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摹仿说
2.建筑艺术
3.审美心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人的外在美重要体现在--------一、--------- 、---------三个方面。
2.摄影艺术的重要造型手段是-----------、-------和----------
3.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不同,戏剧可以分为-----------、-------、------三种。
4.审美生产是指审美产品的---------与---------。当代审美生产的重要特性是形成了------------
5.美育的重要任务是树立对的的------一、提高----------、培养--------和塑造健康人格。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观点的对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小题5分,共
10分l
1.“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2.自然美偏重于形式。
四、简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影视艺术的审美特性。
2.简述审美心理结构的重要因素。
五、论述题(共30分)
举例论述人文环境美的重要内容。
试卷代号:2286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23-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23年7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
1.“摹仿说”的代表人物是两千数年前的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这种观点认为所有的艺术都起源于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摹仿。“摹仿说”在欧洲雄霸了两千年,由于它作为人类初期对审美发生问题的一种朴素解释,坚持了美与艺术来源于客观现实,具有一定的合理之处。但是,这种说法只触及了事物的表面,而没有揭示事物的本质,未能说明艺术产生的主线因素。
2.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与审美相结合,以形体、线条、色彩、质感、装饰、空间组合等为语言,建构成实体形象的造型与空间艺术。
3.审美心理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产生的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审美心理产生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互相作用之中。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形貌美 服饰美 风度美
2.画面构图 光线 影调
3.喜剧 悲剧 正剧
4.发明 制作 文化产业
5.审美观 审美能力 审美发明力
三、判断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要点:
对。这句话就是强调客观现实是艺术发明的基础,自然美丰富生动,是艺术家发明的源
泉;强调在艺术发明中,要以大自然为师,勤于观测客观对象。另一方面也指出了艺术要靠艺术家用“心”去发明,而不是摹写自然,基本对的地反映了艺术发明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2.要点:
对。一般来说,美的事物总是体现为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的统一,但不同的美侧重的方面有不同。自然美重要表现在形式方面。自然美的内容往往是朦胧的,不拟定的,而自然美的形式却是具体的、直接引发美感的,因此形式在自然美中占据突出和显要的地位。
四、筒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答案要点:
(1)画面运动性。电影和电视作品重要是由运动的画面组成的。运动是影视画面最独特
和最重要的特性,运动的画面发明了前所未有的活动的艺术形象和令欣赏者惊叹的审美效果。
(2)时空自由性。电影和电视艺术都需要同时占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完毕形象的展示,并且也规定表现空间与时间的自由性。电影与电视中运动的画面随时可以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线,只要内容需要,天南地北、昼夜古今可以瞬息之间相继出现在画面上。
(3)心理真实性。影视艺术的特性还表现为使观众心理产生真实感,这种心理真实是逼真性与假定性的有机统一。电影的逼真性,来源于电影画面的照相本性。在所有的艺术形象中,电影形象最具有直观的真实,它不仅可以再现事物的形状、颜色和声音,并且可以再现人物与事物的活动,甚至可以在人们眼前精确地再现出事物一些最细微的特性。假定性,同样也是电影基本的美学特性。电影作为艺术,绝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机械照相式反映,必然凝聚着电影艺术家的审美抱负和思想感情,体现出艺术家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创作个性。
(每个要点5分)
2.答案要点:
审美心理结构中包含着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基本要素。
(1)感知涉及简朴的感觉和较复杂的知觉。所谓感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
器官,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感觉是一切结识活动的基础,也是审美感受的心理基础。所谓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性的把握。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恒常性等基本特性,它是一种更加积极积极的心理活动。感觉和知觉和称为感知。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进一步。
(2)想象是指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发明新形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想象分为
再造性想象和发明性想象两大类。所谓再造性想象,是人类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现出记忆
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所谓发明性想象,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对记忆进行加工组合,发明出新的形象。在审美心理中,既有再造性想象,也有发明性想象。在审美活动中,人们总是把从感觉、知觉所得到的关于对象的完整表象,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的活动再造出来,或发明出新的形象。身后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多,想象的翅膀也就越丰满,所得到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也就越强烈。
(3)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的一种复杂的心理反映,是主体对待客体的一种态度。情感在审美心理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审美心理是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的统一体。那么,这些心理因素是如何在审美心理中统一起来的呢?它们不是机械的相加,而是以情感作为中介所形成的有机统一。
(4)理解是审美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是由于,美的事物不仅具有感性的形式和生动形象,并且尚有内在的本质和深刻的意蕴。审美心理的理解因素重要涉及:一方面,对于审美对象的结识内容,不能脱离理解因素;另一方面,对于审美对象形式的结识,也不能脱离理解因素i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于审美对象内在意蕴和意味的结识,更不能脱离理性因素。
(每个要点2.5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答案要点:
1.广义的人文环境是指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构成的社会环境。狭义的人文环境特指一定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生活风尚构成的社会氛围。人文环境的美是进步社会形态的表现,是进步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表现,是先进的文明生活方式的体现,是人类美好的社会人文抱负的体现。
2.构成人文环境美的要素涉及先进的生产力和进步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和繁荣的文化事业等。
.3.生活方式即人们在生活领域的活动方式。生活方式的美是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文明、
健康、科学的活动方式体现。文明表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高度统一,以及精神生活内容的极大丰富;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活动方式,体现为劳逸结合、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科学的生活方式是指按照科学的规律生活,“终身学习”体现了当今文明生活方式的特性是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高。
(每个要点及举例说明10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