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学
要求
1.通过对本篇课文的理解,感受阿凡提的聪明、机智。
2.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3.分角色朗读课文,提高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能力。
重点
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阿凡提的机智。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知识点详解 ☜
阿凡提的故事(剧本)
【第一幕】
时间:某日上午
❶热闹:这里指热闹的场面。
❷衙门:旧时官员办公的机关。
人物:阿凡提、喀孜(kā zī)老爷、饭店店主阿木提、外地商人阿地力、众衙役(yì)、看热闹❶的人若干
段导读:点出时间及人物,这是舞台说明。
①点明舞台背景。
一个小城镇的衙门❷里。[①这句话起什么作用?]
喀孜:谁在外面喧哗(xuān huá)?
衙役:老爷,是告状的!
②他是一个唯利是图、见钱眼开的小人。
喀孜:哈哈!左眼跳,有吉兆(zhào)。盼财神,财神到!快叫进来![②从喀孜的话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段导读:我们从喀孜的话里便可判断出他是个贪官,有人告状他就想着发财。
③是舞台说明,点明出场的人物。
④重点句解析:“小人”是店主的自称。
⑤“小人”是商人的自称,“大人”是商人对喀孜的称呼。
阿木提拽(zhuài)着阿地力走进来,阿凡提和一群看热闹的跟在后面。[③这个句子起什么作用?]
喀孜:谁告状啊?快快讲来!
店主:小人状告阿地力欠债(zhài)不还![④“小人”指谁?]
商人:大人,小人冤枉(yuān wɑng)啊![⑤“大人”“小人”分别指谁?]
喀孜:那他为什么告你?
商人:小人是外地商人。三年前在他店里吃了一只鸡、两个鸡蛋。当时说好下次来时还他饭钱。今天过来还钱时,他竟然开口要二百块银元,这不是敲诈(zhà)吗? ⑥说明店主的收费不合理,分明就是在敲诈。
求大人为小人做主![⑥“竟然”一词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商人向喀孜讲述店主向他索要二百块银元的敲诈行为。
喀孜:大胆!一只鸡、两个鸡蛋竟然敢要二百块银元。
⑦话语中断。
店主:大人……[⑦这里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
喀孜:(厉声)有话快说!
❸状纸:诉状。
店主:大人,这是我的状纸❸,求大人为小人做主!
段导读:喀孜也用一个“竟然”,说明他也认为店主是敲诈。店主明知无理,不去申辩,而是用“状纸”这一形式让喀孜看,肯定有阴谋。
店主走到喀孜身边,悄悄掏出一个布包,递了过去。喀孜抓着布包,轻轻捏了捏里边的银元,脸上顿时乐开了花。[句导读:果然是个见钱眼开的贪官,刚才还对敲诈的店主厉声呵斥,现在收了贿赂就乐开了花。]他装模作样地看了看状纸。[⑧“装模作样”一词说明了什么?] ⑧见钱眼开,昧心断案。
段导读:写店主向衙门老爷行贿和衙门老爷喀孜受贿前后态度的变化。
❹理由:事情所以这样的道理、缘由。
喀孜:嗯(ǹg),从状纸上看,你要二百块银元还是有道理的。这样吧,你再给大家说说你的理由❹吧![⑨喀孜态度的改变表现在哪里?]
⑨开始时说店主“大胆”,收钱后“脸上乐开了花”。
段导读:喀孜受贿后改变了态度,不仅大言不惭地说店主有道理,还让他给大家讲述理由。
店主:(得意地)大人,他是在三年前吃的我那只母鸡和两个鸡蛋。您想,三年来,那只母鸡每年至少要下一百个蛋;这些蛋又可以孵(fū)出一百只小鸡;小鸡长大后再下蛋,再孵小鸡,三年能孵多少只鸡,现在该是多大一群哪!小人就是一只鸡收他一块银元,现在收他二百块银元也不多呀! ⑩没有道理,这是用假设的事实作依据来作出的推断。
[⑩你认为店主说的话有道理吗?]
段导读:店主编出一套歪理为自己辩护。
喀孜:(捋(lǚ)着胡须,点了点头)有理,有理!不多,不多![句导读:捋胡须,是装模作样,假装思考,其实喀孜的道理就是银子。] ❺便宜:价钱低。“便”此处读pián。
袒护店主,面色很凶。
(转过头呵斥(hē chì)商人)你都听到了吗?人家只收你二百块银元,够便宜❺的了!还不快把钱付给人家,不然,我就把你关起来![从“呵斥”“关”等词可以看出喀孜对商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段导读:从中可以看出喀孜是一个十足的贪赃枉法的衙门老爷。
阿凡提:(上前)等一等,大人!阿地力是冤枉的,我愿意替他辩(biàn)护。不过,我想请大人三天后再审(shěn)理这个案子。 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
[写阿凡提愿意替商人辩护,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段导读:阿凡提愿意帮商人辩护。
喀孜:今天判(pàn)和三天后再判有什么区别吗?
