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经典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变化】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受热融化 B.瓦斯爆炸 C.自行车轮胎爆炸 D.空气制氧气
2.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
A.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B.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融雪剂NaCl使冰雪融化 B.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水垢
C.火箭点火 D.喜庆节日燃放烟花
4.下列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各图所示的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水的蒸发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将鸡蛋壳放入白醋中
【物质的性质】
6.下列有关对应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
A.能导电 B.硬度最大 C.常温下呈气态 D.会生锈
7.下列物质的用途及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C.金刚石用于划玻璃 D.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8.下列物质的用途及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
A.用水灭火 B.用煤炭发电 C.用食醋水垢 D.用干冰人工降雨
【物质的分类】
9.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粗盐 B.纯净的盐酸 C.面碱 D.草木灰
10.目前,国家食品监督检验部门检出某“返青粽叶”包装的粽子中含有硫酸铜,若食用这样的粽子会有害健康。硫酸铜属于( )
A.有机物 B.混合物 C.金属单质 D.盐
11.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A.水 B.空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12.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碳酸钙 B.葡萄糖 C.甲烷 D.淀粉
13.下列烧杯中盛装的溶液属于碱溶液的是 ( )
14.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实验室新购进的活性炭,应将它存放在( )
药品橱
A
B
C
D
药品
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红磷、硫
铜、锌
15.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糖水 B.牛奶 C.米粥 D.豆浆
16.物质都是由微粒构成的。若用“○”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能表示化合物的图是
17.金星大气层存在一种二氧化三碳的气体(C3O2),则C3O2不属于( )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化合物 D.氧化物
18.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 B.含多种元素的物质;
C.只含一种分子的物质 D.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
【化合价】
19.公安部自2009年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专项行动,交警常用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的仪器检测司机是否酒后驾车。重铬酸钾中铬(Cr)元素的化合价是( )
A.+3 B.+4 C.+5 D.+6
20.月球表面富含钛铁矿,其主要成分是钛酸亚铁(FeTiO3),其中钛元素的化合价为( )
A.+1 B.+ 2 C.+3 D.+4
21.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工业等。氮化硅中氮的化合价是( )
A.—3 B.+3 C.+4 D.+5
【基本实验操作】
22.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23..以下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
A.加热液体 B.测定溶液pH C.称量固体 D.稀释浓硫酸
2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少量液体 B.过滤 C.闻气味 D.稀释浓硫酸
25.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铁丝在O2中燃烧 B.稀释浓硫酸 C.读取液体体积 D.称量NaCl
2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点燃酒精灯 B.取用块状固体 C.加热液体 D.稀释浓硫酸
27.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液体的倾倒 B.液体的量取 C.点燃酒精灯 D.滴加液体
2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气体验满 D.液体过滤
火柴熄灭
【质量守恒定律】
29.某有机物R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R+13O2=8CO2+10H2O。根据质量守定律,R的化学式为( )
A.C4H10 B.CH4 C.CH4O D.C2H4O2
30.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 +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CO B.O2 C.CO2 D.H2
31.一定质量的某化合物完全燃烧,消耗9.6克氧气,生成8.8克二氧化碳和5.4克水。对该化合物的组成判断正确的是( )
A.含有C、H、O三种元素 B.只含有C、H两种元素
C.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为1﹕3 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32.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加热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A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B.变化后待测物A的质量为5g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金属活动性】
33.若金属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不正确的是( )
A.Mn + H2SO4 →MnSO4 + H2↑ B.Mg + MnSO4 →MgSO4 + Mn
C.Fe + MnSO4 → FeSO4 + Mn D.Mn + CuSO4 → MnSO4 + Cu
34.小军只用一种试剂能一次性判断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他选择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硫酸镁溶液 C.硫酸铜溶液 D.硝酸银溶液
35.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仅甲在自然界中能以单质形式存在,丙的化合物溶液不能用丁的容器盛放,丁及乙的盐溶液不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丁>丙>甲 C.丁>丙>乙>甲 D.甲>乙>丁>丙
【酸碱性及PH】
36.通常人体胃液的pH大约为0.9~1.5。胃液的酸碱性为( )
A.酸性 B.碱性 C.中性 D.无法判断
