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865716 上传时间:2025-04-1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三单元 风和水 课题1.风 【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了解风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注意“游”字的写法。 2.背诵全诗。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段式,再写一段诗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风有哪些特点吗? 学生甲:风可以吹得树枝摇晃。 学生乙:风可以使人感到凉爽。 学生丙:风可以发电。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有关风的小诗。 板书:风 2.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全诗,认读生字 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纠正读音,你认为哪个字的读音应注意,给大家提个醒。 (出示课件1) 颤:读chàn,不要读成zhàn。 波:读bō,不要读成pō。 3.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顺。 4.想想你读懂了什么,把不理解的词句画出来。 5.用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识记字形。 6.猜字谜。 未见东坡离西湖。(波) 7.交流汇报。 熟字加偏旁类。 波:“皮”字加“氵”,就是“波”。 游:左中右结构。 戏:“戈”字加“ ”,就是“戏”。 8.指导书写 (出示课件2) 波: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游:左中右结构。左边是“氵”,右边是“ ”,中间是“方”,要写得略窄。 带有“氵”的字的写法。(波、游) 第一点与两点水的第一点位置相当,第二点正好在横中线上,第三笔“提”起笔比两点水的“提”位置低。 三、充分想象,理解诗歌 1.整体读诗文,把握内容。 (1)分别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思考:风是什么? (2)汇报。 学生甲: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学生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学生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可能会问:我们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这样说? (4)小结:风是看不见的,但是人们能感觉到风的存在,那是通过刮风时,其他事物的变化显现出来的。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2.学习第1节。 (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 学生甲:当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学生乙:因为风可以使树叶颤动。 (3)理解“颤动”一词。(摇动) (4)你见过风使树叶颤动的情景吗?是怎样的?这时的风大不大? (5)指导朗读。 风吹树叶动,这时的风力不算大,可以读得轻一点儿。 (6)配合诗句,课件演示。 (出示课件3:风吹树叶、林木、河水的视频资料片) (7)练习朗读,指名读。 3.学习第2节。 (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 学生:当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3)启发学生想象:当你面前是一片树林时,你看得见风吗?“点头”是什么意思?试着做出动作。“林木点头”指什么? 学生:林木点头,指树枝被风吹得摇晃起来。 这时的风大不大?(比起刚才的要大些。) (4)指导朗读。 风吹林木摇晃,这时的风要猛烈些,可以读得稍重些,声音稍大点儿。 (5)配合诗句,课件演示。 (6)练习朗读,指名读。 4.学习第3节。 (1)指名读诗,其他同学感悟:你读懂了什么? (2)汇报。 学生:当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3)听磁带录音,让学生感受河水泛起波纹时的声音。听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 (4)这时的风比刚才更大了,应该怎样读呢?(语气更重了,声音也更大了。) (5)自己练习读,指名读。 5.齐读全诗,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这三节诗的前两句一样,后两句的开头都是“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 6.仿照课文,再写一段。 (1)如果再照这样往下写,风应该更猛烈了。小组合作,再创作一小段。 (2)汇报。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海水涌起波涛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唱歌了。 7.背诵全诗。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比一比,组词语。 游( ) 颤( ) 皮( ) 戏( ) 悠( ) 顶( ) 波( ) 战( ) 二、按原诗填空。 1.但是树叶 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2.