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考化学推断题推断题既是考查知识,又是考查能力的综合题目。它具有条件隐含、综合性强、思维容量大等特点。近几年来中考试题关于推断题的命题要求越来越高,知识覆盖面也越来越广,考生失分率最高。但只要我们认真分析,就不难发现推断题类型主要有:表格式推断题、网络式推断题、图示式推断题、叙述式推断题等。这类题目大多需要依据已知的实验步骤、现象,再对照物质的性质,逐层剥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环节,或顺推或塑推或讨论验证,层层剖析,得出结论。一、表格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以表格的形式罗列出了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未知物。这类题型可采用:列表对照法解答。例1(广州市中考题)有A,B,C,D,E五瓶失去标签的无
2、色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和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下表一所示。表中“”表示生成难溶或微溶的沉淀;“”表示有气体产生;“”表示观察不到明显的现象变化(本实验条件下,生成的微溶物均以沉淀形式出现)。表1两两混合的实验现象 (1)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判断AE的物质名称是:,。(2)请从AE这5种物质中选取适当物质,通过一种合理的途径制取氧化镁。按顺序写出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2给定试剂的反应情况解析:将这五种物质两两混合,列表在相应位置标出有关的实验现象,如表2。两表对照知A为氯化钡,B为碳酸钾,C为盐酸,D为氢氧化钠,E为硫酸镁。二、网络式推断题给出了物质范围和各物质相
3、邻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的用线段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网络”图,要求考生根据物质发生反应的数目,从而推出其中的未知物质。这类题可采用:先画线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再根据反应个数归纳解答。例2(北京市中考题)现有,()五种溶液和一种气体,有图1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图中每条连线表示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将它们的化学式填入图1中相应的六个方框中。图1各物质间的关系解析:可先找出物质间的全部相互反应关系,如图2。图2各物质间全部的反应关系能发生4个化学反应,和()能发生3个化学反应,和能发生2个化学反应。分析方框图,只有方框是4条线,所以方框中应填,这是解答本题的突破口。既能和(4条连线)
4、反应又能和(2条连线)反应,在方框,中,虽均为2条线相连,但只有方框是跟能发生4个反应的方框和发生2个反应的方框相连,所以应填在方框中,填在方框中。随之可判定应填在方框中,能及溶液反应的溶液应填在方框中,最后应将()填在方框中。三、图示式推断题这类题一般不限定物质范围,给出各物质转化关系,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题型要以物质的转化关系为依据,用逆推法由果求因,再用顺推法加以验证。例3(上海市中考题)牙膏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在牙膏生产过程中常添加一种摩擦剂。这种摩擦剂是一种经过一系列加工而制得的极细的粉末。其生产过程如图3。图3生产流程试回答:(1)写出A,B,C,D的化学式;(2)写出,转
5、化的化学方程式。解析:本题所提供的信息是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转化关系,属推断题。根据最终产物是这一条件,可用逆推法,按果索因。由反应的生成物()可推出其反应物C为,D为()。再根据反应,推出B为。最后由反应的产物B和C,推出A为。推得的结果是否正确,尚须代入关系图中验证,无误即为答案。其转化的化学方程式:(高温)()()例4(重庆市中考题)X是常见固态化合物,可发生图4所示的变化。图4物质的转化关系(1)X的化学式是。(2)写出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解析:由气体A及()溶液反应生成沉淀C可推出A为;为;由的生成物和沉淀C(即)可逆推出X为;及稀盐酸反应可顺推出B为。最后验证,符合题意。其反
6、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四、叙述式推断题给出物质范围和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出混合物中一定存在、一定不存在和可能存在的是什么物质。解答时以文字信息为序,寻找并抓住“题眼”,逐步分析“筛选”。这就要求考生熟悉这类题目的常见“题眼”,也就是解题的“突破口”。例5(安徽省中考题)有一种固体混合物,可能由,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现取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1)将固体混合物投入水中,搅拌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2)往此溶液中滴加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由上述实验现象可知:该固体混合物中一定存在的是,一定不存在的是,不能确定的是。解析:(1)步题眼在于“完全溶解,得到无色
7、溶液”,即肯定不含和;还暗含没有沉淀产生,则混合物中不同时有两两反应生成沉淀的“即和不共存”;(2)步题眼在于“加入盐酸,产生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说明原混合物中肯定含有进而说明无,但不能肯定是否存在,从而得出正确结论。五、其他形式推断题不限制物质范围,给出实验现象,要求考生推断出各未知物。此类题要以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为依据,上下联系,综合推理。灵活应用顺推法、逆推法和论证法快速解答。例6(浙江省中考题)A,B,C,D,E分别是酸、碱、盐中的五种物质,其中A是酸,另一种是碱,还有三种是盐,D在医院用作诊断胃部疾病的药品,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1)(2)()根据上述反
