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质量通病防治手册
130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1 大面积石膏板吊顶开裂
图1
1.1 原因分析
a
b
c
吊杆
d
f
e
图1.1.1
1.1.1 吊顶龙骨体系不稳固( 参见图1.1.1)
a、 吊筋不垂直, 吊筋间距过大。
b、 吊杆间距>1200。
c、 吊杆长度>1500mm, 未加反向支撑。
d、 副龙骨间距过大。
e、 吊顶跨度>15m, 未加设贯穿龙骨。
f、 吊杆距墙>300mm。
1.1.2 吊顶受力状态不合理。
1.1.3 应力未得到合理控制, 如龙骨体系未起拱。
a、 应力未得到合理释放; 如大面积石膏板吊顶缺少伸缩缝。
b、 应力未得到合理抑制; 如板缝间嵌缝工艺未按正确施工工序施工。
c、 双层石膏板第一层板面自攻钉间距>200mm。
d、 不上人的吊顶, 竣工后吊顶有上人现象。 1.1.4 未能保证正常的施工工序和必要的工序间隙。
a、 板缝间嵌缝工艺未按正确施工工序施工。
b、 在施工中, 上道工序未干透即开展下道工序, 未按工序间歇施工。
1.2 防治措施
大面积石膏板吊顶要对顶面进行切分或增加伸缩缝处理, 对顶面应力进行释放, 防止开裂。
1.2.1 保证龙骨体系稳固是防治开裂的根本
a、 900mm>吊杆间距>1200mm, 建议大面积石膏板吊杆相应减小间距。
b、 吊杆长度≥1500mm的情况下, 必须采用反向支撑加固, 保证龙骨体系刚度。
c、 副龙骨间距≤400mm, 建议大面积吊顶采用300mm间距。
d、 大面积吊顶每隔15m增加贯穿龙骨与主龙骨牢固连接。
200
吊杆
900
吊杆
900
吊杆
900
吊杆
900
吊杆
主龙骨
300
副龙骨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图1.2.1
1.2.2 正确的吊顶系统应该是拱形状态, 应按房间短边边长1/200-1/300起拱。
1.2.3 应力控制关键, 按分析逐一解决问题。
a、 石膏板从墙的一侧端头开始顺序安装。基层相邻两张石膏板留缝5mm, 面层石膏板设置工艺缝, 缝宽8-10mm或采取明缝做法, 将顶面分隔为”豆腐块”形式, 彻底切割顶面, 如图1.2.3a, 合理分解顶面应力。
300
100
吊件
吊杆
卡件
结构顶( 喷黑处理)
图1.2.3
图1.2.3a
b、 建议使用石膏板厂家配套嵌缝材料, 先用嵌缝石膏嵌缝, 打磨平整后贴纸胶带, 干燥后刮100mm宽石膏, 最后刮150mm宽, 以上工序完成后, 再进行满刮腻子施工( 参照图1.2.3b) 。
图1.2.3b
c、 要确保自攻螺丝间距 ≤ 200mm; 且呈均匀分布。确保自攻螺丝离面纸包封的板边间距为10-15mm, 离切割过的板的板边间距为15-20mm。 1.2.4 确保正常的施工顺序和必要的工艺间隙。
a、 不上人的吊顶, 在骨架安装、 调试结束后, 禁止再上人踩踏。
b、 面层嵌缝作业, 下道工序进行前必须确保上道工序完全干燥。
1.3 注意事项
1.3.1 龙骨体系安装
a.在天花上沿弹线点位安装吊杆, 两根吊杆间距不应超过1200mm( GB) 。
b.承载主龙骨间距不应超过1200mm( GB) 。
c.承载主龙骨中间部位起拱, 起拱高度不小于房间短向跨度的1/200。
1.3.2 石膏板安装重点注意事项( 注: 卫生间、 厨房采用9.5mm防水石膏板)
a.石膏板从墙的一侧端头开始, 顺序安装。相邻两张石膏板自然靠拢(留缝5mm)。
b.石膏板边安装位于龙骨的中央, 石膏板同龙骨的重叠宽度不小15mm。石膏板侧口同墙面顶紧, 不留空隙(隔声、 防火吊顶例外)。
c.第二层石膏板必须与第一层错缝安装。
1.4 标准做法节点图
角铁转换层
