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助力中国制造,2025,2018,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帮助企业依据为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需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规范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式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适用于所有企业,不分领域、不分行业、不分规模,分类实施指南,企业应用案例,总结提炼规律,引导企业发展,整体提升产业,我国广大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规律和方法的总结提炼。,系统规范企业两化融合管理,稳定获取预期的两化融合成效。,全面引导企业实现从单向应用向综合集成跨越,加速产业整体提升。,目录,CONTENTS,第一部分,提出背景及相关政策,第二部分,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和体系框架,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提出背景,第一部分,发达国家工业化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大阶段(时代),蒸汽机时代、电气时代和自动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应用而进入了,“,后工业时代,”,,走上了,“,两化融合,”,,提出了,“,工业,4.0,”,、,“,智能制造,”,等概念。,德国提出工业,4.0,,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中国提出两化融合,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工业化阶段(,1949-1978,),纯国有的计划经济,开放改革阶段(,1979-1999,),计划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全球化超速发展阶段(,2000,),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出背景,第一部分,十七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十八大,两化融合是推动我国企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两化融合是一个历史进程,对两化融合的认识,十六大,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四化),提出背景,第一部分,SCM,ERP,PLM,OA,CRM,企业战略,MES,HIRS,两化融合是否是简单的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各类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实施,如果企业的信息化活动不是围绕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展开,则无法形成合力,有效帮助企业发展。,提出背景,第一部分,SCM,ERP,PLM,OA,CRM,企业战略,MES,HIRS,两化融合是否是简单的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各类信息系统的规划和实施,只有围绕企业战略和核心竞争力展开的信息化活动,成为企业运作的基础,才能称之为两化融合。,两化融合方针、目标和规划,提出背景,第一部分,技术融合,管理融合,产业融合,使原来产品、业务的功能边界被打破,推进新兴产业的衍生,影响,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改变,使工业产品逐渐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带来,生产要素,层面发生融合,使传统的工艺流程、生产方式、经营管理方式发生变化,带来,业务流程、管理和经营方式,融合,对两化融合的认识,相关政策,第一部分,2013,年,8,月,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行动一: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和推广行动,提出采用,管理体系,的方法全面提升企业的两化融合水平。,从关注局部向统筹全局转变,从强调技术向规范管理转变,相关政策,第一部分,2015-11-25,,,工业和信息部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工信部信软,2015,440,号,提出七项主要行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位居榜首。,行动,目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导企业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织变革、新型能力培育的重要抓手。,采信依据,-,“,在智能制造、技术改造、工业强基、工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中采信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结果。,”,财税支持,-,“,统筹利用现有财政专项资金,整合各类资源,优化资金,配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的财政支持,。,相关政策,第一部分,2016,年,3,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下发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2016,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了,2016,年的具体工作。,将聚焦制选择试点示范项目,分类开展离散型、流,程型智能制造,造关键环节,在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中。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中新模式试点示范,。,相关政策,第一部分,意见提出,组织实施企业管理能力提升工程,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制定和应用推广,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方式变革,建立组织管理新模式。,国务院印发,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部门分工意见,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发,2016,28,号,”,要求深入推进,“,中国造,+,互联制网,相关政策,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基本概念,两化融合的概念,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工业化和信息化是两个历史发展阶段,发达国家都是先实现工业化,然后实现信息化。,推进企业两化融合,不仅是技术、设备等等的融合,而且是包括企业的愿景、目标、商业模式、管理体制、文化等等的融合。简而言之,企业两化融合就是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企业实现全面现代化的进程。,第,二,部分,基本概念,两化融合与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行动纲要,要实现这一目标,两化融合是主线。,智能制造与两化融合,智能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制造就是工业,智能制造就是两化深度融合,或称两化融合高级阶段。智能制造作为行动口号,比两化融合更易接受和理解。但智能制造作为口号也有易误解之处,即易理解为纯技术性口号。,第,二,部分,基本概念,互联网,+,与两化融合,互联网,+,这一口号是互联网企业提出来的。意指互联网企业要发展,不能只搞互联网,而要与各行业相结合,融合发展。,对工业企业来说,不能等互联网企业来加你,而要主动加互联网。工业企业要加互联网,必须实现两化融合。一个没有实现两化融合的企业是不可能加互联网的。,第一部分,基本概念,两化融合,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企业围绕其战略目标,将信息化作为企业的内生发展要素,夯实工业化基础,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充分挖掘资源配置潜力,不断打造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形成可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过程。,信息化与工业化主要在技术、产品、业务、产业四个方面进行融合。,工业化,&,信息化,新型能力,工业化是机器大工业诞生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动过程;,-,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IT,是手段、是产品、是产业,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企业整合、建立、重构其内外部能力,实现能力改进的结果。,注:新型能力的载体是企业整体,是在企业成长历程中积累产生的,并随企业业务发展、环境变化等因素动态变化。相对与已有能力,可以表现为,量的增长,,也可以是,质的跨越,。,第,二,部分,基本概念,第,二,部分,理论基础,理论基础,过程方法,九项基本原则,-,以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为关注焦点、战略一致性、领导的核心作用、全员参与和考核、过程管理、全局优化、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创新引领、开发协作,四要素,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企业两化融合,在操作层面体现为不断推进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个基本要素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的过程。,四过程(管理域),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估与改进,管理要求,-,企业应通过,明确管理职责、夯实基础保障、规范实施过程、加强评测与改进,来建立两化融合管理机制,实现两化融合的过程管理和全局优化。,第,二,部分,理论基础,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原则与导向,第,二,部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框架,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通过充分发挥,技术的基础性作用,,优化业务流程,调整组织结构;,进一步通过技术来实现和规范优化后的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此基础上,通过不断加强,数据,这一核心要素的开发利用,实现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三要素的同步,创新,和持续改进,从而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第,二,部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框架,战略循环,、管理循环、,要素循环,第,二,部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框架,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在信息化条件(环境)下,两化融合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两化融合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两化融合水平评估发现,两化融合确实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只是两者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台阶式的,即两化融合只有达到综合集成阶段,企业经济效益才会出现台阶式的飞跃。,两化融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的必要手段。换言之,两化融合不可能包治百病,但要治这些病,没有两化融合是万万不行的。,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两化融合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难题的必要手段。换言之,两化融合不可能包治百病,但要治这些病,没有两化融合是万万不行的。,案例,安全生产:视频监控是低级信息化手段,作为临时或短期措施有一定效果。要达到本质安全的高要求,只有把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用两化融合手段,固化在所有流程、岗位、操作乃至参数中,从而实现长治久安。,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第,三,部分,贯标目的和作用,促进生产制造企业实现服务化转型,2018,感谢,倾听,,批评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