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程项目综合应急预案道路与桥梁.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690106 上传时间:2025-04-03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61.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项目综合应急预案道路与桥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工程项目综合应急预案道路与桥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急预案形式评审表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规定 评审意见 封 面 应急预案版本号、应急预案名称、生产经营单位名称、发布日期等内容。 批准页 1. 相应急预案实行提出具体规定。 2. 发布单位重要负责人签字或单位盖章。 目 录 1. 页码标注准确(预案简朴时目录可省略)。 2. 层次清楚,编号和标题编排合理。 正 文 1. 文字通顺、语言精炼、通俗易懂。 2. 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格式规范。 3. 图表、文字清楚,编排合理(名称、顺序、大小等)。 4. 无错别字,同类文字的字体、字号统一。 附 件 1. 附件项目齐全,编排有序合理。 2. 多个附件应标明附件的相应序号。 3. 需要时,附件可以独立装订。 编制过程 1.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2. 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拟定也许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危害限度。 3. 针对危险源和事故危害限度,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4. 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掌握可运用的社会应急资源情况。 5. 制定相关专项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建立应急预案体系。 6. 充足征求相关部门和单位意见,并对意见及采纳情况进行记录。 7. 必要时与相关专业应急救援单位签订应急救援协议。 8. 应急预案通过评审或论证。 9. 重新修订后评审的,一并注明。 综合应急预案要素评审表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规定 评审意见 总 则 编制目的 目的明确,简明扼要。 编制依据 1. 引用的法规标准合法有效。 2. 明确相衔接的上级预案,不得越级引用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 体系* 1. 可以清楚表述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应急预案组成和衔接关系(推荐使用图表)。 2. 可以覆盖本单位及所属单位也许发生的事故类型。 应急工作 原则 1. 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规定。 2. 结合本单位应急工作实际。 合用范围* 范围明确,合用的事故类型和响应级别合理。 危险性 分析 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1. 明确有关设施、装置、设备以及重要目的场合的布局等情况。 2. 需要各方应急力量(涉及外部应急力量)事先熟悉的有关基本情况和内容。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析* 1. 可以客观分析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危险限度。 2. 可以客观分析也许引发事故的诱因、影响范围及后果。 组织机构及职责* 应急组织 体系 1. 可以清楚描述本单位的应急组织体系(推荐使用图表)。 2. 明确应急组织成员平常及应急状态下的工作职责。 指挥机构及职责 1. 清楚表述本单位应急指挥体系。 2. 应急指挥部门职责明确。 3. 各应急救援小组设立合理,应急工作明确。 防止与预警 危险源管理 1. 明确技术性防止和管理措施。 2. 明确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预警行动 1. 明确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和流程。 2. 预警级别与采用的预警措施科学合理。 信息报告 与处置* 1. 明确本单位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 2. 明确本单位内部信息报告的方式、规定与处置流程。 3. 明确事故信息上报的部门、通信方式和内容时限。 4. 明确向事故相关单位通告、报警的方式和内容。 5. 明确向有关单位发出请求支援的方式和内容。 6. 明确与外界新闻舆论信息沟通的负责人以及具体方式。 (续上表) 评审项目 评审内容及规定 评审意见 应急 响应 响应分级* 1. 分级清楚,且与上级应急预案响应分级衔接。 2. 可以体现事故紧急和危害限度。 3. 明确紧急情况下应急响应决策的原则。 响应程序* 1. 立足于控制事态发展,减少事故损失。 2. 明确救援过程中各专项应急功能的实行程序。 3. 明确扩大应急的基本条件及原则。 4. 可以辅以图表直观表述应急响应程序。 应急结束 1. 明确应急救援行动结束的条件和相关后续事宜。 2. 明确发布应急终止命令的组织机构和程序。 3.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结束后负责工作总结部门。 后期处置 1. 明确事故发生后,污染物解决、生产恢复、善后补偿等内容。 2. 明确应急处置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规定。 保障措施* 1. 明确相关单位或人员的通信方式,保证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2. 明确应急装备、设施和器材及其存放位置清单,以及保证其有效性的措施。 3. 明确各类应急资源,涉及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机构以及联系方式。 