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园林植物病虫害其它有害生物防治.docx

上传人:丰**** 文档编号:9777735 上传时间:2025-04-0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病虫害其它有害生物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其它有害生物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园林植物其它有害生物及其防治 学习目标 图6-1叶螨的体躯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园林植物有害螨类、软体动物、其它节肢动物、杂草的主要种类、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 第一节 其它有害动物 一、螨类 螨类,俗称红蜘蛛,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体型微小,体长多在2mm以下,体躯柔软,多为红、绿、黄等色,足4对,无触角和翅,体躯分为颚体、躯体、前足体、后足体、末体、前半体和后半体等。颚体是分类的重要特征,由螯肢、须肢、气门沟等组成。螨类身体背面常有许多刚毛,根据其功能可分为触毛、感毛和粘毛等,其数目和排列形式是分类的依据。 我国的螨类约有500余种,危害严重的约40余种,主要种类为叶螨类、瘿螨类。螨类具有体积小、繁殖快、适应性强及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是公认的最难防治的有害生物。 (一)常见螨类发生和危害 1.山楂叶螨 Tetranychus viennensis Zacher 图6-2 山楂叶螨 1.雌成螨;2.危害状 又名山楂红蜘蛛,蜱螨目,叶螨科。分布于华东、华北、西北部分省区,危害樱花、锦葵、海棠、碧桃、榆叶梅等花木。成、若螨吸食花、芽、叶汁液,造成植物焦叶,严重影响园林植物观赏价值。 (1)形态特征 成螨雌体卵圆形,前端隆起,长0.54~0.59mm、宽约0.36mm。越冬型鲜红有光、非越冬型暗红色,背两侧有一大黑色斑,后半体纹横向无菱纹;气门沟末端膨大,分裂成束状,于口针鞘两侧形成数室;身体背面在细长刚毛26根,毛序为2、4、6、4、4、4、2,足浅黄色,爪间突端部分裂成3对刺;足I跗节具2对双刚毛,其近基侧刚毛5根。雄性体菱形,末端略尖,浅绿色,长0.31-0.43mm。卵圆球形,半透明。初黄白或浅黄色,近孵化橙红色并具2红斑。初孵幼螨体近圆形,长约 0.19mm ;未取食前淡黄白色,取食后黄绿色;体侧颗粒斑深绿色,单眼红色。若螨体椭圆形,前期为淡绿色,后变为翠绿色。足4对(图6-2)。 (2)生活习性 浙江每年发生10-12代。以受精雌成虫群集于树干缝隙、树皮、枯枝落叶内及树干附近的表土缝隙内越冬,越冬雌螨抗寒能力很强,在 -30 ℃ 下 l 天才全部死亡。翌年春树芽开始萌动和膨大时,越冬雌成螨开始出蛰爬往芽上取食, 4 月上、中旬雌成螨陆续开始产卵。在 18 -20 ℃ 时雌成螨的寿命约 40 天,产卵历期 13.1 -22.3 天,平均产卵 43.9 -83.9 粒、最多 146 粒。卵期、幼若螨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为 13.41 ℃ 、 16.6 ℃ 、 9.2 ℃ ,有效积温为 78.3 ± 16.9 、 12.3 ± 6.72 、250.8 ± 42.8 日度。 2.朱砂叶螨 Tetranychus cinnabarinus (Boisduval) 又名棉红蜘蛛,属蜱螨目,叶螨科。分布广泛。为害菊花、凤仙花、月季、桂花、一串红、香石竹、鸡冠花、木芙蓉等园林植物。被害叶初呈黄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展到全叶,造成叶片卷曲,枯黄脱落。 (1)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55mm,宽0.32 mm。体椭圆形,锈红图6-3 朱砂叶螨 1.雌成螨;2.雄成螨;3.危害状 色或深红色。后半体背表皮纹成菱形。背毛26根,长超过横列间距。各足爪间突裂开为3对针状毛。雄成螨体长0.36mm,宽0.2 mm。须肢端感器长约为宽的3倍。卵为圆球形,直径0.13 mm。初产时透明无色,后变为橙黄色。幼螨近圆形,半透明。取食后体色呈暗绿色,足3对。