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牛锡明积极探索表外资产负债表管理.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49699 上传时间:2025-04-10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11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牛锡明积极探索表外资产负债表管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牛锡明积极探索表外资产负债表管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2020/3/4,#,银行的发展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以信贷扩张为核心的表内资产负债表经营模式面临拐点。面对银行理财产品等非信贷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发展表外资产负债表、打造财富管理银行已成为商业银行转型的,方向。交通银行(,601328,)作为首家获批通过深化改革方案的国有大型商业银行,正通过积极抓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的发展机遇,做好表内表外两张资产负债表,创,新推动表外理财、资管投行以及互联网金融等非信贷业务的全面发展。一、我国商业银行表外资产负债表业务的创新实践近年来,银行利差持续收窄,存贷款业务面临双重脱媒,以信贷投行为基础的投行中,收受制于监管新政和企业效益下行发展限于停滞,资产质量下迁压力有增无减,市场流动性过剩导致银行资金运用压力日益加大。种种不利因素驱使商业银行探索市场容量大、发展基础好、符合行业发展趋,势和监管政策导向、能够带动银行整体转型的新型业务。从,2005,年开始,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到,2015,年,5,月末全行业管理资产余额已突破,17,万亿元,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成为仅次于商业银行表内资产的第二大金融体系。部分资管业务发展较快的商业银行,其利润构成中,来自资管业务的中收占比将近,10%(,如工行、交行和光大银行(,601818,)等,),。同时,在银监会的推动下,银行理财业务逐步回归资管本源,特别是设立独立的法人机构,对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又是一次历史性机遇。我们认为,只有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能够承担这一重任,资产管理业务,将成为推动银行经营转型的决定性力量。一是从国际银行转型的经验来看,凡是大力发展资管业务的银行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以美国摩根大通、富国银行以及英国的汇丰银行,瑞士的瑞银和瑞信为代,表的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的银行,依靠资管业务的蓬勃发展位居全球领先银行之列。而如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和巴克莱银行等着重发展自营交易,特别是复杂衍生品交易的投行型业务的银行,在,200,7,年金融市场危机来临和泡沫破灭之际都深受重创,目前都没有恢复。二是国内财富管理市场空间巨大,足以支撑商业银行经营转型。目前,国内财富管理市场呈爆炸式增长态势,银行理财余额已经突破,1,7,万亿,预计未来五到十年,国内仅零售财富管理市场的潜在规模就将达到,80,万亿,120,万亿,这还不包括机构理财市场和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带来的巨量境外人民币理财需求。如果按照国际市场理财,业务创造的平均,1%,左右的中间业务收入比率测算,仅,80,万亿,120,万亿的零售理财市场能够为银行创造的中收就将达到,8000,亿到,12000,亿元。以,2014,年银行业,2.2,万亿左右利润为基数,,加上每年,5%,的利润增长水平测算,由理财创造的中收将在银行业未来利润的占比中超过,40%,,足以支撑银行业的经营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三是资产管理有助于由存款立行转向金融资产立行,推动储蓄,银行向财富管理银行转型。在财富管理时代,居民金融资产配置中存款比例将持续下降,银行存款流失是不可逆转趋势,只有提供丰富多样的理财产品选择,才能做大客户金融资产,留住客户。而银行自主,研发和管理的理财产品无疑是留住和吸引优质客户,做大客户金融资产的最佳途径。因此,资产管理将真正带动商业银行由存款立行转向金融资产立行,由储蓄银行升级为财富管理银行。四是促进银行由放,贷款转向投股权,由信贷投行转向资管投行,推动银行公司金融转型。面对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股权投资无疑是替代信贷资产的最佳选择。银行资产管理能够通过嫁接其他通道,打通投资各类股权的合法,通道。同时,银行通过资管产品投资收取相关投行费用也得到监管部门的支持。因此,通过资管渠道投资股权,变信贷投行为资管投行,为商业银行公司金融转型找到了理想途径。五是以资管和投行相互配,合推动银行的国际化发展。面对人民币国际化,国际资本双向流动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大潮带来的战略机会,资产管理以其丰富的投资产品优势,可以有效配合国际化进程开展批发和投行业务。