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江苏地域文化》课程形成性考核册
学校名称: _
姓 名: __ _ _____ ____
学 号: __ _ _ ___
班 级: ___ _ ____ _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第一次形成性考核( 占25%)
成绩:
时间:
一、 填空( 每空1分, 共20分)
1、 江苏境内时间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__30 万年的”南京猿人”, 1993年在南京市东郊_汤山_葫芦洞发现两块人类头骨化石。
2、 汉代以后, 中原地区人口大规模南迁加速了江苏文化和__中原__文化融合的进程。
3、 元代, 江苏长江以南属__江浙__行省, 以北属__河南__行省。
4、 __1667( 康熙六年) 年分江南省为江苏和安徽两省, 此为”江苏”得名之始。
5、 唐代时扬州已经是一个国际性贸易大都市, 其中有很多是__阿拉伯__商人定居扬州, 甚至在中国科举入仕。
6、 1853年, 太平天国在南京定都, 改名天京, 并在占领区苏南地区建_ 天京 省和__苏福__省。
7、 当前的江苏古镇、 民居建筑都有着非常明显的__徽派__风格。
8、 __郑和__七下西洋, 其率领的船队穿过马六甲海峡, 最远到达了红海沿岸。
9、 宋代由于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当时流传着”__苏常__熟, 天下足”的民谚。
10、 元代棉纺织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__黄道婆__在其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1、 淮盐, 顾名思义以__淮河__为界, 淮河南为淮南盐, 淮河北为淮北盐。
12、 宜兴以__紫砂陶__著称于世, 成为中国的”陶都”, 能够上溯至宋代
13、 1863年, __李鸿章__在苏州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最早的近代企业。
14、 常州西郊距今__2800_年的周__淹城__遗址中, 出土有四条独木船, 最大的一条有11米长。
15、 徐州的彭祖有中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美誉, 徐州还曾经因此而名为”__彭城__”。
16、 无锡__薛氏__父子由于对缫丝业的成功经营而被冠以”缫丝大王”。
二、 名词解释( 每题5分, 共20分)
1、 江苏地域文化
答: 江苏地域文化, 顾名思义就是指江苏这一特定地域范围内所具有的各种文化要素, 以及由这些要素构成的整体文化面貌的总特征。
2、 金陵文化
答: 金陵文化, 又称”宁镇文化”。 宁指今南京市, 镇指今镇江市。三国时期孙吴建都京口( 今镇江) , 随后移都建业( 今南京) , 自此形成金陵文化圈。金陵文化以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并存互融为其语言文化特征, 以今南京、 镇江为中心地带。
3、 苏东海洋文化
答: 苏东有近一千公里的海岸线, 由此而形成的地域文化特色, 主要指以沿海的南通、 盐城和连云港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4、 吴文化
答: 吴文化是以春秋时期建都姑苏的吴国为基本型制, 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 以当前太湖附近的苏州、 无锡、 常州三市为中心地带的文化圈。
三、 简答题( 每题10分, 共20分)
1、 江苏水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水的灵动使江苏文化在发展中形成了智慧特征。
首先是勤思。江苏人凡事爱动脑筋而不使蛮力, 比如先秦时期的《孙子兵法》, 处处体现着多想办法、 多动脑筋的指导思想, 它的深刻性来自于作者强烈的思考欲望, 与当时中原诸子的著作有着明显的不同风格。
