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植物的水分代谢一、名词解释1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2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3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4水势(yw):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符号:yw。5渗透势(yp):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符号yp。用负值表示。亦称溶质势(ys)。6压力势(yp):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一般为正值。符号yp。初始质壁分离时,yp为0,剧烈蒸腾时,yp会呈负值。7衬质势(ym):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与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符号ym。8吸涨作用:亲水胶体吸
2、水膨胀的现象。9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10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11根压: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12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主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13蒸腾速率:又称蒸腾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通过蒸腾作用而散失的水分量。(g2h)14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l公斤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重量(克)。15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量(克),又称为需水量。它是蒸腾比率的倒致。16内聚力学说:又称蒸腾流-内聚力-张力学说。即以水分的内聚力解释水分沿导管上升原因的学
3、说。二、填空题1植物细胞吸水有 、 与 三种方式。2植物散失水分的方式有与 。3植物细胞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与。4植物细胞原生质的胶体状态有两种,即 与 。5一个典型的细胞的水势等于 ;具有液泡的细胞的水势等于 ; 形成液泡后,细胞主要靠 吸水;干种子细胞的水势等于 。yp6植物根系吸水方式有: 与 。7根系吸收水的动力有两种: 与 。8证明根压存在的证据有 与 。9叶片的蒸腾作用有两种方式: 与 。10某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需消耗水400克,则其蒸腾系数为 ;蒸腾效率为 。11影响蒸腾作用的环境因子主要是 、 、 与 。12C3植物的蒸腾系数比C4植物 。13可以比较灵敏地反映出植物的水分状况的
4、生理指标主要有: 、 、 与 。14目前认为水分沿导管或管胞上升的动力是 与 。三、选择题1植物在烈日照射下,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降低体温,是因为:()A水具有高比热B水具有高汽化热C水具有表面张力2一般而言,冬季越冬作物组织内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A升高B降低C变化不大3有一为水充分饱与的细胞,将其放入比细胞液浓度低10倍的溶液中,则细胞体积:()。A变大B变小C不变4风与日丽的情况下,植物叶片在早上、中午与傍晚的水势变化趋势是()。A低高低B高低高C低低高5已形成液泡的细胞,其衬质势通常省略不计,其原因是:()A衬质势很低B衬质势不存在C衬质势很高,绝对值很小6植物分生组织的细胞吸水靠
5、A渗透作用B代谢作用C吸涨作用7风干种子的萌发吸水靠()A代谢作用B吸涨作用C渗透作用8在同温同压条件下,溶液中水的自由能与纯水相比()A要高一些B要低一些C二者相等9在气孔张开时,水蒸汽分子通过气孔的扩散速度()A与气孔的面积成正比B与气孔周长成正比C与气孔周长成反比10蒸腾作用快慢,主要决定于()A叶内外蒸汽压差大小B叶片的气孔大小C叶面积大小11植物的保卫细胞中的水势变化与下列无机离子有关:()A2+BC12植物的保卫细胞中的水势变化与下列有机物质有关:()A糖B脂肪酸C苹果酸13根部吸水主要在根尖进行,吸水能力最大的是()A分生区B伸长区C根毛区14土壤通气不良使根系吸水量减少的原
6、因是()A缺乏氧气B水分不足CC02浓度过高15植物的水分临界期是指:()A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时期B需水最多的时期C需水最少的时期16目前可以作为灌溉的生理指标中最受到重视的是:()A叶片渗透势B叶片气孔开度C叶片水势四、是非判断与改正1影响植物正常生理活动的不仅是含水量的多少,而且还与水分存在的状态有密切关系。()2在植物生理学中被普遍采用的水势定义是水的化学势差。()3种子吸涨吸水与蒸腾作用都是需要呼吸作用直接供能的生理过程。()4根系要从土壤中吸水,根部细胞水势必须高于土壤溶液的水势。()5相邻两细胞间水分的移动方向,决定于两细胞间的水势差。()6蒸腾作用与物理学上的蒸发不同,因为蒸腾过程
