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9658523 上传时间:2025-04-02 格式:PPTX 页数:57 大小:3.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戊戌变法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赛课一等奖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导 言,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决定中国历史命运战,争。清朝失败后,面临着瓜剖豆分危机。怎样,在危机中自救?怎样才能在强敌如林世界中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当初中国人怎样解答这一,艰深时代课题?带着这么问题,让我们重温,戊戌变法那惊天动地历史时刻吧。,第1页,第15课,戊 戌 变 法,第2页,课标要求:,(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波折性。,第3页,一、戊戌变法背景,中国为何,要,掀起变法运动?(必定性),中国为何,能,掀起变法运动?(可能性),第4页,马关条约,中国为何,要,掀起变法运动?,自主学习一:你还记得马关条约内容吗?,甲午战争,第5页,马关条约,甲午一战,中国,被日本打败,在谈判,中,日本又以战争威,胁,迫使清政,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马关条约。,签约地点日本,马关春帆楼。,知识链接,马关条约内容:中国,认可朝鲜独立;向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将台湾,及其从属岛屿以及澎湖列岛“永,远让与日本”;允许日本在中国,内地设厂,增开通商口岸等。,第6页,一、戊戌变法背景,1、,政治危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第7页,自主探究二:,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情况怎样?原因何在?,中国为何,能,掀起变法运动?,时间,企业数,资金额(万元),18631894,119,680,18951898,274,1432,第8页,2、,经济基础,:,一、戊戌变法背景,3、,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1、,政治危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第9页,时间:,原因:,代表人物:,一、,早期改良思潮产生,4、戊戌变法思想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向西方学习”新思潮影响;洋务运动弊端使人们寻求新出路,王韬、薛福成、郑观应,19世纪60年代,第10页,主张:,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兴办学校,建立君主立宪政治制度。其中郑观应还提出著名“商战”观点,反应了民族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为维新运动做了理论准备,,起了承上启下作用,;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也没有付诸实践。,早期维新思想,评价:,第11页,二、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及传输,维新代表,维新思想,思想关键,或特点,康有为,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传输西方政治学说,宣传变法必要性,梁启超,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必要性;变科举,谭嗣同,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等级制,纲常礼教,提倡男女平等,严 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法才能救亡,移花接木法,倡民权,冲决网罗-抨击旧制,借用社会进化论观点,第12页,即使维新人士各具特色,不过他们共同主张有哪些?,1、变封建君主制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2、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振兴国家,3、改革教育体制,废八股,兴西学,第13页,、启发民智,为维新运动奠定一定社会基础,、组织力量,为维新运动奠定,领导基础,、制造舆论,为维新运动作了,舆论准备,降低改革阻力,、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步形成,经过这些活动,启发了民智、组织了力量、制造了舆论,使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步形成。,康、梁等维新思想传输影响:,第14页,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4、,思想基础:,一、戊戌变法背景,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思潮兴起,可能性,1、,政治危机:,甲午战败,民族危机严重,救亡图存,必要性,第15页,二、戊戌变法进程,1、揭开序幕公车上书,第16页,公车上书原因,松筠庵,1895,年春,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正在北京参,加会试康有为、梁启超闻,讯,马上发动各省举人联名上,书,要求拒签和约。