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肉鸡饲养管理技术
一、 肉用仔鸡生产特点
1.早期生长速度快 肉用雏鸡出壳重约40g左右, 饲养56d体重可达2500g以上, 为出生重的60多倍。大群测试结果世界纪录56d体重可达2760g。
2.生产周期短、 周转快 肉用仔鸡8周龄可达到上市标准, 第一批鸡出栏后, 鸡舍经2周清扫、 消毒处理后又可进鸡, 一年可饲养5批以上。因此, 生产周期短, 资金周转快。
3.饲料转化率高 中国肉用仔鸡料肉比一般为2.2~2.3∶1, 饲养条件好的可达2.0~2.1∶1, 已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当前, 许多国家肉用仔鸡料肉比已经达到2.0∶1, 高者已达到1.72∶1。另外, 利用肉用仔鸡早期生长快的特点, 缩短其饲养期, 在7周龄上市, 可进一步提高饲料转化率。
4.适于高密度大群饲养 肉用仔鸡性情安静, 体质强健, 大群饲养很少出现打斗现象, 具有良好的群居习性, 不但生长快, 而且均匀整齐, 因此, 适于大群高密度饲养。
二、 肉用仔鸡营养需要特点、 饲喂方式及方法
(一)肉用仔鸡营养需要特点 肉用仔鸡对营养的要求严格, 保证供给肉用仔鸡高能量、 高蛋白、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丰富而平衡的全价饲料, 是使肉用仔鸡快速生长的遗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肉用仔鸡营养需要特点是: 生长前期蛋白质水平高、 能量稍低; 后期蛋白质水平稍低、 能量较高。因为肉用仔鸡早期器官组织发育需要大量优质的蛋白质, 生长后期脂肪沉积能力增强, 需要较高的能量。”快大型”的肉用仔鸡, 饲料中的能量水平在11.75~13.4MJ/kg范围内, 蛋白质23%~18%为宜。
肉用仔鸡的饲料配方要以营养标准为依据, 结合当地饲料资源情况而制定。设计饲料配方时不但要充分考虑满足营养需要, 而且也要考虑饲料成本, 以保证肉用仔鸡生产的经济效益。爱拔益加肉用仔鸡的饲养标准见表4-1和表4-2, 饲料配方参考表4-3。
二)饲喂方式及方法
1.实行自由采食 从第一日开始喂料起一直到出栏, 对肉用仔鸡应实施充分饲养, 应尽(可能诱使肉鸡多吃料, 实行自由采食。肉用仔鸡生产可分三个生长阶段进行分别饲喂, 0~21日龄为前期, 22~30日龄为中期, 31日龄至出栏为后期。
2.料型 喂养肉用仔鸡比较理想的料型是前期使用破碎料, 中、 后期使用颗粒料。采用破碎料和颗粒饲料有利于提高饲料转化率和快速增重, 减少疾病和饲料浪费。
4-1 爱拔益加肉用仔鸡营养标准
于2.25kg肉高表鸡营养推荐标准
育雏料
中期料
后期料
后期料II号
粗蛋白质( %)
代谢能( MJ/kg)
粗脂肪( %)
亚油酸( %)
抗氧化剂( mg/kg)
抗球虫剂
20.0
11.75
5.0~7.0
1.0
120
+
20.0
13.4
5.0~7.0
1.0
120
+
18.5
13.4
5.0~7.0
1.0
120
+
18.0
13.4
5.0~7.0
1.0
120
-
矿物质( %, 最低~最高)
钙
可用磷
盐
钠
钾
镁
氯
0.90~0.95
0.45~0.47
0.30~0.45
0.18~0.22
0.70~0.90
0.06
0.20~0.30
0.80~0.85
0.40~0.43
0.30~0.45
0.18~0.22
0.70~0.90
0.06
0.20~0.30
0.78~0.80
0.37~0.40
0.30~0.45
0.18~0.22
0.70~0.90
0.06
0.20~0.30
0.78~0.80
0.37~0.40
0.30~0.45
0.18~0.22
0.70~0.90
0.06
0.20~0.30
氨基酸( 最低%)
精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
蛋氨酸 + 胱氨酸
色氨酸
苏氨酸
1.15
1.00
0.40
0.78
0.20
0.68
1.20
1.01
0.44
0.82
0.19
0.76
0.96
0.94
0.38
0.77
0.18
0.70
0.95
0.90
0.36
