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录序言把I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上第1章坚持自己的个件,交谈才会更有撕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每个人都星独一无二的何谓内向,何谓外向?内向让交谈更有深度,外向则更具行动力走向沟通达人之路第2章你真的了解自己吗我们身处的外向型社会几种流行的性格分类法性格小测试草坪总是人家的好第3章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说不清词语过滤器是如何形成的思维模式决岸行为模式拆掉思维里的墙星时候做出诜择了第4章挑战我们心中的假设真正的交谈在第一句话之前就开始了开启交谈的两种方法我们心中的假设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观点理解牛活第5章找到共同的兴趣点交谈的三种模式共同兴耨点的美好之处墨西哥磁带事件第6章千方百计让自己变得有趣事先做好准备如何准备开场白如何捕樨有效信息永沅保持一颗好奇的心我们的好奇心去哪儿了第7章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一切都是态序使然真正对他人感兴解我们不能捽制他人,但可以影响他人从积极的镜头审视自我第8章学会倾听,别人才能聊得开倾听:最有效的沟通技巧你善于倾听吗?小心,别让肢体语言出卖了你如何传递正向的信息?倾听也会出现卡壳的情况学会真正在意对方第9章学会提问,别人才能聊得透“第三十八个”封闭式提问Vs开放式提问有效提问的技巧遇匕了沟通高手,该怎么办?千万不要显摆自己第10章 压力,一种积极的沟通力量别担心,你并不孤独我们为什么会如此紧张分析压力:我们都对自己说了什么疏通压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如何有效地掌捽压力第11章如何应对棘手的交谈总有些情况在我们预料之外真正将对方放在你心第12章战胜交谈拖延症为什么会有交谈拖延症?没有真正卓美的交谈如何恰到好处地结束交谈第13章学会记辇记,为人际关系加分学会为再次联络做铺垫学点第记术,为你的人际关系加分第14章移动互联时代的沟通技巧移动互联的时代电子邮件沟通技巧社交网络沟通技巧电话交谈技巧结语不积胖步无以至千里致谢序言把对方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和学说,其中罗列了成千上万的建议和技巧,所有这些交 谈技巧都离不开交谈之道:真正在意对方,将对方放在你心上。里克沃伦说过,每个人都想要对他人的生命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我们通过有效的沟 通方式,和他人建立起联系时,我们就获得了影响他人和世界的机会。在充斥着快节奏电子通讯的今天,面对面交谈显得尤为重要。科学技术可以成为人 际沟通的有力工具,但是,它无法取代交谈本身。人们的生活会因为推心置腹的交谈而改 变,这是高效率的电子邮件无法做到的。花时间练习自己的交谈技巧,你的生活也会因此改变。学习烹饪、园艺及汽车修理 都是不错的选择,而学习交谈则是一切技术的基础,因为沟通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生存工 具。这就像是车子的引擎,你可以拥有世界上最昂贵的汽车,但是,如果引擎不给力,一 切也都是纸上谈兵了。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和学说,其中罗列了成千上万的建议和技巧。其实,万变 不离其宗,所有的交谈技巧都离不开交谈之道:真正在意对方,将对方放在你心上。记得一个从事公关多年的朋友说过一句“至理名言”,自己少装,多给对方装的机会。话糙理不糙,少一份自我,多关注对方兴趣和需求,对方会觉得你是真正在意他,信任感 就会日益增加,所有的人际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在本书中,我将要给你介绍很多内容,概括起来都离不开以下四个关要素:坚持自己的个性,让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作用。准备越充分,你就越自信。永远保持一颗好奇的心,千方百计让自己变得有趣。学会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真正在意对方。让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作用几年前,我和妻子一起参观了一家小型画廊,我们留意到其中一幅画作:看起来像 是一副棋盘格,由柔和的图画用纸剪成正方形构成。这幅作品放在了玻璃橱窗的帆布上。整体效果真的非常不错。而后我的眼睛留意到了价格标签:25万美元。我并非内行,忍不 住问店老板,为何这幅作品的价格会如此高昂。他没说什么,指了指作品低端的签名。这 也不是我耳熟能详的人物啊!可是,店老板说,这个名字对于任何一位艺术界的人来说都 如雷贯耳。原来,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创作者本身。