7、还受植物结构与气孔行为的调节。()7通过气孔扩散的水蒸气分子的扩散速率与气孔的面积成正比。()8空气相对湿度增大,空气蒸汽压增大,蒸腾加强。()9低浓度的C02促进气孔关闭,高浓度C02促进气孔迅速张开。()10糖、苹果酸与、进入液泡,使保卫细胞压力势下降,吸水膨胀,气孔就张开。()1.渗透性吸水吸涨吸水代谢性吸水2.蒸腾作用吐水3.自由水束缚水4.凝胶溶胶5.+yp+ym;渗透性yp+ym;吸涨作用ym6.主动吸水被动吸水7.根压蒸腾拉力8.吐水伤流9.角质蒸腾气孔蒸腾10.4002.5克/公斤11.光温度2 12.大13.叶片相对合水量叶片渗透势水势气孔阻力或开度14.根压蒸腾拉力1C2B
8、3B4A5C6C7.B8B9A10.B、C11A、C12C13.A、C14A15C1()2()每偏摩尔体积水的3.()不需4()低于5.()6.()与小孔的边缘(周长)成正比7()8.()蒸腾减弱9.()促进气孔张开促进气孔迅速关闭10.()水势下降五、问答题1水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与植物生理活动有何关系?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可与纤维素、蛋白质分子相结合。水分子具有高比热,可在环境温度变化较大的条件下,植物体温仍相当稳定。水分子还有较高的气化热,使植物在烈日照射下,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就可降低体温,不易受高温为害。水分子是植物体内很好的溶剂,可与含有亲水基团的物质结合形成亲水胶体,水还具有很大的表
9、面张力,产主吸附作用,并借毛细管力进行运动。2简述水分的植物生理生态作用。(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组成成分;(2)水分是重要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与产物;(3)细胞分裂及伸长都需要水分;(4)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与运输及生化反应的一种良好溶剂;(5)水分能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6)可以通过水的理化特性以调节植物周围的大气湿度、温度等。对维持植物体温稳定与降低体温也有重要作用。3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与代谢关系如何?植物体中水分的存在状态与代谢关系极为密切,并且与抗往有关,一般来说,束缚水不参与植物的代谢反应,在植物某些细胞与器官主要含束缚水时,则其代谢活动非常微弱,如越冬植物的休眠与干燥种子,
10、仅以极弱的代谢维持生命活动,但其抗性却明显增强,能渡过不良的逆境条件,而自由水主要参与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反应,含量多少还影响代谢强度,含量越高,代谢越旺盛,因此常以自由水束缚水的比值作为衡量植物代谢强弱与抗性的生理指标之一。4水分代谢包括哪些过程?植物从环境中不断地吸收水分,以满足正常的生命活动的需要。但是,植物又不可避免地要丢失大量水分到环境中去。具体而言,植物水分代谢可包括三个过程:(1)水分的吸收;(2)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3)水分的排出。5利用质壁分离现象可以解决哪些问题?(1)说明原生质层是半透膜。(2)判断细胞死活。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层才是半透膜,才有质壁分离现象,如细胞死亡,
11、则不能产主质壁分窝现象。(3)测定细胞液的渗透势。6土壤温度过高对根系吸水有什么不利影响?高温加强根的老化过程,使根的木质化部位几乎到达尖端,吸收面识减少,吸收速率下降;同时,温度过高,使酶钝化:细胞质流动缓慢甚至停止。7蒸腾作用有什么生理意义?(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与运输的主要动力,(2)促进植物时矿物质与有机物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转运。(3)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以免灼伤。8气孔开闭机理的假说有哪些?请简述之。(1)淀粉糖变化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可溶性糖。另外由于光合作用消耗C02,使保卫细胞值升高,淀粉磷酸化酶水解细胞中淀粉形成可溶性糖,细胞水势下降,当保卫细胞水势低于
12、周围的细胞水势时,便吸水迫使气孔张开,在暗中光合作用停止,情况与上述相反,气孔关闭。(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质膜上具有光活化泵酶,分解光合磷酸化产生的并将分泌到细胞壁,同时将外面的吸收到细胞中来,也伴随着进入,以保证保卫细胞的电中性,保卫细胞中积累较多的与,降低水势,气孔就张开,反之,则气孔关闭。(3)苹果酸生成学说。在光下保卫细胞内的C02被利用,值就上升,剩余的C02就转变成重碳酸盐(3-),淀粉通过糖酵解作用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羧化酶作用下与03-作用形成草酰乙酸,然后还原成苹果酸,可作为渗透物降低水势,气孔张开,反之关闭。9根据性质与作用方式抗蒸腾剂可分为哪三类?
