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水文学》教学大纲(本科用)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
2007年10月 自然地理教研室
编写:许民
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
水文学是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它是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为进一步学习其它专业课打下必要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了解地球上各种水体的特征、形成、运动变化及地理分布的规律。掌握研究和考察水文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得到水文野外考察的初步训练。使学生掌握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一般知识。此外水文学还要为后续课及中学地理教学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联系工农业生产,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实际;注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获得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
绪论
(一) 水文学的研究对象
(二) 水文学的体系
(三) 水文现象的主要特点
(四) 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 地球上水的性质和分布
基本要求:掌握水的物理、化学性质,了解水的分布情况和水资源状况。
第一节 地球上水的物理性质
(一) 水的温度
(二) 水的密度
(三) 水的颜色和透明度
第二节 地球上水的化学性质
(一) 天然水的分类
(二) 水体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 地球上水的分布和水资源
(一) 地球上水的分布
(二) 水资源特性
(三) 世界及我国水资源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基本要求:掌握水循环的基本知识,会推求水量平衡方程式,了解二者的关系。
第一节 水循环概述
(一) 水循环的基本过程
(二) 水循环的类型和层次结构
(三) 水循环的作用和效应
第二节 水量平衡
(一) 水量平衡概述
(二) 通用水量平衡方程
(三) 全球水量平衡方程
第三章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和运动
基本要求:重点掌握河流的水情要素及河水的运动,掌握冰川类型和运动,知道湖泊、水库的运动状况,能够说出湖泊、水库的平衡以及湖泊的演化过程。
第一节 河流的水情
(一) 水情要素
(二) 年径流
(三) 年径流量的计算
(四) 径流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
第二节 河水的运动
(一) 河水的运动状态
(二) 河水的纵向运动
(三) 河水的环流运动
(四) 河流的泥沙运动
第三节 冰川的运动和补给
(一) 冰川的形成及类型
(二) 冰川的物质平衡和运动
(三) 冰川对河流的补给作用
第四节 湖水的运动和调蓄
(一) 湖泊概述
(二) 湖泊、水库水的运动
(三) 湖泊、水库的水量平衡和调节作用
(四) 湖泊的演化
(五) 沼泽
第四章 海洋的结构和海水的运动
基本要求:掌握海洋的组成和结构,知道海浪的基本知识,重点掌握潮汐、洋流的有关概念及类型。
第一节 海水的组成和结构
(一) 海洋研究的意义
(二) 海洋的分布特征
(三) 海洋的组成
第二节 波浪
(一) 波浪现象
(二) 波浪要素
(三) 波浪的分类
第三节 潮汐
(一) 潮汐及其类型
(二) 潮汐的成因和变化
(三) 潮流
第四节 洋流
(一) 洋流的成因及类型
(二) 大洋环流系统
(三) 水团
(四) 中尺度涡
(五) 厄尔尼诺现象
第五章 地下水的结构和运动
基本要求:掌握岩石的水理性质和几种主要类型的地下水,知道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情况,了解几种特殊的地下水。
第一节 地下水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一) 地下水的贮存空间
(二) 岩石的水理性质
(三) 地下水主要的理化性质
第二节 地下水类型
(一) 地下水基本类型的划分
(二) 包气带水
(三) 潜水
(四) 承压水
第三节 地下水的补给和排泄
(一) 地下水的补给来源
(二) 地下水径流
(三) 地下水排泄
第四节 地下热水和泉
(一) 地下热水的来源和类型
(二) 矿水
(三) 肥水
(四) 泉水的形成和分类
第六章 人类环境对水环境的影响
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大多仍遵循水和环境关系中固有的自然规律,知道保护和利用水资源。
第一节 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
(一) 水利工程和农业措施对水文要素的影响
(二) 森林水文效应
(三) 水质恶化特点
第三部分:实验和实习
基本要求:掌握河流水位、流速及流量的测定方法,知道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学会潜水位线图的绘制和分析。
一、 河流水位、流速的计算
二、 正常年径流量的计算
三、 填绘世界各大洋洋流图
四、 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绘制和分析
第四部分:素质教育措施
一、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 培养学生从自然水文现象中发现事物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四、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部分:说明
本门课程计划 54学时。
理论课44学时
实验实习课10学时
第六部分:计划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
理论课(学时)
习题课(学时)
实习课(学时)
上机课(学时)
自修课(学时)
备注
绪 论
1
第一章
地球上水的性质和分布
4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水循环
6
第三章
陆地表面水的组成和运动
13
6
第四章
海洋的结构和海水运动
8
2
第五章
地下水结构和运动
8
2
第六章
人类活动对水环境的影响
4
合 计
44
10
54
第七部分:本门课对先修课的要求
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物理、化学知识,掌握《地质学》和《自然地理学》的基本知识。
第八部分: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 推荐的教材:黄锡荃主编《水文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 教学参考书武吉华主编《自然地理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熊怡等编《中国的河流》人民教育出版社
8 / 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