但是林木 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 了。 3.但是河水 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 了。 三、仿照例句写句子。 例: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的时候,我们知道 。 参考答案: 一、游泳 悠闲 颤动 山顶 羊皮 波浪 听戏 战斗 二、1. 颤动 2. 点头 走过 3. 起波 游戏 三、上课铃响起 老师已经在教室了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教学时,教师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开始,用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上课时,可先编一个谜语给大家猜:来无影,去无踪,来时树动花摇,去时水平浪静。学生的情绪会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争先恐后地说出谜底。随后要趁机鼓励学生自己编有关“风”的顺口溜或小谜语。这一过程其实是让学生有一个自我学习,自我感悟的阶段,为下面学生顺利理解诗意、进入诗歌的意境作了有力的铺垫。 讲解时,让学生在反复吟诵、质疑及对关键字、词的琢磨中领悟诗的意境,感受到栩栩如生的“风”的形态,避免机械乏味的分析。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后,请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诗句朗读,由于学生有了“自悟”的过程,对这首诗歌已有了较深的体会,大部分学生都能吟诵得朗朗上口、入情入境了。 学完诗歌后,教师设计这样的问题进行拓展:你还怎么知道起风了?请同学们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一下。由于紧密联系生活,学生的思路非常开阔,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教学资源 【创新教案】 《风》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学习诗歌,了解风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学会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朗读并背诵全诗。. 【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注意“游”字的写法。 2.背诵全诗。 3.仿照课文段式,再写一段诗歌。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导入新课。 1.师:小朋友今天表现的真好,老师决定玩个游戏奖励你们,游戏的名字叫听声辨物。看谁的耳朵最尖! 2.播放风声音的录音。学生猜,汇报。 3.师:你们真厉害!是风。你们见过风吗?(学生汇报)谁来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讨论) 生:下雨的时候,风刮的很大,特别害怕。 生:风轻轻的吹着,小草弯下了腰。 生:风吹在身上很舒服…… 二.范读,创设情境。 1.师:小朋友们观察的真仔细。风是淘气的,它有时很温柔,有时又很暴躁。那你们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风是什么样的吗?就让我们来欣赏<<风>>这首小诗。 2.播放录音。学生倾听。 三.认识生字。 1.师:听了这么美的诗,是不是也想自己来试试?那请你们也像这样美美的读一读。(学生自由读课文) 2.师:大家读的很认真,这有几个叶子宝宝要考考你们。(出示制作的树叶形状的卡片) 3.抽读生词卡片。 4.“颤”字笔画比较复杂,大家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学生讨论汇报 5.师:同学们,真棒!叶子宝宝夸你们了。现在它们回家了。咱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师生齐读课文) 四.初步感知课文。 1.师:刚才咱们读了小诗。现在要考考你们,谁来说说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你风来了? 2.学生汇报:树叶颤动、林木点头、河水起波。 3.师:说的真好!虽然风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当我们看到颤动的树叶、点头的林木、泛起波纹的河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风来了。这时的风怎么样? 生:舒服,温柔…… 五.品读感悟。 1.师:多么舒服的微风啊!就像妈妈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的脸。你喜欢这三节诗中的哪一处微风,先美美地读一读,再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自主选择,自读感悟。 2.师:你最喜欢哪一处微风?谁来说说。(根据学生的汇报分节学习) 第一节: (1.)学生朗读谈喜欢的原因。其他学生评价。 (2.)比动作。理解“颤动”的意思。 (3.)师小结:原来知道一个词的意思除了读课文,还可以做动作感受。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想象,请大家举起你们的小树叶,闭上眼睛。 (4.)师口述,创设情景。 师:我们就是那一片片颤动的小树叶。秋姑娘来了,金色的阳光洒在我们的身上,一阵微风吹过,我们轻轻得颤动。小树叶们,现在请睁开你们的眼睛。在那样的美景中,此时的你最想说什么,最想做什么? (5)学生拓展谈感受,教师相机指导个性朗读。 (6)师小结:看来每个人对课文有不同的感受,所以朗读的味儿也不同。