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7年卫生资格考试内科主治医师全真模拟100题
(答案+详解+考点点睛)
2016年卫生资格考试已经过去有段时间了,目前有部分考生着手准备2017年卫生资格考试了。那么,2017年卫生资格考试内科主治医师都需要注意哪些考点呢?医学教育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了2017年卫生资格考试内科主治医师全真模拟100题。
1、(单项选择题)我国目前缩窄性心包炎最常见的病因是( )。
A.化脓性
B.肿瘤性
C.结核性
D.非特异性
E.病毒性
【答案】C
【解析】缩窄性心包炎继发于急性心包炎,其病因在我国仍以结核性为最常见,其次为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化脓性或创伤性心包炎后演变而来。放散射性心包炎和心脏直视手术后引起者逐渐增多。少数与心包肿瘤等有关。也有部分患者其病因不明。
2、(单项选择题)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最常见的病因是( )。
A.二尖瓣脱垂
B.老年退行性病变,二尖瓣环和瓣下钙化
C.乳头肌腱索功能不全
D.风湿性
E.先天畸形
【答案】D
【解析】风湿性损害最为常见,占二尖瓣关闭不全的1/3,女性为多。风湿性病变使瓣膜僵硬、变性、瓣缘卷缩、连接处融合以及腱索融合缩短。
【考点】心脏瓣膜病
3、(单项选择题)肺栓塞的栓子大多数来源于( )。
A.右心室
B.右心房
C.下肢浅静脉
D.深静脉
E.肺动脉内
【答案】D
【解析】引起肺血栓栓塞症()的血栓主要来源于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实质上为一种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的表现,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考点】呼吸内科
4、(单项选择题)关于特发性门脉高压,以下哪项说明不正确( )。
A.系指肝窦前性门静脉压力增高
B.由于肝细胞再生形成假小叶压迫肝窦所造成
C.临床以脾大、贫血及出血为主
D.与门静脉纤维变性有关
E.治疗应首先选择分流术
【答案】B
【解析】
门脉压力增高的原因有:
①肝内广泛的结缔组织增生,肝血窦闭塞或窦周纤维化,使门静脉循环受阻(窦性阻塞);
②假小叶压迫小叶下静脉,使肝窦内血液流出受阻,进而影响门静脉血流入肝血窦(窦后性阻塞);
③肝内肝动脉小分支与门静脉小分支在汇入肝窦前形成异常吻合,使高压力的动脉血流入门静脉内(窦前性)。
【考点】肝硬化
5、55、(单项选择题)最易发生幽门梗阻症状的溃疡是( )。
A.胃角溃疡
B.胃窦溃疡
C.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D.幽门管溃疡
E.球后溃疡
【答案】D
【解析】幽门管溃疡胃酸分泌一般较高。幽门较易发生幽门梗阻、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
【考点】消化性溃疡
6、(单项选择题)反流性食管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 )。
A.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增高
B.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低下
C.食管对反流物清除功能削弱
D.胃酸、胃蛋白酶所致的食管黏膜损伤
E.碱性反流物所致的食管黏膜损伤
【答案】B
【解析】反流性食管炎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抗反流防御机制减弱和反流物对食管黏膜攻击作用的结果。抗反流屏障是指在食管和胃交接的解剖结构,包括食管下括约肌()、膈肌脚、膈食管韧带、食管与胃底间的锐角(角)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的功能状态。是指食管末端约3~4长的环形肌束。一过性松弛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的一个重要因素。
【考点】消化内科
7、(单项选择题)病是( )。
A.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
B.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C.病因未明的末段回肠慢性炎症性疾病
D.病因未明的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慢性炎症疾病
E.末段回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
【答案】A
【解析】克罗恩病(病)是病因未明的胃肠道慢性炎性肉芽肿性疾病。病变多见于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但从口腔至肛门各段消化道均可受累,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临床上以腹痛、腹泻、体重下降、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可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等肠外损害。本病有终身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
【考点】慢性胃炎
8、(单项选择题)在肾脏疾病中出现血尿最常见的原因是( )。
A.糖尿病肾病
B.骨髓瘤肾病
C.高血压肾损伤
D.多囊肾
E.急性肾小管坏死
【答案】D
【解析】高血压、血尿、巨大肾、结石与腰痛是多囊肾的主要临床表现。血尿是由于囊壁破裂而引起的,位相显微镜检查为正常形态红细胞。大血管病变肾病与肾小管间质疾病时的血尿常较轻微或无血尿。
【考点】肾病综合征