37.结合下表中所列物质的pH判断,在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 )
物质
食盐水
厕所清洁剂
血浆
牙膏
肥皂水
橘汁
草木灰水
柠檬汁
pH
7
1.7
7.4
8.2
9.2
3.5
10.6
2.5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38.下表是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有关它们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种类
厕所清洁剂
桔子汁
牛奶
草木灰水
厨房清洁剂
pH
1
3
6.5
11
12.5
A.牛奶的酸性比桔子汁强 B.厕所清洁剂显酸性
C..草木灰水显碱性 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桔子
39.测土选种”是现代农业生产常用科学方法,取武当山特区某村土壤浸出的溶液,加入五色酚酞溶液后显红色。下表为四种农作物适宜生长的PH范围,你认为该村土壤比较适宜种植的农作物是( )
农作物
水稻
茶树
玉米
马铃薯
pH
6.0~7.0
6.0~7.0
7.0~8.1
4.8~5.5
A.玉米 B.茶树 C.水稻 D.马铃薯
40.下图是生活中常见洗涤用品的pH,混用会降低去污效果甚至产生危害的组合是( )
A.洁厕灵和“84消毒液” B.肥皂水和威猛先生
C.“84消毒液”和肥皂水 D.“84消毒液”和威猛先生
【综合型选择题】
41.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不含有 ( )
A.氧元素 B.氧原子 C.水分子 D.氧分子
4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A.水分子运动速度快,撞开壶盖 B.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隔增大,体积膨胀
C.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水分子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后粒子数目增多
43.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处理 B.用小苏打治疗胃溃疡
C.不用的塑料袋,不随意丢弃,减少“白色污染” D.油锅着火用锅盖或青菜盖灭
44.化学及人体健康息息相关。下列关于化学及人体健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食用鸡蛋可补充蛋白质 B.食用黄瓜可补充维生素C
C.缺铁会引起贫血 D.缺碘易导致骨质疏松
4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任意丢弃塑料食品袋、塑料薄膜等会造成“白色污染”
B.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增加,会使温室效应增强,全球变暖
C.棉布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成的
D.硝酸钾在种植业中可用作复合肥料
46.“市民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
A.用工业用盐腌制“咸酸菜”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产品
C.牛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的酸奶 D.食用霉变的大米、花生
47.下列知识归纳错误的是( )
A.可用明矾来检验硬水和软水
B.石油、煤、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
C.用灼烧闻气味来鉴别化纤织物、纯毛织物
D.用醋酸溶液来鉴别食盐、碱面
48.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试管、烧杯、蒸发皿可直接加热仪器
B.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用肥皂水并搅拌方法来区别水和软水
D.放入细铁粉以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
49.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是( )
A.用汽油去除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其乳化作用
B.为保安全,点燃可燃性气体应该验纯
C.煤气中毒是由一氧化碳引起
D.把煤做成蜂窝状可使煤燃烧更旺
50.化学及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用磁铁吸引以除去铜粉中混有铁粉 B.用燃烧法区分黄铜和黄金
C.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51.最近“纸火锅”(如右图)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52.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叙述缺乏科学依据的是
A.经常咬铅笔芯,会导致铅中毒 B.加碘食盐的“碘”是指碘元素
C.不可用工业酒精勾兑饮用酒 D.服用氢氧化铝可治疗胃酸过多
53.下列及人的生理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血液的pH增大
B.油脂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 H2O
C.如果人摄入淀粉、葡萄糖的量不够,会造成“低血糖”,人会造成乏力、疲倦等现象
D.人的胃液里有少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
【化学式的信息分析】
54.瘦肉精,化学名称为盐酸双氯醇胺,化学式为C12H18Cl2N2O,是平喘药。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瘦肉精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12:18:2:2:1
B. 瘦肉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 瘦肉精分子含有1个氮分子
D. 瘦肉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77g
55.上海世博会期间对大量盆栽鲜花施用了S一诱抗素制剂,以保证鲜花盛开。已知S-诱抗素分子的化学式为C15H20O4。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s-诱抗素属于无机化合物
B.s-诱抗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0:4
C. S一诱抗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小于氢元素的质量分数
D.1 个 S一诱抗素分子中含有39个原子
56. 第16届亚运会在广州举行。兴奋剂检测是对运动员的一项重要检测,诺龙是兴奋剂中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18H26O2。下列关于诺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诺龙中含有氧分子 B.一个诺龙分子中含有46个原子
C.诺龙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3∶1 D.诺龙里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57. 陶瓷是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黏土【主要成分Al2Si2O5(OH)4】是制备陶瓷的原料之一。下列关于Al2Si2O5(OH)4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由5元素组成 B.其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C.其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4:9 D.其中硅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 6%
