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18春奥鹏东大17秋学期《传热学》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 100 测试时间: --
单选题
、 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 共 100 分。)
1. 传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
A. 理论分析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
B. 辩证分析方法、 归纳分析方法、 数值计算方法
C. 理论分析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和辩证分析方法
D. 数值计算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
满分: 4 分
2. 下面哪个传热过程不适用连续介质假设?
A. 热处理炉内对工件加热
B. 锅炉中对水加热
C. 高真空冷冻干燥蔬菜
D. 汽车涂装时在烘房内烘烤干燥
满分: 4 分
3. 由于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称为热辐射。热辐射的电磁波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 ) 时激发出来的。
A. 热运动状态改变
B. 经过电磁振荡电路
C. 发生电容电感效应
D. 遭受其它粒子轰击
满分: 4 分
4. 导热问题( 导热数学模型) 的三类边界条件分别是( ) 。
A. 速度边界条件、 流量边界条件和温度边界条件;
B. 温度边界条件、 热流量边界条件和对流边界条件;
C. 克希霍夫边界条件、 基尔霍夫边界条件和霍金边界条件;
D. 导热边界条件、 辐射边界条件和对流边界条件。
满分: 4 分
5. 工程材料在使用时表现出来的导热系数还常常与材料内部结构有关, 是一种综合导热系数, 不再单纯是( ) 。
A. 物性参数
B. 过程参数
C. 几何参数
D. 边界条件
满分: 4 分
6. 在( ) 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是当前获得表面传热系数关系式的主要途径, 也是本科生传热学课程教学中对流换热部分的重点。
A. 牛顿理论
B. 对流换热分析理论
C. 纳维-斯托克司理论
D. 相似理论
满分: 4 分
7. 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凝结表面时, 凝结液在壁面许多点上以一颗颗小液珠的形式依附于壁面, 称为( ) 。
A. 膜状凝结
B. 不润湿凝结
C. 表面凝结
D. 珠状凝结
满分: 4 分
8. 当r =1时, a =t =0, 称为( 绝对) ( ) 。
A. 灰体
B. 白体或镜体
C. 黑体
D. 透明体
满分: 4 分
9. 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的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称为( ) , 以J表示。包括自身辐射和反射辐射。
A. 自身辐射
B. 有效辐射
C. 投入辐射
D. 反射辐射
满分: 4 分
10. 普朗特特征数是运动粘度和热扩散率的比值, 它表示了动量扩散厚度与热量扩散厚度之比, 或者说是( ) 厚度之比, 是一个无量纲物性参数。
A. 层流层与湍流层
B. 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
C. 无滑移层与边界层
D. 层流层与对流层
满分: 4 分
11. 无滑移条件是指( ) 。
A. 由于流体粘滞力的作用, 使管子中部的一层流体处于不流动的状态
B. 流体中的物体, 迎向来流一面正中位置挡住了来流流体, 使之处于不流动的状态
C. 流体中的物体, 背向来流一面正中位置流体处于不流动的状态
D. 由于流体粘滞力的作用, 使紧贴在固体壁面上的一层流体处于不流动的状态
满分: 4 分
12. 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关系式把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 ) 联系了起来。
A. 无滑移底层的导热
B. 壁面导热
C. 流体的温度场
D. 固体导热
满分: 4 分
13. 描述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数有( ) , 描述强制对流换热的准则数有( ) 。
A. Nu、 Pr和Re, Nu、 Pr和Gr
B. Nu、 Pr和Gr, Nu、 Pr和Re
C. Nu、 Pr和Gr, Bi、 Fo和Re
D. Nu、 Pr和Re, Bi、 Fo和Gr
满分: 4 分
14. 两壁面之间只有接触的地方才直接导热, 在不接触处存在空隙, 热量是经过充满空隙的流体的导热、 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的, 因而存在传热阻力, 称为( ) 。
A. 接触热阻
B. 流动热阻
C. 折合面积热阻
D. 辐射热阻
满分: 4 分
15. 普朗克定律等黑体辐射基本定律反映辐射现象的基本规律, 其正确性无可置疑。实际物体辐射与黑体辐射的差别则是由于实际物体表面微观结构的( ) 造成的。
