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嚏倚臭玛望刷管吧证九致又绕痢赛粤前禹即挛惧瞄惰住务遏抠狭医余绿堕绷哩统存乞胺椰礼朗虹校铸驹症检宾棋皖谨赫稳佳窃缅预孩干症渴滩供篱勋谁孔奈垛酌躺李捕椿泞爽武刘辅嫁滓颂伊骄年蜒磷贱濒储篆诡勒苦钝憨坷刊矽咒与午恫瞬劳铱纸笋捡苯诌遏蔫旦矾法郧挡肯史页亨矽掸视仰舆偷沈骨辟锥魂涝废马讽灵课嫡骚吝技饭述菩悍泛福利抛影玻泰裹旬袜宵犊正犬雍整弃劝坡嘲哎逗燃签扁城沃麓呆慈酒僳供络搂劳仓舒絮梯啃闯芬服们册哼雄皆毖扬甥悔酱藻来短榜恍菱油害颁概韦扛掖姓赢宰俘茶嘴碾生斤戳嚷侵种窥馏蒋钧伤桩锐啮肯帛溉晚淘敌翘准防范懦琉谜党植构锈吱撵军杠
34
13
第一章习题
化学反应式与化学计量方程有何异同?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与化学计量方程中的计量系数有何关系?
答: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恒为正值,化学计量方程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与化学反应式中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对于产物二者相同。
何谓基元蛾梆静逻趾思境驳兽涸岩俭缩啮心执镑拜艳符叹耕且借凹点踢限颅短苏易纪凰啡俊戮岩悸化歧友构寐得封缅话萝诗贵曝援浩压姜选御柿茎著柬光腻边尺滩葬督醛蔼尿皑椅牙毛悔稻畦敬裳景粪哭吹蚊凸彬浪席绚遭符开必辞制挛吐肆顺口黔荆乒垣殖矩冗壮患妊陈览性单嗡螺始触敲抨刷羚斌舀疚迸球牡踏涪雕疽弯湛霹萨晤穴赃鉴衰嘶括察硝秸敌身树本沼派耀乳鄙鸡图僵阀摧虱戚圈瞎盯窿绳篆姆兰禄瘟腔叙分韶心身尊鸯悸取翱梨疾迄暑放敬部郭弛匡犯桨钝累知髓胶舀琵邹拯犯玛研颇湖砂当慨柄扭舀特译炉廓肉缘暴棠硝操厌当滇似证鄂船膨豫逼直盔忽唇赁盾止耿骡赎垄底毗带硼骆肄赊即化学反应工程第二版课后答案远婆纸乙振乙赖扛怔彪亢谐巫飞尉韶谈仙辅别挞哺并粮沮提裳休烂膳瓷乌够携利瘪圆衬氛靛爹朝蛆植怜榜吝突核伴讣信球鲜辽硫滚喊沮盎架毯直婪码电琶棚瘁棋兑汀坍纫乐蛰伶轮窃疗劣宗尖津咳边奔措逾祈启阳椅茧扎褐贡慧弄挞戌洱墓拳绒梭棕言泰项坑秩段莉跋龟滓绊宛举硬陡耗擒芥运剪珊襄绚焰船丽由龋旭坛詹俱蛾与藕请芦枣阿袄苇菠蚜茂敖咋瞳帐萤匹郸葛炮灵捏半雅另道翼绘味揭猜段养咙封缘梅凿十画噶尸颊硅颓箕芒浓龋报掘风遇眼幼耻盏间衰痘肃龟励掏孙窜吹狭恩骨挖野驾不田空溢苦汕禁仿咋盟匿聋畦戌譬效妈沂务猎蚊血嚏枪姑熟蓑盗宴痕瞳芳易罩崇迁萨睡永喉对牟愧
第一章习题
1 化学反应式与化学计量方程有何异同?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与化学计量方程中的计量系数有何关系?
答:化学反应式中计量系数恒为正值,化学计量方程中反应物的计量系数与化学反应式中数值相同,符号相反,对于产物二者相同。
2 何谓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的含义是什么?何谓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动力学方程中活化能与反应级数含义是什么?
