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二期泄洪坝导流底孔封堵施工措施
一、概述
根据三峡开发总公司2005年12月15日 “三峡水利枢纽导流底孔生产性试验讨论会”(三工建技字【2004】63号)要求,为2005年汛后封堵20个导流底孔提供施工经验、优化施工程序与施工方法,2005年汛前将进行18#孔、5#孔的生产性试验。单孔封堵体全长78.0m(桩号20-003.0~20+75.0),分长为28.0m,25.0m与25.0m三段施工,单孔混凝土量为5604m3。导流底孔事故闸门门槽回填高度77m,单孔回填混凝土量为1295m3。为确保此次生产性试验顺利完成,特编制本施工措施。
二、施工依据
1、《长江三峡水利枢纽2005年汛前2个导流底孔封堵实施大纲》(长三峡局(2005)第01号)
2、《对三峡工程导流底孔封堵生产性试验的讨论意见》(三峡专家组字[2005]第1号)
3、导流底孔封堵试验封堵体监测布置图(02E10361-22)
4、导流底孔封堵试验孔封堵体结构、灌浆及钢筋布置图(1/2~2/2)(02E612-138~139)
5、泄18#~23#坝段84.00米以下结构布置图(1/7~7/7)(02E612-01~07)、泄6#~17#坝段84.00米以下结构布置图(1/9~9/9)(02E612-01~07)、泄1#~23#坝段84.00米以下砼标号分修改图(1/2~2/2)(02E612-29R~30R)、4#~19#导流底孔单线图(02E612-09)
三、底孔封堵试验技术要求
根据质量专家组意见(三峡专家组字[2005]第1号)、设计文件,结合2005年2月6日长委监理召开的底孔封堵措施讨论会精神,此次底孔封堵生产性试验主要有以下技术要求:
⑴砼原材料及配合比指标
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封堵体全部采用90天龄期常规二级配泵送砼(不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其中第一段、第三段封堵体选用强度等级为中热42.5Mpa的石门水泥,第二段选用强度等级为42.5Mpa的低热石门水泥;粉煤灰选用I级襄樊电厂粉煤灰,骨料、外加剂均及三期大坝施工用的品种、品质相同,泵送剂可经试验进行优选。其中第一段第一层砼采用R90C25F250W10,其余各层采用R90C20F250W10;第二段各层砼均采用R90C15F100W8;第三段各层砼均采用R90C20F250W10;Ñ74m以上事故门槽为R90C20F150W8。各段顶部采用自密实混凝土。封堵体砼分区见附图13。
⑵回填灌浆、接触灌浆与接缝灌浆
第一段封堵体:孔顶浅凿毛,进行回填灌浆与接触灌浆;侧壁浅凿毛(凿毛面积60%)不灌浆。
第二段封堵体:孔顶浅凿毛,进行回填灌浆与接触灌浆;左侧孔壁不凿毛进行接触灌浆,右侧孔壁浅凿毛不灌浆。
第三段封堵体:孔顶浅凿毛,进行回填灌浆与接触灌浆;侧壁浅凿毛不灌浆。
第一段及第二段封堵体之间、第二段及第三段封堵体之间进行接缝灌浆。各段封堵体底部深凿毛(凿毛深度2cm,凿毛面积100%)。
钻孔取芯检查:所有灌浆完成后,对第一段封堵体的顶面与侧面、第二段封堵体的孔侧不凿毛面及封堵体的接缝灌浆面进行钻孔取芯检查。考虑在第一段封堵体孔顶进行156钻孔斜度太大、距坝前缘太近(20-002.50),且已伸入封堵体挡水前缘止水之外,故将其改至施工廊道内进行,距封堵体挡水前缘6.0m(20+003.00);考虑此次底孔封堵体设计结构特点,每孔2φ200坝面排水孔不再实施。
⑶封堵体分层分块及砼量
