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论语》中人生智慧及自我管理答案.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748945 上传时间:2025-04-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96KB 下载积分:10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中人生智慧及自我管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论语》中人生智慧及自我管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中人生智慧及自我管理答案 经典与人生(上):古今教育生态概论已完成 1 关于今天的教育生态现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窗体顶端 · A、官学独大 · B、私学式微 · C、家学没落 · D、网教盛行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2 古代文化传承的途径不包括()。 窗体顶端 · A、官学 · B、私学 · C、家学 · D、国学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3 关于当前中小学人文教育的弊端,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窗体顶端 · A、选本教育取代经典教育 · B、政治教育取代思想教育 · C、应试教育取代人格教育 · D、体验教育取代灌输教育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4 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态有物质文化层面、非物质文化层面和经典文化。() 我的答案:√ 经典与人生(下):不读经十蔽已完成 1 文化的本质是()。 窗体顶端 · A、人化 · B、教化 · C、入圣 · D、得道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2 四书是中国人的圣经,四书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B、《大学》《论语》《老子》《孟子》 · C、《论语》《孟子》《老子》《庄子》 · D、《春秋》《战国策》《论语》《史记》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3 关于不读经典的弊端,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窗体顶端 · A、只知有我,不知有人 · B、只知有己,不知有群 · C、只知有人,不知有天 · D、只知有心,不只有物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4 教育的功能是灌输知识。() 我的答案:× 5 国学的核心是人学。() 我的答案:√ 6 1912年1月19日,教育部公布《普遍教育暂行条例》,规定“小学读经科一律废除”。() 我的答案:√ 为学之道(上):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已完成 1 ()提出了知行合一之教。 窗体顶端 · A、王阳明 · B、王重阳 · C、王夫之 · D、王德威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2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下列选项中理解错误的是()。 窗体顶端 · A、孔子之学,非仅仅求知,更在修身 · B、孔子之学是为己之学 · C、学而时习之,其实就是要知行合一 · D、勤学以致用,古之学者为人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3 孔子与弟子编纂了《论语》,构成了中华文化结构中不可或缺的坚实基础。() 我的答案:× 4 “学而时习之”,孔子之学有“觉”的意思,先觉觉后觉。() 我的答案:√ 为学之道(下):为学之态度及方法已完成 1 子曰:(),犹恐失之。 窗体顶端 · A、学而不厌 · B、学而时习 · C、学如不及 · D、学不至谷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2 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这句话怎么理解?() 窗体顶端 · A、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想得到官位俸禄,这太简单了 · B、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得到官位俸禄,这情况不太会发生 · C、一个人学了多年以后,还没有想到官位俸禄,这是难能可贵的 ·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3 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窗体顶端 · A、吟而诵之 · B、默而识之 · C、觉而悟之 · D、明而识之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4 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为己之学是纯粹的超功利的。() 我的答案:√ 5 孔子赞同的是身教,孔子之道可以概括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我的答案:√ 修身之道(上):如何修养身心?已完成 1 颜回去世之后孔子用了六个字褒奖颜回,是()。 窗体顶端 · A、勤学好思孝敬 · B、箪食瓢饮无改 · C、不迁怒,不贰过 · D、慎思之,笃行之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2 子路问君子。曰:()。 窗体顶端 · A、修身名人 · B、修己以敬 · C、修心以学 · D、修心以德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3 颜渊问仁。子曰:()。 窗体顶端 · A、修己以敬为仁 · B、勤学好思为仁 · C、克己复礼为仁 ·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修身之道(下):修身养心之道已完成 1 “养心莫善于寡欲”这是谁的观点?() 窗体顶端 · A、孔子 · B、孟子 · C、老子 · D、朱子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2 “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认为()。 窗体顶端 · A、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通过学习也可以做到 · B、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不可能做到 · C、颜回的心可以做到仁德,其余学生还要努力很久 · D、颜回的心可以长时间不离开仁德,其余学生只能偶尔做到仁德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3 佛教戒三毒,三毒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食、色、性 · B、贪、痴、狂 · C、贪、嗔、痴 · D、贪、欲、妄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4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体现了“反求诸己”的思想?