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9670444 上传时间:2025-04-02 格式:PDF 页数:142 大小:5.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工程水文学复习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个人整理专用!)第一篇工程水文学试题库第一章绪论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学习本章的目的,主要使读者了解什么是工程水文学?它主要 包括哪些内容?在国民经济建设,尤其在水利水电建设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希望能结合某一 工程实例进行学习。本章内容主要有: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水资源,水文变化基本规律与 计算方法。本章习题内容主要涉及:水文学与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主要内容及作用,水文变化 基本规律及基本研究方法。一、概念题(-)填空题1.水文学的含义是研究自然界各种水体的 存在、分布、循环和物理化学性质及其他 环境因素 的变化规律,预测、预报#种水文现象 的变化情势。2.工程水文学的含义是水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为工程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 提供水文依据的一门科学。3.水资源是水文循环使陆地一定区域内平均每年产生的淡水量,通常用平均多年年降 水量和平均多年年径流量 描述。4.工程水文学的内容,根据在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中的作用,基本可分为二个方 面:水文分析与计算 和 水文预报 o5.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可分为二个方面,它们是:成因规律 和 统计规W o6.根据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现象变化的基本规律,水文计算的基本方法可分 为:成因分析法 和 数理统计法。(二)选择题1.水文现象的发生D oa.完全是偶然性的 b.完全是必然性的c.完全是随机性的 d.既有必然性也有随机性2.水文分析与计算,是预计水文变量在C 的概率分布情况。a.任一时期内 b.预见期内c.未来很长很长的时期内 d.某一时刻3.水文预报,是预计某一水文变量在B 的大小和时程变化。a.任一时期内C.以前很长的时期内4.水资源是一种Ba.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C.非再生资源5.长江三峡工程位于A oa.湖北宜昌的三斗坪C.湖北宜昌的南津关b.预见期内d.某一时刻b.再生资源d.无限的资源b.湖北宜昌的茅坪d.重庆市的万县6.长江三峡工程的校核洪水位和设计洪水位分别为Boa.185.0m、180.0mb.180.4m、175.0mc.175.0m、180.0md.155.0m、145.0m7.长江三峡工程的校核洪水洪峰流量和设计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A a.124300、98800b.124300、110000c.110000、98800d.110000、800008.长江三峡工程的水电站装机容量和多年平均年发电量分别为C 0a.2000 万 kW、1000 亿 kW.hc.1820 万 kW、847 亿 kW.hb.1820 万 kW、1000 亿 kW.hd.2000 万 kW、506 亿 kW.h9.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偶然性,因此,它的发生和变化B 0a杂乱无章.c.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b.具有统计规律d.没有任何规律10.水文现象的发生、发展,都是有成因的,因此,其变化C。a.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规律C.具有成因规律b.具有完全的统计规律d.没有任何规律(三)判断题1.工程水文学是水文学的一个分支,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直接为工程 建设服务的水文学。T 2.自然界中的水位、流量、降雨、蒸发、泥沙、水温、冰情、水质等,都是通常所说的 水文现象。T3.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其相应的成因,因此,只能应用成因分析法进行水文计 算和水文预报。F4.水文现象的产生和变化,都有某种程度的随机性,因此,都要应用数理统计法进行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F 5.工程水文学的主要目标,是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提供水文设计和水文预报成果,如设计洪水、设计年径流、预见期间的水位、流量等。T 6.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具有完全肯定的多年变化周期、年变化周期和日变化周期。F 7.水文现象的变化,如河道某一断面的水位、流量过程,常常具有某种程度的多年变 化周期、年变化周期等。T 8.