其次是善思。江苏人眼界开阔, 思维敏捷, 不但善于抓住机遇, 而且在时机的等待上也善于从大处做好工作, 准备之细、 忍耐之坚, 都是有口皆碑的, 比如汉初风云人物张良的”运筹帷幄之中, 决胜于千里之外”、 韩信早年的”胯下之辱”等, 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再次是奇思。历史上, 江苏出了许多富于奇思妙想的人物, 她们的创新精神留下了丰富的人文财富, 比如当代历史学家顾颉刚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 形成了以”疑古”为旗帜的”古史辨派”, 解决了许多前人遗留的问题。
2、 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 富庶安定环境下的江苏人追求尽善, 主要表现为:
地尽其利: 江苏没有闲人, 没有闲地。比如古城扬州就是利用运河水道而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 唐代即有”扬( 扬州) 一益( 成都) 二”之说。再如, 清代苏南已经开始试种双季稻, 一年三熟, 充分利用了江南的气候条件。
事尽其心: 江苏人做事唯精而弃粗, 小心谨慎, 事事推敲, 这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精明之道, 而是务求认真的求善之道。
人尽其才: 江苏重视人才的培养、 人才的吸引、 人才的发挥, 。比如, 明代状元89人中有16人出于江苏, 清代状元112人中有49人出于江苏, 江苏的人才之盛可见一斑。
四、 论述题( 每题20分, 共40分)
1、 试述江苏南北文化的包容性特征。
答: 江苏处于南北文化的交汇点上, 促使本地文化形成了鲜明的特征。
首先, 价值多元化。江苏人在价值取向上不偏执, 三十六行, 行行出状元, 最突出表现是历史上江苏虽重儒学但并不轻商, 工商同道, 在儒学之外的商业领域里获得成就的人同样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
其次, 富于交融性。历史上, 西晋之末永嘉之乱、 唐代安史之乱和两宋之交靖康之变等社会动荡使北方文化大规模进入江苏, 但江苏文化并没有受到冲击, 相反是迅速吸收新的文化因素, 在文化大交流中形成新的文化中心, 文化交融使江苏文化充满了活力。
再次, 社会和谐。江苏的地理位置使江苏文化有主动接受外来文化的条件也有被动接受外来文化冲击的可能, 这使江苏文化始终处于一种开放的发展形态, 不封闭, 不排外, 和谐之风自古有之。人们对待矛盾少有激烈的行为, 而是柔性化解, 求同存异。”和气生财”不但是一种广泛遵守的商业法则, 而且也是本地民风的一种表现, 和睦相处成为本地居民的自觉追求。
2、 试述江苏老字号文化的特征。
答: 第一, 才子文化培养的儒商。才子文化使苏商表现出更多的儒商气质, 儒商气质使江苏老字号更加看重传统道德, 自觉地以传统道德创业, 以传统道德兴业, 以传统道德守业。
第二, 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江苏为经济重镇, 江苏人在经商的同时, 始终有热爱家乡、 为国分忧的情怀, 有以富民强国为己任的自觉性, 这样的传统代代相传。
第三, 促进经济发展的中坚。老字号的创办者往往都是社会中有号召力之人, 她们的经济活动在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中都产生巨大影响。
第四, 经济发展的历史见证。江苏老字号中, 百年老店多。这些老店历经沧桑, 其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记载着行业的兴盛和环境的变迁。
第五, 近现代发展的借鉴意义。百年老店多, 这一百年光阴, 也正是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大变革时期, 民族实业成长、 壮大, 走向现代经济社会, 其中的创业守成经验不但对认识历史有意义, 对建设祖国现代化也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
第六, 文化大省的一个窗口。老字号是经济现象, 也是文化现象, 老字号文化已经成为展示我省文化强省面貌的一个窗口。
第二次形成性考核( 占25%)
成绩:
时间:
一、 填空( 每空1分, 共20分)