相对于一件与原作同样的拷贝版,人们更愿 意付高价买下原作。正是原作与其他拷贝版的不同之处让其鹤立鸡群,不是吗?人总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如果是直发,就总是想着烫成卷的,如果本身就是卷 发,又总是羡慕那些直发的。我们总是在两个极端徘徊。性格方面也是如此,我们这些内向的人往往想要成为外向的人,因为后者似乎在应 对生活及人际关系方面更为自如。观察外向的人如何交流很有益,因为我们可以采纳那些 适合自己的技巧。其实,相对于交谈,倾听有时候显得更为重要,从倾听中我们也可以获得更多的信 息,而在倾听方面,内向型性格往往更具优势。我从事沟通力培训多年,每天都在和企业主管、经理人以及一线员工打交道,他们 有的来自家庭经营的小公司,有的则来自“世界财富500强企业”。我发现,不管是何种身 份、教育背景和收入状况如何,他们都或多或少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交谈困难症 倾听困难症根据我多年的经验,不管上述何种情况,只要能够结合自身的长处和性格特点,沟 通就可以顺利进行。不管我们是偏向于安静,还是偏向于表达,这都不是错误。我们越是煞费苦心改变 自己,越是努力让自己变得面目全非,就越会感觉沮丧。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做真实的自己。如果你能够自如地表现自己的性格特点,能够在 交谈中放松,欣赏他人的独特之处,那么真正的沟通就已经开始了。准备越充分,你就越自信关于自信,美国喜剧巨匠杰瑞宋飞曾经讽刺说,在葬礼上,多数人可能宁愿自己躺 在骨灰盒里,也不愿念悼词。在其他非社交场合,人们的表现也是如此,很多人都会有这 样的猜测:没有谁比我更不安了。我们会觉得在满屋子信心高涨的交谈者当中,挨时间的 只有我们自己。实际上,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游刃有余,很多人都和你有着同样的想法。我经常做这样的假设:我所看到的其他人的自信就是他们真实的感受。然后,我又 想到了自己:即使我自己并没有感觉到自信,我也会尽力营造一种自信的氛围,让他人觉 得我很自信。如果我确实在这么做,那么不难推测,其他人可能也在这么做。所以,一定要自信,至少看上去要如此。不要不好意思,因为你并不孤单。除了心态方面,充分的准备,也可以让我们变得自信。以前,如果在我不熟悉的城市做讲座,我会很紧张。一边穿梭于车流中,一边看着 地图寻找陌生的地址,这对我的神经来说,真是极大的考验。后来,我学会了一个更好的 办法。我会在研讨会的前一天到达,然后在晚上驾车去所在地转一转,探探情况,以免第 二天遭遇交通阻塞。我会选择最佳路线,找到合适的停车地点。如果是在一家宾馆,我就 会进去,找到第二天将要使用的会议室。整个过程也用不了太久,但是,第二天的感觉就 会完全不同。充分准备会减轻我的压力感。可以说,充分准备是让交谈更为顺利的最简单的方式,预先思考的越多,你就越自 信。不管你处在何种水平,都有进步的空间。坚持下去,时间长了,你就会养成事先充 分思考和准备的习惯。永远对他人充满好奇罗马诗人贺拉斯曾说过,“当我们对他人感兴趣时,他人才会对我们感兴趣。”美国成功学导师卡耐基也说过,“与其花两年的时间让他人对你感兴趣,不如花两个 月的时间真正对他人感兴趣,这样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朋友。”很多关于沟通力的书籍都告诉读者要自信,要努力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如果你只 是尽力让自己看上去更友好,那么结果可想而知。改变只能由内而外产生,你只有真心对 他人和世界充满好奇,才会真正达到预期的结果。对于外在世界,我们要充满期待地去探索。这里涉及两个概念:探索和充满期待。探索是本书所有讨论内容的基础弄清楚自己手中的工具,学会如何使用这些工具,用 这些工具发现和他人的共同兴趣,拓展新的交谈领域。充满期待的意思是期望这场让人兴 奋的旅程。如果你是刚开始学习这些技巧,可能很难想象整个旅程有多么刺激。这就像学 习一项运动,随着能力的增长,过程也会变得越来越有趣。成功不会一夜之间就实现,整 套技巧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掌握,但是,只要一步步坚持下去,一切就容易了。千万不要畏难,也不要在心里把整个过程的困难夸大。交谈就像其他任何你不会、但又值得去学的技巧一样,当你在学习曲线的最低端时,整个过程看着似乎很难。但是,只要逐步探索,锻炼自己的新技能,你最终一定可以跟所有人都聊得来。不管任何学习过程,跟踪自己的每一步学习都很有用。将每一步记录下来,可以让 你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这样你就可以关注自己走过的路,而不是忧虑地看着面前需要 走的路了。这样,自信心自然就会建立。学会从他人的思维角度出发金克拉说过,如果你能够帮助他人、满足他人所需,在这个过程中你的需要也会得 到满足。如果你只在意自己的表现,你就无法感受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带给你的满足感。