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元质量检测(二)
(A卷 学业水平达标)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本巩固(20分,选用题每题3分)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对旳一项是( )
A.有三秋桂子 三秋:三年
B.一尊还酹江月 酹:将酒洒在地上,以体现凭吊
C.遥岑远目 岑:小而高山
D.这次第,怎一种愁字了得 次第:光景,状况
解析:选A A项,三秋:秋季。
2.下列四首诗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意境上相似一项是(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 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选D D项与例句相似,都是体现物是人非变化。
3.与“对长亭晚”中“对”字意义相似一项是( )
A.公问其故,对曰 B.对镜帖花黄
C.无言以对 D.对症下药
解析:选B B项中“对”与例句意义相似,都为“对着,向着”。A项,回答;C项,回答;D项,针对。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一项是( )
A 多情自古伤辞别 B.竹杖芒鞋轻胜马
C.楚天千里清秋 D.哀愁风雨,树犹如此
解析:选C A项,“多情”为形容词作名词,多情人;B项,“马”名词作动词,骑马;D项,意动用法,以……为哀愁。
5.名句默写。(8分)
(1)云树绕堤沙,,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
(2)市列珠玑,,竞豪奢。(柳永《望海潮》)
(3),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4)回眸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
(5)斜阳草树,,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7),有暗香盈袖。(李清照《醉花阴》)
(8),到傍晚、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种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1)怒涛卷霜雪 (2)户盈罗绮 (3)遥想公瑾当年 (4)也无风雨也无晴 (5)寻常巷陌 (6)倩何人唤取 (7)东篱把酒傍晚后 (8)梧桐更兼细雨
二、阅读鉴赏(38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毕6~7题。(11分)
西 江 月[注]
苏 轼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 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6.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分析,不对旳两项是(5分)( )
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因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伤感、懊悔之情。
B.词人将自己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体现出词人念远怀人情思与但愿被人理解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解析:选AD A项,由于“凉”字有多重妙处,①指中秋时节天气凉;②诗人遭贬,感到悲凉;③人生命运起伏不定,变幻莫测,暗含世态炎凉。D项,虽然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手法,但是也有直接抒情,“愁”“凄然”等词语就是直接表露情感。
7.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对“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两句理解。 (6分)
答:
答案:这两句写中秋之夜词人门庭冷落,独自饮酒情形,以及天上云彩遮挡明月景象。词人因奸佞小人制造“乌台诗案”而险些被杀,后被流放黄州。在此,词人借酒贱客少常理言身贱而门庭冷落之事,借明月被云妨常景喻满怀抱负不肯流于世俗自己被奸邪小人所谤,因谗入狱而被贬之事。词人在“酒贱”与“客少”、“月明”与“云妨”矛盾中,抒发了对世道炎凉、小人当道而忠良被害愤懑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毕8~9题。(11分)
生查子 独游西岩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劝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
[注] ①淳熙八年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她闲居期间纪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样子。
8.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对旳两项是(5分)( )
A.上阕先是“我”对“青山”说,然后转换成“青山”对“我”说。
B.“岁晚太寒生”中“寒”既指自然界寒,也可理解为心灵寒。
C.下阕叙写明月从“来”到“去”,表白词人吟诵《离骚》,夜深未眠。
D.这首词情辞宛转,运用《离骚》典故,不露痕迹,可谓风格清新,赏心悦目。
E.在词人笔下,明月高洁而又善解人意,表白词人但愿和明月同样具有高洁情操。
解析:选DE D项,“运用《离骚》典故”错,词中虽然有“听读《离骚》去”,但只是客观论述,并没有运用与《离骚》有关典故。E项,“但愿和明月同样具有高洁情操”错,在词人笔下,明月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知音。
9.结合最后一句“听读《离骚》去”,分析本词体现了词人什么样情感。(6分)
答:
