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51648 上传时间:2025-04-10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说明书 116 2020年6月23日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塔县城市公园系统规划思路 前 言 我县开展创立国家旅游城市工作, 把”创园”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 城市产业升级的重要实践。创立国家旅游城市的目的是打造宜居城市, 建设和谐幸福家园。借此契机, 结合环境”五整治”活动, 全县城区发展特征开展公园绿地系统规划。 万江区位于东莞市区的西部, 是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万江区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 未来万江按照”一城、 两区、 三河、 四带、 五组团”的发展格局, 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优化城市环境, 大力推进绿化、 美化、 亮化、 净化工程, 建设宜居、 宜业万江, 打造”水岸新城、 和谐万江”的城市形象。 3月, 受万江区办事处的委托, 我院承担了万江区绿地系统规划的编制工作。随后项目组着手进场踏勘、 收集基础资料、 确立构思原则, 5月份形成了规划初步方案, 与规划所多次交流后于9月份正式向区领导汇报, 规划方案的整体构思和空间布局得到充分的肯定, 于 11月份召开并经过了专家评审会。会后, 项目组针对各专家提出的相关意见, 进一步修改完善, 同时邀请了东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科技股股长刘颂颂高级农艺师作为项目顾问, 形成了本规划的最终成果。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 得到万江区办事处的重视和支持, 使本次规划能够顺利的开展, 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说明书 目 录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篇 1 一、 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 1 ( 一) 规划背景 1 ( 二) 规划目的与意义 2 二、 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 3 ( 一) 工作阶段划分 3 ( 二) 技术路线 4 第二部分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 一、 概况及现状分析 5 ( 一) 概况 5 ( 二) 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7 二、 万江区规模确定 15 ( 一) 万江区与东莞市对比分析 15 ( 二) 相关规划指引与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 17 三、 重点问题思考 20 ( 一) 如何确定合理的绿化建设指标 20 ( 二) 充分体现滨水地区建设的特点 20 ( 三) 充分考虑滨水地区和全区的关系 20 ( 四) 注重历史文化传统的发扬 21 ( 五) 滨水地区的城市设计和景观特色 21 ( 六) 滨水地区用地功能的重组 21 ( 七) 滨水地区的交通组织 22 ( 八) 滨水地区开发和防洪设施的关系 22 ( 九) 重视渐进式开发与可操作性 23 四、 规划总则 23 ( 一) 规划范围 23 ( 二) 规划年限 23 ( 三) 规划依据与原则 23 ( 四) 规划理念 26 ( 五) 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 27 五、 城市绿地空间结构 29 ( 一) 规划结构 29 ( 二) 城市绿地系统的文化意义 30 六、 城市绿地系统布局 33 七、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33 ( 一) 规划手段 33 ( 二) 城市绿地分类 34 ( 三) 公园绿地( G1) 规划 35 ( 四) 生产绿地( G2) 规划 42 ( 五) 防护绿地(G3)规划 44 ( 六) 附属绿地( G4) 规划 46 ( 七) 其它绿地(G5)规划 52 八、 园林绿化植物规划 52 ( 一) 园林植物种植与生长现状 53 ( 二) 植物资源与生长环境分析 57 ( 三) 规划原则 58 ( 四) 园林植物规划 58 九、 