若螨椭圆型,体色较深,体侧有较明显的块状斑纹,足4对(图6-3)。 图6-4 榆全爪螨 1.雌螨背毛分布;2.背毛放大;3.气门沟;4.须肢跗节;5.足的跗节爪及爪间突;6.阳茎;7.卵 (2)生活习性 浙江年发生代数为12-15代。以成螨、若螨、卵在寄主植物及杂草上越冬。翌春月平均气温达7℃以上时,雌螨出蛰活动,并取食产卵,卵多产于叶背叶脉两侧或丝网下面。高温干燥有利发生。 3.榆全爪螨 Panonychus ulmi ( Koch ) 分布广泛,垂直分布区为海拔 950—1950m 。危害榆、椴、刺槐、核桃、山楂、栗、桑、苹果、沙果、梨、李、樱桃、扁桃、柑桔、葡萄、杏及多种观赏植物。 (1)形态特征 雌成螨圆形或椭圆形,长 0.38 -0.45mm 、宽 0.27 -0.29mm ,桔红色或暗红色;须肢端感器端部微膨大,背感器小枝状;黄色疣突上的白色背刚毛生有绒毛,背毛序为 2 、 4 、 6 、 4 、 4 、 4 、 2 根;口针鞘前端中央略微凹,气门沟端部膨大成球状;足 I 跗节具 2 对彼此相近的双刚毛、其近基侧有刚毛 4 根;条状爪各生 1 对粘毛,爪间突爪状、其腹基侧具 3 对针状毛。雄螨体菱形,末端略尖,体长 0.27 ~0.30mm ,桔红色;阳茎无端锤,钩部 S 形弯向背面,末端较尖。卵近圆形,两端略扁平,直径 0.13 ~0.20mm 。夏卵桔红色,冬卵暗红色,表面有放射状的细凹陷,卵顶一洋葱状小茎。幼螨长 0.18 ~0.20mm ,柠檬黄至橙红色。若螨体长 0.20 -0.30mm ,橙红色(图6-4)。 (2)生活习性 浙江每年发生约10代。以滞育卵在 2 ~4 年生的侧枝分叉处、果台短枝、叶痕、侧枝、果实萼洼等处越冬,越冬卵抗寒能力很强,其致死低温约 -40 ~45 ℃ 。翌年 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日均温高于 8 ℃ 的有效积温达 50 -55 日度时越冬卵孵化和幼螨陆续爬往新叶、嫩茎、花蕾、幼果上取食危害,该螨的发育起始温度 7 ℃ ,世代有效积温为 195.4 日度;以两性生殖为主、也营孤雌生殖,雄螨可多次交尾;夏螨多产卵于叶背,少数产于叶面,每雌螨约产卵 45 粒,最多 150 粒。雌螨寿命 15 ~20 天、个别 40 天。在 21 ~24 ℃ 完成 1 代需 17 ~14 天。 4.针叶小爪螨 Oligonychus ununguis (Jacobi)  图6-5 针叶小爪螨 1.雌螨背毛分布;2.气门沟;3.须肢跗节;4.足Ⅰ胫、跗节 分布广泛。危害杉木、云杉、水杉、柳杉、雪松、黑松、水松、落叶松、杜松、侧柏、栗、栎等。杉木被害后针叶初现褪绿斑点、后变黄褐色或紫褐色,状如炭疽病斑;栗叶受害后在主脉两侧显苍白斑点,危害严重时叶片黄褐而干枯,影响果实产量及枝条的生长。 (1)形态特征 雌成螨椭圆形, 长 0.42 ~0.55mm 、宽 0.26 ~0.32mm ,褐红色;须肢跗节上的端感器略呈长方形,背感器小枝状;口针鞘端部中央略呈凹陷,气门沟末端膨大;不生于疣突上的背刚毛具绒毛,背毛序为 2 、 4 、 6 、 4 、 4 、 4 、 2 根。足 I 跗节具彼此相近的双刚毛 1 对、其腹面仅 l 根刚毛,条状爪各具粘毛 l 对;爪状爪间突的腹侧基 5 对针状毛。雄体菱形,长 0.32 ~0.35mm 。阳茎较粗短,钩部弯,无端锤。卵圆球形,约 0.10mm 。初产淡黄色,后紫红色。半透明、有光。 幼螨近圆形 , 取食后淡绿色。若螨体微红褐色(图6-5)。 (2)生活习性 浙江每年发生约12-15代。以紫红色越冬卵在寄主的针叶、叶柄、叶痕、小枝条及粗皮缝隙等处越冬,极少数以雌螨在树缝或土块内越冬。翌年气温达 10 ℃ 以上或栗芽萌发时越冬卵开始孵化,爬上嫩叶取食危害直至成螨产卵繁殖;越冬雌螨出蛰后爬往新叶取食产卵。该螨喜在叶面取食、繁殖,螨量大时也在叶背危害和产卵。以两性生殖为主,其次为孤雌生殖;雌螨羽化后即交尾, 1 ~2 天后产卵,每螨产卵 19 ~72 粒,平均 43.6 粒。若螨和成螨均具吐丝习性。温暖、干燥对该螨发育和繁殖有利,其适宜温度为 25 ~30 ℃ ;久雨或暴雨能使螨量下降。 螨量的多少和危害程度还和坡向、树龄、郁闭度、海拔、品种密切相关,阳坡比阴坡发生早、危害重,中坡比下坡发生早、危害重,东西坡比南北坡发生早、危害重, 4 ~5 年生的杉木受害重;郁闭度低、海拔低的杉木林比郁闭度高、海拔高的受害重,油杉比芒杉和灰枝杉受害严重。 5.二点叶螨 Tetrnychus urticae Koch 图6-6 二点叶螨 1.雌成虫;2.雄成虫;3.卵;4.幼螨;5.第一龄若螨;6.第2龄若螨;7.阳茎 又名二斑叶螨、白蜘蛛。分布广泛。为害蜡梅、海棠、月季、玫瑰、蔷薇、一串红、香豌豆、木槿、木芙蓉等园林植物。 (1)形态特征 雌成螨体长0.53mm,宽0.32 mm。体椭圆形,淡黄色或黄绿色。体两侧各有1块黑斑,其外侧3裂形。须肢端感器长约为宽的2倍。背毛26根,长超过横列间距。各足爪间突裂开为3对针状毛。雄成螨体长0.37mm,宽0.19mm。须肢端感器长约为宽的3倍(图6-6)。 (2)生活习性 浙江年发生代数为20代。以成螨、若螨在寄主植物表层缝隙间、土缝中及杂草上越冬。翌春3月下旬至4月上旬开始活动,5至10月,虫口密度变化起伏。高温、干旱有利于二点叶螨的发育和扩散。 (二)螨类的防治方法 红蜘蛛的防治应充分利用其特性,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以园林技术防治为主,辅以药剂防治,同时注意保护利用天敌,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1.园林技术防治法 (1)及时清除枯枝落叶和杂草,集中烧毁,消灭越冬雌成虫、卵等,降低越冬基数。 (2)对植株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使用量,以增强树势,提高植株抵抗能力。 (3)在高温干旱季节,注意及时开穴浇水,防止田间湿度过低,补偿植株的水分损失。 (4)对园林植物加强修剪,改变植株生长的环境,增强植株通风透光性,增强树势以减少红蜘蛛发生机会。 2.生物防治法 捕食螨、瓢虫、草蛉、蓟马等对红蜘蛛都具有一定控制作用,寄生性天敌有虫生藻菌、芽枝霉等对螨类种群数量有一定压制作用,选择药剂时应考虑天敌安全,若有条件,可人工释放天敌。 3.药剂防治法 (1)在早春或冬季,向植株上喷洒3~5℃石硫合剂,并按0.2~0.3﹪加入洗衣粉,增强药剂附着力。此方法可杀死越冬螨,降低虫口基数。 (2)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越冬卵孵化盛期,用40%氧化乐果乳油5~10倍或18﹪高渗氧化乐果乳油30倍液根际涂抹、涂干。对盆栽花卉、盆景,可根际施涕灭威、辛硫磷等颗粒剂。 (3)在田间出现少量若、成螨时即应喷药防治,喷药重点在叶背,药量要足,用15%扫螨净乳油3000倍均匀喷洒叶片正反面,也可用73%克螨特乳油1000—1500倍、0.6%海正灭虫灵乳油1500倍,还可兼治蓟马、蚜虫、潜叶蝇。另外可用洗衣粉400倍液或洗衣粉100g加尿素250~500g兑水50kg喷洒,防治效果好,且兼有追肥作用。 二、软体动物 软体动物的共同点是食性杂,即寄主范围广、种类多;昼伏夜出,傍晚或清晨危害。它们的幼、成体取食植物的幼嫩部分,将之咬成大小不等的孔洞,或咬断根部及嫩茎,其爬行过的地方留下白色胶质及绳状粪便,影响园林观赏价值。同时,它们的危害也为一些病原菌侵入植物体提供了便利条件。 (一)软体动物的类型及危害 1.蜗牛 俗称蜒蚰螺、水牛,陆生软体动物。常见危害种类有灰巴蜗牛和同型蜗牛(图6-7)。寄主植物有甘蓝、花椰菜、菊花、月季、紫薇、扶桑、大丽花、兰花、蜡图6-7 蜗牛 1.灰巴蜗牛;2-3.同型巴蜗牛;4.灰巴蜗牛成贝 梅、八仙花等。成体头发达,头上有1对触角,眼在触角顶端,足在身体腹面,外有贝壳,壳面呈黄褐色或红褐色。一年发生1~2代,以成贝和幼贝于11月下旬在潮湿阴暗处如园地、草堆、石块下及土缝中越冬,4~5月产卵于根际疏松湿润的土中、缝隙中、枯叶或石块下,每个雌成体产卵30~250粒。雨后或浇水后,傍晚9至10点或清晨7至8点取食危害,温暖多雨、低洼地有利发生,夏天高温干旱时会隐蔽起来,当环境适宜时又恢复活动,一年中以春、秋两季为害最重。 2.蛞蝓 图6-8 野蛞蝓 俗称赤膊蜒蚰螺、鼻涕虫,陆生软体动物。为害月季、唐菖蒲、芍药、君子兰、兰花、蝴蝶兰、桂花、瓜叶菊、扶桑等花卉植物。成虫体长梭形,柔软,全身光滑裸露,无外壳,内壳退化成石灰质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生长线(图6-8)。此虫一年发生2~4代,世代重叠,温室内周年有发生,露地则在土缝、石块下和植物根际土中越冬。喜生活于潮湿阴暗地方,干燥之地不常发生。怕阳光,大多早晚和阴雨天活动取食,日出后潜入土块下和落叶等隐蔽处。活动时最适温度为15~25℃,有很强耐饥力,在恶劣环境下可休眠1~2年不死。 (二)软体动物的防除 利用软体动物喜湿怕光特点,采取以园林技术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方法。 1.地膜覆盖能明显减轻为害,采用高畦栽培,实行地膜覆盖,破膜提苗,以避免虫害,这是一种较好的农业防治方法。 2.