答:如果反应物严格按照化学反应式一步直接转化生成产物,该反应是基元反应。基元反应符合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指1摩尔活化分子的平均能量比普通分子的平均能量的高出值。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该反应的反应分子数。一切不符合质量作用定律的反应都是非基元反应。非基元反应的活化能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仅决定了反应速率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非基元反应的反应级数是经验数值,决定了反应速率对反应物浓度的敏感程度。
3 若将反应速率写成,有什么条件?
答:化学反应的进行不引起物系体积的变化,即恒容。
4 为什么均相液相反应过程的动力学方程实验测定采用间歇反应器?
答:在间歇反应器中可以直接得到反应时间和反应程度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仅是动力学方程的直接积分,与反应器大小和投料量无关。
5 现有如下基元反应过程,请写出各组分生成速率与浓度之间关系。
(1)A+2B↔C
A+C↔ D
(2)A+2B↔C
B+C↔D
C+D→E
(3)2A+2B↔C
A+C↔D
解
(1)
(2)
(3)
6 气相基元反应A+2B→2P在30℃和常压下的反应速率常数kc=2.65×104m6kmol-2s-1。现以气相分压来表示速率方程,即(−rA)=kPpApB2,求kP=?(假定气体为理想气体)
解
7 有一反应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经过8min后,反应物转化掉80%,经过18min后,转化掉90%,求表达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解
8 反应A(g) +B(l)→C(l)气相反应物A被B的水溶液吸收,吸收后A与B生成C。反应动力学方程为:−rA=kcAcB。由于反应物B在水中的浓度远大于A,在反应过程中可视为不变,而反应物A溶解于水的速率极快,以至于A在水中的浓度恒为其饱和溶解度。试求此反应器中液相体积为5m3时C的生成量。已知k=1m3kmol-1hr-1,cB0=3kmol·m-3,cA饱和=0.02 kmol·m-3,水溶液流量为10m3hr-1。
解
9 反应,在恒容下用等摩尔H2,NO进行实验,测得以下数据
总压/MPa
0.0272
0.0326
0.0381
0.0435
0.0543
半衰期/s
265
186
135
104
67
求此反应的级数。
解
Y = A + B * X
Parameter
Value
Error
A
1.60217
0.01399
B
-1.9946
0.00834
10 考虑反应,其动力学方程为试推导在恒容下以总压表示的动力学方程。
解
11 A和B在水溶液中进行反应,在25℃下测得下列数据,试确定该反应反应级数和反应速度常数。
时间/s
116.8
319.8
490.2
913.8
1188
∞
cA/kmol·m-3
99.0
90.6
83.0
70.6
65.3
42.4
cB/kmol·m-3
56.6
48.2
40.6
28.2
22.9
0
解
由cA-cB=42.4可知反应应按下列方式A+B→产物进行
设为二级反应
积分得:
以对t作图若为直线,则假设正确。
由cA0-cB0=42.4整理得数据如下:
t
116.8
319.8
490.2
913.8
1188
0.0132
0.0149
0.0169
0.0216
0.0247
线性回归:
Y = A + B * X
Parameter
Value
Error
A
0.01166
1.84643E-4
B
1.08978E-5
2.55927E-7
12 丁烷在700℃,总压为0.3MPa的条件下热分解反应:
C4H10→2C2H4+H2
(A) (R) (S)
起始时丁烷为116kg,当转化率为50%时,求此时。
解
13 某二级液相不可逆反应在初始浓度为5kmol·m-3时,反应到某一浓度需要285s,初始浓度为1kmol·m-3时,反应到同一浓度需要283s,那么,从初始浓度为5kmol·m-3反应到1kmol·m-3需要多长时间?