8、应,推断下列物质的化学式是:,。解析:首先从实验现象(2)和已知条件可知D为,从而可知C中含有;其次由反应(3)的生成物又可推导出反应物E中含有,进而推断出E为,C为();其次由反应(2)推出A为;最后根据A为,为(),已知条件和反应的生成物可综合推出B为()。再验证,可知以上推断结果完全符合题意。由此可见,无论是那种类型的推断题,不管未知物有多少种,无论用何种方法推理,总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为此,考生必须熟练地掌握物质的化学性质及有关实验现象,尤其要熟练地掌握物质的物理性质和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才能准确、快速地解答。近年初三化学中考推断题集锦(高品质.原创)班级: 姓名:1、有失去标签的
9、六瓶溶液:、23 、(3)2 、24 、3.将其任意编号,进行两两混合,其现象如下表:实验A、B、C、D分别及E现象产生气体产生沉淀产生沉淀无现象写出各物质的化学式:A、 ;B、 ;C、 ;D、 ;E、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2002年青岛市,7)有A、B、C、D、E、F六种化合物,它们在溶液中可发生如下反应:2O; D; 3F(白色)3;E中加入(3)2溶液,无明显现象,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可能是碱性氧化物 BD不一定是碱CF一定是氯化银 DB及A的反应一定属于中和反应3、(青海省)有一包固体粉末,可由3、24、23、4、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做实验得以下结果:(1) 此
10、固体粉末加到水中,得到白色沉淀,上层清夜为无色;(2) 滴入足量稀硝酸后白色沉淀有部分溶解。从实验可判断,该粉末可能的三组组成:第一组组成:第二组组成:第三组组成:4、(2002年天津市,36)现有一白色固体混合物,可能由2、3、2、4中的几种混合而成。为证明其组成,做如下实验:取一定量该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液体。过滤得白色沉淀无色滤液。则原混合物一定含有 ,一定不含有 。向无色滤液中加入溶液,无任何现象,再加入过量的某可溶性碳酸盐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无色滤液,则原混合物中一定还含有 。向无色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然后将所得的液体蒸干,得到固体A。
11、如果固体A中只含有2种元素,原混合物中一定还不含有 ,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如果固体A中含有两种金属元素,则加入的碳酸盐溶液是 。5、(2002年山西省,32)某溶液由23、24 、H24 、(3)2 、3、六种溶液中的两种组成。对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下表中。试根据各步实验及其现象先进行分步推断,再综合推断该溶液的可能组成。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对溶液组成分步推断的结论取溶液少许,观察溶液无色、澄清用试纸测定溶液的2向溶液中滴入过量的()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过滤,向滤液中滴加3溶液无明显现象溶液的可能组成(写出溶质的化学式,有几组要写几组)。6、某物质中可能有(3)2、3、
12、3)2、24 、3中的一种或几种,做如下实验: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后,静置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在白色沉淀里加入浓盐酸,白色沉淀全溶放出气体;把的滤液分成两份,把中产生的气体通入第一份滤液,无现象;再把导出的气体通入第二份的滤液中得到白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原固体一定含有 ;中放出的气体有 和 ;在步骤中通入第二份的滤液中的气体肯定有 ;在中所得的白色沉淀是(用化学式表示) 。7有一瓶气体,它由H2、2、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用它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化学式回答问题:(1) 气体中一定没有 。(2) 气体的组成可能是(有几种填几种,可不填满) 8、(2001年山西省,33)已知
13、常用的强酸(H24 、 3)跟常用的强碱(、)反应生成的盐的水溶液显中性,现将某白色粉末溶入一无色中性液体中,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试按下列要求推断未知物:用化学式写出:B ;C ;D ;若A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也是纯净物,则中性液体是(填化学式) ;若A是纯净物,无色中性液体是只含一种溶质的溶液,则中性液体是(填化学式) 溶液或 溶液。9、某固体可能是(3)2、3、(3)2、24 、3以上物质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同学为确定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固 体加入足量的水操作I白色沉淀A有色溶液B加足量稀硝酸操作加适量C溶液操作蓝色沉淀F纯净的硝酸钠溶液白色沉淀D气体E(能使石灰水变浑浊)(3)2溶