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 65 ( 一) 总体现状分析 65 ( 二)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建设的目标 65 ( 三)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层次与规划 66 ( 四) 保护措施与对策 67 ( 五) 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对策 68 十、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68 ( 一) 古树名木范畴及分级标准 68 ( 二) 古树名木分布、 数量及树种 69 ( 三) 古树名木保护规划 74 十一、 分期建设规划 75 ( 一) 近期建设规划( - ) 75 ( 二) 中期建设规划( - ) 76 ( 三) 远期建设规划( -2020) 76 十二、 实施措施 77 ( 一) 法制保障措施 77 ( 二) 行政管理措施 77 ( 三) 资金保证措施 78 ( 四) 舆论宣传措施 78 第一部分 规划背景篇 一、 规划背景与规划意义 ( 一) 规划背景 2、 塔县美化城市环境与生态环境整治的相关要求 塔县政府为打造宜居环境, 在县城规划创立22个城市公园体系, 维系塔县生态安全格局。塔县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品位提升, 努力扩大生态绿化的覆盖面, 全力打造旅游。新一轮的经济竞争的核心是”城市环境的竞争”。经过绿地系统的建设, 全面提高万江的整体形象, 改进投资环境, 提升综合竞争力。 3、 塔县城市空间结构调整的要求 在万江区的”十一五”规划报告中明确提出, 万江坚持”工贸万江、 水岸新城”的发展定位, 按照”一城、 两区、 三河、 四带、 五组团”的发展格局, 大力实施城市建设辐射带动战略, 注重提高城市建设的质量和优化城市环境, 逐步提高城市档次、 品位和形象。在此基础上, 区政府提出以优化城市环境为着力点, 大力推进绿化、 美化、 亮化、 净化工程, 不断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 建设宜居宜业万江。 4、 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 在《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 — ) 》的框架和基础上, 东莞市政府组织编制了《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 ) 》, 规划区域为97平方公里, 对于东莞市市区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但由于没有完全包括万江区, 因此, 03版绿地系统规划城市发展空间不适合万江区生态建设的需求。 , 为建设国家园林城市的需要, 东莞市政府组织了《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范围覆盖全市域, 其中市区171平方公里是规划重点地区。从规划区范围来看, 也没有包括万江整个行政区范围, 因此, 在人均指标以及区域绿地规划中存在缺失, 需要补充区级绿地系统规划。 近年来, 万江区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城市建成区依托东江支流迅速扩张, 不断增长的城市人口, 需要更多的城市绿地来为市民开辟更多的绿化休闲空间, 绿地系统规划需要安排新的空间布局。 东莞市要建设现代制造业名城, 实现经济社会双转型, 创立国家园林城市, 生态环境建设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绿地系统规划需要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 力争城市绿化居于国际先进水平, 为创园作出贡献。 另外, 国家对城市绿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城市要大力建设节约型绿地, 绿地系统规划要相应的提出建设指引。 结合东莞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新的发展态势, 以及城市到2020年的远期发展目标, 万江区办事处提出, 以”创园”及 ”五整治”为契机, 构建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环境体系, 建设沿东江及支流的”绿色珠链”, 打造”工贸万江、 水岸新城”的城市形象; 因此委托编制万江区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及重点地段园林景观详细规划。 ( 二) 规划目的与意义 1、 科学规划, 进一步改进城市生态环境, 构建具有万江完整的城市绿化体系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运用生态学的原理, 从绿地系统的布局、 数量、 种类等各个方面注重生态效益的综合发挥, 以求城市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改进作用的最大化。 2、 以创园为契机, 协调城市各类绿地全面均衡发展, 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万江区对于公园绿地建设比较重视, 特别是近年来, 各个社区均建设了规模不等的小区游园, 但生产绿地和防护绿地建设仍有待提高。绿地系统规划就是要科学规划、 合理布局, 促进各类绿地全面、 均衡发展, 使城市绿地建设指标符合并超越国家园林城市标准。 3、 科学引导, 为万江城市建设指明方向, 实现”工贸万江, 水岸新城”目标 对万江绿地景观系统及开放空间进行技术研究, 为万江未来城市建设指明方向, 为近期项目的实施提出指导。 二、 工作阶段划分与技术路线 ( 一) 工作阶段划分 根据项目工作特点与区政府规划意图, 整个项目工作分为两个阶段展开: ( 1)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阶段: 根据《建设部关于引发<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 试行) >的通知》, 规范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 社会经济效益, 特别突出景观、 文化功能。 ( 2) 城市环境整治重点项目建议书阶段: 根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结合”十一五”城市发展目标, 形成项目示范与带动效应, 推动全区环境整治工作开展。 ( 二) 技术路线 图1-1 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万江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 概况及现状分析 ( 一) 概况 1、 自然条件 1) 地理位置 万江区地处北纬23о—23о05′之间; 东经113о41—113о44′之间。位于东莞市西北部, 地处东江下游西岸, 东临莞城区, 南至南城区, 西邻望牛墩镇, 北壤高埗镇。107国道、 广穗大道、 环城路等穿越境内, 水陆交通便利。 2) 气候条件 万江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 靠近海洋, 属海洋性气候。四季温暖, 气候湿润, 热量丰富, 阳光充分, 雨量适中, 利于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 3) 地形地貌 万江区内部地势平坦, 傍江穿流。东江南支流、 汾溪河、 东莞水道、 厚街水道等, 蜿蜒曲折, 丰富了本区的自然景观, 奠定了万江水乡特征。其中东莞水道在万江境内长10.7公里, 流经万江、 金泰等10个社区居委会; 厚街水道在万江境内长7.8公里, 流经坝头、 简沙洲、 新和等区域。 东江是珠江在省内三大水系中水质较好的江河, 但万江处于东江下游, 近二十年受石龙及莞城的工厂和乡村废水的污染, 水质较差。 2、 社会经济发展 1) 行政区划与现状人口 万江区总面积为48.6平方公里, 现状建成区内辖万江墟、 万江、 石美、 莫屋、 拔蛟窝、 黄粘洲、 蚬涌、 共联、 水蛇涌、 大莲塘、 牌楼基、 金泰、 曲海、 坝头、 胜利、 官桥滘、 简沙洲、 新和、 新城等19个社区。 现状建成区2150.80公顷, 总人口114782人, 其中户籍人口39800人, 暂住人口74982人, 暂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65.33%。 2) 经济发展 ①经济增长 经过20多年来的累积与发展, 万江区国民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至 底, 地区生产总值达48.98亿元, 比 增长20.3%; 工业总产值57.21亿元, 比 增长28.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2亿元, 比 增长13.8%, 税收总额6.45亿元, 同比增长42.6%, 外贸出口总值3.04亿美元, 同比增长27.8%, 其中以三资企业出口为主, 总值达1.8亿美元。 