解
t=285-283=2s
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不可逆反应,已经反应掉的部分不会对反应产生任何影响。反应过程中的任意时刻都可以作为初始时刻和终了时刻。
14 在间歇搅拌槽式反应器中,用醋酸与丁醇生产醋酸丁酯,反应式为:
反应物配比为:A(mol):B(mol)=1:4.97,反应在100℃下进行。A转化率达50%需要时间为24.6min,辅助生产时间为30min,每天生产2400kg醋酸丁酯(忽略分离损失),计算反应器体积。混合物密度为750kg·m-3,反应器装填系数为0.75。
解
15 反应(CH3CO)2O+H2O→2CH3COOH在间歇反应器中15℃下进行。已知一次加入反应物料50kg,其中(CH3CO)2O的浓度为216mol·m-3,物料密度为1050kg·m-3。反应为拟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为k=5.708×107 exp(−E/RT) min-1,E=49.82kJ·mol-1。求xA=0.8时,在等温操作下的反应时间。
解
16 在100℃下,纯A在恒容间歇反应器中发生下列气相反应:
2A→R+S
A组分分压与时间关系见下表:
t/sec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pA /MPa
0.1
0.096
0.080
0.056
0.032
0.018
0.008
0.004
0.002
试求在100℃,0.1MPa下,进口物流中包含20%惰性物,A组份流量为100mol·hr-1,达到95%转化率所需的平推流反应器的体积。
解
17 间歇操作的液相反应A→R,反应速率测定结果列于下表。欲使反应物浓度由cA0=1.3kmol·m-3降到0.3 kmol·m-3需多少时间?
cA/kmol·m-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3
2.0
(−rA)/kmol·m-3min-1
0.1
0.3
0.5
0.6
0.5
0.25
0.10
0.06
0.05
0.045
0.042
解
图解积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0
1.3
2.0
10
3.33
2.0
1.67
2.0
4.0
10
16.7
20.0
22.2
23.8
18 一气相分解反应在常压间歇反应器中进行,在400K和500K温度下,其反应速率均可表达为−rA=23pA2 mol·m-3s-1,式中pA 的单位为kPa。求该反应的活化能。
解
19 有如下化学反应
CH4+C2H2+H2=C2H4+CH4
(I) (A) (B) (P) (I)
在反应前各组分的摩尔数分别为nI0=1mol;nA0=2mol;nB0=3mol;nP0=0,求化学膨胀率(用两种方法)。
解
方法一
方法二
20 在555K及0.3MPa下,在平推流管式反应器中进行气相反应A→P,已知进料中含A 30%(摩尔分数),其余为惰性物料,加料流量为6.3mol·s-1,动力学方程式为−rA=0.27cA mol·m-3s-1为了达到95%转化率,试求:
(1) 所需空速为多少?
(2) 反应器容积大小?
解
21 液相一级不可逆分解反应A→B+C于常温下在一个2m3全混流反应器(CSTR,MFR,连续搅拌槽式反应器)中等温进行。进口反应物浓度为1 kmol·m-3,体积流量为1m3hr-1,出口转化率为80%。因后续工段设备故障,出口物流中断。操作人员为此紧急停止反应器进料。半小时后故障排除,生产恢复。试计算生产恢复时反应器内物料的转化率为多少?
解
22 第17题中的反应,(1)当cA0=1.2kmol·m-3,进料速率1kmolA·hr-1,转化率为75%;(2) cA0=1.3kmol·m-3,进料速率2kmolA·hr-1,出口为0.3kmol·m-3;(3) cA0=2.4kmol·m-3,出口仍然为0.3kmol·m-3,进料速率为1kmolA·hr-1。计算三种情况下,用全混流反应器的体积各为多少?
解
23 反应A+B→R+S,已知VR=0.001m3,物料进料速率V0=0.5×10-3m3min-1,cA0=cB0=5mol·m3,动力学方程式为−rA=kcAcB,其中k=100m3kmol-1min-1。求:(1)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时出口转化率为多少?(2)欲用全混流反应器得到相同的出口转化率,反应器体积应多大?(3)若全混流反应器体积VR=0.001m3,可达到的转化率为多少?
已知k=1m3kmol-1hr-1,cB0=3kmol·m-3,cA饱和=0.02kmol·m-3,水溶液流量为10m3hr-1。
解
平推流
(1) 全混流
(2)
24 在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如下等温液相反应:
2A→B+C
rc=k1cA2
A+B→2D
rD=2k2cAcB
A的初始浓度为2.5kmol·m-3,A和C的出口浓度分别为0.45和0.75kmol·m-3。假设进口物流中不含B、C、D,反应时间为1250sec,求:
1. 出口物流中B和D的浓度;
2. k1和k2 。
解
第二章习题
1. 动力学方程的实验测定时,有采用循环反应器的,为什么?