第一段~第三段封堵体各分4层。为确保第一段顶层砼的浇筑质量,将第4层分左右两块。这样,在浇筑先浇块时,中间隔缝可用钢模立模,浇完后将横隔缝涂刷沥青油毡(一油一毡),可确保中间隔缝效果良好,并可对先浇块浇筑质量进行外观与内部质量检查,根据检查情况可对后浇块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确保浇筑质量。各段顶层全部浇筑自密实砼。各段各分层高程见表1,各段各分层工程量见表2,封堵体分层分块见附图4。
表1 第一~三段各分层高程
分段分层编号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自密实砼
第一段
【Ⅰ-1~Ⅰ-4】
Ñ55.95~Ñ59.00
Ñ59.00~Ñ62.50
Ñ62.50~Ñ66.00
Ñ66.00~Ñ74.00(Ñ68.00)
Ñ66.00~Ñ74.00(Ñ68.00)
第二段
【Ⅱ-1~Ⅱ-4】
Ñ55.49~Ñ59.00
Ñ59.00~Ñ62.50
Ñ62.50~Ñ66.00
Ñ66.00~Ñ67.81
Ñ66.00~Ñ67.81
第三段
【Ⅲ-1~Ⅲ-5】
Ñ55.03~Ñ59.00
Ñ59.00~Ñ62.50
Ñ62.50~Ñ64.5
Ñ64.50~Ñ67.23
Ñ64.5~Ñ67.23
事故门槽
Ñ74.00~Ñ145.00
表2 第一~三段各分层工程量表
分段分层编号
Ⅰ(Ⅱ、Ⅲ)-1
Ⅰ(Ⅱ、Ⅲ)-2
Ⅰ(Ⅱ、Ⅲ)-3
Ⅰ(Ⅱ、Ⅲ)-4
自密实砼
第一段
516.582m3
602.00m3
602.00m3
490.02m3
490.02m3
第二段
492.419m3
525.00m3
525.00m3
227.76m3
227.76m3
第三段
560.972m3
525.00m3
204.00m3
333.23m3
333.23m3
事故门槽
1295m3
⑶封堵体温度控制
此次底孔封堵最为关键且最为重要的就是温度控制,而进行温度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防止泄洪坝上游坝面裂缝张开。设计允许最高温度:原则上按上下层(新老)混凝土允许温差17℃控制,设计允许最高温差第一段高程56~61m为31℃、高程61~67m为34℃,第二、三段高程56~60m为32℃,高程60~65m为35℃。混凝土浇筑温度按1~2月自然入仓(≤10℃)、3~4月应小于12~14℃。
⑷事故门槽回填
泄洪坝段导流底孔事故门槽平面尺寸为185cm(宽)×800cm(长),深度为78m(此次试验只回填至Ñ145m高程)。质量专家组同意采用高抛免振砼进行施工门槽的回填。为防止回填砼对坝前裂缝产生拉应力,在事故门槽周边用沥青油毡隔缝,Ñ74高程仓面亦不进行处理。
四、施工进度计划
此次底孔封堵生产性试验计划于2005年3月8日开始5#孔第一仓砼的浇筑,7月初具备上游封堵门提门条件;18#孔于3月13日开始第一仓砼的浇筑,7月上旬具备上游封堵门提门条件;2005年7月中旬两孔下游封堵门提门,直线工期152天;2005年9月初提交试验总结报告。封堵体层间间歇3d~7d,事故门槽回填计划在第一段接触灌浆开始前完成,利用第一段回填灌浆及通水冷却期进行。
第二段封堵体在第一段第二层浇筑完成后进行,第三段在第二段第二层浇筑完成后进行。其中5#孔第二段第一仓砼于2005年3月23日开仓浇筑,第三段第一仓砼于2005年4月5日开仓浇筑;18#孔第二段封堵体也在第一段第二层浇筑完成后进行,第三段在第二段第二层浇筑完成后进行。其中18#孔第二段第一仓砼于2005年3月28日开仓浇筑,第三段第一仓砼于2005年4月10日开仓浇筑。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表。
五、施工手段布置