水文现象的变化,既有确定性又有随机性,因此,水文计算和水文预报中,应根据具 体情况,采用成因分析法或数理统计法,或二者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T(四)问答题1.工程水文学与水文学有何联系?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2.工程水文学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有何作用?3.水文现象有哪些基本规律和相应的研究方法?4.水资源与水文学有何关系?5.试举出水文学中两个以上关于成因规律的例子。6.试举出水文学中两个以上关于统计规律的例子。7.长江三峡工程主要由哪些建筑物组成?其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中将涉及哪些方 面的水文问题?二计算题1.将全球的陆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已知多年平均降水量Pc=119000km 3、多年 平均蒸发量Ec=72000km试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况下 每年从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为多少?、2.将全球的海洋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设洋面上的多年平均降水量P=458000km3、多年平均蒸发量E=505000km3、试根据区域水量平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计算多年平均情 况下每年从陆地流入海洋的径流量R为多少?3.将全球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系统,当已知全球海洋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o=505000km 陆地的多年平均蒸发量Ec=72000km3,试根据全球的水量平衡原理推算全球多年平均降水量 为多少?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本章主要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如流域、河流、降雨、蒸发、下渗、径流;再是最基本的水文学原理,如水文循环、区域与流域水量平衡、流域径 流的形成过程;三是掌握水文要素的定量计算方法,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河流坡降、降 雨过程及流域平均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径流深等,为后面学习水文分析计算及水文预报 打下坚实基础。学好本章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章习题的内容:自然界水文循环及水资源;河流与流域及其对水文变化的影响;降水 成因、分类与计算;蒸发分类与计算;下渗过程与计算;径流及其形成的基本概念与定量描述方法;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与计算。一、概念题(五)填空题1.地球上的水以上态,态,一固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大气、一陆地 和一海洋 中。2.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 微粒,以及 使空气湿度达到或超过饱和 状态。3.使暖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靠空气一强烈上升_运动引起的绝热冷却冷却。4.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大 循环和_小 循环。5.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 大循环一。6.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小循环 o7.水循环的外因是 太阳辐射和地球重力作用,内因是 水具有固液汽三态转换的 物理特性。8.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蒸发_,降雨,下渗,径流。9.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水文循环过g 010.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 某一区域、某一时段流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区域蓄水量的变化。11.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 河源、上游、_史避、下游、河口 五段。12.河流某一断面的集水区域称为 流域 o13.地面分水线与地下分水线在垂直方向彼此相重合,且在流域出口河床下切较深的 流域,称 闭合流域;否则,称非闭合 流域。14.自河源沿丰流至河流某一断面的距离称该断面以上的河流长度15.单位河长的落差称为 河流纵比降。16.流域平均单位面积内的河流总长度称为 河网密度 o17.霍顿(Horton)提出的河流地貌定律有河数率,河长率,面积率,比降率18.在闭合流域中,流域蓄水变量的多年平均侑近似为 零。19_.对流层内,与降水有关的气象因素主要有:气温、气压、J 度、风、云度 等。20.露点的含义是 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的情况下温度下降,空气达到饱和的温 度。