0.72
0.17
0.68
微量元素( mg/kg)
锰
锌
铁
铜
碘
硒
100
75
100
8
0.45
0.30
100
75
100
8
0.45
0.30
100
75
100
8
0.45
0.30
75
60
75
6
0.45
0.30
维生素
维生素A (IU/kg)
维生素D3 (IU/kg)
维生素E (IU/kg)
维生素K3 (mg/kg)
硫胺素 (mg/kg)
核黄素 (mg/kg)
泛酸 (mg/kg)
烟酸 (mg/kg)
吡多酸 (mg/kg)
叶酸 (mg/kg)
胆碱 (mg/kg)
维生素B2(mg/kg)
生物素(mg/kg)
9000
3300
30.0
2.2
2.2
8.0
12.0
66.0
4.4
1.00
550
0.022
0.20
9000
3300
30.0
2.2
2.2
8.0
12.0
66.0
4.4
1.00
550
0.022
0.20
7500
2500
30.0
1.65
1.65
6.0
9.0
50.0
3.0
0.75
440
0.015
0.15
5000
20.0
1.0
1.0
5.0
7.5
30.0
2.0
0.5
300
0.012
0.10
3.饮水 雏鸡进舍前, 应将饮水器均匀地分布安置妥当, 以便于所有的雏鸡能及时饮到水。饮水器供水时, 每1000只鸡需要15个雏鸡饮水器, 3周龄后更换为4L的即可。使用长型水槽每只鸡应有2cm直线的饮水位置。采用乳头供水系统, 进雏前要使设备处于完好状态, 每个乳头可供10~15只鸡使用。饮水器应放置于喂料器与热源之间, 应距喂料器近些。肉鸡雏进舍休息1~2h后可饮水, 以后不可间断。初次饮水, 可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 经长途运输或高温条件下的雏鸡, 最好在饮水中加入5%~8%的白糖, 连续用3~5d。最初1周内最好饮用温开水, 水温基本与室温一致, 1周后可改饮凉水。一般情况下鸡的饮水量是采食量的1~2倍。当气温升高时, 饮水量增加。鸡的饮用水, 必须清洁新鲜。使用饮水器供水时, 每天至少清洗消毒一次。更换饮水设备时应逐渐进行。饮水设备边缘的高度以略高于鸡背为宜, 饮水器下面的垫料要经常更换。
4.喂料 雏鸡饮水2~3h后, 开始喂料, 最初几天内喂料设备最好使用雏鸡开食盘, 一般每100只鸡用一个, 也可选用塑料蛋托或有色塑料布。
雏鸡饲料营养要丰富、 全价, 且易于消化吸收, 饲料要新鲜, 颗粒大小适中, 易于啄食, 以满足肉鸡迅速生长的需要。开食料不可一次加的太多, 应均匀地少给勤添, 并注意雏鸡是否都能采食到饲料, 对尚未采食的雏鸡要诱导其吃料。开食后2~3d就应改用喂料器, 改喂配合饲料。用料桶时, 一般每30只鸡备一个, 2周龄前使用3~4kg的料桶, 2周龄后改用7~10kg的料桶, 更换喂料器时应采取逐渐过渡的方法。如使用自动喂料设备也应在2~3日龄时启动, 并保证每只鸡有5cm的采食位置, 随着日龄的增加, 采食位置应适当加宽, 基本原则是保证每只鸡均有采食位置为宜( 采用料槽喂料时也应使每只鸡有相同长度的采食位置) , 以利于肉用仔鸡生长均匀。
为刺激鸡采食和确保饲料质量, 应采用定量分次投料饲喂方法, 但每次喂料器中空料时间不应超过0.5h。饲喂时间是昼夜饲喂, 喂饲次数第1周每天8次, 第2周7次, 第3周开始每天5~6次。每天喂料量应参考种鸡场提供的耗料标准, 并结合实际饲养条件掌握。
表4-3 肉用仔鸡饲料配方( 参考)
饲料种类
饲料配合比( %)
前 期
中 期
后 期
玉米
豆粕
鱼粉
磷酸氢钙
石粉
食盐
预混料
61.70
28.00
7.00
1.50
0.50
0.30
1.00
68.20
5.30
3.00
1.70
0.45
0.35
1.00
70.80
22.70
3.00
1.70
0.45
0.35
1.00
营 养 水 平
代谢能MJ/kg
粗蛋白质( %)
钙( %)
总磷( %)
12.38
22.20
0.97
0.63
12.64
19.00
0.89
0.61
12.64
18.00
0.88
0.60
注: 预混料含有维生素、 微量元素、 氨基酸等。
表4-2 爱拔益加肉用仔鸡营养标准
低于2.25kg肉鸡营养推荐标准
育雏料
中期料
后期料/宰前料
粗蛋白质( %)
代谢能( MJ/kg)
粗脂肪( %)
