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讲 物质的量
解读考点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
⒈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的概念。
⒉理解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边读边记双基知识扫描温故知新
一、摩尔
1、物质的量:表示 的物理量。符号: ,单位: 。
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规定的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是以阿佛加德罗常数为计数单位,表示物质的基本单元数多少的物理量。
2、摩尔: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 个微粒。
符号: 。
※ 使用时摩尔这个概念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是基本物理量与其单位的关系
②摩尔的量度对象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这里的“基本微粒”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单一微粒,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如1molCaCl2可以说含1molCa2+、2molCl-或3mol阴、阳离子,或54mol电子,因此通常要指明具体微粒。
③摩尔概念只适用于微观,不适用于宏观。
3、阿伏加德罗常数: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用 表示;单位: ;
NA的准确值: k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NA的近似值: 。
4、NA的测定:(1)电解法 (2)油膜法 (3)晶体结构法
【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量是把物质的质量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的一个基本物理量
B. 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 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就是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D. 6.02×1023个H2所含分子的物质的量为1mol
【例2】若将阿伏加德罗常数规定为0.024k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其他规定(概念)不变,下列各项值不会发生变化的是( )
A. 物质的量 B. 相对原子质量
C. 1mol物质的质量 D. 12g 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
[变形训练]假如把12C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为24,以0.024kg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O2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B、2.4g镁作还原剂时可失去0.2NA个电子
C、2molNaOH与NA个H2SO4分子恰好中和
D、1molZn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时共生成2gH2
【例3】设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8.4gNaHCO3晶体中含有阳离子和阴离子总数为0.2NA
B.1.5g CH3+所含电子数为NA
C.在常温、常压下,46g二氧化氮气体所含分子数为NA
D.1L1mol/LNa 2CO3溶液中所含阴离子总数为NA
【例4】、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
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图 所示。
②在电流强度为IA(安),通电时间为ts后,精
确测得某电极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g。试回答:
⑴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
柱的英文字母表示,下同):
E接 ,C接 , 接F。
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 → → →C→ → 。
⑵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 ;
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⑶为精确测定电极上析出铜的质量,所必需的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是 。
①称量电解前电极质量; ②刮下电解后电极上的铜并清洗;
③用蒸馏水清洗电解后电极; ④低温烘干电极后称量;
⑤低温烘干刮下的铜后称量; ⑥再次低温烘干后称量至恒重。
⑷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10-19C。试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计算表达式:
NA= 。
二、摩尔质量
1、定义: ,
表达式: 符号: 常用单位: 。
※ 使用摩尔质量这个概念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之间的区别
相同:两者的数值相同,数值上都等于NA个该微粒的总质量。
不同点:两者定义不同;前者单位为g·mol-1
② 摩尔质量与质量的区别
③摩尔质量的其它求法:M=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g)×NA
2、微粒数(N)、物质的量(n)、质量(m)三者之间的关系:
N/ NA=n= m/ M(A)由此看出物质的量是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数的桥梁
【例5】下列关于摩尔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的摩尔质量是18g
B、 2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水摩尔质量的2倍
C、 任何物质的摩尔质量都等于它的式量
D、 水的摩尔质量是氢气摩尔质量的9倍
【教学反思】
第二讲 气体摩尔体积
解读考点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
⒈掌握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
⒉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3.应用气体摩尔体积(Vm)和阿伏加德罗定律进行有关计算。
边读边记双基知识扫描温故知新
一、气体摩尔体积
1. 影响物质体积的因素:
物质的体积与 、 ,以及 有关。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固体和液体的体积主要由 和 决定,而气体的体积则主要由 和 来决定。因此,对于气体只要 ,不论是纯净的气体,还是混合气体,其体积都相同。
2、气体摩尔体积概念:
在一定的条件(温度、压强)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具有的体积,叫做这种条件下的气体摩尔体积,用Vm表示。
