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具抽取数据操作手册
一、准备工作(以 11G为例)
1、是的数据抽取工具,需要自行安装数据库。
2、请按照安装说明书安装资料库和工具。
11G安装及使用_百度文库:
3、理解:资料档案库
资料库分两种:
(1) (主资料库),保存企业所有资源的,保存项目和数据模型的安全信息、版本信息,供图形模块等使用。通常创建一个即可。 要尽可能独立存储,单独的,或单独的。
(2) (工作资料库),保存项目和数据模型,供图形模块等使用。可创建多个。一个 只能连接一个 。一个只能存储一个 ,不过 倒可和其安装在同一。
4、
(拓扑管理器)主要用来管理下面5类任务,并将信息存储在主资料库中,供所有模块共享使用。
(1)物理体系结构,定义各种技术及其数据服务器、物理架构、物理代理。
(2)逻辑体系结构,定义各种技术及其关联的逻辑架构、逻辑代理。
(3)上下文,用来连接物理架构和逻辑架构。
(4)语言,不同技术所能采用的语言特性。
(5)资料库,包含主资料库及其附属的工作资料库。
5、知识模块
之所以能适应不同的、多种多样的数据源,灵活有效的完成数据抽取/转换/载入的过程,均是基于其知识模型体系。 类似于程序中的插件, 将数据整合的任务抽象出六个组成部分:
(1)反向工程, ,用于从数据源读取表及其他对象。
(2)日记, ,用于为单一或一组表/视图记录新建的和修改的数据。支持部分数据源的 ()功能,前提为项目中启用该模块。
(3)加载, ,用于从数据源抽取数据。
(4)检查, ,用于检测抽取出的源数据的合法性。
(5)集成, ,用于将 中的数据转换至目标表,基于目标数据库产生对应的转换。
(6)服务, ,提供将数据以 的方式展现的功能。
6、源系统
需要知道源系统的数据库用户密码和源系统地址或主机名、数据库端口、数据库实例。(以223这台机为例)。
数据库链路: 172.17.7.223:1521
数据库用户/密码:123456
数据:(表)
7、创建目标系统的用户(以 50这台机为例)。
数据库链路: 172.17.7.50:1521
数据库用户/密码:
并且需要在目标用户上创建源用户的表或视图,表结构需要和源用户的表结构一致。
;
;
;
;
(
(4) ,
2(10),
2(9),
(4),
,
(7,2),
(7,2),
(2)
);
二、创建主资料库
1、新建主资料库用户(以(主资料缩写)用户为例):
;
, ;
2、点击创建新的主资料档案库,填写资料档案库连接资料, 原本为<>:<>:<>,需要手动修改。
填写完资料后,可通过测试连按钮接测试配置是否正确。如下图1-2
图1
图2
三、创建资料档案库连接
1、点击创建新的资料档案库登陆,填写资料档案库连接信息,通过“测试连接”可测试配置是否正确。
图1
四、创建工作资料库
1、新建工作资料库数据库用户(以(工作资料缩写)为例):
;
, ;
2、点击连接到资料档案库 → 拓扑 → 资料档案库 → 右键工作资料档案库 → 新建工作资料档案库 如下图1-3
图1
图2
图3
3、新建完后会自动提示是否为该工作资料创建登录名,可选择帮该工作资料档案库创建登陆名。
也可连接主资料库的时候,点击编辑按钮“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项目”连接在工作资料档案库项勾上工作资料档案库并且点击放大镜 添加1。操作如图4-5
图4
图5
五、创建物理体系结构
1、创建目标系统物理体系结构(以为例)
拓扑 → 物理体系结构 → 技术 → → 右键 → 新建数据服务器 如图1:
图1
2、定义名称、实例(数据服务器)、连接用户及口令:
注1:在“ ”模式时,“实例”将用于自动创建两个系统间的,为了使创建成功,需要在目标数据库端配置(=这里的“实例”);另外如果来源和目标是同一个数据库,那么就是的,这里的“实例”名字就不能等于。故这里故意加了“”。
注2:连接用户和口令为目标的数据库用户和口令 。
3、驱动程序、 :
4、保存后新建目标物理方案
点击 → 右键 → 新建物理方案
5、定义方案(方案)、方案(工作方案):
保存后报没有选择上下文的警告,先忽略之。
6、创建源系统物理体系结构和源物理方案(以为例)
如图1-3
图1
图2
图3
注:连接用户和口令为目标的数据库用户和口令123456。
最终结果如下图:
六、创建逻辑体系结构
1、创建目标系统逻辑体系结构(以为例)
拓扑 → 逻辑体系结构 → 技术 → → 右键 → 新建逻辑方案 如图1-2:
图1
图2
2、创建源系统逻辑体系结构(以为例)
七、创建项目
1、设计器 → 项目 → 点击 → 新建项目 (以项目为例)
如下图1-2:
图1
图2
2、导入知识模块
