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昌平区东沙河综合治理工程 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1概述.11.1 建设项目的由来.11.2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1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31.4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42总则.52.1 编制依据.52.2 评价目的.82.3 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评价范围.92.4 评价标准.142.5 相关规划及政策符合性分析.192.6 建设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233工程分析.253.1 基本情况.253.2 工程等级及设计标准.253.3 工程布置及建筑物.263.4 工程占地与拆迁.343.5 施工组织.353.6 拟建项目污染源分析.36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24.1 自然环境概况.424.2 社会环境概况.474.3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494.4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545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75.1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575.2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716环境保护措施.796.1 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796.2 营运期环境保护措施.897环境风险分析.927.1 概述.927.2 环境风险分析.927.3 风险防范措施.927.4 小结.92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938.1 概述.938.2 环境效益分析.938.3 社会效益分析.958.4 经济效益分析.958.5 环保投资估算.959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979.1 施工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979.2 营运期环境管理与环境监测计划.999.3 项目总量控制指标.1009.4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内容.10010结论与建议.10210.1 结论.10210.2 建议.10910.3 总结论.110II1概述1.1 建设项目的由来东沙河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为北运河水系温榆河的五大支流之一,发源 于延庆县西二道河山区,上游有德胜口沟、锥石口沟、老君堂沟三条支流,于十 三陵七孔桥上游汇合后进入十三陵水库,再经南邵镇、城北街道、城南街道、沙 河镇、马池口镇等地区后,于朝宗桥下游汇入北沙河。东沙河流域面积为265km2,干流河道全长45km。十三陵水库上游流域面积 为223km2,十三陵水库至北沙河河口区间流域面积为42km2,东沙河十三陵水 库坝下河道约13.3km,自北向南穿过昌平新城,新城大部分洪水均汇入东沙河,是昌平新城、高教园区重要的防洪排水通道,也是一条串联起昌平生态、历史、文化、科技的城市轴线。东沙河干流上段自水库坝下溢洪道出口至京通铁路桥河段长约1.4km,河道 最窄处50m,最宽处250m,平均河宽约150m;京通铁路桥京密引水渠段现已 建成新城滨河森林公园。公园水域以行洪、滞洪和排水为主,兼顾水上运动、风 景观赏、雨洪利用等综合功能。公园水域作为滞洪水库调蓄东沙河洪水,城区段 按50年一遇洪水设计,且100年一遇洪水不漫溢南丰路和一号路面。公园内10 年一遇洪水不出主槽和水域边界;京密引水渠至路庄桥段河道断面为梯形土质明 渠。北沙河是温榆河主要支流之一,自土城村西,经双塔村、西闸村、东闸村、白水洼村、西沱村、踩河新村汇入沙河闸,总流域面积597km2,全长13.4km。目前,东沙河局部河段因拆迁占地未解决,部分河道被侵占作为农田,行洪 能力不足;部分河段河底高程高于市政排水管网出口,严重影响了周边地区的排 水安全;东沙河京密引水渠至北沙河入口段河岸带生态系统退化、物种单一,无 法形成健康的生态系统,自净能力差。为保障行洪安全,提升东沙河水质,改善周边水生态环境,提供驻足停留的 滨水开放空间,提升昌平新城的宜居水平,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拟实施“昌平区 东沙河综合治理工程”。1.2 环境影响评价过程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2017年)及 关于修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部分内容的决定(生态环境 部令第1号,2018年)、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北京市实 施细化规定(2019版)等有关规定,拟建项目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分类管理名录中“四十六、水利145、河湖整治、其中“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环境敏感区主要包括生态保 护红线范围内或者其外的区域:(一)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 然遗产地、海洋特别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二)基本农田保护区、基本 草原、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天然林、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重点保 护野生植物生长繁殖地、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泄游通 道、天然渔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封闭及半封闭海域;(三)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以 及文物保护单位。拟建项目东沙河治理起点是京密引水渠南岸,根据北京市人 民政府关于公布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范围的通知(京政发201655号),京密引水渠两侧各水平外延100m以内的地区划分为一 级保护区,拟建项目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因此,拟建项目应当编制环境影响 报告书。