,18,省举人,群集在,宣武门,外达智桥松筠庵谏草堂,,康有为主动请缨,代各省,举人起草了一篇万言书,,这就是“,公车上书,”。,谏草堂,第17页,探究一:,1、,你能用几个字概括“公车上书”主要内容吗?上书中哪一提议能表达维新派政治主张?“公车上书”表达了维新派怎样情怀与愿望?,1、主要内容:下诏、迁都、练兵、变法。,2、设置议郎。,3、表达了民族资产阶级试图挽救民族危亡爱国情怀和强烈参政愿望。,第18页,影响,以康有为为首士人经过向统治者请愿方,式,表示了自己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群体力量。,“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理论宣传走向政治实,践。,题名记,第19页,2、壮大声势创办报刊、组织学会,二、戊戌变法进程,1、揭开序幕公车上书,第20页,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累计达300多所。,强学会,中外纪闻,时务报,强学会,强学报,第21页,老一辈革命家吴玉章回想说:“当我读到康、梁痛快淋漓议论以后,我很快就成了他们信徒,一心要做变法维新志士,对于习八股、考功名,便没有多大兴趣了。”,第22页,作用:,介绍西学。,宣扬维新思想。,推进变法运动。,意义:,维新派经过开学会、办报刊方式,宣扬维,新变法,使更多人关注和参加政治。讨论时,政、集会结社蔚然成风,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步,形成。,第23页,2、壮大声势创办报刊、组织学会,二、戊戌变法进程,1、揭开序幕公车上书,3、决意变法应诏统筹全局折和保国会成立,第24页,背景,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岛。康有为连,续三次上书光绪帝,痛,陈时局危机,请求变法;,光绪帝因一直受制于慈,禧太后,甲午战争后,,深受刺激,决心励精图,治;加上光绪帝看了康有为上书后深受感动,,决心变法。,康有为上书光绪帝,第25页,列强瓜分中国,1898,年初,康有为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坚定,了光绪帝变法决心。,因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了,比较详细变法办法。成为,维新派施政纲领。,康有为又发起组织保国,会,以“保国、保种、保教”,为宗旨,在其,影响下,保滇,会、保浙会等相继成立,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第26页,2、壮大声势创办报刊、组织学会,二、戊戌变法进程,1、揭开序幕公车上书,3、决意变法应诏统筹全局折和保国会成立,4、变法强音百日维新,第27页,问题:百日维新开始标志是什么?法令主要内容有哪些?怎样评价这些办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1898.6.11-9.21 史称:“,百日维新,”,1、标志:,2、时间:,3、,内容:,在,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方面实施一系列变法办法,第28页,类别,颁布新法,改旧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舍旧图新、力行新政,勉励官民上书言事,命各省举荐新政人才,设农工商总局,勉励发展农工商;提倡私人开厂,奖励创新;设置铁路矿务总局,勉励商办铁路矿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兴办邮局,,裁撤驿站,改革科举;设置中小学堂、京师大学堂、专门学堂;勉励私人办学;派遣留学生;准许民间办报馆、学会;设置译书局翻译外国书刊,建立新式军队、装备新武器,按新法练兵,添造兵船,增强海军实力,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改定律例,澄清吏治,废八股,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参政可能,初步动摇封建统治,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培养维新人才、有利于先进科学文化传输,有利于加强军队战斗力,抵抗外来侵略,没有包括实施君主立宪等政治主张,取消旗人国家供养特权,没有触动到封建土地全部制,第29页,角色体验,:,假如你是戊戌年间一个农民、士兵、保守官员、工厂主、读书人,当你听说维新变法内容时哪一点对你触动最大会作何反应?,农民 士兵 守旧官员 工厂主 读书人,变法?,跟我没,关系!,就要没有,饭碗了,,恨死康有,为了!,要降我,职?找,老佛爷,告状去!,国家真,要奖励我,们吗?太,好啦!,十年寒窗,,一朝梦碎!,第30页,新政危机四伏,没有表,示异议,,但却提出三条“上谕”,强迫光绪帝布告天,下。同时做好了随时,镇压准备。,荣禄,新政一开始就遭到许多人反,对。废除八股取士,等于断送了许,多读书人仕途,使他们掀起了一,片反对声浪;新政之初,慈禧即使,慈禧与各国公使夫人,第31页,新政危机四伏,袁世凯,伴随变法深,入,新旧势力冲突日,益尖,锐。,维新,派想,争取,列强,支持,但未成功;于是寄希望,于在天津小站练兵袁世凯。,光绪帝接见外国使节,第32页,2、壮大声势创办报刊、组织学会,二、戊戌变法进程,1、揭开序幕公车上书,3、决意变法应诏统筹全局折和保国会成立,5、无力回天戊戌政变,4、变法强音百日维新,第33页,光绪帝,慈禧太后,5、变法失败戊戌政变,第34页,戊戌政变结果:,囚禁光绪帝中南海瀛台涵元殿,康、梁慌忙逃亡日本,谭嗣同、杨锐、林旭、杨深秀、刘光第、康光仁,戊戌六君子,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人,就有拼命硬干人,就有为民请命人,就有舍身求法人,,这就是中国脊梁,。