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格式要求:
1.选题
2.正文包括: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式, 访谈式, 观察法, 资料法等)
调查时间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调查体会
问题补充:
格式要求:
1.选题
2.正文包括: 调查目的
调查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式, 访谈式, 观察法, 资料法等)
调查时间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调查体会
请联合上面的格式~谢谢啦! ! !
最佳答案
关于农村医疗卫生现状的调查
着力解决农民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 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目标, 是地方党委、 政府关注民生、 改进民生的重要内容。 5月, 我们采取发放调查表、 调查问卷, 深入乡镇卫生院、 村卫生室开展座谈, 走访农户等方式, 对我市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对现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形成一些初步的思考和建议。
一、 农村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以来, 我市以满足农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重点,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建设, 全市基本建立起以市直医疗单位为龙头、 乡镇卫生院为枢纽、 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网络。
( 一) 机构和人员: 全市有乡镇卫生院18家, 其中中心卫生院3家, 街道办事处卫生院5家, 一般卫生院8家, 非建制镇卫生院2家。现有人员1449人, 其中离退休人员297人, 在职人员1152人。乡镇卫生院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5人, 中级专业技术人员209人, 初级专业技术人员641人; 大学本科学历21人, 大专学历202人, 中专学历769人, 初中及以下160人。采取院村联办、 村村联办等多种办医形式, 全市417个村( 居委会) 有村卫生室237个, 其中被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单位的有126个。现有乡村医生373人, 其中取得《乡村医生资格证书》321人, 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证》52人, 中专或相当于中专学历的26人, 有将近半数不具备规定学历。
( 二) 设施设备: 乡镇卫生院现有房屋面积7.5万平方米, 其中业务用房面积3.9万平方米。经过积极争取国家农村卫生”三项建设项目”、 ”乡镇卫生院国债建设项目”和”台湾慈善基金项目”, 加强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杨岭慈心医院、 义和慈心医院2家; 汤池、 郎君、 杨河、 田店、 黄滩、 三合列入国债乡镇卫生院建设范畴; 建成孝感县(市)级首家康复医院; 50个村卫生室争取省财政项目建设补贴25万元。卫生院普遍装备有B超、 生化分析仪、 放射、 心电图等常规医疗设备。村卫生室按照”三室一房”( 注射室、 观察室、 处理室、 药房) 的标准, 有的在原村卫生室的基础上院村联办, 有的利用原村小学、 村委会实行村村联办, 有的租赁民房或在自家住房内个体行医。
( 三) 医疗服务: 乡镇卫生院机构、 人员、 业务、 经费由市卫生局统一管理, 对村卫生室推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 人员调配、 业务管理、 药品进购、 收费价格、 防保工作、 合作医疗等由卫生院”六统一”) 管理, 市、 镇、 村三级医疗网络基本健全。乡镇卫生院拥有开放床位310张, 病床与服务人口比为1: ; 全年门诊接诊58万人次, 住院5300人次。全市村卫生室年就诊510万人次。
二、 农民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普遍存在
当前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集中在四个方面:
一是看病不方便。尽管我市建立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但基础十分薄弱, 乡镇卫生院发展滞后, 村卫生室设置不健全、 卫生服务功能低下, 不能满足农民就医需求。有34%的被调查者反映村里没有卫生室, 到邻村卫生室看病最远的要走4公里; 有23%的被调查者表示生病不愿意到村卫生室就诊, 而是舍近求远到乡镇卫生院或市里医院就诊。病情稍重一点, 有56%的被调查者选择进城求医, 这不但导致农民看病难, 而且加重了农民看病负担。据调查, 农民到市内医院就医, 仅交通费、 生活费一次就要多支出50元以上, 住院费用要增加30%以上。
二是看病费用高。83%的被调查者表示医疗费用过高。在调查中, 农村群众常这样感慨, ”现在干什么事情都敢想, 就是不敢想生病”。进一次医院一个普通感冒, 至少要50-80元。输一次液吊两瓶, 一组能量, 一组消炎针, 成本只需7至10元, 医院要收45至150元。药品从出厂到患者手中, 价格平均翻了几番, 新药特药价格特别昂贵, 医院处方用药价格比药店要贵40%以上。同时, 医生在给患者治病时, 往往存在开大方、 开重方、 开新药的现象, 甚至多开不少辅助药品。农民得了病进不起医院, 看不起病, 医疗费用支出已成为农村家庭支出的重要方面。46%的被调查者年家庭医疗卫生支出超过1000元, 占家庭年收入的10%以上。不少农村群众有病不敢上医院, ”小病拖, 大病扛”。据调查显示, 农村有25%应就诊病人没有就诊、 43%应住院病人没有住院。
