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五》(人教版)课程纲要
郑州106中学 高二语文组 李新涛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教学材料:高二语文必修五
◆课程名称:高二语文必修五
◆设计: 李新涛
◆授课课时:46 课时
◆授课对象:高二年级学生
课程目标:
1、 掌握朗读的方法,尤其注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在朗读中传达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借助音乐欣赏等方式,、
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以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拓展语言学习的范围,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2、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努力做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作家经历、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3、通过文本阅读,了解议论文论点的深刻性、论据的典型性、论证的严密性,提高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能力。
4、结合上下文和相关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教科书所选的文言文,并能根据要求给重要的语段断句或翻译。
5、从生活中选取有价值的材料,并用恰当的形式真实地叙述事件和描写人物,鲜明地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6、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特别是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议论。
必修五 第一单元
课程内容
分享课程纲要 (1课时)
通过全书章节体系的浏览,认识必修5的文本内容,能说出必修5学习内容。通过学生的合作研读,学生能知道学期学习内容,要获得的知识、能力,并初步了解通过怎样的方法和步骤,解决语文学习存在的困难。
第一单元(10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1、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2、能抓住文本中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并学会通过这些总结出人物的性格。3、结合人物性格、借助工具书和注释,了解时代背景,进而能归纳并理解林冲反抗的内涵。
4
装在套子里的人
1、能找出文本中的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并学会通过这些总结出人物性格2、整理小说的情节线索,并完整说出。3、借助时代背景的介绍,让学生能逐步探究别里科夫死亡的原因。4、借助小说中写人的精彩段落,让学生动手仿写,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感悟。
4
边城
1、学生能讲出简单的情节,陈述深刻的内涵。2、让学生能通过对人物心理的分析,归纳出人物形象的内涵。3、借助视频,让观后能写出自己的读后感。
2
第二单元(11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归去来兮辞
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掌握“胡、奚、曷、焉、何”五个疑问代词,归纳“行、引、乘、策”等四个词的一词多义,了解“以、而、之、兮、来”等文言虚词的用法。 3、对“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正确理
3
滕王阁序
1、理解和积累掌握“故、尽、即、胜、幸、且、矣”等多义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骈文的特点
2、通过教师诵读指导使学生熟读成诵,通过学生研读和讨论,疏通文字,把握文意。
3、体会文章的感情,初步感受骈体文的文采和音韵之美,理解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失意和不平及不甘沉沦的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3
逍遥游
1、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现象以及文言特殊句式和积累“之”、“其”两个虚词的用法。
2、体会作者如何运用神话传说,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
3、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3
陈情表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2
第三单元(6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咬文嚼字
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2
说“木叶”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4、创设美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诗的热情,使学生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唤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
谈中国诗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诗的一些特点;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段落结构入手,理清作者思路和行文脉络,进而把握全文大意。3、学习作者在中国诗与外国诗的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的写法。4、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我国优秀的诗歌艺术的热爱之情。
2
第四单元(3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中国建筑的特征
1、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掌握文体特点,尝试小论文的创作。
2、引导学生理清课文结构层次;通过对课文的一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树立科学意识;领悟作者寄寓文中的拳拳爱国心与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1
作为生物的社会
1、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掌握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出主旨。2、了解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3、培养学生尊重生物,热爱生物的情感。
1
宇宙的未来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与说明顺序。 2、合作探究掌握解说词的特点,明确其中议论与抒情的作用。 3、了解作者对宇宙和人类的认识,培养勇于探索、发现真理的精神。
1
议论文写作课程纲要与计划(8课时)
内容
学习目标
课时
学习写的深刻
1、、储备生活素材,积累思想底蕴。关注社会生活,深入地感受生活,不停留在生活的表面,使文章逐渐走向深刻。此可谓“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2、掌握有效的方法,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要提高认识水平,就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我们即将“由表及里”“以小见大”“比较鉴别” “探究因果” 和“辩证思维”等几种方法。
4
学习写的充实
1、梳理教材中的写作素材
2、向古文化索取作文素材
3、搜集富有时代精神的鲜活的素材
4
学习写的有文采
1、、运用比喻,形象说理
2、运用排比,增强气势
3、寄情于理,情理交融
4、幽默讽刺,生动活泼
4
学习写的新颖
“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我要“投其所好”,用鲜活新颖的立意及事例去取悦阅卷的老师。
4
课程实施建议
1、教学资源
⑴音像资源:录音带,视频、音频材料。
⑵书本资料:
①课本:必修1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必修1语文教案,必修1语文名师导学同步测控。
②参考书目:教辅资料
2、实施手段
⑴导学方式:预习、展示、精讲和反馈。教师起引导、指导作用,充分利用导学案。
⑵学习方式:探究、合作、讨论和自主学习,先学后讲,生生互动、小组合作完成每堂课的探究、答疑解难。
⑶练习处理:课本后随堂练习,随堂检测题。
⑷教学反馈:课堂反馈主要通过观察、问答、交流、板演、小测试等途径来实现,课后反馈主要通过课后作业、谈话、考试等途径来实现。
⑸整理与复习:理清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以典型例题为载体,理解、计算每单元复习题,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总结好的解题方法。
课程评价
学习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激发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热情。因此学习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作为评价的基准,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不同兴趣、不同表现和不同学习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所教内容,采用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还可以采用同步检测、单元检测、模块考试等方式来评价,以提高评价效率,达到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1、评价指标:
(1)学习态度。学习态度的构成要素:预习情况(预习学案中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课前准备),课堂学习状态(笔记、参与、问答、讨论、合作),课堂检测题(及格、良好、优秀)。
(2)作业情况。作业的构成要素:是否上交、完成的正确率、错题是否纠正。作业的评定等级:A优秀、B良好、C合格、D需要努力
(3)成绩分为单元成绩和月考、期中成绩(卷面测试,自主命题),期末考试成绩(卷面测试,统一命题)。成绩等级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
2、评价结果处理:
重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定性评价可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有哪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等,建立数学成长记录袋,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评价目的要有利于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