1、 东晋在南京始建__太学__, 由国子祭酒主持, 以经师、 博士、 助教为主要教学人员。
2、 宋文帝在南京建立了儒学馆、 __史学馆_、 文学馆__和玄学馆, 这种分专业招生的教学模式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项创举。
3、 最早创办的__茅山__书院, 是宋初全国六大书院之一。
4、 道家始祖老子曾在楚__沛地__居住达 之久, 孔子曾前往沛地向老子访学。
5、 公元前472年, 范蠡在吴越西境筑__越城__ (今南京长干里), 为南京古城的雏形。
6、 苏州__草鞋山__遗址、 淮安__青莲岗__遗址、 高邮__龙虬庄__遗址等均发现了稻作遗址。
7、 南北朝形成了江苏境内中古时代的两大语言板块: __江淮__语区和吴语区。
8、 在道教发展与变革史上, 吴地方士__葛洪__、 陆修静和__陶弘景__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9、 陆机的《__文赋__》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完整而系统地专论创作的文章。
10、 钟嵘的诗歌评论专著《__诗品__》提出了一套比较系统的诗歌品评的标准。
11、 南唐后主__李煜__填词技艺娴熟, 情境别致, 被誉为”词中之帝”。
12、 黄河夺淮入海给__苏北__地区带来巨大的消极影响, 江南的经济开始超过了江北。
13、 江苏境内科学家__沈括__所著的《梦溪笔谈》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14、 元朝重修大运河, 奠定了江北运河沿线在全国的运输枢纽地位, 使当时的南京、 苏州、 __扬州__列名世界十大城市。
15、 金坛人__段玉裁__的《说文解字注》为其一生最得意之作, 历时30余年方成。
16、 兴化人__施耐庵__的《水浒传》、 淮安人__吴承恩__的《西游记》、 寓居南京的吴敬梓的《儒林外史》都是明清长篇小说中的名作。
二、 名词解释( 每题5分, 共20分)
1、 徐淮文化
答: ”徐淮文化”, 也被称为”楚汉文化”, 主要指以今徐州、 淮安、 宿迁三市为中心的文化圈, 以项羽建立西楚王国和刘邦建立西汉帝国所体现的巍巍雄风为标志的区域性文化。
2、 族塾
答: 族塾, 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 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 塾中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
3、 门馆
答: 门馆, 又称私馆, 是由塾师自备房子, 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 招收学生。
4、 吴中四才子
答: 吴中四才子, 即江南四大才子, 指唐寅( 唐伯虎) 、 祝允明( 祝枝山) 、 文徵明、 徐祯卿。
三、 简答题( 每题10分, 共20分)
1、 江苏经济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 第一是均衡发展, 在全国经济发展中, 江苏在农业、 工业和商业这三大经济领域中都处于领先的地位; 第二是充满活力, 历史上, 江苏经济始终处于超越自我、 敢为天下先的发展形态之中, 即使是在遭受战乱、 自然灾害的打击后, 也是能够迅速地恢复、 发展起来; 第三是文化含量高, 儒工商同道, 而且有科技发展为其提供着重要支撑, 江苏商人亦儒亦商, 重利也重义。
2、 古代的江苏”私学”有哪些类型?
答: 从办学形式看, 私学分为四种类型。散馆, 由一名热心办学而又德高望重的当地人首倡, 其它乡邻响应集资兴办书塾。族塾, 由一姓家族利用本氏祠堂或本族富户空屋, 共同出资聘请教师所办书塾, 塾中所收一般都是本族子弟。家塾, 也称家馆、 东馆、 专塾、 座馆, 是富有之家独自出资延师所设的书塾, 主要用来教育自家的子女, 有时也兼顾近亲子女的教育。门馆, 又称私馆, 是由塾师自备房子, 或在自己家中设馆办学, 招收学生。
从教育内容看, 能够分为三种。蒙馆以启蒙教育为目标, 主要招收年龄较小初入学的孩子。经馆又称学馆, 以准备科举应试为主要目的。混合馆即蒙馆与经馆之混合。