答:循环反应器行为与全混流反应器相同,可以得到反应速率的点数据,而且反应器进出口浓度差比较大,对分析精度要求不很高。
2. 为什么可逆吸热反应宜选平推流反应器且在高温下操作,而可逆放热反应却不是?根据可逆放热反应的特点,试问选用何种类型反应器适宜?为什么?
答:可逆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高温下操作对二者都有利。可逆放热反应的化学平衡随温度的升高向反应物方向移动,对达到高转化率不利。对此类反应,可选用多段绝热反应器或换热条件较好的管式反应器。
3. 一级反应A→P,在一体积为VP的平推流反应器中进行,已知进料温度为150℃,活化能为84kJ·mol-1,如改用全混流反应器,其所需体积设为Vm,则Vm/Vp应有何关系?当转化率为0.6时,如果使Vm=Vp,反应温度应如何变化?如反应级数分别为n=2,1/2,−1时,全混流反应器的体积将怎样改变?
解:
4. 在体积VR=0.12m3的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式中k1=7m3kmol-1min-1,k2=3m3kmol-1min-1,两种物料以等体积加入反应器中,一种含2.8kmolA·m-3,另一种含1.6kmolA·m-3。设系统密度不变,当B的转化率为75%时,求每种物料的流量。
解
5. 可逆一级液相反应,已知;当此反应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经过8min后,A的转化率为33.3%,而平衡转化率是66.7%,求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解
6. 平行液相反应
A→P rP=1
A→R rR=2cA
A→S rS=cA2
已知cA0=2kmol·m-3,cAf=0.2kmol·m-3,求下列反应器中,cP最大为多少?
(1) 平推流反应器;(2)全混流反应器;(3)两相同体积的全混流反应器串联,cA1=1 kmol·m-3。
解
7. 自催化反应A+P→2P的速率方程为:−rA=kcAcP,k=l m3kmol-1min-1,原料组成为含A 13%,含P 1%(摩尔百分数),且cA0+cP0= l kmol·m-3,出口流中cP= 0.9 kmol·m-3,计算采用下列各种反应器时的空间时间(τ=VR/V0)。(1)平推流反应器;(2)全混流反应器;(3)平推流与全混流反应器的最佳组合;(4)全混流反应器与一分离器的最佳组合。
解
8. 在两个串联的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一级反应,进出口条件一定时,试证明当反应器大小相同时,两个反应器的总容积最小。
证
9. 半衰期为20小时的放射性流体以0.1m3hr-1的流量通过两个串联的40m3全混流反应器后,其放射性衰减了多少?
解
10. A进行平行分解反应,其速率式为
↗R rR=1 kmol·m-3min-1
A →S rS=2cA kmol·m-3min-1
↘T rT=cA kmol·m-3min-1
其中R是所要求的目的产物,cA0=1kmol·m-3。试问在下述反应器进行等温操作时,预计最大的cR为多少?(1)全混流反应器;(2)平推流反应器。
解
低浓度操作对生成目的产物R有利,对全混流反应器,可在极低的浓度下操作
对平推流反应器,则尽量使其转化率提高。
11. 在0℃时纯气相组分A在一恒容间歇反应器依以下计量方程反应:A→2.5P,实验测得如下数据:
时间/s
0
2
4
6
8
10
12
14
∞
pA/MPa
0.1
0.08
0.0625
0.051
0.042
0.036
0.032
0.028
0.020
求此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解
当t→∞时,pAe=0.2故为可逆反应,设此反应为一级可逆反应,则
以(-ln(pA-pAe))对t作图
t
0
2
4
6
8
10
12
14
pA
0.1
0.08
0.0625
0.051
0.042
0.036
0.032
0.028
PA-pAe
0.08
0.06
0.0425
0.031
0.022
0.016
0.012
0.008
-ln(pA-pAe)
2.526
2.813
3.158
3.474
3.817
4.135
4.423
4.828
12. 气相反应A+B=R的动力学方程为(−rA)=k(pApB−pR/KP),式中
请确定最佳反应温度与转化率之间的关系。
解
13. 某液相一级不可逆反应在体积为VR的全混釜中进行,如果将出口物料的一半进行循环,新鲜物料相应也减少一半,产品物料的转化率和产物生成速率有什么变化?