表2-1 以来万江区生产总值增长情况 年份 以来平均增长率( %) 地区生产总值( 万元) 175693 213919 269593 329849 404658 489800 22.76 ②主导产业 当前, 万江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 造纸及纸制品、 纺织服装、 鞋、 帽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和通用设备制造业为万江区的五大支柱产业, 未来经过基础设施的配套、 资金的运筹、 政策的倾斜等措施扶持这些支柱产业做强做大, 积极发展数字装备及机械设备、 软件及集成电路、 光电材料及元器件、 汽车零配件、 生物医药、 新型高分子材料等新兴产业。 3、 城市规划建设 十五期间, 万江区紧紧围绕市委”一网两区三张牌”、 ”一城三创五争先”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 城市规划建设进展迅速,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万江区根据不同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条件划分不同的组团, 采取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全面提升城市的凝聚力、 承载力、 服务力, 实施”一城、 两区、 三河、 四带、 五组团”的城市发展战略, 进一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大力度开发建设城市中心区。今后五年, 根据”统一规划、 合理布局、 因地制宜、 配套建设”的方针, 以及”开发一片、 配套一片、 形成一片”的原则, 以城市中心区为重点, 把城市中心区的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做到资金向中心区倾斜、 商贸服务项目向中心区靠拢、 建设向中心区集中, 就业向中心区集聚, 着力提升城市中心区的建设形象。 4、 历史文物古迹 东莞历史悠久, 文物古迹众多, 万江区内也存有不少文物古迹, 例如金鳌洲塔、 沙亭古渡、 文烈张公祠、 天街、 何氏大宗祠、 大汾古桥; 另外, 还存在许多地方名胜, 例如万江八景( 梅园放鹤、 印洲渔唱、 虹桥春霁、 古渡归帆、 天街夜月、 宗祠夕照、 鹤苑钟声、 水角浪涛) 、 小享八景( 东山踏青、 关口榕阴、 教场练武、 台下观潮、 芦洲落雁、 龙树僧归、 梅亭月照、 北门渔唱) 、 大汾十二名胜( 三将晨昏舞鹤、 素庵竹影朝霞、 种德桥梁夜月、 西鸦滘口烟村、 连步树荫钟韵、 红花池畔飞龙、 沙庙庭前古渡、 南天紫极魁灵、 北坊杨枝甘露、 浮山尾跌汾村、 玉佛光腾莲沼、 青云浦里渔歌等) , 旅游设施、 休闲设施日臻完善, 充满活力、 充满魅力的水岸新城正在崛起。 表2-2 万江区历史文物情况 名称 位置 年代 级别 金鳌洲塔 金鳌洲村 明朝1264 省级 沙亭古渡 大汾乡 宋朝1304 文烈张公祠 万家租村头坊永宁里 清朝1895 天街 万江居民管理区村头坊 1644 何氏大宗祠  大汾村 明朝1529 谢氏宗祠 滘联村 清朝 重光社学 小享村 1368 大汾古桥 大汾村 明朝 省级 其中 连步桥 第八家坊 明朝 青云桥 大汾欢音围坊与下坣坊之间 明朝 种德桥 明朝 5、 生态环境状况 万江区是东莞市现有四个市区中水系最多的一个区, 河流纵横交错, 构成别具特色的水系网络, 形成东莞市中心城区独一无二的江河穿流的自然景观, 因此, 万江区树立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 最关键的是利用绿地, 充分做好”水”的文章。 ( 二) 城市绿化现状调查分析 1、 园林绿化建设现状 万江区地势处市区低位, 主要为平原河网地形, 以种植粮食、 蔬菜、 水果和苗木花卉为主。建成区内总人口为11.48万人, 区内现有绿地548.25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46平方米。绿地率25.5%, 绿化覆盖率26.2%。但分布不均, 使各类用地内的绿色植物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景观效益不能得到均衡的发挥, 绿化系统不完善, 绿色网络结构不能形成连续的整体。 表2-3 万江区各类绿地现状指标一览表 序号 类别 代号 类别 名称 绿地面积 ( 公顷) 绿地率(绿地占城市建成区面积比例) ( %) 人均绿地面积 ( m2 /人) 1 G1 公园绿地 97.07 —— 8.46 2 G2 生产绿地 74.34 3.46 —— 3 G3 防护绿地 6.80 —— —— 4 G4 附属绿地 370.04 —— —— 合  计 548.25 25.5 —— 备注: 现状城市建设区用地2150.80公顷, 现状人口11.48万人, 规划总面积4860.51公顷。 1) 公园绿地 万江区主要因借东江等水系滨水地带发展公园绿地, 现状公园绿地景观还不成系统, 优越的水网条件亦未善加利用, 许多公园绿地远离居住区或被道路分割, 缺少与周围地区联系, 影响整体系统的形成。 