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建筑结构课设模板.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9832065 上传时间:2025-04-10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课设模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建筑结构课设模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辽宁工业大学 工程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37.8m×18m单向板楼盖设计 院( 系) : 管理学院 专业班级: 工程管理102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陈雨微 指导教师: 田傲霜 教师职称: 副教授 起止时间: .12.24 – .1.9 课程设计( 论文) 任务及评语 院( 系) : 管理学院 教研室: 结构 学 号 学生姓名 陈雨微 专业班级 工程102 课程设计( 论 文) 题 目 某轻工厂房楼盖 课程设计( 论文) 任务 1.结构平面布置: 确定柱网尺寸, 布置结构构件( 主梁、 次梁) 。 2.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及次梁的计算( 其内力计用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方法) 。 3.现浇钢筋混凝土主梁的计算( 其内力计算按弹性理论考虑) 。 4.绘制结构施工图:绘制施工图纸( A1图纸一张) (1)结构布置图 (2)板、 次梁、 主梁施工图( 板、 次梁、 主梁配筋图 钢筋表及图纸说明) 平时成绩 ( 10分) 设计计算书 ( 40分) 图纸成绩 ( 40分) 答辩成绩 ( 10分) 总成绩 评语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目录页 1. 楼盖的平面布置…………………………………………………………….1 2. 楼盖的基本设计材料……………………………………………………….1 3. 板的设计( 按塑性理论计算) …………………………………………….2 ① 确定板厚及次梁截面………………………………………..2 ② 板荷载计算 ………………………………………………….2 ③ 板的计算简图及弯矩计算…………………………………..3 4. 次梁设计( 按塑性理论计算) ……………………………………………..4 ① 计算简图的确定……………………………………………….4 ( 1.荷载 2.主梁截面尺寸选择 3.计算简图) ②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6 ③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7 5. 主梁计算( 按弹性理论计算) ……………………………………………..7 ① 计算简图的确定……………………………………………….8 ( 1.荷载 2.计算简图) ② 主梁弯矩计算和主梁剪力计算………………………………..9 ③ 截面承载力计算………………………………………………..9 ④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10 6. 主梁吊筋计算…………………………………………………………………….11 7.参考文献 1.设计资料: (1) 某厂房为多层内框架结构,现浇混凝土肋形楼盖. ⑵楼面做法: 从上至下: 15mm花岗岩面层, 28KN/; 30mm厚水泥砂浆结合层, 20KN/;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结构层25KN/; 20mm厚混合砂浆抹灰容重17KN/; (3)活荷载:标准植4KN/. (4) 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14.3N/mm2: =1.43N/mm2) 钢筋采用HRB335级(=300N/mm2)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的跨度为6m 、 次梁的跨度为5.4m。 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 板的跨度为2m 。 板厚: 按跨高比条件, 要求板厚 h≥l/40=, 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 要求h≥70mm , 取板厚h=80mm 。 次梁截面尺寸: 截面高度应满足: ( l/20~l/12) =5400/20~5400/12=270mm~450mm, 取h=450 mm 截面宽度: b=(1/3~1/2)h=150 mm~225mm,, 取b=200mm 主梁截面尺寸: 截面高度应满足: ( 1/14~1/18) l0=( 1/14~1/18) ×6000=429~750mm, 选h=600mm 截面宽度: b=( 1/2~1/3) h, 选b=250mm 主梁沿横向的钢筋布置 1.荷载的标准取值 15mm花岗岩面层, 28KN/; 30mm厚水泥砂浆结合层, 20KN/; 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结构层25KN/; 20mm厚混合砂浆抹灰容重17KN/ 2.板的设计 ⑴确定板厚及次梁的截面 ①板:h≥l/40=, 应小于民用建筑楼面最小厚度70 mm, 按构造取板厚h=80 mm。 ②次梁截面b×h: 次梁截面高按( l/20~l/12) =5400/20~5400/12=270mm~450mm, 取h=450 mm 截面宽按b=(1/3~1/2)h=150 mm~225mm,, 取b=200mm ⑵板荷载计算 楼面面层: 1.2×( 0.015×28+0.03×20) =1.22 KN/ 板自重: 1.2×0.08×25 =2.4 KN/ 底板抹灰: 0.02×17×1.2 =0.41 KN/ 恒荷载g:1.22+2.4+0.41 =4.03 KN/ 活荷载q: 1.3×4=5.2 KN/ = 9.23 KN/ =1.29 KN/ ⑶计算简图: 取板宽b=1000 mm作为计算单元( 实际9跨, 能够按5跨) ( 如图1) 中间跨: 边跨 : 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 ( 1.84-1.80) /1.80×100%=1.1%均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⑷弯矩及配筋计算 取板的截面有效高度h0=h-20=80-20=60 mm,并考虑②~⑤轴线间的弯矩折减, 如表1 板的配筋设计 (表1) 截面 1 B 2 C 弯矩系数α +1/11 -1/11 +1/16(+1/16×0.8) -1/14(-1/14×0.8) +1/11×9.23×1.822=2.78 -1/11×9.23×1.822=-2.78 +1/16(+1/16×0.8)×9.23×1.82=1.87(1.50) -1/14(-1/14×0.8) ×9.23×1.82=-2.14(-1.71) 0.056 0.056 0.037(0.029) 0.049(0.039) ( mm2) 171.6 171.6 171.6(171.6) 171.6(171.6) 选用钢筋 φ6@160 φ6@160 φ6@160 φ6@160 实际选用钢筋面积( mm2) 177 177 177 177 3.次梁设计 ⑴计算简图的确定 ①荷载 板传来的恒荷载: 4.03×2.=8.06 KN/ 次梁自重: 1.2×25×0.2×( 0.45-0.08) =2.22 KN/ 次梁粉刷: 1.2×17×0.02×( 0.45-0.08) ×2=0.3 KN/ 恒荷载: g=10.58 KN/ 活荷载: q=1.3×4×2=10.4 KN/ =22.98 KN/ =10.4/10.58=0.98﹤3 ②主梁截面尺寸选择 主梁截面高度h为( 1/14~1/18) l0=( 1/14~1/18) ×6000=429~750mm, 选h=600mm, 由b=( 1/2~1/3) h, 选b=250mm, 则主梁截面尺寸b×h=250mm×600mm ③计算简图 根据平面布置及主梁截面尺寸, 可得出次梁计算简图, 中间跨度的计算: =515mm 边跨的计算跨度: =5.28mm<1.025=5.28m, 边跨和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 ( 5.28+5.15) /5.15=2.5%, 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 如图2) ⑵内力及配筋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 翼缘计算宽度为: 取, ,故取 以此作为判断T型截面的依据 次梁支座截面按b×h=200×450d\的矩形计算, 并取h0=450-35=415mm 支座截面应满足ζ≤0.55( 如表2) 次梁正截面受承载力计算( 表2) 截面位置 1 B 2 C 弯矩系数 1/11 -1/11 +1/16 -1/14 58.24 -58.24 38.09 -43.53 截面类别及截面尺寸 一类T型 b×h=1717×450 矩形 b×h=200×450 一类T型 b×h=1717×450 矩形 b×h=200×450 0.014 0.126 0.009 0.093 ( mm2) 476 498 307 368 选用钢筋 2φ18 2φ18 2φ18 2φ18 实际钢筋截面面积 509 509 509 509 ⑶斜截面受承载力计算 a: 剪力设计值 剪力设计值计算表( 表3) 截面 A B左 B右 C 剪力系数α 0.45 0.6 0.55 0.55 0.45×22.98×5.155 =53.31 0.6×22.98×5.15 =71.00 0.55×22.98×5.15 =65.09 0.55×22.98×5.15 =65.09 b: 截面尺寸校核 hw/b=415/200<4 0.25fCbh0=0.25×14.3×200×415=296.7KN<V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C: 箍筋设计 箍筋设计表( 表4) 截面 A B左 B右 C V(KN) 53.31 71.00 65.09 65.09 ( N) 83083 83083 83083 83083 bh0(N) 118690 118690 118690 118690 箍筋只数, 直径 2φ6 2φ6 2φ6 2φ6 /S=0.24/ 56.6 56.6 56.6 56.6 S( mm) 350 350 350 350 根据计算结果, 画出次梁的配筋图, 中间支座负钢筋分别在/3处及/5+20d处截断 4.