≤300
300
承载龙骨
900
图1.4
1.5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1.5
2 矩形造型顶开裂
图2
2.1 原因分析
2.1.1 吊顶龙骨体系不稳固
a、 水平方向: 造型转角处横向拉结力不足。
b、 竖向: 竖向拉结不稳固。
2.1.2 造型顶转角处缺少针对性做法。
2.2 防治措施
2.2.1 保证龙骨体系合理
a、 因为转角处存在X、 Y双向( 横向) 力矩, 需进行加固处理, 如增加斜撑龙骨, 保证造型稳固性。
b、 造型顶Z方向( 竖向) , 叠级处采用多层板基层, 造型顶四个转角处适情况增加吊筋。
2.2.2 在转角处, 首先固定L型9mm厚多层板, 其次在木板基础上粘贴0.5mm厚L型镀锌铁皮, 最后固定石膏板; 并在短边延长线留置8-10mm工艺缝( 见图2.3.1) 。
2.3 标准做法节点
嵌缝做法见1.2.3b
200
吊杆
满刮腻子
150mm宽纸绷带
吊杆
吊杆
100mm宽嵌缝石膏
吊杆
50mm宽纸绷带
吊杆
吊杆
高强石膏嵌缝
18mm细木工板
吊杆
吊杆
轻钢龙骨
局部节点见2.3a
原结构屋顶
吊杆
图2.3
5
吊杆
图2.3a
第一层石膏板
④
③
②
①
200
吊杆
300
吊杆
图2.3.1
步骤①: 增加斜撑龙骨; 步骤②: 9mm多层板; 步骤③:0.5mm镀锌铁皮; 步骤④: 封第二层石膏板。
2.3.1说明:
1、 第一层石膏板, 转角处石膏板裁成L形固定, 再外贴0.5mm镀锌铁皮。龙骨基架造型内口200mm处增加横撑龙骨、 以用来固定L型石膏板。
2、 第一层石膏板与第二层石膏板之间需错缝铺贴, 夹层内满涂白乳胶。
3、 副龙骨间距300mm, 造型边框四角需增加斜撑龙骨。
2.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2.4
3 弧形顶造型顶开裂
图3
3.1 原因分析
3.1.1 吊顶龙骨体系不稳固
a、 采用了木龙骨基层, 强度不足, 受温度、 湿度变化影响较大。
b、 造型顶未增加拉结力, 造型顶自重较大, 常规吊杆布置承载力不足, 造型顶与平顶交接处易产生裂缝。
3.1.2 基层板固定方式不合理
a、 自攻钉间距过大。
b、 板与板之间未留置伸缩缝。
c、 弧形顶面石膏板安装前未做处理, 张力过大, 产生隐患。
3.2 防治措施
3.2.1 保证龙骨体系稳固是防治通病的基础
a、 弧形造型顶宜采用轻钢龙骨体系, 保证强度且能有效规避温度、 湿度影响。
b、 应根据造型顶面积及重量加设角钢或吊杆以保证吊顶体系稳固。 3.2.2 基层板固定需注意
a、 保证自攻钉间距≤200mm。
b、 板与板之间预留5mm伸缩缝。
c、 由于弧形顶的特征, 石膏板需采取背面开缝等方式, 保证石膏板弯曲, 便于固定。
3.3 标准做法节点
纸绷带
嵌缝石膏
细木工板
轻钢龙骨
次龙骨
细木工板
25*35木龙骨刷防火涂料
18mm细木工板
纸绷带
石膏板
五夹板
图3.3
3.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3.4
4 异形造型顶开裂
图4
4.1 原因分析
4.1.1 吊顶龙骨体系不稳固
a、 异形造型顶转角造型较多, 基层骨架固定不稳固。
b、 由于自重过大, 采取常规悬挂方式容易晃动。 4.1.2 基层板固定方式不合理
a、 自攻钉间距过大。
b、 板与板之间没留出伸缩缝。 4.1.3 阴角处嵌缝处理不到位
4.2 防治措施
4.2.1 保证龙骨体系稳固是防治通病的基础
a、 基层骨架用钢架制作, 保证刚度。
b、 骨架悬挂采用钢骨架直接固定在结构楼板上。 4.2.2 基层板固定需注意
a、 保证自攻钉间距≤200mm;
b、 板与板之间预留5mm伸缩缝; 4.2.3 基层、 面层版之间需要留缝, 合理释放应力, 嵌缝处理严格按工序施工( 参照图4.3)
