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4
1.1 项目概况 4
1.2 编制依据 5
1.3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5
1.4 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14
1.5 产品方案 15
1.6 原材料及动力 16
1.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7
1.8 项目实施进度 18
1.9 研究结论 18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19
2.1 项目建设背景 19
2.2 项目建设必要性 20
第三章 市场分析和预测 22
3.1 市场现状 22
3.2 **县市场 23
3.3 全国市场 23
3.4 鸡肉市场分析 24
3.5 鸡蛋市场分析 24
3.6 有机肥市场分析 24
3.7 销售预测 25
第四章 项目区概况 26
4.1 项目区基本情况 26
4.2 项目区畜牧业生产现状 27
4.3 水、电、路、通讯、技术等条件 27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 29
5.1 项目建设原则 29
5.2 项目设计依据的规范与规程 29
5.3 项目设计方案 30
5.4 工程设计标准 33
5.5 技术标准 36
5.6 设备选型 53
第六章 消防安全 57
6.1 消防依据 57
6.2 消防工作程序 57
6.3 消防安全流程 59
第七章 节水与节能 60
7.1 节水工程与科技措施 60
7.2 养殖节能措施 61
7.3 饲料加工节能措施 61
7.4 电气节能措施 62
7.5 减排 62
第八章 环境影响和保护措施 63
8.1 环境保护依据 63
8.2 项目区环境现状 63
8.3 环境影响评价 64
8.4 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64
8.5 “三废”处理措施 65
8.6 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65
第九章 项目组织管理 67
9.1 基本思路 67
9.2 组织管理 67
9.3 施工组织及质量管理 68
9.4 建设及运作方式 69
第十章 招投标方案 70
10.1 项目招标执行文件及标准 70
10.2 项目招标范围、组织形式及方式 70
10.3 招投标组织 71
第十一章 建设实施进度安排 73
11.1 项目建设期 73
11.2 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73
第十二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74
12.1投资概算 74
12.2 资金筹措方案 86
第十三章 财务分析评价 87
13.1 财务评价依据 87
13.2 经营收入、税金及附加估算 87
13.3 利润估算 90
13.4 财务现金流量分析 90
13.5 盈亏平衡分析 90
13.6 敏感性分析 91
13.7 评价小结 91
第十四章 效益分析 93
14.1 经济效益 93
14.2 社会效益 94
14.3 生态效益 95
第十五章 风险分析及保障措施 96
15.1 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分析 96
15.2 保障措施 97
第十六章 结论与建议 101
16.1 可行性研究结论 101
16.2 问题与建议 101
- 87 -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
老年养护楼建设项目
1.1.2项目建设地点
XXXXXXX县阿热勒街四环外
1.1.3项目主管单位及法人代表
项目建设单位:XXXXXXX县民政局
项目法人代表:(XXXXXXX县民政局局长)
1.1.4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1.新建XXXXXXX县老年养护楼一栋,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
2.配套完善场址内公用工程建设(硬化、绿化、给排水、采暖、电力等工程)。
1.1.5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XXXXXXX县老年养护楼总投资375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资金300万元,XXXXXXX县自筹资金75万元。
1.1.6项目建设期
8个月
1.1.7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1.2项目主管单位概况
XXXXXXX县民政局是县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管理的职能部门,现有职工33名,由哈、汉、回、蒙、维、撒拉、柯尔克孜七个民族组成。其中男职工20名,女职工13名,党员23名,占总人数比例的73%,大学本科毕业生8人,大专文化21人,中专、技校文化4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数占全单位职工总人数的88%。
XXXXXXX县民政局主要职责是:民间组织、行政区划、婚姻和殡葬等社会行政管理工作;基层政权与社区建设工作;双拥、优抚、安置等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工作;救灾救济、五保供养等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和社会福利工作。
2011年XXXXXXX县民政局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县委七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各项工作,全面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该县民政工作整体水平,发挥好民政工作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1.3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呈现出发展迅速、规模巨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的判断,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口596万,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1~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人口预期寿命也将提高到79.3岁;2050年后将进入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涵盖福利院、养护院、敬老院、荣军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等多种类型,养老床位达289万张,比1999年增长了近2倍。虽然我国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与社会保障已得到较大改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原则思想得到广泛贯彻,老年服务业方兴未艾。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比例少,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难,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拓展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援助等方面延伸。增加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失能老年人规模在不断扩大,根据调查预测,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6.23%。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比2010年增加160万人,所占老年人比例下降0.18个百分点。庞大的失能老年群体,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群体,日常生活活动必须有人照料,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