13、1)代谢型抗蒸汤剂:如阿特拉津可使气孔开度变小,苯汞乙酸可改受膜透性使水不易向外扩散。(2)薄膜型抗蒸腾剂:如硅酮可在叶面形成单分子薄层,阻碍水分散失。(3)反射型抗蒸腾剂:如高岭土,可反射光,降低叶温,从而减少蒸腾量。10小麦整个生育期中有哪两个时期为水分临界期?第一个水分临界用是分蘖末期到抽穗期(孕穗期)。第二个水分临界期是开始灌浆到乳熟末期。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名词解释1.矿质营养:是指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运输与同化的过程。2灰分元素:亦称矿质元素,将干燥植物材料燃烧后,剩余一些不能挥发的物质称为灰分元素。3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较多,占植物体干重达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钙、
14、镁、硫、氮、磷、钾、碳、氢、氧等9种元素。4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含量甚微,稍多即会发生毒害的元素包括:铁、锰、硼、锌、铜、钼与氯等7种元素。5杜南平衡:细胞内的可扩散负离子与正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细胞外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时的平衡,叫杜南(道南)平衡。它不消耗代谢能,属于离子的被动吸收方式。6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单盐毒害是指溶液中因只有一种金属离子而对植物之毒害作用的现象;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其他金属离子,即能减弱或消除这种单盐毒害,离子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离子拮抗。7平衡溶液: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8胞饮作用
15、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攫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9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如硝酸还原酶可为3-所诱导。10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二、填空题1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元素共有 种,其中大量元素有种,微量元素有种。2植物必需元素的确定是通过法才得以解决的。3解释离子主动吸收的有关机理的假说有与。4果树的“小叶病”往往是因为缺元素的缘故。5.缺氮的生理病症首先表现在叶上,缺钙的生理病症首先表现在叶上。6根系从土壤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两种: 与 7(4)2S04属于生理性盐,03属于生
16、理 性盐、43属于生理 性盐。8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的过程由 酶催化,亚硝酸盐还原成氨过程是叶绿体中的 酶催化的。9影响根部吸收矿物质的条件有 、 、 与 。10植物地上部分对矿质元素吸收的主要器官是 ,营养物质可从 运入叶内。11植物体内可再利用元素中以 与 最典型。12追肥的形态指标有 与 等,追肥的生理指标有 、 与 。13栽种以果实籽粒为主要收获对象的禾谷类作物可多施些 肥,以利于籽粒饱满;栽培根茎类作物则可多施些 肥,促使地下部分累积碳水化合物;栽培叶菜类作物可多施些 肥,使叶片肥大。三、选择题1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矿质元素有:()A9种B13种C.16种2高等植物的嫩叶先出现缺绿症,
17、可能是缺乏()A镁B磷C.硫3高等植物的老叶先出现缺绿症,可能是缺乏() A锰B氮C.钙4植物根部吸收离子较活跃的区域是:()A.分生区B.伸长区C.根毛区5影响植物根毛区主动吸收无机离子最重要的因素是()A.土壤溶液值B土壤中氧浓度C.土壤中盐含量6杜南平衡不消耗代谢能但可逆浓度吸收,因而属于()A.胞饮作用B主动吸收C.被动吸收7植物吸收矿质元素与水分之间的关系是:()A.正相关B负相关C.既相关又相互独立8番茄吸收钙与镁的速率比吸水速率快,从而使培养液中的钙与镁浓度:() A升高B下降C.不变9硝酸还原酶分子中含有:()A.与B与C.与10下列哪种溶液属于平衡溶液:() A.生理酸性盐与
18、生理碱性盐组成的溶液B溶液C.N、P、K三种元素组成的溶液11植物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向地上部运输时,主要是通过:()A.韧皮部B质外体C.胞间连丝12反映植株需肥情况的形态指标中,最敏感是:()A.株高B节间长度C.叶色13能反映水稻叶片氮素营养水平的氨基酸是:()A.蛋氨酸B天冬酰胺C丙氨酸14生物固氮主要由下列微生物实现的,它们是:()A.非共生微生物B共生微生物C.硝化细菌四、是非判断与改正1在植物体内大量积累的元素必定是植物必需元素。()2硅对水稻有良好的生理效应,故属于植物的必需元素。()3植物对镁的需要是极微的,稍多即发生毒害,所以镁属于微量元素。()4缺氮时,植物幼叶首先变黄;缺
19、硫时,植物老叶叶脉失绿。()5当达到杜南平衡时,细胞内外阴、阳离子的浓度相等。()6养分临界期是指植物对养分需要量最大的时期。()7作物体内养分缺乏都是由于土壤中养分不足。()8矿质元素中,K可以参与植物组织组成。()9生长在同一培养液中的不同植物,其灰分中各种元素的含量相同。()10硝酸还原酶与亚硝酸还原酶都是诱导酶。()11在进行硝酸还原酶实验时,光对实验结果无影响。()12施肥增产原因是间接的,施肥是通过增强光合作用来增加干物质积累,从而提高产量。()1-56-1011-141.不一定2.有益(有利)3.对硼,所以硼4.老叶嫩叶5.不相等6.对养分缺乏最易受害7.不都是由于8.不参与9.