4.3 标准做法节点
原结构屋顶
吊杆
轻钢龙骨
吊杆
50角码
吊杆
50角钢
吊杆
细木工板
吊杆
石膏板
吊杆
细木工板
吊杆
嵌缝石膏
吊杆
石膏板
吊杆
原结构屋顶
吊杆
图4.3
4.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4.4
5 叠级吊顶开裂
图5
5.1 原因分析
5.1.1 龙骨体系不稳定。
5.1.2 面层未留缝或未按要求进行嵌缝处理。
5.2 防治措施
5.2.1 如叠级面积较大, 副龙骨须加密, 间距调整为200mm。 5.2.2 天花叠级封板时, 第一层板封到边, 表层板在阳角位置预留5mm凹槽。板缝处理时, 先用专业石膏嵌缝, 接着用纸胶带粘结, 然后按要求进行嵌缝处理。
5.3 标准做法节点 详见图2.3和2.3a
5.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5.4
6 T型顶或L型顶面开裂
图6
图6a
6.1 原因分析
6.1.1 龙骨体系不稳固。
6.1.2 转角未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
6.2 防治措施
6.2.1 龙骨体系稳定是防治开裂的基本条件。
造型边框龙骨单独加固, 四个转角处需用斜向龙骨加固。 6.2.2 转角处要有针对性处理。
a、 转角处用木工板做成L型造型, 固定在转角。
b、 L型镀锌铁皮固定在木工板上。
c、 在设计时, L型转角短边延长线上留置8-10mm的工艺缝。
6.3 标准做法节点 参见2.3.1
6.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6.4
7 长走廊吊顶开裂
图7
7.1 原因分析
7.1.1 吊顶长度长, 跨度大
a、 吊顶本身未做分隔处理。
b、 走廊与墙面间未做分隔处理。
c、 吊顶缺少贯穿龙骨。 7.1.2 应力未得到合理控制
a、 应力未得到合理释放, 如吊顶缺少伸缩缝。
b、 应力未得到合理抑制, 如嵌缝工艺未按正确施工工序施工。
c、 基层板钉间距过大。
7.2 防治措施
长走廊石膏板吊顶要对顶面进行切分或增加伸缩缝处理, 对顶面应力进行释放, 防止开裂。
7.2.1 分隔处理是非常有效防治开裂的处理手段
a、 对于长走廊吊顶, 建议分段分块, 用造型或材质变化来切分顶面, 将长走廊吊顶分成多个单元, 让吊顶彼此之间释放应力( 见图7.2.1) 。
b、 走廊吊顶与两侧墙面切分处理, 如采取灯槽, U型槽等方法。
c、 超过15m的吊顶必须加设贯穿龙骨与主龙骨可靠连接。
图7.2.1
7.2.2 应力控制是关键, 按分析逐一解决问题
a、 石膏板从墙的一侧端头开始, 顺序安装。相邻两张石膏板留缝5mm, 面层石膏板按设计位置设置工艺缝, 缝宽8-10mm。
b、 建议使用石膏板厂家配套嵌缝材料, 先用嵌缝石膏嵌缝, 然后贴纸胶带, 干燥后刮100mm, 最后刮150mm, 工序完成后才能做满刮腻子施工。
c、 要确保自攻螺丝间距 ≤ 200mm; 且呈均匀分布。确保自攻螺丝离面纸包封的板边间距为10-15mm, 离切割过的板的板边间距为15-20mm。
7.3 标准做法节点
Φ8mm钢筋吊杆刷防锈漆
60
200
轻钢龙骨
10mm厚饰面板
图7.3
7.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7.4
8 结构柱周边吊顶开裂
图8
8.1 原因分析
8.1.1 柱子与吊顶直接连接, 经过热胀冷缩产生伸缩, 接缝处易拉裂。
8.1.2 基层吊筋不垂直, 龙骨断开部位未加固。
8.1.3 吊顶转角处未采取加固措施。
8.1.4 应力未得到合理控制。
a、 应力未得到合理释放, 如吊顶缺少伸缩缝。