【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
58.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
A. 钴CO D.水银Ag D.硅 SI D.碘I
59. 为防止蛀齿,人们选择购买含氟牙膏。氟元素符号为
A.Fe B.Fu C. F D. Fr
60.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和名称都正确的是
A、纯碱 NaOH B、氯化氨NH4Cl C、氦气 He2 D、碳酸氢钠NaHCO3
【环保及节能】
61.2011年2月25日中安在线消息:从今年起,巢湖将用3年时间争创国家级园林城市。为实现这个目标,某同学提出了如下的建议,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禁止在城市内燃放烟花爆竹 B.增设公园,增大绿化面积
C.提倡使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C.街道增设垃圾分类箱
62.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太阳能 B.潮汐能 C.地热能 D.煤气
63.下列措施不能达到“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目的的是( )w.w.w.k.s.5.u.c.o.m
A.利用潮汐能发电 B.用节能灯代替白炽灯
C.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 D.用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64.2010年3月22日是第十八届“世界水日”,而中国西南五省市正遭受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下列节水措施中不可取的是( )
A.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循环使用 B.农业浇灌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
C.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D.洗菜、淘米、洗衣的水可以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实验现象】
6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厕所清洁剂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蓝
B.把氢氧化铁加人无色的酚酞溶液中,溶液变红
C.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的颜色是淡蓝色
D.用紫色石蕊溶液染成的纸花干燥后放人二氧化碳中,纸花变红
6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B.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色
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会出现白雾
D.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6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氢气、CO、甲烷在空气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B.CO2能入含有无色酚酞的水溶液,溶液呈红色
C.SO2气体通入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为无色
D.研磨硫酸铵及消石灰的混合物,闻到一股刺激的气味
6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向灼热的氧化铁中通入CO,黑色粉末变红
B.向稀盐酸插入铁丝,产生大量气泡并溶液变为浅绿色
C.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铁丝表面出现红色物质
D.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6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
C.木炭在空气加热时,发出白光
D.向面包上滴加碘酒,出现蓝色
7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
A.向热的鸡蛋清中滴加浓硝酸,出现白色物质
B.向鸡蛋清的水溶液中滴加饱和硫酸铵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C.向热的鸡蛋清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出现白色物质
D.灼烧羽毛时,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常见的物质】
71.2011年3月22日是第十九届“世界水日”。 下列有关水的知识,其中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大多数含有杂质离子
B.水中Ca2+、Mg2+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D.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反应速度比较快而且充分[来源:][来源:]
72.下列物质长期露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会减少的是( )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浓盐酸 D.食盐溶液
73.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鱼儿能在水中生活,说明它易溶于水
B.各种状态的氧气都呈无色
C.夏日,食物腐败及氧气有关
D.氧气能支持木材燃烧,说明它具有可燃性
7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蔬菜大棚中补充适量CO2有利于植物生长
B.干燥CO2时应该选择碱石灰
C.实验室用块状大理石及稀硫酸制取CO2
D.用石灰水或紫色石蕊都可鉴别出CO2和O2
7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铁粉可用于食品防腐剂,吸收H2O和O2
B.将铁在氧气燃烧可制取获得氧化铁
C.可用氯化钠溶液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
D.用过量的铁粉可除去氯化铁中少量的硫酸铜
76.下列有关碳酸钙说法正确的是( )
A.碳酸钙只能通过及复分解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B.向某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固体一定是碳酸钙
C.碳酸钙用于防止贫血
D.碳酸钙是工业冶铁和制造玻璃的原料
77.下列有关氧化钙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冷却煅烧石灰石制得的氧化钙
B.可用氧化钙及CO2相互作用制取碳酸钙
C.实验室可用氧化钙配制澄清石灰水
D.氧化钙变质只及空气中的水蒸气有关
78.下列有关氢氧化钙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苛性钠
B.CO2和HCl的混合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氢氧化钙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配制波尔多液
D.可用纯碱溶液区别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
79.下列有关氢氧化钠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碱石灰就是氢氧化钠固体
C.用带有玻璃塞的试剂贮存氢氧化钠,以防止其变质
D.向稀盐酸及氯化铜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开始无沉淀产生
80.下列有关硫酸铵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酸铵固体溶于水,水温下降