当你身处某社交场合的时候,你会犹豫:自己要不要接近某人,开始交谈呢?这个 时候仔细听一听内心深处的声音。你很可能会发现,你在猜测如果接近对方,他们会怎么 想。如果你觉得他们对你的接近没有好感,问问自己,为何会有这样的猜测。是因为自己 的肢体语言或面部表情,还是因为自己的恐惧,总以为对方会有消极的回应?问问自己:“如果接近对方,最糟糕的结果是什么?”然后尝试一下,看看事实是否和 你的假设相吻合。多数情况下,结果都会让你非常意外,非常惊喜。交谈之后,一定要对比一下你的假设和现实情况。你会发现,当你因为真正感兴趣 而接近对方时,多数时候对方的回应都是积极的。话题也要积极向上,如果对方感觉和你交谈很有趣,下次见面时,脑海中对你的积 极印象就会出现。你要做的就是放松,享受这个过程。为偶然的会面做好准备。你不可能总是那个开启交谈的人,有时候,他人也会主动 接近你。抓住这样的机会,练习你所学的内容。你永远都不会知道,这些“偶然”的联系会 对你的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没有谁天生就是沟通达人我们的孩子很小的时候会学习骑自行车,一开始,他们需要辅助轮,虽然很害怕,但是时间长了,就可以非常熟练地沿着车道前行了。慢慢地,平衡感会形成,辅助轮就可 以去掉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我们可以差遣孩子骑着单车去五英里之外的地方办事儿了,他们还要继续在车道上练习,培养自信心。然后,练习范围可以扩展到自己家车道和邻居 家车道之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学着注意来往的车辆,观察潜在的危险。获允在小区 内骑着自行车自由穿行,那是最后一步,也是最值得高兴的一步。之后他们并不怎么经常骑自行车,但是,所学的基本技能却转化为了驾车的能力。他们能够游刃有余地穿梭于城市之中,寻找自己需要的地点,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体会到 了熟稔那些技能所带给他们的自在感。没有谁天生就是经验丰富的骑行者,也没有谁天生就是“沟通达人”。我们需要做的是 慢慢开始,熟悉我们手中的新工具,时间长了,自信感会日益增强。第1章坚持自己的个性,交谈才会更有趣人与人的差异越多,谈话的内容就会越丰富。差异性让交谈双方有了新的话题可以 探索,因此,人际关系就更容易朝新的方向发展。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这样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部动画片,虽然已经不记得那个时候我有多大,但是,动画片 的一些情景至今仍然很清晰:有个人有一支魔术棒,这个人拿着魔术棒随便一指,就能变 出自己想要的东西。于是,我也砍下来一根树枝,好像还是父母种植的杏树,希望也能和 动画片里一样神奇。那个时候自己想要的东西太多了。玩具、零花钱、名气可能是最想要的了。不过,我至今仍记得,除此之外,我还想要别的:当时我拿着树枝敲了敲自己的脑袋,说 道,“我希望我不要这么少言寡语。”我觉得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算内向,可是,我感觉周围的人确实都比我更善言谈。在 和朋友交谈时,我会暗暗分析,为什么交谈对他们来说这么容易呢?当我加入其中时,我 总是忍不住担心,思前想后,不知道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最害怕的莫过于说错话,遭 他们嘲笑了。读高中的时候,我已经总结了一些社交方面的必备技巧,可还是觉得整个过程很不 自然。高一的时候,我在食堂里遇到了杰克,我刚好站在他的身后。他当时读毕业班,在 学校非常有名橄榄球队的四分卫。我一直都知道他,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能和他说上 话。可是,那天,他突然转过身,对我说:“嗨,你好呀。”我现在还记得当时我是多么震 惊,居然一时语塞,就这样尴尬地过了几秒,他接着说,“你是害羞,还是?我胡乱地说 了些什么,我自己都不记得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失败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我很不喜欢当时的自己,觉得很不公平,为什么只有我一人这样呢?我真的想做出 改变,我想要成为一个外向的人。我想要那根神奇的魔术棒。多年后,我终于找到了。不过,这和我之前想象的完全不同。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置身人群当中,我们总是更容易找到和自己相像的人,并被这样的人吸引。而且,和这种人相处相对容易,也更让人舒适,因为我们可以很快找到彼此的共同点。如果我们 身边的人和自己截然不同,人际关系就没那么容易了,不管事实是否如此,至少我们是这 样想的。如果大家都彼此相似,那生活就太没趣味了。想一想吧,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优点 和独特性,世界的丰富多彩恰恰来源于此。