b、 应力未得到合理抑制, 如嵌缝工艺未按正确施工工序施工。
c、 自攻钉钉间距过大。
8.2 防治措施
8.2.1 将顶面与柱子断开, 做成隔离灯带或凹槽造型。
8.2.2 龙骨断开部位增加吊筋, 不上人吊顶, 吊筋小于1米吊筋采用∮6mm吊筋, 大于1米吊筋采用∮8mm吊筋, 大于1.5米增加反向支撑。上人吊顶, 小于1米采用∮8mm吊筋, 大于1米采用∮10mm吊筋, 大于1.5米增加反向支撑; 必须保证吊筋垂直。
8.2.3 转角处要有针对性处理。
a、 转角处用木工板做成L型, 固定在转角。
b、 其次, 在木工板基础上固定L型石膏板。
8.2.4 应力控制是关键, 按分析逐一解决问题。
a、 石膏板从墙的一侧端头开始, 顺序安装。相邻两张石膏板留缝5mm, 面层石膏板按设计位置设置工艺缝, 缝宽8-10mm。
b、 建议使用石膏板厂家配套嵌缝材料, 先用嵌缝石膏嵌缝, 然后贴纸胶带, 干燥后刮100mm, 最后刮150mm, 工序完成后才能做满刮腻子施工。
c、 要确保自攻螺丝间距 ≤ 200mm; 且呈均匀分布。确保自攻螺丝离面纸包封的板边间距为10-15mm; 离切割过的板的板边间距为15-20mm。
8.3 标准做法节点
吊筋
吊杆
副龙骨
吊杆
主龙骨
吊杆
500
吊杆
结构柱
吊杆
300
200
吊杆
10
吊杆
10
吊杆
图8.3
8.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8.4
9 墙顶交界处开裂
图9
9.1 原因分析
9.1.1 纵向力和横向力相交, 产生拉裂。
9.1.2 应力未得到合理控制, 产生裂缝。
a、 应力未得到合理释放, 横向力( 顶面) 和纵向力( 墙面) 无处释放。
b、 应力未得到合理抑制, 如嵌缝工艺未按正确施工工序施工。
c、 自攻钉钉间距过大。
9.2 防治措施
9.2.1 采取墙顶分离的施工节点或顶面与墙面间留造型槽做法, 吊顶主龙骨距墙面距离小于300mm。
9.2.2、 应力控制关键, 按分析逐一解决问题。
a、 留缝处理, 基层相邻两张石膏板间留缝5mm, 面层石膏板与墙面间留置工艺缝或U型槽, 宽8-10mm。
b、 建议使用石膏板厂家配套嵌缝材料, 先用嵌缝石膏嵌缝, 然后贴纸胶带, 先刮100mm, 最后刮150mm, 工序完成后才能做满刮腻子施工。
c、 要确保自攻螺丝间距 ≤ 200mm, 且呈均匀分布。确保自攻螺丝离面纸包封的板边间距为10-15mm, 离切割过的板的板边间距为15-20mm。
9.3 标准做法节点
10
石材墙面
吊杆
≤300
吊杆
卡件
吊杆
吊杆
吊杆
角铁转换层
吊杆
图9.3
10
图9.3a
9.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9.4
10 检修口周边吊顶开裂
图10
10.1 原因分析
10.1.1 基层龙骨体系不稳固。
a、 检修口切断龙骨未做加固处理。
b、 边框龙骨未加固。 10.1.2 检修口四周石膏板安装未经特殊处理。
10.2 防治措施
10.2.1 龙骨基层稳固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
a、 检修口延边龙骨专项加固, 保证基层骨架牢固性。
b、 四个边角龙骨加设十字连接件,如吊顶上人需加设吊筋。 10.2.2 检修口四个转角处石膏板做成刀把把形状。
10.3 标准做法节点
承载龙骨吊挂件
吊杆
承载龙骨
吊杆
十字连接件
吊杆
覆面龙骨
检修口
吊杆
覆面龙骨挂件
吊杆
螺钉
吊杆
图10.3
覆面龙骨间距
吊杆
覆面龙骨间距
吊杆
断开的覆面龙骨
吊杆
50覆面龙骨挂件
吊杆
≥100
十字连接件
吊杆
承载龙骨
吊杆
增加的覆面龙骨
吊杆
覆面龙骨挂件
吊杆
覆面龙骨
吊杆
承载龙骨间距
覆面龙骨挂件
吊杆
十字连接件
吊杆
图10.3a