B.将硫酸铵及草木灰混合施于土壤中补充所需的N、K
C.向饱和的硫酸铵溶液滴加蛋清溶液出现白色沉淀
D.实验室可用硫酸铵及氢氧化钠制取氨气
81.下列有关硫酸铜说法错误的是( )
A.硫酸铜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
B.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发生变性
C.配制波尔多液时用铁锄搅拌使物质混合均匀
D.用Cu置换稀硫酸中的氢离子制取硫酸铜
82.下列有关纯碱说法正确的是( )
A.纯碱溶液具有碱性,说明它属于碱
B.实验室可用纯碱和熟石灰制取火碱
C.用酚酞可区别烧碱和纯碱
D.纯碱可用于食品发酵
83.下列有关硫酸和盐酸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浓盐酸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都将变小
B.硫酸、盐酸具有酸性是由于都含有H元素
C.用BaCl2溶液可区别稀硫酸及稀盐酸
D.稀硫酸及稀盐酸可用清洗CO还原CuO的试管
84.下列有关蛋白质说法错误的是( )
A.蛋白质至少含有碳、氢、氧、氮四种元素
B.蛋白质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鱼肉、豆腐、大米富含蛋白质
D.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
85.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碘酒的溶质是单质碘,溶剂是白酒
B.碘酒可用于区别淀粉及蛋白质
C.酶在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起催化作用
D.淀粉属于糖类,具甜味
86.下列有关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3
B.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C.SO2及水反应生成硫酸
D.某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该气体一定是SO2
【微观图示及基本反应类型等】
87.通过下列变化,均无法得到单质的是
①分解反应 ②化合反应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88.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胆铜法冶炼铜的国家,冶炼过程中发生的一个主要反应为
Fe+CuSO4=Cu+FeSO4 。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89.下图是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反应中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D.图中生成的单质的化学式为N2
90.德国化学家格哈德·埃特尔在固体表面化学的研究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其成果之一是揭示了氮气及氢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的反应过程(下图所示)
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
A.⑤④①③② B.④⑤①②③ C.④⑤①③② D.⑤④①②③
91.右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不正确的是( )
A.分子由原子构成
B.分子间存在一定的空隙
C.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为原子
D.该化学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92.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关于甲醇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醇是由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B.甲醇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C.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D.甲醇完全燃烧时生成C02和H20的质量之比为11:9
93.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是2O
B.A中氮呈-3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D.在该反应中,生成C和D的质量比为14:9
【物质的除杂及鉴别】
9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选项
待提纯的物质
选用的试剂
操作的方法
A
CaO(CaCO3)
水
溶解、过滤、结晶
B
Cu(Fe)
稀盐酸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2(H2O)
氢氧化钠固体
将混合气通过盛氢氧化钠的装置
D
CO2(CO)
氧气
点燃
95.除去下表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编号
物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H20 (NaCl)
无
蒸发结晶
B
KN03溶液(K2C03)
适量的硝酸钙溶液
过滤
C
H20(有异味物质)
活性炭
吸附
D
CO (CO2)
足量的CuO
加热
96.除去下表各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编号
物质
试剂
操作方法
A
NaCl溶液 (NH4Cl)
适量的NaOH溶液
加热
B
CuO(Cu)
O2
加热
C
FeSO4溶液(CuSO4)
过量的Zn
过滤
D
MnO2 (KCl)
水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97.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
碳酸氢铵及磷矿粉
观察颜色
闻气味
B
羊毛织品及涤纶织品
观察颜色
点燃闻气味
C
硬水和软水
闻气味
加肥皂水看浑浊度
D
食盐及白糖
加水溶解
观察颜色
98.区别下列各组物质,选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 )
A.水和酒精——观察颜色
B.棉布料和化纤布料——灼烧、闻气味
C.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D.纯碱、盐酸、氢氧化钠三种溶液——无色酚酞溶液
99.小明同学对下列4个实验都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均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方案1
方案2
A
除去氢氧化钠中少量的碳酸钠
加水溶解
加稀硫酸
B
清洗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加稀盐酸
用水洗涤
C
鉴别氯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加锌粒
加石蕊试液
D
检验一氧化碳中是否混有少量二氧化碳
点燃
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原理分析】
100.小林查阅资料获得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1)2Na+C12点燃2 NaCl (2)2Mg+CO2点燃2MgO+C。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工业上常用反应(1)生产食盐 ②使用CO2灭火应有所选择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及 ,其中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只有②