北京市昌平区水务局于2019年9月委托我单位北京绿长城环保科 技有限责任公司承担拟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工作。我公司接受委托后,立即成立项目组,对拟建项目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同 时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及拟建项目内容进行全面调 查,收集有关信息、资料,在进行初步的环境现状调查及工程分析的基础上,进 行项目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和污染因子的筛选,确定重点评价项目及各单项评价工 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中的有关规 范、标准要求,编制完成拟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拟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见图121。2|蝴g相关规定确定环境影响评价第一 B1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2进行初步工程分析3开展初步的环境现状调查1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2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3确定工作第K、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第二置第三翼1提出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技核济论证2给出污染物书成清单3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用福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图1.2-1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流程图1.3 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拟建项目具有非污染生态影响的特点,评价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1)施工期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土方开挖、运输、填筑、拆迁过程中产 生的扬尘、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尾气、路面沥青摊铺时的沥青烟、清淤臭气;生 活污水和施工废水;高噪声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干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 垃圾和施工废物。(2)建成后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为补水泵站运行噪声;河道植被维护过程 3中产生的绿化垃圾。1.4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主要结论拟建项目为非污染生态影响类项目,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北京市产业政策及 相关规划,工程实施不会造成水文情势重大变化,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废 气、废水、固废、噪声以及生态环境等,在确保各项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措施较 好落实的前提下,不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大的污染影响,且施工期的环境影响是暂 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污染也随之消失。拟建项目为昌平区东沙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营运期无废水、废气产生;噪 声主要为补水泵站运行产生的噪声,泵站采用地埋式一体化泵站,水泵采用低噪 声潜水泵,噪声经过水体和泵房墙体隔声降噪后,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固体废 物主要为河道植被维护过程中产生的绿化垃圾,收集后及时委托环卫部门处置。项目建成后的环境影响主要为正面影响。项目建成后能够增大绿化和水域面积,减少裸地面积,增加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稳定性、多样性,提升景观,减少水土 流失现象发生;有利于地下水水质净化、水源涵养,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昌平区东沙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42总则2.1 编制依据2.1.1 环境保护法律(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4月24日修订);(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修正);(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29日修改);(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27日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20年4月29日修 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0年12月25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16年7月2日修订);(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2016年7月2日修订);(1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修正);(1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9年4月23日修正);(14)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2018年10月26日修正)。