表2-4 万江区现状主要公园一览表 名称 公园类型 地址 总面积( 公顷) 金鳌洲主题公园 综合公园 金泰社区 3.8000 江滨公园 综合公园 万道路路口 2.6000 江都公园 综合公园 莞穗大道旁 0.2800 曦龙广场 综合公园 万江黄鹤苑 4.3700 内环南路公园 综合公园 曲海大桥旁 2.5000 金泰小公园 社区公园 金泰村委会河边 0.3000 简沙洲公园 社区公园 简沙洲村小组 0.1286 石美公园 社区公园 石美小组 0.4274 石美卢鹚涡公园 社区公园 卢鹚涡小组 0.2500 大莲塘公园 社区公园 大莲塘村 0.5542 蚬涌蚬一公园 社区公园 蚬涌社区 0.2933 蚬涌蚬二公园 社区公园 蚬涌社区 0.1980 蚬涌企石公园 社区公园 蚬涌社区 0.4500 牌楼基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 牌楼基社区办公大楼 0.1800 牌楼基村仔广场 社区公园 牌楼基社区村尾 0.1100 牌楼基岳潭岳翠园 社区公园 牌楼基岳潭居民小组 0.2300 黄粘洲公园 社区公园 黄粘洲社区 0.1559 简沙洲广场 社区公园 简沙洲社区 0.2900 官桥滘公园 社区公园 官桥滘社区 0.1200 共联豪侠滘广场 社区公园 共联社区豪侠滘村 0.2700 共联豪侠滘村公园 社区公园 共联社区豪侠滘村 0.1600 水蛇涌滨江公园 社区公园 水蛇涌社区 0.3500 水蛇涌望溪祖公园 社区公园 水蛇涌社区 0.3000 水蛇涌文化广场 社区公园 水蛇涌社区 0.4000 水蛇涌办公广场 社区公园 水蛇涌社区 0.2800 水蛇涌荔枝基 社区公园 水蛇涌社区 0.7000 共联古屋村公园 社区公园 共联社区 0.1952 共联莲子村公园 社区公园 共联社区 0.1962 下坝公园 社区公园 坝头社区 0.3300 莫屋旧村公园 社区公园 莫屋社区 0. 拔蛟窝西坊公园 社区公园 蛟窝社区 0.5047 石美茶艺园 社区公园 石美社区 0.8930 汾溪河北岸绿化带 社区公园 石美社区 2.8356 赵屋村公园 社区公园 赵屋社区 0.6785 虾公饮公园 社区公园 简溪路 0.4398 新和公园 社区公园 新和社区 2.5557 新和下塘公园 社区公园 新和社区 0.1857 滨江体育公园 专类公园 万江坝头 18.7000 金鳌塔公园 专类公园 东江河边( 金泰社区) 0.4500 东江西岸绿化带油九段 带状公园 万江区办事处内 1.1540 东江西岸绿化带曲海段 带状公园 曲海村内 9.4294 上坝公园 带状公园 万江区办事处坝头上坝股份合作社旁 0.1681 阳光海岸公园 带状公园 曲海桥南边 4.0000 运河西路小公园 带状公园 运河西路坝头段 0.2518 莫屋新村公园 街旁绿地 莫屋新村 1.1871 金泰大道休闲公园 街旁绿地 金泰大道( 花园粥城旁) 4.2300 鸿福西路旁园林绿地 街旁绿地 鸿福西路旁( 坝头段) 3.2980 水闸头公园 街头绿地 牌楼基村头 0.1500 从现状公园绿地来看, 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如下: ①公园绿地系统不完善, 等级较低, 未能满足居民所需 当前, 万江区内的公园大多是以社区公园为主, 综合公园以及专类公园的数量、 面积都很小。市级公园仅为滨江体育公园, 居住区级的公园以及纪念性公园几乎没有; 加上大型城市公园绿地不足, 使得绿地布局的点、 线、 面结构不能形成, 城市公园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 ②公园绿地数量与国家要求存在一定的距离 根据现状调研数据, 万江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46平方米, 基本达到国家要求的 国家园林城市人均公园绿地8平方米的标准, 但与广东省要求的10平方米、 东莞市要求的12平方米差距较大。 表2-5 城市建成区绿化建设指标控制表 绿化指标 单 位 国家 省 东莞市 绿 地 率 % ≥30 ≥33 ≥35 绿化覆盖率 % ≥35 ≥35 ≥38 人均公共绿地 M2/人 ≥8 ≥10 ≥12 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 M2/人 ≥4 ≥5 ≥6 ③城市景观凝聚力不强, 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当前, 万江区城市公园绿地景观主要以植物景观为主, 各公园绿地无明确的主题, 特色不突出, 相关的配套设施未实施到位, 再加上现状公园绿地植被景观层次和应用树种不够丰富, 配置形式比较单一, 使得整个区的公园景观质量水平不能得到提高, 所形成的景观层次略显单薄。 ④城市公园绿地文化内涵不高, 未能体现地方特色 在现有的公园绿地中, 已达到较高绿化建设标准和恰当的反映本区地方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艺术水平的精品较少, 仅有金鳌洲塔公园和曦龙广场, 发掘不够, 面积较小, 难于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 文化需求。 