为给2005年汛后封堵余下20孔提供施工经验,考虑此次封堵体结构及配筋特点,封堵体第一段第一升层不可能采用常态砼,故此次生产性试验将全部采用泵送。底孔封堵门机布置见附图1。为确保此次封堵试验快速、优质、安全、可靠完成,18#孔、5#孔封堵试验将采用以下方案:
6m3搅拌车从Ñ84m拌与楼后接料后,给Ñ120m栈桥高架门机供料,高架门机吊6m3罐给Ñ94m平台上的受料斗送料;受料斗集料后,经布置Ñ94平台至孔底的My-box管到达集料斗,再由泵车送料入仓(如集料斗采用奥柯玛,则需在底孔搭设钢平台,钢平台上摆放奥柯玛),具体见附图2,奥柯玛具体布置见附图8。若My-box管发生意外,则用搅拌车运输,由Ñ120m栈桥上的门机挂6m3罐给布置在底孔的泵机直接供料,泵机输送砼入仓,具体布置详见附图3。另为防止泵机故障,须在Ñ120栈桥上备一台泵机备用。
事故门槽回填砼仍采用泵机浇筑,泵机布置在18#、5#表孔坝段Ñ120m栈桥上游,泵管顺表孔施工排架上接至预留缺口处,搅拌车供料后由泵机输送入仓。事故门槽Ñ74m以上均浇筑自密实砼。Ñ120m栈桥上的高8#、高6#门机可作为泵机、泵管安装、拆除手段。
六、主要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
6.1 主要施工程序
导流底孔封堵各道施工流程及控制性工期如下:
工作门提起冲淤(半小时)→上游进口检修门下门(2天)→下游出口检修门下门(1天)→抽水设备安装及抽水(含搭交通梯、堵漏、安装MY-BOX管共2天)→弧形工作门拆除(15天)→导流底孔封堵混凝土回填前准备(含安装MY-BOX管,8~12天)→第一段第1~4层底孔封堵混凝土回填(32天)→第一段回填灌浆及通水冷却(60天)→第一段接触灌浆(2天)→第一段灌后间歇(28天)→排水管封堵回填(2天,用M30砂浆回填)→上游封堵门拆除(1天)。在进行第一段第2层施工时,随即进行第二段第1~4层回填施工;第二段第2层施工完成后,随即进行第三段第1~4层回填施工。
6.2 主要施工方法
㈠施工准备
⑴交通梯道搭设。底孔内水抽干后,施工人员进入孔内必须搭设交通梯。交通梯从Ñ94.0m平台搭设多卡转梯到导流底孔底板,多卡转梯布置在弧型工作门牛腿的下游,两个弧型门支臂之间(两工作门牛腿间距1.4m,故不可放置在两工作门牛腿之间)。中心纵向桩号为20+092.0m。转梯高度为40.8m,需要34节单节尺寸为2.4m×1.6m×1.2m的转梯,由于转梯高度较大,每隔6m需要用4根Φ48的钢管做为加固支撑,钢管紧顶在底孔侧墙上。多卡转梯预先在Ñ120栈桥上组装成榀,每榀高度为6.0m左右,采用Ñ120栈桥上的高架门机吊装就位。在Ñ120右墩墙下游至Ñ96.0平台亦布设一座多卡转梯,作为从120下至Ñ94.0平台的通道。另在Ñ94.0m平台上,为方便施工时左右向交通,在每个底孔与每个深孔上方架设一座交通栈桥。跨底孔的栈桥为7m长,跨深孔的栈桥为8m长。多卡转梯及交通栈桥的布置见附图9。
(2)施工排架搭设。为满足BOX管安装、混凝土浇筑及缝面施工的要求,需要搭设施工排架,排架从第一段搭设至第三段,排架搭设应超前浇筑层一层,即搭设两层排架后,进行墙体混凝土凿毛与埋设插筋等工作,然后浇筑第一层混凝土,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利用间歇期搭设上部排架,进行备仓工作,依次上升。第一段封堵体比第二段封堵体超前两个仓次,第二段封堵体比第三段封堵体超前三个仓次。混凝土浇筑时,施工排架作为人员拆装泵管操作平台(第一层混凝土浇筑后,亦可作为泵管平台)与振捣平台。泵管沿孔中位置顺流向铺设至封堵体上游,端头接软管移动下料。施工排架全部浇入混凝土中。施工排架见附图7。