9、(单项选择题)目前认为多数人类肾小球疾病是( )。
A.遗传性疾病
B.细菌感染性疾病
C.免疫介导的疾病
D.免疫缺陷性疾病
E.代谢性疾病
【答案】C
【解析】本病主要是由感染所诱发的免疫反应引起,链球菌的致病抗原从前认为是胞壁上的M蛋白,而现在多认为胞浆成分(内链素)或分泌蛋白(外毒素B及其酶原前体)可能为主要致病抗原,导致免疫反应后可通过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致病,或种植于肾小球的抗原与循环中的特异抗体相结合形成原位免疫复合物而致病。自身免疫反应也可能参与了发病机制。肾小球内的免疫复合物激活补体,导致肾小球内皮及系膜细胞增生,并可吸引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导致肾脏病变。
【考点】肾内科
10、(单项选择题)哪个不是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的诱因( )。
A.大量利尿
B.心衰
C.大量失血
D.双侧输尿管结石
E.脱水
【答案】D
【解析】肾前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包括血容量减少(如各种原因的液体丢失和出血)、有效动脉血容量减少和肾内血流动力学改变等。肾前性是肾灌注减少导致血流动力学介导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并无的肾实质损伤。肾后性的特征是急性尿路梗阻,梗阻可发生在尿路从肾盂到尿道的任一水平。
【考点】急慢性肾衰竭
11、(单项选择题)有关糖尿病的概念哪项不正确( )。
A.是一组临床综合征
B.胰岛素绝对缺乏是最主要的改变
C.高血糖是本病的重要标志
D.晚期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E.可引起蛋白、脂肪、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答案】B
【解析】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1型糖尿病(T1)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T2)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考点】急慢性肾衰竭
12、(单项选择题)下列哪一个不是浸润性脾肿大的病因( )。
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恶性淋巴瘤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答案】A
【解析】浸润性脾大病因:各类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脂质贮积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及淀粉样变性等。
【考点】消化内科
13、(单项选择题)下列疾病中不会出现血清铁降低的是( )。
A.胃大部切除术后贫血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慢性感染性贫血
D.海洋性贫血
E.慢性失血性贫血
【答案】D
【解析】地中海贫血也称海洋性贫血,是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的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所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αβ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导致α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称为α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β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称为β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髓红系细胞极度增生,细胞外铁及内铁增多。治疗:轻型地中海贫血一般不需治疗。脾切除适用伴脾功能亢进及明显压迫症状者。可用铁螯合剂去铁胺促进铁的排泄。
【考点】缺铁性贫血
14、(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贫血时机体代偿现象的是( )。
A.血液循环时间缩短
B.心输出量增加
C.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降低
D.心率加快
E.氧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亲合力增加
【答案】C
【解析】贫血时红细胞内合成较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以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故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仅活动后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并有心悸、心率加快。
【考点】缺铁性贫血
15、(单项选择题)白塞病的诊断标准中,必要条件是( )。
A.复发性口腔溃疡,每年3次
B.复发性外阴溃疡,每年3次
C.眼炎
D.皮肤病变
E.针刺反应阳性
【答案】A