() 窗体顶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B、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 C、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5 孟子提出养心说,其中的“心之四端”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B、恻隐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仁之端也;辞让之心,义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礼之端也;辞让之心,智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 · D、恻隐之心,礼之端也;羞恶之心,智之端也;辞让之心,仁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6 子曰:(),学则不固。 窗体顶端 · A、君子见善则迁 · B、君子不重则不威 · C、君子克己复礼 · D、君子无友不如己者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7 孟子认为大丈夫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我的答案:√ 8 “存天理,去人欲”指的是存天理之公,去人欲之私。() 我的答案:√ 孝悌之道(上):为人之根与为仁之本已完成 1 五伦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父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 B、母子、兄弟、夫妇、君臣、朋友 · C、父子、姊妹、夫妇、君臣、朋友 · D、父子、妯娌、夫妇、君臣、朋友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2 孝悌的含义是()。 窗体顶端 · A、孝顺父母,侍奉君上 · B、孝顺父母,恭敬兄长 · C、孝顺祖辈,以礼祭祀 · D、孝顺长辈,以礼待人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3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这里的“无违”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不违仁 · B、不违序 · C、不违礼 · D、不违心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4 孟懿子与孟武伯都问孝于孔子,孔子的回答是相同的,即“唯其疾之忧”。() 我的答案:× 5 礼源乎情。() 我的答案:√ 孝悌之道(下):孔子论孝悌之道已完成 1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出自()。 窗体顶端 · A、《论语》 · B、《大学》 · C、《孟子》 · D、《中庸》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2 “有事,弟子服其劳。”弟子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徒弟 · B、学生 · C、家里最小的孩子 · D、儿子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3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事亲之道?() 窗体顶端 · A、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 B、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4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窗体顶端 · A、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B、父母在,不远游 · C、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 D、有事,弟子服其劳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5 礼不是压抑人性的,而是压抑人随时都可能出现的兽性。() 我的答案:√ 6 儒家的事亲之道,不仅要养口体,还要养其志。() 我的答案:√ 忠恕之道(上):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已完成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具有普世性,体现了儒家的()。 窗体顶端 · A、忠恕之道 · B、忠义之道 · C、孝悌之道 · D、齐家之道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2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孔子一以贯之的是()。 窗体顶端 · A、教学之道 · B、无为之道 · C、忠恕之道 · D、忠勇之道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3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回答的是()。 窗体顶端 · A、仁 · B、孝 · C、礼 · D、恕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4 忠恕之道被认为是人际关系的黄金法则。() 我的答案:√ 5 忠恕之道的“忠”可以理解为尽己之心以待人,“恕”则是推己之心以及人。() 我的答案:√ 忠恕之道(下):忠恕之道与自反精神已完成 1 孟子曰: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这句话中的“推”可以理解为()。 窗体顶端 · A、思 · B、兴 · C、恕 · D、实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2 继孔子之后,孟子对忠恕之道亦有所阐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窗体顶端 · A、爱人不亲,反其仁 · B、治人不治,反其智 · C、礼人不答,反其敬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3 子曰:何事于人,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窗体顶端 · A、道不远人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 D、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4 孟子认为人生有三乐,其中不包括()。 窗体顶端 · A、父母俱在,兄弟无故 · B、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 C、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 D、少年得志,金榜题名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5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的话体现了儒家精神刚猛的一面。