2) 生产绿地 规划区现有生产绿地74.34公顷, 已满足”生产绿地面积应不低于城市建成区总面积2%”的国家规定要求, 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由于没有指导和促进民营苗圃建设的制度、 规划等具体措施, 大多数苗圃缺乏发展战略规划, 规模小、 分布零散, 苗木种类少, 只求急功近利; 2、 外来树种有大幅增加之势, 必须重视外来生物入侵对本地乡土生物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表2-6 万江区生产绿地( 苗圃、 花圃、 草圃) 调查统计表 名  称 位  置 面积( 公顷) 何佳泉花甫场 107国道旁 0.2450 花甫 北庙三洲 0.6000 村委会 蚬涌村委会蚬三 0.1000 蚬涌小学 蚬涌罗屋 0. 万江中学 汾溪路旁 5.3000 万江敬老院 汾溪路边 0.7000 第四检测站 万江工业城 0. 谷涌花圃 谷涌 0.0840 永兴花木场 107国道旁 0.5090 万松园花场 107国道旁 0.4510 明记盆景场 107国道旁 0.4530 粤海花场 107国道旁 0.4460 万景园艺场 107国道旁 0.6910 奇艺盆景场 107国道旁 0.2180 松江花场 107国道旁 0.1400 东城园艺场 107国道旁 0.7030 亚健园艺场 107国道旁 0.2020 新天地花圃 107国道旁 0.0710 万桂财盆景 107国道旁 0.3120 王胜球花场 107国道旁 0.3250 杰强花场 107国道旁 0.2490 周明惠苗圃 107国道旁 0.2104 金银沙养殖场 谷涌东围 0.6130 金银沙养殖场 谷涌东围 1.9860 花卉场 麦屋 1.5318 公墓 海心洲 5.3282 花圃富贵竹 登龙桥村沙梨基田 0. 花圃花场 汾溪公路工业区旁 4.3300 严屋花场 严屋村 0. 卢屋花场 卢屋五甲 6.0016 圣茵花场 赖屋村 4.8806 下二花场 独洲 4.1321 下一花场 大道 4.6661 旧宁基花场 南面 2.6623 村尾花场 独洲 11.8056 新宁基花场 六字号 0.4617 周屋基村花场 金泰周屋基村 2.8466 金鳌洲村花场 金泰金鳌洲村 2.0666 江滨花园 金泰万道路旁 0.3120 眼龙花场 牌楼基 0.4940 陈屋州花场 牌楼基 1.7900 岳潭花场 岳潭 0. 花场 水蛇涌村甩州田 1.3200 花场 水蛇涌古屋村田 4.6200 绿茵花场 新谷涌上村 3.3164 圣茵花场 新谷涌村 2.0117 领南园林花场 坝头上坝禾田滘 4.6669 下坝村花场 坝头下坝村沙塘 4.0002 阳光花场 赵屋村村后 0.6667 龙泉花场 龙湾村前 0.3333 花卉树 洲心水塔 2.6000 城区园林处 新和横滘村 7.7330 下塘村 新和下塘桥头 0.0208 新洲村 新和小学 0.1410 横滘村 横滘村停车场旁 0.1012 螺涌村 螺涌村村下 0.0750 市蕉菜研究所 新和麻场 3.0229 绿缘花场 严屋社区汾溪路边 1.334 明生园艺场 牌楼基社区蓬庙桥边 0.5336 3) 防护绿地 近几年万江区在水系绿化和对外交通干道的防护绿地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绿化了东江西岸绿化景观长廊, 全长4.34公里, 总投资1.5亿多元; 绿化了汾溪水道一河两岸绿化景观长廊, 全长6.167公里, 工程总投资约4380多万元。 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①城市组团之间隔离带尚未形成。 ②缺乏大型厂区与紧邻居住区之间的隔离绿地。 ③缺少卫生隔离带。在主要污染源周围如污水处理厂、 垃圾处理厂等缺乏大型的防护隔离绿带。 4) 附属绿地 万江区现状附属绿地370.04公顷。 居住区绿地: 新建居住小区绿化较好, 辟有休息活动园地, 面积基本达到占总用地面积的30%以上的要求, 但旧居住区改造, 绿化面积达不到总用地面积25 %的要求; 且达标居住区不到全区 ”园林小区”占60%以上。 单位绿地: 单位附属绿地建设发展不均衡, 绿化状况较好的是一些大的行政事业机关单位、 部队营区、 中小学校, 绿化基础好, 受侵害、 蚕食的可能性较小, 市民绿化养护的意识较强。绿化较差的主要是码头区、 仓储区、 工厂区。整体来说, 单位绿化不够重视, 没有达到”园林单位” 占60%以上的标准; 道路绿地: 区内主要道路的绿化状况较好, 品种多样, 绿化层次丰富, 道路绿化带多选用木棉、 阴香、 香樟、 大叶榕、 白千层、 大叶相思、 黄槐、 紫荆、 樟树、 鱼尾葵等树种, 富有热带风情, 形成了一定的万江特色。但城市次要干道及支路绿化率参差不齐, 有些路段缺株少株现象严重, 行道树树种相对单一。