这些都是资,管配合国际化过程中批发和投行业务的良好范例。六是以表外资产负债表推动规模增长,打造轻资本的新型银行。在资本监管日益严格的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始终面临资本增长跟不上表内资产业务扩张的,矛盾境地。发展资管业务,做大管理资产,等于在不增加资本的前提下在表外再造了一个轻资本的新银行,打造一条以管理资产增长而不是表内资产扩张来推动银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二、发展表外资,产负债表,打造财富管理银行是商业银行转型的方向与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相比,现阶段我国表外非信贷业务已具备了自身特有的发展特征:银行不再直接承担资产信用风险,更多的是以理财资金或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受让相应资金或权益,;,监管体系整体尚不完备,主要监管规定仍多集中于理财产品募集资金和销售端,资产端监管规定相对较少,;,交易结构更为复杂,一般涉及多组法律关系、多个法律主体,,外部合作机构与融资人直接产生法律关系,银行承担信用中介机构的角色,;,收入主要来源于财务顾问费、托管费、基本管理费、超额管理费等,多以管理资产规模作为衡量业务发展的指标,;,融资用途规定相,对更为宽泛,风险管理难度也更大,;,在到期后具有“刚性偿还”的特点,难以展期、续期,涉及的法律主体更多,出险时临时安排难度也更大。目前,传统的银行信贷业务管理模式并不能充分反映金融创新,产品、工具等表外业务的经营特点,从而无法有效管理非信贷业务。与此同时,区别于以往的保理、保函等表外业务,既有的表外业务管理模式也不完全适用于非信贷经营管理。而相较于西方近年来兴起的,非信贷业务多重嵌套的管理模式,我国商业银行表外非信贷业务仍主要以支持实体经济为主,并呈现出参与主体更加广泛、信贷链条更短也更容易穿透至底层资产、证券化率普遍较低及整体杠杆率相对有限,的特点。由于我国非信贷业务并不存在信贷链条过长、过度杠杆化、高证券化率等可能引致复杂风险的问题,简单套用西方现有理论框架将夸大中国非信贷业务的风险。同时,区别于欧美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高度的投资者教育程度,我国非信贷业务无法在现有信息披露制度和投资者教育的环境下,完全实现有效隔离违约风险。因此,大力发展非信贷业务必须探索建立适合我国商业银行的恰当的非信贷业务,管理框架,即“针对资产负债表外的各类业务,探索相应的风险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着力推动商业银行向财富管理银行转型。首先,要建立银行表外资产负债表的管理目标体系。表外非信贷业务管理,是建立在风险约束、流动性约束、资本约束等多因素影响的收益最大化。因此,发展非信贷业务首先应当在理顺其特定的风险点、流动性条件、资本约束的基础上,厘清非信贷业务的主要盈利模式,进而推,动“表内表外”的协调发展。其次,要确立银行表外资产负债表管理的经营原则。一是由于理财产品等表外业务的资产负债表主体是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因此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资产负债表在理论上不可,直接加总。二是在非信贷业务经营过程中,商业银行作为代理人依然承担一定风险,但商业银行承担的风险整体有限,因此,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的资产负债表应整体紧密联系、风险隔离可分。三是根据不,同等表外业务类型和商业银行在不同业务中的角色,对表外资产负债业务施行分类识别、区别监管。最后,要明晰银行表外资产负债表管理的基本框架。应实现隐形担保的显性化及违约损失的显性化,;,通过,采取分级、优先劣后等交易结构,努力推动风险收益对称化,;,通过积极打造场外可转让市场、实施产品单独核算等方法,实现估值体系公允化,;,通过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风险提示,实现产品信息阳光化。作,为较早开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中资金融机构,交通银行积极抓抢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中的发展机遇,积极创新推动表外理财、资管投行以及互联网金融等非信贷业务全面发展。一,是在表外资产负债表管理框架指导下,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建设、组织架构调整、人员市场化培养激励、跨市场产品创新、风控决策效率等,创新推动银行理财业务新局面。二是着力发展银行资管投行业务,,切实改变“息转费”的盈利模式,在表外资产负债表管理框架下,通过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和有效管理资管投行风险,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投资银行发展道路。三是抓抢互联网金融发展新机遇,通过直面客,户,实现从产品功能的提升到信息披露的全方面落实,优化资产管理的服务品质。,(,作者系交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责任编辑:,lw,美国购物网站,ty9719htvv,完!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