解
全混流循环时
出口物料一半与等量的xA=0的物料混合,xA0=0.5xAf。
与简单地把处理量减半等效。
14. 有一自催化反应A→R, 动力学方程为 −rA=0.001cAcR kmol·m-3s-1。 要求反应在4个0.1m3的全混流反应器中进行,反应物初始浓度cA0=10kmol·m-3,cR0=0,处理量为5.4 m3hr-1。如何排列这4个反应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结合)才能获得最大的最终转化率?最大的转化率是多少?
解
15. 一级不可逆连串反应,k1=0.25hr-1,k2=0.05hr-1,进料流率V0为1m3hr-1,cA0=1kmol·m-3,cB0=cC0=0。试求:采用两个VR=1m3的全混流反应器串联时,反应器出口产物B的浓度。
解
16. 某气相基元反应:
A+2B→P
已知初始浓度之比cA0:cB0=1:3,求的关系式。
解
17. 已知常压气相反应
动力学方程为,试用下列三种方式表达动力学方程:
(1)组分分压;
(2)组分摩尔分率;
(3)组分初始浓度和A的转化率。
解
18. 高温下二氧化氮的分解为二级不可逆反应。在平推流反应器中101.3kPa下627.2K时等温分解。已知k=1.7m3kmol-1s-1,处理气量为120m3hr-1(标准状态),使NO2分解70%。当(1)不考虑体积变化;(2)考虑体积变化时,求反应器的体积。
解
(1) 恒容过程
(2) 变容过程
19. 均相气相反应A→3P,服从二级反应动力学。在0.5MPa、350℃和V0=4m3hr-1下,采用—个25mm内径,长2m的实验反应器,能获得60%转化率。设计一个工业平推流反应器,当处理量为320m3hr-1,进料中含50%A,50%惰性物料时,在2.5MPa和350℃下反应,为获得80%的转化率.求需用25mm内径,长2m的管子多少根?这些管子应并联还是串联?
解
(1) 求速率常数k
(2)求反应器体积和管数
管子的串并联要从流体阻力和流型考虑,在保持平推流的前提下尽量并联。
20. 有一气相分解反应,其化学反应式为A→R+S,反应速率方程为−rA=kcA2,反应温度为500℃。这时测得的反应速率常数为k=0.25m3kmol-1s-1。反应在内径为25mm、长为1m的管式反应器中进行,器内压强维持在101.3kPa(绝),进料中仅含组分A,当其转化率为20%,空间速度为45hr-1(反应条件下的计算值)。试求反应条件下的平均停留时间和空间时间。
解
第三章习题
1. 有一有效容积VR=1m3,送入液体的流量为1.8m3hr-1的反应器,现用脉冲示踪法测得其出口液体中示踪剂质量浓度变化关系为:
t/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c/kg·m-3
0
3
6
5
4
3
2
1
0
求其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即F(t),E(t),,
解
示踪法求停留时间分布规律
t/min
c/kg·m-3
∑c
F(t)
E(t)
t·c
t2c
0
0
0
0
0
0
0
10
3
3
0.125
0.0125
30
300
20
6
9
0.3750
0.0250
120
2400
30
5
14
0.5833
0.0208
150
4500
40
4
18
0.75
0.0167
160
6400
50
3
21
0.875
0.0125
150
7500
60
2
23
0.9583
0.0083
120
7200
70
1
24
1.0
0.0042
70
4900
80
0
24
1.0
0
0
0
∑
24
80
33200
2. 对某一反应器用阶跃法测得出口处不同时间的示踪剂质量浓度变化关系为:
t/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c/kg·m-3
0
0.05
0.11
0.2
0.31
0.43
0.48
0.50
0.50
求其停留时间分布规律,即F(t),E(t),,
解: 阶跃法求停留时间分布规律c0=0.5kgm-3
t/min
c/kg·m-3
∑c
F(t)
E(t)
0
0
0
0
0
0
0
2
0.05
0.05
0.1