,鲁迅,第35页,戊戌政变结果:,第36页,探究戊戌变法失败原因:,材料一 1898年6月15日上谕:革除翁同龢一切职务,驱逐回籍。授任新职二品大臣需到皇太后面前谢恩;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统帅北洋三军。,想一想:翁同龢、荣禄是什么人?变法诏书刚颁布第四天慈禧就强迫光绪公布后三道上谕,目标何在?,材料二 荣禄问康有为:“一二百年之成法,可一旦遽变乎?”康有为答:“杀几个一品大员,法即变矣!”,想一想:,和慈禧善于玩弄权术比,康有为回答说明维新派存在什么问题?,材料三 戊戌变法连续时间仅103天,共公布280多件新政谕旨,平均一天就是两件多,其中明确指示详细方法,谕令实施就有175件。,想一想:维新派在推行改革方法方面有何问题?,第37页,1、变法失败原因,问题:戊戌变法失败主要原因有哪些?说明什么问题?从中我们能吸收哪些经验和教训?,根本原因:,主观原因:,A、缺乏坚强组织领导,B、脱离广大人民群众,C、依靠没有实权皇帝,D、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迟缓,,造成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客观原因:,1)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2)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中国成为列 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不利,其它原因:,康梁缺乏政治斗争经验;急于求成,改革办法不能循序渐进;树敌过多,陷于孤立等。,2、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行不通。中国近代化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第38页,1、改革顺应历史发展时尚,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主要伎俩,我支持变法!,2、要,处理好改革派与守旧派间关系;为何不能寻找慈禧太后当你们靠山!,3、改革要考究策略,循序渐进;,4、,你们敢为天下先勇于改革和勇于牺牲大无畏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跨越时空,:,维新志士们,我想对您说,第39页,三、戊戌变法评价,1.是一场,救亡图存爱国政治运动,(背景),.,维新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阴谋,唤起了人们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中华民族觉醒.,2.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初步尝试,(内容),.,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经济上,提倡兴办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时尚,(影响),.,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猛烈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觉醒,。,第40页,戊戌余音:,19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暴发,慈禧挟光绪仓皇出逃,被称为庚子国难。鉴于世界之时尚和统治危机,清政府于19推行新政;19迫于国内立宪呼声,清政府又宣告预备仿行立宪,第41页,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瓜分豆剖危机。为挽救民族危机,资产阶级维新派大力宣传维新思想,参加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运动开创了新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激发了人们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第42页,第43页,第44页,1、怎样了解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性质?,提醒:,看一个政治运动性质,主要看运动目标、内容和作用,领导者是次要。甲午战后,变法进入政治运动范围。归纳维新派目标,可概括为两点:挽救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从内容看,有些是封建改革,但有利于向资本主义过渡;有些本身就是资本主义性质,尤其经济方面。从作用看,结果虽失败,但对整个社会向资本主义发展启蒙作用很显著,启示人们进行革命,很快孙中山成为时代先锋。即使从领导者来看,也是维新派推进、策划结果,他们是变法顾问、灵魂,光绪帝只是一个挂名或台前领袖。,第45页,2、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比较,第46页,切入社会中日改革前夕形势比较,日 本,中 国,社会背景,经济情况,阶级基础,思想理论,组织机构,力量条件,国际环境,列强侵略、矛盾激化,瓜分豆剖、揭竿斩木,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倒幕派强,封建力弱,资产阶级弱,封建力强,尊王攘夷,忠君倒幕,几次上书、维新思想传输,倒幕后成立明治政府,强学会、保国会,西南诸藩依据地、倒幕派、明治政府,无实权光绪帝、维新派、几个洋务官员,列强集中侵华,中立,列强瓜分中国,妨碍发展,经比较,中国哪些原因不如日本?,第47页,切入办法中日维新内容比较,日 本,中 国,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军事上,1,废藩置县、废除等级制度、加强中央集权;颁布1889年宪法,确保天皇权力。