4. 明确应急工作经费保障方案。 培训与演练* 1. 明确本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培训的计划和方式方法。 2. 假如应急预案涉及周边社区和居民,应明确相应的应急宣传教育工作。 3. 明确应急演练的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附 则 应急预案 备案 1. 明确本预案应报备的有关部门(上级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有关抄送单位。 2. 符合国家关于预案备案的相关规定。 制定与修订 1. 明确负责制定与解释应急预案的部门。 2. 明确应急预案修订的具体条件和时限。 注:“*”代表应急预案的关键要素。 评审签到表 年 月 日 评审内容 序号 单位 姓名 职称 *** 评审意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综合应急预案 编 号:*** 版 本:*** 修订日期:*** 拟案单位:*** 编制: 审核: 批准: 第一章 综合应急救援预案 1 总则 在工程生产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各类危险、安全隐患,如:高空坠落、触电等。此外还存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一旦发生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往往导致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生产环境的破坏。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制定应急救援解决预案,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是抵御或控制灾害蔓延,减少危害后果的关键。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解决条例》及上级有关文献精神,结合项目部实际情况,特制订此预案。 1.1编制目的 从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劫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出发,建立“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映灵敏、运转高效”的突发性事故应急体系,及时有效地实行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全体员工、民工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4、《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5、《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6、《国家安全生产事故劫难应急预案》 7、《公路水运工程施工安全标准化指南》 8、《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9、《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 10、《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解决条例》 1.3合用范围 本预案使用于我项目部驻地及施工现场发生的高处坠落、淹溺事故、触电事故、火灾事故等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1.4应急预案体系 我部应急响应预案由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两部分组成。 综合应急预案是我部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重要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工作原则,涉及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专项应急预案是我部为应对某一类型或某几种类型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等内容而制定的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重要涉及事故风险分析、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1.5应急工作原则 (一)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把保障全体员工、民工以及建设工程施工期间公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突发事故及其导致的人员伤亡和伤害。充足发挥建筑从业人员自我防护的主观能动性,充足发挥专业救援力量的骨干作用。 (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在项目经理部事故应急小组统一领导下,各相关部门及分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认真履行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机制,负责突发事故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三)充足准备,科学救援 采用先进技术,充足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采用先进的救援装备和技术,增强应急救援能力,保证应急救援的科学、及时、有效。 (四)防止为主,平战结合 坚持防止为主的方针,做好防止、预测和预警工作。做好常态下的风险评估、物资储备、队伍建设、装备完善、预案演练等工作。 2 危险性分析 2.1工程概况 ********** 工程范围涉及路基、路面、桥梁、排水及防护等工程。重要工程为:大桥1座,特大桥1座,分离式立体交叉1处。 ***特大桥3967米,引桥67×30m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主桥(30m+120m+30m)钢管混凝土拱桥+引桥59×30m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大桥697米为23×30m先简支后连续T梁桥。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根据工程施工的实际,按照危险源辨认、评价情况,我部也许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如下: (一)高处坠落事故 我部共有桥梁2座,离地面高度最高处能达成13米,属于高处作业,墩柱、盖梁、桥面施工均有也许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大冶湖特大桥通航孔主桥采用中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钢管混凝土系杆最高点离桥面23.695米,属于高处作业,进行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施工时,容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 (二)淹溺事故 我部大冶湖特大桥施工属于水上作业,桥面离水面距离有14米左右,作业人员进行钻孔、墩柱、盖梁、桥面施工作业时均有也许发生落水淹溺。 (三)起重伤害事故 我部有***特大桥和***大桥两座桥梁,采用30米T梁架设铺装,吊装钢筋笼、预制T梁、T梁架设等需要用到汽车吊、起重机、架桥机等特种设备,在使用上述设备时也许起重伤害事故。 (四)触电事故 在施工过程中,如临时用电未按照施工临时用电规范设立或者线路损坏、人员违规操作等情况,均有也许导致触电事故。 (五)火灾、爆炸事故 在项目部食堂动火及施工现场动火、电气焊作业等作业活动,均有也许导致火灾、爆炸事故。 (六)物体打击事故 进入施工现场时,作业人员站在吊物的下方或作业人员从高处抛物等情况,均有也许导致物体打击事故。 (七)机械伤害事故 进行钢筋、混凝土等工序施工时,作业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或机械设备安全设施不到位等情况,均有也许导致机械伤害事故。 (八)坍塌事故 在进行桩基、墩柱、盖梁施工需要搭设操作平台,如操作平台搭设不规范有也许导致坍塌事故;在进行T梁预制与架设施工,特种设备拆装不规范或T梁支撑不到位等情况,均有也许导致坍塌事故。 3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应急组织体系由项目部应急抢险救援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各救援职能组及地方救援力量构成。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由项目部相关领导、部门负责人组成。项目部应急组织体系如图所示: 应急总指挥 事故报告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 应急副总指挥 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医院 地方应急机构 事故现场 抢险 救援组 后勤保障组 通讯联络组 医疗救护组 疏散警戒组 公安 消防 其他 应急组织体系图 当场人告知 应急办公室: 总指挥: 启动应急预案 否 响应结束 告知副指挥、各小组 是 对外求援 报告上级 各应急小组现场就位,展开工作 火警119;警力110;医疗120 现场人员疏散及警戒 事态监测评估 人员抢救与医疗 排险与降危 保险与理赔 新闻媒体接待 响应结束 应急救援流程图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应急抢险救援领导小组成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应急抢险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抢险救援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保部,***为应急抢险救援小组办公室主任,负责应急抢险救援的平常管理工作。 (二)应急抢险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救援预案迅速开展抢救工作,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力争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根据事故发生状态,统一布置应急救援预案的实行工作,并相应急解决工作中发生的争议采用紧急解决措施。 3、根据预案实行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问题,及时对预案进行修改和完善。 4、紧急调用各类物资、人员、设备和占用场地。事故抢救解决工作结束后应及时给予补偿。 5、当事故有危及周边单位和人员的险情时,组织人员和物资疏散工作。 6、配合上级有关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解决工作。 7、做好稳定秩序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8、适时将事故因素、责任及解决意见向社会公布。 (三)应急抢险救援小组办公室职责 1、负责高处坠落、触电事故、坍塌事故等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和修订。 2、负责应急救援所需应急救援物资的采购,并定期进行检查、维修、更换等。 3、组织本项目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演练,开展应急救援方法的研究。 4、负责本项目全过程应急救援信息收集和记录汇总工作。 5、发生突发性安全生产事故时,及时召集应急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并按照相关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6、撰写应急救援评估报告和总结。 7、完毕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总指挥长: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五)副指挥长:协助组长负责指挥应急救援的具体工作。