阿凡提:(面向众人)大人,如果你能等三天再判,我们就相信你是公正无私的! 用“公正无私”来牵制喀孜,让虚伪、贪婪的喀孜乖乖就范。
[阿凡提用什么办法使喀孜延期审理?]
段导读:阿凡提用“公正无私”来让喀孜答应三天后再判。
他怕商人跑掉,也怕阿凡提搅局。
❻债务:欠债人所承担的还债义务。
喀孜:(犹豫了一下)好吧,那就三天后再判。不过,他要是跑了怎么办?[喀孜为什么会犹豫?]
阿凡提:那就由小人替他偿(cháng)还债务❻![句导读:二百块银元不是小数目,以阿凡提的财力肯定偿还不起。不过看他这样肯定,一定早已想好了妙计。]
喀孜:好,一言为定!
段导读:阿凡提承诺如果阿地力跑了,就亲自替他偿还债务。
【第二幕】
他怕阿凡提不守信用。
时间:三天后的上午
地点、人物:同第一幕
喀孜:(不耐烦地)太阳都老高了,阿凡提怎么还不来?[喀孜为什么会不耐烦?]
店主:大人,阿凡提肯定不敢来了,您现在就判吧!
段导读:从喀孜与店主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急不可待地想要进行不公正判决。
阿凡提气喘吁吁(xū)地跑上来。
喀孜:你怎么现在才来?本官都等你半天了!再不来,本官就要宣布判决结果了。
❼熟:此处读shú。
❽播种:把种子种到地里。“种”此处读zhònɡ。
阿凡提:(喘气)请不要生气,大人。是这样的,我和邻居说好合伙种麦子,如果今天不把麦种炒(chǎo)熟❼,明天就来不及播种❽了!因为赶着炒麦种,所以我来晚了。[句导读:阿凡提一本正经地解释来迟了的原因,竟然是为了炒麦种播种。他严肃的表情、语气和荒谬的话语相配合,令人忍俊不禁。]
段导读:阿凡提气喘吁吁地赶来并说明了来晚的原因。
喀孜:(忍不住大笑起来)胡说八道❾, ❾胡说八道:指没有根据,不负责任地乱说一气。
这不是天大的笑话吗?聪明的阿凡提竟然想用炒熟的麦种播种!你也不想想,炒熟的麦种能出苗吗?[句导读:愚蠢的贪官老爷进了阿凡提的圈套,还没有察觉出来。]
段导读:阿凡提巧设智力陷阱,要衙门老爷产生“自相矛盾”的效果,无法维持原判。
阿凡提:大人,既然炒熟的麦种不能出苗,那么煮(zhǔ)熟的鸡能下蛋吗?
段导读:阿凡提的质问多么有力度。
顿时:立刻。
喀孜:(顿时面红耳赤)这个……这个……
阿凡提:相信大人一定会做出公正的判决。[句导读:阿凡提的话表面上是在恭维喀孜,其实是逼喀孜在众人面前做出公正的判决。]
段导读:阿凡提有力的反问让喀孜语无伦次。
看热闹的人喧哗起来。喀孜在大堂上踱(duó)来踱去,犹豫再三,最终无可奈何地开始宣判。 充分说明了喀孜矛盾复杂的心理。他权衡再三,迫于压力,打算做出公正的判决。
[喀孜的动作、表情、神态说明了什么?结果如何?]
段导读:阿凡提巧妙的计谋迫使贪官喀孜不敢作出不公正的判决。
喀孜:店主阿木提诉商人阿地力付二百块银元一案,本官不予支持,判商人阿地力付店主一只鸡和两个鸡蛋的饭钱两块银元!
重点句解析:表示话没说完,意思是那天给了你那么多银子,你怎么不按我的意思宣判。收受贿赂的喀孜老爷怎么能让店主把这些说出去呢,所以省略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段导读:喀孜被逼无奈,不得不做出公正的判决。
店主:大人,我那天给你的……[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喀孜:(不等店主说完)退堂!
幕落。
画外音:骑上我的小毛驴(lǘ),乐悠悠,乐悠悠;歌声伴我乘风走,乘风走;只因人间事不平,我把世界来周游,来周游……
段导读:具体说明了机智人物阿凡提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乐于打抱不平的精神。
1.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
生字卡片。
一 揭示课文题目
1.同学们一定看过有关阿凡提的书和动画片吧,谁能说说你了解的阿凡提是个什么样的人?