2.1.2 国家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办法(生态环境部令第4号,2019年1月 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2018年3月19日修改);(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2017年10月7日修改);(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供水条例(2018年3月19日修改);(6)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2016年2月6日修订);5(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2014年7月29日修订);(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20H年1月8日修订);(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及修改单(原环境保护部令 第44号及生态环境部令第1号,2018年4月28日修正);(10)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国 务院,中发201817号);(11)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 务院办公厅印发,厅字20172号);(12)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13)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1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 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29号);(15)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 200870 号);(16)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的通知(国办发200764 号);(17)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737 号);(18)关于划分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公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利部,2006年第2号);(19)关于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工作的意见(环发200424 号);(20)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2.1.3 地方行政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1)北京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81号);(2)北京市水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3月30日修正实施);(3)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2018年3月30日修正实施);(4)北京市水土保持条例(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6第十九次会议通过,2016年1月1日起施行);(5)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北京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十五 届第12号,2019年4月28日起施行);(6)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京政发2018)18号文,2018年7月6日 发布);(7)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布北京市生态保护红线的通知(京政发2018)18 号);(8)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2013第 247号,2013年7月1日起实施);(9)北京市城市绿化条例(2010年3月1日起实施);(10)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垃圾渣土管理的规定(北京市人民政府 令2002年第115号);(11)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的通知(2000年);(12)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密云水库怀柔水库和京密引水渠饮用水水 源保护区范围的通知(京政发201655号);(13)北京市打赢蓝天保卫战2020年行动计划(京政办发20208号);(14)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方案(环大气201988号);(15)北京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2020年9月1日起施行);(16)北京市生活垃圾治理白皮书;(17)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公告第21号,2020年5月1日起施行);(18)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北京市实施细化规定(2019 年本)。2.1.4 相关规划(1)北京市防洪排涝规划(北京市水务局/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 年 4 月);(2)昌平新城规划(2005年-2020年);7(3)昌平分区规划(国土空间规划)(2017年-2035年)(4)东沙河(京密引水渠北沙河)治理工程规划(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8年4月);(5)东沙河治理工程规划;(6)北沙河治理工程规划;(7)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2.1.5 环境保护技术规范(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地表水环境(HJ/T2.3-2018);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声环境(HJ2.4-2009);生态影响(HJ19-20H);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18);(9)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GB50433-2008);(10)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12)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13)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HJ298-2019);(1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通则(GB 5085.7-2019)。