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习作指导教学详案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要求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整理成一篇作文,加入自己的所看所思所想,突出“我爱阅读”这一主题。这次“习作”是本组教材的专题“我爱阅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本组综合性学习的继续。也是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所获得的读写知识和能力的一次迁移,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围绕“口语交际”的内容之一,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写出一篇习作,表达对阅读的看法。
2.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选择话题,完成习作,做到层次清楚,内容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难点:运用在阅读课文中领悟到的写作方法,完成习作。
课前准备
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导语:在“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通过讲述读书故事、交流读书体会、介绍采访心得、开展辩论等活动,体会到读书带给我们的乐趣。大家的发言都各有见地,把你们交流的内容进行加工整理,写下来就会成为一篇篇佳作。下面就请大家选择一个角度,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写下来吧!
2.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总结“口语交际”情况,引出本次习作内容,运用激励性语言激发学生的习作愿望。
二、指导习作
1.明确要求。
教师课件出示习作内容:
(1)写你读书中的故事,也可写你和书的故事,谈出你的读书体会。
(2)写你采访的一个身边爱读书的人的经过和访谈心得体会。
(3)写“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经过和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审清题意。
(1)谈话:你觉得本次习作的重点是什么?要突出什么主题?
(2)学生汇报,选取相同角度的同学互相补充。
(3)教师小结:
①习作重点:不同角度的选材,习作重点也不同
a.写自己和书的故事的——以事情的经过为主。
b.写访谈录的——以访谈的经过为主。
c.写辩论活动的——以场面描写为主。
②习作主题:不管选择哪个角度的材料,都要突出“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这一主题。
(4)学生选择角度,整理材料。
明确要求:对哪个角度的认识感受深刻就选择哪个角度的材料,注意以自己的真实感受为主,不要大篇章地借用别人的东西。
3.点拨思路。
(1)小组讨论:三个选题按照怎样的思路写?
(2)小组代表汇报。
(3)教师点拨:
①写自己和书的故事——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在叙事的基础上写出对自己的影响,突出读书的乐趣和收获。
②写访谈录——以访谈的经过和主要问题确定写作顺序,突出重点,注意格式,突出对方见解,引发读者思考,悟出读书方法。
③写辩论活动的——以场面描写为主,按“准备—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写,将辩论员的观点、引用的格言、列举的事实全面展示。
4.探究写法。
(1)谈话:第一单元的四篇课文为了表达作者爱读书的感情用到了哪些写作方法?
(2)教师指导本次习作需要用到的方法。
①写读书故事:可以运用比喻、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对人物的心理、语言和动作描写要真实、细致。
②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可以写采访经过和心得体会,叙述要自然,口吻要符合人物身份。
③话题辩论:可以在写这次辩论的经过和自己的看法的同时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和“观众”的反应、表现来衬托辩论的激烈,注意辩手摆事实、说道理、举例子的引用。
5.展示例文,领悟写法。
6.学生确定习作内容,编写习作提纲。
7.选题相同的学生组成小组,交流评议完善提纲。
8.个性表达,学生动笔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意在通过详细的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审题,明确思路,运用表达方法进行本次习作,采用“先说后写、先范后作”的方法,让学生之间互相借鉴,互相启发,资源共享,最后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教师的指导完成本次习作。
三、修改习作
1.同学间互相修改,提出修改建议。
2.选择典型习作,集体评议,进一步进行习作指导。
3.自我修改习作。
设计意图:通过互评互改,集体评议,认识到自己习作存在的不足,学会修改习作,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反思
范文引路
范文一
我和书的故事
我早就想买一套《纸项链》了,可是130元的书价对我来说太贵了。我打开储蓄罐,全部家当只有30元,怎么办?①
暑假,我来到上海的叔叔家。婶婶在外滩有一家“快餐沙龙”,生意很红火。嘿!有了……
第二天,我成了快餐店里的打工仔。说是打工,无非是端端盘子,帮客人点点餐而已。戴上帽子,系上围裙,戴上白手套,钻②进吧台,我全副武装走马上任。多气派呀!
这天是星期天,客人很多。我端着盘子在吧台与餐桌间穿梭着。走着走着,眼前一切仿佛都消失了,唯见《纸项链》在远方向我招手,我快步冲上去……③哎呀,不好!把茶水泼到一位老婆婆身上了,老婆婆干净的裙子上顿时“钻”出讨厌的斑点,让客人大清早就触霉头,心里有愧呀!“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连忙赔礼。“噢,没事。”老婆婆拉了拉裙子,轻轻地抚摸我的头,慈祥地笑了笑。
忙碌了十多天,捧着用汗水换来的100元钱,我高兴得简直要飞起来了——可以买书喽,买那朝思暮想的《纸项链》喽!④
书终于买回来了。我爱不释手,欣赏着那精美的封面,嗅着油墨的清香,心里乐滋滋的。
开学了,班里要建立“图书角”,班主任号召大家捐出自己的好书,充实班级的小书柜。捐好书,捐什么呢?我想到了《纸项链》。不行,绝对不行,它可是我辛勤劳动的结晶。⑤一番思索后,我决定把那本已经发黄的《星际动物园》捐出去。到了学校,我惊讶地发现,同学们都把自己心爱的书带来了。瞧,陈朋朋捐了一套《成长的声音》,那可是他省吃俭用两个月才买来的;孙程程把她参加作文竞赛获得的奖品——《上下五千年》也献出来了。大家毫不犹豫,毫不吝(lìn)啬(sè),我还在乎什么呢?