20、不相同10.11.有影响12.1.1697 2.水培3.载体学说质子泵学说4. 5. 老嫩6.通过土壤溶液得到直接交换得到7.酸碱中8.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9.温度通气状况溶液浓度氢离子浓度离子间的相互作用10.叶片角质层11.磷氮钙12.相貌叶色营养元素含量酰胺含量酶活性13.磷钾氮五、问答题1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要具备哪些条件?(1)缺乏该元素植物生育发生障碍不能完成生活史。(2)除去该元素则表现专一的缺乏症,这种缺乏症是可以预防与恢复的。(3)该元素在植物营养生理上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间接的。2为什么把氮称为生命元素?氮在植物生命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它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化合物的成分,如核
21、酸(、)、蛋白质(包括酶)、磷脂、叶绿素。光敏色素、维生素B、生物碱等都含有氮。同时氮也是参与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铁卟琳等物质的组分。上述物质有些是生物膜、细胞质、细胞核的结构物质,有些是调节生命活动的生理活牲物质。因此,氮是建造植物体的结构物质,也是植物体进行能量代谢、物质代谢及各种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起重要作用的生命元素。3.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有哪些?(1)被动吸收:包括简单扩散、杜南平衡。不消耗代谢能。(2)主动吸收:有载体与质子泵参与,需消耗代谢能。(3)胞饮作用:是一种非选择性吸收方式。4设计两个实验,证明植物根系吸收矿质元素是一个主动的生理过程。(1)用放射性同位素(如32P
22、示踪。用32P饲喂根系,然后用呼吸抑制剂处理根系,在呼吸抑制剂处理前后测定地上部分32P的含量,可知呼吸被抑制后,32P的吸收即减少。(2)测定溶液培养植株根系对矿质吸收量与蒸腾速率之间不成比例,说明根系吸收矿质元素有选择性,是主动的生理过程。5.外界溶液的值对矿物质吸收有何影响?(1)直接影响,由于组成细胞质的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弱酸性环境中,氨基酸带正电荷,易于吸附外界溶液中阴离子。在弱碱性环境中,氨基酸带负电荷,易于吸附外界溶液中的阳离子。(2)间接影响:在土壤溶液碱性的反应加强时,、呈不溶解状态,能被植物利用的量极少。在酸性环境中P、K、等溶解,但植物来不及吸收易被雨水冲掉,易缺乏。
23、而、的溶解度加大,植物受害。在酸性环境中,根瘤菌会死亡,固氮菌失去固氮能力。6为什么土壤温度过低,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速率下降?因为温度低时代谢弱,能量不足,主动吸收慢;胞质粘性增大,离子进入困难。其中以对钾与硅酸的吸收影响最大。7白天与夜晚硝酸盐还原速度是否相同?为什么?硝酸盐在昼夜的还原速度不同,白天还原速度显著较夜晚快,这是因为白天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原力及磷酸丙糖能促进硝酸盐的还原。8固氮酶有哪些特性?简述生物固氮的机理。固氮酶的特性:(1)由蛋白与蛋白组成,两部分同时存在才有活性;(2)对氧很敏感,氧分压稍高就会抑制固氮酶的固氮作用,只有在很低的氧化还原电位条件下,才能实现固氮过程,(3)
24、具有对多种底物起作用的能力;(4)氨是固氮菌的固氮作用的直接产物。其积累会抑制固氮酶的活性。生物固氮机理:(1)固氮是一个还原过程,要有还原剂提供电子,还原一分子N2为两分子的3,需要6个电子与6个。主要电子供体有丙酮酸、H2等,电子载体有铁氧还蛋白()、黄素氧还蛋白()等;(2)固氮过程需要能量。由于N2具有三价键(NN),打开它需很多能量,大约每传递两个电子需4-5个整个过程至少要12-15个;(3)在固氮酶作用下把氮还原成氨。9合理施肥增产的原因是什么?合理施肥增产的实质在于改善光合性能(增大光合面积,提高光合能力,延长光合时间,有利光合产量分配利用等),通过光合过程形成更多的有机物获得
25、高产。10根外施肥有哪些优点?(1)作物在生育后期根部吸肥能力衰退时或营养临界期时,可根外施肥补充营养。(2)某些肥料易被土壤固定而根外施肥无此毛病,且用量少。(3)补充植物缺乏的微量元素,用量省、见效快。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一、名词解释1光合色素:指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2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3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4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