主梁设计( 按弹性理论计算) ⑴计算简图的确定 ①荷载 次梁传来的恒荷载: 10.58×5.4=57.132KN 主梁自重: 1.2×25×0.25×( 0.6-0.08) ×2=7.8KN 梁侧抹灰: 1.2×17×2×0.02×( 0.6-0.08) ×2=0.85KN 恒荷载G: 57.132+7.8+0.85=65.782KN 活荷载Q: 10.4×5.4=56.16KN G+Q=65.782+56.16=121.942KN 柱截面尺寸为 400mm×400mm 跨度计算: 边跨: 中间跨: 平均跨度: ( 计算支座弯矩用) 跨度差: ( 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计算简图: 主梁计算简图( 表5) 序号 荷载简图及弯矩图 边跨跨中 中间支座 中间跨跨中 ① 0.244/(0.244×65.78×6.022) =0.244/96.658 -0.267/(-0.267×65.78×6.011) =-0.267/-105.573 0.067/(0.067×65.78×6) =0.067/26.444 ② 0.289/0.289×56.16×6.022 =0.289/97.739 -0.133/-0.133× 56.16×6.011 =-0.133/-44.898 -0.133/ =-0.133/-44.898 ③ 1/3=14.966 -0.133/-44.898 0.200/0.200×56.16×6 =0.200/67.392 ④ 0.229/0.229×56.16×6.022 =0.229/77.447 -0.311(-0.089)/-0.311(-0.089)×56.16×6.011 =-0.311(-0.089)/-104.987(-30.045) 0.170/0.170×56.16×6 0.170/57.283 ①+② 194.40 -150.471 -18.454 ①+③ 111.624 -150.471 93.836 ①+④ 174.105 -210.56(-135.62) 83.727 主梁的剪力计算( 表6) 序号 荷载简图 及弯矩图 端支座 中间支座 中间支座 ① 0.733/0.733×65.782 =0.733/48.218 -1.267( -1.000) /-1.267 ( -1.000) ×65.782 =-1.267( -1.000) /-83.346( -65.782) 1.000( 1.267) /1.000( 1.267) 65.782 =1.000( 1.267) /65.782( 83.346) ② 0.866/0.866×56.16 =0.866/48.634 -1.134/-1.134×56.16 =-1.134/-63.685 0 ④ 0.689/0.689×56.16 =0.689/38.694 -1.311(-0.778)/-1.311×56.16 =-1.311(-0.778)/-73.626(-43.692) 1.222(0.089)/1.222(0.089)×56.16 =1.222(0.089)/68.627(4.998) ①+② 96.852 -147.031(-129.467) 65.782(83.346) ①+③ 86.912 -156.972(-109.474) 134.409(88.344) ⑵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故为一类T型截面 支座截面按T型截面计算, 取 表7 截面 边跨跨中 中间支座 中间跨跨中 M( KN*m) 194.40 186.17 93.836 -18.454 截面尺寸 194.40×106/14.3× ×5652 =0.0213 186.17×106/14.3×250×5102=0. 93.836×106/14.3× ×5652 =0.010 18.454×106/14.3×250×5652=0.016 0.022 0.226 0.010 0.016 14.3× ×565×0.022/300 =1185 14.3×250×510×0.226/300 =1374 14.3× ×565×0.01/300 =539 14.3×250×510×0.016/300 =108 买配钢筋 4φ20 4φ22 2φ20 2φ20 买配钢筋面积 1257 1521 628 628 ( 注: , , ) 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表8) 截面 支座 支座 支座 V(KN) 96.852 156.972 134.409 0.25×14.3×250×565 =504.969 0.25×14.3×250×510 =455.813 0.25×14.3×250×510 =127.628 0.7×1.43×250×565 =141.391>V 0.7×1.43×250×510 =127.628<V 0.7×1.43×250×510 =127.628<V 171.386>V 171.386>V 选用钢筋 2φ6 2φ6 2φ6 56.6 56.6 56.6 327 327 S( mm2) 350 350 350 注: ( , 即) G+Q=65.782+56.16=121.942 KN 则 故选用 2φ6 ( S=350) 5.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50001- ) .中国计划出版社,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房屋建筑制图标准( GB50104- ) .中国计划出版社, 1 3.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建筑结构制图标准( GB/T50105- ) 。建筑工业出版社, 4.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结构荷载规范( GB/T50009- ) (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混凝土设计规范( GB50010- )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1版, 6.李国胜编。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浙江大学编。建筑结构静力计算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混凝土结构设计教材 9.沈蒲生。建筑工程课程设计指南,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