标准状况( Pa, 0C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是 L。
即Vm=22.4L/mol。
3、气体体积(V)与气体物质的量(n)之间的关系:V=nVm
4、气体密度(ρ)与气体摩尔体积(Vm)之间的关系:ρ=M/Vm
【例1】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等体积等密度的CO和C2H4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
B. 在标准状况下,0.5 mol H2、0.5mol N2组成的混合气体的体积约是22.4L
C. 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不可能为22.4L
D.在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32gO2占有的体积约为22.4L
B、标准状况下,a L甲烷和乙烷混合气体中的分子数约为 ×6.02×1023
C、在标准状况下,22.4L水的质量约为18g
D、22g二氧化碳与标准状况下的11.2LHCl含有相同的分子数
【例3】下列有关气体体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大小决定
B.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各种气态物质体积的大小,由构成气体的分子数决定
C.不同的气体.若体积不同,则它们所含的分子数也不同
D.气体摩尔体积指1mol任何气体所占的体积约为22.4L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1、定律:在相同的 和 下,相同 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 。
2、推论: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③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④同温同压下,同体积任何气体的质量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⑤同温同压下,同质量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倒数之比。
【问题讨论】
运用阿佛加德罗定律解决问题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定义求算法:Mr= ;(2)标态密度法:Mr= ;
(3)相对密度法:Mr= ;(4)混合气体平均式量=
【例3】在标准状况下,m1 g气体A与m2 g气体B的分子数相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与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m1:m2
B.等质量气体B与A的分子数之比为m1:m2
C.同温、同压下,A与B的密度比为m2:m1
D.在相同条件下,同体积A与B的质量比为m1:m2
【例4】标准状况下,H2和CO的混合气体共4.48L,测得其质量为4.3g,试计算此混合气体中H2和CO的质量.
【例5】在120℃时分别进行如下四个反应:
A. 2H2S+O2 = 2H2O+2S B. 2H2S+3O2 = 2H2O+2SO2
C. C2H4+3O2 = 2H2O+2CO2 D. C4H8+6O2 = 4H2O+4CO2
(1)若反应在容积固定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总压强(p)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 ;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p前=p后的是 (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2)若反应在压强恒定容积可变的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气体密度(d)和气体体积(V)分别符合关系式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 ;符合d前>d后和V前>V后的是 (请填写反应的代号)。
三、气体物质的量(n)与气体的质量(m)、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v)、气体分子数目(N)的关系
n=N/ NA= m/ M(A)=V/Vm
【例6】如果a克某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数为b,则c克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式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A.22.4bc/aNA L B.22.4ab/cNA L C.22.4ac/bNA L D.22.4b/acNA L
【例7】.在0℃和101 kPa的条件下,将4.00 g 氩气、1.40 g 氮气和1.60 g 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密度是相同条件下氢气密度的
A.35倍 B.17.5倍 C.7倍 D.14倍
【教学反思】
第三讲 物质的量浓度
解读考点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
⒈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有关计算;
3.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边读边记双基知识扫描温故知新
一、物质的量浓度
1、 概念: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 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
2、 数学表达式:c(B)=n(B)/V
3、 单位:mol / L或mol·L-1
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1、根据定义计算:c(B)=n(B)/V
2、稀释时的计算:
(1) 对于已知质量分数溶液的稀释:依溶质的质量稀释前后不变,即:m1w1%=m2w2%
(2) 对于已知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稀释:依溶质的物质的量稀释前后不变,
即c1V1=c2V2,
(两溶液浓度相近或都很稀时,混合液体积可近似认为两者之和,一般题目需注明)。
3、标准状况时气体溶于水所得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c=1000ρV /(VM+22400)
注: V为溶于水的气体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单位为L,ρ为溶液的密度,单位为 g/cm3
4、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之间的关系
c=1000ρw% / M (ρ为溶液的密度,单位为 g/cm3,)
※若为饱和溶液时,w%=S/(100+S)
5、溶液中的微粒及其物质的量浓度
①溶液中的微粒
a. 溶质是非电解质时,溶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溶质的微粒数与溶质分子数相等;
b. 溶质是强电解质时,溶质在溶液中完全以离子形式存在,溶质电离出的微粒及其浓度,由溶质的化学式和物质的量浓度决定。
c.溶质是弱电解质时,溶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既有分子,又有离子,一般不要求计算出具体值,只要能估计大致范围就可以了。
② SO3 、Na、Na2O、Na2O2等溶于水后与水反应,注意溶质的确定.