A. 复杂性
B. 共同性
C. 可替换性
D. 一致性
满分: 4 分
16. 传热学是研究( ) 的科学。
A. 热量传导规律
B. 热量传递规律
C. 对流传热规律
D. 辐射传热规律
满分: 4 分
17. 相似理论是用来解决对流换热实验研究所存在诸多困难的。相似理论指导下的实验能够达到使( ) 能够反映实物真实物理过程的目的。
A. 无量纲特征数
B. 模型实验或模拟实验
C. 工业实验
D. 实物实验
满分: 4 分
18. 液态金属的Pr数很小, 为( ) 的数量级。
A. 0.0001
B. 0.001
C. 0.01
D. 0.1
满分: 4 分
19. 单位时间内, ( ) 辐射出去的、 落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能量称为定向辐射强度。
A. 辐射表面
B. 单位可见辐射面积
C. 单位辐射面积
D. 辐射表面法线方向
满分: 4 分
20. 热平衡法建立差分方程组没有使用导热微分方程, 但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也是基于热平衡, 两者对同一物理现象采用同样方法, 因此是本质相同的。因此热平衡方法具有坚实的( ) 。
A. 数学逻辑性
B. 物理依据
C. 工程实践基础
D. 实验验证基础
满分: 4 分
21. 对流换热过程中导热主要体现在( ) , 无滑移层以外的流体内发生的是热对流。
A. 经过保温层的热量传递
B. 经过固体壁面的热量传递
C. 经过流体无滑移层的热量传递
D. 经过伸展到流体内部的肋片的热量传递
满分: 4 分
22. 集总参数法使用条件是( ) 。
A.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远远小于传热过程总传热热阻
B.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远远大于传热过程总传热热阻
C.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 内热阻) 远远大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 外热阻)
D.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 内热阻) 远远小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 外热阻) , 即Bi很小( <0.1)
满分: 4 分
23. 流体的密度r、 动力粘度h或运动粘度n、 导热系数l、 比定压热容cp等都会影响流体中的速度分布和热量的传递, 是影响对流换热的( ) 。
A. 热物( 理) 性( 质) 因素
B. 几何因素
C. 物理因素
D. 化学因素
满分: 4 分
24. Bi数和Nu数的表示式相同, 二个表示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 数值大小不同
B. 导热系数l不同
C. 特征数名称不同
D. 应用范围不同
满分: 4 分
25. 傅立叶准则是( ) 与使边界上发生的有限大小的热扰动穿过一定厚度的固体层扩散到l2的面积上所需要的时间之比。
A. 时间常数
B. 从边界上开始发生热扰动的时刻起到所计算时刻为止的时间间隔
C. 使边界上发生的有限大小的热扰动穿过整个导热体所需要的时间
D. 从边界上开始发生热扰动的时刻起到完成非稳态导热的时刻为止的时间间隔
满分: 4 分
解决方法
18春奥鹏东大17秋学期《传热学》在线作业1
试卷总分: 100 测试时间: --
单选题
、 单选题( 共 25 道试题, 共 100 分。)
1. 传热学的研究方法包括( ) 。
A. 理论分析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
B. 辩证分析方法、 归纳分析方法、 数值计算方法
C. 理论分析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和辩证分析方法
D. 数值计算方法、 实验研究方法和回归分析方法
满分: 4 分
2. 下面哪个传热过程不适用连续介质假设?
A. 热处理炉内对工件加热
B. 锅炉中对水加热
C. 高真空冷冻干燥蔬菜
D. 汽车涂装时在烘房内烘烤干燥
满分: 4 分
3. 由于热的原因而产生的电磁波辐射称为热辐射。热辐射的电磁波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 ) 时激发出来的。
A. 热运动状态改变
B. 经过电磁振荡电路
C. 发生电容电感效应
D. 遭受其它粒子轰击
满分: 4 分
4. 导热问题( 导热数学模型) 的三类边界条件分别是( ) 。
A. 速度边界条件、 流量边界条件和温度边界条件;
B. 温度边界条件、 热流量边界条件和对流边界条件;
C. 克希霍夫边界条件、 基尔霍夫边界条件和霍金边界条件;
D. 导热边界条件、 辐射边界条件和对流边界条件。
满分: 4 分
5. 工程材料在使用时表现出来的导热系数还常常与材料内部结构有关, 是一种综合导热系数, 不再单纯是( ) 。
A. 物性参数
B. 过程参数
C. 几何参数
D. 边界条件
满分: 4 分
6. 在( ) 指导下的实验研究是当前获得表面传热系数关系式的主要途径, 也是本科生传热学课程教学中对流换热部分的重点。
A. 牛顿理论
B. 对流换热分析理论
C. 纳维-斯托克司理论
D. 相似理论
满分: 4 分