当组长不再时,常务副经理在授权下行使项目经理应急救援工作的权利,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六)成员职责 1、加强现场检查,督促有关部门编制和演练相应的应急预案。 2、事故发生后协调现场进行救助,在紧急状态结束后,组织人员参与事故的分析和解决。 3、告知并联络应急领导小组有关成员,做好应急准备后立即投入救援。 4、配合上级部门进行事故调查解决工作,并记录事故损失。 (七)通讯联络组职责 1、了解掌握事故情况,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向领导小组报告。 2、负责协调应急救援相关方的联络及信息传输。 (八)疏散警戒组职责 1、发生事故时,负责人员的疏散、逃生和引导消防车辆和救灾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2、负责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九)抢险救援组职责: 1、事故发生后,抢险小组成员要立即到位,及时组织救援队伍及社会力量开展救援工作。 2、在救援行动中听从上级指挥,统一协调行动。 3、在抢救行动中要尽心尽责,将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降到最低。 (十)后勤保障组职责 1、发生事故后,为事故现场紧急调用各类物资、设备,保证事故现场合需物资的充足。 (十一)医疗救护组 1、负责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同时做好伤员的护理工作。 4 预警及信息报告 4.1危险源监控 对于重大危险源、危险源的监控,我部坚持技术监控为主,人工监控为辅的原则。凡可以采用仪器、仪表等技术监控措施的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要建立完善技术监控手段,全天候掌握和控制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变化参数,保证重大危险源、危险因素的安全可控;对不具有技术监控手段和措施的重大危险源,制定可靠的人工监控方式,定期检查、不定期巡查确认,及时发现和解决出现的问题和隐患,同时对也许导致事故的危险源进行预警与消除。 4.2预警防止信息 (一)预警级别及发布条件  1、对照事故等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警级别分为Ⅰ级(特别重大安全事故)、Ⅱ级(重大安全事故)、Ⅲ级(较大安全事故)和Ⅳ级(一般安全事故)四级预警。 2、预警发布遵循科学慎重、防止为主的原则。 3、预警发布符合国家和本地政府有关规定,发布程序应按规定执行。 (二)预警行动 1、项目部根据工程实际和环境情况,编制事故灾害防治方案,明确防范的对象、范围,提出防治措施,拟定防治负责人。 2、施工现场负责人或作业人员发现也许导致事故发生的险情后,通过现场设立的警报器,或运用电话、口头等形式发出警报,告知项目部负责人和现场合有施工作业人员组织避险。 3、项目部接到或发现也许导致工程建设较大、重大、特大事故的信息和情况后,及时拟定应对方案,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 4、项目经理部接到也许导致工程建设重特大事故信息后,密切关注事态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及时给予指导协调,并按照预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5、事故险情有也许涉及伤害到周边群众和社区时,项目部立即报告上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得到批准后,派专人分头立即向周边群众和社区通告,并向本地政府以电话方式报警,以便做好人员疏散避险。 4.3信息报告 a)信息接受与通报 1、应急救援指挥中心24小时值班电话:*** 2、事故和未遂预警事故信息接受程序:现场项目部接受施工工地的事故或预警信息。 3、事故或预警信息通报程序:项目经理部接到事故或预警信息后,由安全环保部向项目经理部主管领导报告,并通报各成员部门及应急工作组负责人员或部门。 b)信息上报 1、报告流程 (1)事故发生后或有也许发生事故时,施工现场负责人或目击者有责任和义务立即报告施工项目部; (2)项目部经及时调查掌握后,向上级指挥部报告; 2、事故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故类别、简要通过、人员伤亡及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2)事故发生单位名称及施工单位负责人、项目经理姓名及执业资格等情况; (3)工程项目和险情控制基本情况,紧急抢险救援情况; (4)事故因素、性质的初步分析; (5)事故发生后采用的应急处置措施;需要协助事故抢救和解决的有关事项; (6)事故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7)其他需要上报的有关事项。 3、报告时限 事故发生后,1小时之内由项目部报告给上级指挥部。 c)信息传递 1、施工现场向项目部的报告以电话方法进行; 2、项目部向上级指挥部先以电话的方法立即报告,随后用书面材料以传真的方式报告; 5 应急响应 5.1 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劫难的可控性、严重限度和影响范围,结合项目施工情况,将事故应急响应分为两级响应。 (一) 一级响应 以下情况启动一级响应: 1、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2、发生较大以下生产安全事故,但也许导致进一步损失或严重社会影响。 3、发生3人及以上涉险。 (二) 二级响应 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且事态得以控制,不会导致严重社会影响,启动二级响应。 5.2 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危害限度、影响范围和控制事态的能力,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分为二级。 1、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或事故影响较大时,拟定为一级应急响应,项目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要在1小时内报本公司安质部、监理、业主以及黄石市安全监督部门,借助地方政府和上级应急预案实行应急响应,开展应急救援。 