(3)挡水埂砌筑。底孔上、下游均需砌筑挡水埂,挡水埂150cm(高)×24cm(宽)×600cm(长),挡水埂每隔1.5m设一道剪力柱(宽36cm)。挡水埂用砖砌而成,先将标准砖、砂、水泥等材料计算用量后运至Ñ120m栈桥,用高架门机吊运进孔内人工搅拌后施工。挡水埂采用标准砖与M2.5水泥砂浆砌筑而成,砌筑前先拉水平与垂直通线控制,按照“一丁一顺”法砌筑,砂浆铺筑需厚实饱满,标准砖嵌入牢固,并轻轻敲打。砖墙须用水泥砂浆抹面,另在上游侧挡水埂墙底埋一根DN200排水钢管至下游积水坑,排水钢管上游进口端砌筑一防淤坑(1.0m×1.0m),壁厚24cm,深度0.5m(内外粉刷)。钢管在第一段堵头上游与第三道堵头下游各焊两道间隔1m的止水环(20-001.00、20+073.00)。由20-002.5处引一根φ48钢管(管壁厚度≥3mm)至施工廊道,作为回填DN200排水钢管时的排气管。挡水埂砌筑前,在距门体1.0m范围垒砌沙袋(门体上覆盖雨布),进行临时排水,等距门体1.5m范围的挡水埂砌筑完成后,并具有7d强度后,拆除临时排水管。挡水埂及排水布置见附图8。排水管上游端设置一逆止阀,下游端设置阀门(回填排水管时关闭此阀门,此阀门须能阻挡120m水头压力),排水管进口设置竖向弯头(90度弯头)。另所有排气管、排水管均采用M30砂浆回填。
⑷施工缝面处理。导流底孔各段封堵体底部均进行深凿毛,第一段孔壁、孔顶均需浅凿毛;第二段孔顶、右侧孔壁凿毛,左侧不凿毛;第三段同第一段处理要求相同。浇筑层缝面使用冲毛枪进行处理。冲毛机布置在Ñ94.0m平台上。为封闭灌区,底孔事故门槽井Ñ74m高程以下缝面须搭设交通排架将井周凿毛(利用BW-Ⅱ止浆片止浆)。门槽Ñ74m高程以上由于下人交通较困难,故直接在表孔缺口处布置一个提升吊篮,人乘吊篮下到门槽中用水管将门槽四周清洗干净后在门槽四周刷沥青,将新老砼隔开。
⑸模板施工。导流底孔堵头共分3段,均采用组合钢模板辅以木模板施工。模板采用内拉内撑加固,采用φ16拉条,间排距70cm×75cm,φ48钢管作为横竖围囹,钢瓦斯、双螺帽固定。施工廊道立方木圆弧顶拱骨架,顶拱上铺木模板,方木支撑。根据要求,第一段堵头需设横缝,采用沥青杉板作为分缝模板,沥青杉板采用三角钢筋样架支撑,钢筋样架采用φ25钢筋,间距75cm,支撑在施工排架或砼面上。砼浇筑时两边对称下料,值班模板随时校正分缝板,保证分缝竖直。进行顶层施工时,左右两块分开浇筑,先浇块泵管经后浇块侧事故门槽引入仓内。进行顶层后浇块施工时,泵管由后浇块下游侧引入仓内,施工人员由下游所开门洞(1.0m×0.8m)进入,进行自密实砼浇筑前封堵门洞。分缝板配板见附图10。
⑹钢筋施工。底孔第一段堵头上游迎水面与事故门槽处布置有结构钢筋,钢筋加工在加工厂进行,用平板车或斯太尔自卸车运至Ñ120m栈桥,用Ñ120栈桥上的门机吊至底孔内,再人工搬运至仓内。钢筋安装人工进行,采用焊接连接,钢筋遇上游止水调整间距避让。事故门槽底坎钢衬加焊的钢筋严格按设计要求,确保焊接质量。
⑺预埋件施工
①冷却水管路及灌浆管路布设。第一、第三段封堵体各段冷却水管原则上按水平、竖直间距为1m布设,第二段按水平1m、竖直间距为1.5m布设。18#孔、5#孔冷却水管全部为黑铁管,冷却水管利用施工操作排架固定。冷却水管引入该段相应的施工廊道内。第一段距上游模板1.0m,冷却水管沿水流方向布置,间距1.0m。灌浆管道原则上按照“长三峡局(2005)第01号”文要求布设,灌浆进、回、排气管及支管均采用硬塑料管。孔顶回填灌浆与接触灌浆管路采用在顶板上打膨胀螺栓固定,膨胀螺栓(插筋)间距1~2m。纵缝接缝灌浆支管利用模板与仓面埋设φ25插筋固定,间距2~3米,出浆盒及排气管布置见附图11,出浆盒采用白铁皮制作,在后浇块模板拆除后用砂浆封闭出浆盒周边缝隙。灌浆进、回、排气管均引入施工廊道。