四、 论述题( 每题20分, 共40分)
1、 试述南京文化的特征。
答: ① 自然与人文有机统一
南京的自然地貌不但有着大展宏图的阳刚之气, 也有其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令无数诗人词客为之讴歌。如钟山( 紫金山) 、 九华寻胜( 小九华) 、 梅岭暗香( 梅花山) 、 石燕凌波( 燕子矶) 、 万种风情( 秦淮河) ……对地名如此这般的诗化, 是人们对大自然热爱之情的美好表示。
② 凝重的历史沧桑感
南京先后有过几十个名称。金陵、 秣陵、 建业、 建邺、 建康、 丹阳、 归化、 白下、 上元、 江宁、 集庆、 应天、 南京、 天京……这在中外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文化现象。
③ 依稀可见的都城印记
南京的”城”更是南京历史人文的集中体现, 其独特的形态和规模, 国内外首屈一指。至今仍沿用的内城门有太平门、 金川门等。外城门有麒麟、 仙鹤、 观音、 佛宁等门, 6 来一些城和门虽相继废去, 城门名却一直作为当地的地名使用。
④ 文脉相承的龙凤文化
南京作为古都, 其地名更深受皇权文化的影响。梳理南京的地名, 从中能够发现很多与龙凤有关的地名。地名中这种攀龙附凤的文化现象, 虽有一定的皇权意识的残留, 但现在更多的是表示了人们对南京的繁荣昌盛, 对和平、 团圆、 幸福、 美满生活的寄托和憧憬。如, 龙蟠里、 龙蟠路、 丹凤街、 凤凰街、 回龙台、 凤凰台、 来凤街、 仪凤门等等。
⑤ 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
历史上南京地区的宗教有佛教、 道教、 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道教兴起于东汉末年。六朝时期南京( 时称建业、 建康) 佛教盛行, 梁代达到顶峰。无论是本土的道教还是外来的佛教在当时的政治生活和文化思想方面, 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⑥ ”唯才是举”的科举文化
南京地名深受科举文化的影响。科举制度始于隋朝, 它是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项组织制度。南京作为人才聚集之地和科举考试中心, 科举制度文化的影响极为广泛和深远。这种影响在当今南京的许多地名中依然清晰可见。如成贤街、 夫子庙、 贡院、 四牌楼、 三牌楼、 朱状元巷、 沈举人巷、 上江考棚、 三元巷、 文德桥等等。
⑦ 朱门豪宅的士族文化
封建京都王侯所聚, 分布闾里。南京现有地名中有许多是历代官宦府邸名称或围绕这些官邸派生的名称。如周处街、 谢公祠巷、 王府巷、 汉府街、 常府街、 程阁老巷、 三元巷等等。同样, 官衙所在地也多有反映在地名中, 明代的有相府营、 户部街、 校尉营、 水佐营、 城佐营等等。另外, 明代还留下一些反映军队建制的卫所地名, 反映军藏的仓库地名, 还有以军事编制单位而遗留下的地名, 如小营、 马标等。
⑧ 浓郁的古商业文化气息
南京现有的许多地名中保留了古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市民社会生活的信息。在这些地名中, 与”市”、 ”坊”、 ”廊”等相结合的地名尤具代表性, ”市”是指交易地点的指称, ”坊”是工场, 而”廊”为古商业街。
明代建都后, 南京城市经济发展尤为迅速。这是一个含有城市工商业者、 农户、 士子、 官宦、 艺人和流动性商贩等多层的复合群体。市民社群的形成, 使城市社会生活更为复杂, 文化生活多样化, 传统的以士大夫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已不能适应她们的文化需求, 于是市井文化也应运而生。所谓”十里秦淮”便是这种文化的集中代表。
⑨ 异彩纷呈的平民文化
每一条”老地名”, 或许都附载着一个古老的动人故事。如桃叶渡、 莫愁湖、 螺丝桥; 或许携刻着一件不平凡的历史, 如卸甲甸、 大胜关、 胭脂井; 或许彪举着一个杰出人物, 如大中桥、 豁蒙楼、 点将台、 逸仙桥、 中山桥、 中山门; 或许蕴含着某种意义, 如蕃人河、 三步两桥; 或表现着某种民俗史实, 如斗鸡闸、 虫人街、 劳劳亭、 狗耳巷、 破布营, 等。概而言之, 寥寥数字的地名浓缩了当年的社会生活, 当时的文化!
