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课题:长度单位(第一课时)
班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 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 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 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
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 )个( )长。
……
2、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 )大约有( )个( )长。
……
3、我想问、我想说: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1、小组间相互说说你的测量结果并展示展示你的量法。
2、说说你的想法。
三、过关检测:
课题:长度单位(第二课时)
班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受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
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 )的长大约是1厘米。
( )的长大约是1厘米。
( )的长大约是1厘米。
……
4、看我的,我会量。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课题:长度单位(第三课时)
班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米”,实际感知1米。
2、感受用米尺或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4页,认识1米。
1米=( )厘米
2、制作1米长的绳子。
3、亲身感知1米。用1米长的绳子与自己身高、双臂展开等相比较。
( )大约是1米。
( )大约是1米。
( )大约是1米。
……
4、看我的,我会量。(先估计再测量)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课题:长度单位(第四课时)
班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5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号题选做。
学习目标:
1、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的。
2、会量线段、会画线段。
3、锻炼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学习
1、自学课本第5页,认识线段。
(1)下面这些都是线段,线段是可以( )长度的。
*(2)线段都是( )的,两边都有( )。
(3)量出下面线段的长度。
( )厘米 ( )厘米 ( )厘米
2、自学课本第5页,画线段并说说你是怎么画的。
(1)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5厘米长的线段。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
二、合作探究
(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 ) ( ) ( ) ( )
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班级 二年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8-10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组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4、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5、 从例1重点学习并解决列竖式时如何对位的问题,
例2着重学习计算顺序。
6、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自主学习
1、口算.
20+50 30+40 60+20 70+10
2、阅读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理解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3、例1是计算二(1)班和二(2)班共有多少人。应该用 ( )计算。 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
十 个 十 个
还可以列成:
口答: 。
4、我发现两位数加两位数列式时要注意 。
5、学完教材第9页,理解不同的解题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二、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列式计算
32+6 6+32 59+40 40+59
2、完成教材第10页例2。看图理解:这辆车可以乘( )人。那么计算二(3)班和二(4)班是否可以合乘这辆车的问题首先要知道二(3)班和二(4)班 。
列竖式计算:
然后和70人相比 ( )小于( )
所以二(3)班和二(4)班 .
3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列竖式要注意 ,也就是个位和( )对齐,十位和( )对齐。然后从( )位开始计算。也就是( )位加完后又加( )。
4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方法:先将 ,然后 。
﹡2、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用列( )算式计算
3、个位加起来的数写在( )的下面,十位加起来的数写在( )。
四、过关检测:
1、 2 3 4 2 6 9 8 4
+ 4 5 +5 6 +3 0 + 1 3
2、一双球鞋44元,一个足球55元,买下来一共要多少钱?
3、哪两个两位数合起来是85?你能说出几组?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班级 二年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1-12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组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
2、会列式计算,并会自己检验对错。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25+23 43+34 55+33 61+25
2、看教材主题图,理解图意,理解两个数合成一个数用加法计算。
3、例1中,这辆车可以乘坐( )人,要知道能不能合坐一辆车,就要先知道二(1)班和二(3)班 。应该用 ( )计算。 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
十 个 十 个
还可以列成:
口答: 。
4、我发现就今天的算式也要注意列式时 对齐,从 。然后个位满10要
十位上的数相加的时候要记得加上 。
5、学完教材第11页后,理解不同的列式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二、边练边算,并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56+37 46+24 25+35
1、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列竖式要注意 ,也就是个位和( )对齐,十位和( )对齐。然后从( )位开始计算。个位上满十,就向( )。
2、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
三、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你的收获是:
你的疑惑是:
四、过关检测:
1、 27 36 45 26
+76 +36 +46 +45
2、完成教材练习二第十题。
3、哪两个两位数合起来是85?你能说出几组?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
班级 二年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6-1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组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4、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5、会列式计算,并会自己检验对错。
6、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27+33 34+36
2、看教材主题图,读懂图意,并列式计算。
3、例1中,用加法解决的问题:
(1)、 ?列式:
(2)、 ?列式:
北京比多伦多多得多少票?
列式: 竖式:
多伦多比北京少得多少票?