地方政府 组 应急救援人员 织 事故报告 应急指挥中心 24小时赶赴现 救 场 援 上级公司 一级响应流程图 2、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时,拟定为二级应急响应,由项目应急预案实行应急响应,开展应急救援,必要时请求上级及地方有关部门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按照事故报告规定逐级上报。 组 应急救援人员 织 事故报告 应急指挥中心 24小时赶赴现 救 场 援 二级响应流程图 (一)应急指挥 各级现场指挥、协调、决策应以科学、事实为基础,全面、科学、合理地考虑工程建设实际情况、事故性质及影响、事故发展及趋势、资源状况及需求、现场及外围环境条件、应急人员安全等情况,充足运用技术人员或专家对事故的调查、监测、信息分析、技术征询、救援方案、损失评估等方面的意见。事故现场参与救援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应服从领导、听从指挥,并及时向现场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重要信息,以便实行有效救援,消减事故影响及损失,避免事故的蔓延和扩大,并应按以下程序指挥。 1、接到响应级别事故报告后,对严重限度和事故性质核算判断后,项目经理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指挥启动本应急预案和相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3、告知应急指挥部人员和工作组,停止手头一切工作,立即到位,通报事故情况。同时,指令事发现场根据本预案现场处置方案,立即开展救援、抢险行动。 4、组织应急指挥部成员和应急工作组立即赶赴现场,进驻事发地现场指挥救援。 5、按照职责,指挥相关部门组织救援队伍、物资材料、器材设备、急救车辆和医疗人员进入事发现场开展救助行动。并联系就近项目部和请求相邻施工单位做好救援队伍、物资设备的支援准备。 6、在事发现场,调查完现场,拟定事故性质后,指挥职责部门贯彻提供工程技术资料,组织专家组研究提供技术处置方案。 7、指挥医疗负责人员抢救伤员。 8、按照拟定的现场处置救援方案,指挥应急队伍开展抢救。 9、在救援过程中,指挥职责部门做好事故调查和施工人员的安抚工作。 10、指挥宣传部门在救助过程中,根据需要,适时对外发布信息。 11、现场得到控制和所有伤害人员得到救助后,指挥职责部门做好伤亡家属的安抚、善后补偿工作。 (二)应急救援 1、应急救援指挥部应急救援 (1)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接到事故报告后,分析事故严重性,根据工程类别和事故等级,立即报告应急救援领导和通报各成员部门、应急工作组,并启动本预案和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 (2)应急救援指挥部第一时间召开成员和工作组会议,通报事故情况,根据事故和应急情况提出抢险、救援、抢修等工作方案,各成员和工作组按照职责分工和工作程序,立即到位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指挥部组织成员和工作组赶赴现场,组织、指挥事发项目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指挥部办公室迅速与事发现场建立联系,了解并核算有关事故和处置情况;并及时做好协调工作,收集汇总事故发生情况和各成员部门意见,根据事故严重限度和范围,按照领导指示,随时向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事故及处置进展情况。 (5)指挥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了解现场情况及事故的性质,拟定警戒区域和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行方案,按本预案规定职责明确各成员、应急工作组和各专业救援队任务。 (6)人员到达现场后,迅速对事故情况做出判断,提出处置实行办法和防范措施;事故得到控制后,参与事故调查及提出整改措施。 (7)事故得到控制后,由指挥部统一布置,组织相关专家,相关机构和人员开展事故调查工作。 2、事发现场应急救援 (1)事故发生后,施工现场负责人或现场人员要立即报警,立即停止一切施工作业和运转机械,并报告事故发生情况,项目部判断事故严重限度,立即启动本预案相对的现场处置方案,并立即逐级上报。 (2)项目部负责人要迅速组织自己的救援队伍、机械设备、物资器材和相关应急人员到达事发现场,调查情况,判断伤亡人数和失踪人员,开展抢险救援。 (3)立即疏散现场施工作业人员撤职至安全区域,采用现场技术处置措施,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和二次事故的发生。同时,抢救受伤人员,实行现场临时救护解决。如有失踪人员,要判明方位和人数,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处置方案,采用临时救援方案。 (4)联系急救中心120和就近医院,做好急救准备,请求组织急救车辆护送受伤人员到医院可以得到及时救治。 (5)事发救援过程中,安全保卫人员立即划定安全和危险区域,设立标志,实行现场保护,安全警戒,疏导车流,保障救援道路的畅通,维护好现场秩序。 (6)事故现场救助行动中,同时安排好调查取证人员,以利于事故调查,防止证据遗失。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态扩大、恢复生产及疏通交通等因素,需要移动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好标志,采用拍照、摄像、绘图等方法具体记录事故现场原貌,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7)在抢救行动中,抢救机械设备和救助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齐安全设施和防护用品,加强自我保护,要保证救援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8)应急救援指挥部人员到达现场后,现场救助、抢险行动要按照指挥部研究拟定的处置方案实行和指令采用有效救援行动。 (9)若进出现场道路被损毁,项目部、施工工地应当尽快恢复被损的道路,并请求相关单位尽快恢复水电、通迅等有关设施,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开展。 (三)资源调配 事故发生应急响应中,重要做好应急救援指挥力量、管理力量、专业抢险救援队伍、救援物资材料、救援装备器材(专用设施、装备)、抢险救援大型机械设备、急救物品、抢救人员、急救及工程抢险车辆等资源的调配,并按以下工作程序做好应急调配。 1、应急救援指挥力量、管理力量的调配。 一方面调集项目经理部应急救援指挥部成员和各应急工作组人员到位,同时,调集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和保障组迅速到达事发现场指挥; 二是根据事故严重限度和工程抢险难度,请求建设项目管理单位、本地政府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急指挥、管理力量到位支援。 2、专业抢险救援队伍、救援物资材料、救援装备器材、抢险救援大型机械设备、急救物品、抢救救援人员、急救及工程抢险车辆调配。 (四)应急避险 1、在救援指挥、抢险车辆赶往事发地途中和急救车辆护送伤害人员到达医院的途中,要按交通规则对的驾驶车辆,避免交通事故发生。 2、在现场抢救伤员的过程中,要正的确施临时医救措施,防止受伤人员再次受伤或加重伤害限度。 3、在疏散人群过程中,要选择安全通道,合理有序引导撤离,防止互相践踏受到伤害。 4、在抢险过程中,要采用有效处置措施,控制危险源保持安全状态,防止发生二次事故。同时,抢险机械设备要按操作规程对的操作,抢救过程专人顶岗指挥,监控指挥,防止失踪或被埋藏人员受到机械伤害,现场指挥、救助人员受到车辆伤害。 5、做好安全警戒和现场抢救监护,防止围观人群,发生二次或衍生事故受到伤害。 6、由现场项目部设立临时避难房屋,保证受到营救的人员或也许受到伤害的人员能得到避险。 7、为做好应急经济方面的损失避险,项目部应当依法办理工程、施工人员及抢险队伍的意外伤害保险。 (五)扩大应急 1、施工现场发生火灾、化学危险品泄露事故,可拨打本地119救援电话。 2、对伤害人员医疗救助,可拨打本地医疗急救电话120或联系就近医院救助。 3、交通车辆发生交通事故,可拨打本地交通事故救援电话:122。 4、现场发生治安事件和爆炸事故,可拨打110实行现场秩序维护、事态控制。 5、当事故严重限度和工程抢险难度加大,或发生了二次事故,本单位救援资源无法满足实行救助的需要,一是报告建设项目管理单位,请求相邻项目部和就近施工单位实行抢险救援支持;二是报告本地政府部门或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请求抢险救援;三是报告上级主管单位,请求支持救援。 5.3处置程序 (一)应急处置原则 1、先救人,后救助。竭尽全力迅速抢救受伤人员和解救被困人员。 2、先排险,后救助。抢救现场贵重物资时一定要先排除险情,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的自身安全,不得贸然行动。 3、分清事故类别,及时掌握事故现场情况采用相应措施展开救援工作。 及时疏散现场群众,引导灾民脱离险境,防止发生意外伤害。 4、设法控制灾情,防止事态扩大,必要时向上级指挥部及地方政府提出增援请求。 (二)常见的处置措施 1、创伤止血 出血常见于割伤、刺伤、物体打击和辗伤等。如伤者一次出血量达全身血量的1/3以上时,生命就有危险。因此,及时止血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常见止血方法有。 (1)指压止血法   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成止血目的。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止住血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这种方法仅是一种临时的,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采用。下面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的不同的指压止血法。 1.颞动脉止血法 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压迫耳屏上方凹陷处,可感觉的动脉搏动,其余四指同时托住下颌;本法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2.颌外动脉止血法 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5厘米处,向下颌骨方向垂直压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颌;本法用于颌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3.颈动脉止血法 用拇指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搏动处,向颈椎方向压迫,其余四指固定在伤员的颈后部。用于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时。非紧急情况,勿用此法。此外,不得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 4.锁骨下动脉止血法 用拇指在锁骨上窝搏动处向下垂直压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本法用于肩部,眼窝或上肢出血。 5.肱动脉止血法 一手握住伤员伤肢的腕部,将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搏动处,向肱骨方向垂直压迫。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6.尺、桡动脉止血法 双手拇指分别在腕横纹上方两侧动脉搏动处垂直压迫。本法用于手部的出血。 7.股动脉止血法 用两手拇指重叠放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动处用力垂直向下压迫。本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腘动脉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在腘窝横纹中点处向下垂直压迫。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止血法 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以及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处(胫后动脉)。本法用于足部出血。 