亚油酸( %)
抗氧化剂( mg/kg)
抗球虫药
23.0
13.0
5.0~7.0
1.0
120
+
20.0
13.4
5.0~7.0
1.0
120
+
18.5
13.4
5.0~7.0
1.0
120
+
矿物质( %, 最低~最高)
钙
可利用磷
盐
钠
钾
镁
氯
0.90~0.95
0.45~0.47
0.30~0.45
0.18~0.22
0.70~0.90
0.06
0.20~0.30
0.80~0.90
0.40~0.45
0.30~0.45
0.18~0.22
0.70~0.90
0.06
0.20~0.30
0.80~0.85
0.40~0.43
0.30~0.45
0.18~0.22
0.70~0.90
0.06
0.20~0.30
氨基酸( 饲料中的最低百分含量)
精氨酸
赖氨酸
蛋氨酸
蛋氨酸 + 胱氨酸
色氨酸
苏氨酸
1.28
1.20
0.47
0.92
0.22
0.78
1.20
1.01
0.44
0.82
0.19
0.76
0.96
0.94
0.38
0.77
0.18
0.70
微量元素( mg/kg)
锰
锌
铁
铜
碘
硒
100
75
100
8
0.45
0.30
100
75
100
8
0.45
0.30
100
75
100
8
0.45
0.30
维生素
维生素A (IU/kg)
维生素D3 (IU/kg)
维生素E (IU/kg)
维生素K3 (mg/kg)
硫胺素 (mg/kg)
核黄素 (mg/kg)
泛酸(mg/kg)
烟酸 (mg/kg)
吡多酸 (mg/kg)
叶酸 (mg/kg)
胆碱 (mg/kg)
维生素B2(mg/kg)
生物素(mg/kg)
9000
3300
30.0
2.2
2.2
8.0
12.0
66.0
4.4
1.00
550
0.022
0.20
9000
3300
30.0
2.2
2.2
8.0
12.0
66.0
4.4
1.00
550
0.022
0.20
7500
2500
30.0
1.65
1.65
6.0
9.0
50.0
3.0
0.75
440
0.015
0.15
三、 肉用仔鸡生长适宜的环境条件
1.温度 肉用仔鸡所需的环境温度比同龄蛋用雏鸡高1℃左右, 供温标准可掌握在第1~2d35~33℃, 以后每天降低0.5℃左右, 一般以每周递减3℃的降温速度比较合适。降温速度过快, 雏鸡不易适应; 太慢对羽毛生长不利。从第5周起, 环境温度应保持在20~24℃, 这对增重速度和饲料转化率都极为有利, 这是肉用仔鸡对温度要求的一大特点。有试验证明, 温度每增加或降低1℃, 8周龄体重约减少20g/只; 8周龄总采食量减少或增加50g/只, 这说明肉用仔鸡整个饲养期内都要特别注意温度的控制。
2.湿度 湿度对雏鸡的健康和生长影响也较大。高湿低温, 雏鸡很容易受凉感冒, 病原微生物易生长繁殖, 且诱发球虫病。湿度过低, 则雏鸡体内水分随着呼吸而大量散发, 影响雏鸡体内卵黄的吸收, 反过来导致饮水增加, 易发生拉稀, 导致脚趾干瘪无光泽。故第1周相对湿度应为70%~75%, 第2周为65%, 3周以后保持在55%~60%即可, 以舍内干燥为好。
育雏的头几天, 由于室内温度较高, 室内相对湿度往往偏低, 因此应注意室内水分的补充, 可采取在墙壁、 地面喷水等措施来增加湿度。10日龄后, 由于雏鸡呼吸量和排粪量增加, 室内湿度增大, 因此喂水时注意不要让水溢出, 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 勤换垫料, 使室内湿度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
3.通风 肉用仔鸡生长快, 代谢旺盛, 饲养密度大, 易造成舍内空气污浊, 对鸡的健康生长十分不利, 如易造成缺氧并导致腹水症发生等。因此既要保证舍内的适宜温度又要考虑空气新鲜, 鸡舍通风换气是一项重要管理措施。
4.光照 光照的目的是延长采食时间, 促进生长, 但光照强度不可太强。一般1日龄23h光照, 1h黑暗, 或者夜间在喂料和加水时给光照1~2h, 然后黑暗2~4h, 采用照明和黑暗交替进行的方式。另一种光照程序是: 3日龄前24h光照, 4~5日龄12h光照, 以后每周增加4h光照, 4周龄后为23h光照, 1h黑暗至出栏。