2.L6建设项目有关资料(1)昌平区东沙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建议书;江河水利开发设计有限 责任公司,2020年6月;(2)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2.2 评价目的根据拟建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区域社会环境状况、生态环境特点以 及项目建设内容和环境影响因素,结合北京市及昌平区城市发展规划,预测分析 8工程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环境质量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结合当前 技术经济条件,提出减缓不利影响的措施,使拟建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环境 相协调,为工程建设和环境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反馈于工程设计和 环保设计,力求项目建设与环境相协调。2.3 评价因子、评价等级、评价范围2.3.1 评价因子(1)评价因子识别通过对工程施工期和营运期对环境影响的初步分析,并考虑该工程的规模、施工特点、施工周期、污染程度和运营特点,确定评价因子,项目主要环境影响 矩阵见表2.3-1。表2.3-1主要环境影响矩阵一览表影响类型 对环境影响的阶鼠、影响类型影响程度有 利不 利直 接间 接长 期短期局 部大 范 围可 逆不 可 逆小大中不 显 著施 工 期施工扬尘、车辆运输扬 尘、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 尾气、沥青烟气、清淤臭 气NqNqq施工污水、生活污水NqNNNN机械噪声NNN7固体废物qqNNq生态环境NNNNN社会环境NqNNqq营 运 期设备噪声NqNqN固体废物qqqNN生态环境NNNNN社会环境qNNq拟建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为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气、施工废水和生 活污水、固体废物、施工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及项目占地及施工运输对周 边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项目营运期无废气、废水产生,因此营运期影响 主要为补水泵站运行噪声、河道植被维护过程中产生的绿化垃圾对周边环境的影 响。另外,项目建成后,有助于周边生态环境改善和景观环境提升。9(2)评价因子筛选根据工程污染物排放特点和对环境因素影响的程度,确定拟建项目评价因子 见表2.3-2:表2.3-2环境影响评价因子表环境空气 评价因子现状调查NO2 SO2、PM1O PM2.5 CO、O3施工期颗粒物、NO2、CO和烧类物质、沥青烟、NH3、H2S,臭气浓度营运期/地表水评 价因子现状调查SS、CODcr、BOD5、氨氮、总氮、总磷施工期SS、CODcr、BOD5、氨氮、石油类营运期/地下水评 价因子现状调查总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色度、浑浊度、嗅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铝、铁、镒、铜、锌、氯化物、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以CaCO3计)、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耗氧量(CODmh 法,以02计)、氨氮、硫化物、亚硝酸盐(以N计)、钠施工期地下水水位营运期/声环境评 价因子现状调查等效A声级施工期等效A声级营运期等效A声级固体废物 评价因子现状调查淤泥施工期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淤泥、生活垃圾营运期绿化垃圾土壤环境 评价因子现状调查pH、土壤含盐量、干燥度、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生态评价 因子现状调查土地利用、陆生植被、景观、水土流失营运期土地利用、陆生植被、景观、水土流失2.3.2 评价工作等级及范围(1)环境空气拟建项目为河湖综合整治工程,属于非污染生态影响类项目,项目建成后无 废气污染物排放,故本次评价按三级进行。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三级评价项目不需 要设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2)地表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T2.3-2018)的规定,项目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按照影响类型、排放方式、排放量或影响情况、受纳水 10体环境质量现状、水环境保护目标等综合确定。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 判定见表2.3-3 o表2.3-3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评价等级判定依据排放方式废水排放量Q/(m3/d)水污染物当量数W/(无纲量)一级直接排放Q20000 或 W600000二级直接排放其他三级A直接排放QV200 且 WV6000三级B间接排放拟建项目营运期本身无废水产生。施工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清运至 昌平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池预处理后优先回用于施工场 地洒水降尘,多余部分清运至昌平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理,做到达标排放。因此,拟建项目废水排放方式属间接排放。综合判定,拟建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B,仅对依托污水处理 设施环境可行性进行分析。(3)地下水拟建项目为河湖综合整治工程,施工期仅有少量施工废水及生活污水产生,营运期无废水产生。