训基地设备种类和数量能够满足大中型装备制造业和电气设备生产企业的自动化生产线维护、电气设备保全等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训需求。
(2)校外实训基地
根据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求,选择行业特点突出、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经济增长势头强劲、人才需求量大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企业认知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
先后与华晨金杯汽车有限公司、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沈阳金杯江森自控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贝卡尔特沈阳钢帘线有限公司、贝卡尔特沈阳精密钢制品有限公司、沈阳三洋空调有限公司、LG电子(沈阳)有限公司、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沈阳太宇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华晨金杯E2发动机汽车有限公司、辽宁金通电器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沈阳)北盛汽车有限公司、沈阳造币厂等22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以“订单培养”的方式共同培养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能满足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企业实践的需要。
4.教学资源基本要求
(1)教材的选用与编写
教材选取的原则
上述教学内容要占教材篇幅的80%以上;教材应适应后续课程及本专业各相关课程的需要;教材应深入浅出,概念讲解透彻,习题涉及面广,并应配有大量实例,适宜职业院校学生学习。
推荐教材
陈振源,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明立军、刘雅琴,电工电子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编写教材
正在着手编写“立体化式教材”,预计2015年底完成初稿。
(2)网络资源建设
推荐学习网站:
(3)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
对应的多媒体课件、电子档试题库等都继续完善编写整理中。
(4)其它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参考教学资料:
华永平,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王琳、程永新、郑华春, 电工电子技术(第2版).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李乃夫、梁志彪,电工与电子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林平勇、高嵩, 电工电子技术(少学时)(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七、课程考核与评价
1.学业考核
(1)理论+实操考核
本课程的期末试卷分为A、B套,每套试卷中都既包括理论考试内容,也包括实操考试内容,实操考试以理论答题的形式进行。每套期末试卷中都既有主观题如填空、问答、计算,又有客观题,如判断选择等,另外还可根据教学内容加入画图、连线等题型。同层次同年级学生同时进行理论考试,每个考试学生单人独坐。理论试卷100分满分,最终折算为考试成绩时需乘以50%,即学生的理论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50%。
(2)平时考核
平时考核成绩占该课程最终成绩的50%,任课教师根据各个公共考核点以及每名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的纪律情况、实训期间的出勤情况、实训态度、作业和实训报告的完成情况、安全意识、职业道德素质等各方面综合进行评定。该成绩应在理论考核和实操考核之前就评定结束。平时成绩考核评价标准详见表5。
表5 平时成绩考核评价标准
平时考核
公 共
考核点
考核方式
评价标准
备注
优(8~10%)
良(5~8%)
及格(1~5%)
平时考核成绩︵50%︶
1.工作与职业操守(10%)
教师评价+自评+互评
安全、文明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
安全、文明工作,职业操守较好
没出现违纪违规现象
2.学习态度(10%)
教师评价
能按时到课,遵守课堂纪律,主动发言、积极回答问题,配合教师教学,独立完成作业,并按时上交
能按时到课,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回答问题,并按时上交作业
能按时到课,遵守课堂纪律,并按时上交作业
3.团队合作精神(10%)
互评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帮助同组其他成员
具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热心帮助同组其他成员
能配合同组其他成员完成项目任务
4.交流及表达能力(10%)
互评+教师评价
能用专业语言正确流利的展示项目成果
能用专业语言较流利的阐述项目
能用专业语言基本正确的阐述项目,无重大失误
5.组织协调能力(10%)
互评+教师评价
能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同时正确控制、激励和协调小组活动
能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较合理分配,同时较正确控制、激励和协调小组活动
能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小组活动,无重大失误
本课程的最终成绩由理论+实操考核成绩和平时考核成绩综合得到,即:最终成绩=理论+实操考核成绩×50%+平时考核成绩。
2.教学评价
建议本课程推行满足职业岗位需要的双证融通式分级考核方式,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模式,制订了规范的考核标准、科学评分标准。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和项目评价相结合。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技能竞赛及考试情况,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应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以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八、其它说明
本标准应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调整学习项目。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