【解析】贝赫切特病(),也称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慢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临床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和眼部病变最为常见,但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需要规律的药物治疗,包括各种调节免疫的药物。基本症状之一是口腔溃疡每年发作至少3次,发作期间在颊黏膜、舌缘、唇、软腭等处出现数个痛性红色小结,继以溃疡形成,溃疡直径一般为2~3。溃疡此起彼伏。此症状见于98%以上的患者,且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它被认为是诊断本病最基本而必需的症状。外阴溃疡与口腔溃疡性状基本相似,只是出现的次数较少。皮肤病变呈结节性红斑、假性毛囊炎、痤疮样毛囊炎、浅表栓塞性静脉炎等不同表现。其中以结节性红斑最为常见且具有特异性,见于70%的患者,多见于下肢的膝以下部位,对称性,每个至少像少像铜板样大。
【考点】超纲考点
16、(单项选择题)痢疾杆菌是否引起细菌性痢疾取决于( )。
A.痢疾杆菌属哪一群
B.痢疾杆菌内毒素
C.痢疾杆菌外毒素
D.痢疾杆菌肠毒素
E.痢疾杆菌对肠黏膜有无侵袭力
【答案】E
【解析】痢疾杆菌是否引起细菌性痢疾取决于痢疾杆菌对肠黏膜有无侵袭力。
【考点】传染病
17、(单项选择题)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心肌损害
D.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E.肠道大出血或继发感染
【答案】A
【解析】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于病程的4—6天。本期持续一般1—3天。
【考点】传染病
18、(单项选择题)艾滋病的发病机制中哪一种概念是错误的( )。
A.淋巴细胞在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下破坏
B.感染的单核-巨噬细胞在病毒扩散中起重要作用
淋巴细胞在感染早期表现为多克隆活化
D.艾滋病患者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功能缺陷
复制不受控制的原因是肿瘤坏死因子对可起激活作用
【答案】D
【解析】艾滋病对细胞功能无明显影响。
【考点】艾滋病
19、(单项选择题)恙虫病治疗首选( )。
A.氯霉素
B.磺胺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E.红霉素
【答案】A
【解析】恙虫病治疗首选氯霉素。
【考点】超纲考点
20、(单项选择题)伤寒病人解除隔离的主要标准是( )。
A.体温下降
B.血培养转为阴性
C.体征消失
D.肥达反应阴转
E.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间隔5日)
【答案】E
【解析】伤寒病人解除隔离的主要标准是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间隔5日)。
【考点】伤寒
21、(单项选择题)根性感觉障碍特点不应有( )。
A.出现感觉分离
B.感觉障碍范围呈带状
C.放射性疼痛
D.症状在病变同侧
E.咳嗽等增加腹压动作可加重疼痛
【答案】A
【解析】根性感觉障碍特点不应出现感觉分离。痛觉和温度觉,触觉,深感觉等的第一神经元均在脊髓后根节。脊髓后根受损后,其支配区内皮肤出现节段性带状分布的各种感觉缺失或减退。但也有相应后根的放射性疼痛,称根性疼痛。
【考点】神经内科
22、(单项选择题)颈强直见于下列疾病,但应除外( )。
A.脑膜炎
B.蛛网膜下隙出血
C.颈椎病
D.颈部炎症
E.脑梗死
【答案】E
【解析】头痛伴脑膜刺激征者提示有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依梗死部位不同,表现各异。
【考点】脑血管疾病
23、(单项选择题)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最有鉴别价值的辅助检查为( )。
A.脑血管造影
B.头颅
C.腰穿
【答案】B
【解析】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首选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
【考点】脑血管病
24、(单项选择题)肱二头肌反射中枢在( )。
A.颈髓2~3
B.颈髓3~4
C.颈髓5~6
D.颈髓7~8
E.颈髓8,胸髓1
【答案】C
【解析】肱二头肌反射中枢在颈髓5~6。
【考点】神经系统检查
25、(单项选择题)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病变在( )。
A.同侧视神经
B.同侧动眼神经
C.对侧视神经
D.对侧动眼神经
E.视交叉
【答案】A
【解析】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病变在同侧视神经。
【考点】头颈部检查
26、(单项选择题)哪种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
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C.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D.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E.血液中白细胞及病原体的代谢产物
【答案】D
【解析】致热源性发热,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所致。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作为外源性致热源激活白细胞,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后者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而使体温升高。
【考点】发热
27、(单项选择题)下列哪种疾病不是朊毒体感染( )。
A.克-雅病
B.莱姆病
C.库鲁病
D.裘-斯综合征
E.致命性家族失眠症