三是看大病难。一方面, 到大医院看病难。大病一般需要到大医院治疗, 但到大医院看病的患者多, 挂号难, 有时当天还难挂上专家号, 排队等候时间长。即使是我市人民医院, 每天也是挤满了等候看病的患者。另一方面, 看大病费用难。治疗大病、 重病是以高昂的医疗费用为代价的。田店镇畅马村45岁村民宋春香因患脑瘤到省人民医院住院两次, 第一次住8天因治疗费用不够没有手术, 后找亲戚东拼西凑3.8万元第二次住院才做好手术, 前后花去费用4.5万元, 其中仅来回车费、 生活费就用了3000多元。因治病负债3万多元, 她说按正常年景收入水平, 需要3—4年时间才能还清。
四是报销比例低。95%以上的被调查者对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表示赞同, 认为”花这点小钱买平安”值得, 中央对农村的政策是越来越好。但同时, 有6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新农合报销比例低。群众平时生病一般看门诊, 但门诊费用只能报销个人帐户上的10多元钱, 补贴不了多少, 看病还是靠自己出钱。今年我市调整了住院费用报销比例, 虽然在乡镇卫生院住院的报销比例调高了( 最高可达到80%) , 但由于乡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和水平有限, 群众不愿在乡镇卫生院住院, 还是享受不到这个优惠政策, 在市级或市级以上医院住院报销比例不到50%。陈河镇齐张村杨顺英患心脏病, 今年住院3次, 每次都是在市人民医院, 分别花去医疗费1800元、 1940元、 1500元, 三次分别报销了300元、 580元、 700元, 分别只占总额的17%、 30%和47%。
三、 造成看病难、 看病贵的原因不容忽视
1、 农村医疗设施陈旧、 设备老化。全市多数卫生院房屋建于上世纪八、 九十年代, 有的甚至建于人民公社时期, 现已十分破旧, 业务用房拥挤。由于无力改造和扩建, 仅业务用房危房面积达6700平方米, 占业务用房面积的17%。巡检卫生院由于受危房制约, 只能在门诊部挤出2间房屋作为临时住院用房, 6张病床满足不了群众住院需求。虽然卫生院普遍配备有放射、 B超、 分析等设备, 但大多购置于10多年前, 设备档次低, 老化严重, 检查检测准确率不高。当前, 除城中、 东马坊等6个卫生院具有住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外, 绝大多数乡镇卫生院仅能提供基本门诊医疗服务。除城中、 长江埠两个办事处外, 其它乡镇卫生院均无救护车, 绿色急救通道不畅通。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条件差、 服务落后。大多数名为村办卫生室, 实则由村医私人经营, 生活与医疗用房不分。诊疗手段依然是”老三件”( 听诊器、 血压计、 体温表) , 与群众医疗需求不相适应。
2、 医疗卫生人才缺乏、 流失严重。乡镇卫生院一方面存在人员偏多的问题, 全市乡镇卫生院院均在职职工64人, 大大高于全国每院25人的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又存在技术人才紧缺的问题。自1996年后, 我市乡镇卫生院没有分配进一名在编专业技术人员。当前, 全市乡镇卫生院有执业资格的仅642人, 占职工总数的44%, 业务人员不足一半, 其中初级及以下职称人员占80%,中专及以下学历人员占72%; 村医中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的只占14%, 中专以上学历仅7%。这些乡村医生大部分是过去的”赤脚医生”, 没有受过较高或正规的医学教育, 技术水平普遍较为落后, 年龄断层、 老化。由于待遇低、 条件差, 一方面, 应届毕业生不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 另一方面业务骨干外流严重, 外出打工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数30%以上。近几年全市卫生系统有300多名技术骨干外出打工被除名, 乡镇占70%以上, 仅杨岭卫生院就流失了16人。技术人员进修或培训期满后外流的也较多, 有的卫生院缺乏上岗人员, 功能科室形同虚设, 象分娩、 结扎、 阑尾炎等最基本的手术也无人能做。田店卫生院只有2名医生, 即使看全科也难排班坐诊。医技力量不足, 群众患病难以得到有效治疗。
3、 农村医疗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到 , 我市财政对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分别为1188万元、 1424万元、 2993万元, 如果剔除用于公费医疗、 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配套等的支出, 实际每年卫生事业费只有448万元、 538万元、 578万元, 不到财政支出的1%。这部分财政投入, 主要用于医疗离休人员经费、 血防等开支, 农村公共卫生经费几乎为零。由于财政对卫生投入不足, 乡镇卫生院主要靠向群众就诊收费维持运行和发展, 运营艰难, 绝大多数负债经营, 添置医疗设施设备基本不可能, 工作人员平均工资仅800元左右。在调查中, 院长们戏称, ”乡镇中房屋最破的是卫生院, 待遇最差的是医生。”在村一级, 财政对乡村医生无任何补贴。由于收入低, 没有养老保险, 有的村医把治病当副业, 有的干脆转行或外出打工, 村级卫生事业前景堪忧。
4、 农民医疗保障和救助水平不高。我市从 开始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农民参合率为80%,今年为85%, 全市还有6万以上人口没有纳入进来, 新农合没有实现全覆盖。同时, 新农合筹资水平不高, 保障能力不强, 参合农民住院报销不到50%, 绝大部分医疗费用需自己承担, 广大农民实际还是看不起大病、 重病。尽管我市对贫困群众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 但由于资金有限, 对贫困群众患有重大病症的医疗救助, 在标准、 范围、 方式和力度上远远不够, 一些贫困群众因患大病、 绝症无钱治疗陷于无奈、 无助的境地。