2、 试述中山陵的建筑特征。
答: 中山陵, 陵园建筑由吕彦直设计, 该”自由钟”形方案, 是根据孙中山先生一再强调的”唤起民众, 以建民国”的警言设计的, 寓”木铎警世”之意。陵墓坐北朝南, 依山而筑, 由南而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 依次为广场、 石牌坊、 墓道、 陵门、 碑亭、 祭堂、 墓室, 面积共8万多平方米。从空中俯视中山陵, 整个建筑群恰似平卧在碧绿绒毯上的警钟: 山下孙中山铜像是钟的尖顶, 半圆形广场是钟顶圆弧, 而陵墓顶端墓室的穹窿圆顶, 恰似圆形的钟摆锤。中山陵陵园建筑以民族传统风格为主, 同时也巧妙自然地融合了西方近代建筑艺术的精髓, 整个陵园采取传统的中轴线式排列, 建筑群协调统一, 浑朴自然, 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
第三次形成性考核( 占25%)
成绩:
时间:
一、 填空( 每空1分, 共20分)
1、 南京市鼓楼区__北阴阳营__的原始村落遗址表明, 大约在__6000__年前这一带已有原始居民耕作生息。
2、 公元前333年, 楚威王打败越国, 置__金陵__邑( 今清凉山附近) , 南京始有第一个行政地名。
3、 南京明城墙以__花岗石__为墙基, 全长35.267公里, 总长度为世界第一。
4、 三国时镇江称”京口”, 南朝宋代在京口设”南徐州”, 隋统一后改置”__润州__”。
5、 镇江方言属于__江淮__方言, 但带有明显的向吴方言过渡的特征。
6、 镇江”三山”指金山、 __北固山__、 __焦山__, 与长江、 京杭大运河组成一幅山水长卷。
7、 苏州城建早、 规模大、 变迁小, 古城区至今仍坐落在__春秋__时代的位置上, 为国内外所罕见。
8、 苏州__拙政园__、 __留园__、 网师园、 环秀山庄为典型例证的苏州古典园林已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9、 无锡深得长江、 太湖、 古运河的水运之便, __明清__时期即成为中国四大米市之一。
10、 阿炳, 一生共创作和演出270多首民间乐曲, 留存有二胡曲《__二泉映月__》、 《听松》、 《寒春风曲》等。
11、 蠡园, 相传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偕美人__西施__泛舟于蠡湖, 因留恋此地美景不忍离去而得名。
12、 常州新石器时代遗址圩墩、 __三星村__、 新岗、 寺墩等均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13、 __苏轼__, 先后十一次旅居常州及常州府所属宜兴, 最后病故于常州顾塘桥。
14、 唐代的__扬州__不但在江淮之间”富甲天下”, 而且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会。
15、 扬州古运河, 是京杭大运河的发端, __邗沟__是古运河的最早一段。
16、 扬州__个园__, 以其雅健的独特风格享有盛名, 与苏州__拙政园__、 北京颐和园、 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二、 名词解释( 每题5分, 共20分)
1、 南京云锦
答: 这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提花锦缎, 用料考究, 织工精细, 图案典雅, 色彩富丽堂皇, 宛如天上瑰丽、 璀璨的云霞, 故名云锦。
2、 上党挑花
答: 是镇江一些地区妇女日常习作的传统民间手工艺品, 作品风格朴实无华, 独具魅力。
3、 桃花坞木刻年画
答: 桃花坞年画是以木版印制的, 一般采用水印套色, 经过起稿、 刻版、 印刷三道工序, 由画师和刻版师、 印刷工合作完成。始于明末, 清雍正、 乾隆年间盛极一时, 与杨柳青年画并称”南桃北柳”, 与天津杨柳青木刻年画和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并称”中国三大木刻年画”。
4、 彭祖墩遗址
答: 长江三角洲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 出土了石刀、 石斧、 石纺轮、 陶盆、 陶釜、 陶鼎及一大批玉器, 距今约6000至70 。
三、 简答题( 每题10分, 共20分)
1、 ”秦淮八绝”指的是哪八绝?
答: 夫子庙风味小吃, 因工艺精细、 造型美观、 选料考究、 风味独特而著称。魁光阁五香豆、 五香蛋; 永和园黄桥烧饼、 开洋干丝; 奇芳阁麻油干丝、 鸡丝浇面; 六凤居豆腐涝、 葱油饼; 奇芳阁鸭油酥烧饼、 什锦菜包; 蒋有记牛肉汤、 牛肉锅贴; 瞻园的熏鱼银丝面、 薄皮包饺; 莲湖甜食店的桂花夹心小元宵、 五色小糕等八套风味小吃被誉为”秦淮八绝”。
2、 扬州的菜肴有哪些特征?