21.按暖湿空气抬升而形成动力冷却的原因,降雨可分为对流 雨,地形雨,锋而 雨,气旋 雨。22.冷气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并占据原属暖气团的地区,这种情况形成降雨的峰称为 冷锋。23.暖气团向冷气团方向移动并占据原属冷气团的地区,这种情况形成降雨的峰称为 暖锋o24.对流雨的特点是 雨强大、降雨范围小 和 降雨历时短。25.影响我国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高空槽、锋面气旋、低涡 和切变线 等。26.自记雨量计按传感方式分为称重 式,虹吸一 式和翻斗式。27.我国年降雨量年际变化很大。年降水量越少的地方,相对于多年平均情况来说,其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越大。28.计算流域平均雨深的方法通常有,,29.降水量累积曲线上每个时段的平均坡度是,某点的切线坡度则为 O30.流域总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地面蒸发 和植物蒸散发。31.观测水面蒸发,我国水文和气象部门一般采用的水面蒸发器类型有、和 O32.自然条件下,某一地点的水面日蒸发量不仅与 温度、水汽压 饱和差 有关,还与水分子的扩散、空气的 对流 和 紊动有关。33.流域的总蒸发主要决定于 土壤 蒸发和 植物 蒸散发。34.包气带土壤中所能保持的水分最大量称为 田间持水量 o35.在充分供水条件下,干燥土壤的下渗率(f)随时间呈下降 变化,称为 下渗能力曲线_曲线。36.土壤中的水分按主要作用力的不同,可分为吸着水、薄膜水、毛管水和重力水等类型。37.毛管悬着水是依靠 毛管力 支持的水分,悬吊于孔隙之中,并不与地下潜水水面接触。38.降雨初期的损失包括一蒸发,植物截留,填洼,一补充土壤水分。39.河川径流的形成过程可分为 产流 过程和 汇流.过程。40.河川径流的成分包括 地面径流、壤中流 和一地下径流。41.取多次洪水过程线的退水部分,沿时间轴平移使其尾部重合,作出光滑的下包线,该下包曲线称为 标准地下退水曲线_。42.某一时段的降雨与其形成的径流深之比侑称为一径流系数 o43.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断面的水量称为一流量 o44.流域出口断面的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 径流模数_。45.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称为 洪峰流量模数 o(六)选择题1.使水资源具有再生性的原因是自然界的B。a、径流 b、水文循环 c、蒸发 d、降水2.自然界中,海陆间的水文循环称为C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海洋水循环3.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使水资源具有A。a、再生性 b、非再生性 c、随机性 d、地区性4.流域面积是指河流某断面以上D oa、地面分水线和地下分水线包围的面积之和b、地下分水线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C、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面积d、地面分水线所包围的水平投影面积5.某河段上、下断面的河底高程分别为725m和425m,河段长120km,则该河段的河道 纵比降Doa、0.25 b、2.5 c、2.5%d、2.5%o6.山区河流的水面比降一般比平原河流的水面比降D oa、相当 b、小 c、平缓 d、大7.甲乙两流域,除流域坡度甲的大于乙的外,其它的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都一 样,则甲流域出口断面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8.甲流域为羽状水系,乙流域为扇状水系,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的短历时暴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Ba、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d、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9.某流域有两次暴雨,除暴雨中心前者在上游,后者在下游外,其它情况都一样,则 前者在流域出口断面形成的洪峰流量比后者的Da、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晚 b、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早c、洪峰流量大、峰现时间早 d、洪峰流量小、峰现时间晚10.甲、乙两流域除流域植被率甲大于乙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C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11.甲乙两流域除河网密度甲大于乙的外,其它流域下垫面因素和气象因素均相同,对 相同降雨所形成的流量过程,甲流域的洪峰流量比乙流域的D oa、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 d、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12.