四、 深化改革, 加大投入是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 深化农村医疗卫生改革。一是乡镇卫生院建设。原则上一个乡镇设置一所政府举办的卫生院, 根据服务人口严格核定岗位和人员, 政府保证必要的投入, 确保将乡镇卫生院建成非营利性的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同时, 全面推进乡镇卫生院内部改革, 实行乡镇卫生院综合目标考核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 大力推行全员聘用制, 改革分配制度, 扩大卫生院分配自主权, 实现好医生有好收入。二是村卫生室建设。按照”统筹兼顾、 方便就医”的原则, 合理布局村级卫生机构。坚持集体举办、 个人承办、 村医联办村级卫生室, 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村卫生室建设。继续完善、 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强化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指导与监管作用, 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综合服务水平。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所需的药品, 全部由政府定价, 集体招标, 卫生局成立配送中心, 统一配送, 做到药真价实, 让农村农民用上平价药、 放心药。
2、 加大对农村卫生事业的支持力度。一方面, 地方政府要按照国家相关政策逐步增加农村卫生投入, 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支出的增长幅度,力争经过3-5年卫生支出达到同期财政支出的8%。另一方面, 国家和省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将农村卫生事业纳入政府保障范畴, 重点保障农村预防保健、 卫生监督、 卫生基础设施、 人才培养经费投入, 加快改变当前农村卫生的状况。
3、 加强农村卫生队伍建设。人才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教育、 人事、 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要制定农村卫生人才培训规划, 加快培养面向农村的公共卫生、 中医中药、 全科医学人才。制订优惠政策, 引导和鼓励本科以上毕业生和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服务, 建立城区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制度。要加快乡镇卫技人员结构调整, 对非卫技人员严格控制比例并有计划清退, 乡镇卫生院医生达不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要转岗分流。同时, 在核定编制前提下, 政府应按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政策, 将乡镇卫生院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养老、 医疗等社会保障纳入当地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 积极营造留人的条件和环境。借鉴社会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办法, 探索乡村医生养老保险制度, 解决乡村医生的后顾之忧, 从而也有利于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农村卫生工作。
4、 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建设。要按照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医疗保障政策的要求, 根据财政实力, 逐步提高合作医疗资金筹集标准, 提高大病住院补偿标准, 降低大病住院补偿起付线, 扩大特殊病种范围, 进一步减轻农民看大病的负担, 最大限度地减少农村”因病致贫、 因病返贫”的现象。要大力提高农村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水平。民政部门要研究解决救助审批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救助审批手续, 将事后救助改为事前和事中救助, 逐步放宽救助条件, 扩大大病救助病种, 提高救助标准, 多渠道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
5、 强化监管, 遏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督促检查, 加强医药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严格医疗收费价格和收费公开制度, 下大力解决大处方、 重复用药、 重复检查等乱收费行为, 减轻群众的医疗费用负担。要实施医药分离, 彻底改变”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 切断医药企业与医疗机构及医生之间的直接经济利益关系。工商行政部门要加大对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过程中收受红包、 回扣的查处力度, 严厉打击行业不正之风, 营造良好的看病就医环境, 维护医药市场的秩序。
本回答对我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