答案:《离骚》抒发了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郁愤不平之情。辛弃疾毕生渴望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斥和打击,不为朝廷所用,不得已闲居乡里,其满腔忧愤之气,借用屈原《离骚》,正好充足地体现了出来,从而使全词主题思想得到升华,词人有志难伸、怀才不遇、忧国忧民形象也跃然纸上。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毕10~11题。(8分)
浣 溪 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将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傍晚疏雨湿秋千。
[注] ①山枕:枕头。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
10.请分析“傍晚疏雨湿秋千”中“湿”字体现效果。(4分)
答:
答案:傍晚时分,疏疏落落细雨打湿了空挂着秋千,一“湿”字将暮春、傍晚、细雨连在一起,营造了一种空寂意境(或氛围),体现出词人感伤、凄清心境。
11.评者觉得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妙趣”,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这首词描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少女时代事物,并通过对暮春风光(如“江梅已过柳生绵”)和闺室景物(如“玉炉沉水袅残烟”)描绘,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姿态和惜春情感写得活灵活现。有“无我之境妙趣”。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毕12~13题。(8分)
满 江 红①
柳 永
暮雨初收,长川②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③?平生况有云泉约④。归去来,一曲仲宣吟,参军乐⑤。
[注] ①词人中进士后,被授予睦州团练推官,此词为赴任途中所作。②长川,即下阕词中桐江。③成底事:一事无成。④云泉约:指退隐山水之间商定。⑤仲宣:王粲,建安七子之一,有《参军行》五首。《乐府解题》曰:“《参军行》皆军旅苦辛之辞。”
12.这首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如何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答:
答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特色。词人先写了一系列静景:傍晚雨停,桐江波静,夜幕来临,舟船帆落;蓼草疏淡如烟,芦苇萧索。然后写了动景:江上渔船飞快地行进,闪烁着灯火回归村落,做到了动静结合。“飞短艇”“载”“归村落”,这些动景更加烘托出环境静寂。
13.这首词体现了词人如何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阕加以分析。(4分)
答:
答案:体现了词人厌倦仕途、渴望归隐之情。上阕通过写雨后秋夜疏淡、萧索之景烘托作者凄凉心情;渔人急于归家,反衬出作者漂泊孤单和凄苦,体现出作者渴望结束漂泊,怀乡思归心情。下阕写桐江雾浓波染,两岸峰峦如削,这样自然美景和“区区成底事”仕途形成了强烈对比,继而借王粲诗,体现出自己对游宦生活厌倦和向往自然归隐心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4.根据语境,仿照画波浪线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两个句子。(3分)
婉约派和豪放派是宋词两大流派。婉约词典雅工丽,委婉含蓄,缠绵悱恻,情感细腻;豪放词豪迈奔放,洒脱自然,气势恢宏,情感积极。如果说婉约词是南方小镇上姑娘,那么豪放词就是北方旷野上汉子;
答案:(示例一)如果说婉约词是蜿蜒小溪,那么豪放词就是奔腾大河;如果说婉约词是卧波画桥,那么豪放词就是入云高楼。
(示例二)如果说婉约词是缠绵流水,那么豪放词就是巍峨高山;如果说婉约词是池塘里荷花,那么豪放词就是山岩上松柏。
15.认真观测下面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标记“墨舞冬奥”,按规定回答背面问题。(5分)
请用简洁语言描述该标记构图要素及特点。规定不超过120字。
答:
解析:此标记重点在“冬”字上面,由于这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书法,又与滑道、冰雪运动形态结合在一起;此外要点明“2022”特点。此外,举办都市和五环也不要丢掉,这也是构图要素。
参照答案:标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书法“冬”字为主体,将抽象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结合,人书一体,天人合一;冬字下方两点兼而为数字2,生动自然。此外左边尚有申办都市,下面有五环。标记呈现了冬季运动活力与激情,更传递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独特魅力。
16.下面是某办公室内一段对话,请根据语境在“丙”处填上合适表情,并写出画线句子潜台词。(4分)
甲(用欣赏眼光看着乙):“某某,你每天着装搭配得多协调啊,让人看了很舒服。”
乙(谦虚地):“哪里哪里,只是随便穿穿,历来没想到要刻意搭配。”
丙( ):“她皮肤好,无论穿什么都好看。唉!”
潜台词:
答案:表情:羡慕地 潜台词:唉!我平时也注意搭配,但我皮肤不如她好,看不出效果啊。或:表情:既不屑又有点羡慕地 潜台词:她还不如我会搭配呢,只是她皮肤比我好而已。(答案可以多样,但必要符合语境。)
四、写作体现(50分)
17.阅读下面材料,按规定作文。
美国一家网站调查了1 000位成功人士。在这些人士中,99%记不清晰自己为什么成功;在成功之前,也没有一套完整走向成功筹划书。
随后网站又向公众征集1 000份最完美成功筹划书。评比出来成功筹划书可谓十分完美,不仅极具诱惑力(成为伟大科学家、作家、公司家及各类超级明星等),并且具可操作性。筹划书详尽地列出了为了成功每年、每月、每天直至每小时应当做事,还列出了启动资金和所需费用。经网站理解,这1 000人全是未成功人士:正在努力追求实现梦想但尚未成功。
上述材料给你如何启发和联想?你觉得一种人成功取决于什么?请联系社会、个人实际,写一篇文章。
规定:①写议论文或记叙文;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答案:略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