10.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10.4
11 矿棉板吊顶通病
图11
11.1 原因分析
11.1.1 吊杆不垂直, 龙骨搭接不方正, 延边龙骨水平误差过大。
11.1.2 吊顶龙骨体系未按要求起拱。
11.1.3 灯具、 设备处断开龙骨未加固。
11.2 防治措施
11.2.1 保证吊筋垂直, 注意龙骨搭接工序, 装板前检查龙骨, 四周延边龙骨保持水平, 延边龙骨钉距≤200mm。
11.2.2 龙骨按短跨边长的1/200起拱。
11.2.3 由于设备、 灯具等原因断开的龙骨部位需加固。
11.3 参考做法
轻钢龙骨矿棉板吊顶分为两种: 一种是明龙骨; 另一种是暗龙骨。
a.基层清理: 基层清理主要针对所有可能影响吊顶施工的安装物。
b.弹线: 根据事先从标高点引出的标高弹出500mm控制线, 并依据弹出的控制线确定各房间吊顶设计标高的标准线。弹出龙骨的布置线及吊杆悬吊点。( 一般距离900-1200mm左右) 。弹线应准确可靠, 误差要控制在1-2mm之内。
c.安装吊筋: 根据施工大样图纸要求确定吊筋的位置, 安装吊筋预埋件( 角铁) 预埋件刷防锈漆。吊杆采用直径为Φ6-Φ10的钢筋制作并刷防锈漆, 吊点间距900-1200mm。安装时上端与预埋件焊接, 下端套丝后与吊件连接。安装完毕的吊杆端头外露长度不小于3mm。
d.安装主龙骨: 采用UC50或U38龙骨, 吊顶主龙骨间距为小于1200mm。安装主龙骨时, 应将主龙骨吊挂件连接在主龙骨上, 拧紧螺丝, 并根据设计要求吊顶起拱, 起拱高度约为短跨的1/200, 而且安装的主龙骨接长应错开, 在接头处增加吊点, 随时检查龙骨的平整度。当遇到通风管道较大超过龙骨最大间距要求时, 必须采用30*30以上的角钢做龙骨骨架, 而且不能将骨架与通风管道等设备工程接触。
e.安装次龙骨: 按照面板的不同安装方式和规格, 次龙骨分为T形和C形两种, 次龙骨间距600mm, 将次龙骨经过挂件吊挂在大龙骨上, 在与主龙骨平行方向安装600mm的横撑龙骨, 间距为600mm或1200mm。当采用搁置法和企口法安装时次龙骨为T形, 粘贴法或者其它固定法时选用C形。
f.安装边龙骨: 采用L型边龙骨, 与墙体用塑料胀管或自攻螺钉固定, 固定间距200mm。安装边龙骨前墙面应用腻子找平, 能够避免将来墙面刮腻子时污染和不易找平.
g.安装”T” 龙骨: 在龙骨安装时, 在灯具和风口位置的周边加设”T”型加强龙骨。
h.隐蔽检查: 在水电安装、 试水、 打压完毕后, 应对龙骨进行隐蔽检查, 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i.校正调平: 边龙骨安装完成后, 再复查龙骨系统的水平。先调整边龙骨, 在根据边龙骨的标高调整相应的副龙骨。如有必要调整相应的主龙骨。
j.安装矿棉板: 矿棉板规格、 厚度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一般为600*600*15mm。安装时操作工人须戴白手套, 以防止污染。
k.搁置法安装( 明龙骨) : 搁置法与铝合金T形龙骨配合使用, 将矿棉板斜成45°放置在次龙骨搭成的框内, 板搭在龙骨的肢上即可。
粘贴法: 将矿棉板用胶粘剂均匀满涂在矿棉吸音板背面, 并牢固的粘贴在基层石膏板或其它材料的基层上。在胶粘剂未固化前不得有强烈震动, 并保持房间通风良好。
企口法安装( 暗龙骨) : 将矿棉板加工成暗缝的形式, 龙骨的两条肢插入暗缝内, 不用钉, 也不用胶, 靠两条肢板担住。注意接茬处要平整光滑。钉固定法安装: 采用自攻螺丝固定矿棉板的四边, 并要求钉的间距为200-300mm, 钉帽进入面板1-2mm。罩面板顶棚如果设计有压条, 待面板安装后, 经调整位置, 使拉缝均匀, 对缝平正, 进行压条位置弹线后, 安装固定方法采用自攻螺丝或采用胶粘法粘贴。
