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名师教学设计(第3课).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9670524 上传时间:2025-04-02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名师教学设计(第3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名师教学设计(第3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郭海燕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八一路小学 郭海燕第一课时K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 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 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K教学重难点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教学过程1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 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 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 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 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 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 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 课文大意。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 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五、布置作业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K教学目的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 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 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K教学重难点R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K教学过程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 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 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 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 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 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 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 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 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 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学生读书圈划。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 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 难。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 后的喜悦。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 段。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 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 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板书设计】爬天都峰又高又陡奋力向上互相鼓励战胜困难相互道谢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楼琦君江苏省苏州市新区实验小学楼琦君【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峰顶、似乎、忽然”等1 2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 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 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 CD、图片、文字介绍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 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 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 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 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 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 课文大意。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 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五、布置作业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 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 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 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 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 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 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 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 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 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 动。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学生读书圈划。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 尽全身力气的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 难。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 段。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 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 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 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五、课外延伸,培养能力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集体交流。爬天都峰教学设计骆景环广东省深圳市水库小学骆景环【目的】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边读边想的阅 读能力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语文国家课程标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 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 想启迪。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的能力。【学习目标】1、认识6个生字,学会书写其中的1 1个生字。能正 确读写笔陡、石级、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词语。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 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能力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用于课堂的教学资源】【课堂设施需求】投影仪、电脑平台。【教学策略】课前预习师生各自回顾学过的黄山风景的课文。搜集有 关黄山天都峰风景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在教学中以读为主,边读边想,通过读、想、看等多角度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通过阅读反思、情感体验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课程设计】1、以旧导新,扣题引入:师生共同回忆学过的黄山奇石,共同感受景色秀丽、风光迷人的黄山景色。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 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 料?板书:天都峰。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2、初读感知,让学生带着阅读要求初读课文: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内共同学习本课生字(要求画出自 己不认识的字词,借助拼音或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帮助,把 字音读准确)o教师有重点地对学生识字的难点进行指导。