②止水施工。上下游预埋的封堵用紫铜止水均按“长三峡局(2005)第01号”要求割除槽钢恢复止水并进行修整合格。施工廊道过纵缝的四周布设651型塑料止水片,止水片距廊道周边50cm。为保证接缝灌浆效果,第一段下游、第三段上游及第二段两端四周及门槽Ñ73.5m高程壁面四周均埋设BW-Ⅱ型膨胀止水条(埋设止水条处混凝土面不凿毛)。同时在第一段封堵体下游距纵缝50cm埋设651型塑料止水片,止水片在底孔顶底部向封堵体内部弯折30cm,止水片施工时先削除表面的筋条,在止水片及底孔顶底板的接触面先刷粘结剂将止水片粘牢,然后在端头与弯折处采用3cm宽0.5cm厚钢压条上膨胀螺丝压紧止水片。止水条埋设时将壁面清理干净,干燥后在砼壁面上均匀刷一道粘结剂,然后将止水条粘贴在混凝土面上,并用木锤轻轻敲击,确保粘贴密实。止水条及止水片相交处,将止水条粘结在止水片表面。
为防止第一段堵头设置横缝后渗水,在孔中20+001.0、20+002.5桩号开挖形成两止水基座(开挖打断的钢筋不作处理),止水基座采用矩形断面,尺寸为100×20×60cm,止水基座预插两道Ⅰ型紫铜止水,预插深度50cm,止水沿横缝上引,及封堵止水连接。止水基座采用手风钻钻孔套孔辅以风镐开挖形成。止水基座砼先进行回填,砼标号R90C30,二级配,共计0.24方,采用高架直接吊入导流底孔内,人工用斗车运至止水坑内振捣浇筑,龄期7天后方能浇筑上部砼。
⑻砼浇筑。由于仓面面积较小,单层封堵体砼采用平浇法从上游向下游、第三段顶层从下游向上游浇筑,泵管布置在仓面中线,一直铺设至仓面上游,第一段封堵体中间布置有横缝,采用立沥青杉板方式成缝。浇筑过程中采取分缝不分仓的方式施工,仓面泵管出口接弯管,弯管在横缝两侧轮流下料,人工将砼料堆向下料点两侧赶料并振捣密实。在仓面砼向下游浇筑过程中,泵管跟随仓面砼接头逐节拆除,然后再逐节安装,浇筑完毕后及时清洗泵管。进行底孔堵头最后一层混凝土浇筑时,先在左右块孔顶分别预埋2根排气管与Φ150钢管,利用钢管输送砼。在左右块该层砼浇至距顶板1m距离时,施工人员撤离仓面,封堵进出口模板,只留一块窗口以作观测。先从上游预埋的Φ150钢管向内输送自密实砼,边输送边观察,待泵机打不出料后,使泵机保持压力30min,封闭管口。换下游一根预埋的钢管向内继续输送自密实砼,直至孔内填满混凝土为止。第一段堵头最后一层浇筑时,待浇至事故门槽时,从表孔放自动提升吊篮观察门槽上部砼浇筑情况,待浇到收仓线后,门槽中预埋进料管停止供料。泵管布置详见附图12,砼浇筑分区见附图13。
⑼砼温度控制
按照设计要求,1~2月采用自然入仓;3~4月采用温控砼,搅拌车运输。砼浇筑时,主要采用加快入仓强度减少接头覆盖时间。考虑18#底孔砼浇筑季节时外界温度不高,且底孔内环境温度较低,不采取其它温控措施。砼收仓后立即进行初期冷却通水,初期通水用河水,通水时间10天,流量为25升/分,降温速度控制小于1℃/天。
为进行接触、接缝灌浆及控制混凝土最高温度,导流底孔封堵混凝土浇筑时须埋设冷却水管进行初、后期通水冷却。考虑此次泵送砼温度难以控制在31℃以下,故在各段各层布设不少于2层的冷却水管,呈流向布置。各段各浇筑层冷却水管布置见附图5、附图6。冷水厂规划布置在左厂14#坝段120栈桥下游侧,因原计划在3月底进行的接触、接缝灌浆已推迟2个月,故此次生产性试验需增加一台40m3/h冷水机组(需请业主协调青云182冷水厂闲置的一台冷水机组)。另各段冷却水管布置方式如下:
第一段冷却水管布置方式。第一浇筑层封堵体中布设3层冷却水管(黑铁管),布设高程分别为Ñ56.50、Ñ57.50、Ñ58.50;第二浇筑层布设3层冷却水管(18#孔、5#孔仓位均为黑铁管),布设高程分别为Ñ59.5、Ñ60.5、Ñ61.5;第三浇筑层布设3层冷却水管(18#孔、5#孔仓位均为黑铁管),布设高程分别为Ñ63.0、Ñ64.0、Ñ65.0;第四浇筑层布设3层冷却水管(18#孔、5#孔均为黑铁管),顺顶板体型呈流向布置,冷却水管经事故门槽后再引入施工廊道。
第二段冷却水管布置方式。第二段封堵体各浇筑层中均布设2层冷却水管(均为黑铁管),竖向间距均为1.5m,水平间距为1m。