答: 扬州菜肴是淮扬菜的主体, 主要特点:
一是选料严格、 刀工精细、 主料突出、 注意本味、 讲究火工、 擅长炖焖、 汤清味醇、 浓而不腻、 清淡鲜嫩、 造型别致。
二是烹饪格调高雅, 富有文化品位。代表性菜肴有八宝葫芦、 扒烧猪头、 彩蝶飞舞、 琵琶对虾、 菊花海螺等。红楼宴、 三头宴、 全藕宴被誉为扬州菜肴的三颗明珠。
四、 论述题( 每题20分, 共40分)
1、 试述扬州文化的特征。
答: 一是南北兼容的地方文化。扬州濒江近海, 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于此, 西通南京, 与镇江、 无锡隔江相望, 历来是南北水陆交通枢纽。远在唐代、 北宋、 明代和清代, 就有大批外籍人到扬州经商、 传教、 从政和定居。扬州人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使得扬州文化具有南北兼容的特征。扬州古典园林既擅北地之雄, 又兼南国之秀即是明证。
二是雅俗共赏的文化环境。随着大运河的开凿, 扬州漕运和盐运在全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扬州也成为”壮丽压长淮, 形势绝东南”的富庶都邑。在很长时间里, 扬州既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 也是对外贸易和国际友好交往的港埠。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繁荣, 市民也形成了不同的阶层。这样的人文环境造就了扬州学派、 雕版印刷、 书院园林和民歌、 评话、 民间舞蹈等雅俗共赏的文化。
三是刚柔相济的人文精神。扬州清曲唱腔从容不迫、 平和雅致中兼有刚韧爽朗, 柔中有韧、 刚柔并济是最好的证明。
2、 试述泰州文化的特征。
答: ① 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泰州自古人文荟萃, 名贤辈出, 儒风之盛, 冠于淮南。明代王艮创”泰州学派”, 树立中国哲学史丰碑; 清初任大椿擅名物之学, 为扬州学派中坚; 孔尚任于陈庵写出不朽之作《桃花扇》, 泰州籍评话宗师柳敬亭和京剧大师梅兰芳对中国戏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② 水、 城一体古城格局和建筑文化完整鲜明。泰州建城于21 前的东汉初年, 至今仍保存着相对完整的古城文脉和城建规制, 历史建筑文化街区集中。肥梁胖柱、 青砖黛瓦、 素朴清雅的明清”泰式建筑”极富地方特色。
③ 盐文化源远流长, 盐业经济造就了泰州文化的昌盛。盐业、 盐运、 盐赋, 王朝盐令与治盐之绩, 文人际会与盐民命运浮沉, 构成城市经济、 历史与文化的核心内容。仅市区即有盐文化遗址、 遗迹40余处, 现存”古税务街”、 ”资福禅寺”, 都彰显海陵盐业与帝国命祚的密切关系。
④ 以重大水利工程及江河港口水运系统为代表的水文化地位重要。泰州为江淮交会之处, 因水而兴。自汉初开凿吴王沟( 现老通扬运河) 、 卤汀河专营盐运, 即为中国古代海盐生产、 储运和交易之”都”, 发展为丰富独特的港口、 航运文化。
⑤ 军事文化突出。泰州历史上多有战事, 岳飞抗金、 张士诚反元、 张景贤抗倭、 鸦片战争民众抗英及新四军谈判、 黄桥战役等古今军事文化遗迹丰富。
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占25%)
( 其中第三大题、 第四大题在网上完成,
要求发送到本课程论坛)
成绩:
时间:
一、 填空( 每空1分, 共20分)
1、 泰州素有”鱼米之乡”、 ”生猪之乡”、 ” _银杏之乡__”、 ” _水产之乡__”之称。
2、 明代泰州人__王艮__创立的泰州学派, 是明代最著名的哲学流派。
