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以阳光之心 育阳光之人
第 八单 元 教 学 预 案 主备人:吴玉珍
单 元
教学内容
本单元围绕“问号”这个主题编排了《棉花姑娘》《咕咚》《小壁虎借尾巴》3 篇课文,其中《棉花姑娘》《小壁虎借尾巴》是童话故事,《咕咚》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融科学知识和生活常识于故事情节中,既有教育性,又富有童趣。《棉花姑娘》告诉学生不同的动物能消灭不同的害虫;《咕咚》以木瓜掉湖中的声音引起小动物们惊慌逃窜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懂得遇事要学会思考,不盲目跟从;《小壁虎借尾巴》则让学生知道动物尾巴有不同作用,壁虎尾巴有再生功能。
单 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借助图画阅读课文。这是继一年级上册《小蜗牛》这篇课文阅读以后,又一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连环画课文的阅读。教学时要在一上借助图画猜字、认字、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和阅读能力。《咕咚》一课的教学要巩固、运用《小蜗牛》的学习方法开展识字、阅读,并运用形声字特点、联系上下文猜字、认字;《小壁虎借尾巴》要在此基础上能借助偏旁表义的特点了解字义,并通过交流“是怎么猜出来的”提炼猜读的几种方法。两篇课文都可以根据图文一一对应的特点理解内容,有能力的学生还可以借助图画复述课文或进行角色表演。这样,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
读出祈使句的语气,读好多个角色之间的对话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重点。
单 元
学情分析
变“教学”为“学教”。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学后教”不仅是一种时间顺序的调整,“以学定教”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变,两者都表明了学生在新课程教学中的根本地位。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先去理解课文,当学生的“学”遇到阻碍时,教师再适时点拨、适时引导。
班级
学情分析
训练层层递进,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借助图画阅读”的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各种方法、各种途径先去理解课文,当学生的“学”遇到阻碍时,教师再适时点拨、适时引导。
朗读能力有了提高,学生喜欢上了阅读。知道与小伙伴共同学习了。
“双向细目”导学设计
学习内容:19、棉花姑娘
学习水平
评 价 方 法
类
别
序
号
学习目标: 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益虫。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鉴赏
应
用
行为方式
测试题型
生
字
1
会写:会写“只、星”等6个字。
√
√
√
会认的字,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自学记忆字形。
听写、认读、注
2
会读: “姑娘”等7个生字
√
√
词
语
3
读写:认字和写字,朗读和背诵课文
√
√
4
理解:,理解词语并朗读体会。
√
√
句子
5
理解词语和句子并朗读体会。“
√
√
√
√
读通读顺课文中的句子
读句子读好节奏
段落
6
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插图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
√
√
√
√
背诵积累
篇章
7
读懂课文词语的意思。
√
√
√
√
朗读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扩展
练习
8
鼓励学生课外识字。
√
课 题
19、棉花姑娘
教学目标
1、认识“姑娘”等7个生字,会写“只、星”等6个字。
2、有感情得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
3、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益的鸟类和益虫。
重难点
本课教学重点在引导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常识,让学生有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制文中的任何一种动物头饰。
导 学 流 程 设 计 ( 2 课 时)
个 人 备 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看是谁呀?(出示图片、课题卡片)你瞧,棉花姑娘长得多漂亮啊!谁来夸一夸她?二、激趣学文,整体感知。
1、多好看的棉花姑娘啊!可是,有一天她却变成了这个样子(出示幻灯片:生了蚜虫的棉花),你们想对棉花姑娘说什么?
2、小朋友们多关心棉花姑娘啊,她到底是生了什么病?有没有治好呢?赶快打开书137页,听老师来讲讲这个故事。(师范读课文)
3、交流。(指名多个说,大概了解课文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三、读通课文,识记生字
1、想要讲好这个故事,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谁来说说,读书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刚才你们读得可真认真,那么有没有碰到难读的句子呢?
3、课文中还有许多重复出现的句子,你们会读了吗?
四、巩固生字。
今天我们要认识的生字中有两个特别那,谁有好办法帮帮大家?(啄、斑)
五、写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初读课文。
1、师范读。要求:听清字音,想想刚才自已提出的问题。
2、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尽量把课文读通顺。
3、反馈:
⑴问题一:棉花姑娘得的是什么病?
⑵问题二:棉花姑娘的病好了吗?
⑶问题三:是谁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
⑷朗读2-4小节。
三、学习生字词:
1、出示词语:(带音节)指名读一读。
姑娘 蚜虫 盼望 治病 啄木鸟 斑点
2、读单个字,并说说在哪儿见过或有什么好方法记住。
3、读句子:
四、总结。
猜谜导入:“说它是花不是花,冷天人人需要它。白白胖胖真可爱,一堆一堆白花花。”(棉花)
棉花姑娘身上长满了蚜虫,她觉得怎么样?这时她会怎么想呢?