施用腐熟的有机肥,不施生肥;及时清除园地附近或温室内植物残体和杂草。使软体动物失去越夏越冬场所,减少越冬基数。 3.软体动物产卵期可中耕松土,深翻土,使卵充分暴露于土面死亡,减少幼、成虫发生数。 4.撒施石灰粉。用初化为粉状的新鲜石灰撒在园地四周,能阻碍其活动,甚至死亡,以减轻危害。 5.人工捕杀。阴雨天软体动物外出活动时易捕捉,将其集中放于一盛器内,上撒食盐,过5~10分钟即可死掉,或捕捉时直接用手(荚子)捏死。 6.人工诱杀。在种植场外堆集杂草和树叶进行诱集,然后集中处理,进行焚烧或撒施石灰粉杀死软体动物。 7.生物防治。有条件地方可放鸭或蛙类等动物,因为这些动物极喜食软体动物,并可捕食土缝中的蛞蝓、蜗牛等,效果很好。 8.药剂防治 (1)毒饵诱杀:用蜗牛敌或氧化双三丁基锡等药剂的有效成分2.5~6%,和糠、豆饼粉或玉米粉等做成毒饵,傍晚撒于园地。利用蛞蝓对甜味、腥味等有趋性特点,可在毒饵中加入糖或腐烂物增强杀虫效果。 (2) 撒施农药:用10%蜗牛敌或6%蜗牛克星等颗粒剂每亩2kg或6%密达颗粒剂每亩1kg均匀撒在园地。 (3)喷施药剂:软体动物外出活动时,可喷90%快灵或90%万灵粉剂2000倍喷雾,也可喷灭蛭灵或硫酸铜800~1000倍或1%食盐水。 三、其它节肢动物 (一)卷球鼠妇 俗称西瓜虫或潮虫,属甲壳纲动物。可为害仙人掌、仙人球、苏铁等多种园林植物,为害方式为咬断植物根须、球根及地上幼嫩部分。体长约10毫米,背灰色或黑色,宽而扁,有光泽(图6-8)。体分13节,第一胸节和颈愈合。有两 对触角,其中一对短且不明显。复眼一对,黑色,圆形,微突。初孵出的鼠妇为白色,足6对,经过一次蜕皮后有足7对。鼠妇一年发生一代,以成、幼体在土壤中越冬。喜欢在潮阴条件下生活,不耐干旱。当外物 碰触时,其身体立即蜷缩呈球形,假死不动。鼠妇再生能力比较强, 如果触角、肢足断损,能通过蜕皮再生新的触角、肢足。 鼠妇白天潜伏在花盆底部,从盆底排水孔内咬食花卉嫩根,夜间 则伤害花卉的茎部,造成花卉茎部溃烂。 防治方法: (1)保持清洁,及时清除杂草和垃圾。 (2)用20%杀灭菊酯2000 倍液或25%西维因500倍液喷施盆底或土壤。 (3)发生严重时,可将30%久效磷合剂3000 倍液喷洒于花盆、地面和植株上。 (二)马陆 图6-9 马陆 马陆又称千足虫,种类很多,体形也多样,小的体长仅2mm,大的可有280mm。它们的特点是足多,每一体节各有两对足、比蜈蚣多一倍。在节肢动物中,它和蜈蚣同属多足纲。马陆足虽然很多,但行动迟缓,有时突遇惊扰触动、身子会立即卷曲,由于体节两侧有臭腺,能分泌一种难闻的臭液(图6-9)。据文献报道,有数种大的马陆,能将分泌的臭液喷射出数十厘米之外,且能刺激人的皮肤,如沾污到眼内可引起失明。它们通常藏于阴暗潮湿之处,如砖石、木条下,以及落叶和废弃的杂物中,喜食腐殖质。马陆一般情况下是白天隐居,晚间活动频繁,在受外物触碰时,呈“假死”状态,身体蜷缩成一团,间隔一段时间后,就会复原活动。 清除马陆最好方法是保持干燥清洁。也可使用市售特效灭害灵等喷洒,较容易杀灭。 第二节 园林杂草 地球上自从有了人类以后,植物在人类的不断选择和驯化下,分化成了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和杂草。广义地说,杂草是指园林中人们非有意识栽培的“长错了地方”的植物,或者说凡害大于益的植物都是杂草。 根据杂草形态特征,可将其分为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和莎草类杂草3大类。禾本科杂草茎圆或略扁,节间明显,茎中空,叶鞘开张,常有叶舌,胚具1个子叶,叶片狭窄而长,叶脉平行,叶无柄;阔叶杂草包括所有双子叶植物及部分单子叶植物杂草,茎圆形或四棱形,叶片宽阔,具网状叶脉,叶有柄,胚常具2个子叶;莎草类主要为莎草科杂草,茎三棱形或扁三棱形,无节和节间的区别,茎常实心,叶鞘不开张,无叶舌,胚具1个子叶,叶片狭窄而长,平行叶脉,叶无柄。这种分类方法对于化学除草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因为许多除草剂是通过杂草的形态结构获得选择性的。 一、春夏季危害的园林杂草 (一)狗尾草(Setaria viridis) 狗尾草属禾本科一年生杂草。在浙江各地都能见到的常见杂草。常和马唐、画眉草、牛筋草一起遍布各个地块,也常形成单一的群落。是小地老虎的寄主,属世界性恶性杂草。 1.形态特征 幼苗鲜绿色,基部紫红色,除叶鞘边缘具长柔毛外其余均无毛;叶鞘较松弛,叶舌退化为一圈外纤毛。成株秆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上升,高20~100cm,叶片条状披披针形,叶鞘光滑,鞘口有柔毛,叶舌具长l~2毫米的纤毛。