第三段冷却水管布置方式。第三段第一、第二浇筑层均布设3层冷却水管(黑铁管),布设高程分别为Ñ56.0、Ñ57.0、58.0、59.5、60.5、61.5;第三浇筑层布设2层冷却水管,布设高程分别为Ñ62.5、Ñ63.5(延伸至x=20+074.00止);第四浇筑层布设2层冷却水管(黑铁管),布设高程分别为Ñ65.0、Ñ66.5,顶部一层顺顶板体型布至x=20+074.00,下部一层水平布设至x=20+062.00。
封堵体初期通河水,混凝土收仓后即开始通水,通水历时10天。为接触与接缝灌浆的后期通水先通10~12℃制冷水15天,再通6~8℃的制冷水,直至封堵体温度降至灌浆温度14~16℃为止。冷却水通水流量均为25L/min,并作好通水冷却水管布置、通水水温、通水流量及通水时间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进行封堵试验过程中,应收集、整理好室外气温及孔内环境温度资料(每天8点、12点、下午4点各测一次),同时作好各段各层浇筑的起止时间及浇筑温度等施工资料、门槽回填浇筑资料。
后期通水前,先选择3~4组水管进行闷温,闷温时间铁管为5天,塑料管为7天,掌握坝体内部真实温度。后期通水先采用10~12℃制冷水通水15天左右,再通6~8℃制冷水,总通水时间第一段堵头约为45天;第二、三段堵头通水时间约为30天。坝体应保持连续通水,每月通水时间不少于600小时,控制坝体降温速度不大于1℃/天。水管的通水流量不少于18L/min。坝体通水冷却后的温度应达到设计规定的坝体接缝灌浆温度,避免较大的超温与超冷。后期冷却水待出水水温较设计要求温度低2~3℃时进行闷温。
⑽施工排水及通风。由进口检修门漏的水经上游所设排水钢管排至下游积水坑。为确保事故门槽内施工人员作业通风安全,需在门槽封堵体第一段堵头块体中间埋设DN250通风管(兼施工弃水排放管)。通风管上引至事故门槽Ñ74m高程,向下沿廊道底板引至集水泵站,另将各段施工廊道中的通风管顶部开孔(一段一个孔),并用适当长度的DN200竖向钢管及之焊接,此后各段封堵体所有冷却水弃水均经DN200竖向钢管排至通风管,各段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层仓面冲仓水、养护水由跟仓埋设的DN150(一段一根)排放,该DN150排水管同通风管相连。每段最后一层浇筑前,封闭该段跟仓埋设的DN150排水管,并引一φ25黑铁管入施工廊道,作为该段DN150排水管回填灌浆的排气管。
(11)DN200排水管回填。在第一段封堵体接触灌浆完成并达到28天龄期,即可进行DN200排水管的回填,回填材料采用M30砂浆。回填时,关闭下游2个阀门,割断两阀门间的DN200排水管,接上回填灌浆管线。随后开启注浆机、开启阀门,在自DN200排水管引入施工廊道内的φ48排气管出浆2min,用3mm钢板封堵φ48排气管(围焊缝须饱满)。保持压力30min后,关闭注浆管线上的阀门,关闭注浆机。
(12)施工照明布置。施工风水电布置规划见三指函字[2004]第23号文。封堵体砼浇筑期间,仓内照明主要采用36v低压电源,每仓8个。事故门槽采用10只36v低压灯泡照明,布置在升降梯上,随升降梯可下至Ñ74.0m高程。
七、资源配置
主要施工资源配置计划分别见表3~表6。
表3 混凝土施工劳动力计划
序号
工种名称
单位
单个底孔数量
总数量
备注
1
混凝土浇筑工
人
9人(3人/班)
18
2
冲洗工
人
2
4
3
缝面凿毛工
人
10
20
4
架子工
人
10
20
5
风钻工
人
4
8
6
木工
人
4
8
7
钢筋工
人
2
4
8
预埋工
人
2
4
9
电焊工
人
2
4
10
电工
人
2
4
11
起重工
人
4
12
冲毛机工
人
4
13