设计器 → 项目 → → 右键知识模块 →导入知识模块
如图1-2
图1
图2
温馨提示:点击即可全选知识模块,也可以逐个选择需要的知识模块,为简单起见,全选后确定。不过全部导入比较耗时和占空间,看下面的滚动条和右下脚的空间占用就知道了。
八、创建模型
1、创建目标系统模型(以为例)
设计器 → 模型 → 点击 → 新模型
按下图内容输入定义名称、技术、逻辑方案
2、创建源系统模型(以为例)
3、逆向工程
把目标系统(用户)下的表全部反向工程到我们目标模型内。
逆向工程页签 → 上下文选择 → 点击 按钮
4、创建源系统模型(以为例)
跟目标模块一致,逆向工程把源系统的(用户)下的表全部反向工程到我们的源模块内。
5、创建目标模块 主键:
设计器 → 模型 → → → 右键约束条件 → 新建关键字
名称:1 、关键字或索引类型:主键 、列:
图1
图2
注:目标模型的表必须添加主键,否则抽取数据的时候会出错。
九、创建接口
1、设计器 → 项目 → → 第一个文件夹 → 右键接口 → 新建接口
2、输入接口名称
3、映射目标模块和源模块的表。
点击“映射”标签页 → 将内的 拖至目标数据库存储区域 → 将内的拖至 源默认值区域 → 提示是否执行自动映射,选择是即可。
4、切换到“流”标签页。
选中0,已默认采用 (),我们需要把下面的改为 真。
注:如果我们已经在数据库中手工创建了,并且名字和定义“数据服务器”时定义的一样,这里就保持默认值否。选中“目标+临时区域”,可以看到下面已经默认使用了
5、切换到“控制”标签页。
选择器选上: ,保存接口。
十、执行接口
1、设计器 → 项目 → →接口 → 右键 → 执行
我们不使用代理,保持上面的选项点击“确定”,将会启动会话。
2、检查是否执行成功
操作 → 会话列表 → 所有执行
3、查看数据
设计器 → 模型 → → 右键 → 查看数据
到这里如果有数据的话,证明已经成功将 内的表的数据导进内的表里面了。
十一、问题诊断
如果出现问题,也提供了比较好的调式方法:
如下图:
1、由上图可以看到该执行到第9步出错了,可以双击该步奏打开会话任务窗口查看错误信息。
2、点击“代码”标签页可以查看执行哪些条语句出现该错误信息。
3、对于出错的会话,可以重新执行,并且,可以先修改“目标代码”标签页的内容,加入调式信息
十二、 工具12C 创建代理
参考该网站:
12C 版本中,的代理共分为三种:
12C版本在安装的时候,有两个选项,独立安装和企业安装。本文将描述企业安装的情况下代理的安装( )。
首先,进入目录 <>\\\,运行,打开配置程序。
这里选择创建新的域,域名称可自行调整
接下来选择域的创建模板,勾选 选项,注意,下方的两项会自动勾选上,不要做任何调整!
输入的管理员账号和密码
这里我勾选的是开发模式,这样就不用每次启动的时候输入账号和密码了。如果系统的环境需要调整,可以自行输入的路径。
接下来输入的方案,方案的前缀名改为你在创建的时候所使用的前缀。配置完成后,点击获取配置
这里不需要做调整,直接选择下一步
这里需要数据库链接测试全部通过
这里只选择系统组件。(其他几个选项的配置过程,在下一篇文章里面会详细讲解)
这里出现的代理1,就是我们需要的代理程序组件(注意,新增代理组件的时候,组件类型不要选错)
这里填写代理的地址端口号等相关信息。
配置服务器的信息
接下去,按照程序提示,一直选择下一步,直至执行完毕即可
配置完成后,我们打开 的界面,为刚才创建的代理,配置物理代理
编辑代理页面,输入代理的名称。注意,这里的物理代理名称必须和之前创建的代理名称相同,同时地址和端口号也需要保持一致。
接下来为物理代理配置逻辑代理,如下图
至此,所有的配置工作已经,全部完成,接下来我们来启动这个代理
进入先前创建的目录下,打开文件夹可以看到文件,我们来运行它
可以看到,命令行提示代理程序已经启动,那么我们进入 测试一下代理看看
可以看到测试成功,说明之前的配置都已经生效了。至此, 12C的 完全配置成功了。
十三、创建控制台
1、进入安装目录,运行 文件
2、 为域的名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更改。
如你已新建域的话, 可以选择更新现有域,选择对应的域,即可编辑域,这里我选择创建新域。
3、选上 – 12.1.3.0
和 – – 12.1.3.0
(1) – 12.1.3.0
这个模板为:控制台所需要的模板。
(2) – – 12.1.3.0
这个模板为:创建代理时需要用到的模板。
4、新建域的相关位置资料。直接下一步。
5、填入域的用户和密码
6、域模式和选择默认即可。直接下一步
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