万江区也没有形成林荫路系统, 滨水道路的特色化不强。 表2-7 占地面积较大的单位和花园式单位绿化情况 名称 位置 总面积( 公顷) 绿化情况 绿地面积 ( 公顷) 绿地率 绿化覆盖面积( 公顷) 绿化覆盖率 万成制药厂 石美下蓬庙村 7.2666 2.5433 35.00% 2.5525 35.13% 石美学校 石美大道侧 1.6000 0.3337 20.86% 0.3403 21.27% 水印长堤住宅区 石美村 17.4000 6.9600 40.00% 7.1800 41.26% 宏达花园 东福大街旁 1.5000 0.0841 5.61% 0.0948 6.32% 七宝一丁会所 流涌尾王洲工业区 2.0000 1.5334 76.67% 1.5634 78.17% 理想0769住宅区 大莲塘村委会 32.8900 12.0000 36.49% 12.0000 36.49% 坝头学校 坝头下坝 2.1334 1.5351 71.96% 1.5502 72.66% 市蕉菜研究所 麻场 22.0000 3.6272 16.49% 3.9872 18.12% 市污水处理厂   16.6500 8.5600 51.41% 8.5600 51.41% 学校小计   5.1915 1.8666 35.95% 2.3083 44.46% 万江幼儿园 万盛花园旁 0.9600 0.3076 32.04% 0.3091 32.20% 万江中心小学 徐屋坊 1.5600 0.6232 39.95% 1.0159 65.12% 万江中学 万江蟹地 2.6715 0.9358 35.03% 0.9833 36.81% 江滨花园   18.9510 6.0642 32% 7. 38% 华南MALL   40.0000 12.0000 30% 12.0000 30% 都会广场   5.1429 1.8000 35% 1.8000 35% 万盛花园 莞穗大道旁 1.545 0.4944 32% 0.4944 28﹪ 万江村委会 万江村 6.1752 1.4203 23% 2.5575 32﹪ 滘联中油鸿程 滘联社区 1.8571 0.65 35﹪ 0.72 38﹪ 5) 风景林地 区内无风景林地。 2、 城市绿化现状指标 根据万江区现状实际发展, 现建成区为2150.80公顷, 其中公园绿地97.07公顷,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8.46平方米; 生产绿地74.34公顷, 占建成区的3.46%, 能够达到国家要求的占建成区用地2%的强制规范要求; 防护绿地6.80公顷; 附属绿地370.04公顷; 绿地率为25.5%, 绿地覆盖率为26.2%。 3、 城市古树名木状况 万江区内在册古树名木数量总数为110株, 现存102株, 其中一级保护1株, 二级保护9株, 三级保护92株, 已死亡8株。 详见下表。 表2-8 万江区在册古树名木数量统计表( 单位: 株) 在册总数 死亡 现存在册 其   中 待鉴定大树 一级保护 二级保护 三级保护 名木 110 8 102 1 9 92 0 15 4、 城市绿地综合评价 1) 发展优势 ①区内地势平坦, 水网密布, 是万江最具价值的天然资源 万江区是东莞市区最具特色的区域, 丰富的水网资源与水乡特色是市区四个区中独一无二的天然资源, 东江南支流、 汾溪河、 东莞水道等, 极具文化底蕴与休闲特色, 可围绕”水”做大文章。 ②人居环境标准的提升要求生态环境质量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绿地环境、 公共设施配套以及舒适度等方面, 从而对城市公共绿化空间景观提出要求, 更加要求城市能从改进未来生态生存空间的高度出发, 建立完整的城市生态环境系统; ③近年来公园绿地建设日益重视, 发展具有一定基础 万江区近几年建设了大量的街坊级公园和沿河滨水绿地的建设, 为未来绿地建设与生态环境改进打下基础; ④创立国家园林城市的契机 当前东莞市正在创立国家园林城市, 政府领导非常重视, 也非常支持, 对于促进城市各类绿地全面、 均衡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 存在问题 ①公园绿地偏少, 造成整体绿化指标偏低 根据现状调研数据, 公园绿地仅占城市建设用地的4.51%, 远远低于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人均公园绿地仅为8.46平方米, 勉强达到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 但与广东省与东莞市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由于公园绿地缺口较大, 因此, 造成整体绿地率偏低。 ②区内园林绿地未成系统, 布局不均匀, 缺乏区级及社区公园绿地 现状公园绿地数量少, 缺乏大型综合公园和社区公园, 整体绿地布局不均, 可达性比较差, 有待进一步完善。 ③城市建设中未能充分发挥江河的重点, 营造滨水地区特色 受早期发展模式的影响, 万江区沿河建设主要以私宅为主, 分布凌乱, 虽然近几年城市建设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可是, 未能突出”水”这一特征要素, 特色不明显。 ④现有绿地缺乏绿文化 万江属东莞历史相对丰富区域, 应结合宗祠、 古桥等布置公园绿地, 提升绿地文化内涵。 二、 万江区规模确定 ( 一) 万江区与东莞市对比分析 1、 经济发展地位 万江区内水系众多, 由于早期传统经济受发展成本的约束, 使得万江区道路交通建设以及工厂企业发展建设成本相对较高, 因此, 在大量外资企业进驻东莞时, 水乡片区包括万江在内, 显得稍微落后, 因此, 未能走在第一轮经济发展的前列。 经过 以来市区经济生产总值对比可知, 万江区依然处于发展的后列, 发展的劣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优势。正是由于第一轮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 因此万江区相对于其它三个区来讲, 空间资源相对较多, 空间扩展的余地较大, 因此, 在产业主导阶段向创新经济主导阶段的过渡的第二轮经济发展期, 万江区具有相对较多的资源优势, 万江区应抓住本次经济转型的机遇, 创造机会, 为第二次国际产业大转移创造良好的进驻条件。 表2-9 万江区与东莞市其它市区生产总值对比表 单位: 万元 万江区 莞城区 东城区 南城区 175693 222233 342044 286473 213919 312742 466960 350029 269593 425993 652408 452911 329849 552370 897727 741609 404658 633189 1081018 1053085 2、 城市面貌差距 - ”五年见新城”是东莞市城市面貌发生改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五年的时间内, 东莞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逐步由一个小城镇发展成为珠江三角洲极具影响力的大城市, 特别是东莞市中心城区: 莞城区加强旧城改造, 随着新办事中心及各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成, 空间虽小, 但成果显著; 南城区建成了东莞市新城市行政中心区, 同时房地产业、 高新科技产业发展非常活跃; 东城区建成了几大商贸中心、 森林公园等, 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大的活力, 相比之下, 万江区稍显落后, 城市面貌未发生根本改变。 3、 城市绿化情况对比 根据现状调查情况以及《东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2020) 》, 在市区四个区中, 万江区处于较低水平, 与其它三区存在较大差距, 未来绿化任务较重。 4、 万江区未来发展选择 随着城市航空、 铁路和公路运输业的发展, 原来繁荣的水运事业逐步衰退, 但许多河、 海沿岸昔日的港口、 码头等各种作业性构筑物仍长期占据着滨水空间, 与此同时城市湖滨地带也随着城市人口的膨胀逐渐被填没或包围, 由此带来的一些显性的和潜在的危机反作用于城市, 使城市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城市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重重困难。 ”水”是万江区与其它市区相比的特色之一, 因此未来的城市建设与面貌改进应该从”水”上下功夫。具体来说, 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保持滨水区固有的或塑造新的滨水城市轮廓线,最充分地展示城市的形象和轮廓; ②保护好滨水区的各种生态资源; ③充分发挥滨水区在城市中的职能作用; ④提供足够的公共活动设施; ⑤保留一定规模的绿色开敞空间和视线走廊, 保持开阔的空间和视野; ⑥保证滨水区与城市间具备良好的交通联系及内部多样化的步行通廊。 打造东莞市水岸新城, 加强滨水地区的建设, 同时结合东莞市创立国家级园林城市的契机, 改进万江区内人居环境, 提高绿地率与绿化覆盖率, 未来的万江滨水地区将是一个多功能平衡发展的、 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得以保护的、 绿色空间和走廊不断延伸的滨水区。 ( 二) 相关规划指引与万江区未来规模确定 1、 相关规划指引 1) 《东莞市城镇体系规划( -2020) 》 本规划确定万江区作为城区中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五大片区里的西北片区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