空压机工
人
4
14
泵机工
人
2
15
搅拌车司机
人
12
16
平板车司机
人
6
17
自卸车司机
人
8
18
辅助工
人
20
19
管理人员
人
15
20
后勤人员
人
10
合计
人
179
表4 抽水排水劳动力计划
序号
工种名称
单位
单个底孔数量
总数量
备注
1
水泵工
人
6
2
电工
人
2
3
吊车司机
人
2
4
汽车司机
人
3
5
起重工
人
2
6
管理人员、辅助工
人
26
合计
人
41
表5 闸门封堵拆除及弧形门拆除劳动力计划
序号
工种名称
单位
单个底孔数量
总数量
备注
1
金结安装工
人
15
2
电工
人
6
3
气焊工
人
6
4
起重工
人
6
5
吊车司机
人
4
6
汽车司机
人
4
7
高架门机运行人员
人
8
8
坝顶门机运行人员
人
6
9
辅工
人
12
10
管理人员
人
10
合计
人
77
表6 导流底孔封堵施工机械设备及物资计划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单个底孔数量表
总数量
备注
1
门 机
SDTQ1800
台
1
2
坝顶门机
台
2
2
泵 机
HBT75
套
2
6
门槽2套
3
奥柯玛
台
1
2
需改制
4
受料斗
9m3
套
2
2
需改制
5
MY-BOX管
3m长标准节
节
42
2×42=84
BOX节
套
6
2×6=12
1套含正反BOX节各1节
6
搅拌车
6m3搅拌车
台
6
2×6=12
7
吊车
25t吊车
台
2
2×2
8t吊车
台
1
1×2
50t吊车
台
1
1
8
抽水泵站
浮筒
个
2
2×2
14SH-13A水泵
台
1
1×2
8SH-13水泵
台
1
1×2
9
空压机
20m3空压机
台
1
1×2
10
平板车
60t
辆
1
1×2
40t
辆
1
1×2
20t
辆
2
2×2
11
吊罐
6m3吊罐
台
2
2×2
12
灌浆设备
套
1套
1套×2
13
手风钻
台
4
2×4=8
14
风镐
台
4
2×4=8
15
多卡转梯
240×160×120cm
节
33
2×33=66
240×160×120cm
节
55
2×55=110
120栈桥到94平台多卡转梯4座
17
交通钢栈桥
长7m
副
12
2×2
▽94.0平台跨底孔
长8m
副
12
2×2
▽94.0平台跨深孔
18
φ48钢管
t
35
35×2=70
埋入砼中
t
10
10×2=20
不埋入砼中
19
使用模板
P3015
块
184
184×2=368
P1015
块
92
92×2=184
键槽模板
m2
25.2
25.2×2=50.4
顶拱模板
m2
204
204×2=408
损耗模板
P3015
块
24
24×2=48
无法拆除
P1015
块
12
12×2=44
20
竹跳板
20cm×300cm
块
800
2×800=1600
周转使用
21
简易爬梯
长2.5m
副
35
2×35=70
22
钢管
排水钢管DN200
m
98
2×98
排水钢管DN150
m
68
2×68
排水钢管DN100
m
54
2×54
通风管DN250
m
100
2×100
生产水主供管
m
462
462
DN250
冷却水主供管
m
462
462
DN150
输送砼埋入管
m
310
2×310
DN150
23
振捣机房
座
2
2×2
24
振捣棒
根
4φ100+4φ80+4φ50
各8根
(外加2套备用)
25
电焊机
台
4
8台
26
氧焊枪
把
4
8
27
冲毛机
台
2
4台
28
钢梁
套
2
4
拆除弧形工作门用(总重88t)
29
鼓风机
套
1
2
事故门、底孔通风
30
自卸车
20t
台
4
8
31
套丝机
台
1
2
32
灌浆材料
塑料出浆盒
个
40
80
φ40硬塑料管