老年人养护院正是针对因生活自理能力缺失需要密集型生活照顾,但不需要复杂高难度医疗护理服务的失能老年人,是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康复娱乐、社会工作等服务的专业照料机构。老年养护院的建设是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方面需求,以服务的全面性、专业化和人性化保障入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然而,我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人口的迁移,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贯彻实施,使得建立在多子女条件下的传统家庭照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失能老年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不仅是老年人个人和家庭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严峻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目前从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特征来看,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评差的比例高达近七成。超过八成的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病。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则更为严重,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1.1%和50.9%。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具有中度以上抑郁症状的比例分别达到45.9%。特别是中、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心理抑郁状况则更为严重。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根据基本国情,因地制宜,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资源,积极推动老年人养护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完全失能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基本社会保护,使老年人可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新疆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新疆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还很滞后,还存在着养老机构建设不足、制度建设和服务功能不完善、从业人员不足且普遍素质不高等问题,要实现“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还需进一步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尽快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深刻的认识到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是保证老年群体与全社会和谐,是维护我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和谐新疆的基本前提之一,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满足各民族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的迫切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近年来,自治区制定了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自治区提出“积极扶持发展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逐步增加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据社会需要建设老年公寓、养老院、养护院、托老所等服务设施,建设示范性的养老服务设施”。这些具体举措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发展养老服务业,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妥善解决老龄问题,为实现新疆全区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XXXXXXX县地处天山北坡西部,著名乌孙山南麓,平均海拔800-1200米,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全县总面积8352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人,县辖七乡一镇,由哈、汉、回、维、柯、蒙等33个民族组成。近年来,XXXXXXX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把关注老年群体、发展老龄事业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XXXXXXX县老龄委根据《XXXXXXX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上级的安排部署,对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进行了检查评估:一是县、乡(镇)、村(居)委会分别成立了老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配备了兼职老龄工作人员;二是老龄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5万元,按季度拨付。县老年协会经费逐年增加,百岁老人营养费足额到位;三是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贫困老年全部纳入到XXXXXXX县低保范围,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四是为老服务体系逐步建设,现有城乡农村养老机构2所,床位160个,为老服务青年志愿者队伍8个;五是XXXXXXX县现有城乡老年活动场所共13个(城镇5个、乡镇8个),使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六是老年权益得到保障,XXXXXXX县城乡老年维权机构9个(城镇1个、乡镇8个);办理老年人优待证6557本,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七是由老年群众组织建立了县级老年协会1个,城乡老年文体队13个,现有协会会员600余人;八是老龄宣传工作有序开展,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明显增强。