14、液回答下列问题:操作I、的名称是 。白色沉淀A有 ,蓝色沉淀F是 。原固体物质中肯定有 ,可能有 。若加入的C溶液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溶质是 ; 若加入的C溶液只含有两种溶质,则溶质是 。10现有K23、H24、3、2、四种溶液,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相互反应关系,图中每条线的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试推断:写出下列反应方程式: + + FAB11、(2003年南宁市,25)有A、B、C、D、E、F六种物质,它们间的相互关系如右图所示(连线表示能相互反应)。已知:D是一种金属单质,它可能是锌或铜;A、B、C、E、F分别是:EDC3、()2 、盐酸、23 、2五种溶液中的一种,其中A和C反应时生成
15、一种无色气体。它们的化学式分别是:A ;B ;C ;D ;E ;F 。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F在水溶液中电离的电离方程式: 12、有(3)2、23、(3)2、H24 、具有下列反应关系,试推断各字母分别代表什么物质(其中,D和F的反应中蓝色沉淀产生)?A BCDFE写出A、B、C、D、E、F的化学式 13、(黄岗中考)下列框图中所涉及的物质均是由C、H、O、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室温下是气体,且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因反应条件不同能发生反应,剧烈反应或缓慢氧化反应。试根据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 F:(2) 写出下列反应方
16、程式:14、(02包头市)如下图所示中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四种溶液和木炭、锌、二氧化碳、氧化铜,凡用直线相连的两物质间均可以发生化学反应(部分反应的条件已略去)FA DCGEBH (1) 试推断出下列化学式:、。(2) 写出A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5、(2003年武汉市,18)在下图所示的有关物质转化关系中,各物质均是我们初中化学所学的物质。A是一种金属单质,C为一种固体粉末,D为一种气体,E、H都属于盐,F为能溶于水的碱。框图中有关反应的部分生成物没有标出。请根据框图中物质的转化关系填写下列空白:用化学式表示A是 ,D是 或
17、 。FH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分解、置换或复分解)反应,若H为难溶性的盐,则I的化学式为 。16、(2002年北京海淀,29)A、B、C、D、E、F分别为酸、碱、盐中的6种物质,它们都易溶于水,且有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G是一种难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试推断B、E、G的化学式:B ,E ,G 。写出A及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BA DEFGGG17、根据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其中化合物A为黑色固体,化合物C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A单质铁 单质甲,点燃 化合物C 的水溶液 加热 单质乙化合物B单质乙化合物D单质铁写化学式:单质乙 ,化合物A ,化合物B 。写出化合物A和单质乙反
18、应的化学方程式 。2.(200 8年河北省)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4所示。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食品干燥剂。请回答:(1)A的化学式为 ;(2)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3. (2008年宜昌市)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A、C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完善这个知识网络:(1)写出A、B、C的化学式:A ;B ;C 。(2)根据自己得出的知识网络写出一个复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 4.
19、2008年临沂市)已知,A、B、C、D四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C是单质,D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试回答(1)写出A、C、D三种物质的化学式:、。浅绿色溶液B中溶质的化学式。(2)写出CD的化学方程式。5.(2008年泰安市)今年年初,我国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在除雪过程中,融雪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某公司生产的融雪剂是由氯化钠、硝酸钠、氯化镁、硫酸铜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的。小佳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请你根据以上设计过程,完成下列空白:(1)该融雪剂中一定含有 (写化学式,下同),一定不含有 ,可能含有 ;(2)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0、 。6. (2008年苏州市)小彤的一副眼镜戴了一段时间后,发现铜质镜架上出现了一墨绿色物质,他想将其除掉。经查阅资料得知:铜在一定条件下会锈蚀生成一种绿色物质,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于是他和几个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了实验。(1)实验是向铜绿中加入适量常见无色液体B,再加热至沸,沉淀仍然不变色。实验、中C是一种常见的无色气体,B的化学式为 。为满足实验反应所需的外界条件,应该使用关键仪器名称是 。(2)写出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此过程中,判断铜绿没有完全反应的现象是 。(3)将A的溶液59滴滴入5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得到蓝色絮状沉淀,稍加热即变 黑色沉淀D。写出蓝色絮状沉淀转