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附录A,拟建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为ni类,项目所在地不涉及地下水 源保护区以及补给径流区,故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地下水环境影响评 价工作等级划分见表2.3-4o表2.3-4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目类别 环境敏感康I类项目II类项目III类项目敏感*二较敏感*二三不敏感二三三故确定拟建项目地下水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拟建项目类似线性工程,地下水评价范围为工程边界向外延伸200m。(4)声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2009),声环境评价等级 按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声环境功能区类别、建设前后所在区域的声环境质量变化 11程度以及受建设项目影响人口的数量来确定。根据昌平区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实施细则(昌政发201412号),拟建项 目所处声环境功能区涉及1类区、2类区和4a类区。拟建项目为河湖综合整治工程,施工作业时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 影响,但施工期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随之消失;项目营运期噪声主要为 补水泵站运行时产生的噪声,项目建成后区域声环境质量不发生变化,受影响人 口数量不增加。因此,确定拟建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综合判定,拟建项目声环境评价范围为工程边界向外延伸200m。(5)土壤土壤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相关要求,识别建设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影响途径、影响源 及影响因子,确定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附录A 中水利类项目类别确定原则,其中“库容1亿n?及以上水库;长度大于1000km 的引水工程”的项目类别为I类;“库容1000万n?至1亿n?的水库;跨流域调水 的引水工程”的项目类别为II类;“其他”项目类别为III类。拟建项目不属于“库容1 亿m3及以上水库;长度大于1000km的引水工程”和“库容1000万nP至1亿nP 的水库;跨流域调水的引水工程、属于“其他”,因此,拟建项目土壤环境影响 评价类别为ni类。拟建项目土壤环境影响类型属于生态影响型,生态影响型敏感 程度分级表见表2.3-5o生态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见表2.3-6。表2.3-5生态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判别依据盐化酸化碱化敏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 平均埋深1.5m的地势平坦区域;或土壤含盐 量4g/kg的区域pH9.0较敏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 平均埋深Nl.5m的,或1.8干燥度S2.5且常年 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8m的地势平坦区域;建 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或常年地下水位平 均埋深V 1.5m的平原区;或2g/kg土壤含盐量 4g/kg的区域4.5pH5.58.5pH9.012不敏感其他5.5pH8.5表2.3-6生态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类别-(乍等I类II类m类敏感一级二级三级较敏感二级二级三级不敏感二级三级-注:“,表示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土壤pH值为8.08.5,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为2.30 4.70m,干燥度为2.15,土壤含盐量为0.6L4g/kg,根据表2.3-5,拟建项目所在 区域土壤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根据表2.3-6,拟建项目可以不开展土壤环境影 响评价工作。(6)生态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19-20H),生态影响评价工 作等级划分依据为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见表2.3-7。表2.3-7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分级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面积220km2 或长度2100km面积220km2 或长度50100km面积W2km2 或长度W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拟建项目占地总面积127.64万m2(其中现状河道上口面积55.05万m2,现 状河道外面积72.59万n?),约1.28km2,小于2km2;项目河道治理总长度为 7.153km,小于50km。拟建项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白然遗产地等特 殊生态敏感区以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 冬场和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重要生态敏感区,属于一般区域,根据表2.3-7,拟建项目生态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项目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为项目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因此生态环境评 价范围确定为拟建项目所涉及的用地范围。13拟建项目各要素评价等级汇总见下表:表2.3-8项目评价等级汇总表序号环境要素工作等级评价范围1环境空气三级不设2地表水三级B不设,仅对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可行性进行分析3地下水三级项目区用地红线外200m范围内的区域4声环境二级项目区用地红线外200m范围内的区域5土壤-不开展评价工作6生态环境三级项目用地范围内2.4评价标准2.4.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拟建 项目区域属于二类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 具体标准限值详见表241。