在XXXXXXX县老龄事业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虽然XXXXXXX县在养老服务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养老上存在的困难与部分生活需求,但由于XXXXXXX县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现全县老年人数已达到105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58﹪,五保老人也达到882人,且五保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数量还呈逐年递增趋势,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XXXXXXX县现有的老年服务机构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严重不足,XXXXXXX县目前有城乡农村养老机构2所,开设的床位数只有160个,根本满足不了越来越多老人入驻敬老院的迫切需求。其次,现有养老机构侧重功能是单一的“养老型”,缺乏能针对失智和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护理福利性质的专门机构。由于受建筑规模及服务内容的限制,服务功能还不完善,一般只能提供一些服务内容单一、水平较低的服务,还缺乏健康护理、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能力,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真正愿意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不多,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使得失能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XXXXXXX县老龄事业发展的瓶颈,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老龄工作是县民政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二五”期间XXXXXXX县民政局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推进民生事业健康发展。XXXXXXX县“十二五”民生发展工作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为切实解决XXXXXXX县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实现老年人事业总体目标,XXXXXXX县民政局抓住国家、地方对老年人事业支持的有力时机提出了“XXXXXXX县老年养护楼建设项目”。
1.4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
1.4.1研究工作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意见的通知》
2.《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3.《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
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19号)
7.《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基本规范》
8.《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
9.《关于认真抓好2011年重点民生实事工程的通知》
10.《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
12.《XXXXXXX县老龄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
13.《XXXXXXX县城乡弱势群体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实施方案》
14.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1.4.2研究工作范围
1.分析项目建设需求;
2.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及建设方案;
4.计划项目实施进度;
5.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6.落实项目建设条件;
7.评价项目社会、经济效益。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 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m2
8990.7
13.5亩
2
本次规划用地面积
m2
4600
3
预留发展用地面积
m2
4990.7
4
建筑面积
m2
2500
3
建筑物占地面积
m2
1400
4
绿地面积
m2
1541
5
容积率
0.54
6
建筑密度
%
30.4
7
绿化率
%
33.5
8
硬化面积
m2
1659
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速度非常快,呈现出发展迅速、规模巨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根据全国老龄办《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百年预测》的判断,2001~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平均每年新增老年人口596万,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达到17.17%;2021~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数量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达到30%以上,人口预期寿命也将提高到79.3岁;2050年后将进入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
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收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涵盖福利院、养护院、敬老院、荣军养老机构、老年公寓等多种类型,养老床位达289万张,比1999年增长了近2倍。虽然我国老年人的经济供养与社会保障已得到较大改善,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的原则思想得到广泛贯彻,老年服务业方兴未艾。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比例少,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难,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