3、 黄桥烧饼, 本为__泰兴__市黄桥一带挑夫的快餐, 因《黄桥烧饼歌》而传名大江南北, 并入选开国大典国宴。
4、 帝尧封黄帝后裔篯铿于今徐州市区建大__彭氏__国, 因此徐州已有__5000__多年文明史。
5、 徐州的汉__画像__石同苏州园林、 南京六朝陵墓__石雕__, 并称”江苏文物三宝”。
6、 早在__五六千__年前, 淮安境内就有先民们活动的踪迹, 并留下”__青莲岗文化__”遗址。
7、 淮安__茶馓__, 制作始于唐, 成名于清, 选用面粉、 麻油、 精盐等原料精心加工而成。
8、 公元762年, 为避唐代宗李豫之讳, 改__宿豫__县为宿迁县, 沿用至今。
9、 项王故里, 又称”梧桐巷”、 ”项里”, 后院有__项王__手植”天下第一槐”及项里桐。
10、 19 由近代实业家、 教育家__张謇__先生创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座公共博物馆。
11、 南通__狼山__火把节, 每年元宵夜举行, 是汉族唯一的火把节。
12、 南通仿真绣, 创始人是清末民初的刺绣艺术家__沈寿__。
13、 西汉武帝元狩四年( 公元前1 ) 建__盐渎__县, 为盐城置县之始。
14、 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__大丰市__境内, 主要保护对象为麋鹿及其生态环境。
15、 民国时的江苏省于连云港埠设__连云__市, 为建制最早的省辖市之一。
16、 孔望山摩崖造像是一组__东汉__摩崖佛教艺术造像, 为中国最早的石窟寺艺术雕刻。
二、 名词解释( 每题5分, 共20分)
1、 泰兴花鼓
答: 用红灯作为主要道具, 用泰兴方言演唱, 所用曲调具有浓郁的苏北民间小调风味, 舞步和动作幅度大且灵活、 风趣。
2、 项羽戏马台遗址
答: 公元前2 , 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 定都彭城, 于南山上构筑丛台, 以观戏马、 演武和阅兵等, 故名。
3、 镇淮楼
答: 始建于北宋年间, 为砖木结构城楼式单体建筑物, 清代为镇压淮河水患, 始名镇淮楼。
4、 明代酿酒作坊遗址
答: 明末清初古酿酒作坊遗址, 距今有300多年历史, 发现了酒坛、 酒壶、 酒杯、 酒糟等与酒有关的器物。
三、 简答题( 每题10分, 共20分)
1、 宿迁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 ① 闻名于世的”下草湾文化”使宿迁享有世界生物进化中心之一、 人类起源中心之一的美誉。”下草湾新人”在人类发展史上地位重要, 标志江苏地区古人类社会活动历史悠久。
② 名人文化及其文化发扬, 如西楚霸王项羽、 一代烈女虞姬、 民族英雄杨泗洪、 新四军师长彭雪枫、 少年英雄韩余娟等, 弘扬其历史业绩和精神品格, 在社会经济活动、 城市文明建设中地位重要, 并发展为重要的地域人文精神。
③ 民间传统文化异彩纷呈。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 整理和保护, 使淮海戏、 泗洲戏、 花船戏、 柳琴戏、 天岗锣鼓等传统文化艺术绽放出异彩。
④ 作为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要素构成之一的特殊文化形式——酒文化悠久醇厚。以洋河、 双沟等为代表的白酒企业在社会文明及城乡经济建设中贡献卓著。
⑤ 文化产业较为发达。
⑥ 自然生态、 润朗灵动的湖河文化与新兴独特的经济形态, 如”中国花木之乡”、 ”中国意杨之乡”、 ”中国螃蟹之乡”等, 展示出独特文化及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⑦ 宿城区、 宿豫区使用中原官话方言; 属县沭阳、 泗阳、 泗洪为江淮官话。
⑧ 市树为杨树、 槐树; 市花为桂花、 紫薇花。
2、 南通文化有哪些特征?