某流域两次暴雨,除降雨强度前者小于后者外,其它情况均相同,则前者形成的洪 峰流量比后者的Coa、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大 b、峰现时间早、洪峰流量小c、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小 d、峰现时间晚、洪峰流量大13.日降水量50100质 的降水称为D 0a.小雨 b.中雨 c.大雨 d.暴雨14.大气中某一高程上的气压,等于该处单位水平面积上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该气柱的高度为C 0a、从该高程到海拔1000mb、从海平面到大气顶界c、从该高程到大气顶界d、从海平面到海拔1000m15.大气水平运动的主要原因为各地B oa、温度不同b、气压不同c、湿度不同d、云量不同16.露点表示空气的C 0a.温度b.密度c.湿度d.透明度17.暴雨形成的条件是C 0a、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高b、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温度低c、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d、该地区水汽来源充足,且没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18.若上升气块内部既没有发生水相变化,又没有与外界发生热量交换,这种情况下的气块温度变化过程为B 0a、湿绝热过程b、干绝热过程c、凝结过程d、假绝热过程19.气块中的水汽凝结后,若凝结物仍留在气块中与其一起运动,则称这种情况下的空气状态变化为Aoa、湿绝热过程b、干绝热过程c、降水过程d、假绝热过程20.气块中的水汽凝结后,若凝结物作为降水随时脱离气块降到地面,则称这种情况下的空气状态变化为Doa、湿绝热过程b、干绝热过程c、降水过程d、假绝热过程21.因地表局部受热,气温向上递减率增大,大气稳定性降低,因而使地表的湿热空气膨胀,强烈上升而降雨,称这种降雨为C 0a地形雨 b、锋面雨c、对流雨 d、气旋雨22.对流雨的降雨特性是C oa、降雨强度大,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b、降雨强度小,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短c、降雨强度大,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短d、降雨强度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23.暖锋雨的形成是由于A。a、暖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沿锋面滑行到冷气团上方 b、暖气团比较强大,冷气团主动沿锋面滑行到暖气团上方 c、暖气团比较弱,冷气团主动楔入到暖气团下方 d、暖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楔入到冷气团下方24.冷锋雨的形成是由于B K a、暖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楔入到冷气团下方 b、冷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楔入到暖气团下方 c、暖气团比较强大,冷气团主动沿锋面滑行到暖气团上方 d、冷气团比较强大,主动沿锋面滑行到暖气团上方25.暖锋雨一般较冷锋雨D。a、雨强大,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短 b、雨强大,雨区范围小,降雨历时长 c、雨强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短 d、雨强小,雨区范围大,降雨历时长26.地形雨的特点是多发生在D。a、平原湖区中b、盆地中c、背风面的山坡上d、迎风面的山坡上27.影响大气降水和蒸发的四类基本气象要素是C。a、温度、水汽压、露点、湿度 b、气压、露点、绝对湿度、温度C、气温、气压、湿度、风 d、气压、气温、露点、比湿28.在北半球形成的气旋,近地面的气流向低压中心辐合,并呈B。a、顺时针方向流动b、反时针方向流动c、垂直于等压线流动d、平行于等压线流动29.在北半球形成的反气旋,近地面的气流背离高压中心向外侧辐散,并呈A。a、顺时针方向流动b、反时针方向流动c、垂直等压线流动d、平行于等压线流动30.气压与海拔的关系是C Ka、海拔愈高,气压愈高b、正比关系c、海拔愈高,气压愈低d、反比关系31.一般情况下,某一地点的露点温度将比当地当时的气温B。a、Wjb、低c、相等d、高或相等32.气温一定时,露点温度的高低与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关系是B。a、水汽含量越大露点越低b、水汽含量越大露点越高c、露点高低与水汽含量无关d、露点高低与水汽含量关系不大33.即将降雨时,该处近地面的B。a、气压高、湿度大 b、气压低、湿度大c、气温低、湿度大 d、气温高、湿度小34.某流域有甲、乙两个雨量站,它们的权重分别为0.4,0.6,已测到某次降水量,甲为80.0mm,乙为50.0mm,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流域平均降雨量为C。a、58.0mm b、66.0mm c、62.0mm d、54.0mm35.流域的总蒸发包括D oa、水面蒸发、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b、水面蒸发、土壤蒸发、陆面蒸散发c、陆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d、水面蒸发、植物蒸散发、土壤蒸发36.蜃1型等水面蒸发器观测的日水面蒸发量与那里的大水体日蒸发量的关系是D。