下午,我捧来了“宝”书——《纸项链》……⑥
行文写法赏析
❶设疑式开头,写出了“我”对书的渴望。
❷这几个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打工仔的形象。
❸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书对“我”的诱惑力。
❹形象地描绘出“我”将要拥有《纸项链》的高兴心情。
❺得之不易,所以才舍不得,心理描写很准确。
❻无私奉献,升华主题。
★篇章结构借鉴
范文二
父与子的对话
时间:2011年8月29日
地点:我的家
采访人:聪聪
被采访人:我的爸爸①
爸爸:聪聪,你现在是采访者,我是被采访者,你有什么问题就随便问吧!
我:好的。爸爸,记得您说过,您小时候很喜欢看故事书,您不知道,我和您太像了,跟您说实话吧,有一回上科学课,同学借给我一本很好看的《故事会》,我在课堂上实在忍不住了,就拿出《故事会》偷偷地看。老师见我一直低着头,就叫我站起来回答问题。我当时看得太入迷了,就说:“我看完再还你行吗?”老师听了气得火冒三丈,下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里狠狠地训了一顿。②
爸爸:我小时候你爷爷奶奶虽然不大管我,但是却不让我看故事书,怎么办呢?我只能等到晚上,大人们都睡了,我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看,谁也不知道。③我不光看故事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老人与海》等中外名著我也常看,可是那时家里很穷,不能买来看,只能向有钱人家的孩子借,或向图书馆借阅,有时为了看一本书,费了好大的劲才能看到,哪像你们现在呀!你现在想看什么书,我都能给你买到家里来!④
我:爸爸,我喜欢语文,但是对数学却没有什么兴趣,学习上有些偏科。⑤
爸爸:喜欢语文当然好,但数学也十分重要,哪一样都不能落下。
我:可是,我试过好多办法,比如说每天多做一些数学题,把有些难题背下来,根据问题把解答的方法写出来等,但效果都不是很好。
爸爸:那我每天给你出一百道数学题,这样,你的数学成绩就会渐渐提高了!
我:爸爸,您不会是和我开玩笑吧,这个玩笑也太夸张了!
爸爸:是逗你玩啦。其实你还是没有掌握学数学的方法,学好数学的关键是课上认真听讲,掌握老师讲的解题技巧,课后再巩固复习,这样学起来会轻松许多的。⑥
我:哦,我明白了,我一定会努力的!
行文写法赏析
❶交代采访的时间、地点、人物。
❷通过讲述自己一段真实的读书经历,突出了“我”对故事书的痴迷。
❸细节描写突出爸爸对读书的热爱。
❹条件艰苦却仍然想尽办法读书,启示“我”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条件。
❺提出学习困难,向爸爸请教学好数学的方法。
❻爸爸的话指出了学好数学的关键。
★篇章结构借鉴
范文三
记一次精彩的辩论会
今天下午,五年级5班的教室里弥漫着紧张的气氛。只见讲台前摆着一排桌子,班主任杜老师和几个中队干部在前排就座,台下的同学们分成南北两列相对峙(zhì),同学们的表情严肃。这是怎么回事?①原来是将要进行“开卷是否有益”的辩论会。
一阵清脆的铃声响过,中队长徐颖大声地宣布:“五年级5班‘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现在开始。”②顿时,台下传来一阵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打破了教室里凝重的气氛。接着徐颖宣布这次辩论会的要求:本次辩论会正反双方围绕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双方辩手要相互尊重,做到以理服人,切忌蛮横无理。
徐颖的话音刚落,正反双方的同学在掌声中上场了,他们个个昂首挺胸,手里拿着厚厚的资料。左边的是正方“诸葛亮队”,右边的是反方“蔺相如队”。正方亲友团齐喊:“孔明孔明,绝对聪明!”反方的亲友团也毫不示弱,大声喊出口号:“能说会道蔺相如,你不服也得服!”③
辩论开始,正方一辩——杨猛率先发难:“我方认为开卷有益。书,是知识的源泉,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读书,不断充实自己。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宋朝初年,宋太宗赵光义命令文学家编辑了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叫《太平御览》。共一千卷,分五十五门。该书引书浩博,多至一千六百九十种,其中汉人传记一百余种,旧地志二百余种,都是现在不传之书。《渑水燕谈录》卷六有记载:‘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阙,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后来常用来指读书就有好处,是勉励人们勤奋好学的用语。可见开卷多么有益!④我的辩词陈述完毕。”杨猛的辩词迎来了一阵热烈的欢呼。
反方一辩——李祉(zhǐ)凝也抛出一颗重磅炸弹:“虽然有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但‘书中也有吃人虎’。我认为开卷未必有益。就是说有一些书看了不一定有益处。当今的图书鱼目混珠、良莠(yǒu)不齐⑤,有的是不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的。这些不健康的书随时都可以把我们教坏。因此,我方的观点是‘开卷未必有益’。”
再后来,各方都陈述了强有力的辩词,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火暴起来,双方你一言、我一语,辩论得异常激烈……台下观众更是情绪高涨,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⑥
终于,紧张的辩论结束了,老师点评了双方的观点,充分肯定了辩论双方的精彩表现。接着老师指出:“开卷有益”必须开“益卷”,取其精华。在此基础上,博览群书,
开阔眼界,提高我们的鉴赏能力。从书中汲取营养,受益终生。”⑦最后,老师拿起粉笔在“诸葛亮队”的积分牌上画上了一面红旗。顿时,教室里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啊!这真是一场精彩的辩论会。⑧
行文写法赏析
❶好紧张的气氛!开篇设疑为下文的辩论会埋下伏笔。
❷这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❸细致的场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当时的气氛。
❹引用的实例颇具说服力,为下文的辩论胜利作了有力的铺垫。
❺这两个成语用得十分恰当,突出了反方不甘示弱的气势。
❻对台下观众的描写,反衬出了辩论的精彩。
❼老师的总结语突出了辩论的主题,也使辩论会有始有终。
❽结尾扣题。
★篇章结构借鉴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