(1)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雪花,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指纹,同样,我们每个人 的身体特征及性格特点也各不相同。我们并非从一个模板或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的产品。每个人都是身体、精神、情感及心理的独特组合,和其他任何人都不相同。每个人都是独 一无二的艺术品,都有着不同于他人的使命。上天造就每个人时,赋予了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特征和性格特点。设计就意味着功 能,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表现出的独一无二说明了每个人有着不同于他人的功能。没有 谁和你一样,如果你能够按照自己的独特之处发挥作用,那么你必定是做得最好的。(2)生活因差异而精彩。祖父非常喜欢橘子酱,吃吐司、松饼、煎饼都离不开它。所以,家里日复一日就只 有橘子酱。可是,爸爸就不一样了,他在壁橱里放了各式各样的果酱和果冻,今天吃吐司,他 可能会蘸着草莓酱,明天或许就是樱桃酱了,再过两天又成了葡萄酱。不过,我发现,他 的果酱中唯独没有橘子酱,我有些不解,向他请教,他的回答非常简单:“因为总是吃橘 子酱太无趣了。”差异性丰富了生活本身。现在回顾一下我的生活,不难发现,多数时候都是四平八 稳的,我也因此觉得安心,我喜欢这样的感觉,也希望以后能够继续。可是,最难忘的回 忆却是那些让我倍感考验的时刻,这样的时刻充满了挑战,与众不同。或许当时我并不觉 得多么美好,可是,在个人生活中,它们却是最为有趣的组成部分。我们中很多人都有过艰难的跋涉经历,或是驾车穿越广漠无边的沙漠,或是在暴风 雨中奋力前行,或是在蜿蜒曲折的山间道路长途跋涉。不管何时,只要可能,我们中多数 人都会选择平坦的高速公路不过,过于平坦的道路容易让人困倦,而在暴风雨的途中 开车却很少有这种情况发生,因为我们的感官系统在紧张待命,我们心里非常清楚这个时 候集中注意力是多么关键。到达目的地之后,我们会把哪段经历反复诉说是平静无奇 的高速公路旅程,还是暴风雨中惊险无比的山路旅程?我相信,上天造人时故意让每个人都与众不同。生活的丰富多彩恰恰是来自于这些 差异。(3)差异性让交谈更有趣。开始交谈时,多数人都会寻找共同话题。因为相似之处越多,交谈就更为容易。这个听起来确实符合逻辑,不是吗?开始交谈时或许确实如此,不过这样不用太 久,交谈双方就会觉得没意思了。如果我们彼此一致,那岂不成了和自己谈话?人与人的差异越多,谈话的内容就会越丰富。差异性让交谈双方有了新的话题可以 探索,因此,人际关系就更容易朝新的方向发展。何谓内向,何谓外向?我们通常把那些交谈有困难的人称为“内向型”。而那些一分钟就能说一管筐,很难停 下来倾听对方的人,我们可能会称之为“外向型”。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一下概念。“内向型”是指那些通过独处就可以获得能量的人。他们并不一定很害羞,但是,在和 一群人相处之后,他们更需要个人的空间。他们倾向于在内心里自我反思,而不是和他人 一起交流自己的想法。可能在集体讨论时他们不太容易参与其中,但是,之后他们会独自 把问题思考一遍。通常情况下,他们的最终结论都是很可靠的,而且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当然,这样的结论有时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酝酿和总结。他们并不是不善言谈,只是倾向于 先思考再开口。在人际沟通方面,内向型性格的人通常会在以下方面纠结:不知道别人如何看待自己。不知道如何才能表达妥当。说话时会结结巴巴。不知道如何开启交谈。“外向型”是指那些通过群体交流获得能量的人。他们倾向于通过交谈来思考。人越 多,他们越是活跃。交谈中,他们通常都能够最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他们反应敏捷,不 会因为人多势众而恐慌。可能一开始的结论略显浅薄,不过,他们会意识到这不过是整个 过程的一部分,最后会有更好的结论。外向型性格的人通常会在“倾听”方面存在问题,他们会在以下方面有所纠结:为什么大家有时候不赞同自己的观点。感觉交谈很无聊。为什么身边有些人看着很不安。难以理解少言寡语的人。内向让交谈更有深度,外向则更具行动力内向型性格的人往往会羡慕外向型性格的人,羡慕他们可以快速且容易地进入交 谈。但是,他们只注意到了外向型性格的一个方面。同样,外向型的人可能也会不理解:为什么他们侃侃而谈,听者的眼睛有时却呆滞无神呢?不管是外向型还是内向型,他们的独特之处对于人际关系来说都很关键。内向型让 交谈更有深度,而外向型则更具行动力。如果交谈中没有内向型的人参与,那么最终的结 论就可能欠成熟,执行的时候惨遭失败。同样,如果交谈中没有外向型的人参与,你最终 得到的可能只有周密设计但永远没有付诸实践的计划。我们越是想要模仿他人,放弃自己本来的样子,越容易感到沮丧。问题并不在于我 们的性格类型从性格类型中我们可以获得和他人合作共处的能力。