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阿Q正传作品分析.doc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785168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Q正传作品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阿Q正传作品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阿Q正传 作品简介   鲁迅著名的中篇小说。1921年12月起,用巴人笔名陆续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呐喊》。 创作背景   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为背景,通过雇农阿Q的受压迫,要反抗,最后被反动势力杀害的悲剧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农村的阶级矛盾,批判了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脱离群众及其不彻底性。 小说大致内容   小说对阿Q饱受摧残的遭遇寄予同情,表现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精神;对赵太爷等反动势力则给以有力鞭挞;并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痛切批判,表达了力图唤醒农民的觉悟、促使他们起来革命的热烈愿望。 文学价值   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公认的名作。 编辑本段作品赏析 鲁迅小说的创作思想   “启蒙主义,为人生,改造国民性,“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病苦”,既指极端贫困的物质“病苦”,更指极端麻木愚昧的精神“病苦”。 阿Q形象   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个落后贫苦农民,是一个质朴、愚昧、而又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的狡猾的落后农民,是“现代的我们国人的灵魂”。阿Q的性格是复杂的。主要的特征是精神胜利法。阿Q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著名的、艺术成就最高的一个艺术典型。 精神胜利法及其表现   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社会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却不正视现实,以妄自尊大等种种方法,自欺欺人,求得“精神上的胜利”。   表现在①妄自尊大;②自轻自贱;③欺凌弱者;④健忘;⑤忌讳缺点,甚至以丑为荣。 对阿Q的革命的评价   两方面分析评价:一、阿Q要革命肯定是被封建社会逼迫而去神往革命的。二、也夹杂着农民的狭隘报复,说明他还不觉悟。   阿Q的革命复杂性:基本上体现了农民革命的复杂性,提出了启发农民觉悟、教育引导农民的重要性问题。 “大团圆”的结局   有主、客观原因。   主观上阿Q实在糊涂,把抢匪等同于革命党,揭示了启发农民民主主义觉悟的重要性问题。   客观上,阿Q是被由自由封建势力变成的革命政府判决枪毙的,这就揭示了辛亥革命和封建势力妥协、封建势力篡夺革命胜利果实的历史教训。 阿Q的典型意义   ① 阿Q是一个“现代我们国人的灵魂”,是中国人的一面镜子。具有针砭、改造国民劣根性的意义。   ②阿Q的形象提出了国民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问题。③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的历史教训。 简析赵太爷   赵太爷是封建地主,中国封建宗法制下农村的土皇帝。他的性格是专横、贪婪、狡猾、狠毒。 简析《阿Q正传》对辛亥革命的描写   小说对辛亥革命是作为阿Q活动的背景进行侧面勾勒的,但深刻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   ①和封建势力妥协,革命果实被封建势力篡夺。   ②辛亥革命没有依靠和发动农民群众。 简析《阿Q正传》的主题思想   其主题思想主要是由主人公阿Q的形象意义所体现出来的(参照4),概述而言,   ①鞭挞阿Q的精神胜利法等落后、麻木的精神状态和国民劣根性;   ②批判辛亥革命和封建势力妥协,被封建势力篡夺革命果实的不彻底性;   ③提出了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启发农民和国民觉悟的重要性。 《阿Q正传》的现实主义特色   主要是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典型性格。   一、典型环境。小说中的未庄是辛亥革命前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   二、典型性格。阿Q采用“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的典型化塑造方法。 艺术表现手法   最主要的是白描手法,主要特点是真实描写,有真意,少粉饰,勿卖弄,用简洁笔墨勾勒形象。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