11.4 标准做法节点
T型主龙骨
吊杆
日光灯管
吊杆
T型次龙骨
吊杆
吊顶矿棉板
吊杆
吊件
吊杆
吊杆
吊杆
灯具吊挂铁件
吊杆
附加主龙骨
吊杆
焊接
吊杆
灯具尺寸按工程设计
吊杆
50
吊杆
50
吊杆
反光罩
吊杆
主龙骨
吊杆
图11.4
边龙骨
吊杆
垫圈
吊杆
吊件
吊杆
挂件
吊杆
小龙骨
吊杆
次龙骨
吊杆
矿棉吸音板
吊杆
主龙骨
吊杆
螺母
吊杆
直径φ6钢筋吊杆
吊杆
图11.4a
11.5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11.5
12 窗帘盒变形
图12
12.1 原因分析
12.1.1 窗帘盒木工板套盒过长, 未采取防潮、 防腐、 防变形措施。
12.1.2 窗帘盒吊筋过少。
12.1.3 转角部位缺少加固。
12.2 防治措施
12.2.1 采用优质细木工板制作, 背面增加肋骨, 完成后涂刷防潮、 防腐、 防火涂料。
12.2.2 必须保证吊筋垂直, 吊筋间距900mm。
12.2.3 转角处必须加固, 保证窗帘盒稳定、 牢固。
12.3 参考做法
窗帘盒的规格为高100mm左右,宽度依照使用窗帘杆的数量确定,单杆宽度为120mm,双杆宽度为150mm以上,长度根据设计要求,最短应超过窗口宽度300mm,窗口两侧各超出150mm,最长可与墙体通长。
制作窗帘盒使用细木工板,开燕尾梅粘胶对接,如饰面为清油涂刷,应做与窗框套同材质的饰面板粘贴,粘贴面为窗帘盒的外侧面及底面。
12.4 标准做法节点
局部大样见图12.4a
吊杆
嵌缝做法见图1.2.3b
吊杆
150mm宽嵌缝腻子
100mm宽嵌缝腻子
50mm宽纸绷带
高强嵌缝石膏
18mm细木工板
轻钢龙骨
图12.4
12.5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12.5
13 结构墙或砌块墙墙面开裂
图13
13.1 原因分析
13.1.1 原墙面的保温层裂缝, 导致装修后墙面开裂。 13.1.2 水泥标号过高、 水泥过期、 沙子过细或含泥量过高或砖未泡水等。
13.1.3 水泥和沙子的配比不当也会影响墙面的韧性和张力。
13.1.4 墙体不同基体材料伸缩量不同而未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导致抹灰层开裂。
13.1.5 乳胶漆和水的配比不合适。
13.2 防治措施
13.2.1 铲除裂缝两侧基层, 面层材料, 先将基层处理到位, 再进行面层修补。
13.2.2 严格按照抹灰配合比, 检查材料配比, 严控材料质量。 13.2.3 严格控制抹灰配合比。 13.2.4 墙体不同材质间抹灰前涂刷渐变剂或采取铁丝网片, 尼龙网等增加附着力。 13.2.5 严格按照产品出厂说明调制乳胶漆。
13.3 参考阅读
在墙面施工时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首先是水泥和沙子的配比, 最佳比例是1: 3, 配比不当就会影响墙面的韧性和张力; 其次要找准腻子和乳胶漆的配比, 在涂刷乳胶漆时, 水加多了就会发生问题。电路改造要跟木工基础一块开始进行, 因为开槽后要留出时间修补, 水泥砂浆的干燥速度、 收缩率与腻子粉不同, 第一次修补后会出现收缩下陷, 等做墙面施工的时候还要进行二次修补, 这样才能找平墙面, 避免开裂。要是保温板裂纹, 用油灰刀把裂纹切开, 尽量深一些, 填入石膏, 注意一定要填实, 填均匀, 然后用绷带、 尼龙网格布把出现裂纹的地方贴上, 干燥后再刮腻子或做其它工艺的处理。如果裂纹比较严重, 也能够用牛皮纸或报纸补缝。
13.4 正确做法示意图
图13.4
14 轻钢龙骨石膏板墙面开裂
图14
14.1 原因分析
14.1.1 基层龙骨不牢固。 14.1.2 石膏板墙面缺少伸缩缝。