圆锥花序紧密呈圆柱状,微弯曲或近直立;小穗椭圆形,长2~2.5mm,2至数枚簇生于缩短的分枝上,基部生有绿色,淡黄色或紫色的刚毛l~6条。 2.发生特点 种子(颖果)繁殖。种子7~9月成熟,和刚毛分离相继脱落下地,经越冬休眠后得到适合的条件才萌发。从3月中下旬土温到达10℃时种子开始萌发,到5~6月土温到达15℃~30℃,出苗进入高峰期。发芽深度为0~3cm,深层的种子不能发芽。 3.防除方法 狗尾草或其他种狗尾草均是一年生的植物。根系很浅,数量不多,可以用人工拔除。如果数量多而面积很大的话,则看其发生所处的位置。若在禾本科草坪之中,可以结合轧剪草坪将其所抽生的穗轧去,阻止它开花结实,这工作从6月起要保持到10月,特别是8~9月,高温季节草坪生长缓慢,而狗尾草仍然旺盛生长,抽穗率比前期更高,因为经常受到压制的狗尾草分蘖率更高于平常,若视草坪草不长,而终止轧剪就会造成失误,只要能维持一年,第二年的发生率是很低的。狗尾草可以用除草剂除之,经济又有效,对栽培的地被毫无影响。用药的时间最好选择狗尾草幼苗在4~5叶期以内。由于它发芽的周期拉得很长,一次喷药是不够的,一年之中要作2~3次药剂防治,才可达到控制的目的,药剂可用绿麦隆、茅草枯、百草枯、草甘膦等。 (二)牛筋草(Eleusine indica) 牛筋草属禾本科一年生杂草。广布全球温带地区,为世界恶性杂草之一。在浙江普遍存在,是对园林危害最严重的杂草之一。常和香附子、藜、马齿苋、马唐、双穗雀稗等一起危害,有时亦成单一小片群落。是飞虱的寄主。 1.形态特征 幼苗淡绿色,无毛或鞘口疏生长柔毛,中脉明显,叶鞘扁而具脊,鞘口边缘膜质,叶舌很短,分蘖多铺散成盘状,坚韧不易拔断。秆扁平,叶条形,叶面有极稀的长毛。叶鞘无毛,鞘口有柔毛。穗有2~7个分枝,呈指状排列于秆顶,有时有l或2个枝生于略底于顶的下方。 2.发生特点 种子繁殖,发芽时要求土壤含水量达到10~40%,恒温之下几乎不发芽,一般在4月中旬以后,日夜温差在6~7℃以上的变温条件下才会发芽,5月中旬~6月中旬是发生的高峰期。种子发芽还需有光的条件,无光发芽不良,所以往往是0~1厘米在土表的种子发芽,而在2厘米以下的则多处于休眠状态,只到因中耕等操作活动将下层的种子翻出地面表层,在有光的条件下休眠的种子才获得萌芽条件。 种子于7~10月成熟,边熟边落,通过风、水、和鸟类的取食后,从粪便排出传播异地,种子在土中越冬。大多数的种子呈休眠状态逐年发芽,这就给防治带来较大难度。 3.防除方法 (1)根据牛筋草的生物学特性,必须认真的做到黄土不见天,增加地面的植被覆盖的密度。对生长不良的草坪,加强培育,增加密度,使土表的种子得不到日光的照射难以发芽。 (2)对苗圃地的乔灌木树丛中不宜种植地被之处,也应保持地面的落叶,增加死地被覆盖的厚度,同样可以做到使土地表层无光照。 (3)已经出苗的牛筋草,可以用人工挑除,挑草工作要做到七月以前,阻止新的种子入土,这样保持若干年以后,土壤中的休眠种子,随时间的推移必然逐年减少。 (4)在数量比较多的情况下,应采用化学除草的手段将其消灭。用药的时间最好选择在4叶期前后,牛筋草的组织比较幼嫩,对药敏感,收效快;随着苗龄增大,敏感度会随着下降,除草剂必须使用选择性的除草剂。有效的除草剂较多,如20%百草枯水剂、12%恶草灵水剂、72%都尔乳油、12.5%盖草能乳油和41%农达水剂等。 (三)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 马唐属禾本科一年生世界性恶性杂草。常和狗尾草、画眉草等一起危害。有时亦见单一小片群落。是夜蛾类的寄主。 1.形态特征 幼苗暗绿色,全身披毛,第一叶长6—8毫米,宽2—3毫米,常带暗紫色;第二叶渐长,叶鞘松弛,叶舌膜质,无叶耳;5-6叶开始分蘖。成株秆基部倾斜或横卧,着土后节处易生根,高40~100cm以上。光滑无毛。叶片条状披针形,两面疏生软毛或无毛,叶鞘大都短于节问,叶舌膜质。先端钝圆。穗有3~10个分枝,基部分枝近轮生,顶端的互生或呈指状排列。除马唐外,外观较相近的还有升马唐、毛马唐、二型马唐、紫马唐、止血马唐、紫马唐、长花马唐等种。 2.发生特点 种子(颖果)繁殖。颖果于8~10月成熟落地,借风、流水和禽鸟取食后从粪便排出而传播。经越冬休眠后萌发。越冬休眠的颖果在每年的4月上旬,雨后即开始萌芽生长,5月上旬达到发生的高峰期,它的出苗往住是在温度条件适宜时的雨后,它的出苗高峰期常和雨水相伴。出苗深度在0~3cm的土层内发芽均在50%以上,在6cm的土层中出苗率仅有2~5%。 3.防除方法 参考狗尾草的治理意见。 (四)无芒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 mitis) 无芒稗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杂草。