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c.二者相等 d.二者有一定的相关关系37.土壤含水量处于土壤断裂含水量和田间持水量之间时,那时的土壤蒸发量与同时的 土壤蒸发能力相比,其情况是Ca.二者相等 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后者 d.前者大于、等于后者38.对于比较干燥的土壤,充分供水条件下,下渗的物理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它们依 次为C。a、渗透阶段一渗润阶段一渗漏阶段b、渗漏阶段一渗润阶段一渗透阶段c、渗润阶段一渗漏阶段一渗透阶段d、渗润阶段一渗透阶段一渗漏阶段39.土壤稳定下渗阶段,降水补给地下径流的水分主要是Ba、毛管水 b、重力水 c、薄膜水 d、吸着水40.下渗容量(能力)曲线,是指Boa、降雨期间的土壤下渗过程线b、干燥的土壤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下渗过程线C、充分湿润后的土壤在降雨期间的下渗过程线d、土壤的下渗累积过程线41.决定土壤稳定入渗率。大小的主要因素是D。、降雨强度 b、降雨初期的土壤含水量c、降雨历时 d、土壤特性42.降雨期间,包气带(也称通气层)土壤蓄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Oa、降雨强度 b、后损期的平均下渗率c、稳定下渗率 d、初损期的下渗率43.河川径流组成一般可划分为Ba、地面径流、坡面径流、地下径流b、地面径流、表层流、地下径流c、地面径流、表层流、深层地下径流d、地面径流、浅层地下径流潜水、深层地下径流44.一次降雨形成径流的损失量包括B。a、植物截留,填洼和蒸发b、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缺水和蒸发c、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吸着水和蒸发d、植物截留、填洼、补充土壤毛管水和蒸发45.形成地面径流的必要条件是Ba、雨强等于下渗能力 b、雨强大于下渗能力c、雨强小于下渗能力 d、雨强小于、等于下渗能力46.流域汇流过程主要包括C oa、坡面漫流和坡地汇流 b、河网汇流和河槽集流c、坡地汇流和河网汇流 d、坡面漫流和坡面汇流47.一次流域降雨的净雨深形成的洪水,在数量上应该A。a、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b、大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c、小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d、大于、等于该次洪水的径流深48.不同径流成份的汇流,其主要区别发生在C。a、河网汇流过程中 b、坡面漫流过程中c、坡地汇流过程中 d、河槽集流过程中49.河网汇流速度与坡面汇流速度相比,一般Boa、前者较小 b、前者较大c、二者相等 d、无法肯定50.产生壤中流(表层流)的条件是通气层中存在相对不透水层,并且它上面土层的下 渗率与该层的相比,要Aa、前者较大 b、二者相等c、前者较小 d、前者小于、等于后者51.自然界中水文循环的主要环节是Ba、截留、填洼、下渗、蒸发b、蒸发、降水、下渗、径流c、截留、下渗、径流、蒸发d、蒸发、散发、降水、下渗52.某流域的一场洪水中,地面径流的消退速度与地下径流的相比,其情况是B。a、前者小于后者 b、前者大于后者c、前者小于等于后者 d、二者相等53.某闭合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95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50mm,则多年平均年蒸 发量为Ba、450mm b、500mm c、950mm d、1400mm54.某流域面积为500km2,多年平均流量为7.5m3/s,换算成多年平均径流深为a、887.7mm b、500mm c、473mm d、805mm55.某流域面积为1000km;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流量为15m3/s,该流 域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为1oa、0.55 b、0.45 c、0.65 d、0.6856.某水文站控制面积为680km之,多年平均年径流模数为10 L/(s-kn?),则换算成年 径流深为a、315.4mm b、587.5mm c、463.8mm d、408.5mm57.已知某流域,一次历时3小时的降雨,降雨强度均大于上层土壤入渗能力4.Omm/h,下层土壤入渗能力为2.5mm/h,不考虑其它损失,则此次降雨所产生的壤中流(表层流)净 雨为。a、2.0mm b、6.0mm c、4.5mm d、7.5mm58.某闭合流域的面积为1000km2,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050mm,多年平均蒸发量为 576mm,则多年平均流量为。a、150m3/s b、15 m3/s c、74m3/s d、18m3/s59.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为400mm,则该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a、0.47b、0.50c、0.65d、0.3560,水量平衡方程式尸&(其中R R、E、A*分别为某一时段的流域降水 量、径流量、蒸发量和蓄水变量),适用于a、非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 b、非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c、闭合流域多年平均情况 d、闭合流域任意时段情况61.