为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事业和产业。拓展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援助等方面延伸。增加社区老年活动场所和便利化设施。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深入发展,失能老年人规模在不断扩大,根据调查预测,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0%。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1080万,占总体老年人口6.23%。到2015年,即“十二五”期末,我国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比2010年增加7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失能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6.05%,比2010年增加160万人,所占老年人比例下降0.18个百分点。庞大的失能老年群体,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群体,日常生活活动必须有人照料,这就需要大量的社会照料资源。
老年人养护院正是针对因生活自理能力缺失需要密集型生活照顾,但不需要复杂高难度医疗护理服务的失能老年人,是为失能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护理、康复娱乐、社会工作等服务的专业照料机构。老年养护院的建设是按照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保健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方面需求,以服务的全面性、专业化和人性化保障入住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尊严。然而,我国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劳动力人口的迁移,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不断深入贯彻实施,使得建立在多子女条件下的传统家庭照料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失能老年人,特别是完全失能老年人的长期照护问题不仅是老年人个人和家庭的迫切需要,也是一个严峻的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目前从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健康特征来看,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评差的比例高达近七成。超过八成的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自报患有慢性病。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孤独感则更为严重,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常常感到孤独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1.1%和50.9%。城乡完全失能老年人具有中度以上抑郁症状的比例分别达到45.9%。特别是中、重度完全失能老年人的心理抑郁状况则更为严重。面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根据基本国情,因地制宜,更全面、更系统、更深入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积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政治、经济、社会等资源,积极推动老年人养护服务机构的建设,为完全失能老年人提供必要的基本社会保护,使老年人可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新疆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面临着巨大的养老服务需求,目前新疆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还很滞后,还存在着养老机构建设不足、制度建设和服务功能不完善、从业人员不足且普遍素质不高等问题,要实现“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还需进一步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尽快构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深刻的认识到解决老年人的实际问题是保证老年群体与全社会和谐,是维护我区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和谐新疆的基本前提之一,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满足各民族老年人对养老服务和养老机构的迫切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之一。近年来,自治区制定了引导老龄产业发展的税收、信贷、投资等政策,鼓励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不同档次的养老服务机构。自治区提出“积极扶持发展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逐步增加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根据社会需要建设老年公寓、养老院、养护院、托老所等服务设施,建设示范性的养老服务设施”。这些具体举措反映出党和政府对发展养老服务业,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是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生命质量,妥善解决老龄问题,为实现新疆全区和谐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打下坚实基础。
XXXXXXX县地处天山北坡西部,著名乌孙山南麓,平均海拔800-1200米,风光秀丽,气候宜人。全县总面积8352平方公里,总人口15.6万人,县辖七乡一镇,由哈、汉、回、维、柯、蒙等33个民族组成。近年来,XXXXXXX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紧紧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把关注老年群体、发展老龄事业作为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期间,XXXXXXX县老龄委根据《XXXXXXX县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上级的安排部署,对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进行了检查评估:一是县、乡(镇)、村(居)委会分别成立了老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配备了兼职老龄工作人员;二是老龄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5万元,按季度拨付。县老年协会经费逐年增加,百岁老人营养费足额到位;三是社会保障政策全面落实,贫困老年全部纳入到XXXXXXX县低保范围,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四是为老服务体系逐步建设,现有城乡农村养老机构2所,床位160个,为老服务青年志愿者队伍8个;五是XXXXXXX县现有城乡老年活动场所共13个(城镇5个、乡镇8个),使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六是老年权益得到保障,XXXXXXX县城乡老年维权机构9个(城镇1个、乡镇8个);办理老年人优待证6557本,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七是由老年群众组织建立了县级老年协会1个,城乡老年文体队13个,现有协会会员600余人;八是老龄宣传工作有序开展,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和敬老意识明显增强。