【答案】B
【解析】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游走性红斑、心脏传导阻滞、神经系统脑膜炎症状和关节炎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该病是由硬蜱叮咬传播的一种多系统受累的传染病,称为莱姆病。
【考点】传染病
28、(单项选择题)中度发热的口腔温度是( )。
A.37℃~37.2℃
B.37.3℃~37.9℃
C.38℃~38.9℃
D.39℃~40.9℃
E.41℃以上
【答案】C
【解析】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程度分为:
①低热37.3~38℃。
②中等度热(38.1~39℃)。
③高热39.1~41℃。
④超高热41℃以上。
【考点】发热
29、(单项选择题)国人咯血的常见原因是( )。
A.肺结核
B.肺吸虫
C.肺梗死
D.肺淤血
E.肺癌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80次,正确率为98.75%,易错项为 [C]
【答案】A
【解析】肺部疾病常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较少见的有肺淤血、肺梗死、肺泡炎等。
【考点】咯血
30、(单项选择题)血中还原红蛋白至少达多少时,皮肤黏膜可出现发绀( )。
A.>70
B.>65
C.>60
D.>55
E.>50
【答案】E
【解析】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所致。因肺气体交换障碍,致血红蛋白氧合作用降低或心内及大血管之间存在右向左分流,使动脉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50(5);或末梢血流缓慢、淤滞,使氧合血红蛋白被组织过多摄氧,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均可出现青紫。因此,严重贫血((<60))者,即使重度缺氧,也难见发绀。
【考点】紫绀
31、(单项选择题)何谓大量咯血( )。
A.日咯血量>100
B.日咯血量>200
C.一次咯血量>100
D.一次咯血量>200
E.一次咯血量>300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82次,正确率为76.83%,易错项为 [D]
【答案】E
【解析】每日咯血量<100以内为小量,100~500为中等量,>500(或一次咯血300~500),为大量。
【考点】咯血
32、(单项选择题)血中含量低于多少时,即使重度缺氧,亦难发现发绀( )。
A.<50
B.<60
C.<70
D.<80
E.<90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86次,正确率为70.93%,易错项为 [A]
【答案】B
【解析】发绀是由于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或含有异常血红蛋白衍生物所致。因肺气体交换障碍,致血红蛋白氧合作用降低或心内及大血管之间存在右向左分流,使动脉血中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增多,>50(5);或末梢血流缓慢、淤滞,使氧合血红蛋白被组织过多摄氧,还原血红蛋白增多,均可出现青紫。因此,严重贫血((<60))者,即使重度缺氧,也难见发绀。
【考点】紫绀
33、(单项选择题)语音震颤增强见于( )。
A.阻塞性肺不张
B.胸膜肥厚粘连
C.接近胸膜的肺内大空洞
D.胸腔积液
E.以上都不是
【答案】C
【解析】
语颤增强:
①肺组织炎性实变:如肺炎球菌性肺炎实变期、肺梗死。
②肺内巨大空洞接近胸壁,声波在空洞内共鸣,尤其空洞周围有炎性浸润并与胸壁粘连时,更利于声波传导,使语颤增强,如空洞性肺结核、肺脓肿等。
【考点】常见症状与体征
34、(单项选择题)以肺组织含气量由多到少为序,叩诊音的排序是( )。
A.鼓音-过清音-清音-浊音-实音
B.鼓音-清音-过清音-浊音-实音
C.过清音-鼓音-清音-浊音-实音
D.过清音-鼓音-清音-实音-浊音
E.鼓音-过清音-清音-实音-浊音
【答案】A
【解析】正常肺脏清音区范围内出现浊音、实音、过清音或鼓音,则为异常叩诊音。其一般距胸部表面5以上的深部病灶、直径小于3的小范围病灶或少量胸腔积液,常不能发现叩诊音的改变。
【考点】常见症状与体征
35、(单项选择题)痰鸣音属于( )。
A.响亮性湿啰音
B.非响亮性湿啰音
C.细湿啰音
D.中湿啰音
E.粗湿啰音
【答案】E
【解析】粗湿啰音:发生在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内,多出现在吸气早期。见于支气管扩张、肺水肿、肺结核或肺脓肿空洞。昏迷或濒死的患者因无力排痰,于气管处可闻及粗湿啰音,有时不用听诊器亦可听到,称痰鸣。
【考点】常见症状与体征
55、(单项选择题)最常能听到的胸膜摩擦音的部位是( )。
A.前上侧胸壁
B.前下侧胸壁
C.前下胸壁
D.后下胸壁
E.肩胛间区
【答案】B
【解析】
胸膜摩擦音似一手掩耳,另一手在其手背上摩擦时所听到的声音。特点为:
①断续、粗糙、响亮、近在耳边。
②呼、吸气均可听到,以吸气末或呼气初较明显,屏气时消失。
③深呼吸及听诊器在胸壁加压时,强度增加。
④前胸下侧腋中线附近明显。
⑤持续时间可长可短,短期内可变化较快,可随胸腔积液的出现及增多而消失,在积液吸收过程中使胸膜又接触时,可再出现。
临床意义由于胸膜炎症引起纤维蛋白渗出使胸膜粗糙所致,见于结核性胸膜炎、化脓性胸膜炎初期、肺梗死、大叶性肺炎实变期、胸膜肿瘤、尿毒症等。当炎症波及至左侧纵隔胸膜时,则于呼吸和心脏搏动时均可听到,称心包胸膜摩擦音。
【考点】常见症状与体征
36、(单项选择题)心绞痛的牵涉痛表现为( )。
A.剑突下痛
B.胸骨体中段痛
C.左前臂内侧痛
D.胸骨体上段之后痛
E.心前区痛
【答案】C
【解析】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胸痛多在胸骨后及心前区或剑突下,常放射至左肩、左臂。
【考点】常见症状与体征
37、(单项选择题)通常只在儿童或青少年可听到的心音是( )。