流域中的湖泊围垦后,流域的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一般比围垦前a、增大 b、减少 c、不变 d、不肯定62.流域中大量毁林开荒后,流域的洪水流量一般比毁林开荒前a、增大 b、减少c、不变 d、减少或不变63.某闭合流域一次暴雨洪水的地面净雨与相应的地面径流深的关系是a、前者大于后者 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等于后者 d、二者可能相等或不等64.我国年径流深分布的总趋势基本上是、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自东南向西北递增c、分布基本均匀 d、自西向东递减65.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肯定66.流域退田还湖,将使流域蒸发a.增加 b.减少 c.不变67.土层的包气带是指a.土壤的表层c.地面以下的整个土层68.下渗率总是a.等于下渗能力c.小于下渗能力69.田间持水量可以转化为a.地下径流 b.地面径流d.难以肯定b.地面到地下潜水面之间的土层d.地下潜水面以下的土层b.大于下渗能力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0c.地面和地下径流 d.蒸、散发水量70.某流域(为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 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量71.在高压区,高空气流运动的方向是1oa.指向高压一侧;b.指向低压一侧;C.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反时针旋转;d与等压线平行,围绕高压中心呈顺时针(七)判断题1.计算时段的长短,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有影响。2.计算区域的大小,对水量平衡计算原理没有影响。3.水资源是再生资源,因此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4.河川径流来自降水,因此,流域特征对径流变化没有重要影响。5.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应当小于1。6.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溶洞常常比较发育,流域常常为非闭合流域。7.非闭合流域的径流系数必须小于1。8.雨量筒可观测到一场降水的瞬时强度变化过程。9.自记雨量计只能观测一定时间间隔内的降雨量。10.虹吸式自记雨量计纪录的是降雨累计过程。11.土壤中的吸湿水(或称吸着水)不能被植物利用。12.用等雨深线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大的大流域。13.用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流域平均降雨量时,它的出发点是流域上各 点的雨量用离该点最近的雨量站的降雨量代表。14.垂直平分法(即泰森多边形法)假定雨量站所代表的面积在不同降水过程中固定不 变,因此与实际降水空间分布不完全符合。15.一个地区天气的好坏与这里的天气系统情况有密切关系。16.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17.水汽的含量一般随高度上升而增加。18.水汽压越高,说明大气中水汽含量越小。19.冉型、Ew型蒸发器是直接观测水面蒸发的仪器,其观测值就是当时当地水库、湖 泊的水面蒸发值。20.在一定的气候条件下,流域日蒸发量基本上与土壤含水量成正比。21.采用流域水量平衡法推求多年平均流域蒸发量,常常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计算方法。口22.降雨过程中,土壤实际下渗过程始终是按下渗能力进行的。23.降雨过程中,降雨强度大于下渗能力时,下渗按下渗能力进行;降雨强度小于下渗 能力时,下渗按降多少下渗多少进行。24.人类活动措施目前主要是通过直接改变气候条件而引起水文要素的变化。25.天然状况下,一般流域的地面径流消退比地下径流消退慢。26.对于同一流域,因受降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场洪水的地面径流消退过程都不一 致。27.退耕还林,是把以前山区在陡坡上毁林开荒得到的耕地,现在再变为树林,是一项 水土保持、防洪减沙的重要措施。28.对同一流域,降雨一定时,雨前流域土壤蓄水量大,损失小,则净雨多,产流量大。29.流域土壤蓄水量是指流域土壤含蓄的吸着水、薄膜水、悬着毛管水和重力水。30.一次暴雨洪水过程中,降雨历时大于净雨历时,净雨历时又大于洪水历时。31.一次暴雨洪水过程中,洪水历时大于降雨历时,降雨历时又大于净雨历时。32.一次暴雨洪水的净雨深与径流深相等,因此净雨就是径流,径流就是净雨,二者完 全是一同事。33.田间持水量是土层能够保持的水量,它可以逐渐下渗到潜水层,形成地下径流。口34.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时,土壤蒸发将以土壤蒸发能力进行,因此,这种情况 下的土壤蒸发将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35.流域蒸发由流域的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蒸散发组成,因此,通常都采用分别 实测这些数值来推求。36.