21、变为D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2(3) 3+ H22,则热稳定性3 (3),由此推理上述实验中铜绿、蓝色絮状沉淀、物质D三种化合物热稳定性由强至弱的顺序是: (均写化学式)。(5)经过讨论.同学们建议小彤可以用 除去镜架上的绿色物质。7. (2008年肇庆市)实验结束时,同学们将含有4、4、4的废液倒在废液缸里,如果将废液直接排放就会造成水污染。于是几位同学利用课余处理废液,回收工业重要原料硫酸锌和有关金属。实验过程如下:请回答:(1)滤液A和滤液B含有相同的溶质,其名称是 ;固体B的化学式为 。 (2)写出步骤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步骤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要检验步骤中加入
22、的稀硫酸是否足量的方法是 。(4)若实验过程中的物质损失可以忽略,要计算该废液中硫酸锌的质量分数,必须称量:废液的质量和 。8. (2008年常州市)A、B、C、D、E五种物质均为初中化学中所涉及的常见物质,它们存在如右图的转化关系,“”表示可以向箭头所指方向一步转化,弧线表示两种物质间可以发生反应,C是常见气体,D是常见单质,(反应条件及其他物质均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A在常温下为液体,则C的化学式为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则C的化学式为 ;(3)无论A在常温下为液体还是气体,B的化学式均为 ,D的化学式均为 ;(4)写出AE的化学方程式: 。9. (2008年青岛市)为了
23、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只写一种);(2)将无色溶液及沉淀B分离的操作的方法名称是;(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的方法名称是;(4)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后,直接进行操作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10.(2008年黄石市)A.、B、C、D、E、F、G、H、I都是初中化学学过的物质。其中E、F、H均为黑色固体B为紫红色固体,D为混合物。他们之间有下图的转化关系(部分生成物已省去)(1)用化学式表示D的组成 、 (2
24、)FG的反应类型 (3)写出FE的化学方程式 (4)指出B的一种用途 11.(2008年黄冈市)物质AF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1)若A为固体非金属单质, E为红色固体单质,则B、D的化学式为:B 、D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2)若E为一种盐,则A、C的化学式可能是 、 ;写出下列反应化学方程式: 。12.(2008年宿迁市)有一种工业废水,其中含有大量的硫酸亚铁,少量的银离子以及污泥。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法回收银和硫酸亚铁晶体。方案流程如下:工业废水污泥溶液1固体溶液2溶液3硫酸亚铁晶体回答下列问题:(1)步骤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25、 ,分离所得混合物的方法是 。(2)步骤中:需加入的物质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某同学认为经过步骤后所得固体就是纯净的银,不需要进行步骤,你认为是否合理? ,理由是 .(4)步骤的操作是 ,溶液2和溶液3为什么要混合? .13.(2008年南昌市)右图表示的是物质相互间的关系(“”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A、C都是单质,气体C常用于灭火,F是一种蓝色溶液,可用于配制农药波尔多液。请你回答:(1)C的化学式 ,H可能是 ;(2)写出标号、的化学方程式: 14.(2008年乐山市)在下面关系图中,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单质,甲、乙分别是酒
26、精燃烧时一定会产生的两种物质,丁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G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能使紫色石蕊变蓝,J是赤铁矿的主要成分。(1)写出化学式:甲是 ,G是 ;(2)写出H及J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J溶解于稀盐酸中,溶液呈黄色,反应完全后,再向溶液中加入纯净的D的粉末,溶液逐渐变成浅绿色,写出有关变化的化学方程式: 。15.(2008年南京市)右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问的转化 关系,其中甲、乙、丙均为非金属单质;A、B、E和丁均为化合物;B和E为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1)写出化学式:甲 ;乙 (2)写出丙和正反应生成A和B的化学方程式 (3)D和A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写出D在丁做催
27、化剂条件下,分解生成A和丙的化学方程式: 16. (2008年南通市)下图中A、B、C、D、E、F、G、H分别代表相关反应的一种物质。已知:X、H为黑色固体单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Y为红棕色粉末。常温下C、E、F、G均为无色气体,图中有部分生成物未标出。请填写以下空白:BACCDHGFB通电高温高温高温+酸+碱高温(1)写出下列两种物质的化学式: ,。高温(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碱D C的反应:。C D的反应:。F及H的反应:。G及Y的反应:。17.(2008年自贡市)如图,A、B、C、D、E各代表铁、水、二氧化碳、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物质。常温下,相连环物质间能发生