列式: 竖式:
你还能题什么问题:
4、我发现就今天的算式也要注意列式时 对齐,然后从( )位开始计算。也就是( )位加完后又加( )。
5、学完教材第17页后,理解不同的列式方法。完成教材“做一做”。
三、边练边算,并说说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43-13 88-62 89-5 92-71
计算方法:
。
四、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你的收获是:
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是:
五、过关检测:
1、 87 36 45 96
- 76 - 36 -25 -75
2、完成教材练习三第1、2题。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你想说的是:
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
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
班级 二年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18-1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组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 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笔算方法。
2、、会自己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并会自己检验对错。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学习难点: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并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47-33 75-36
2、看教材16页主题图,读懂图意,并提出数学然后列式计算。
3、例1中,用减法解决的问题:
(1)、 ?列式:
竖式: 个位上:6-8不够,向( )
个位上就是( )-( )得( )
十位上就是( )- ( )
*(2)、 ?列式:
竖式:
个位上:6-9不够,向( ) 个位上就是( )-( )得( )
十位上5退了1还剩( )
4、我发现今天的算式也要注意列式时 对齐,然后从( )位开始计算。也就是( )位计算完后又计算( )。
*5、在昨天的基础上:我还知道了:
。
二、做一做、想一想
42-13 81-62 80-15 92-77
你的收获是:
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是:
过关检测:
1、 我来改错。
87 36 95 96
-79 -28 -57 -78
18 12 48 1 8
2、完成教材19页做一做的第1、2题。
*3、45减去几个9以后得0?算算看。
*4、减法从十位开始计算方便吗?先试试再谈谈。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你想说的是:
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
课题:解决问题
班级 二年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组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 会用学过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初步学会结合信息,提出问题并正确解决问题。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理解“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数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难点:理解计算方法,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一、自主学习
(1)、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多2元,明明有( )元。
(2)、小红有10元钱,明明比他少2元,明明有( )元。
(3)、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 )元。
(4)、小红有10元钱,他比明明多2元,明明有( )元。
2、看教材23页主题图,读懂图意。
二.1班得了( )面小红旗,二.2班比二.1班少( )面,二.2班有多少面?
从这道题可以知道二.2班的小红旗比二.1班的( ),两个班相比( )的多,( )的少,我们要求的是比较( )( 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减法计算。
列式是:
口答:
3、二.2班得了( )面小红旗,三.1班比二.2班多( )面, ?
三.1班比二.2班( ),我们要求( )(填多或少)的那一个班,所以用( )计算。
列式:
*4、你可以编一道类似的题吗?把它解答出来
。
二、议一议
通过做这两道题你知道了 :
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是:
三、过关检测:
1、 完成教材23页做一做
问题一: 列式:
问题二: 列式:
问题三: 列式:
*2、完成教材练习四的第5题
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是:
问题一: 列式:
问题二: 列式:
用减法解决的问题是:
问题一: 列式:
问题二: 列式:
*3、你得出了了什么规律: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你想说的是:
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
课题:连加连减
班级 二年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6-27页;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组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
3、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
学习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学习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的题目,提高计算能力。
一、自主学习
1、计算复习
56+35 72+19 83-77 66-18
2、今年农场的西瓜丰收了,2、2班的同学去帮助收西瓜,他们分小组进行比赛,下面是他们比赛的统计。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个 34个 23个
三组一共摘了多少个?
列式:
写写计算过程: 仔细观察:你的计算过程能不能再简单一点:
口答:
3、我们一共摘了85个西瓜,叔叔用拖拉机运走了40个,小明用推车运作了26个,还剩多少个?
总共85个西瓜,运走40个,就用( )-( ),还剩余了( ),又运走了26个,就用( )-( ),最后剩余了( )?
用一个算式计算:
计算时:在计算时,能够
口算的可以口算,
不能口算的进行笔算。
答:
*4、你可以编一道类似的题吗?把它解答出来
。
二、议一议
通过做这两道题你知道了 :
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是:
三.过关检测:
1、在草稿本上完成27页的“做一做”
2、一本故事书共有64页,小明第一天看了14页,第二天看了17页,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3、图书馆3月借出图书26本,4月借出37本,5月借出34本。3个月图书馆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图书?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你想说的是:
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
课题:加减混合
班级 二年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8页;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组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掌握加减混合竖式的写法。
2、能灵活、正确的计算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的题目。
3、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
学习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及加减混合的方法和简便写法。
学习难点:能灵活、正确的计算加减混合的题目,并总结运算顺序。
一、自主学习
计算复习
1、25+28+36= 78-59-11=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笔算?
2、小华有4支铅笔,他又买了3支,后来用去了5支,他还有( )只?