“攀”“辫”“勇”要注意字型特点和字义的联系。“假”要 注意字中的部分笔画;“颤”“奋”“并”要注意读准字音。3、边读边想,读中感悟:文章为什么用“爬”而没有用“登,课件展示天都峰 又高又陡的景观,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边读边想象“在云彩上面”、“笔陡”、“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朗读体会两个语气词(啊、哩)的作用。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4、深入读议:引导学生围绕天都峰的高和陡质疑,如:谁爬天都峰?他们是怎么爬天都峰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 爬上去?这时教师可将学生提出的问题简要地记录在 黑板上。接着教师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5、教师针对学生围绕题目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答问 解疑:“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 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这么大)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 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 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弄懂句意后,教师可再让 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 朗读练习。“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 语加以体会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 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我”和老爷爷的第二次对 话。思考讨论:“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互相道谢?在讨论中 应让学生注意到两个人的话中都有“勇气”一词。通过讨论 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再大的困难也可 以克服。6、分角色朗读: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教师范读这段对话。范读时可辅 以动作、姿势,增强感染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练习 过程中,可以同桌两人为一组,模仿老师的动作边表演边朗 读,加深理解,体会思想感情。【拓展内容】1、把自己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感受。2、把搜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和同学合作制作一份小 报。【构建模式】这篇教学设计在运用课本资源的同时又拓展了课程资 源,利用网络上有关黄山、天都峰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丰 富了学生的阅读内容、增强了直观感受。课后拓展注重了课 内课外想结合。爬天都峰教学设计马天怡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实验小学马天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语。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 峰的高与陡,读懂爸爸的话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 课文。进一步学习上网浏览、查询、筛选信息资料;能应用 word、powerpoint制作读书卡片或者演示文稿。2、过程和方法目标:以学定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鼓励学生运用结合语境、联系生活实际或查工具书等 方法理解新词。通过上网、合作学习等活动方式方法,在读中体验和 感受。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广泛的阅读,引导学生明白只有互相学习,相互 鼓励,才能共同进步的道理。上网浏览资料,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学习中培养自主探究精神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教学重点】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读懂课文中的有 关语句;读懂天都峰的高与陡以及课文中“我”与老爷爷有 两次对话和最后爸爸说话的话。【教学难点】1、字音:“并”“似”等。2、字形:“颤”“勇”“攀”等字。3、黄山天都峰是学生所不熟悉的,要黄山天都峰是学 生所不熟悉的,要理解它的高与陡,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 个难点。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 解与相关的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 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 读与拓展阅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 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进而理解课文的内容是个难点。所 以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引导学生了解与相关的 知识。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发人深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 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进行反复阅读与拓展阅 读引导理解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 进步的道理。【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三、导读课文,引导实践1、自读课文,体会感受。2、小组研读,交流感受。3、集体交流,指导点拨: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网络信息理解重点语句。重点指导读懂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句子 抓住“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在 云彩上面”“我爬得上去吗?体会“我”天都峰的高。抓住“石级上边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 人发颤!”“从天上挂下来的”体会天都峰的陡。从而理解爬 天都峰的困难,爬天都峰要有勇气与力量。最后爸爸说的话引导结合上下文理解。四、作业超市,自主选择第二课时一、复习字词,学习书写二、指导朗读,直抒胸臆三、拓展阅读,加深理解1、广泛阅读,明确意向:分别从“游黄山”和“榜样的力量”两个专题展开。2、深入阅读,收集信息。3、协同作业,各展所长。4、展示作业,引导反思。【板书设计】高老爷爷爬天都峰汲取力量陡我(小姑出良)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王芳上海市闸北区彭浦新村第一小学王芳【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理解词语以及文中的长句,理解课文的内容。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人物语气和感情。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学会从别人的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就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风格。【教学重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过程】一、分析题眼,疏理线索1、图片欣赏,介绍天都峰。2、抓住题眼“爬 进行议论:爬山的“爬”是什么意思?你认为用“爬山”好还是 用“登山”好,为什么?你爬过山吗?请你说说是怎样爬的。3、按“爬山前 爬山时-爬山后”把文章分为三部分,再指名读课文有关的自然段。二、品释词语,明白道理理解句子“你们这一老一少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 上汲取力量!”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讨论:天都峰有哪些特点?它的高和陡课文是怎么写的?找出课文中描写天都峰“高”和“陡”的句子来读一读。指名朗读这两个自然段。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天都 峰的高和陡。2、抓住“不再犹豫”“奋力”“终于”这些关键词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三到七自然段,体验人物的动作。语言:爬山前我是怎样的?“我”是怎样“奋力”向峰顶爬去的?课文是怎么写 的?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将如何向峰顶奋力爬去。再读课 文,通过上下文理解“奋力”这个词。最后大家都爬上峰顶了,用了“终于”一词,体现了“我”什么样的心情。3、自读八至十自然段,讨论:老爷爷为什么要谢“我”?“我”为什么又要谢老爷 爷?“居然”是什么意思?在这里用上“居然”这个词强调 了什么?如果用上别的词语效果一样吗?举例。分角色读“老爷爷”和“我”的对话。齐读爸爸说的话,讨论:“吸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吸取”力量的?你从“爸爸”所说的 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三、综合练习,巩固迁移1、把老爷爷和小妹妹见面时的情景,编成对话演一演。2、拓展:收集有关黄山的图片,举办“黄山风采”图 片展。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吴美芳江苏省苏州市大儒中心小学吴美芳【教学目标】1、认识文中6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 1个。