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3年教师资格统考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1939年,明确提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A】。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茨基
【答案解析】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将马克思主义与教育学结合起来,主编了《教育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D】。
A、教学方法
B、教师
C、学生
D、学习过程
【答案解析】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3、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性是【B】。
A、学校的产生
B、学制的建立
C、教育实体的出现
D、定型的教育组织形式出现
【答案解析】根据学校教育制度常识可知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性是学制的建立。[page]
4、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A】。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5、个体倾向于运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学习风格是【B】。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教师资格考试
C、冲动型
D、沉思型
6、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D】。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答案解析】教育发展的水平不也许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故生产力是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因素。[page]
7、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B】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8、最稳定、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是【B】。
A、爱好
B、认知内驱力
C、求知欲
D、成功感
9、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C】。
A、桑代克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0、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C】。
A、夸美纽斯
B、亚里士多德
C、赫尔巴特
D、卢梭
【答案解析】赫尔巴特被认为是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page]
11、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C】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12、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A】。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D、小组教学
【答案解析】个别教学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的状况相适应,因而最早出现。
13、目的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A】提出的。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答案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目的管理。[page]
14、掌握学习是由【C】提出的。
A、布鲁纳
B、斯金纳
C、布卢姆
D、艾里斯
【答案解析】掌握学习是由布卢姆等人提出的。
15、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
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可夫
【答案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是知识直观。
此说法是对的的。知识直观就是学习者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教材直观信息进行加工,从而获得感性知识的过程。知识直观是领略和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
2、价值辨析观点更强调价值自身,而不强调价值观的获得过程。
此说法是错误的。价值辨析强调的不是价值自身,而是强调通过辨析、获得价值观的过程。由于价值观念是人自身的一种内在价值,不易清醒地意识。[page]
3、国家课程在实行上具有可选择性。
此说法是错误的。国家课程侧重于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定和共同素质。在实行上具有强制性。
4、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明确确立班级奋斗目的。
此说法是对的的。班级是学校中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按一定的教育目的、教学计划和教育规定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班级形成的基础就是要有明确的共同目的。班级目的对班级建设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获得学生对班级发展的认同和支持;有助于引导班级发展方向,协调班级成员间的言行;有助于激发班级成员努力进取的行为动机;还可作为设计与选择班级活动的依据以及班级实行监督与考评的标准。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奋斗目的。班级的奋斗目的一般可分为近期的、中期的和远期的三种,目的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教师应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培养目的和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制定适当的明确的奋斗目的,并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充足发挥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的的过程成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如何促进迁移的教学?
【答案解析】
(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专家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2、教师应如何备课?
【答案解析】
(1)钻研教材。涉及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
(2)了解学生。涉及了解学生原有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爱好、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涉及制定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page]
3、简述成败归因理论。
【答案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同时又把成败因素重要归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限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归因理论是从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其作用表现在:
①有助于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
②有助于根据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推断个体的心理特性;
③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来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也许产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学中,运用归因理论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4、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重要内容。
【答案解析】
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就是通过学校的德育教育使中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应达成一定的规定或培养规格。其重要内容有四点:
(1)培养学生逐步树立坚定对的的政治方向。
(2)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
(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5、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page]
【答案解析】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只有通过班主任的努力,才干使全班学生发展成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同时,班主任在学生个体的发展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班主任受校长聘任、委托负责组织班集体,一方面班主任执行和贯彻校长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目的,另一方面班主任要将班级情况随时反馈给校长,为其对的决策提供依据。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每班的任课老师在各方面都不同,为发挥各科老师的作用,班主任就必须对各任课老师进行协调以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沟通者。教育下一代是全社会的责任,应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承担,因此就必须协调这三者间的关系,保持信息沟通、保持家庭、社会支持学校的工作。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气愤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page]
问题:透过这个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惊,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重要问题?
【答案解析】
(1)评价功能失调,过度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善、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度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限度,忽视对平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特别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忽视,或者缺少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