10.指动脉止血法 用一手拇指与食指分别压迫指根部两侧,用于手指出血。 (2)加压包扎止血法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3)填塞止血法 用无菌的棉垫、纱布等,紧紧填塞在伤口内,再用绷带或三角巾等进行加压包扎,松紧以达成止血目的为宜。本法用于中档动脉。大、中静脉损伤出血,或伤口较深、出血严重时,还可直接用于不能采用指压止血法或止血带止血法的出血部位。 (4)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如使用不妥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结扎止血带的操作方法 (1)充气止血带 如血压计袖带,其压迫面积大,对受压迫的组织损伤较小,并容易控制压力,放松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带 可选用橡皮管,如听诊器胶管,它的弹性好,易使血管闭塞,但管径过细易导致局部组织损伤。操作时,在准备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围绕肢体缠绕一周,压住止血带的一端,然后再缠绕第二周,并将止血带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夹紧,向下拉出固定即可。还可将止血带的末端插入结中,拉紧止血带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绞紧止血法 如无橡皮止血带,可根据当时情况,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绷带、领带、布条等均可,折叠成条带状,即可当做止血带使用。上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后,用止血带缠绕,然后打一活结,再用一短棒、筷子、铅笔等的一端插人活结一侧的止血带下,并旋转绞紧至停止出血,再将短棒、筷子或铅笔的另一端插入活结套内,将活结拉紧即可。 2.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宜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在要结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再上止血带。 (2)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上方)。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避免结扎在中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大腿中部。而在实际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处的健康部位,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 (3)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结扎过紧,可损伤受压局部,结扎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 (4)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血液供应。松解止血带的同时,仍应用指压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止血带松解1~3分钟后,在比本来结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结扎。松解时,如仍有大出血者或远端肢体已无保存也许,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 (5)结扎好止血带后,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尽快运往医院。 (6)解除止血带,应在输血输液和采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后方可进行。如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带。 2、烧伤急救解决 在生产过程中有时会受到一些明火、高温物体烧烫伤害。严重的烧伤会破坏身体防病的重要屏障,血浆液体迅速外渗,血液浓缩,体内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产生难以克制的疼痛。这时伤员很容易发生休克,危及生命。所以烧伤的紧急救护不能延迟、要在现场立即进行。基本原则是:消灭热源、灭火、自救互救。烧伤发生时,最佳的救治方法是用冷水冲洗,或伤员自己侵入附近水池浸泡,防止烧伤面积进一步扩大。 衣服火着时应立即脱去,用水浇灭或就地躺下,滚压灭火。冬天身穿棉衣时,有时明火熄灭,暗火仍燃,衣服如有冒烟现象应立即脱下或剪去,以免继续烧伤。身上起火不可惊恐奔跑,以免风助火旺,也不要站立呼喊,免得导致呼吸道烧伤。 烧伤通过初步解决后,要及时将伤员送往就近医院进一步治疗。 3、溺水急救 (1)溺水急救解决 仔细观测呼吸和心跳情况,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做心、肺复苏术,并设法让病人吐水。跳水容易引起颈椎骨折和损伤脊髓,出现肢体麻痹、呼吸麻痹等,应立即叫救护车。将溺水者救上岸后,应立即检查溺水者的心跳、呼吸等情况,如呼吸停止,应立即做人工呼吸抢救。当救援者能站立在水中时,可用双手托住溺水者的颈部,口对口先连续吹入四口气,在5秒钟内观测溺水者的胸、腹部,看看有否反映。也可用脸颊贴在溺水者嘴上感觉一下有否自主呼吸,如无反映,再吹四口气。假如是呼吸、脉搏完全停止了,要做心、肺复苏术。 溺水的自救与救护 (2)自救与救护:当发生溺水时,不熟悉水性时可采用自救法:除呼救外,取仰卧位,头部向后,使鼻部可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由于深吸气时,人体比重降到0.967,比水略轻,可浮出水面(呼气时人体比重为1.057,比水略重),此时千万不要慌张,不要将手臂上举乱扑动,而使身体下沉更快。会游泳者,假如发生小腿抽筋,要保持镇静,采用仰泳位,用手将抽筋的腿的脚趾向背侧弯曲,可使痉挛松解,然后慢慢游向岸边。 救护溺水者,应迅速游到溺水者附近,观测清楚位置,从其后方出手救援。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