此草本生于农田湿地,现遍布于荒地、路边、新村、厂矿的绿地之中,危害甚广。是夜蛾、粘虫的寄主。 1.形态特征 幼苗基部扁平,叶鞘半抱茎,紫红色,基部有极稀的长毛。成株秆丛生,直立或倾斜,高可达40~60cm,叶片条形,长20~30cm,宽6~10mm,无毛,边缘粗糙;叶鞘光滑无毛,无叶舌,基部分蘖8~15。圆锥花序直立,枝腋间常有细长毛。 2.发生特点 种子(颖果)繁殖。种子在4月上旬出苗,当气温到达20~30℃时(5~6月)出苗高峰期,发芽深度为1~5cm,但以1~2cm出苗率最高,土层深层未得到发芽条件的种子可存活10年以上。 3.防除方法 参照狗尾草的治理方案。 (五)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狗牙根属禾本科多年生杂草。在浙江多见于海塘堤、路边、荒滩,它既喜湿润,又耐干旱,耐盐成,生长势又强,是杂草中的强者,常混杂生在其他种类的草坪之中,和栽培种争光、争肥、争水,最终将其淘汰。为世界性的恶性草之一。也有将它作为草坪栽培。为锈病和纹枯病的寄主。 1.形态特征 叶条形,叶鞘具脊,鞘口常具白色长柔毛;叶舌短,具小纤毛。花、果期6~10月。秆顶簇生3~6枚穗状花序,呈指状排列,灰绿色或略带紫色。匍匐茎圆或略扁,质硬,光滑,具有分枝,每节的节下均能生根,两侧生芽,直立部分可达10~20cm。 2.发生特点 匍匐茎和种子繁殖。经越冬休眠,种子发芽深度0~1cm,2cm以下即处于休眠状态。匍匐茎年生长量可达1m以上。3月下旬,根茎和匍匐茎从休眠状态苏醒,开始发生新芽,逐渐向四周扩展延伸,重新以绿色覆盖地面。 3.防除方法 狗牙根可以采用专用除草剂喷杀。可选用草甘膦水剂、农达水剂、茅草枯粉剂、恶草灵乳油或二甲四氯钠盐水剂等。 (六)香附子(Cyperus rotundus) 香附子又名莎草,属莎草科多年生杂草。在浙江多生长在草坪、绿地、苗圃、农田、路边、荒地等环境中,常成单一的小群落或和其他植物混生和之争光、争水、争肥,致使其他植物生长不良。它还是白背飞虱、黑蝽象、铁甲虫等昆虫的寄主。是一种世界性危害较大的恶性杂草之一。其块茎可供药用。 1.形态特征 香附子具有较长的棋盘式的匍匐根状茎和块根,在土层中形成一个网状的群体。秆散生,直立,高20~90cm,锐三棱形,无毛。叶基生,短于杆,叶宽2~5mm,深绿色,有光泽,无毛,叶背中脉突出,叶鞘基部棕色。叶状苞片3~5片,下部的2~3片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或复出,具3~10条,长短不等的辐射枝,每枝具3~12条小穗,排列成伞形状。种子发芽的温度为15℃~35℃。实生苗当年只长叶不抽茎。 2.发生特点 越冬的块根是次年主要的繁殖体,每个块根有10~40个潜伏芽,当10cm处的土温到达lO℃以上时,潜伏芽开始萌动,萌芽的数量往往和休眠前积累的营养有关。如果所在地的土壤疏松肥沃,而且在光照能充分满足的环境条件下,萌发的芽数可多达7个左右,一般仅萌芽2~3个,余下的潜伏芽继续保持休眠状态,只至新生植株受到损伤终止生长时,块根上的剩余的潜伏芽才会部份萌动,长出匍匐根状茎,伸延出去形成新的植株,继续繁衍后代。如果块根受到机械损伤破碎,经分割破碎的块根,每个碎块上的潜伏芽都会萌动,萌芽的总数会超过破碎前的数量,使香附子植株的密度增大,不利于防除,故采用人工挖除往往难以控制甚至助长它的危害。 3.防除方法 虽然香附子在进化的历程中,对环境具备了许多顽强的适应性。但还是有许多的薄弱环节,它的块根在-3℃以下,经过5小时会全部冻死,块根含水量减少到块根重的35%以上时也会使其终生丧失萌发的可能,香附子属于高光呼吸的植物,二氧化碳补偿点较高,在荫蔽的条件下,会自我逐渐衰退而死亡。 (1)对苗圃等地,冬翻时可以采取深翻,将香附子的块根翻到土面,使之受冻或失水,造成块根丧失生命力。 (2)在绿地中广植能和香附子竞争的地被植物,如麦冬等。高密度的麦冬会使香附子得不到足够的光照而处于负增长的状态下耗尽营养而死亡。 (3)对路边、荒地等非种植地上的香附子可以采用广谱灭生性的除草剂-克无踪,草甘磷杀灭。 (4)对禾本科草坪中的香附子可以采用专用除草剂。由于香附子叶面光滑无毛,而且竖生,故宜采用两次喷药法.使叶面重复受药,以达到有足够药剂吸收送到地下根状茎中致它死亡。防治时间应选在6—7月份,当年新的植株已有6—7叶,而新的块根还未形成,正处于旺盛生长阶段。防治后,新生植株死亡后,前一年的块根上的潜伏芽又会再次萌芽长出新苗,又由于香附子的种子休眠程度不同,每年都有部份发芽生长,那时可以再次用药,直至彻底根除为止。 (七)空心莲子菜(Alternanthera sessilis) 空心莲子草属苋科多年生宿根植物。据考证原产地在巴西,分布于南美洲热带地区,1940年由日本人引种于上海市郊作为饲料。五十年代后期,为发展养猪事业,在我国淮河以南的地区广泛种植,作为畜牧业的饲料,现变为野生,无论是庭园还是街头绿地,不管在沟渠,还是田园和荒地,在石头缝隙、水泥路面的狭缝之中都能见到它的存在。由于它顽强的适应性和生长的速率,给环境已经造成一种危害,这种生物的益、害并不取决于其本身.而是它在一个时期内或是在一定范围之中对人类的经济生活是否有利用价值或是有害。空心莲子草对我们园林来说,由于它顽强的生长在它不该生长的地方,打乱了整个布局,只能将其列为有害的对象加以清除。 1.形态特征 其形态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或全株偃卧,着地或水面生根,中空、有分枝;叶对生,具短柄,叶长椭圆形或倒卵状披针形,先端圆钝,有尖头,基部渐狭,全缘,有睫毛;头状花序单生于叶腋,具总花梗,苞长和小苞片干膜质;花被片5,白色,光亮。 2.发生特点 空心莲子草系水陆两栖的多年生植物。它的适应性和无性繁殖的能力极强。它能在浙江的任何水域或土壤中生长繁殖,无论是深水、浅水、死水、活水,那怕是污水地、人粪塘、臭水沟等无处不有其踪迹。还能适应PH值3-1O范围的各种土壤的酸碱范围。对极度的干旱到其他植物难以忍受的地步,它也不受影响,它能在2400至100000勒克斯光照范围内均能正常生长,它只要有一小段地上的茎叶或是地下的根茎都能迅速的长成一株强有力的植株,并且还具有抑制其他植物生长的排他能力,凡是在它生长得茂密的地区,很少有其他植物生长的排他能力,它这些广泛的适应性决定了它的顽强生命力,几乎是很难找到它的薄弱环节。 3.防除方法 (1)采用人工锄除,虽然抑制了地上部分茎叶的生长,但无形中刺激了地下匍匐茎的扩展。如果挖掘其根茎也难免遗留下一段根茎,因此人工排除只有助其扩张繁殖。 (2)应用生物天敌控草。空心莲子草的天敌种类不少,如鞘翅目的叶甲,鳞翅目的夜蛾、卷叶螟,同翅目的蚜虫,直翅目的负蝗以及还有一种炭疽病,但都难以达到有效的控制。 (3)喷施除草剂。目前来看,只有采用内吸选择性的除草剂,才能达到治理效果,特别是新植地上的空心莲子草,它的根茎部分还比较小,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比例还很协调,叶面吸收药剂送到根部,还能导致根茎死亡,然而对那些已生长多年,而且经常受到人工的锄除,年复一年,其地下根茎已如蛛网密布,而地面的茎叶经常受到剪轧,地上和地下很不平衡,往往叶面吸收的药剂不能致地下的根茎全部死亡,因而喷药以后,不久又要复发。而且是多头复发,长出更多的生长点。对这些多年的空心莲子草,可以采取先养草,后喷药,将地上部分的茎叶面积养到和地下部的根茎基本平衡之后.然后喷洒内吸传导的敏感除草剂。让地上部分的茎叶吸收后转送到根部导致根部死亡。如果一次达不到完全死亡,待它复发生长之后,再施药一次。用13%二甲四氯钠盐水剂650倍液+10%草甘膦水剂40倍液加少量洗衣粉,在生长初期喷洒,效果较好。 (八)扁蓄(Polygonum aviculare) 扁蓄属蓼科一年生杂草。在上海各地均能见到,但以城乡结合部为多,特别是那些新建的工业开发区内,常和藜、小白酒草等一起造成危害,有时也单一的形成一片群落。 1.形态特征 幼苗下胚轴发达,紫红色;子叶2,条形,基部联合,长7~12cm,宽约2mm;初生叶小,宽披针形,全缘,无托叶鞘;后生叶具透明膜质的托叶鞘。茎自基部分枝,匍匐或斜生,有时直立,绿色,有沟纹,高10~40cm。叶互生,具短柄;叶片条状披针形至长圆状倒卵形,长l~3cm,宽2~7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楔形,全缘;托叶鞘膜质,下部褐色,上部白色透明,有脉纹。 2.发生特点 种子(瘦果)繁殖。在3月上旬已见种子出苗,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0℃~20℃,发芽的深度为1~4cm,在4cm以下的种子,保持休眠状态。4月份出苗高峰期,出苗较整齐。种子5~9月渐次成熟落地,经越冬休眠后萌发。 3.防除方法 在未开花之前勤于清除幼株是最好的农业措施,可减少药防治产生的污染。也可用绿麦隆、扑草净及2,4-D类除草剂防除。 (九)马齿苋(Portulaca oleracea) 马齿苋属马齿苋科一年生杂草。在浙江分布很广泛,几乎任何环境都普遍存在.就连水泥地的裂缝中也常会长出一棵。常和狗尾草、牛筋草、马唐、香附子一起危害,为棉蚜和番茄线虫的寄主。 1.