() 我的答案:√ 仁义之道(上):以仁安人,以义正我已完成 1 子曰:“君子道者三”,孔子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仁者不忧 · B、知者不惑 · C、勇者不惧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2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窗体顶端 · A、士可杀不可辱 ·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C、有杀身以成仁 · D、舍小我以成仁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3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这句话出自()。 窗体顶端 · A、孔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4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我的答案:√ 仁义之道(下):君子之道与义利之辨已完成 1 关于“义”之本义,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窗体顶端 · A、甲骨文有“義”字,《说文》:“已之威仪也。从我羊。” · B、段玉裁注:义之本训,谓礼容各得其所。从羊者与美善同义 · C、义者,宜也。指适宜的,适当的,应该的。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2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 窗体顶端 · A、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忞,其养民也仁,其使民以利 · B、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 C、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 D、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3 “要盟也,神不听”的意思是()。 窗体顶端 · A、在被要挟的状况下定的盟约,连神也不听,更何况是人了 · B、私下达成的契约,神没有听见,因此也不会保佑 · C、达成盟约是最重要的,神不听信与人 ·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4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窗体顶端 · A、仁,人也,义,我也 · B、仁之法在爱人,不在爱我 · C、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5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这句话中的“土”指的是故乡。() 我的答案:× 6 义是一种无可无不可的智慧。() 我的答案:√ 诚敬之道(上):天人可通,心诚则灵已完成 1 子曰:君子有三畏,()。 窗体顶端 · A、畏天命 · B、畏大人 · C、畏圣人之言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2 中国的很多节日都与祭祀有关,中国的节日文化可以理解为祭祀礼仪文化。() 我的答案:√ 3 《大学》讲修身,首在正心诚意。() 我的答案:√ 4 “祭如在”强调的是祭祀的时候心意要诚。() 我的答案:√ 诚敬之道(下):明诚之道已完成 1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这段话出自()。 窗体顶端 · A、《论语》 · B、《大学》 · C、《中庸》 · D、《孟子》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2 天命之谓性,(),修道之谓教。 窗体顶端 · A、无为之谓道 · B、修身之谓道 · C、率性之谓道 · D、明诚之谓道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3 见乎蓍龟,动乎四体。“蓍”是古代用来算卦的灵草。() 我的答案:√ 4 中国古代有一种巫文化,认为巫可以沟通天地人。() 我的答案:√ 育人之道(一):成己成物,立人达人已完成 1 孔门弟子中,有一位堪称“当仁不让于师”的弟子,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颜回 · B、子贡 · C、冉耕 · D、子路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2 孔门四科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德行、言语、政事和文学 · B、孝悌、言语、政事和文学 · C、德行、言语、政事和忠义 · D、德行、辩论、政事和文学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3 孔门四科中的文学指的并不是纯文学,而是()。 窗体顶端 · A、经史子集 · B、礼乐、文献、法令等文献记载 · C、指礼乐、典章、制度、文献、学术等大的方面 · D、十三经及其注疏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4 ()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的首富。 窗体顶端 · A、子禽 · B、子贡 · C、颜回 · D、子路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5 孔门四科中,以政事见长的是()。 窗体顶端 · A、宰我 · B、子贡 · C、冉伯牛 · D、冉有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6 闵子骞在孔门中以言语与颜回并称门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我的答案:× 7 不佞指的是口才不好,后来作为一个自谦的说法使用。() 我的答案:√ 育人之道(二):“礼后”之对已完成 1 教育中最高的境界是()。 窗体顶端 · A、教学相长 · B、传道授业 · C、德化万物 · D、出将入相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2 “起予者商也”中的“起”字怎么理解?() 窗体顶端 · A、使动用法,使起来 · B、偏义用法,给予 · C、通“启”,启发 ·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3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孔子对曰()。 窗体顶端 · A、文质彬彬 · B、思无邪 · C、绘事后素 ·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4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的是君子进德修业与玉切磋琢磨是一样的,要不断的磨砺,向更高的境界迈进。() 我的答案:√ 5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三千,深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我的答案:√ 育人之道(三):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已完成 1 子曰:君子不器。这句话的内涵是()。 