光照强度掌握的原则是由强到弱, 1~2周龄期间由20Lx到10Lx, 第三周龄开始可降至5Lx到出栏。灯具安装要均匀, 以灯距不超过3m, 灯的高度距地面2m为宜。
5.密度 密度对雏鸡的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密度过大, 鸡的活动受限, 造成空气污浊, 湿度增加, 鸡群的整齐度差, 易发病和发生啄癖; 而密度小又很不经济。适宜的密度必须根据饲养方式、 鸡舍条件、 饲养管理水平等确定, 随着雏鸡的日益长大, 每只鸡所占的面积也要相应增加。地面垫料平养方式密度可参考表4-4。网上平养和立体笼养时的密度可比地面垫料平养高出30%~100%, 在鸡舍设施条件许可时尽量降低饲养密度, 这有利于采食、 饮水和肉鸡发育, 提高增重的一致性。开放式鸡舍自然通风, 按体重计算, 鸡群密度不应超过20~22kg/m2, 环境控制鸡舍可增至30~33kg/m2。不同体重的肉用仔鸡出栏时饲养密度可参考表4-5。
表4-4 不同日龄肉用仔鸡的饲养密度( 地面垫料平养)
日 龄
饲养密度( 只/m2)
备 注
1~7
8~14
15~28
20~42
43~56
40
30
25
16~17
10~12
每周应将鸡群疏散一次
表4-5 不同体重肉用仔鸡饲养密度( 网上平养)
体重( kg)
开放式鸡舍
环境控制鸡舍
只/ m2
kg/m2
只/ m2
kg/m2
1.5
2.0
2.5
3.0
3.5
15
11
9
7
6
22.5
22.0
22.5
21.0
21.0
22
17
14
11
9
33.0
34.0
35.0
33.0
31.5
提高肉用仔鸡生产效益的措施
经过本技能的学习, 使学生理解肉用仔鸡公母分群饲养的意义; 了解肉用仔鸡生长发育规律以及饲料利用率的特点; 掌握肉用仔鸡最佳生长期的控制方法和提高肉用仔鸡生产效益的主要措施。
一、 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
”全进全出”是指同一栋鸡舍或全场在同一时间饲养同一日龄的肉鸡雏, 而且又在同一时间出售屠宰, 然后使鸡舍空舍7~14d。”全进全出”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空舍期间, 彻底清扫鸡舍, 并对鸡舍及全部养鸡设备进行彻底的消毒处理, 以杜绝各种疾病的循环传播, 使每批鸡都有一个”清洁的开端”, 能充分利用鸡舍及设备, 提高资金周转和劳动生产率。一般每批鸡饲养50~60d出栏, 中间休整7~14d; 无论平养, 还是笼养, 肉用仔鸡都应采用”全进全出”制生产方式。
二、 公母分群饲养
(一)公母鸡分群饲养的依据 由于公母鸡的生理特点有所不同, 它们对生活环境、 营养条件的要求和反应也不一样,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生长速度不同 公鸡生长速度快, 母鸡生长缓慢。1日龄时公鸡日增重比母鸡高1%, 生长到4周龄时, 母鸡体重是公鸡的80%~90%, 8周龄时为70%~80%, 这说明随日龄增加, 公母鸡的体重差别越来越大。实践证明, 公鸡的饲养期比母鸡的饲养期可缩短3~5d。
2.对营养的要求不同 公鸡对蛋白质含量高的饲粮反应比母鸡好, 2周龄前差异不大, 3周后差异加大。如果后期饲粮蛋白质含量比前期减少2%~4%, 则母鸡可较公鸡长得快( 而且不会对其生产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 公鸡则反而有可能降低饲料转化率, 这表明母鸡对蛋白质的要求比公鸡低; 母鸡沉积脂肪能力较公鸡强; 公鸡对饲粮能量要求较高; 公鸡对钙、 磷的需求量要比同龄母鸡高; 对维生素A、 E和B族的需要量也是公鸡比母鸡高。
3.对环境条件要求有差异 公鸡对温度变化较母鸡敏感。前期公鸡要求温度高, 而后期则低。公鸡前期羽毛生长慢, 一般较母鸡要求的温度相比差1~2℃。公鸡体重大, 易患胸、 腿疾病, 饲养密度要相对小些。公鸡地面平养对垫料要求较高, 垫料应厚而松软。
(二)公母分群饲养的技术与管理措施
1.分期出栏 一般肉用鸡7周龄以后, 母鸡增重速度相对下降, 饲料消耗急剧增加, 此时如果已达到上市体重, 即可提前出栏。而公鸡9周龄以后生长速度才降低, 与此同时饲料消耗也增加, 故能够饲养到9~10周龄出栏。
