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社会政治中考复习基础知识
一、国情 二、基本路线 三、战略 四、中国特色道路五、核心、中心类 六、基本、主要 主体类 七、根本类 八、理想类九、历史转折 十、基石 十一、基础 十二、关键、实质本质性质 十三、目的、目标 十四、“第一”或“最”或“开始”或首要 十五、标志类 十六类、原则 原因 十七类、制度 十八类、决定 十九、集中 二十、前提
一、国情
1、最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2050年左右)
2、重要国情:
1.人口国情: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
2.环境国情: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废气、废水及固体废弃物是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3.资源国情: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这是我国自然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其它特征(问题):资源分布不平衡;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不科学,浪费、损失十分严重;总体质量不高,开发难度大。
二、基本路线
(一)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二)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三)最根本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四)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为什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为什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为什么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
(六)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三、战略
全国性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PRED问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解决教育科技人才创新发展问题)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区域性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解决某一地理区域的具体问题)
四、中国特色道路
1、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2、有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核心、中心类
1、团队精神的核心——集体主义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3、时代精神的核心——改革创新 4、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为人民服务
5、依法治国的核心——依宪治国 6、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7、发展先进文化(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8、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9、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0、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跨国公司的活动
11、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1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4、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有法必依
15、我国一切工作的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6、我国现代化建设各项工作的中心:经济建设。一个中心指的是:以经济建为中心
六、基本、主要、主体类
1、基本国情: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3、祖国统一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4、祖国统一基本原则(两岸的共同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处理民族关系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7、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基本国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一国两制
9、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基本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特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违法未成年人的保护)
11、犯罪的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当罚性,它们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12、基本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4、区域经济发展基本原则:因地制宜,优势互补。
15、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目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6、全面小康社会的基本特征(目标):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7、法律的基本特征: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18、我国法律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遵循的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20、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21、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经济全球化 文化多样性 政治格局朝多极化发展
2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3、诚信的基本要求:拒谎言、重承诺
24、做人的基本原则:诚实守信
25、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立法)、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执法)。
2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7、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28、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9、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30、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31、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2、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33、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4、中国地形、地势主要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35、我国主要矛盾(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6、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37、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38、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9、中国气候主要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40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41、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七、根本类
1、国家的根本任务: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我国社会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6、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8、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充满生机和活力。
9、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四项基本原则;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10、中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1、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教育
12、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是发展科技、教育
13、我国的根本大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宪法。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是宪法
14、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有国家性质、根本制度、国家根本任务、基本经济制度等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6、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是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7、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和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的根本是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18、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原因: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19、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20、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1、我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22、治理黄河的根本: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
23、解决和平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24、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25、战胜一切困难的根本途径: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6、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7、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八、理想类
1、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家。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3、崇高历史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九、历史转折
1、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转折点
十、基石
1、政治稳定的基石——四项基本原则
2、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
十一、基础
1、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
2、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
3、奠定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的基础是在 清朝时期
4、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6、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发展教育和科学
7、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自然资源。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大自然
8、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工农联盟
9、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物质文明的发展
10、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是宪法。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宪法
十二、关键、实质 本质 性质
1、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关键——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2、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提高人口素质
3、人口环境问题(或全球气候变暖)的实质——发展问题
4、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的是:国有经济。
5、环境问题(或全球气候变暖)的实质——发展问题
6、我国改革的实质(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7、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发展问题。
8、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是:共同富裕。
9、我国的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义社会
十三、目的、目标
1、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在各方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在实际工作中,要牢牢把握大局的目的是:发展。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根本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5、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实现最高理想(共产主义)。。
6、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共同富裕
7、21世纪初(2020年)的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教材P114“六个更加”。
9、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10、本世纪中叶的奋斗目标(2050年左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十四、“第一”或“最”或“开始”或首要
1、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中国同盟会
2、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在上海召开的中共“二大”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军队的开始。4、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麦哲伦
5、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9、中国近代第一家新式航运企业:1872年成立的上海轮船招商局
10、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确定国共第一次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军,并于1926年开始北伐战争。
1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抗日战争的胜利
12、中国最长、径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江
13、世界最早的远洋航行:郑和下西洋
14、最早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哥伦布
15、最大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央革命根据地
16、中国最早的新式学堂:1862年设立的北京同文馆
17、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8、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
19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共同富裕
20、最富有责任心的人的共有情感: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
21、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为了祖国的统一和繁荣结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2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
2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4、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法律地位和效力或最具权威的是:宪法
25、最能考验公民责任意识的是:国家处在危难时刻
26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19年的五四运动
27世界开始由相对分散走向整体:新航路的开辟
28、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控制人口数量
十五、标志类
1、世界近代史开端的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689年)
2、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的标志:1776.7.4通过《独立宣言》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攻占巴士底狱
4、拉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公车上书
5、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6、中国近代史开始(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鸦片战争
7、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辛丑条约》的签订
8、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
9、日本对中国发动局部战争的标志:九一八事变
10、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1、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的标志:七七事变后,国共第二次合作。
14、国民政府在大陆垮台的标志:渡江战役,解放南京
15、中国农民真正获得解放的标志:1950年6月至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
16、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1956年底基本完成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十六“原则”、“原因”类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管理。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发展两岸关系的原则: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则:集体主义。
7、中华文明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绵延不断,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十七、制度
1、我国的根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6、我国的两种制度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
十八类、决定
1、决定一个国家民族未来的事业是:教育。决定人们一生命运的事业是:教育。
2、实现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3、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是:科技创新能力。
4、我国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决定因素是: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
5、我国实行的分配制度的决定因素是:基本经济制度
十九、集中
1、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
2、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科学技术。
5、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击非典精神、三峡移民精神等。
6、体现共同富裕原则的经济成分:集体经济。
7、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
二十、前提
1、两种制度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2、改革和发展的前提:稳定。
3、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可依
17 / 17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