我们越是想要成为 他人,自己的独特性越容易丧失。如果性格特征让我们感觉不安,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充分 利用自己的优势,只将注意力放在和他人的比较之上。要想人际沟通更有成效,就要具备两个基本的事实:了解并接受自己。了解并接受对方。如果具备以上两点,人际沟通中的很多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因为这个时候的我们 是作为一个整体在交谈,而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对方,给对方留一个好的印象。走向沟通达人之路约翰很想有个家。可是,单凭着每个月的薪水,这个愿望几乎没有可能实现,因为 每次不到月底他就捉襟见肘了。他期望一切都有所改观,但似乎深陷困境无法脱身。每周 他都买五张彩票,指望着梦想能从这里成真。从统计学角度来说,这个机会几乎可以忽略 不计。然而,他却把所有困难的解决都押在了这种一蹴而就的侥幸之上。我让一位做会计的朋友史蒂夫替我算了笔账我想知道如果约翰没有买彩票,而 是拿这笔钱做了投资,结果会怎么样?假如说,他每周投资5美元,利率为5%,四十年 后,每周的5美元就成了33000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不买彩票,可以不像大多数人那样指 望着彩票,他就可以挣更多的钱,而这是侥幸无法带来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最根本的性格,因为这完全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外。想要重新塑 造性格,就好比指望一个一蹴而就的办法,最终能够收获的也只有沮丧。我相信,肯定有 比一蹴而就更好的方式。关键在于更细致地了解你的独特之处,接受并享受这种独特之处。一旦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独特性,知道独特性的价值所在,我们就可以将之作为起点 来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了。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们和他人交谈时会更坦诚,而不是特地 用某种虚伪的方式试图“理解”和“被理解”了。没有什么一蹴而就的方式,可以让一个人一夜之间就成为沟通达人。不过,通读本 书,你会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计划,一步一个脚印儿地朝着这个目标前行。沟通达人之路是一个永不停歇的漫漫长路,其基础恰恰在于我们独一无二的美。施展魔法你的独一无二以及周围人的独一无二会打开通往沟通力的大门。“赞美自己的独一无二”是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与他人交谈的最有力工具。当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真实的自我而非模仿他人时,结果就会不可思议。第2章你真的了解自己吗有些人非常肯定自己属于外向型,有些人则发现自己是绝对的内向型。然而,多数 人却发现他们似乎介于两者之间,是两种性格的结合。我们身处的外向型社会我的女婿布莱恩非常爱热闹,喜欢被众人环绕的感觉,如果运动场上挤满了人,或 者屋子里人声嘈杂,再或者是人头攒动的派对,看到这样的情景,他的兴奋就会难以言 表。对他来说,唯一的遗憾就是人太多,他无法和每个人一一交流。星球大战续集首映的时候,他在好莱坞耗了一整天,不为别的,就想感受一下 那种热烈的氛围。不管是哪部电影,首映永远是他的不二选择,因为首映那天电影院里肯 定是座无虚席。而我则完全相反,总是等到电影放映的最后一天才去看偌大的影院稀稀拉拉几 个人,我很享受这样的安静。有那么几次,整个电影院就我一人,这是难得的奢侈。碰到 这样的场合,我会觉得自己像是中了头彩!如果放映中有人姗姗来迟,打破了这份安静,我就觉得他们像是偷走了我的宝物一般。所以,我和布莱恩很少一起去看电影我真的很难理解为什么有人喜欢嘈杂的人群,我知道,布莱恩肯定也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有人能忍受得了一片死寂呢?有这样困惑的人很可能会产生以下两种观点:“我肯定哪里有问题。”“你肯定哪里有问题。”持有第一种观点的人是典型的内向型,持有第二种观点的是典型的外向型。我们所处的社会是一个外向型的社会,虽然不能说是绝对的外向型,但我们听到的 言语多数都是外向型的人发表的,因为这类人群说得更多;我们耳边也总充斥着各类信 息,暗示更有力、更直接、更有效的交流的必要性。随便走进一家书店,你都会看到书架上很多自助类的书,旨在告诉人们如何更为外 向。这些书都是谁写的呢?当然是外向型的人。他们提供的各种方法更适合于谁呢?当然 也是外向型的人。然而,经常买这类书的是哪些人呢?答案是,内向型的人。这类心理自助书籍通常会列很多建议,告诉读者掌握的技巧越多,表现就会越好。可是,如果书中的建议和你的个性不相称,那么你最终只会收获沮丧。这个时候,内向型 的人就会认为问题不在于建议本身,是他们自身的问题他们会觉得自己很失败。