窗体顶端 · A、君子不应该停留在器物层面追求物欲享受 · B、君子不应该成为仅仅拥有某种技能并且以此为手段的工具型人才 · C、君子爱财同时应该取之有道 ·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2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 窗体顶端 · A、君子不器 ·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C、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3 下列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案例是()。 窗体顶端 · A、孟武伯、孟懿子、子游、子夏问孝,孔子回答各不相同 · B、林放问礼之本 · C、司马牛、樊迟、颜回问仁 ·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4 子以四教:()。 窗体顶端 · A、克己复礼 · B、仁义礼信 · C、三纲五常 · D、文行忠信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5 孔子说子路是个器,子路问何器也,孔子回答说,瑚琏也。瑚琏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名贵的珊瑚 · B、珠宝美玉的统称 · C、盛酒用的器皿 · D、宗庙礼器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6 孔子的庭训是: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我的答案:√ 育人之道(四):孔颜乐处已完成 1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窗体顶端 · A、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 B、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C、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2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君子比德于自然,这是一种()的象征,是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 窗体顶端 · A、天人合一 · B、物我两忘 · C、道法自然 · D、无为而治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3 为什么孔子和颜回在那么物质贫乏的情况下仍然能感受到乐趣呢?() 窗体顶端 · A、克己复礼 · B、见其大而忘其小 · C、仁者爱人 · D、安贫乐道 我的答案: 窗体底端 4 程颐认为颜回所好为圣人之道,而圣人之道是生而知之的。() 我的答案:× 5 程颐认为孔子是生而知之的,孟子是学而知之。() 我的答案:√ 6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学习的三个境界。() 我的答案:√ 治平之道(上):为政以德,善政在人已完成 1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窗体顶端 · A、有耻且格 · B、天下治矣 · C、民免而无耻 ·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2 下列哪一项体现了孔子的勤政思想。() 窗体顶端 · A、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 B、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 · C、子路问政。曰:无倦。 ·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3 子曰:礼之勇,()。 窗体顶端 · A、仁为贵 · B、君为贵 · C、民为贵 · D、和为贵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4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孔子认为德政很重要,通过众星拱之的比喻揭示了德治的重要性。() 我的答案:√ 5 中国传统的为政之道一开始是诉诸于礼治的。() 我的答案:√ 治平之道(下):为政以德,善政在人已完成 1 关于治国的评论“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出自()。 窗体顶端 · A、《论语》 · B、《道德经》 · C、《孟子》 · D、《中庸》 我的答案:B 窗体底端 2 自古皆有死,()。 窗体顶端 · A、必不得已而去 · B、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 C、民无信不立 · D、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3 子贡问政,孔子的回答堪称治国三要素,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足信、足义、民处之 · B、足兵、足礼、民敬之 · C、足礼、足乐、民乐之 · D、足食、足兵、民信之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4 孔子的治国三部曲是民庶、民富和民教。() 我的答案:√ 治平之道(下):为政以德,善政在人已完成 1 子曰:(),斯害也已。 窗体顶端 · A、驱民如蚁 · B、桀骜不驯 · C、攻乎异端 · D、不得中行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2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狷”的意思是()。 窗体顶端 · A、隐士高人 · B、天人合一 · C、进取且有所不为 · D、入世随俗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3 中庸之道的中庸指的是()。 窗体顶端 · A、不偏不易 · B、清静无为 · C、修身养性 · D、天人合一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4 孔子心目中的至德是()。 窗体顶端 · A、仁道 · B、孝悌 · C、忠义 · D、中庸 我的答案:D 窗体底端 5 中庸之道最好的境界是无过无不及。() 我的答案:√ 中庸之道(下):孔子之志——天下大同已完成 1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窗体顶端 · A、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B、愿无伐善,无施劳。 · C、老少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D、以上都不对 我的答案:A 窗体底端 2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出自()。 窗体顶端 · A、《大学》 · B、《论语》 · C、《中庸》 · D、《孟子》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3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出自() 窗体顶端 · A、《大学》 · B、《中庸》 · C、《礼记》 · D、《论语》 我的答案:C 窗体底端 21 / 21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