m
500
1000
φ32硬塑料管
m
2000
4000
φ25硬塑料
m
2000
4000
φ40塑料三通管
个
100
200
φ32塑料三通管
个
400
800
φ25塑料三通管
个
1000
2000
1.5mm白铁皮
m2
140
280
预制混凝土盖板
块
40
80
33
黑铁管
φ25冷却水管
m
4580
4580×2
34
塑料管
φ32冷却水管
m
300
300×2
35
工字钢
Ⅰ32
m
16
16×2
固定受料斗
Ⅰ28
m
20
20×2
Ⅰ16
m
25
25×2
36
槽钢
[10
m
20
20×2
37
隔缝板
杉板
m2
290
290×2
第一段使用,加固用钢筋5.6t
39
逆止阀
个
2
40
D200阀门
个
4
备注:施工现场须根据封堵施工实际需要配足相应资源,增加工程量应以现场签证为主。其它如排水与照明设施、弧形门拆除资源配置可根据封堵施工需要进行配置。
八、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8.1 质量保证措施
(1)底孔抽干后,应对底孔四周进行详细、全面检查,若发现影响坝体结构或容易形成涌漏通道的裂缝,必须经设计与监理单位研究处理方案,及时处理。
(2)导流底孔封堵,混凝土入仓前需要经过数次转料,骨料易分离,浇筑过程中及时分散骨料,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
(3)孔顶混凝土回填的难度较大,也是封堵回填混凝土的关键部位,孔顶混凝土回填前,必须设置排气管系统浇筑混凝土,同时在孔顶设置回填灌浆管道系统,各种灌浆管道要确保畅通。
(4)各种预埋件,包括紫铜止水、插筋等都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施工,避免预埋件失效,影响封堵块质量。
8.2 安全保证措施
(1)底孔回填施工上下高差较大,上下交通通道必须布置安全可靠。
(2)施工排架的搭设、拆除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执行,排架使用前必须经过验收。
(3)混凝土主要采用泵机浇筑,泵管需要从表孔过流面等部位架设,施工难度很大,泵管的架设必须安全牢固。
(4)底孔内潮湿、空气湿度大,必须加强用电安全意识,对电缆线加强检查,发现破损处及时更换,浇筑工持振捣棒时均戴绝缘手套,浇筑仓内施工人员均系双保险。
(5)加大现场的协调与督察力度,及时排除隐患、杜绝违章作业。
(6)表孔预留缺口底板、事故门槽孔口周边、▽94m平台上的杂物必须先清理干净,并设踢脚板,防止落物伤人。
(7)采用吊罐给泵机供料时,Ñ94平台与底孔内要分别安排吊车指挥人员,利用对讲机进行指挥,确保信号畅通。
(8)当泵管发生堵塞时,在泵管拆除前,泵机要反抽3~5次,以降低泵管内压力,等3~5min后再拆开管路,防止泵管拆除时喷料伤人。
(9)严禁交叉作业,第一段堵头施工时,坝顶、底孔事故门槽处须放安全哨。
(10)高空作业及临边作业必须系好双保险。
- 26 - / 26
目 录
一、概述 - 1 -
二、施工依据 - 1 -
三、底孔封堵试验技术要求 - 2 -
四、施工进度计划 - 4 -
五、施工手段布置 - 5 -
六、主要施工程序及施工方法 - 6 -
6.1 主要施工程序 - 6 -
6.2 主要施工方法 - 6 -
七、资源配置 - 14 -
八、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 18 -
8.1 质量保证措施 - 18 -
8.2 安全保证措施 - 18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