因此,一开始需要做的并不是尝试各种技巧,而是了解自己的个性。然后,找到和 自己的性格、脾气相称的建议,这才是有效沟通的坚实基础。几种流行的性格分类法今天,性格测试非常流行,几乎涉猎了我们生活的每个角落:企业单位使用人格量表为自己筛选合适的员工,并且为其安排合适的工作岗位。咨询师使用人格量表帮助咨询者了解人际关系问题及情感问题。个人使用人格量表了解自己为何以某种方式生活。性格研究也因此成为当下的显学,研究人员总是在公布各种新的测试成果。我们这 儿只需介绍几个人们最常使用的分类法,其中之一就是迈尔斯-布里格性格的分类法(the Myers-Briggs Type Inventory),这一方法出现于20世纪早期,至今仍在使用。该方法给出 了一个连续的网格结构,呈现出四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外向,与“内向,(从他人那里获得能量VS从独处中获得能量)。“直觉”与“感觉”(惯于通过五官感受世界VS着重于可能性及预感)。“思考”与“情感”(通过逻辑分析做出决定VS通过内心做决定)。“理解,与“判断,(辨认出某种花VS觉得将这种花放在某处会更好看)。美国学者罗杰冯奥奇(Roger Von Oech)的分类法也较为流行,他将人的性格分成 了四类:探索家(喜爱发现新观点)。艺术家(将这些观点塑造成可操作的建议)。法官(分析观点,判断是否可行)。战士(关注将观点付诸实践)。奥奇认为,“探索家”和“艺术家”倾向于使用右脑,更具创造力,而“法官”和“战士”则 更多地使用左脑,善于分析。四种类型都很重要:没有“探索家”就不可能有新的观点。没有“艺术家”就无法赋予观点完整的框架,观点就无法付诸实践。没有“法官,付诸实践的观点就会缺少严密的监督,最终只会失败。没有“战士”,你拥有的只是观点,永远不会付诸行动。两性关系专家约翰特伦特(John Trent)对于性格的划分则更易于使用,他从动物界 选择了四种不同的动物:狮子:动物界的领导者,很容易掌控一切并做出决定。他们目标性明确,但是,率 直的性格很难考虑到他人的面子问题。海狸:组织有序,会花时间将一切处理得井然有序。他们按规矩办事,可能是完美 主义者,会不切实际地期望他人与自己一样。水獭:外向,健谈,和他人关系融洽。他们有很多朋友,但是深交的不多。就社交 场合而言,他们往往缺乏纪律,喜欢顺势而为。金毛猎犬:对于人际关系有积极影响。他们有儿个关系十分紧密的朋友,朋友的陪 伴会让其安心。他们非常需要他人的鼓励,且容易优柔寡断。以上只是众多性格分类方法中的几种,每一种都有其优点所在,不管深入研究哪一 种,你都可以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帮助你更好地认识性格。由于本书主要探讨人际沟通,因此,我们主要关注以下两种类型:内向型(独处时获得能量)。外向型(和他人相处时获得能量)。其他的分类观点也有其价值,不过,这种简单的二分法有助于多数人快速识别自己 的性格类型。对这两种类型有了清晰的认识,那么进一步了解其他分类方法就会更容易 了。性格小测试有些人非常肯定自己属于外向型,有些人则发现自己是绝对的内向型。然而,多数 人却发现他们似乎介于两者之间,是两种性格的结合。现在我们就来看看你在这种分类中 处在何种位置。阅读以下问题,从a、b、c中选出最适合自己的选项。你可能会发现三个选项都不合 适,或者合适的不止一项,这种情况下,选出相对来说更适合自己的即可。1 人们经常会用下列哪个词语描述你:a善于分析b遵守纪律c有创造力2 一连几天参与社交活动(比如,参加一个为期几天的会议)之后,你会:a精力充沛,重新开始日常活动b和之前没什么两样,继续日常活动c很想“蒙头大睡”,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第二天要做的事上3你喜欢人们在你家待多久:a时间不定b 一周c几天4有事情需要做时,你会:a立刻付诸行动b采取行动前先看说明书c拖延5在小组中或社交场合度过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你会:a比之前更加精力充沛b和之前几乎一样c感觉精疲力尽6和他人说话的时候,你:a更在意他人说了什么,而不是在意他人的感受b能感觉到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意思,不过,你的注意力更多地在交谈本身c总能感觉到对方的感受,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透过他们说的话)7如果买到不合适的东西,你会:a立刻拿回商店b真的不喜欢将东西拿回到商店,不过,如果恰好有机会,你会带过去c 一直保存着8晚上如果没事,你会:a打电话给朋友,和大家一起出去b邀请几位要好的朋友到你这里来c 