26、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与还要高。5光合链:即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它包括质体醌、细胞色素、质体蓝素、铁氧还蛋白等许多电子传递体,当然还包括光系统I与光系统的作用中心。其作用是水的光氧化所产生的电子依次传递,最后传递给。光合链也称Z链。6光合作用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7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8聚光色素: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聚光色素又叫天线色素。9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10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与
27、转化为,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11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放出2的过程。光呼吸的主要代谢途径就是乙醇酸的氧化,乙醇酸来源于的氧化。光呼吸之所以需要光就是因为的再生需要光。12光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2与呼吸过程中放出的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132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2量与呼吸释放的2量相等时,外界的2浓度。14光饱与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15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二、填空题1光合生物所含的光合色素可分为四类,即 、 、 。2合成叶绿素分子中吡咯环的
28、起始物质是 。光在形成叶绿素时的作用是使 还原成 。d-3根据需光与否,笼统地把光合作用分为两个反应: 与 。前者是在叶绿体的 上进行的,后者在叶绿体的 中途行的,由若干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4P700的原初电子供体是 ,原初电子受体是 。P680的原初电子供体是 ,原初电子受体是 。5在光合电子传递中最终电子供体是 ,最终电子受体是 。6水的光解是由 于1937年发现的。7在光合放氧反应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是 与 。8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有两个:一个在 ,另一个在 ;类胡萝卜素吸收光谱的最强吸收区在 。9一般来说,正常叶子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分子比例为,叶黄素与胡萝卜素分子比例为。10光合磷
29、酸化有三个类型: 、 与 ,通常情况下 占主导地位。11光合作用中被称为同化能力的物质是 与。12卡尔文循环中的2的受体是 ,最初产物是 ,催化羧化反应的酶是 。13C4途径中2的受体是 ,最初产物是 。C4植物的C4途径是在 中进行的,卡尔文循环是在 中进行的。14光合作用中,淀粉的形成是在 中进行的,蔗糖的形成是在 中进行的。15C4植物的2补偿点比C3植物 。16农作物中主要的C3植物有 、 、 等,C4植物有 、 、 等,植物有 、 等。17光呼吸的底物是 ,光呼吸中底物的形成与氧化分别在 、 与 等这三种细胞器中进行的。18群体植物的光饱与点比单株 。三、选择题1从进化角度看,在能够
30、进行碳素同化作用的三个类型中,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是()A细菌光合作用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C.化能合成作用2光合产物主要以什么形式运出叶绿体:()A蔗糖B淀粉C.磷酸丙糖3引起植物发生红降现象的光是()A450的蓝光B650的红光C.大于685的远红光4引起植物发生双光增益效应的两种光的波长是()A450B650C.大于6655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来源于()A2BH2O6叶绿体色素中,属于作用中心色素的是()A.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B叶绿素bC.类胡萝卜素7指出下列三组物质中。哪一组是光合碳同化所必须的:()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2B2、2、C.2、H2O、8发现光合作用固定2的C4途径的植物生
31、理学家是:()ABC.9光呼吸调节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氧对光呼吸()A有抑制作用B有促进作用C.无作用10光合作用吸收的2与呼吸作用释放的2达到动态平衡时,此时外界的2浓度称为:()A2饱与点BO2饱与点C.2补偿点11在高光强、高温及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C4植物的光合速率:()A.稍高于C3植物B远高于C3植物C.低于C3植物12维持植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最低日光强度应:()A等于光补偿点B大于光补偿点C.小于光补偿点四、是非判断与改正1叶绿素分子的头部是金属卟啉环,呈极性,因而具有亲水性。()()2叶绿素具有荧光现象,即在透射光下呈红色,而在反射下呈绿色。()()绿色,红色3类胡萝卜素具有收