能正确读 写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 子、勇气、决心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借助相应的网络素材,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使学生从具体事例中懂得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4、指导学生学习并运用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的意思。【教学重点】理解“我”和老爷爷爬天都峰的过程。【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 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初步了解事情的经过。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部分生词的意思。二、精读课文,分层感悟1、激发兴趣,借助地图,了解黄山的地理位置及主要 的风景点。2、提问:天都峰是一座怎样的山峰呢?运用课件,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抓住重点词语“云彩”“笔陡”“天上”“挂”等,感受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高不可 攀;读好文中的问句“我爬得上去吗?”和感叹句“真叫人 发颤!”,体会“我”的畏难情绪。3、质疑:这么高的山峰,“我”和老爷爷是怎么爬上 去呢?4、分组开展自主合作学习:每个组员都要充分地朗读,积极地思考,抓住“我”和老爷爷的三次对话体会他们是怎么互相鼓励,从对方身上 汲取力量的。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心得体会。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后,由小组长综合、总结,准备在 班内交流。5、交流汇报:第一次对话,看似简单,却表现出说话人的复杂心情。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可从“也”字上体会到一老一小都从对 方身上受到鼓舞,以至于最后决定“咱们一起爬吧!”朗读 时,要强调重点词“一起”“也”,读出彼此称赞的语气。第六节中的“奋力”“一会儿一会儿”“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体现了他们登山的艰难和面对困难,勇往直 前的精神。他们之所以激动,不仅仅是登上了天都峰,更重 要的是从对方身上汲取了力量,克服了困难。要指点或启发 学生注意老爷爷说话时的表情和动作,突出重点词,读出兴 奋的心情。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从老爷爷角度想象他 爬天都峰的情景,体会“终于”登上山顶后的喜悦。第三次对话中,“居然”一词饱含深意,突出了相互 鼓励中蕴含的巨大力量。可以想象他们在登山中是怎么用对 方的言行为自己打气的。5、总结全文,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教育学生 学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三、内化、积累、运用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文章在对话上的特色。2、学习文中对话的写法,围绕一个中心写一段你熟悉 的人之间的对话。爬天都峰教学设计曾丽君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华康小学特级教师曾丽君【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 1个生字,正确读写1 2个词语。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 舞、坚定信心,战胜困难。3、抄写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 意思【教学准备】1、搜集有关黄山的文字、图片资料。2、想办法学会课后生字,会读,会组词会记。3、会读课文,会思考课文后问题。【教学过程】步骤过程教学预设设计意图一、介绍黄山 请说说你了解的黄山美景。创设平台让学生汇报自己的 课外所得。二、检查识字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2、考一考字形:鱼+即口+可爪+巴尸+古大+田口+自3、猜一猜:大手抓住双木树杈(攀)一点一回头,一日一日一页树(颤)4、比较组词陡徒莲链峰锋辫瓣钓一钩耍要装一妆冒昌拢-扰6、注意区别多音字:似形式多样对字词进行检测。三、检查初读初读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1、课文大意:课文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 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 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板书:爬天都峰2、课文叙述顺序:爬天都峰前-爬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了解大意理清顺序四、理解最后一句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 量。”说说:“你们”指的是谁?“老”“小”各指谁?“汲取”什么意思?从别人身上,从谁的身上?学着爸爸笑 着说说这句话。引发思考:1、天都峰是怎么样的?他们一老一小为什么要爬上去?2、他们一老一,卜怎么样从对方的身上汲取力量的?先领悟结果,再回头再探原因。五、学习第一段至最后一段1、探究为什么爬?彳反日游览黄山。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能看到大自然更奇妙的美景,领略无限风光。2、探究天都峰的“高”“陡高: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陡: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读一读想一想天都峰的“险,3、探究“我”与老爷爷的心理。(分角色朗读体会描 写的句子)4、想像老爷爷怎么样攀登的,用“一会儿一会 儿”“使劲”“竭尽全力”“像似的”说话。5、想像一老一小怎么样用语言互相鼓励。读出险峻、峭拔,难以攀登,难以上青天的感觉。为什么互相询问?为 什么做出这样的决定?理解“居然”,爬天都峰对老人和小朋友是难以掌握的 事情,但是他们做到了。六、引导思考对话朗读。说说爬天都峰对在这一老一小是很难的事。他们为什么能做到呢?讨论后明白:一是他们个人努力奋 斗;二是能从他人身上汲取力量,善于向他人学习。(读一 读他们相互道谢的话)让学生明白他们能做到的原因和互相 道谢的原因。七、总结收获1、对话描写精彩;从对话中可以看出“我”不自信到 受到鼓舞再到战胜困难,登上天都峰的心理变化过程。2、描写天都峰险峻写得好。写出了天都峰的高,高得 如上青天。陡得直上直下。“挂”字用得妙,形象地把天都 峰的陡体现出来了。为下文爬天都峰准备,突出作者表达的 思想:在困难面前,善于与人合作,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学习学好对话,让学生明白描写的作用。【板书设计】爬天都峰我老爷爷爬?发颤!下不了决心“您也来爬?”“你也来爬?”“我看您才”“要不是你,我还”谢谢您谢谢你汲取终于居然力量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张丽娜山东省莱西市实验小学张丽娜【教学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 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 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能过课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从而体会小 姑娘和老爷爷爬山前的心理活动;通过朗读学习并讨论了解 爬山的过程是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在与人相处的过 程中,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5、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 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教学重点】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 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探究过程】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 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 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 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 怎样爬上去的呢?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 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 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 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 课文大意。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 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五、布置作业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词。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 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 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 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 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 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 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3、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 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4、“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 读课文第3至1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 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 动。