表2.4-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污染物指标取值时间浓度限值单位SO2年均值60|ig/m324小时均值1501小时均值500NOx年均值4024小时均值801小时均值200PMio年均值7024小时均值150PM2.5年均值3524小时均值75臭氧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1601小时平均200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拟建项目区域地表水体为京密引水渠、东沙河和北沙河。根据北京市五大 水系各河流、水库水体功能划分与水质分类及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北京 市地面水环境质量功能区划进行部分调整的通知(京环发2006195号),14京密引水渠的水体功能为“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分类为n类;东沙河和北沙河水体功能为“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水质分类为IV类。因此,拟建项目地表水分别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 II和IV类标准。具体标准限值见表2.4-2。表2.4-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单位:mg/L,pH除外)指标PHCODcrCODmiiBOD5氨氮总氮总磷挥发酚II类标准6915430.50.50.10.002IV类标准69301061.51.50.30.01指标氧化物石油类氟化物Cr6+HgCuZn-II类标准0.050.051,00.050.000051,01,0-IV类标准0.20.51.50.050.0011.02.0-(3)地下水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中地下水质量分类,评价区域地下水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III类标准。有关标准值见表2.4-3 o表2.4-3地下水质量标准序号项目标准值单位1总大肠菌群3.0MPN/100mL2菌落总数100CFU/mL3色度15度4浑浊度3NTU5嗅和味无-6肉眼可见物无-7pH值6.5 8.5无量纲8铝0.20mg/L9铁0.3mg/L10镒0.10mg/L11铜1.00mg/L12锌1.00mg/L13氯化物250mg/L14硫酸盐250mg/L15溶解性总固体1000mg/L16总硬度(以CaCCh计)450mg/L17挥发性酚类(以苯酚计)0.002mg/L18耗氧量(CODMn法,以。2计)3.0mg/L19氨氮0.5mg/L20硫化物0.02mg/L15(4)声环境质量标准序号项目标准值单位21亚硝酸盐(以N计)1.00mg/L22钠 SS、氨氮。拟建项 目施工生活生产区不设食堂,施工人员餐饮采用外购盒饭方式,日常生活依托附 近民宅,产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统一清运至昌平污水处理中心进行处 理。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水质类比已完成验收的“北京晟尚美嘉科技有限公司 生产医疗器械生产线建设项目”和“北京如正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项目“验收监 测报告中的生活污水水质。上述两项目均无生产废水,所排废水仅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包括盥洗和冲厕所产生的污水,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也为盥洗和冲厕 所产生的污水,因此可以进行类比。根据“北京晟尚美嘉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医疗器械生产线建设项目“验收检测 报告(编号为(SZ)2019112009),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水污染物排放浓 度为 CODcr 177217mg/L、BOD5 58.47L6mg/L、SS109121mg/L、氨氮 21.726.3mg/Lo根据“北京如正电气科技有限公司建设项目“验收检测报告(编号为(SZ)2019102010),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水污染物排放浓度CODcr 262362mg/L、BOD5 54.1 70.5mg/L、SS 157218mg/L、氨氮 16.824.1mg/L。综上,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水污染物排放浓度CODcr 177362mg/L、BOD5 54.1 7L6mg/L、SS109218mg/L、氨氮 16.826.3mg/L。根据原北京市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登记表填表说明中推荐的参 数,化粪池对CODcr、BOD5、SS、氨氮的去除效率分别为15%、9%、30%、3%,则污染物产生浓度分别为CODcr 208426mg/L、BOD5 59.5300mg/L、SS1503Hmg/L、氨氮4.027.1mg/L。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水污染物产、排放 情况见表3.6-1 o38表3.6-1本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产、排放情况项目CODcrBOD5SS氨氮产生浓度(mg/L)20842659.5 78.7156 3 n17.3 27.1产生量(t)0.87461.79120.25020.33090.65591.30770.07270.1140排放浓度(mg/L)17736254.1 71.610921816.8 26.3排放量(t)0.74421.52210.22750.30110.45830.91660.07060.11022)施工废水拟建项目采用外购的砂石料,不进行现场冲洗,所需施工机械为常用机械,工程附近区域具备修理条件,施工现场不考虑机械的大修,现场不设置机械修理 厂,无维修废水产生。综上,拟建项目施工废水主要为施工机械车辆冲洗废水,主要污染物为矿物油和悬浮颗粒物。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手册 水利水电工 程,施工车辆冲洗用水量为400L/辆.次,冲洗时间为15min/辆.次,拟建项目 施工期施工机械69辆(台),按每车每天冲洗1次,则整个施工期用水量约 10074m3,产污率为80%,污水量为8059.2m3。由于油污消解时间长且具有一定的渗透能力,必须严加管理,对施工废水进 行沉淀隔油处理。拟建项目设有1个冲洗台和1个隔油沉淀池,施工废水经隔油 沉淀预处理后,优先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多余部分运至昌平污水处理中心 集中处理,禁止随意排放。