【例1】 50g物质的量浓度为c1的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1)与VmL水混合,得到物质的量浓度为c2的浓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2)(以下填“>”、“<”或“=”)。
⑴若w1=2w2则c1 2c2,V 50mL;
⑵若c1=2c2则w1 2w2,V 50mL;
【例2】将x mol Al2O3和CuO混合后,全部溶于VL过量的稀硫酸中,然后向溶液中逐滴加入0.5mol/L的NaOH溶液,当加入aL时,生成的沉淀量最多,则原稀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
A.a/4V B.(3y+x)/V C.a/2V D.无法计算
【例3】标准状况下,1体积水吸收500体积NH3后,所得氨水密度为0.9g/cm3,求氨水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质量分数各是多少?
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 配制步骤及所需仪器:
① 计算 :所需溶质的 或 ② 称量(或量取): 或
③ 溶解(或稀释):
④ 转移 :将溶液沿 小心注入到一定体积的 中。
⑤ 洗涤:用蒸馏水洗涤 和 2~3次,洗涤液也移入 中。
⑥ 定容:向容量瓶中加蒸馏水至距刻度线1~2cm处,改用 加蒸馏水至 。
⑦ 摇匀:
⑧ 装瓶:
2、误差分析:
配制原理:c(B)= n(B)/ V,误差主要由n、V的偏差引起,常见有以下几方面:
① 称量错误导致n偏大或偏小;
② 未洗涤烧杯并把洗涤液转移到容量瓶,导致n偏小;
③ 定容不准确; ④ 读数俯视或仰视。
思考:(1)定容后,若不慎加水过多,超过了刻度线,应怎么办?
(2)中学涉及的定量实验还有:中和滴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中和热的测定,误差分析的依据是什么?
【例4】用18mol/L硫酸配制100mL 1.0mol/L硫酸,若实验仪器有:
A. 100mL量筒 B. 托盘天平 C. 玻璃棒 D. 50mL容量瓶 E. 10ml量筒
F. 胶头滴管 G . 50mL烧杯 H. 100mL容量瓶
(1)实验应选用仪器的先后顺序是 (填入编号);
(2)在容量瓶的使用方法中,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填写标号,有几个选项选几个)
A. 使用容量瓶前检查是否漏水
B.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再用待配溶液润洗
C.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液体,用量筒量取试样后直接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至接近刻度线1~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D. 配制溶液时,如果试样是固体,把称量好的试样用纸条小心地倒入容量瓶中,缓慢加入蒸馏水到接近标线1~2cm处,用滴管滴加蒸馏水到刻度线
(3)实验中下列情况会使配得溶液浓度如何变化(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A. 量取浓硫酸的量筒使用后,用水洗净并将洗涤液一并倒入容量瓶中
B. 定容时,俯视液面最凹面与刻度线相平
C. 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后,继续加水至液面最凹面与刻度线相平
D. 所用浓硫酸,已在空气中放置较长时间
E. 配制溶液前,容量瓶中已有少量水
【教学反思】
第四讲 氧化还原反应(一)
解读考点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
1、进一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和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2、进一步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氧化性、还原性、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等概念的内涵
3、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边读边记双基知识扫描温故知新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
1、本质
2、特征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1、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2、氧化剂 还原剂
3、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4、被氧化 被还原
5、概念之间的关系
三、 常见的氧化剂与还原剂
(1)常见的氧化剂 (2)常见的还原剂
例1、对于反应XeF4+2CH3-CH=CH2→2CH3CH2CHF2+X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eF4被氧化
B、CH3-CH=CH2是还原剂
C、CH3CH2CHF2为氧化产物
D、XeF4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四、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例2、请将“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分别填入图中的圆内或椭圆内
例3、在下列反应中
①CaCO3 CaO+CO2↑ ②2KClO3 2KCl+3O2↑
③2CO+O2 2CO2 ④CO2+H2O=H2CO3
⑤Zn+2HCl=ZnCl2+H2↑ ⑥CO2+C 2CO
⑦NaOH+HCl=NaCl+H2O ⑧AlCl3+Na3P AlP+3NaCl
属于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化合反应的有 属于置换反应的有 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 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 。
五、氧化还原反应的表示方法和分析
例题4: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用“双线桥”、“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1)NO+NO2+2NaOH=2NaNO2+H2O
(2) AgNO3=Ag+NO↑+O2↑
(3)5H2O2+2KMnO4+3H2SO4=K2SO4+2MnSO4+8H2O+5O2↑
例5、赤铜矿(Cu2O)与辉铜矿(Cu2S)混合加热时有如下反应:2Cu2O+Cu2S 6Cu+SO2↑,对于该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氧化剂只有Cu2O B、Cu2O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Cu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D、还原产物与氧化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6
五、重要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常见反应规律
1、同主族元素氧化性和还原性变化
(1)、同主族元素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如何变化?