一场降雨洪水的径流深,为这场洪水流经流域出口断面的流域平均水深,常由实测 的洪水资料来推求。(A)问答题1.何谓自然界的水文循环?产生水文循环的原因是什么?2.何谓水资源?为什么说水资源是再生资源?3.从前曾认为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正确,为什么?为 了使水资源能够长期可持续利用,你认为应当如何保护水资源?4.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5.实际上,从哪些方面判别一个流域是否为闭合流域?6.毁林开荒为什么会加剧下游的洪水灾害?7.围垦湖泊,为什么会使洪水加剧?8.在非岩溶地区,为什么大、中流域常常被看作是闭合流域?9.造成非闭合流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10.河流自上而下可分为哪几段?各段有什么特点?11.试述斯特拉勒(strahler)法是如何对河流进行分级的?12.霍顿(Horton)提出的河流地貌定律有哪些?是何含义?13.有哪些原因使得雨量器所观测的雨量值有误差?14.形成降水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15.为什么我国的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16.为什么我国夏季常常发生大洪水?17.对流层中气温随高程变化的曲线有层结曲线和状态曲线,二者一致吗?18.为什么气旋区的气流呈反时针旋转?并为云雨天气。19.从大气环流看,在北半球大体上存在哪几个经向环流圈?并简述其流场特点。20.从大气环流看,在北半球近地面层自赤道至北极存在哪四个纬向的气压带?21.从空气的动力抬升作用看,降水可分为哪四种类型?22.累积雨量过程线与降雨强度过程线有何联系?23.同一地区的多年平均雨量山区的往往大于平原的,而多年平均蒸发量则往往相反,为什么?24.蒸发器折算系数K值的大小随哪些因素而异?25.土壤地质条件类似的地区,为何有植被的地方下渗能力一般大于裸地的下渗能力?26.影响土壤下渗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7.承压水具有那些特征?28.潜水有哪些特征?29.为什么常以露点作为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的一种指标?30.一个地点的土壤蒸发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各阶段蒸发率的变化主要与什么因 素有关?31.充分湿润下的土壤其干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土壤蒸发有何特点?32.简述土壤下渗各阶段的特点?33.水面蒸发与土壤蒸发相比,各有什么特点?34.为什么对于较大的流域,在降雨和坡面漫流终止后,洪水过程还会延续很长的时 间?35.写出某闭合流域的年水量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各符号的物理意义。36.一场降雨洪水的净雨和径流在数量上相等,但有何区别?37.一次降雨过程中,下渗是否总按下渗能力进行?为什么?38.大面积灌溉对径流有哪些影响?同时产生哪些水文效应?39.影响径流的因素中,人类活动措施包括哪些方面?40.流域降雨特性不同,对流域出口的洪水有哪些影响?41.一个流域的蒸发对该流域的径流有何影响?以流域水量平衡方程予以说明。42.由蒸发器测得的蒸发资料推求水面蒸发时,为什么要使用折算系数?43.对于闭合流域来说,为什么径流系数必然小于1?44.河川径流是由流域降雨形成的,为什么久晴不雨河水仍然川流不息?45.同样暴雨情况下,为什么流域城市化后的洪水比天然流域的显著增大?二、计算题1.已知某河从河源至河口总长上为5500 m,其纵断面如图1-2-1,A、B、C、D、E 各点地面高程分别为48,24,17,15,14,各河段长度鼻,,&,分别为800、1300、1400、20001,试推求该河流的平均纵比降。图1-2-1某河流纵断面图2.某流域如图2-2,流域面积后18041,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两个雨量站,其 上有一次降雨,两站的雨量分别为150、100mm,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 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并比较二者的差异。o图1-2-2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及一次雨量分布3.某流域如图1-2-3,流域面积尸350取/,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两个雨量站,其 上有一次降雨,它们的雨量依次为360咂和210咂,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 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比较二者的差异。(提示:A、B雨量站泰森 多边形权重分别为0.78、0.22)图1-2-3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及一次雨量分布4.某流域如图2-4,流域面积流域内及其附近有A、B、C三个雨量站,其上有一次降雨,他们的雨量依次为260咖、120mm和150咂,试绘出泰森多边形图,并用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该次降雨的平均面雨量。(提示:A、C雨量站泰森多边形权重分别为0.56、0.44)图1-2-4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和一次雨量分布5.