32、集光能的作用,还有防护温度伤害叶绿素的功能。()()防护光照4聚光色素包括大部分叶绿素a与全部的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藻胆素。()()5叶绿体色素主要集中在叶绿体的间质中。()()基粒之中6高等植物的最终电子受体是水,最终电子供体为。()()受体是,供体为水7的光反应是短波光反应,其主要特征是的形成。()()水的光解与放氧8C4途径中2固定酶羧化酶对2的亲与力高于羧化酶。()()9植物生活细胞,在光照下可以吸收氧气,释放2过程,就是光呼吸。()()植物绿色细胞10C4植物的2补偿点比C3植物高。()()比C3植物低11绿色植物的气孔都是白天开放,夜间闭合。()()C3植物与C4植物12提高光
33、能利用率,主要通过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与提高光合效率等途径。()()1-5()B6-1011-121.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细菌叶绿素2. 氨基酮戊二酸原叶绿素酸酯叶绿素酸酯3.光反应暗反应基粒类囊体膜(光合膜)叶绿体间质4. Z5. H2O6.希尔()7.氯锰8.红光区紫光区蓝光区9.3:12:110.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假循环式光合磷酸化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11.12.核酮糖1,5一二磷酸()3-磷酸甘油酸()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13.烯醇式磷酸丙酮酸()草酰乙酸维管束鞘细胞叶肉细胞14.叶绿体细胞质15.低16.水稻棉花小麦甘蔗玉米高梁17.乙醇酸叶绿
34、体线粒体过氧化物体18.高五、问答题1植物的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呈现黄色或红色?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与蓝紫光,对绿光吸收很少,所以植物的时片呈绿色。秋天树叶变黄是由于低温抑制了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已形成的叶绿素也被分解破坏,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现黄色。至于红叶,是因为秋天降温,体内积累较多的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叶子就呈红色。2简要介绍测定光合速率的三种方法及原理?测定光合速率的方法:(1)改良半叶法:主要是测定单位时间、单位面积叶片干重的增加量;(2)红外线2分析法,其原理是2对红外线有较强的吸收能力,2量的多少与红外线降低量之间有一
35、线性关系;(3)氧电极法:氧电极由铂与银所构成,外罩以聚乙烯薄膜,当外加极化电压时,溶氧透过薄膜在阴极上还原,同时产生扩散电流,溶氧量越高,电流愈强。3简述叶绿体的结构与功能。叶绿体外有两层被膜,分别称为外膜与内膜,具有选择透性。叶绿体膜以内的基础物质称为间质。间质成分主要是可溶住蛋白质(酶)与其它代谢活跃物质。在间质里可固定2形成与贮藏淀粉。在间质中分布有绿色的基粒,它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光合色素主要集中在基粒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在基粒的类囊体质上进行的。4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大致分为哪三大步骤?(1)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变为电能过程。(2)电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过程。(3)活跃的化学能
36、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过程。5光合作用电子传递中,有什么重要的生理作用7光合电子传递链中质体醌数量比其他传递体成员的数量多好几倍,具有重要生理作用:(1)具有脂溶性,在类囊体膜上易于移动,可沟通数个电子传递链,也有助于两个光系统电子传递均衡运转。(2)伴随着的氧化还原,将2从间质移至类囊体的膜内空间,既可传递电子,又可传递质子,有利于质子动力势形成,进而促进的生成。6应用米切尔的化学渗透学说解释光合磷酸化机理。在光合链的电子传递中,可传递电子与质子,而蛋白,等只能传递电子,因此,在光照下不断地把接收来的电子传给蛋白的同时,又把从膜外间质中获得的释放至膜内,此外,水在膜内侧光解也释放出,所以膜内侧浓度高,膜外侧浓度低,膜内电位偏正,膜外侧偏负,于是膜内外使产主了质子动力势差(D)即电位差与差,这就成为产生光合磷酸化的动力,膜内侧高化学势处的可顺着化学势梯度,通过偶联因子返回膜外侧,在酶催化下将与合成为。7C3途径是谁发现的?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作用是什么?C3途径是卡尔文(1)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