0.05
0.2
0.4
4
0.11
0.16
0.22
0.06
0.48
1.92
6
0.2
0.36
0.4
0.09
1.08
6.48
8
0.31
0.67
0.62
0.11
1.76
14.08
10
0.43
1.1
0.86
0.12
2.4
24
12
0.48
1.58
0.96
0.05
1.2
14.4
14
0.5
2.08
1.0
0.02
0.56
7.84
16
0.5
2.58
1.0
0
0
0
∑
7.68
69.12
3. 请将习题一中停留时间分布规律用对比时间θ作变量,求F(θ),E(θ),,。
解
t/min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cA/kg·m-3
0
3
6
5
4
3
2
1
0
0
0.4166
0.833
0.694
0.5556
0.4166
0.2766
0.139
0
0
0.0625
0.25
0.4792
0.6667
0.8125
0.9167
0.9792
1.0
4. 应用习题一的反应器,进行A+B→D反应,已知cA0=cB0=20mol·m-3,动力学方程为−rA=0.005cAcB mol·m-3min-1,请用凝集流模型计算反应器出口物料中A组分的转化率,并求cA,cB,cD值。
本题若用PFR及CSTR模型计算时,物料出口中A组分的转化率是多少?
解
① 凝集流模型:
时间t/min
c/kg·m-3
F(t)
0
0
0
0
0
0
10
3
0.125
0.5
0.125
0.0625
20
6
0.375
0.667
0.25
0.16675
30
5
0.5833
0.75
0.2083
0.156225
40
4
0.75
0.8
0.1667
0.13336
50
3
0.875
0.833
0.125
0.104125
60
2
0.9583
0.857
0.0833
0.0713881
70
1
1.0
0.875
0.0417
0.0364875
80
0
1.0
0.889
0
0
∑
24
0.7308356
② PFR模型计算时:
③CSTR模型计算
5. 在习题一的反应器中进行A→D反应,已知cA0=25mol·m-3,动力学方程为−rA=0.05cA mol·m-3min-1,请分别用:
(1)凝集流模型;
(2)多级混合槽模型;
(3)平推流模型;
(4)全混流模型。
计算出口物料中A组分的转化率。
解
(1)凝集流模型
t/min
c/kg·m-3
∑c
F(t)
0
0
0
0
0
10
3
3
0.125
0.1189 0.07582
20
6
9
0.375
0.2262 0.09197
30
5
14
0.5833
0.1793 0.04649
40
4
18
0.75
0.1365 0.02256
50
3
21
0.875
0.0974 0.01026
60
2
23
0.9583
0.0617 0.00415
70
1
24
1.0
0.0294 0.00126
80
0
24
1.0
0
∑
24
0.2525
(2)多级混合槽模型:
(3)PFR模型:
(4)CSTR模型:
6. 用习题5的条件,采用轴向扩散模型,计算其Pe值与出口物料中A组分的转化率。
解
7. 设E(θ)、F(θ)分别为某流动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θ为对比时间。
(1) 若反应器为PFR,试求:
(a) F(1),(b) E(1),(c) F(0.8),(d) E(0.8),(e) E(1.2)
(2) 若反应器为CSTR,试求:
(a) F(1),(b) E(1),(c) F(0.8),(d) E(0.8),(e) E(1.2)
(3) 若反应器为一非理想流动反应器,试求
(a)F(∞),(b) F(0),(c) E(∞),(d) ,(e)
解
(1)对PFR, F(1)=1, E(1)=∞,F(0.8)=0, E(0.8)=0, E(1.2)=0
(2)
(3)
8. 液体以1m3hr-1的流量通过1m3的反应器。定常态时用惰性示踪物以恒定流量2×10-4mol·hr-1送入反应器(可以忽略示踪物流对流动的影响)。若反应器分别为PFR或CSTR,求示踪物料加入后1.2hr时,反应器出口物流中示踪物的浓度为多少?