2.板书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凡提的故事》是一个剧本,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对阿凡提会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二 初读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
2.理解什么是“幕”。(幕:戏剧较完整的段落。)
3.轻声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阿凡提的什么事。(课文写了阿凡提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事。)
三 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吉兆zhào 呵斥chì 辩biàn护 审shěn理 判pàn决 炒chǎo熟 煮zhǔ熟 毛驴lǘ
2.分析字形。
左右结构的字:兆 判 炒 驴 上下结构的字:审 煮
左中右结构的字:辩 独体字:斥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呵斥:厉声训斥。 辩护:提出理由、事实来进行申辩,以保护自己或别人。
4.积累词汇。
从文中找出好词读一读,然后抄写在采集本上。
四 朗读课文
1.自己轻声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朗读课文。
1.阿凡提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个人物形象,但本课的体裁是剧本,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因此教师要对剧本的题材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有所认识。
2.教学时,教师可以出示问题:“今天阿凡提又去哪里打抱不平了呢?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使目的明确,学生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
3.学习生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开火车读、出示生字卡片读,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理解内容。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按剧本演一演,体会阿凡提的机智。
投影。
一 复习导入
1.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
二 朗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全文。
2.说说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谁是主要人物。
3.课文中的阿凡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聪明、机智、有正义感。)
4.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阿凡提的机智的呢?
5.自学课文。画出描写阿凡提的句子,反复读读,说说从句子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6.小组合作交流。
(1)读读自己画出的句子。
(2)谈谈对句子的理解。
7.汇报自学的情况。
共同理解第一幕。
(1)朗读第一幕的内容。
(2)这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店主状告外地商人阿地力欠债不还。衙门老爷喀孜收了店主送的银子,强迫阿地力还债。阿凡提愿意为阿地力辩护,并提出三天后再审理案子。喀孜答应了。)
(3)组织讨论。
①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阿凡提的聪明?(从阿凡提请大人三天后再审案子中看出。)
②阿凡提为什么要提出三天后再审理案子?(引导同学说出自己的理解)
(4)分角色朗读课文。
学习第二幕。
(1)朗读这部分内容。
(2)说说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替阿地力辩护的。
(3)“无可奈何”是什么意思?喀孜为什么无可奈何地进行了宣判?
(“无可奈何”是没有办法的意思。喀孜面对聪明的阿凡提无言可对,只好做出了公正的宣判。)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 朗读全文,进行总结
1.朗读全文。
2.你喜欢阿凡提这个人物吗?为什么?
四 演一演
同学自选角色,按剧本演一演。
本课故事非常生动,学生很容易理解。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亲身体会剧中人物的心理,也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研究课文的兴趣,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打下很好的基础。
1.把下面的音节补充完整。
2.给多音字组词。
3.把下面的词和与它相对应的解释连起来。
4.写出下列各词的反义词。
喧哗—(安静) 生气—(高兴)
支持—(反对) 便宜—(昂贵)
5.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喜欢 。
(2) 笑了。
6.喀孜听衙役来报,说有人来告状时,他有什么反应?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提示:喀孜是贪官,做官不为民做主,只想发财。
一 剧本简介
剧本是一种文学形式,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它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在文学领域里,它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在艺术领域里,它又接近文学;在戏剧领域里,它是戏剧排练、演出的依据。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或唱词)和舞台提示组成。舞台提示一般指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动作,或人物上下场,指出场景或其他效果变换等。
二 阿凡提
阿凡提是维吾尔族传说中的一个典型人物,“阿凡提”的意思是老师、有知识的人,是个尊称,而不是名字。阿凡提的全名叫纳斯尔丁·阿凡提,为了对他表示尊敬,大家又称他为霍加·纳斯尔丁·阿凡提(“霍加”也是称号,意思也是“老师”)。阿凡提已经被列入“世界民间艺术形象”。
三 卖树阴的故事
烈日当空,热浪灼人。人们在路旁一棵大树下歇脚。财主巴依竟向他们勒索“树阴钱”。这时,机智的阿凡提不但乐于认账,还怂恿巴依将“树阴”卖掉,赚笔大钱。阿凡提以一袋金币买下了“树阴”后,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自以为得逞的巴依洋相百出。愚蠢的巴依只得答应阿凡提提出的条件——以加倍的高价买回树阴,并把老百姓所欠的高利贷统统勾销。
四 维吾尔族独特的文化艺术
维吾尔族有属于自己民族的独特的文化艺术,如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吾尔族舞蹈等闻名中外。维吾尔族传统舞蹈有《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等;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有《赛乃姆》《夏地亚纳》;民间乐器有“达甫”(手鼓)、“都他尔”和“热瓦甫”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