14.1.3 石膏板墙面钉间距过大。 14.1.4 嵌缝处理不到位。
14.2 防治措施
14.2.1 龙骨需按照规范组合, 天地生根, 主龙骨与次龙骨间距符合要求。 14.2.2 基层石膏板之间需预留5mm伸缩缝。 14.2.3 安装一侧的纸面石膏板, 从门口处开始, 无门洞口的墙体由墙的一端开始, 石膏板用自攻螺钉固定, 板边钉距为200mm, 板中间距为300mm, 螺钉距石膏板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0mm, 也不得大于16mm, 自攻螺钉固定时, 纸面石膏板必须与龙骨紧靠。 14.2.4 缝隙间需用嵌缝石膏填实, 然后用纸胶带粘贴, 在纸胶带上部用嵌缝石膏满刮, 嵌缝石膏两遍处理, 分别为100mm和150mm。墙与顶间留缝, 墙与踢脚间留缝, 门框间与墙之间留缝, 缝宽5-10mm。
双层12mm厚石膏板
膨胀螺栓或射钉@600mm
原结构楼板
75型横龙骨
70mm厚岩棉
双层12mm厚石膏板
双层12mm厚石膏板
铝合金踢脚
镀锌方管
镀锌埋板
M8膨胀螺栓
膨胀螺栓或射钉@60mm
75型横龙骨
双层12mm厚石膏板
70mm厚岩棉
图14.2
14.3 标准做法节点 请参见1.2.3b。
14.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14.415 门洞口墙面开裂
图15
15.1 原因分析
门洞口龙骨未按规范加固: 15.1.1 基层龙骨体系不稳固。 15.1.2 转角处封板没有考虑局部受力特点。 15.1.3 嵌缝处理不到位。
15.2 防治措施
15.2.1 龙骨基层洞口三边分别加固, 门洞上口两侧增加斜撑龙骨。 15.2.2 第一层石膏板, 转角处石膏板裁成L形固定, 再外贴0.8mm镀锌铁皮, 再固定面层L形石膏板。
15.2.3 嵌缝处理请参照轻钢龙骨墙面裂缝处理方法, 嵌缝-贴纸胶带-二遍石膏-面层腻子。
15.3 标准做法节点
基层石膏板
吊杆
L型石膏板
吊杆
图15.3
15.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15.4
16 干挂石材, 污染, 色差或不平整
图16
16.1 原因分析
16.1.1 石材污染: 石材未做好防护或防护被破坏, 干挂件镀锌处理不合格。
16.1.2 出现大面积色差; 石材上墙前没经过对比选板工序。
16.1.3 石材平整度较差。
a、 基层龙骨未调平; b、 石材面板平整度差。
16.2 防治措施
16.2.1 石材进场前检验石材六面防护, 检验合规后方可施工, 石材开槽、 切割后要补刷防护。石材干挂前必须检查干挂件的质量, 挂件镀锌层必须达标。 16.2.2 用比色法对石材的颜色进行挑选分类, 安装在同一面的石材颜色尽量一致。
16.2.3 在石材上墙前, 首先要对龙骨进行调平, 同时要检查石材平整度, 都符合要求后才能干挂施工。
16.3 标准做法节点
膨胀螺栓
吊杆
50mm角铁
吊杆
干挂构件
吊杆
石材墙面
吊杆
石材干挂件
吊杆
建筑结构层
吊杆
石材墙面
吊杆
图16.3
16.4 正确做法完成后图片
图16.4
17 木饰面开裂、 起翘、 变形
图17
17.1 原因分析
17.1.1 木作与各交界面间未留缝, 木材选材不合理 17.1.2 木龙骨和夹板面未做防火、 防潮处理 17.1.3 成品木饰面背面未刷防潮漆或贴平衡纸
17.2 防治措施
17.2.1 木作与墙、 地、 顶面等交界面间留缝, 优先选择与本地含水率接近的木材 17.2.2 基层木龙骨必须做防火, 防潮处理 17.2.3 成品木饰面背面也要做防潮处理
17.3 参考做法
木饰面板施工:
1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