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与归纳.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806901 上传时间:2025-04-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1.18KB 下载积分:6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与归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生物必修3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总结与归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课 必修3 第一章 人体内环境和稳态 • 组织水肿: 在不同条件下组织液浓度升高或者是血浆、细胞内液浓度下降引起水分移动, 使组织间水分过多引起. • 原因: 1.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到毛细淋巴管, 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 2.营养不良时,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浓度下降,水分进入组织液. 3.过敏反应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4.肾小球肾炎等疾病:会引起血浆蛋白流失到组织间隙,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 3、组织液、血浆、淋巴三者的异同点 1)相同点: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①营养物质:水(约90%)、无机盐(约1%)、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废物:2、尿酸、尿素等。 ③其他物质: O2、激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纤维蛋白原等。 2)主要不同点:所含的蛋白质含量不同: 如:血浆蛋白质,血浆中较多,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很少。 【易错提示】 “细胞内液”和“内环境”、“细胞外液”和“外界环境”的区别 ① “内环境”和“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个体的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 ② 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③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属于人体和外界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④细胞内液里的物质,比如: :血红蛋白、胞内酶。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练习:1.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 2、2、血红蛋白、 2O2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2+、泪液 、、葡萄糖、氨基酸 2.(2012.广东模拟)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相比甲丙液,3中的2浓度较高 C.人发生过敏反应,1结构的通透性会升高,可能会造成组织水肿 D.1中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通过5层膜才能被3中细胞吸收并利用 1.渗透压 1)渗透压的概念: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3)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大小的因素: 主要和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 2. 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维持在7.35-7.45之间;之所以比较稳定,和它含有3-和42- 血浆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 如:H233, 2424 缓冲对的作用: (1).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过多时) + 3→23 H23→H22 (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23]) 23 + H23→23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1.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和蛋白质含量有关,和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维持细胞外液稳定的缓冲物质只有H23/ 3 C.人体内环境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和酶无关 D.运动后+、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2、(2011广东)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颤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 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 练习: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和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C.细胞和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 D.⑥可表述为:体内细胞可和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 四、内环境稳态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 定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人和动物机体内部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如何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人的体温:37℃ 血浆的:7.35~7.45 血糖的浓度: 80-120 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若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就会引起细胞新陈代谢紊乱,并导致疾病。失调 (04广东高考)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B.内环境稳态是由体内各种调节机制所维持的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五、实验 生物体维持稳定的机制 正常人血液中的通常在间,变化范围很小! 实验原理分析: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和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相对稳定的机制。 结论: 1)加入 或后的变化,生物材料更像缓冲液。 2)生物材料中有缓冲物质,有利于维持的稳定。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