请大家带着自己不同的感受自由朗读这节小诗吧! 第二节: (1)学生谈喜欢这处风的原因并朗读。其他生评价。 (2)师:你觉得怎样读好小诗?你有什么意见。 生:读的时候心里想着风就能读好。 生:要用轻柔的口气来读。 生:我觉得配上动作读会更好…… (3)师生配动作朗读。 第三节: (1)学生谈喜欢原因并朗读。 (2)师问:风和水会在做什么游戏? (3)学生拓展想象。 (4)男女生比赛读:多么有趣啊!让我们通过朗读告诉大家。 六.尝试背诵。. 1.学生齐读全诗。 2.请学生找这首诗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汇报) 3.尝试背诵。 4.配乐表演背诵。 七.拓展延伸。 1.师:现在你们喜欢风吗?(喜欢)那么请你们一起来帮助老师创作一幅画<<风>>。 ①出示画板,指名学生上台在音乐声中示范画。其他小组合作创作。 ②评价。 2.师:谁来把你创作的画,像诗人一样说出来。. ①小黑板出示范句: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___,我们知道___。 ②小组讨论,轮流说。 ③汇报。 3.如果你是老师,下节课你打算做些什么?(自由讨论) 板书设计: 风 树叶颤动 林木点头游戏 河水起波  【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风车,你看它多么漂亮啊!谁会玩? 生:我!我!…… 师:是谁让风车转动? 生:我。我跑风车就转动。 师:你站在老师这里,你不动老师也能让风车转动! 生:(站住了,教师用书扇风,风车转动。) 师:谁还有更好的办法让风车转动? 生:(学生活跃了,想出很多让风车转动的方法,并且争先恐后地要用自己的方法使风车转动。) 师:(教师赞同,风车确实转动了。)风车为什么会转动呢?聪明的孩子你能想出来么? 生:(学生议论,有知道的孩子高喊着)风,老师我知道是风吹动风车的。 一、由观察自然,激发学生读书兴趣 师:小朋友请看窗外,是谁让红旗飘动?是谁在推开关住的门窗?是谁在摇动树木?谁让花儿点头?又是谁让尘土飞扬?聪明的孩子你知道么? 生:(看窗外)风,是风儿! 师:(窗外正好有风吹过,教师把风车放在窗外。)同学们看,风把风车吹得飞转。 师:风是什么样子你看见过么?他这么顽皮! 生:(不说话了) 师:风啊,是什么样子呢?谁也没有见过。但是它是个顽皮的孩子,他一来我们能知道他在哪里了。 二、引导读文,学习读书和评论。 1.自由读文,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师:课文《风》告诉我们怎么找风。我们读读课文。 生:(打开书)七嘴八舌地读起来。 师:(有意给时间让学生自己读通课文。不急于讲课,到座位中听孩子读书,看孩子是怎么读通课文的。) 生:(自己拼读课文。) 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值得运用的教学资源。指导弱差生读通课文,尽量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小组中的优秀者帮助弱差生读通课文。) 生:(读熟课文以后,他们会想听老师说什么,有的学生会忍不住要把自己知道的告诉同伴,他们有的会停下声音,有的会议论。) 2.谈读书感受,体现个性学习。 师:(在这个时候教师要灵活调控。)小朋友读了《风》你想做什么? 师:(让学生自己做)谁想告诉老师你读过后想做什么?(看举手的抽一个。) 3.大胆读书,学习评价。 生:(有想读书的)我想读书,我把课文读一次。 师:好啊。我和同学们倾听你读书。 生:(读课文。读完课文以后。) 师:读得真不错!不过,有个地方需要注意啊!如果这样就会更好。(指导该注意的地方) 生:(再读一次。) 师:真不错啊!你学的真好!有没有其他小朋友想读课文啊? 生:(很多人举手争取) 师:抽一个小朋友读。读了以后小朋友们来评评她读得怎么样好吗? 生:(读书。倾听。在书上做上记号。在评同学读得时候发言才有根据。)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评论。) 师:(指导评论别人的语言和态度。) 师:你能示范一下该怎么读呢? 生:(读。) 师:(引导学生评论,并讨论该怎么样读。) 师生:(一齐练习读通顺,读懂。) 4.范读课文,评价老师,不迷信老师。 师:听老师读一次好么?听完之后给老师评论好不好? 生:好。 师:(范读《风》。) 生:听。做记号等给老师评论。 (在做记号的时候,学生学习了认真倾听,认真做笔记,对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认识的字在听读中能正音。) 师:(读完后观察学生举手情况。抽人给自己评论,了解自己的朗读在学生中地位,看学生能不能,敢不敢给老师的朗读评论。在评论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学生不要迷信老师。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敢说自己的见解。) 生:(评论教师的朗读。) 师:谢谢!谢谢你给老师的鼓励,我将努力练习读得更好啊!你们练习后一定会比老师读得更好的。在小组中读给同学听听并互相评论一下好么? 生:(在小组中读课文,评论。) 三、认识课文中生字词,训练基本功。 师:刚才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同学们表现真不错。读得好评的认真啊!老师觉得你们能干呢。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课文中的生字。先在小组中认识一下。并想办法怎么记住这些生字?告诉同学们用什么办法记忆最好。 生:小组中认识生字。讨论记忆方法。 师:抽认生字。学生告诉同学们生字记忆方法。   …… 四、读懂课文,联系多媒体感受风。 1.把手教学,学习做笔记。 师:(引导读课文第一节,让学生看屏幕;幻灯1微风吹树叶。):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在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板书:风——吹树叶颤动——风在那儿 师:(指导学生做记号。