101.如图,将一支充满NO2气体的试管倒立在盛水的烧杯中,NO2及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通常情况下,NO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NO2是红棕色气体,易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2及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O2+H2O=HNO3+NO
B.实验现象仅有紫色石蕊变红
C.NO2及水反应属复分解反应
D.NO 、NO2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氧化物
冷水
SiO2中混有NH4HCO3
D.加热烧杯,分离SiO2和NH4HCO3
稀盐酸
Ca(OH)2溶液
鸡蛋壳
C.检验鸡蛋壳中是否含有CaCO3
A.制取一定量的氧气
MnO2
B.验证CaO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H2O2
102.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
红墨水
水
CaO
103.如右图所示,瓶中X为固体,当把滴管内的液体Y滴入瓶中,
导管口一定没有气泡产生的是……………………………【 】
A.x是MnO2,y是H2O2 B.x是NH4NO3,y是H2O
C.x是CaO,y是H2O D.x是Na2CO3,y是HCl
104.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FeCl3溶液显黄色不是Cl-造成的,下列实验中无意义的是( )。
A. 观察KCl溶液没有颜色
B.加水稀释后FeCl3溶液黄色变浅
C.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无色硝酸银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未消失
D.向FeCl3溶液中滴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静置,溶液黄色消失
【物质的转化】
105.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及下列各物质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仍旧呈现红色的是
A.稀硫酸 B.氯化铜溶液 C.稀盐酸 D.碳酸钠溶液
106.按下列过程进行试验:
若出现上述实验现象,则加入的甲、乙、丙三种试剂是( )
A.CaCl2 HCl NaCl B.Ba(OH)2 HCl NaCl
C.Ca(OH)2 HCl AgNO3 D.Ba(OH)2 H2SO4 HCl
107.下列符合如图循环示意图的选项是( )
选项
甲
乙
丙
①
②
A
C
CO
CO2
O2
加热
B
CuSO4
CuO
Cu
加热
H2SO4
C
Ca(OH)2
CaCO3
CaO
CO2
H2O
D
CaCl2
CaCO3
CO2
N2CO2
H2O
108.各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C、G可能是CaCO3、CO2、Fe
B.反应③属于置换反应
C.B、C、E、F可能都是氧化物
D.反应①②③中各元素化合价都发生变化
109.右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一种物质转化为另一种物质),A、B、C可能是 ( )
A.Fe2O3、Cu、H2
B.Fe3O4、Fe2(SO4)3、H2
C.Fe3O4、FeSO4、Cu
D.Fe2O3、FeSO4、Cu
110.甲、乙、丙三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甲、乙、丙不可能是( )
A. H2O 、H2O2 、O2
B.CO、C、CO2
C. CuO、Cu、CuSO4
D.CaCO3、Ca(OH)2、CaO
【溶解度曲线】
111.右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时,a及b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ma=mb
C.t2℃时, 将b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的饱和溶液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12.右图是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
B.物质C可能是气体
C.℃时,A物质50克放入50克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D.经配制热饱和溶液、蒸发结晶、过滤洗涤、烘干等步骤可除去物质A中含有少量B物质
113.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a、b的溶解度都是20
B.t2℃时,将10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并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C. 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到 t1℃时,这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D.t2℃时,质量相等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c >b>a
114.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 g中含有溶剂50 g
B.t2℃时, 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115.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比较为a>b>c
B. 将t3℃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l℃,其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b=c>a
C.将t2℃时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其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排列为a=b>c
D.当b物质中含有少量的杂质a时,通常用降温结晶法除去所含的杂质
【选择型计算题】
116.下列实验对应的图像正确的是( )
A.将等质量的镁和铝分别及足量的盐酸反应
B.向pH=2的盐酸中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D.向pH=12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
117.能用如下图所示纵坐标所对应的变化情况来表示的过程是
A.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
B.一定量锌粒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体体积的变化
C.一定量铜粉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固体质量的变化
D.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中加水,溶质质量的变化
118.将质量相等的铝粉和铁粉分别及同体积、同浓度的稀硫酸反应,反应情况如下图所示。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铝粉、铁粉和硫酸反应后均有剩余
B.铝粉、铁粉均反应完,硫酸有剩余
C.硫酸、铁粉均反应完,铝粉有剩余
D.硫酸、铝粉均反应完,铁粉有剩余
119.现向一定质量且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盐酸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线BC段无明显实验现象
B.在C点后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
C.溶液的PH由大变小
D.随逐滴加入稀盐酸,氯化钠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20. 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则化学计量数之比:v(CH4):v(O2)等于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