28、反应,不相连环物质间不能发生反应,且B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D。请填空:(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B ,D 。(2)相连环物质间发生的反应,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18.2008年眉山市)(1)“奥运在我心中”。整理归纳物质性质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请你从学习过的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分别选一种代表物(不能重复选用),用化学式填写在下列的奥运标志五圆环中(两环相连表两种物质之间能相互发生反应)。ADCB19.(2008年盐城市)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省去)。请各写一例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A是非金属单质,D是金属 ;该反应类型是
29、中和反应 。20.(2008年镇江市)两种溶液混合,生成了一种沉淀。用酸碱盐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和 ;(2)若两种溶液均为无色,生成的白色沉淀溶于稀硝酸且有气体产生,则两种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 和 ;(3)若一种溶液有色,另一种无色,生成的沉淀溶于稀盐酸且无气体产生,沉淀可能是 。21.(2008年镇江市)右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E为固体氧化物,且A为黑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最常见的金属。请回答下列
30、问题:(1)反应中A物质的作用是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在日常生活中为防止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一点即可);(4)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反应,其名称为 。参考答案1. (1)(2分)H24 ()2 (2) H2424+2 (2分,其它合理答案都给分) ()2233+2 (2分,其它合理答案都给分) (3)(4分)酸及碱反应生成盐和水;酸及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碱及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盐及盐反应生成两新盐(写对一点给2分。任意两点均可,其它合理答案都给分)2. (1)4 (2)化合反应 (3)22232O (4)()2233+23. 、2、23 、3、2O3 【说明:
31、B物质对得1分,A及B、全对得1分,C及B、全对得1分;若B物质错则不得分。填物质名称不得分。本题属开放性答案,其它合理答案也可】(2)23+2222或2O 或22()2+2或2323+2等【说明:所写化学方程式要及45、46、47三空对应,只有得分的物质,该化学方程式才能得分,否则不给分】4. (1) H2 H2O 4 (2)2 H2+ O22H2O5. (3分)(1)2 4 和3 (2)33(每空1分)6. 7.(8分)(1)(2分)硫酸锌(1分) (1分) (2)(2分)4 4 或 4 4+ (1分) 24 4 2(1分) (3)(2分)取步骤的滤渣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1分),若有气
32、泡产生则酸不足量(或若无气泡产生,则酸已足量,1分)(4)(2分)硫酸锌的质量(1分)、锌粉的质量(1分)或硫酸锌、固体B、固体C、铜的质量,每说到2个给1分、全对给2分8.(6分)(1)H2(1分)(2)(1分)(3)H23(1分)O2(1分) (4)62+6H26H12O6+6O2 (2分)9.(1)氯化钙 (2)过滤 (3)结晶 (4)盐酸10.()2 4 化合反应 作导线11.(共 6 分)(1)B: (1分) D: 2 (1分); : 222 (1分) (2)A: H24 (1分) C: 4 (1分): 2 + 4 = 24 + ()2 (1分)12.(1) 过滤(2).稀硫酸244
33、2 (3).不合理 因为要使 完全置换出来,必须加入过量的铁(4).两种滤液中都含有硫酸亚铁,可得到更多的硫酸亚铁,综合利用(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3.(6分)(1) 2 等(合理即可)(3) 2C + 2 22232O23 + ()2= 3 +2 + 4 + 414.(5分)(1)H2O,3;(2)2O3+3232;(3)2O3+623+3H2O;2332。15.(本题共4分,每空1分) (1)H2 C (2)4十2022十2H2O (3)2H2022H2O 2(催化剂可以写成:20a或等)16.(1)H2 C (2) 3 + 2 ()2 + 2 = 3+ H2O 3 + 2O2 点燃 3O4
34、 2O3 + 3 高温 2 + 32 17.(每空1分,共4分)(1)A: B:4 D:2 (2)分解反应18.(1)从左到右依次为2 4(该题答案不唯一,只要合理均给分)19.H2 + + H2O等 + + H2O等20.(共5分,每空1分)(1)3和(或(3)2和24等)(2)2和23()2和23等) (3)()2或()2或()3 注: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写名称或名称符号混写也可。21.(共7分)(1)催化作用(写“催化剂”、“催化”、“催化性”也给分);(1分)(2)2O3+623+3H2O (2分) 3 + 2O3 高温 232(2分)(3)涂油(或刷漆、电镀等,其它合理答案均给分)(1分)(4)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