一个人待着,看本好书或者好的录像9如果参加社交活动感觉很棒,你会:a真希望活动不要结束,通常是最后一个离开的b很享受整个过程,其他人离开的话,你也会一起离开c虽然很喜欢,但还是希望活动快点儿结束10说到朋友,你觉得:a多多益善b普通朋友可以很多,还要有几个要好的c有几个深交的就行11人们会如何评价你的交谈技巧:a他们会说“能说会道”b他们觉得和你在一起很舒心c他们觉得你是个很好的倾听者12如果有人问你对某事有什么看法,你会说:a太棒了,这恰恰是我在思考的b挺有趣,我想听你再说说c好问题,我来想想,给我几天的时间,然后我发邮件给你13你最喜欢的交流方式是:a电话交流b面对面交流c邮件交流14忙于非常细致的工作或任务时,你会:a立刻投入,然后一直忙到结束b先解决比较棘手的部分,然后休息一下,重新整合,然后再计划下一步c将工作或任务分成几部分,以免不堪重负15参加会议时,你会:a公开你的观点,和大家分享b更多地思考,偶尔说一下你的观点c仔细听他人的观点,不发表自己的观点,等会议之后再总结出自己的想法16如果看到有人在饭店里兀自歌唱,你会:a感到抱歉,想陪着他们一起唱b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这样,但是,也不太想弄明白原因c猜想他们很喜欢这样,不想和他人交流17如果置身拥挤吵闹的会议或其他场合,你会:a很激动,想尽可能地多认识人b随便和这个人聊聊,然后再和那个人聊聊C和一至两位你感觉比较“安全”的人深入交流,偶尔会走到一边,寻找一点“个人”空 间18如果和朋友一起共进晚餐,你会:a喊一大群人,找一个人声鼎沸的饭店,甚至彼此交流都要大声喊才可以b选择和几个朋友一起,找一个家庭式的饭店,虽然食客也不少,但不那么吵c和一两个好友一起,找一家安静的饭店,彼此可以好好聊聊19如果在自己的车里,想要寻找一个地址,你会:a 一边想着其他事情,一边很容易地找到目的地b找到方向时,你会大声说出来c把广播声音调小,这样就能够专心思考了20发现所乘坐的飞机或火车没有其他乘客时,你会:a失望b没什么感觉c很放松如果选择a,每道题目得3分,如果选择b,每道题目得2分,选择c,每道题目得1分。算出总分,看看自己属于以下哪一类:46-60:基本可以断定你是外向型。你就像太阳能电池板一样,和他人在一起时你会获得能 量,而且在集体环境中你会非常兴奋。你不害怕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你会迅速作出反 应。意味着在交谈中你很自如,并且通过和他人的谈话可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在你看来,朋友多多益善。交谈比书写更为自然,如果收到了他人的邮件,你会拿起电话直接和对方 聊一聊而不是回信。一般而言,你的思想允许你同时做几件事。31-45:因为具体情况不同,你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有时内向型,有时外向型。如果 在社交场合待得太久,即使再愉悦,你也会感觉很疲惫,之后你需要一段独处时间来调整 自我。而精力恢复之后,如果没有人可以交谈,你又会觉得焦躁不安。就这样,循环往 复,直到再次出现社交时间过长为止。这个时候,你发现自己又一次需要从中脱身。在和 他人的交谈中思考问题并不困难,但是,你总是在交谈之后一个人时才能够真正理清自己 的思路。你需要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外向型和内向型),只有在两者中交替,你才能真 正找到自我,获得恢复。20-30:基本可以断定你是内向型。可能你并不害羞,但是,社交场合持续得越长,你就越 觉得疲惫。你非常需要独处的时间,就像一块充电电池一样,利用独处再次给自己充电。相比较一些泛泛之交,你更喜欢和三五知己在一起聊天。在多数的交谈当中,你都会语 塞,等交谈结束好一会儿了,你才想起来当时该怎么表达。这是因为你喜欢独自一人,安 安静静的时候梳理思路。你是个很好的倾听者,因为你喜欢深入思考问题,注意力能够高 度集中于一件事。如果有人给你留语音邮件,你很可能以写信的方式回复对方,因为这样 你更容易将自己的想法表达清楚。草坪总是人家的好邻居家的草坪看着总是比我们的草坪好很多。我每次看我们的草坪,都会发现各种 小问题,死角啊,杂草啊,等等。看着邻居家近乎完美的草坪,我很想知道他到底用了什 么方法打理,是土壤比我们家好,还是用了更好的肥料,还是别的什么呢?说实话,一眼 望过去,一个街区内就数我们家的草坪差了。然而,有一天,当我站在邻居家的草坪上时,我看到了和以前不一样的景色。原 来,他们家草坪也有死角,也有杂草。回头看看我们家的草坪,我发现,从这个角度看也 是完美无缺的。从上到下俯视,所有的瑕疵都尽收眼底。而从远处看,这些瑕疵又都不见 了踪影,你会觉得一切都是那么完美。这完全是看问题的角度所至。人的性格也是一样。当我们置身自我时,我们看到的都是各种缺点也就是我们 想要做出改变的地方。而我们眼中的其他人就完全不同了,他们用不同的方式交流,看着 是那么舒适,游刃有余。因此我们很容易希望自己变成别人的模样,其实,我们看到的是 别人性格中比较好的部分,而看我们自己时,我们的注意力却集中在了杂草和死角等瑕疵 上。要想拥有一块完美的草坪,正确的方法是测试分析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草种。如 果直接把他人的草种种植在自己的草坪上,草坪肯定变得凹凸不平。人际沟通的技能也是如此。关键在于不要模仿他人,而是自我学习和成长。一旦我 们接受了自己不同于他人的地方,我们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点。我们可以选择正确 的沟通技巧,选择合适自己的社交场合,和他人有效、惬意地交谈。