A.第一心音
B.第二心音
C.第三心音
D.第四心音
E.第五心音额外心音
【答案】C
【解析】第三心音出现在心室快速充盈期末,距第二心音后0.12—0.18s,为低频低振幅的振动,是由于心室快速充盈期末血流冲击室壁,心室肌纤维伸展延长,使房室瓣、腱索和乳头肌突然紧张、振动所致。正常情况只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听到。
【考点】常见症状与体征
38、(单项选择题)周围血管征不包括( )。
A.毛细血管搏动征
B.明显颈动脉搏动
C.奇脉
D.水冲脉
E.点头运动
【答案】C
【解析】周围血管征由于脉压增大引起,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和严重贫血等疾病,包括水冲脉、枪击音、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
【考点】常见症状与体征
39、(单项选择题)下列哪一个不是浸润性脾肿大的病因( )。
A.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B.恶性淋巴瘤
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D.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8次,正确率为75.00%,易错项为 [D]
【答案】A
【考点】消化内科
【解析】浸润性脾大病因:各类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性疾病及脂质贮积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及淀粉样变性等。
40、(单项选择题)以下哪项不是甲状腺危象的诱发因素( )。
A.口服镇静、安眠药
B.应激
C.严重精神创伤
D.合并严重全身性疾病
E.同位素治疗后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7次,正确率为85.71%,易错项为 [E]
【答案】A
【解析】甲状腺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发生原因可能与循环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等。临床表现有:高热、大汗、心动过速(140次/分以上)、烦躁、焦虑不安、谵妄、恶心、呕吐、腹泻,严重患者可有心衰,休克及昏迷等。
41、(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贫血时机体代偿现象的是( )。
A.血液循环时间缩短
B.心输出量增加
C.红细胞内2,3-二磷酸甘油酸浓度降低
D.心率加快
E.氧解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亲合力增加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6次,正确率为66.67%,易错项为 [E]
【答案】C
【考点】缺铁性贫血
【解析】贫血时红细胞内合成较多的2,3—二磷酸甘油酸(2,3—),以降低血红蛋白对氧的亲和力,使氧解离曲线右移,组织获得更多的氧。故轻度贫血无明显表现,仅活动后引起呼吸加快加深并有心悸、心率加快。
42、(单项选择题)男性血友病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遗传咨询正确的是( )。
A.其子女只有男孩正常
B.其女儿有50%患血友病
C.其女儿有25%患血友病
D.其子女只有男孩不正常
E.其子女均为杂合子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5次,正确率为80.00%,易错项为 [D]
【答案】A
【考点】超纲考点
【解析】血友病A又称遗传性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FⅧ。血友病B又称遗传性FⅨ缺乏症。血友病A、B均属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其遗传规律:患男+健女=女儿为携带者,男孩为健康者。
43、(单项选择题)类风湿关节炎最常见的关节外表现是( )。
A.肺间质纤维化
B.类风湿结节
C.心包炎
D.脾大
E.血管炎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7次,正确率为71.43%,易错项为 [A]
【答案】B
【考点】类风湿关节炎
【解析】类风湿结节是类风湿关节炎较常见的关节外表现,可见于20%~30%的患者,多位于关节隆突部及受压部位的皮下,其大小不一,结节直径由数毫米至数厘米、质硬、无压痛、对称性分布。此外,所有脏器如,曲心、肺、眼等均可累及。其存在提示本病的活动。
44、(单项选择题)痢疾杆菌是否引起细菌性痢疾取决于( )。
A.痢疾杆菌属哪一群
B.痢疾杆菌内毒素
C.痢疾杆菌外毒素
D.痢疾杆菌肠毒素
E.痢疾杆菌对肠黏膜有无侵袭力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9次,正确率为88.89%,易错项为 [D]
【答案】E
【考点】传染病
【解析】痢疾杆菌是否引起细菌性痢疾取决于痢疾杆菌对肠黏膜有无侵袭力。
45、(单项选择题)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
A.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
B.播散性血管内凝血
C.心肌损害
D.肾功能不全,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E.肠道大出血或继发感染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7次,正确率为85.71%,易错项为 [D]
【答案】A
【考点】传染病
