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册文言文知识归纳
《过秦论》
通假字:
孝公既没
合从缔交
而倔起阡陌之中
嬴粮而景从
词类活用:
据殽函之固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内立法度
外连衡而斗诸侯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惊,会盟而谋弱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追亡逐北
履至尊而制六合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然陈涉瓮牖(yǒu)绳枢之子
甿(méng)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重点实虚词:
务耕织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以致天下之士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秦人开关延敌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南取百越之地,觉得桂林、象郡
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却匈奴七百余里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隳名城,杀豪杰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始皇之心,自觉得关中之固
才干不及中人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
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
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xié)大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一词多义:
固
据殽函之固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举
包举宇内
西举巴、蜀
因
蒙故业,因遗策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爱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制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履至尊而制六合
兵
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瘳、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古今义: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古义:
今义:
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古义:
今义:
才干不及中人
古义:
今义:
特殊句式: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仁义不施
筑觉得金人十二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而迁徙之徒也
觉得桂林,象郡
委命下吏
关中之固
肴函之固自若也
《师说》
通假字
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或师焉,或不焉 ()
一词多义:
乎
生乎吾前 ()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 ()
师
吾从而师之 ()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词类活用: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
古今异义:
今之众人
古义:
今义:
重点实虚词: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特殊句式: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而耻学于师。 ()
不拘于时 ()
师者,因此传道受业解惑也()
圣人之所觉得圣()
其皆出于此乎()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难译句: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于吾乎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寡人之于国也》
(一)通假字
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二)词类活用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直不百步身,是亦走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检。()
王无罪矣()
(三)固定句式
1.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2. “直不百步耳”
3. “是亦走也”
4. “是何异于刺人而东之,曰‘非我也,兵也’?”
(四)古今异义:
①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义, ;今义, )
②弃甲曳兵而走(古义, ;今义, )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是亦走也
非我也,岁也。
2.倒装句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树之[以桑]()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3.省略句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六、文言实词
胜
沛公不胜桮杓()
谷不可胜食也()
二败而三胜()
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予观夫巴陵胜状()
亦遂增胜()
日出江花红胜火()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驴不胜怒,蹄之()
树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独树一帜()
鸟宿池边树()
数
数之曰()
众数虽多()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扶苏以数谏故()
数罟不入污池()
发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使人发书至赵王()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其士文之悲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然后扣树三发()
野芳发而幽香()
直
中通外直()
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可惊天地,泣鬼神()
直不百步耳()
兵
弃甲曳兵而走():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可汗大点兵()
兵连祸结()
《劝学》
一、 通假字: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 ()
4、輮觉得轮,其曲中规 ()
二、词类活用
1、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2、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
3、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4、 輮觉得轮,其曲中规;()
5、 故木受绳则直()
6、 金就砺则利()
7、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8、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9、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三、特殊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四、固定句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五、古今异义
故木受绳则直(古: 。今: 。词义扩大)
金就砺则利(古: 。今: 。词义缩小)
蟹六跪而二螯(古: 。今: 。词义转移)
蚓无爪下之利(古: 。今: 。感情色彩变化)
博学(古: 。今: )
六、成语:
1、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2、锲而不舍
七、文言实词
假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3假令仆伏法受诛()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绝
1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
2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佛印绝类弥勒()
5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6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7绝代:1. 2.
8绝伦:
9不如早与之绝()
10抢呼欲绝()
11觉得妙绝()
12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强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蚓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乃自强步,日二三里()
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急也,而闻者彰()
博闻强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
博闻强志 ()
初闻涕泪满衣裳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 ()
以勇气闻于诸侯 ()
声闻邻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