不要老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总是觉得篱笆外的草坪看着更绿。只要我们花时间打理我们拥有的一切,总有一天,我们的草坪也会尽善尽美。第3章为什么听不懂,为什么说不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就有着不同的“词语过滤器”。同一个词 语,通过不同的过滤器之后就会有不同的意义,这就为有效的交谈设置了障碍。词语过滤器是如何形成的和他人交谈听起来是一个非常直接的过程:一个人说,另一个人听,然后两个人互 换角色,几次之后,交谈结束。每个人都能够理解对方的意思,而且也感觉对方明白了自 己的意思。不就是这样吗?可是,你所说的,真的是你自己想表达的吗?而你所听到的,又是对方真正想表达 的吗?这句话可能有点绕,设想一下,如果有一种数字传输手段,可以将我脑海中的想法 以同样的形式直接传送到你的脑海里,岂不是很美好?当然了,这只是假设,我们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可以使用的只有词语。我们可以 口头传输,也可以笔头传输,这就是人与人沟通的媒介。到此为止,听着也还是不错,对不对?可是,问题出现了:我们对于同一个词语未必有同样的理解。我选择的词语经过了 一系列过滤器的筛选,比如:语言背景、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社会地位。因此,一些看似没有感情色彩的词语,对我们来说就有了某些特殊意义。而当你听 到这些词语的时候,你也会经过一系列的过滤,然后才最终理解其含义。你看,我使用某 个词语表达某个含义,虽然你听到的是同一个词,可是,你的理解就可能完全不同。比如,我可能会说,“今天很热”。我在菲尼克斯(美国亚利桑那州)沙漠地区长大,因此,和一个来自阿拉斯加州的人相比,“热”对于我们就有了不同的含义。如果这个人来 自乔治亚州,那么他/她的理解(他/她对于热的理解可能多了潮湿这层含义)又会不一 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思维模式,也就有着不同的“过滤器”。同一个词语,通过不同的过滤器之后就会有不同的意义,这就为有效的交谈设置了障碍。所以,了解这 些过滤器,对于提升我们的沟通能力有很大帮助。思维模式决定行为模式有一句流行的话,“我们相信什么,世界就是什么”。的确如此,我们的思维模式决定 了我们的行为模式。如果我们觉得某种食物味道不怎么样,我们就不会吃。这种想法正确 与否不好说,但是,有一点很确定:它会成为一种“过滤器”,直接影响我们的行为。琳达是某部门新上任的经理,前任经理告诉她说,这个部门的人一个个本事不大毛 病不小。因此,从琳达就职的那天起,她就对自己的下属有了偏见,她的“过滤器”告诉 她,这些人都很平庸。在这种思维模式的指导下,她还能怎么做?事无巨细,管头管 脚。这样的行为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大家沮丧不堪,表现很差,甚至对她的指令 阳奉阴违。看到这些,琳达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这些人就是不行。这种恶性循环甚至让她 滋生了怨愤。就这样,她的“过滤器”逐渐变成了部门工作的障碍。如果琳达试着改变一下她的“过滤器”会怎么样呢?她或许会这么想:“这些人可能之 前确实不够努力,但是,如果有人相信他们,鼓励他们,情形就会大不相同。”新的“过滤 器”解除了琳达内心的障碍,她的行为会反映出她对于员工的信任,她会肯定员工的技术 和优点。鼓励的结果就是团队越来越强,表现越来越好。拆掉思维里的墙当我们不理解他人的观点时,我们会做出各种假设,猜测对方在想什么。而且,一旦做了猜测,我们就会错误地将其当作事实,进而以此为根据采取行动,而实际上,你的 根据根本就不是事实。我们可能会对自己说:“别人都自信满满,偏偏我不是。”“要想交谈顺利,就得让别人喜欢我。”“一定要掌控谈话。”“我如此少言寡语,根本无法顺利交谈。”“得准备很多话题才行。”一旦这些障碍成了我们自言自语的主要内容,那我们就离失败不远了。我们深信自 言自语的内容,而且会根据这些假设采取行动。因此,关键在于认识到自言自语的内容,然后重新审视这些内容,重新做出调整之前的想法:别人都自信满满,偏偏我不是。现在的想法:我确实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可能他们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安适。只要两人交谈,不管何时何地,要做到有效,就必须付出努力。想让自己看起来很 自信是人性使然,因此,多数人都会尽可能让自己看上去更加平静,而实际上他们的内心 并非如此。还记得游泳的鸭子吗?在水面上游泳的鸭子看着非常安适,平稳地往前滑 行,而水面之下,它却在拼命滑动双脚,一刻不停。其实,交谈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总觉得只有自己在交谈中浑身不自在,压力感也就在所难免了,这样的 话,还怎么有好的表现呢?我们总觉得交谈成功与否在于我们自己,其实不然,交谈和婚 姻一样,都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