7. 当凝结液不能润湿凝结表面时, 凝结液在壁面许多点上以一颗颗小液珠的形式依附于壁面, 称为( ) 。
A. 膜状凝结
B. 不润湿凝结
C. 表面凝结
D. 珠状凝结
满分: 4 分
8. 当r =1时, a =t =0, 称为( 绝对) ( ) 。
A. 灰体
B. 白体或镜体
C. 黑体
D. 透明体
满分: 4 分
9. 单位时间内离开表面的单位面积的总辐射能称为( ) , 以J表示。包括自身辐射和反射辐射。
A. 自身辐射
B. 有效辐射
C. 投入辐射
D. 反射辐射
满分: 4 分
10. 普朗特特征数是运动粘度和热扩散率的比值, 它表示了动量扩散厚度与热量扩散厚度之比, 或者说是( ) 厚度之比, 是一个无量纲物性参数。
A. 层流层与湍流层
B. 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
C. 无滑移层与边界层
D. 层流层与对流层
满分: 4 分
11. 无滑移条件是指( ) 。
A. 由于流体粘滞力的作用, 使管子中部的一层流体处于不流动的状态
B. 流体中的物体, 迎向来流一面正中位置挡住了来流流体, 使之处于不流动的状态
C. 流体中的物体, 背向来流一面正中位置流体处于不流动的状态
D. 由于流体粘滞力的作用, 使紧贴在固体壁面上的一层流体处于不流动的状态
满分: 4 分
12. 对流换热的表面传热系数关系式把对流换热表面传热系数与( ) 联系了起来。
A. 无滑移底层的导热
B. 壁面导热
C. 流体的温度场
D. 固体导热
满分: 4 分
13. 描述自然对流换热的准则数有( ) , 描述强制对流换热的准则数有( ) 。
A. Nu、 Pr和Re, Nu、 Pr和Gr
B. Nu、 Pr和Gr, Nu、 Pr和Re
C. Nu、 Pr和Gr, Bi、 Fo和Re
D. Nu、 Pr和Re, Bi、 Fo和Gr
满分: 4 分
14. 两壁面之间只有接触的地方才直接导热, 在不接触处存在空隙, 热量是经过充满空隙的流体的导热、 对流和辐射的方式传递的, 因而存在传热阻力, 称为( ) 。
A. 接触热阻
B. 流动热阻
C. 折合面积热阻
D. 辐射热阻
满分: 4 分
15. 普朗克定律等黑体辐射基本定律反映辐射现象的基本规律, 其正确性无可置疑。实际物体辐射与黑体辐射的差别则是由于实际物体表面微观结构的( ) 造成的。
A. 复杂性
B. 共同性
C. 可替换性
D. 一致性
满分: 4 分
16. 传热学是研究( ) 的科学。
A. 热量传导规律
B. 热量传递规律
C. 对流传热规律
D. 辐射传热规律
满分: 4 分
17. 相似理论是用来解决对流换热实验研究所存在诸多困难的。相似理论指导下的实验能够达到使( ) 能够反映实物真实物理过程的目的。
A. 无量纲特征数
B. 模型实验或模拟实验
C. 工业实验
D. 实物实验
满分: 4 分
18. 液态金属的Pr数很小, 为( ) 的数量级。
A. 0.0001
B. 0.001
C. 0.01
D. 0.1
满分: 4 分
19. 单位时间内, ( ) 辐射出去的、 落在单位立体角内的辐射能量称为定向辐射强度。
A. 辐射表面
B. 单位可见辐射面积
C. 单位辐射面积
D. 辐射表面法线方向
满分: 4 分
20. 热平衡法建立差分方程组没有使用导热微分方程, 但导热微分方程的推导也是基于热平衡, 两者对同一物理现象采用同样方法, 因此是本质相同的。因此热平衡方法具有坚实的( ) 。
A. 数学逻辑性
B. 物理依据
C. 工程实践基础
D. 实验验证基础
满分: 4 分
21. 对流换热过程中导热主要体现在( ) , 无滑移层以外的流体内发生的是热对流。
A. 经过保温层的热量传递
B. 经过固体壁面的热量传递
C. 经过流体无滑移层的热量传递
D. 经过伸展到流体内部的肋片的热量传递
满分: 4 分
22. 集总参数法使用条件是( ) 。
A.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远远小于传热过程总传热热阻
B.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远远大于传热过程总传热热阻
C.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 内热阻) 远远大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 外热阻)
D. 物体内部单位导热面积上的导热热阻( 内热阻) 远远小于物体表面同周围环境进行换热的换热热阻( 外热阻) , 即Bi很小( <0.1)
满分: 4 分
23. 流体的密度r、 动力粘度h或运动粘度n、 导热系数l、 比定压热容cp等都会影响流体中的速度分布和热量的传递, 是影响对流换热的( ) 。
A. 热物( 理) 性( 质) 因素
B. 几何因素
C. 物理因素
D. 化学因素
满分: 4 分
24. Bi数和Nu数的表示式相同, 二个表示式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 数值大小不同
B. 导热系数l不同
C. 特征数名称不同
D. 应用范围不同
满分: 4 分
25. 傅立叶准则是( ) 与使边界上发生的有限大小的热扰动穿过一定厚度的固体层扩散到l2的面积上所需要的时间之比。
A. 时间常数
B. 从边界上开始发生热扰动的时刻起到所计算时刻为止的时间间隔
C. 使边界上发生的有限大小的热扰动穿过整个导热体所需要的时间
D. 从边界上开始发生热扰动的时刻起到完成非稳态导热的时刻为止的时间间隔
满分: 4 分
解决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