已知某流域及雨量站位置如图-2-5所示,试绘出该流域的泰森多边形。图1-2-5某流域及其附近雨量站分布图6.已知某流域及其附近的雨量站位置如图1-2-6所示,试绘出该流域的泰森多边形,并在图上标出A、B、C、D站各自代表的面积句、Fb、Fc、Fd,写出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本流域 的平均雨量公式。图2-6某流域及其附近的雨量站分布图7.已知某次暴雨的等雨量线图(图1-2-7),图中等雨量线上的数字以mm计,各等雨量 线之间的面积用、用、区、用分别为500,1500,3000,MOO*,试用等雨量线法推 求流域平均降雨量。图1-2-7某流域上一次降雨的等雨量线图8.某雨量站测得一次降雨的各时段雨量如表试计算和绘制该次降雨的时段平均 降雨强度过程线和累积雨量过程线。表1-2-1 某站一次降雨实测的各时段雨量时间t(h)(1)0-88-1212-1414-1616-2020-24雨量(2)8.036.248.654.030.06.89.某流域面积*其上有10个雨量站,各站代表面积已按泰森多边形法求 得,并与1998年6月29日的一次实测降雨一起列于表1-2-2,试计算本次降雨的流域平均 降雨过程及流域平均总雨量。表1-2-2某流域各站实测的1998年6月29日降雨量雨量站代表面积力(knf)权重&(=/)各站各时段的雨量、权雨量(mm)13-14h14-15h15-16h16-17hAgi A?Aigi月fg-jf&11.20.063.40.2081.14.879.71.422.790.145.00.7060.08.4011.00.732.580.137.50.9830.53.9721.30.941.60.080021.51.729.71.850.940.0511.50.5846.52.3315.01.761.790.0914.11.2765.95.9317.01.672.740.138.51.1145.75.949.8082.340.120.10.0136.84.427.80.992.840.140.10.0127.13.7912.70.8101.230.0614.50.8740.92.459.40.710.根据水文年鉴资料,计算得某站的7月16日的一次降雨累积过程如表1-2-3所示,需 要依此推求时段均为3h的时段雨量过程。表1-2-3某站的7月16日的一次降雨累积过程时间t(h)061214162024累积雨量P(mm)012.066.3139.2220.2265.2274.811.根据某流域附近的水面蒸发实验站资料,已分析得E一6。1型蒸发器1月至12月的折算 系数 K 依次为。98,0.96,0.89,0.88,0.89,0.93,0.95,0.97,1.03,1.03,1.06,1.02o本流域应用E一6。1型蒸发器测得8月30、31和9月1、2、3日的水面蒸发量依次为5.2,6.0,6.2,5.8,5.6mm,试计算某水库这些天的逐日水面蒸发量。12.已知某地某水库某日的水面温度为20七,试求水面上的饱和水汽压%为多少?13.已测得某地某一时间近地面的实际水汽压=值皿1,那么这时的露点为多大?14.根据华中地区某水库的气象场观测资料,知6月8日水面温度7=加1匕,地面上空1.5m高处水汽压.二111、风速,试求该日水库的日水面蒸发量为多 少?15.已知某小流域田间持水量为120 nmi(近似为最大土壤含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为23.0mm,7月5日的流域土壤蓄水量为80 mm,土壤蒸发能力5.6mm/d,试计算该日的流域土壤蒸发量为多少?16.小流域中某土柱的田间持水量为120nmi(近似为最大土壤含水量),毛管断裂含水量 为23.0mm。7月8日的流域土壤蓄水量为60 mm,土壤蒸发能力为5.Omm/d,流域降雨量为 20 mm,它产生的径流深为5.0 mm,试求7月9日开始时的流域土壤蓄水量。17.对某流域选定一个地点进行人工降雨下渗实验,在确保充分供水条件下,测得本次实 验的累积降雨过程9和测点的地面径流过程如表2-5所示。试求本次实验的累 积下渗过程却 o表1-2-5流域某-测点人工降雨下渗实验的1、记录单位:no时间t(h)(i)012345678m(2)070140210240270300310320KO(3)032.779.5133.0151.6173.2196.7201.3206.6时间t(h)(1)91011121314151617m(2)330340350360370380390400410(3)212.3218.3224.5230.6236.9243.3249.7256.1262.518.由人工降雨下渗实验获得的累积下渗过程F,如表2-6所示,推求该次实验的下 渗过程王付及绘制下渗曲线.工o表1-2-6实测某点实验的累积下渗过程.时间t(h)(D012345678(mm)(2)037.360.577.088.496.8103.3108.7113.4时间t(h)(1)91011121314151617I(mm)(2)117.7121.7125.5129.4133.1136.7140.3143.9147.519.已知某流域Horton下渗方程的参数为:初渗率。41ta、稳渗率系数A=1,试求该流域的下渗曲线,工及累积下渗过程例。20.某流域面积*=&曲/,其上有一次暴雨洪水,测得该次洪水的径流总量厂=90 00X104m;试求该次暴雨产生的净雨深为多少?21.某流域面积尸=叫一,其上有一次暴雨洪水,测得流域平均雨量不=皿,该次洪水的径流总量 =80 00X 104m;试求该次暴雨的损失量为多少?22.某水文站.测得多年平均流量乏该站控制流域面积=0fa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原1,多年平均的径流系数口为多少?23.某流域面积*=础*/,7月10日有一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