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以便学生自己学习后面两节,和学习写风。)这一节诗告诉了们我们见什么知道风来了啊? 生:当我们看见树叶颤动的时候就知道风来了。它把树叶吹动了。 师:你说的真好啊! 2.牵手乐学,自由发言 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二节)在多媒体课件引导下,让学生从风弄得声音,风摇动的树枝了解风)同学们看大屏幕! 师:(多媒体课件打出风摇树枝图。以及风吹树枝发出的声音。)请小朋友说出自己看见的风在图中是什么样的好么? 生:风在摇动树枝。 生:我没有看见风的样子。可是我看见树枝在摇动。 师:是风在摇树枝啊!风在那里了。 生:齐读“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在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走过了。” 师:就是啊,你看风拂过林木。林木就点头了。小朋友们认识风了么? 生:认识了。 师:你们把那些词划圈了? 生:(七嘴八舌议论然后举手告诉大家。) 师:板书:风——走过——树林——林木点头——风在那儿。 3.放手自学,自由漫步。 师:(引导读第三节)小朋友,书上说风还到过那里呢?能告诉老师么? 生:书上说风还到过小河。 师:你能读给老师听么? 生: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你找得真准呀!我们来一齐读读课文第三节。 生: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当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师:(多媒体屏幕打出河水被风吹得起波的图片,从动态的图片知道风吹河水起波。)小朋友看见风在和水游戏,你看,河水起波了。 师:板书:风——吹过——河水起波——风在那儿。 五、课堂总结,学习怎样看见风。 师:小朋友,可问告诉我们谁也没有看见过风的样子,现在我们能找到风了。我们齐读课文知道怎样能看见风。 生:齐读课文。 师:小朋友谁能告诉我课文告诉我们在那些地方什么时候可以找到风。(留时间给学生议论) 生:(议论)树叶颤动的时候、林木点头的时候、河水起波的时候。……(学生有可能会几个人才能答全。) 六、阅读欣赏,拓宽视野。 师:同学们真不错。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古人的一首诗《风》 师:(多媒体课件幻灯范读:)《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生:(跟着媒体声音读诗。) 师:小朋友,这首诗写出了在那些地方能看见风? 生:(讨论) 七、课堂实践,到现实生活中感受风,练习说话。 师:我们读了两首诗。知道在什么地方能够找到风。小朋友,你喜欢风么?我们到教室外面去,你能找到风么?找到就告诉同学和老师好么? 生:好。 师生:(到教室外面感受风) 师:我看见了,风在和红旗玩耍,他正吹得红旗飘动。 生:我看见风了,他在和花儿玩找朋友,花儿在点头跳舞呢! 生:我看见风了。风把塑料口袋吹上了天空,你看,塑料口袋在空中飘来飘去,他很害怕也。快掉下来了,会摔痛的。 生:我看见风了。真可恶,把沙吹进我眼睛里了。 生:风把我的纸飞机吹到河对面去了。 生:风在吹头发,看他的头发飘起来了。 生:我感觉风在抚摸我的脸。轻轻的。真好玩。 生:老师,夏天,电扇能吹风,有了风很凉快。 生:老师,冬天的风很冷。 师:小朋友,这是春天,你感觉春天的风怎么样? 生:很大,把树上的枯枝都吹掉下来了。 师:是啊!春风摧枯拉朽。你看春风把树枝吹发芽了耶!   …… 八、课外延伸,写风、画风,多元感受。 师:小朋友,我们看见过风在玩耍,你能写出来、画出来么?今天的课后作业就是画风、说风或写风,你喜欢做什么啊?自己选择!老师很喜欢看你们的作品哟。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风》是北师大版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三单元“风和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这首小诗是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所作,主要是通过充满童趣的语言引导学生明白大自然中的风虽然看不见,但只要仔细观察风过后周围事物的变化,就能发现它的踪迹。全诗以第一人称,从儿童的视角去观察、描写生活中的微风。整首诗行文清新活泼、浅显易懂,平凡中透露着灵动、朴实中蕴涵着优美,深受学生的喜爱。   【其他资料】 【原作者简介】克里斯蒂娜·罗塞蒂:英国诗人,在题材范围和作品质量方面均为最重要的英国的女诗人之一。她天生丽质,常做"拉斐尔前派"画家的模特儿。她的抒情诗平易、纤巧,哀婉动人,富于音乐节奏感,很受读者喜爱。 【关于风的诗歌】 风儿在哪里 谁能告诉我,那看不见的风,在哪里? 风车说:风和我在一起。说着,那风车咯吱咯吱地转起来。 风铃说:风和我在一起。说着,那风铃叮当叮当地响起来。 彩旗说:风和我在一起。说着,那彩旗呼啦呼啦地飘起来。 风筝说:风和我在一起。我看见了风筝高高地飘在天上。 啊,我闻到了花香,原来风已经来到了我身旁。 课后作业 一、看拼音,写汉字。 bō wén yóu xì 二、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 一( )衣服 一( )云 一( )风 一( )冰 三、用黑体词语写句子。 谁也没看见过风,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就知道风来了。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当风走来时,我们会看到 在颤动, 在点头, 起波。 参考答案 一、波纹 游戏 二、示例:件 片 阵 块 三、示例:他没有完成任务,但是已经尽力了。 四、树叶 林木 河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