(2)、常见单质的氧化性强弱:F2 O2 I2 S
(3)、反应规律:非金属性 的单质能把非金属性 的离子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能与水直接反应除外)
例6、已知反应①Cl2+2NaBr=2NaCl+Br2;②2KI+Br2=2KBr+I2;③Na2S+I2=2NaI+S↓,则下列离子还原性由强到弱的排列中,正确的是
A、Cl->Br->I->S2- B、Br->Cl->I->S2-
C、 S2->Br->I->Cl- D 、S2->I->Br->Cl-
2、金属的还原性与金属的活动性相似性
(1)金属性越强,该金属的还原性 ,对应离子的氧化性
(2)反应规律:金属性 的单质能把金属性 的离子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等与水直接反应的金属单质除外)
3、元素的价态规律
例7、下列转化一定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A、NO2→NO B、KMnO4→MnO2 C、Na2O2 D、Fe2O3→Fe
例8、L、M、Q、R、X分别代表五种不同化合价的氮元素的物质并且每种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只有一种,已知物质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要比物质M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低,在一定条件下,五种物质有如下的相互关系(末配平),请判断
①Q+HCl→M+Cl2 ②R+L→X+H2O ③R+O2→L+H2O
(1)已知这五种物质中有一种是硝酸,氮元素最高态价即为+5价,那么硝酸应是 (填字母),判断的依据是
①NO+HNO3→N2O3+H2O ②NH3+NO→HNO2+H2O
③N2O4+H2O→HNO3+HNO2 ④HNO2→NO+NO2+H2O
其中你认为一定不可能实现的是 (定编号)理由是
4、浓硫酸与稀硫酸的氧化性
(1)试分析浓硫酸和稀硫酸的氧化性的区别
(2) 为什么冷、浓硫酸可用铁或铝制容器盛装?此性质是否认为冷、浓硫酸与铁或铝不发生反应?
例9、下列反应中硫酸既表现了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的是( )
A、2H2SO4(浓)+Cu=CuSO4+2H2O+SO2↑
B、2H2SO4(浓)+C=CO2↑+SO2↑+2H2O
C、H2SO4(浓)+NaCl=NaHSO4+HCl↑
D、2FeO+4H2SO4(浓)=MgSO4+SO2↑+2H2O
5、浓、稀HNO3均具有强氧化性、
(1)一般来讲,浓HNO3对应还原产物 ,稀硝酸对应还原产物 。若3NO2+H2O == 2HNO3+NO为可逆反应,从平衡移动的观点分析:Cu与浓、稀硝酸的主要产物为何会出现上述情况?
(2)活泼金属与稀硝酸反应有元H2放出?、
(3)为什么说硝酸是氧化性酸?
(4)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氧化性强,如何用简单实验证明之?