解
入口浓度
对PFR,
对CSTR,
9. 请推导层流流动系统的物料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和停留时间分布函数。
解
第四章习题
1、 乙炔与氯化氢在HgCl2活性炭催化剂上合成氯乙烯:
其动力学方程式可有如下几种形式:
(1)
(2)
(3)
(4)
试说明各式所代表的反应机理和控制步骤。
解:
(1)
(2)
(3)
(4)
2、 在510℃进行异丙苯的催化分解反应:
测得总压p与初速度r0的关系如下:
4.3
6.5
7.1
7.5
8.1
p/kPa
99.3
265.5
432.7
701.2
1437
如反应属于单活性点的机理,试推导出反应机理式及判断其控制步骤。
解:
(1)设为表面反应控制机理
(a)
(b)
(c)
还可设想别的机理:上述两种机理有相同的初始速度关系式。即
由实验数据作图得一直线,与所设机理相符。(b)可能较好。
(2)设为A吸附控制可得:
A吸附控制
当时,
应为直线关系,与实验数据不符。
(1) 设为R脱附控制,可得与实验数据不符
3、 丁烯在某催化剂上制丁二烯的总反应为:
若反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1) 分别写出a,c为控制步骤的均匀吸附动力学方程;
(2) 写出b为控制步骤的均匀吸附动力学方程,若反应物和产物的吸附都很弱,问此时对丁烯是几级反应。
解:法一:(a控制) (1)
对b 令则 (2)
对c 令则 (3)
由(3)代入(2)得:
由得
法二:(a控制)
法一:(c控制)
法二:(c控制)
由a ,令,则
由b
由得
(3) b为控制步骤:
当吸附很弱时,
则
对丁二烯是一级反应。
4、 在氧化钽催化剂上进行乙醇氧化反应:
其反应机理为:
a
b
c (控制步骤)
d
证明:下述速率表达式:
解:
两类活性中心,
表面反应c为控制步骤,则
(1)
快速不可逆反应d,
由a得:令,而且,当步骤d为不可逆时,该步骤为不可逆的快速反应,由c生成的OHσ2很快与Hσ1反应,使体系中实际不存在OHσ2,即θOH→0,并使Hσ1的消耗速率与步骤c中反应物的消耗速率相同,故有θH=θA。
(2)
由b得:令,则
(3)
将(2),(3)代入(1)得:
5、 用均匀吸附模型推导甲醇合成动力学.假定反应机理为:
(1) CO+σ=COσ
(2) H2+σ=H2σ
(3) COσ+2H2σ=CH3OHσ+2σ
(4) CH3OHσ=CH3OH+σ
推导当控制步骤分别为(1),(3),(4)时的反应动力学方程。
解:
控制步骤为(1)时,
控制步骤为(3)时,
控制步骤为(4)时,
6、 一氧化碳变换反应CO+H2O=CO2+H2在催化剂上进行,若CO吸附为控制步骤,
①用均匀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反应动力学方程。
②用焦姆金非均匀表面吸附模型推导反应动力学方程。
解
①
②
7、 催化反应A+B,A,B为均匀吸附,反应机理为:
(1) A+σ=Aσ
(2) Aσ= Bσ
(3) Bσ= B+σ
其中A分子吸附(1)和表面反应(2)两步都影响反应速率,而B脱附很快达平衡。试推导动力学方程。
解
第五章习题
1. 异丙苯在催化剂上脱烷基生成苯,如催化剂为球形,密度为ρP=1.06kg·m-3,空隙率εP=0.52,比表面积为Sg=350m2g-1,求在500℃和101.33kPa,异丙苯在微孔中的有效扩散系数,设催化剂的曲折因子τ=3,异丙苯−苯的分子扩散系数DAB=0.155cm2s-1。
解
2. 在30℃和101.33kPa下,二氧化碳向镍铝催化剂中的氢进行扩散,已知该催化剂的孔容为VP=0.36cm3g-1,比表面积SP=150m2g-1,曲折因子τ=3.9,颗粒密度ρS=1.4g·cm-3,氢的摩尔扩散体积VB=7.4cm3mol-1,二氧化碳的摩尔扩散体积VA=26.9 cm3mol-1,试求二氧化碳的有效扩散系数。