2.按公母鸡生理需求调整饲粮营养水平 公鸡能更有效地利用高蛋白饲粮。喂高蛋白饲粮能够加快公鸡的生长速度, 公鸡前期饲粮蛋白质水平可提高到25%。母鸡对高蛋白饲料利用率较低, 而且对多余的蛋白质在体内转化为脂肪沉积, 既不经济, 又影响胴体品质, 可将饲料粗蛋白质调整为18%~19%。在饲料中添加人工合成的赖氨酸后, 公鸡反应迅速, 生长率及饲料效率明显提高, 而母鸡对此反应却很小。公母鸡分群饲养营养标准参见表4-6。
表4-6 爱拔益加肉用仔鸡公母分饲饲养标准
育雏料
( 0~21日龄)
中期料
( 22~37日龄)
后期/宰前料
( 38日龄至出场)
公
母
公
母
公
母
粗蛋白质( %)
代谢能( MJ/g)
钙 ( %)
可利用磷( %)
赖氨酸 ( %)
含硫氨基酸( %)
23.0
12.98
0.90~0.95
0.45`0.47
1.25
0.96
23.0
12.98
0.90~0.95
0.45~0.47
1.25
0.96
21.0
13.40
0.85~0.88
0.42~0.44
1.10
0.85
19.0
13.40
0.85~0.88
0.42~0.44
0.95
0.75
19.0
13.40
0.80~0.85
0.40~0.42
1.00
0.76
17.5
13.4
0.80~0.85
0.40~0.42
0.90
0.70
3.根据公母鸡的不同特点提供相适应的环境条件 公鸡前期的温度要求较母鸡高2℃, 待全身生长出大部分羽毛时, 可把温差调整到相差1℃, 而后期由于公鸡比母鸡怕热, 故室温以低些为宜(比正常温度低1~2℃)。约4周龄开始公鸡的温度要适当下降快些, 以促进其生长。要加强对垫料的管理, 使垫料保持松软、 干燥和适宜的厚度。
三、 采用颗粒饲料
颗粒饲料的优点是适口性好, 营养全价, 易于消化吸收, 比例稳定, 经包装、 运输、 喂饲等工序不会发生质的分离和营养不均的现象, 饲料浪费少, 同时在加工成颗粒饲料的过程中还起到了消毒作用, 颗粒料的体积小比重大, 可促使肉鸡多吃料。因此, 使用颗粒饲料可提高消化率2%, 增重提高3%~4%, 且对减少疾病和节省饲料有重要意义。
四、 注意早期饲养
肉用仔鸡1周体重可达150g以上, 而且以器官组织机能发育为主, 这对以后的生长发育和体重增加有重要作用。如果前期营养不良, 导致生长缓慢, 后期虽然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但最终不如前期生长发育快的肉用仔鸡效果好。有研究表明, 前期使用营养平衡的含粗蛋白质23%的全价饲料同含粗蛋白质21%的全价饲料相比, 肉仔鸡在8周龄时的体重高出3%, 虽然所使用的饲料成本比较高一些, 但生长速度快, 饲料效率高, 其单位增重成本相对较低, 同时也缩短了饲养周期。因此, 饲养肉用仔鸡, 注意早期饲养是重要的技术关键之一。
五、 适时出栏
饲养肉用仔鸡适时出栏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而效益的高低除了受鸡的遗传特性、 饲料质量、 生长速度、 环境因素、 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外, 还受饲料成本和肉鸡市场价格所左右。因此, 在抓好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工作外, 还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包括饲料信息和肉鸡市场信息, 安排最适宜的出栏时间。
另外, 仔鸡出栏前最佳停料时间、 装车运输以及等候屠宰等环节上也要特别注意。准备出栏的肉鸡, 要在出栏前6~8h停料, 防止屠宰时消化器官残留物过多, 使产品受到污染。抓鸡时间最好安排在清晨或傍晚。如是无窗鸡舍, 也可利用光来引导鸡走到笼车里, 这种引导捕捉可大大减少商品肉鸡在捕捉与装运过程中的损伤率。抓鸡时, 不应抓鸡的翅膀, 应抓脚, 要轻拿轻放不得抛鸡入笼, 以免骨折成为次品, 鸡笼最好使用塑料笼。夏季要防止烈日曝晒, 已装笼和已运到屠宰场等候屠宰的肉用仔鸡要注意通风、 防暑。寒冷季节运鸡应考虑适当的保暖措施。笼子、 用具等回场后须经消毒处理后才能再次使用, 以免带进病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