【解析】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小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血容量锐减。低血压休克期,一般发生于病程的4—6天。本期持续一般1—3天。
46、(单项选择题)恙虫病治疗首选( )。
A.氯霉素
B.磺胺
C.青霉素
D.庆大霉素
E.红霉素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6次,正确率为83.33%,易错项为 [D]
【答案】A
【考点】超纲考点
【解析】恙虫病治疗首选氯霉素。
47、(单项选择题)伤寒病人解除隔离的主要标准是( )。
A.体温下降
B.血培养转为阴性
C.体征消失
D.肥达反应阴转
E.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间隔5日)
【统计】伤寒病人解除隔离的主要标准是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间隔5日)。
【答案】E
【考点】伤寒
48、(单项选择题)伤寒病人解除隔离的主要标准是( )。
A.体温下降
B.血培养转为阴性
C.体征消失
D.肥达反应阴转
E.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间隔5日)
【答案】E
【解析】伤寒病人解除隔离的主要标准是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间隔5日)。
【考点】伤寒
49、(单项选择题)根性感觉障碍特点不应有( )。
A.出现感觉分离
B.感觉障碍范围呈带状
C.放射性疼痛
D.症状在病变同侧
E.咳嗽等增加腹压动作可加重疼痛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7次,正确率为85.71%,易错项为 [B]
【答案】A
【解析】根性感觉障碍特点不应出现感觉分离。痛觉和温度觉,触觉,深感觉等的第一神经元均在脊髓后根节。脊髓后根受损后,其支配区内皮肤出现节段性带状分布的各种感觉缺失或减退。但也有相应后根的放射性疼痛,称根性疼痛。
【考点】神经内科
50、(单项选择题)颈强直见于下列疾病,但应除外( )。
A.脑膜炎
B.蛛网膜下隙出血
C.颈椎病
D.颈部炎症
E.脑梗死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7次,正确率为57.14%,易错项为 [C]
【答案】E
【解析】头痛伴脑膜刺激征者提示有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症状依梗死部位不同,表现各异。
【考点】脑血管疾病
51、(单项选择题)出血性脑卒中与缺血性脑卒中最有鉴别价值的辅助检查为( )。
A.脑血管造影
B.头颅
C.腰穿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6次,正确率为83.33%,易错项为 [A]
【答案】B
【解析】脑血管病
【考点】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出血。首选检查,可显示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血肿。
52、(单项选择题)最重要的可控制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是( )。
A.高胆固醇和高脂血症
B.糖尿病
C.吸烟
D.高血压病
E.高血黏稠度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5次,正确率为80.00%,易错项为 [C]
【答案】D
【解析】高血压病
【考点】最重要的可控制的脑卒中危险因素是控制血压。
53、(单项选择题)肱二头肌反射中枢在( )。
A.颈髓2~3
B.颈髓3~4
C.颈髓5~6
D.颈髓7~8
E.颈髓8,胸髓1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7次,正确率为85.71%,易错项为 [A]
【答案】C
【解析】肱二头肌反射中枢在颈髓5~6。
【考点】神经系统检查
54、(单项选择题)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病变在( )。
A.同侧视神经
B.同侧动眼神经
C.对侧视神经
D.对侧动眼神经
E.视交叉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6次,正确率为83.33%,易错项为 [C]
【答案】A
【解析】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病变在同侧视神经。
【考点】头颈部检查
55、(单项选择题)哪种物质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 )。
A.病原体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B.病原体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C.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外源性致热原
D.血液中白细胞产生的内源性致热原
E.血液中白细胞及病原体的代谢产物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8次,正确率为75.00%,易错项为 [B]
【答案】D
【解析】致热源性发热,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所致。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炎症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物质、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作为外源性致热源激活白细胞,使其产生并释放内源性致热源,后者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通过增加产热、减少散热而使体温升高。