,改革币制;土地私有;殖产兴业,大力发展资本主义。,设置机构,勉励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农工商业及交通运输、采矿业。,文明开化,学习西方;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生活习惯西化;强化皇道思想。,改科举,废八股;设近代学校,学习西方,育科技实用人才。,建立新式军队,实现强兵目标,开始对外扩张。,建立新式军队,更新武器装备,增强海军实力,经比较,中国维新内容较日本有哪些局限?,勉励图新、上书言事;重视新政人才;淘汰冗员及特权,第48页,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命运不一样原因对比,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维新前,资本主义发展较快,含有资产阶级性质中下级武士、工商业资本家、新兴地主实力较强,依靠各阶层,先军事打垮幕府,后成立明治政府,公布一系列除旧布新改革办法,并妥善处理了变法阻力,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过于弱小弱。,没有先推翻旧势力就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只依靠无实权皇帝等少数人,单纯采取自上而下形式,使得办法无法推行。甚至企图依靠列强变法,背景领导,详细办法,幕藩体制下,专制势力相对较弱;幕府已成为众矢之,发生在19世纪中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对中国入侵,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有利国际环境。,封建专制存在时间长,力量强大,封建顽固势力牢牢控制着国家权利。,发生在19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资本主义更具侵略性,中国成为列强瓜分对象,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反对力量,国际环境,第49页,一、阅读与思索,(材料见教材第112页),阅读以上材料,你是否同意梁启超解释?假如不一样意,你看法是什么?,答案:,不一样意:过快、过激改革,超出了社会承受力,维新派犯了激进主义错误,他们急于求成,缺乏通盘考虑,“除旧布新”与循序渐进、抓重点、分主次、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行改革并不矛盾。,第50页,同意:(1)面对当初中国内忧外患,维新派以追求完美至善精神制订出纲领性改革规划,但在种种现实条件约束下归于失败。,(2)不能以成败论英雄,更不能以变法失败结局来指责变法纲领,因为纲领本身就是一个高于现实远景规划,循序渐进、抓重点、分主次等都是为实现纲领规划而采取现实策略,不能把变法纲领力度、强度、广度与现实策略激进是否等而同之。,第51页,二、解析与探究,(材料见教材第112页),依据材料分析中日两国在近代教育上差异,并思索这种差异与两国近代化之间联络。,答案:,(1)差异,日本明治政府实施义务教育,在全国建立起完善大中小学教育体制,国民受教育百分比很高。,清政府自洋务运动以来功利性地兴办一些专业技术教育,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近代教育体制。,第52页,维新运动期间兴建了一些新式学堂,但规模数量均严重不足,政府投入微乎其微。推行近代教育体制时间比日本晚30年。,(2)联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日本实现当代化一个主要经验就是教育兴国。,清政府不重视发展近代教育,严重妨碍了中国当代化进程。,第53页,三、自我测评,1简述戊戌变法产生历史根源。,答案:,(1)民族危机严重,尤其是甲午战败造成强烈冲击,使人们意识到救亡图存迫在眉睫。,(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西方近代思想传输和早期维新思想影响。,第54页,2简述维新派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主要内容。,答案:,(1)主张:实施变法,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主要内容,内容,颁布新法,改革旧制,政治方面,允许官民上书言事,改订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经济方面,中央设置矿务铁路总局,农工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发展;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特权,令其自谋生计,第55页,内容,颁布新法,改革旧制,文化教育方面,普遍设置中小学堂,京师设置大学堂;设置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建报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创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裁汰旧军,第56页,3.结合史实,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答案:,(1)以慈禧太后为首旧势力反对和镇压。,(2)维新派力量弱小,没有掌握实际权力。,(3)维新派在方针策略方面一些失误。,第57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