在XXXXXXX县老龄事业取得良好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虽然XXXXXXX县在养老服务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一部分老年人生活、养老上存在的困难与部分生活需求,但由于XXXXXXX县人口老龄化现象比较严重,现全县老年人数已达到10534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58﹪,五保老人也达到882人,且五保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数量还呈逐年递增趋势,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XXXXXXX县现有的老年服务机构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严重不足,XXXXXXX县目前有城乡农村养老机构2所,开设的床位数只有160个,根本满足不了越来越多老人入驻敬老院的迫切需求。其次,现有养老机构侧重功能是单一的“养老型”,缺乏能针对失智和生活完全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专业医疗护理福利性质的专门机构。由于受建筑规模及服务内容的限制,服务功能还不完善,一般只能提供一些服务内容单一、水平较低的服务,还缺乏健康护理、康复、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综合服务能力,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而且真正愿意从事家政服务业的人员不多,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养老需求,使得失能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得不到很好的保障。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XXXXXXX县老龄事业发展的瓶颈,是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
老龄工作是县民政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对于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构建和谐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十二五”期间XXXXXXX县民政局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关键,推进民生事业健康发展。XXXXXXX县“十二五”民生发展工作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为切实解决XXXXXXX县老年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实现老年人事业总体目标,XXXXXXX县民政局抓住国家、地方对老年人事业支持的有力时机提出了“XXXXXXX县老年养护楼建设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提高失能老人身体素质,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需求
老龄化、高龄化的不断加剧,势必导致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失能老人群体持续扩大,是能老人的总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慢性病患病率、人均患病率、活动受限率、残疾率均远远敢于其他人群。目前失能老人大多依靠家庭养老方式,一方面使失能老人不能对自身身体健康做出正确判断,导致延误治疗,从而加重病情;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因此,解决老年人的养老、就医看病的问题显得尤为迫切,现在越来越多的老人愿意自己设计自己的晚年生活,尊老敬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弘扬为老助老的时代风尚,本着敬老爱老的精神,以爱心照顾老年人,诚意为失能老人提供一个舒适、宁静、受敬重而温馨的乐园,建立一个老年居住、交流、老有所用的托老养护中心是大部分失能老年人的心愿。XXXXXXX县老年人养护楼建成后,可让老人们在这里享受到充足的护理、医疗、膳宿及康体的群体生活。还将定期为老年人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可见,本次项目的建设是提高XXXXXXX县失能老人身体素质,改善其生活质量的需求。
2.是减轻老年人家庭负担,实现家庭和谐的需要
由于大部分老年人是在“未富先老”的状况下进入老年期,一般都没有足够的积蓄,客观上需要继续参加较大负荷的体力劳动或通过再就业取得劳动报酬,用来弥补生活费用的不足。而老年人大多已失去了劳动能力,他们的生活大多是靠子女来赡养。然而自理能力缺失的失能老人日常专业照料的需求量很大单纯依靠家庭和子女解决这一问题的传统养老模式已难以为继。根据预测,2025年-2030年,中国城市家庭将普遍进入4位老人、2个年轻人、1个孩子的“421”结构,家庭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XXXXXXX县养户楼将收纳该县生活自理能力缺失的老年人,为他们提供更专业、更全面的健康指导和服务,从而减轻了老年人的生活压力和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
3.是改善老年人对居住环境,体现人文关怀的需要
XXXXXXX县老年养护楼是本着“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原则建设的,在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护理和康复的同时还更加注重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本项目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活动场所,将大大改善老年人以往单调、孤独的生活。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切实体现XXXXXXX县各级政府对老年人的关怀和重视。
的和谐社会。
4.是加快XXXXXXX县老年人服务事业发展的需要
XXXXXXX县的老年事业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及政府的决策领导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本条件有所改善。老年服务机构的建设基本都按照因地制宜、分类实施、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对XXXXXXX县为老服务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老年人口的增多,老年事业的建设仍需加大力度。目前,XXXXXXX县老年人已达到10534人,五保老人达882人,而XXXXXXX县现有的养老机构基础条件落后,硬件设施不足,这些都严重制约了XXXXXXX县老年服务事业的发展。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发展老年事业的依托,是开展老年事业的基础,是使XXXXXXX县老年人进一步认识到老年服务事业健康发展的契机。