学习提示:
请同学们互读课文,读准字音,如果小伙伴有读得不好的地方,请你帮帮他;如果小伙伴读的好,请你夸夸他。
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根据课文内容练一练
燕子 捉田里的害虫
啄木鸟 捉空中的害虫
青蛙捉 树干里的害虫
七星瓢虫 捉棉花叶子上的蚜虫
板书设计:
19、棉花姑娘
燕子 空中飞
啄木鸟 捉树干里害虫
青蛙 稻田里
七星瓢虫 叶子上
一课一得:
在老师的范读指导下,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字的能力提高了,读书的兴趣浓了。
学习内容:20、咕咚
学习水平
评 价 方 法
类别
序号
学习目标: 能借助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知道遇事要弄清事实真相,先问为什么,不要盲目地跟着别人跑的道理。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鉴赏
应
用
行为方式
测试题型
生
字
1
会写:“看、着、兔、伙、松、玩、眼”7个生字。学习“羊字头”和“足字旁”2个新偏
√
会认的字,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自学记忆字形。
听写、认读、注音
2
会认:“咕、咚、突、传、腿、耍、慌、狮、阴、吵、追、转”12个生字;
句子
3
√
√
读课文理解内容,
段落
4
√
√
篇
章
5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
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整体感知
填空
导学
策略
6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逐步达到感情朗读的水平;识字、写字练习。
√
√
你姓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评读
7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想或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扩展
练习
8
√
√
交流体会
课 题
20、咕咚
教学目标
1.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2.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读懂课文,并能悟出寓意。
2.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导 学 流 程 设 计 ( 2 课时)
个人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课文,凭借汉语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内容,懂得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设疑。
二、指导朗读课文,可按整体——部分——整体三步来指导。
(一)从整体指导读课文。
让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一遍课文,标出自然段。
(二)分段指导读课文。可带着课后问题读,读后再回答。
1.指名读第1~2段。木瓜从树上掉进湖里还没有沉到湖底,溅起的水花还没有落下来,兔子已经撒腿跑了。它很害怕,一边跑还一边喊:“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2.指名读3~4段。小猴子为什么也跟着跑?他还说了什么?(课后第2题)
3.指名读第5段。
4.指导朗读6~7段。
(三)让学生读全篇课文,并回答问题。
1.大家齐读一遍课文。
2.师问: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
(教师把一块石头扔进事先准备好的水桶中)听,这是什么声音?(咕咚、咕咚)对,就是这个声音曾经吓跑过好多动物呢!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和老师一起去森林王国看看吧。
课文中共有几个小动物?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一、复述故事。
1.学生分小组试讲故事。
2.小组推选代表上讲台讲故事。
二、表演故事。
以八个同学为一组,戴好“木瓜”和“兔子”等七种动物的头饰,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
三、辅导学生自学自读课本第19课《小牛站起来》。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指名朗读,老师纠正读音。
(2)读了这篇课文,想想课文告诉了我们一件什么事情?(小牛没有听乌龟的劝告,不怕摔跤,终于学会站起来了的事。)
2.对照插图,找出与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1)指名说说每幅图讲了什么内容?
参考图意:
①小牛学站起来,几次摔跤,乌龟劝它别学了,小牛没有听从。
②不怕摔跤的小牛不仅站起来了,而且还在练习走路呢!
(2)根据图意找出相应的自然段。(1—4自然段;5—7自然段)
3.指名读课后问题,思考回答:
(1)小牛是怎样站起来的?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想一想:为什么大伙都笑了?
板书设计: 20、咕咚来了
木瓜
?
害怕、逃跑 笑了
教学反思:
阅读文本后知道了本课讲述的道理。有几个孩子说得很好。
学习内容:21、小壁虎借尾巴
学习水平
评 价 方 法
类
别
序
号
学习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七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识记
理解
分析
综合
鉴赏
应
用
行为方式
测试题型
生
字
1
会写:“捉、爬、您、房”等生字
√
会认的字,可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通过自学记忆字形。
听写、认读、注音
2
会认:“墙、壁、蚊”等12个生字
句子
3
小鱼摇着尾、老牛甩着尾巴、燕子摆着尾巴
√
√
学生先读课文,理解内容,再练习说
积累句子
段
落
4
抓住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
弄清每句话的意思,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熟读成诵
篇
章
5
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
指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获得对本文的体验和感受。体会作者将课文写得形象生动。
填空
导学
策略
6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
品读重点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讨论交流自己的体验感受是从课文中哪些语句获得的。
感情地朗读、评读
7
读懂故事内容,说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课 题
21、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目标
1、会认“壁、虎”等9个字,会写“和、姐”等6个字。
2、运用猜读等方法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作用。
重难点
读好对话的不同语气,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教学准备
1、课件、生字卡片、动物头饰。2、学生搜集有关动物尾巴的资料。
导 学 流 程 设 计 ( 2 课时)
个人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正确认读本课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七个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一、导言激趣,交代任务。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用笔标上序号。
2、指名读全文,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三、逐段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朗读。
1、学习第1、2自然段。(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想想:小壁虎为什么要去借尾巴?