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 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学生读书圈划。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 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 难。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 后的喜悦。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 段。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 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三、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 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第三课时一、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二、完成作业听写、基础训练练习。三、课后小结知识技能目标完成地不错,但是情意目标稍欠火候,对 于战胜困难,互相学习鼓励品质,只能初步地培养。原因可 能是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生活较舒适,没有碰到过什么困难,所以没有实际生活的体会。常规方面今天有了一个很大的突破,学生读书声音大 了,不再细声软语了。下一步将培养学生大声地回答问题。【板书设计】爬天都峰爬 山前 爬 山时 爬山后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张艳芳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荷晏小学 张艳芳【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 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 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第一课时一、以旧引新,扣题导入1、记得二年级时我们学过一篇课文黄山奇石,了 解了黄山的雄奇秀美,谁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来背 给大家听?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黄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谁愿意来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图片资料?(板书:天都 峰。)3、这篇课文写谁爬上了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们又是 怎样爬上去的呢?板书:爬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1、带着问题听教师范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如:自由朗读、圈 点生字,同桌互听互读等。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课文读通 顺。3、自学生字,读准字音,想办法记住字形。4、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小组内拿出生字、词语卡片,互相认读、正音。全班开火车赛读,比一比哪一组读得既响亮又准确。小组交流各自学习生字、巧记字形的方法。三、通读课文,感知大意1、指名逐段通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疏理字词含义:石级:石头台阶。仰望:抬头望。攀着:(抓着铁链)向上爬。心颤:心在颤抖,说明心里很害怕。鲫鱼背:结合看图理解,天都峰最险处。它是一道长十 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石脊两旁是万丈深渊。2、按“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的顺序把文章 分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疏通 课文大意。四、指导写字,掌握笔顺1、教师范写“辫”字,提示书写时左中右三部分要写 得紧凑,学生描一遍、临一遍。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其余生字。五、布置作业1、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2、抄写本课生字、词。3、把课文第2段描写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来,读一读、背一背。第二课时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 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 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 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 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 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 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 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 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 受到“我”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 动。体会“我”的心理,指导朗读3、4自然段。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 写爬山动作的词语:学生读书圈划。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 意思。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 难。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 后的喜悦。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 段。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 读,一边想:多媒体出示思考题:老爷爷来到天都峰脚下,心里怎么想?他看见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后来,他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指导朗读。四、总结课文,明白道理1、读爸爸的话,讨论:“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 老爷爷是怎样互相“汲取”力量的?2、你从“爸爸”所说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励学 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评点: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五、课外延伸,交流课余生活1、这几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课余生活记录下来了呢?请你把一周学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别忘了写上自己的收获、感受。2、指名交流,师生评议。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 中央电教馆资源中心【教学目的】1、会认6个生字,会写1 1个生字。2、分角色朗读课文。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 鼓舞、战胜困难。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 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动画、PPT、视频)。【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课 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 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获得对天 都峰的感性认识。师:大家看了录像,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学生拼读,互相纠正。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 画、笔顺、结构、部首。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 别。“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 要多写一横或一撇。学生书写,教师巡视。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1、集体拼读。2、出示生字卡抽查学生的拼读。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二、范读或朗读课文1、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提到哪些人一起爬天都峰,请划出来。2、学生朗读,边读边领悟课文中所描绘的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三、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1、师:这两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我和爸爸爬天都峰。2、师:天都峰是怎样一座山?高不高?好不好爬?请 把有关句子划下来。3、师:天都峰又高又陡,很不好爬。作者是怎么写的?学生朗读第二自然。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天都峰:高云彩上面陡石级笔陡铁链似乎是从天下挂下来4、师:小朋友看到天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