第三章 需求分析
3.1XXXXXXX县老龄事业存在的问题
1.农村老龄工作基础薄弱,无经费保障,老龄工作开展状况不平衡,农村老年人生活相对单调,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乏。
2.成员单位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好,齐抓共管作用有待加强。
3.发展老龄事业的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还相对滞后。
4.老年服务设施不足,老年活动场所简易,不能满足老年朋友活动的需求。
5.社会化养老工作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居家养老工作开展面临着许多问题。
3.2XXXXXXX县养老机构存在问题
1.XXXXXXX县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严重不足,目前只有2所城乡农村养老机构,开设的床位数只有160个,根本满足不了越来越多老人入驻敬老院的迫切需求,然而现挂牌的农村中心敬老院实际上是集五保供养、孤儿收养、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于一体的综合福利机构。加之其资金及场地有限,基础条件落后,硬件设施不足,可接纳老人的数量非常有限。
2.目前,XXXXXXX县还没有一所专门为失能老人提供照料、护理及康复的福利机构。大多数的失能老人都是依靠家庭对其照料的。然而家庭式照料又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大量和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年人由于子女工作、生活压力的增大,很难得到儿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精心照护;二是完全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料护理有较高的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更使得子女对于承担家庭长期照料护理力不从心,难以为继。三是由于大多数子女都是非专业人员,他们对失能老人的健康不能做出快速正确的判断,使得失能老人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四是失能老人的长期护理、康复都需要较高的费用,将会给其家庭都庭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是一般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3.3建设规模确定
1.参考依据
根据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编制《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第十一条 老年养护院的建设内容包括房屋建筑及建筑设备、场地和基本装备。第十八条 老年养护院的房屋建筑面积指标应以每床位所占房屋建筑面积确定。第十九条 500床、400床、300床、200床、100床五类老年养护院房屋综合建筑面积指标应分别为42.5m2/床、43.5m2/床、44.5m2/床、46.5m2/床和50.0 m2/床;其中直接用于老年人的入住服务、生活、卫生保健、康复、娱乐、社会工作用房所占比例不应低于总建筑面积的75%。第二十条 老年养护院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指标参照表。
老年养护院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指标表 (m2/床)
用房类别
使用面积指标
500床
400床
300床
200床
100床
老
年
人
用
房
入住服务用房
0.26
0.32
0.34
0.50
0.78
生活用房
17.16
17.16
17.16
17.16
17.16
卫生保健用房
1.23
1.35
1.47
1.68
1.93
康复用房
0.57
0.63
0.72
0.84
1.20
娱乐用房
0.77
0.81
0.84
1.02
1.20
社会工作用房
1.48
1.50
1.54
1.56
1.62
行政办公用房
0.83
0.94
1.07
1.30
1.45
附属用房
3.57
3.81
3.97
4.34
5.19
合计
25.87
26.52
27.11
28.40
30.53
注:1.老年人用房、其他用房(包括行政办公及附属用房)平均使用面积系数分别按0.60和0.65计算。
2.建设规模不足100张的参照100张床老年养护院的面积指标执行。
2.建设规模确定
按照立足当前,兼顾发展的原则,根据XXXXXXX县老年人口规模,政治、地理条件以及发展规划等因素,拟建XXXXXXX县老年养护楼建筑面积按照50张床位确定,结合《标准》中的第十九条规定,建筑面积应为2500平方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2011年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项目建议方案表》中将XXXXXXX县老年养护楼房屋建设面积确定为2500平方米,完全符合《标准》要求,满足了XXXXXXX县老年养护楼目前及今后开展老年养护业务的需求。根据老年养护院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指标,按照各类用房的建筑面积=使用面积÷0.60推算出各类用房的建筑面积如下:
(1)房屋建筑
用房类别
建筑规模
指标(m2/床)
面积m2
老
年
人
用
房
入住服务用房
0.78
65
生活用房
17.16
1400
卫生保健用房
1.93
160
康复用房
1.20
100
娱乐用房
1.20
100
社会工作用房
1.62
135
行政办公用房
1.45
120
附属用房
5.19
420
合计
30.53
2500
(2)场地建筑
场地建筑包括室外活动场、停车场、衣物晾晒场等。
第四章 场址条件
4.1项目区概况
XXXXXXX县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西部,隶属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天山西部南天山北麓西部的特昭盆地,北依群岭延绵的乌孙山,南滨波涛湍急的XXXXXXX河。自古为祖国西部边陲战略要地。地理坐标为东经81º19´00´´至82º37´30´´,北纬42º22´30´´至43º25´30´´。该县东与巩留县、和静县相邻,西和昭苏县接壤,南同拜城县毗邻,北与巩留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交界。东西宽109公里,南北长116公里,总面积7764.1平方公里。220省道横贯县城。人口15.6万人4.9万户(农业人口6.4万人2.3万户,牧民3.6万人6800户),居住着哈萨克、汉、维吾尔、蒙古、回、柯尔克孜等22个民族,主要聚居的民族是哈萨克族,最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情以哈萨克族和柯尔克孜族为主。
4.2场址现状
4.2.1地点与地理位置
XXXXXXX县位于伊犁州首府伊宁市东南部地区,地处天山西部、特昭盆地东端。位于东经81°19′00″-82°37′30″,北纬42°22′30″-43°25′30″之间,北距伊宁市约为110公里,东距乌鲁木齐公路里程为829公里。
本项目拟建在XXXXXXX县阿热勒街四环外。
4.2.2场地土地权属类别及占地面积
项目拟建场地土地使用权属XXXXXXX县民政局,是为本项目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