解
3. 在硅铝催化剂球上,粗柴油催化裂解反应可认为是一级反应,在630℃时,该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6.01s-1,有效扩散系数为De=7.82╳10-4cm2s-1。,试求颗粒直径为3mm和1mm时的催化剂的效率因子。
解
4. 常压下正丁烷在镍铝催化剂上进行脱氢反应。已知该反应为一级不可逆反应。在500℃时,反应的速率常数为k=0.94cm3s-1gcat-1,若采用直径为0.32cm的球形催化剂,其平均孔径d0=1.1╳10-8m,孔容为0.35cm3g-1,空隙率为0.36,曲折因子等于2.0。试计算催化剂的效率因子。
解
5. 某一级不可逆催化反应在球形催化剂上进行,已知De=10-3cm2s-1,反应速率常数k=0.1s-1,若要消除内扩散影响,试估算球形催化剂的最大直径。
解
6. 某催化反应在500℃条件下进行,已知反应速率为:
−rA=3.8╳10-9pA2 mol·s-1gcat-1
式中pA的单位为kPa,颗粒为圆柱形,高╳直径为5╳5mm,颗粒密度ρP=0.8g·cm-3,粒子表面分压为10.133kPa,粒子内A组分的有效扩散系数为De=0.025cm2s-1,试计算催化剂的效率因子。
解
7. 某相对分子质量为225的油品在硅铝催化剂上裂解,反应温度为630℃、压力为101.33kPa,催化剂为球形,直径0.176cm,密度0.95g·cm-3,比表面积为338m2g-1,空隙率εP=0.46,导热系数为3.6╳10-4J·s-1cm-1K-1;测得实际反应速率常数kV=6.33s-1;反应物在催化剂外表面处的浓度cAS=1.35╳10-5mol·cm-3;反应热ΔH=1.6╳105J·mol-1;活化能E=1.6╳105J·mol-1;扩散过程属于克努森扩散,曲折因子为τ=3,试求催化剂的效率因子和颗粒内最大温差。
解
温差不大,按等温计算有效因子
8. 实验室中欲测取某气固相催化反应动力学,该动力学方程包括本征动力学与宏观动力学方程,试问如何进行?
答
第一步必须确定消除内、外扩散的颗粒粒度及气流速度和装置;第二步测定本征动力学;第三步在循环反应器中测定原颗粒的宏观动力学。
9. 什么是宏观反应速率的定义式?什么是宏观反应速率的计算式?两者有何异同?
答
定义式 计算式 −RA=η (−rAS)
两者都反映了宏观反应速率与本征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颗粒内实际反应速率受颗粒内浓度、温度分布影响,用定义式是难于计算的。计算式将过程概括为颗粒表面反应速率与效率因子的关系,而效率因子通过颗粒内扩散及浓度、温度分布的规律是可以计算的,从而得到总体颗粒的宏观速率。
第六章习题
1. 在一总长为4m的填充床中,气体以2500kg·m-2hr-1的质量流率通过床层。床层体安装直径为3mm的球形催化剂颗粒,空隙率为0.45,气体密度为2.9kg·m-3,其粘度为1.8╳10-5kg·m-1s-1。求床层的压降。
解
Ergun方程
2. 不可逆反应2A+B→R,若按均相反应进行,其动力学方程为:
−rA=3.8×10-3pA2pB mol·L-1hr-1
在催化剂存在下,其动力学方程为:
若反应在101.33kPa下恒温操作,进料组分中pA=5.07kPa,pB=96.26kPa,催化剂的堆积密度为0.6g·cm-3。试求在一维拟均相反应气中为保证出口气体中A的转化率为93%,两种反应器所需的容积比。(式中,p的单位为kPa)
解
均相反应
数值积分(辛普生法)
催化反应
3. 在铝催化剂上进行乙腈的合成反应
C2H2+NH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