形态特征 幼苗肉质,光滑无毛,下胚轴较发达,紫红色;子叶2,长圆形,叶背紫红色。成株,茎自基部分枝,平卧或先端斜上。叶互生或假对生,柄极短或近无柄;叶片倒卵形或楔状长圆形,全缘。花无梗,通常3~5朵簇生枝顶;苞片4~5,膜质;萼片2;花瓣5,黄色。蒴果圆锥形,果皮光滑,成熟时自果实中部环状开裂,内含种子12~23粒。 2.发生特点 种子繁殖。4月中、下旬开始出苗,5月上、中旬出现第一次出苗高峰,9月出现第二次出苗高峰。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在20℃~30℃,发芽深度在3cm以上,种子土壤中存活的年限比较长,到第七年仍有33.3%的出苗率。马齿苋茎、根的再生能力极强,受到机械切割的残枝只要是贴近泥土,即能生长.那怕是在烈日之下,植株萎蔫之后,也能恢复生长。 3.防除方法 (1)由于马齿苋的再生能力极强,人工除草要将残枝、根茎带出原地。 (2)可以用阔叶除草剂防除。 (3)治理的措施须在花期以前,防止新生种子落地。 (4)尽量少翻动表土,减少下层的种子重见天日。 (十)车前(Plantago asiatica) 车前属车前草科多年生杂草。在浙江各地均有分布,特别在一些管理不善的地块中,常形成单一的小片群落,是红蜘蛛和蚜虫的越冬寄主。 1.形态特征 幼苗子叶2,长椭圆形,先端锐尖或钝,基部楔形,具柄;初生叶l,椭圆形至长椭圆形,主脉明显,先端锐尖,基部渐狭至柄,柄长,叶片及叶柄具短柔毛。叶基生,具长柄,叶片卵形或宽卵形,长4~16cm,宽4~9cm,边缘有不整齐的波状疏松钝齿或全缘,两面无毛或有短柔毛,叶脉3~7条,稍突出。花葶数条,直立,高20~40cm,有短柔毛;穗状花序细圆柱形。成株根茎短而肥厚,下面簇生多数须根。 2.发生特点 种子和根芽繁殖。种子经短期休眠后即可萌发,在9月中、下旬又可见幼苗出土。第一年只进行营养生长,不开花结实。 3.防除方法 (1)车前虽是多年生杂草,但它的根茎短,须根无再生能力,很容易用人工拔除。 (2)采用化学除草剂。 (3)防治之后,仍需注意种子萌芽,在几年内部可能有新苗发生 二、秋冬季危害的园林杂草 (一)早熟禾(Poa annua) 早熟禾属禾本科越年生或一年生杂草。常成优势或单一小片群落危害各类草坪和绿地,尤以暖地型草坪为重,常致使草坪空秃。是锈病的越冬寄主。 1.形态特征 幼苗深绿色,叶片多从主脉处对折,心叶尤为明显,不内卷。成株秆丛生,细弱,光滑无毛。叶片质地柔软,边缘微粗糙。叶鞘自中部以下闭合。叶舌钝圆,膜质。圆锥花序开展,塔形,花序轴上每节生1~3分枝,小枝光滑;小穗卵状长椭圆形,含3~5朵小花。小穗成熟时自颖之上脱落。。 2.发生特点 以种子的形式越夏,经过3~4个月的休眠之后,于9~10月出苗,10月中旬至下旬为出苗的高峰期,次年的3月再次出现一个出苗的小高峰,出苗深度0~1cm土层内,出苗率为35~100%,2~3cm土层内的出苗率为25~69%,3cm以下均不出苗。早熟禾以较湿润的草地危害较重,虽几经机械轧剪,但只能控制其生长量,高度和种子的数量,但不可能从根本上阻止它结籽。其种子的寿命较短,早熟禾的种子隔年发芽率仅有8%,这一薄弱环节给我们消灭该地块的早熟禾提供了可能,只要1~3年内采取措施彻底消除早熟禾,做到无新的种子入地,特别是第一年,做好了就能基本控制该草,只要外面再不带入,就能永无后患。 3.防除方法 (1)采用人工拔草,由于它是越年生或一年生浅根性杂草,比较容易用人工拔除;另外,它种子的萌发期较长,为了减少人工。又不影响暖地型草坪的生长,拔草时间最好安排在暖地型草萌动以前三月底、四月初进行,尽可能不要遗漏,留下后患。 (2)冷地型的草坪,如密度不够,可以用和草坪草同品种的草籽,在九月份追补,增加草坪草的密度,以种间竞争的手段排挤杂草。 (3)在暖地型草坪或是马蹄金草坪中,可采用坪禾净除草剂,喷药的时间宜在1月底2月初进行。 (二)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 看麦娘属禾本科越年生或一年生杂草。在浙江城乡接合部的新建绿地中为多,常和繁缕、猪殃殃、捧头草等一起造成危害,有时亦成单一小片群落。是叶蝉、红蜘蛛等害虫的越冬寄主。 1.形态特征 幼苗细弱,全体光滑无毛,叶鞘松弛,叶片柔软,叶舌膜质,无叶耳,叶片近直立,3~5叶时开始分蘖。穗细圆柱形灰绿色,长3~8cm,小穗含一花密集于穗轴之上,花药橙黄色。 2.发生特点 种子(颖果)繁殖。幼苗或种子越冬。 8月中、下旬开始出苗,10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园林绿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