3、小青有6支铅笔,用了4之后,他又买了2支,他现在有( )支铅笔?
看教材28页图填空:
车上原来有( )人,到站后下车( )人,又上车()人, ?
先算: 再算:
列式: 列式:
但是这样做比较麻烦,可以用一个式子计算:
算式:
竖式:
答:
二、练习总结:
1、计算并总结规律:
50+30+18 70-23-29 56+34-20
* 上面3道题都是先把( )相加或相减,然后再加上或减去( )
2、你解决不了的问题:
三、过关检测:(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同学们折纸鹤庆祝元旦,第一组折了45只,第二组折了36只,他们把这些折好的纸鹤送给孤儿院的小朋友16只,现在还剩下多少只纸鹤?
2、学校合唱队原有64人,有7人年毕业了,又新加入了15人。学校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你想说的是:
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
课题:加减法估算
班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
学
思
路
(纠
错
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1页;独立思考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组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学会两位数加、减法估算方法
2、会用学到的估算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习重点: 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学习难点:用估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自主学习
1、写出下面的数最接近哪一个整十数。
28 ( ) 43( ) 24( ) 67( )
2、妈妈带了100元钱去买这三样东西,够吗?
热水瓶28元 烧水壶43元 茶杯24元
方法(1)热水瓶的价格大约是( )元,烧水壶的价格大约是( )元,茶杯的价格大约是( )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 )元,
( )﹤( )因此,100元够了。
方法(2)买热水瓶后大约剩( )元,买烧水壶后大约还剩( )元,
( )﹤( )买茶杯够了。
方法(3)买热水瓶和烧水壶大约花去 ( )元,还剩( )元,
( )﹤( 买茶杯够了。
小结一下:这道题里我们把28看成了( ),43看成了( ),24看成了( )
二、练习总结:
1、二年级参加学校的运动会,一班39人,二班42人。二年级大约有多少人参加学校运动会?学校准备了62个座位够吗?
一班可以看成是( )人,二班可以看成是( )人,因此:
( )+( )=( )所以,二年级大约有( )人参加。
( )﹤( )学校座位不够。
小结一下:这道题里我们把39看成了( ),42看成了( ),62看成了( )
2、通过做这两道题你知道了 :
你解决不了的问题是:
三、过关检测:
1、同学们折纸鹤庆祝元旦,第一组折了45只,第二组折了36只,两个组大约折了( )个纸鹤。他们把这些折好的纸鹤送给孤儿院的小朋友16只,现在大约还剩下( )只纸鹤?
*2、我们班有45人,大家要去公园划船,大船每条租金51元,限乘40人。中船每条租金38元,限乘25人。小船每条租金17元,限乘8人。应该怎样租船?请你设计一个乘船方案,再预算一下大约要花多少钱?哪一种方案较为经济合理?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你想说的是:
认真想 认真写 你一定会有收获
课题:我长高了
班级 二年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6-37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组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 正确使用各种测量工具测量物体长度及人的身高。
2、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从统计表中获取信息。
3、加深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认识
学习重点: 用正确的方法测量出物体长度
学习难点: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
一、 自主测量,父母检查
1、测量你家的物品
你测的物品名称
测量结果
(写好单位)
父母更正
2、测量家人的身高
爸爸的身高是( )厘米,妈妈的身高是( )厘米,你的身高是( )厘米。
*3说说你在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你是怎么解决的:
二、对照一下。
6~8岁儿童生长发育对照表
男生
女生
头围(厘米)
43~59
42~58
胸围(厘米)
48~64
47~63
身高(厘米)
99~133
98~132
你的头围是( ),比标准头围( );你的胸围是( ),比标准胸围( );你的身高是( ),比标准身高( )
*你想说:
三、明天的课堂上你还想测什么?
*四、如果没有尺子,又想知道操场大概有多长怎么办?
东风小学二年级上册高效课堂导学案(数学第三册)
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班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路
(纠错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38、39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7、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8、 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9、 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学习重点: 认识并会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学习难点:能正确地画角。
一、自主学习
角的初步认识
1、自学38页的主题图,找出图中带红色勾画出的角。
2、自学教材39例1,找出大小不同的角。
3、认识角的名称和组成部分。
一个角有( )个顶点,( )条边。
4、小组交流,说一说周围那些物体的表面有角?
5、①自己试着用两根纸条做一个活动的角。
②用纸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怎样画角?(小组合作完成)
归纳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