答: 南通历史悠久, 底蕴颇具特色, 其文化有”南风北韵”之誉。
① 以东夷文化为远源, 以吴越文化为承续, 南北融合, 然吴文化居主导地位。
② 襟江负海的独特地缘, 经济地理文化有边缘性和次海洋文化特征。
③ 近代文明文化发达。
④ 现代南通话属于江淮方言, 又分为通泰片、 南通片, 但具有较浓厚的吴语色彩, 是江淮方言与吴方言的过渡方言。
⑤ 南通的市树为广玉兰, 市花为菊花。
四、 论述题( 共40分)
1、 试述徐州文化的特征。
答: ① 以徐文化为远源。徐夷文化, 是江苏地域文化的初始阶段与古文明代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徐州地域文化带有明显的典雅质重、 粗犷豪迈的北方文化特点和人文精神。
② 兼容南北和中原文化精神。因北接齐鲁, 西联中原, 南襟吴越, 徐州文化带有明显的齐鲁文化色彩, 同时又吸纳中原、 吴越等优秀文化精神, 构成兼融南北的徐文化形态。
③ 地域文化核心为楚汉文化。地域广阔的楚汉文化带蕴含着极为繁富的物质、 精神文化形态。汉兴, 徐夷文化强势西上融合了中原文化, 升格发展为国家文化主体形态, 成为封建社会典范文化——汉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影响深远。
④ 帝王政治文化突出, 推动国家文化及江苏文化发展。徐州地区走出多位开国立邦、 政绩卓著的君主, 促进江苏文化的大发展。
⑤ 另外, 饮食文化、 交通文化、 书艺民俗、 人情道德, 亦构成徐州文化的独特内容。
⑥ 徐州除新沂沂河以东地区外, 均为中原官话。
⑦ 徐州市市树为银杏, 市花为紫薇花。
2、 试述盐城文化的特征。
答: ① 海盐文化是盐城的文化根脉和基础元素。盐城为苏北古城之一, 以”盐”名城, 盐文化发达。全国唯一反映中国悠久海盐文化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中国海盐博物馆落户盐城, 充分展示竟两千多年历史沉淀的丰厚的海盐历史文明。
② 红色军事文化突出。盐城是革命老区, 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纪念建筑有重建的新四军军部、 抗大五分校等, 刘少奇等一大批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铁军文化及其文化内容之一, 为中国人民一大宝贵精神财富, 内涵深刻, 影响深远。
③ 湿地水绿文化。这是以地域地理特征与社会进步相结合的文化表现。盐城有得天独厚的湿地资源, 有”湿地之都”、 ”百河之城”的美誉。沿海与里下河滩涂湿地的保护、 开发与利用, 旨在”传承海盐文化, 打造绿水盐城”, 体现盐城人科学发展的经济价值观与城市文明精神。
④ 淮剧、 杂技地方文化驰名。盐城为淮剧发源地与杂技之乡。淮剧与杂技是盐城市地方文化艺术成就的集中体现。代表的有”十八团”杂技、 登技等。
⑤ 盐城话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方言, 按语言特点可分为3片: 滨阜片, 包括响水、 滨海、 阜宁3县和射阳县黄沙港以北地区; 建盐片, 包括盐城市区、 建湖县、 射阳县黄沙港以南和大丰市斗龙港以北地区; 丰台片, 包括东台市和大丰市的斗龙港以南地区。滨阜片、 建盐片属淮扬长片, 丰台片属通泰片。
⑥ 盐城市树是合欢、 水杉, 市花是紫薇、 石榴。
3、 试述连云港文化的特征。
答: ① 连云港文化的古代远源为东夷文化, 并深受北方齐鲁文化、 西方楚汉文化、 南方吴越文化的影响。
② 历史文化资源基础丰厚。连云港有被誉为”东方天书”的将军崖岩画及藤花落遗址等闻名的国家级重点文物, 因《西游记》、 《镜花缘》等享有文学名著故乡的盛名, 以及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文化城市建设提供良好基础和巨大潜力。
③ 新兴海港城市的地域文化个性突出。连云港有”港城”之称, 为适应国际性滨海城市发展需要, 在传承本土文化精髓、 彰显地域文化特色的同时, 凸显海纳百川、 兼融并包的开放、 多元、 包容、 创新的海洋文化特质。
④ 山海文化特色鲜明。连云港作为全省唯一、 全国少有的山海相拥的滨海城市, 魅力独特的山海兼备的自然风景, 具有神、 奇、 古、 幽的鲜明文化内涵。
⑤ 区域经济文化兼容包举。随着长三角滨海城市经济带、 陆桥经济带及淮海经济圈的建设发展, 连云港的经济文化、 城市文化集历史文化、 海洋文化与大陆文化于一体, 路桥文化、 滨海文化与淮海文化特色鲜明。
⑥ 连云港语言构成丰富, 有江淮官话江淮方言海泗片( 市区及灌云、 灌南、 东海局部) 、 中原官话徐州片( 东海县大部) 、 胶辽官话青州片( 赣榆县) 等。
⑦ 连云港市树为银杏, 市花为玉兰花。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