3.6.1.3 噪声污染源分析拟建项目施工期噪声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目前河道治理工程国内 常用的机械是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摊铺机、装载机、水泵、汽车吊等,根 据环境噪声与振动控制工程技术导则(HJ2034-2013),拟建项目主要施工 机械及运输车辆产生的噪声源强见表3.6-2o施工运输车辆类型主要为载重车、装载车,噪声级约90dB(A)。表3.6-2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源强表声源测点与施工机械距离(m)声级(dB(A)挖掘机584推土机586压路机586摊铺机586装载机590水泵584汽车吊575自卸卡车5753.6.1.4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39拟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建筑垃圾、废弃土石方、淤泥和生活垃圾。1)建筑垃圾拟建项目征地拆迁、拆除道路和桥梁改建、穿堤涵、景观溢流堰等建设过程 中均会产生建筑垃圾,主要为废弃浆石、废砂浆混凝土、施工废料等,预计各施 工场地建筑垃圾总产生量约150000m3,外运至利昌环境卫生服务中心阿苏卫渣 土消纳场处置。2)废弃土石方拟建项目施工过程中开挖土石方总量为723220立方米,填筑土石方总量为 45872立方米,产生废弃土石方677348m3,外运至利昌环境卫生服务中心阿苏卫 渣土消纳场处置。3)淤泥拟建项目河道清淤过程中会产生淤泥,产生量约169196m3o4)生活垃圾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按每人每天0.5kg,施工期人数以240人计,共施 工365天,则整个施工阶段内产生生活垃圾总量为43.8t。生活垃圾定期清运至 环卫部门指定地点。3.6.2 营运期污染源分析拟建项目为河道整治项目,建设完成后,由水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管理,管理 机构设在昌平区水务局,拟建项目用地范围内不设管理机构、卫生间、停车场等。拟建项目营运期无废水、废气产生,污染源主要为补水泵噪声和河道维护产生的 绿化垃圾。(1)噪声污染源分析拟建项目建成后需对植被进行灌溉和维护。绿地植被灌溉采用河水,项目建 有地埋式一体化泵站,主要设备为2.2kW的潜水泵。故项目建成后主要噪声为 补水泵站运行产生的噪声。(2)固体废物污染源分析拟建项目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绿化垃圾。拟建项目绿地面积总计83.50万m2。绿地以种植树木花草为主,废弃物以枝 条、枝叶为主,根据同类项目的情况推测,每公顷绿地废弃物产生量在515kg/d,40秋冬季偏多,春夏季偏少,平均约10kg/d,按180天计算,全年产生量约为150.t/a。综上所述,拟建项目营运期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50t/a。414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4.1 自然环境概况4.1.1 地形、地貌昌平区地貌由西部山地、北部山地和东南部平原三大地貌构成,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脉以关沟为界,西部山地为太行山山脉的西山支脉,北部山地为燕山 山脉的军都山支脉,东南部平原位于北京平原的北端,与华北平原融为一体。自 北向南、由西向东大致循海拔1200m1000m、700m500m、350m250m呈 阶梯状下降。山峰一般海拔800m 1000m,最高山峰海拔1439m。平原高程30m 100m,最低点位于南七家庄村东。全区总面积约1352km2,其中,平原面积为 552km2,占全区总面积的40.8%;山地面积773km2,占全区总面积的57.2%;丘 陵、台地面积27km2,占全区总面积的2.0%。拟建项目所在地地貌单元属于温榆河冲洪积扇中上部,地势自北向南缓倾 斜,现状主河槽宽约35.0HO.Om。现状河底低于两岸地面约2.03.0m,两堤岸 多为人工堆积物。4.1.2 气候与气象昌平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全年四季分明,盛行西北风,冬 春两季约有二十多天大风天气。其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干旱多风,秋季天高气爽。根据多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该地区年平均气 温为11.7。一月最冷,平均-4.1。极端最低温度-196C;七月最热,平均25.7,极端最高温度40.3。年温差为29.8。5 多年平均降雨量为578mm,降水分配 不均,以夏季(68月)为最多,平均降水量为429.9mm,占全年的75%,冬季(122月)平均降水量只有10mm左右,仅占全年的2%。平均每年有阴天96.6d,年雾日数为4.4d,年无霜期为163d。冬季地面下有6080cm的冻土层。本地区冬季多偏北或西北风,夏季多偏南或东南风,春秋两季则两种风向交 替出现。但全年仍以偏北风为主,多年平均风速2.2m/s,月平均风速以4月份最 大,为 3.4m/so4.1.3 工程地质昌平区区域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形成一个缓坡倾斜地带。西部、北部为 山区、半山区,以南口及居庸关为界,西部山区统称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山 42区称军都山,属燕山山脉。山区海拔400800米,最高峰(高楼峰)海拔1439.3 米。最著名的山脉有天寿山、银山、龙泉山、叠翠山、驻蹿山、虎峪山等,层叠 交错,高山、峡谷、悬崖、陡壁等丰富的地貌特征,构成了千变万化的奇妙景观。北部山区岩性主要是花岗岩、白云质灰岩和片麻岩。土质为岩石风化形成的 薄层褐土,适于发展林果业。南部平原为第四级冲积物上形成的厚层潮土,适宜 种植各种农作物。对于旅游资源来讲,重要的是昌平区具有典型的地质构造和地 质古迹。昌平区的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岩浆岩主要出露在昌平北部、东北部山区,西南部有少量出露,总面积253km2。沉积岩所属的碎屑岩、黏土 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在昌平区域内均有出露,总面积506km2。变质岩在区 域内有少量分布,主要分布在德胜口一王家园一带,在岩浆岩和沉积岩接触部分 也有分布,总面积约30km2。4.1.4 地表水系昌平区河流分属三个水系:北运河水系的温榆河;永定河水系的老峪沟和潮 白河水系的黑山寨沟。昌平区的平原河道主要属于北运河水系的温榆河,有主要排洪河道26条。此外,清河在昌平区南部界边经过,境内长度4.8km。京密引水渠自东向西贯穿 昌平区,境内长度37.15km。温榆河属于北运河水系,是海河流域四大河流之一,是北京市西北部地区主要排水河道。河道起自昌平区沙河闸,流经顺义区、朝阳 区,至通州北关拦河闸,全长约48k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