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科目二中学主观题押题
一、辨析题考点
1、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答:题干说法错误。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规定。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和指导思想。教育方针涉及教育性质和教育方向、教育目的、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和主线原则三个部分,所以教育方针涉及教育目的。
综上,题干说法错误。教育目的不等于教育方针,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一部分,两者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
2、教学即智育。
答:题干说法错误。
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教育的途径和内容的关系。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重要通过教学这条途径来实行,但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干全面实现。教学不仅是智育的实行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实行途径。两者是交叉关系。
综上。题干说法错误,两者是途径和内容的关系。
3、道德就是品德。
答:题干说法错误。
一方面,研究的范围不同.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一个人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个体现象。另一方面,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同.道德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不以个人品德有无为转移,具有明显的社会历史性和阶级性.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的制约,还受个体生理、心理活动规律的制约,所以每个人的品德行为表现却不一致。
综上,题干说法错误,道德与品德不同。
4、不管学习任务的难度如何,均是中档限度动机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答:题干说法是错误。
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白,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一般来讲,最佳水平为中档动机强度。但是动机的最佳水平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复杂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低些;在学习任务比较简朴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点会高些。
综上所述,动机最佳水平与学习课题的难易限度有关,随之而变化,题目说法错误。
5、学习过程是知识的识记和遗忘过程,所以复习的次数越多越好。
答:题干说法错误。
适当限度的过度学习比刚能背诵的效果好,但假如超过这个限度,其保持效果不再增长。研究表白,过度学习(即可以背诵之后再进行的学习)达成50%,即学习的纯熟限度达成150%时,记忆效果最佳。假如再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则效果下降。所以复习的次数不是越多越好,要适当过度学习。
二、简答题
(一)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干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1.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拟定教育目的的重要根据。
2.教育目的受生产力的制约;
3.教育目的也受生产关系以及政治观点与政治制度的制约;
4.教育目的的制定还受到各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先进文化的影响。
5.人的自身发展特点与需要也是拟定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据
6. 教育目的制定者的教育抱负与价值观
(三)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6.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线逐渐淡化;
7.教育制度有助于国际交流。
(四)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方式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五)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及其指导意义。
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献。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规定。
第一,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提出的统一规定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实行领导的一种重要工具。
第二,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依据。
第三,学校和教师应全面彻底地领略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和精神实质,按照教学大纲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
第四,教学大纲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六)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
2.上课
3.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4.课外辅导
5.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估
(七)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
目的明确
重点突出
内容对的
方法得当
表达清楚
组织严密
气氛热烈
(八)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树立对的的学生观
3.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4.发扬教育民主
5.对的解决师生矛盾
(九)简述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实行规定。
指在教学中教师要认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行规定:1.老师应讲的“少而精”,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设立问题情境,使学生处在积极思维的状态;4.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使学生学会思考。
(十)简述谈话法的实行规定
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
2.要善问;
3.要善于启发诱导;
4.要做好归纳、小结。
(十一)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与实践锻炼,将提高结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贯彻这一原则的规定涉及:1.加强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用马列主义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来武装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结识。2.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加深结识,增强情感体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3.对学生的评价和规定要坚持知行统一原则。4.教育者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言行一致。