【考点】发热
56、(单项选择题)下列哪种疾病不是朊毒体感染( )。
A.克-雅病
B.莱姆病
C.库鲁病
D.裘-斯综合征
E.致命性家族失眠症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4次,正确率为50.00%,易错项为 [E]
【答案】B
【解析】莱姆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又称莱姆疏螺旋体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游走性红斑、心脏传导阻滞、神经系统脑膜炎症状和关节炎等多系统、多脏器损害。该病是由硬蜱叮咬传播的一种多系统受累的传染病,称为莱姆病。
【考点】传染病
项选择题)中度发热的口腔温度是( )。
A.37℃~37.2℃
B.37.3℃~37.9℃
C.38℃~38.9℃
D.39℃~40.9℃
E.41℃以上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9次,正确率为88.89%,易错项为 [B]
【答案】C
【解析】发热
【考点】
以口腔温度为标准,可将发热程度分为:
①低热37.3~38℃。
②中等度热(38.1~39℃)。
③高热39.1~41℃。
④超高热41℃以上。
57、(单项选择题)国人咯血的常见原因是( )。
A.肺结核
B.肺吸虫
C.肺梗死
D.肺淤血
E.肺癌
【答案】A
【解析】肺部疾病常见于肺结核、肺炎、肺脓肿等;较少见的有肺淤血、肺梗死、肺泡炎等。
【考点】咯血
58、(单项选择题)何谓大量咯血( )。
A.日咯血量>100
B.日咯血量>200
C.一次咯血量>100
D.一次咯血量>200
E.一次咯血量>300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7次,正确率为85.71%,易错项为 [D]
【答案】E
【解析】每日咯血量<100以内为小量,100~500为中等量,>500(或一次咯血300~500),为大量。
【考点】咯血
59、(单项选择题)有关糖尿病的概念哪项不正确( )。
A.是一组临床综合征
B.胰岛素绝对缺乏是最主要的改变
C.高血糖是本病的重要标志
D.晚期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
E.可引起蛋白、脂肪、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答案】B
【解析】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长期碳水化合物以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病情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严重代谢紊乱,如糖尿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1型糖尿病(T1)β细胞破坏,常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T2)从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不足到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考点】急慢性肾衰竭
60、(单项选择题)下列疾病中不会出现血清铁降低的是( )。
A.胃大部切除术后贫血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C.慢性感染性贫血
D.海洋性贫血
E.慢性失血性贫血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7次,正确率为71.43%,易错项为 [B]
【答案】D
【考点】缺铁性贫血
【解析】地中海贫血也称海洋性贫血,是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有一种或几种的合成受到部分或完全抑制所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αβ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导致α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称为α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β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称为β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骨髓红系细胞极度增生,细胞外铁及内铁增多。治疗:轻型地中海贫血一般不需治疗。脾切除适用伴脾功能亢进及明显压迫症状者。可用铁螯合剂去铁胺促进铁的排泄。
61、(单项选择题)白塞病的诊断标准中,必要条件是( )。
A.复发性口腔溃疡,每年3次
B.复发性外阴溃疡,每年3次
C.眼炎
D.皮肤病变
E.针刺反应阳性
【统计】全站数据: 本题共被作答5次,正确率为80.00%,易错项为 [C]
【答案】A
【考点】超纲考点
【解析】贝赫切特病(),也称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慢性疾病,基本病理改变为血管炎。临床以复发性口腔溃疡、生殖器溃疡、皮肤和眼部病变最为常见,但全身各脏器均可受累。白塞病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需要规律的药物治疗,包括各种调节免疫的药物。基本症状之一是口腔溃疡每年发作至少3次,发作期间在颊黏膜、舌缘、唇、软腭等处出现数个痛性红色小结,继以溃疡形成,溃疡直径一般为2~3。溃疡此起彼伏。此症状见于98%以上的患者,且是本病的首发症状,它被认为是诊断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