(2)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发生了什么事?蛇咬住了他的尾巴,他是怎么做的?
(3)指导朗读。要用很难过,很不好意思的语气来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看看书上的第二幅图,想想黑板上的问题 (2)他看见谁在做什么?他是怎么说的,小鱼是怎么回答的?(贴小鱼图)指导朗读。
3.总结学法。第3自然段我们是按照这样的方法学习的:先读读课文,再看看图,想想黑板的问题,边想边画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方法自学第4、5自然段。
4.学习第6、7自然段。(指名读第6、7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分角色朗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从中你学到了什么?
二、读字读词
1、读下面词语,给带点的字注意。
咬住、蚊子、挣断、甩着、游水、高兴、壁虎、爬到、墙角、
伯伯、阿姨、转身
2.读要学会的6个生字。
3.指导学生识字形:“虎”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部首是虎字头。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三、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第2题和《课堂练习》第3题。
2.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中的第4题。
(1)先读句子,找出要用的词语。
(2)比较三组词语不同点,想为什么各有不同,与它们所在的地方有什么关系。
(3)“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先想这地方,再写句子。
四、指导学生阅读《课外阅读》中44课《小壁虎》。
猜谜:身体扁平,四肢短,模样丑陋本领大。脚有吸盘墙上爬,专吃蚊子人人夸。(壁虎)
理解“挣”(用力摆脱),做做动作。
读出小壁虎伤心难过的情绪。
小壁虎向谁借尾巴?
(小鱼 、老牛、燕子)
“壁、墙”部首都是“土”
板书设计: 小壁虎借尾巴
挣断尾巴 逃走
小鱼 摇着 拨水
老黄牛 甩着 赶蝇子
燕子 摆着 掌握方向
长出新尾巴 再生能力
一课一得:学生读书后,能快速找到描写动物尾巴作用的句子,回家还收集了其它动物尾巴的作用。
课 题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卫、巾、擦、刷、皂、澡、梳、盆”等字。
2.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3.理解“高兴、生气、害怕、难过”的意思,会用它们说话、写话。
4.和大人一起朗读故事,明白主要描述的是什么内容,启发学生凡事要善于动脑筋,注意事物的变化,这样做才能符合实际,把事情做好,达到预期目的。
5.感受中国语言的趣味和魅力,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识字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准确识记生字。在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导 学 流 程 设 计 ( 两 课 时)
个 人 备 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看图读词语的过程中,准确识记生字。2.看图识字的过程中,发现生字部首与其意思的联系,初步树立归类识字的意识。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识字加油站
1.导言:同学们,看看我们的好朋友谁来了?
2.课件依次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词语:卫生间、毛巾、牙刷、香皂、梳子、脸盆。
3.引导学生利用字卡,同桌之间自由交流识字。
4.以小组为单位,开火车认读生字。
引导学生说出五种物品的用处,并一一课件出示:毛巾——擦手、牙刷——刷牙、香皂——洗澡、梳子——梳头、脸盆——洗脸。
7.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生字:“擦”和“澡”。
8.指导学生男女生读、小组读、齐读词语。
二、认真观察,我的发现
1、齐读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有什么共同点。
课件出示“反犬旁”、“鸟字旁”、“虫字旁”。
2、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
一、情感体验,字词句运用
1、同学们,观察他们的表情,你想到了哪个词语?
2、引导学生观察其他队伍是什么表情。
3、课件出示狮子生气的面孔,引导学生体会什么是生气,看见过谁在什么情况下生气。
4.课件出示蝴蝶受惊的画面,引导学生用一个词描述蝴蝶,了解体会什么是害怕,并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害怕。
5.指导学生用这四个词语各写一句话,语句通顺、内容完整、书写工整。
二、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1、播放古诗《画鸡》的多媒体课件,会读的同学可以跟着视频一起诵读。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要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3、同桌交流学习情况互相纠正字音,反复练读。
4、教师范读,学生模仿老师的节奏和语调练习诵读。
5、课件播放《画鸡》的公鸡插图,学生一边观察公鸡的样子,一边用自己的语言说诗意。
三、共同阅读,感悟道理
1.导言:同学们请看,天空中飞来了三只美丽的什么动物?(课件出示:三只白鹤)这三只白鹤想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呢,就让我们和喜羊羊一起来听一听吧。(课件配图播放故事。)
2.学生初步了解内容。教师出示字卡,指导学生学习发音易错的生字。
3.指导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哪只白鹤找到鱼了呢?另外两只白鹤为什么找不到鱼?通过这个小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5.讨论交流:如果今后你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联系生活实际,选用几个词语说几句话。
谁一说你积累的哪些字也有这些特点。
作者简介:唐寅(1470~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吴县 (今属江苏)人。明代书画家、诗文家。其诗文别具一格,敢于突破限制,大胆表达真情实感。为“吴中四才子”之一。
13
用心做事 用情做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