(十二)说服法
说服法是借助语言和事实,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结识,形成对的观点的方法。说服涉及讲解、谈话、报告、讨论、参观等。这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
运用说服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规定:(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
(十三)奥苏伯尔故意义学习的条件
故意义学习的实质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客观条件——学习材料自身有逻辑意义。
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可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故意义学习的心向。
(十四)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1.内部学习动机:激发爱好,维持好奇心;设立合适的目的;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训练归因。
2.外部学习动机
表达明确的盼望;提供明确、及时且经常性的反馈;合理运用外部奖励;有效的运用表扬。
(十五)简述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
1.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学习材料的性质
3.学习活动的多样性;
4.原学习的纯熟和理解限度
5.年龄特性
6.智力水平
(十六)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专家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
(十七)简述如何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情绪情感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对的看待问题。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十八)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
1..有效地说服
2树立良好的楷模
3.运用群体约定
4.角色扮演
5.价值辨析
6.给予恰当的奖励与处罚
(十九)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的(首要任务)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化的教育活动
5.培养对的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三、材料分析考点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
二、德育原则、德育方法、德育规律
三、学习动机:归因理论、动机培养
四、中学生发展心理:情绪情感、意志、人格
五、其他:发明性培养等
科目二中学材料分析题采分技巧
针对中学科二的材料分析题要如何下手答呢?总的来说,可三步走,具体如下:
第一步:点题
点题环节可根据材料的性质,有针对性的下手。中学科二的材料一般有两种类型,一种大海捞针型,另一种是简朴直接型。对于不同类型,要对症下药。
对于大海捞针型,要选择整体分析法。整体把握材料所说的事情,从整体出发,发散思维,找到题目的答题点。这种方法适合规定比较宽泛的题目。比如2023下的“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并提出合理建议”;2023下的“试运用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理念和政策,评论该市教育局的这项改革措施”。
对于简朴直接型,可选择关键词句分析法。抓住材料中的重点词语或语句,从这些重点词语或语句中分析出答题点。这种方法适合材料比较明确或直接地与知识点相联系的题目。比如关于德育原则、教学原则以及问题解决这一类简朴明了的题目。相比于大海捞针型,这一类的题目无疑可爱多了,庆幸中学科二绝大部分都是这一类型。
第二步:析题
阅读材料,一一检索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并联系材料分析。做到有理有据。如:……是……,案例中如何体现……
第三步:总结(可写可不写,视自己情况而定。)
下面结合2023上的第30题,具体感受一下材料分析题到底该如何答。
材料:
周老师总是认真给学生写评语,把它作为教育学生的途径。
他给班上一名调皮学生写了一首打油诗:“小赵同学有头脑,就是不爱用正道;上课爱做小动作,插话接舌瞎胡闹;学习态度不大好,学习成绩不大妙;你若聪明应知道,有才不用是草包,劝你来期赶紧改,否则成绩更糟糕。”小赵阅后哈哈大笑,也回老师一打油诗:“老师写得好,老师写的妙;小赵一定改,决不妥草包;不做小动作,头脑用正道;若是做不好,随你老师敲!”
小张迷恋电脑游戏,周老师专心良苦,巧妙地把他比方为电脑,给他的评语是:“该主机硬盘超过80G,内存2G,运营绝大多数游戏非常顺畅、反映灵敏;显卡强大、画面质量甚高;整体配置非常优良。但该机音效卡设定不良,经常该出声时没声音,要安静时却发出杂音;另屏幕保护时间设定过短,老师一分钟没动作,就进入休眠状态。修理修理,还是好用。”后来,小张改掉了迷恋游戏的毛病,对电脑硬件也产生了爱好。
小黄语文水平高,但有些浮躁,周老师给他写了如下评语:“汝生于书香门第,通达明理,开朗乐观,时有非常之事,亦曾处之泰然,好学善守,然汝时有蹉跎之意,散情顽甚,若不熟读圣贤之书,以致学识浅薄,泯然众人,岂不哀哉,痛哉!”小黄阅后,心服口服,决心塌下心来,坚持勤奋读书。
问题:(1)周老师给学生的评语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9分)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9分)
【解析思绪】
第一步:点题
周老师的评语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规定相结合原则,疏导原则,长善救失原则与因材施教原则。
第二步:析题
周老师给学生写的评语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规定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佳的发展。材料中周老师根据小赵、小张、小黄三个同学不同的特点,评语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或诙谐的打油诗或流畅的古文,并针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不同的规定,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周老师评语中对学生的规定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长善救失原则规定“一分为二”地看待学生,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悲观因素,并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材料中周老师看到小赵的聪明、小张的纯熟电脑技术以及小黄的高语文水平,并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缺陷,从而扬长避短,积极发展,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
周老师的做法还体现了尊重与严格规定相结合的原则。材料中周老师的评语先扬后抑,处处以信任尊重关爱学生为前提,并且根据学生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规定,小赵同学更是表白自己一定执行规定,体现了尊重与严格规定相结合的原则。
疏导思想,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并且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材料中周老师评价小张、小赵和小黄三个同学时,先使用肯定性和鼓励性的评价,坚持正面教育,并结合实际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比如引导小张改掉了迷恋游戏的毛病,对电脑硬件也产生了爱好,正是疏导原则的体现。
第三步:总结
周老师的评语遵循了德育原则,因而能更好地得促进学生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