六、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
1、守恒律
例10、已知反应AgF+Cl2+H2O→AgCl+AgClO3+HF+O2(未配平),若AgClO3的系数为a,氧气的系数为b,则AgCl的系数是 ( )
A、3a+b B、4a+5b C、5a+4b D、2a+3b
例11、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分解的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
例12、某强氧化剂XO(OH)2+被亚硫酸钠(Na2SO3)还原到较低价态,Na2SO3被氧化成 Na2SO4.如果有24molXO(OH)2+被还原到较低价态,需用含4800gSO32-的溶液,求还原产物中X的价态
2、价态归中和歧化反应规律
3、先后规律
例13、已知1molFeBr2溶液中通入XmolCl2时,X在什么范围时,部分Br-被氧化?当X=1mol时,离子方程式为
例14、已知氧化性Cl2>IO3->I2。现将饱和氯水逐滴滴入KI淀粉溶液中至过量。
(1)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写出有关反应的方程式
4、强弱规律
(1)依金属活动性顺序
(2)按非金属活动顺序
(3)依据元素的化合价
(4)依据元素周期表
(5)依据氧化还原的程度
(6)依据原电池的正负极
(7)依据反应条件的差异
(8)依据得电子时放出的能量或失电子时吸收能量的多少
(9)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例15、已知在IVA元素中,Pb和Sn的化合物较为稳定。
(1)据此可判断PbO2具有较强的 性。 SnCl2具有较强的 性
①写出PbO2溶解于浓盐酸的离子方程式
②写出PbO2为正极,Pb为负极,硫酸溶液为电解质溶液的电池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 正极
③SnCl2与FeCl3溶液混合的离子方程式
(2)①PbO2、Fe3+、Cl2、Sn4+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②Pb2+、Fe2+、Cl-、Sn2+的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高考题赏析
[05江苏]7.已知Co2O3在酸性溶液中易被还原成Co2+,Co2O3、Cl2、FeCl3、I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下列反应在水溶液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A. 3Cl2+6FeI2=2FeCl3+4FeI3 B. Cl2+FeI2=FeCl2+I2
C. Co2O3+6HCl=2CoCl2+Cl2↑+3H2O D. 2Fe3++2I- =2Fe2++I2
[05广东]13.铊(Tl)是某超导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铝同族,位于第6周期。Tl3+与Ag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Tl3++ 2Ag ==Tl+ + 2Ag+。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Tl+ 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 B.Tl3+ 的氧化性比Al3+弱
C.Tl能形成+3价和+1的化合物 D.Tl+ 的还原性比Ag强
[05上海]17、某500mL溶液中含0.1molFe2+、0.2molFe3+,加入0.2mol铁粉,待Fe3+完全还原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假设反应前后体积不变)( )
A、0.4mol/L B、0.6mol/L C、0.8mol/L D、1.0mol/L
[06上海]24.(1)请将5种物质:N2O、FeSO4、Fe(NO3)3、HNO3和Fe2(SO4)3分别填入下面对应的横线上,组成一个未配平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H2O
(2)反应物中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__________,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_。
(3)反应中1 mol氧化剂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___ mol电子。
(4)请将反应物的化学式及配平后的系数填入下列相应的位置中:
__________+ __________→
[07江苏16]某合金(仅含铜、铁)中铜和铁的物质的量之和为ymol,其中Cu的物质的量分数为a,将其全部投入50mLbmol/L的硝酸溶液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假设NO是唯一的还原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金属有剩余,在溶液中再滴入硫酸后,金属又开始溶解
B、若金属全部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C、若金属全部溶解,且产生336mL气体(标准状况),则b=0.3
D、当溶液中金属离子只有Fe3+、Cu2+时,则a与b的关系为:b≥80y(1—a/3)
第五讲 氧化还原反应(二)
解读考点高考命题趋势有的放矢
学会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初步学会部分特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技巧
边读边记双基知识扫描温故知新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原则和步骤
一、配平的原则
1、电子守恒原则
2、质量守恒原则
3、电荷守恒原则
例题1、已知单质铁溶于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Fe+bNO3-+cH+=dFe2++fFe3++gNO↑+hN2O↑+kH2O(化学计量数a~k均为正整数)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反应中氮、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守恒,可得c、g、h的关系式是(用一个代数式表示,下同)
(2)根据反应中离子的电荷守恒,可得b、c、d、f的关系是
(3)根据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总数相等,可和d、f、g、h的关系式是
(4)若a=12,且铁和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则b的取值范围是 ,c的取值范围是
二、配平的一般步骤
1、一标 2、等
3、三定 4、四平
5、五查”:检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是否相等,检查离子反应电荷是否守恒。若守恒,说明化学方程式配平正确,将短线改等号。
例2、 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 Zn + NH4NO3 —— ZnO + N2+ H2O
(4) P4+ CuSO4+ H2O —— Cu+ H3PO4+ H2SO4
三、特殊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技巧
1、整体配平法:对反应物中的一种反应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